王昌龄诗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对王昌龄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风貌、诗歌理论及其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力求对王昌龄的诗歌作整体的观照。本文第一章以王昌龄的边塞诗、宫怨诗、离别诗三大诗歌题材类型为线索,对他的情感意绪进行论述。第二章将王昌龄的诗歌理论与诗歌体裁相结合,从而看出他对五古和七绝所持有不同的创作态度。第三章围绕其七言绝句的艺术特点展开,分别从以“含蓄蕴籍”为主的艺术格调,“精工”的语言,“环环相扣”的章法等方面的内容,对王昌龄诗歌的艺术风貌作了解读。第四章与同称为“神品”的李白的七言绝句相比较,即从题材内容、构思方式及抒写方式看出二人以其成功的艺术实践为唐代七绝的成熟和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最后一章论述了王昌龄诗歌在诗歌史上所具有的承前启后的意义。
This paper is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content the style and the poetic theory of Wang's poetry, with aiming to do research for his poetry as a whole.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paper has a discussion about his emotional development orientated around Wang's three main poetic categories of frontier of poem、palance sad of poem and leave of poem.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ontained poetic theory is combined with the style of poetic and so his disparate creating attitude of the "wugu" and "qijue" poem.
     The third chapter makes an inter pretation of Wang's poetic style in aspects of the artistic tone, the exquisite language, the strict structure and the forth. The fourth chapter witness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Wang's and Libai's "qiyan" poems in aspects of the material, the method of orgnazition and the manner of erpression, in which we can find that they make a great contyibution to the formation and prosperity of the "qiyan" poem in Tang dynasty. And the la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major significance of Wang's poetry in history.
引文
① 辛元房:《唐才子传》卷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② 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① 《唐代边塞诗研究论文选粹》,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99页。
    ② 高适:《塞下曲》,《全唐诗》第6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189页。
    ③ 岑参:《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全唐诗》第6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055页。
    ④ 李白:《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全唐诗》第5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799页。
    ⑤ 杜甫:《后出塞》(其一),《全唐诗》第7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293页。
    ① 沈德潜:《唐诗别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73页。
    ① 唐汝询:《唐诗解》,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2页。
    ① 《上李侍郎书》,《全唐文》(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842页。
    ② 葛立方:《韵语阳秋》,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986页。
    ③ 葛立方:《韵语阳秋》,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542页。
    ① 陆时雍:《诗镜总论》,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第1051页。
    ① 李白:《李太白全集》,王琦注,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716页。
    ①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38页。
    ① 殷璠:《河岳英灵集研究》,李珍华,傅璇琮撰,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871页。
    ① 胡震亨:《唐音癸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67页。
    ②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721页。
    ③ 谭元春:《唐诗归》,陈杏珍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41页。
    ① 《文镜秘府论校注》,中国社会出版社,1981年版,第131页。
    ① 钟嵘:《诗品序》,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第1721页。
    ①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2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31页。
    ① 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姜斋诗话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2页。
    ①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郭绍虞辑,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225页。
    ② 杨慎:《开庵诗话笺证》,王仲镛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34页。
    ① 王士祯选编,《唐人万首绝句选》,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2页。
    ② 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90页。
    ① 杨载:《诗法家数》,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第2178页。
    ①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73页。
    ① 王昌龄著,黄明校辑:《王昌龄诗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② 唐汝询:《唐诗解》,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27页。
    ① 李锳:《诗法易简录》,清刻本1767年。
    ②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72页。
    ③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86页。
    ④ 沈德潜:《说诗晬语》,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106页。
    ①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4页。
    ① 王世贞撰,程干帆笺证,《艺苑卮言校注》,齐鲁书社,1992年,第79页。
    1、李云逸 《王昌龄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
    2、黄明校 《王昌龄诗集》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
    3、胡应麟 《诗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4、胡震亨 《唐音癸签》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5、沈德潜 《唐诗别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8年
    6、王夫之评选,戴鸿森笺注 《姜斋诗话笺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7、刘煦 《旧唐书》 中华书局 1975年
    8、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 中华书局 1991年
    9、弘法大师原撰,王利器校注 《文镜秘府论校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
    10、闻一多 《唐诗杂论》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5年
    11、王运熙、杨明著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 上海古籍出版 1994年
    12、罗宗强 《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史》 中华书局 1999年
    13、霍然 《唐代美学思想》 长春出版社 1997年
    14、蒋长栋 《王昌龄评传》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
    15、傅璇琮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辽海出版 1998年
    16、胡云翼 《胡云翼说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7、宗白华 《美学与意境》 人民出版社 1987年
    18、邵祖平 《七绝诗论、七绝诗话合编》 巴蜀书社 1986年
    19、朱光潜 《诗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20、许学夷 《诗源辨体》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
    21、罗宗强 《隋唐五代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22、辛文房 《唐才子传》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
    23、傅璇琮 《唐代诗人丛考》 中华书局 1980年
    24、李珍华 《王昌龄研究》 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4年
    25、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26、丹纳 《艺术哲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
    27、刘永济 《唐人绝句精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28、王士禛 《唐人万首绝句选》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9、葛立方 《韵语阳秋》 商务印书馆 1960年
    30、唐汝洵 《唐诗解》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1、王尧衢 《唐诗合解笺注》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
    32、《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3年
    33、王夫之 《姜斋诗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
    34、沈祖棻 《唐人七言绝句浅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35、周振甫 《文心雕龙今译》 中华书局 1986年
    36、杨慎 《开庵诗话笺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37、叶燮 《原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
    38、司空图 《司空表圣文集》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年
    39、周啸天 《唐绝句史》 重庆出版社 1987年
    40、黄叔灿 《唐诗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41、郭绍虞 《中国古代文论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42、何文焕 《历代诗语》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81年
    43、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83年
    44、严羽撰,郭绍虞校释 《沧浪诗话校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
    45、陈杏珍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
    46、李珍华,傅璇琮 《河岳英灵集研究》 中华书局 1992年
    47、杨慎,王仲镛笺证 《升庵诗话笺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48、刘永济 《唐人绝句精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49、王世贞,程干帆笺证 《艺苑卮言校注》 齐鲁书社 1992年
    1、冯平 《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色》 光明日报 1963年2月17日报
    2、章继光 《王昌龄七绝意境管窥》 湘潭大学学报 1981年第4期
    3、谢楚发 《王昌龄七绝魅力谈》 江汉论坛 1985年第4期
    4、王运熙 《王昌龄的诗歌理论》 复旦大学学报 1989年第6期
    5、骆礼刚 《论王昌龄在盛唐诗歌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贵州大学学报 1992年第3期
    6、胡问涛 《论王昌龄的边塞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91年第1期
    7、张国伟的 《李白、王昌龄的绝句艺术比较探索》 河北学刊 1997年第1期
    8、毕士奎 《试论王昌龄七绝的审美特征》 内蒙古师大学报 1994年第2期
    9、阮国华 《论王昌龄对意境理论的贡献》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0期
    10、林继中 《情志·兴象·境界——传统文论之重组》 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
    11、石海光 《兴象圆融,风骨骏爽,音律和谐——殷璠“神来”说内涵蠡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
    12、毕士奎 《秦月汉关寄边情——王昌龄边塞诗思想价值论略》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3、骆礼刚 《改造齐梁诗风的高手——论王昌龄以女性为题材的七绝》 铜仁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
    14、毕士奎 《倾注血泪写宫怨——王昌龄宫怨诗简论》 内蒙古师大学报 1997年第1期
    15、高锋 徐立峰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交游、赠答诗评析》 镇江师专学报 1996年第3期
    16、刘俊敏 《王昌龄的送别诗》 许昌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
    17、陈开梅 《论王昌龄诗歌的艺术特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8年12月
    18、胡问涛 罗琴 《论王昌龄七言绝句艺术》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5期
    19、查小波 《略论王昌龄七绝诗的艺术特色》 淮北煤师院学报 2001年10月
    20、白春宇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论王昌龄绝句的艺术特色》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
    21、刘古卓 《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色》 湖南商学院学报 1999年8月
    22、李剑冰 《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色》 临沂师专学报 1994年第3期
    23、陈静 《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比较》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
    24、毕士奎 《情感的坦诚流露,灵魂的真实写照——试论王昌龄的送别诗》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
    25、葛景春 《李白王昌龄七绝之比较》 成都师专学报 2001年3月
    26、郑家治 《淡妆浓抹总相宜——王昌龄李白七绝之比较》 成都师专学报 2001年3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