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私人财产权利观念形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私人财产权观念是西方现代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在西方现代私有财产权利制度确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分析近代西欧私人财产权利观念形成历程的基础上,系统探究其成因及特点既能够理清中世纪基督教与近代启蒙思想在私人财产权观念上的精神联系,从理论上加深我们对现代私人财产权利观念内涵的理解,又对我们理解中西社会转型的差异及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本质特征提供有益的参考。
     近代西欧私人财产权观念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古希腊罗马遗产、日耳曼人传统和基督教三者混合的产物,其中基督教对近代西欧私人财产权利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基督教语境中,与自然权利或主体权利紧密相连的财产权观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天赋、排他、平等、抵抗等四大价值理念为核心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原则逐渐明晰,形成了现代意义的私人财产权理念。私人财产权利观念成为现代西方市场经济和宪政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意义,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该选题的研究状况,并阐明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以及文献基础。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一共七章,其中第一章论述两位古希腊思想家关于财产权的思考与罗马法关于财产权的法律规范等内容;第二章从《日耳曼尼亚志》反映的传统财产观念的展开分析,对中古西欧日尔曼“蛮族”法典保护个人财产权利的原则进行了初步考察,以理清日耳曼传统与近代私人财产权观念上的精神联系。第三章论述早期基督教的财产观,主要阐述《圣经》中的财产权观念和基督教早期拉丁教父的思想;第四章论述孕育近代西欧私人财产权利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阐述12世纪西欧的复兴的各种社会表现。第五章论述基督教与近代西欧私人财产权利观念的形成。主要阐述教会法学家和神学家在对罗马法和教会法的注释和教学中,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的私人财产权理念。第六章论述中世纪西欧私人财产权利观念的展现。主要以中古英国《大宪章》为文本分析中古英国保护私人财产权的基本精神。第七章论述近代早期私人财产权利观念的传承。主要对格劳修斯和洛克两位近代思想家的财产观展开论述,分析其与中世纪的思想联系。第三部分是结论,对西欧私人财产权利观念进行总体的论述,分析其特点与历史影响。
The theory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is the cornerstone of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first.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private property system.Therefore, on the basic of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in the modern western society, the study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will clarify the spiritual links between Christianity especially the medieval church and modern enlightenment thoughts for the right to private property, and deepen our comprehending on contents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in theory, which also could be beneficial to comprehe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transition and to get to the the essence of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It has experienced a long forming, mainly including the thought of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the Germanic peoples, and the Christianity which is closely and inseparably related to theory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 Judging by the contex in Christianity t,the theory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natural rights or subjective rights, undertook great changes,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right to private property property which is sacred and inviolable, has a clear expression of being natural ,equal, exclusive and resisting. Thus the modern meanings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were eventually created The theory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became the significant found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market system and the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not only elaborates the sense of this topic and illuminates the history of studies on this topic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scholars, but also introduces the methods and documents of the dissertatio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principal part of the dissertation, which includes seven chapters. Chapter I discusses thought of two ancient Greek thinkers and the impact of Roman law on the Property Rights .Chapter 2 discusses Germania and several Latin law codes of the Germanic peoples in the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Society,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piritual links between the German traditions and the right to private property in Modern Times. Chapter 3 discusses early Christians thought of the Property Rights, which contains that thought in the Bible and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Chapter 4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 which contains the resurrection of Western Europe from the 12th century. Chapter 5 discusses Christianity and the theory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in the modern western society It expounds that medieval theologians made comments on the Roman law and canon law , and finally shaped up the modern meanings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Chapter 6 combs with the thought of the theory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in medieval western society, which contains the basic spirits of protecting private property on the text of the Magna Carta of 1215. Chapter 7 discusse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heory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in early modern society , which contains the analysis about the theory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between Hugo Grotius and John Lock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piritual links between the medieval church and modern enlightenment thoughts for the right to private property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 It sums up the theory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historical influence of that thoughts.
引文
1 [英]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长川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4页。
    2中世纪一词首先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比昂多首先提出来的,一般认为,中世纪开始于500年,结束于1500年。
    3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顾良、施康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第18页。
    1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4页。
    2 [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夏继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页。
    3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33、263-268、323-335页。
    4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56页。
    5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人类解放的故事——为思想权利而斗争》,何兆武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175页。
    6房龙:《人类解放的故事》,第87页。
    1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第1页。
    2 [德]沃格林:《政治观念史稿》,第2卷,叶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页。
    3 [法]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上册,张绪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23页。
    4 [美]约瑟夫《斯特雷耶:四世纪和十四世纪》,王建华等译,《现代史学的挑战: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集1961—198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95页。
    5 [美]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9页。
    6 [美]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贺卫方、高鸿钧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4页。
    7 Brian Tierney, The Idea of Natural Rights: Studies on Natural Rights, Natural Law and Church Law, 1150–1625, Atlanta, Ga. : Scholars Press, 1997, p. 8.
    1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74页。
    2 [美]罗伯特·勒纳等:《西方文明史》,第一卷,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第334页。
    3 [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209-210页。
    4 [比利时]伍尔夫:《中古哲学与文明》,庆泽彭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页。
    5伍尔夫:《中古哲学与文明》,第62页。
    1 [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68页。
    2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669页。
    3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616页。
    4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81页。
    5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617页。
    1 [德]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2页。
    2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姚曾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第18-19页。
    3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第11-12页。
    4韦伯:《经济通史》,第44、70页。
    5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37-38页。
    1 H. L. Perkin,“The Social Cause of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 1968, 18:123-143.
    2 C. B. Macpherson,“Capitalism and the Changing Concept of Property”, in H. E. Hallam et al, eds., Feudalism, Capitalism and Beyond, Canberra: ANU Press, 1975, p. 109-110.
    3 [美]理查德·派普斯:《财产论》,蒋琳琦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页。
    4 R. W. Carlyle & A. J. Carlyle, A History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eory in the West: vol. 1, Edinburg & London: W. Blackwood and Sons, 1903, p. 105.
    1 Walter Ullmann,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Ltd, 1979, p. 7-8.
    2 Joseph Canning, A History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300—1250, London and NewYork: Routledge, 1996, Introduction, p. X .
    3派普斯:《财产论》,第119-121页。
    1赵文洪:《私人财产权利体系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6-148页。
    3胡戎恩:《走向财富:私有财产权的价值与立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5-17页。
    4派普斯:《财产论》,第1页。
    1 [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63页。
    2 [英]戴维·沃克:《牛津法律大词典》,李双元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913-914页。
    3 Diana Wood, Medieval Economic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 18.
    4 [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66-169页。
    5 Friedrich Hayek,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 p. 140.
    6 [德]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8页。
    1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32页。
    2 [美]科斯塔斯·杜兹纳:《人权的终结》,郭春发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2002年,第54页。
    3 R. W. Carlyle & A. J. Carlyle, A History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eory in the West: vol. 1, p. 105.
    4 Walter Ullmann,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Ltd, 1979, p. 172.
    5 R. W. Carlyle & A. J. Carlyle, A History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eory in the West: vol. 2, p. 106.
    
    1侯建新:《人文的和整体的历史:西方经济-社会史初论》,《世界历史》,2002年第1期,第19-24页。
    2 [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7页。
    
    1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年,第178页。
    2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3 [美]理查德·桑内特:《肉体与石头》,黄煜文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27页。
    1柏拉图:《理想国》,第321-322页。
    2《古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厉以平、郭小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01-102页。
    3柏拉图:《理想国》,第138、177页。
    4柏拉图:《理想国》,第313页。
    5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05-406页。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5页。
    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42-145页。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8页。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1页。
    1《古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第155页。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0页。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19页。
    4 [美]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分析史》,第一卷,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96页。
    5唐贤兴:《产权、国家与民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4页。
    
    1转引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赵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351页。
    2 [美]C. H.麦基文:《宪政古今》,翟小波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8页。
    1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94页。
    2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31页。
    3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2页。
    
    1派普斯:《财产论》,第11页。
    2 [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物与物权》,范怀俊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页。
    3 [英]R. J.文森特:《人权与国际关系》,凌迪、黄列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27页。
    1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第9页。
    1罗马法用dominium来指称对于物的一种绝对权,而用possessio指称对于物的事实上的控制而不是法律上的效力。
    2 [法]蒲鲁东著:《什么是所有权》,孙署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9-80页。
    3 [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14页。
    4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第270-272页。
    5 [法]罗伯特·福西耶主编:《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陈志强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第38页。
    1 [英]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郭方、刘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9页。
    1 [德]恩格斯:《马尔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356页。
    
    1 [法]吕西安·费弗尔:《莱茵河:历史、神话和现实》,许明龙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0、79页。
    2 [古罗马]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马雍、傅正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65-68页。
    1 [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11—112页。“海德”可能原来是在粗放耕种流行时期所需的较大单位,而码地和竿地的较小单位,是由于粗放耕种转变到精耕栅作,从海德分裂出来的,而加速这种转变的,是节约以及农夫子女的增多这一类的社会因素。
    2 [德]埃里希·卡勒尔:《德意志人》,黄正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7页。
    3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48页。
    4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第62-63页。
    5 [美]约翰·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何勤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88页。
    1 [德]恩格斯:《论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第490-491页。
    
    1 [意]维柯:《新科学》,下册,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541页。
    2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13-114页。
    3 [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第37页。
    1 [法]菲利浦·阿利埃斯、乔治·杜比主编:《私人生活史I:古代人的私生活——从古罗马到拜占庭》,李群等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91页。
    2 [英]梅特兰:《欧陆法律史概览》,屈文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2页。
    3所谓蛮族法律即指公元5世纪至9世纪的最早的文字形式的日耳曼法汇编。全部用拉丁文写成,使用一定的罗马法术语,明显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第348页。
    1张希孔:《从<萨利克法典>看法兰克王国初期的社会制度》,《历史教学》,1982年第8期,第32页。
    2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1-152页。
    3《萨利克法典》,《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4菲利浦·阿利埃斯、乔治·杜比主编:《私人生活史I:古代人的私生活》,第394-395页。
    1菲利浦·阿利埃斯、乔治·杜比主编:《私人生活史I:古代人的私生活》,第406页。
    2 [俄]A.古列维奇:《中世纪文化范畴》,庞玉洁、李学智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1页。
    3 [美]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贺卫方、高鸿钧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54页。
    4古列维奇:《中世纪文化范畴》,第251页。
    1 [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79页。
    2戴维·兰德斯:《国富国穷》,第44页。
    3埃里希·卡勒尔:《德意志人》,第38页。
    4 [美]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31页。
    1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37。
    2 [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659页。
    3 Edward Jenks, The Book of English Law, London: J. Murray, 1967, p. 255-268.
    4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49-51页。
    5梅因:《古代法》,第167页。
    
    
    1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第70页。
    2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第442-443页。
    3 [法]基佐:《法国文明史》,第一卷,沅芷、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95页。
    
    1 [英]约翰·麦克曼勒斯:《牛津基督教史》,张景龙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页。
    2 [美]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盛葵阳、崔妙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22页。
    
    1基佐:《法国文明史》,第二卷,第9-11页。
    2基佐:《法国文明史》,第二卷,第17页。
    
    1 [英]G. R.埃文斯:《中世纪的信仰》,茆卫彤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3页。
    2 [古罗马]菲洛:《论律法》,石敏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2页。
    1 [爱尔兰]J. M.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01页。
    1 [古罗马]德尔图良:《护教篇》,涂世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74-77页。
    1 1 [古罗马]克莱门:《劝勉希腊人》,王来法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53页。
    1 [英]彼得·斯特克、大卫·韦戈尔著:《政治思想导读》,舒小昀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42页。
    2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文化史》,姚燕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234页。
    1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肖昶、冯棠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94页。
    2罗伯特·福西耶主编:《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第50-51页。
    
    1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上卷,张绪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7页。
    2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上卷,第37页。
    
    1 [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302页。
    2 "Feudalism", Encyclopaedia Britanica: Vol.9, Encyclopaedia Britanica Inc, 1964, p. 163-183.
    3 John P. Mckay, A History of Western Society: Vol. I, 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1991, p. 249.
    1 Oliver J. Thatcher, A Source Book for Medieval History, New York: Ams Pr Inc, 1905, p. 383-384.
    2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第325页。
    3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法兰西的特性:人与物》,上卷(2),顾良、张泽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16页。
    1费尔南·布罗代尔:《法兰西的特性:人与物》,上卷(2),第116页。
    2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第329页。
    3 [美]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从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潘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第53页。
    4费尔南·布罗代尔:《法兰西的特性:人与物》,上卷(2),第118页。
    1埃里希·卡勒尔:《德意志人》,第36页。
    2 Norman J. G. Pounds,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Europe: 450 BC-AD 133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3; J. C. Russell,“Late Anceint and Medieval Popul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58, 48(3): 1-152; Robert S. Lopez, Birth of Europ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258-270.
    3 [美]朱迪斯·本内特、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杨宁、李韵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191页。
    4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毛昭晰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78年,第238页。
    
    1 [德]马克斯·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甘阳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32页。
    2 [美]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汪晓丹、赵巍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69页。
    1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第176页。
    1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上卷,第206-207页。
    2 [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第42页。
    3 [美]阿尔伯特?甘霖:《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赵中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51页。
    4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上卷,第187-188页。
    5 [英]J. A.伯罗:《中世纪作家和作品:中古英语文学及其背景(1100—1500)》,沈弘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2页。
    6 [法]让·皮埃尔·里乌、让·弗朗索瓦·西里内利主编:《法国文化史》,杨剑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3页。
    1 [美]G. F.穆尔:《基督教简史》,郭舜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83页。
    2 [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梅义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13页。
    3 Doris Mary Stenton, English Society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1066-1307,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Ltd, 1965, p. 264.
    4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第119页。
    5 [美]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分析史》,第一卷,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123页。
    1伯罗:《中世纪作家和作品:中古英语文学及其背景(1100—1500)》,第46页。
    2 E. R.柯蒂乌斯:《欧洲文学与拉丁语的中世纪》,由W.R.特拉斯克译成英语(伦敦,1953),附录12:“中世纪文学中对作者姓名的提及”。转引自伯罗:《中世纪作家和作品:中古英语文学及其背景(1100—1500)》,第51页。
    3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上卷,第191-192页。
    4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上卷,第193页。
    5 [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陈叔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81页。
    1 [比利时]伍尔夫:《中古哲学与文明》,庆泽彭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6页。
    2伍尔夫:《中古哲学与文明》,第21、157页。
    3伍尔夫:《中古哲学与文明》,第132页。
    4伍尔夫:《中古哲学与文明》,第131页。
    5伍尔夫:《中古哲学与文明》,第131页。
    1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分析史》,第一卷,第136页。
    1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第145页。
    2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第26页。
    3 [葡]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吕平义、苏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9-51页。
    4理查德·桑内特:《肉体与石头》,第143页。
    1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第138页。
    2 [德]沃格林:《政治观念史稿》,第2卷,第187页。
    3原有类别或者是早先的教会法汇编的分类法(圣职授任、婚姻、苦行等),或者是罗马法上的分类法(人、物权、债权、继承、犯罪等)。
    1刘素民:《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89-90页。
    2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第138页。
    3 Diana Wood, Medieval Economic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 18.
    4 Brian Tierney, The Idea of Natural Rights: Studies on Natural Rights, Natural Law and Church Law, 1150–1625, Atlanta, Ga. : Scholars Press, 1997, p. 59.
    5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第142页。
    6 Brian Tierney, The Idea of Natural Rights: Studies on Natural Rights, Natural Law and Church Law, 1150–1625, pp. 62, 66, 178.
    1 Brian Tierney, The Idea of Natural Rights: Studies on Natural Rights, Natural Law and Church Law, 1150–1625, pp. 84, 86.
    2《圣经·马太福音》,第19篇,第21句。
    3 [法]若兹·库贝洛:《流浪的历史》,曹丹红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页。
    4该法令规定在海上如果遇到物资奇缺的情况,每个人应将自己的东西归公。
    5 [法]若兹·库贝洛:《流浪的历史》,曹丹红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0页。
    1 Janet Coleman,“Are There Any Individual Rights or Only Duties? On the Limits of Obedience in the Avoidance of Sin According to Late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Scholars”, in Virpi Makinen and Petter Korkman eds., Transformations in Medieval and Early-modern Rights Discourse, The New Synthese Historical Library, 2006, 59(1): 3-36.
    2刘素民:《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第17页。
    3 [古罗马]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41-142页。
    1洪汉鼎主编:《诠释学经典文选:理解与解释》,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31页。
    
    1 E. Miller & J. Hatcher, Medieval England: Rural Society and Economic Changes 1086-1348, London: Longman, 1978, p. 66.
    2 G. W. S. Barrow, Fedual Britain, London: Arnold, 1983, p. 197.
    1 [美]迈克尔·亚历山大:《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林达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0页。
    2 G. W. S. Barrow, Fedual Britain, London: Arnold, 1983, p. 198.
    3 S. Painter,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Feudal Barony, New York: Octagon Books, 1980, p. 187.
    1齐延平:《自由大宪章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4页。
    1 Doris Mary Stenton, English Society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1066-1307,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Ltd, 1965, p. 49.
    1转引自齐延平:《自由大宪章研究》,第178页。
    1 Shulamith Shahar, The Fourth Estate: A History of Women in the Middle Ages,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p. 12-13.
    1转引自齐延平:《自由大宪章研究》,第252页。
    
    1转引自程燎原,江山:《法治与政治权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5。
    2转引自齐延平:《自由大宪章研究》,第144页。
    3 [美]爱德华·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强世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第11页。
    1 [美]迈克尔·扎科特:《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王岽兴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160-161页。
    2刘素民:《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第336页。
    3参见[荷]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25年,28页,斯科特为该书所写的序言。转引自沈宗灵:《格老秀斯的自然法和国际法学说》,《中国国际法年刊》,1983年。
    4同上。
    5 [美]迈克尔·扎科特:《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王岽兴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160页。
    1迈克尔·扎科特:《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第186-187、190-191页。
    1陈思贤:《西洋政治思想史近代英国》,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第51页。
    1 [美]唐纳德·坦嫩鲍姆、戴维·舒尔茨:《观念的发明者——西方政治哲学导论》,叶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28页。
    2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4页。
    
    1黄颂:《西方自然法观念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社,2005年,第165页。
    2洛克:《政府论》,下篇,第16页。
    3洛克:《政府论》,下篇,第17页。
    1洛克:《政府论》,下篇,第3页。
    2洛克:《政府论》,下篇,第5页。
    3原句为“在最初,只要有人愿意对于原来共有的东西施加劳动,劳动就给与财产权”。见洛克:《政府论》,下篇,第28页。“在最初,只要有人愿意对于原来共有的东西施加劳动,劳动就给与财产权”
    4洛克:《政府论》,下篇,第18-19页。
    
    1洛克:《政府论》,下篇,第26-27页。
    2洛克:《政府论》,下篇,第29页。
    3陈思贤:《西洋政治思想史近代英国》,第53-54页。
    4洛克:《政府论》,下篇,第21页。
    
    1 Crawford Brough Macpherson,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Hobbes to Lock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p. 197-198.
    2洛克:《政府论》,下篇,第78页。
    1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宗教》,第202页。
    2顾准:《希腊思想、基督教和中国史官文化》,《顾准文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49页。
    3 [法]吕西安·费弗尔:《莱茵河:历史、神话和现实》,许明龙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95页。
    4法国史学家基佐认为基督教实质上是一种实际上的革命,并不是一种纯科学的理论的改革。它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支配人的生活,不仅仅是某些具体的人的生活,而是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的生活。[法]基佐:《法国文明史》,第一卷,第125页。
    1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第311页。
    2 [美]约瑟夫《斯特雷耶:四世纪和十四世纪》,王建华等译,《现代史学的挑战: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集1961—198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93页。
    3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台湾幼狮文化公司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第111页。
    4吕西安·费弗尔:《莱茵河:历史、神话和现实》,第83页。
    5 [英]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卷:文艺复兴,奚瑞森、亚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3页。
    1 [英]昆廷·斯金纳、博斯特拉斯主编:《国家与公民:历史理论展望》,彭利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序言,第7页。
    2 [美]T.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张明德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472页。
    3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第481页。
    4 [葡]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吕平义、苏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4页。
    
    1描述性陈述告诉我们财产权“是”什么,规范性陈述告诉我们财产权“应当是”什么。
    2 [德]G.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40页。
    3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第633页。
    
    1 [美]汤姆·贝斯尔:《财产权、繁荣与千年训》,秋风译,《华尔街日报》,1999年12月27日。
    2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第2-3页。
    1.陈思贤:《西洋政治思想史近代英国》,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
    2.程燎原,江山:《法治与政治权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顾准:《顾准文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4.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侯建新:《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6.胡戎恩:《走向财富:私有财产权的价值与立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
    7.黄颂:《西方自然法观念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社,2005年。
    8.李红海:《普通法的历史解读——从梅特兰开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9.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年。
    10.刘军宁:《公共论丛:自由与社群》,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11.刘素民:《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12.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13.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14.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15.孟广林:《英国封建王权论稿——从诺曼征服到大宪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16.齐延平:《自由大宪章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17.唐贤兴:《产权、国家与民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19.王臣瑞:《伦理学》,台北:学生书局,1970年。
    20.夏洞奇:《尘世的权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21.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22.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
    23.赵文洪:《私人财产权利体系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资料选辑》,傅举晋、吴奎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2.《古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厉以平,郭小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3. [俄]A.古列维奇:《中世纪文化范畴》,庞玉洁、李学智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4. [美]C. H.麦基文:《宪政古今》,翟小波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5.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6. [美]G. F.穆尔:《基督教简史》,郭舜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7. [英]G. R.埃文斯:《中世纪的信仰》,茆卫彤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8. [德]G.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
    9. [英]J. A.伯罗:《中世纪作家和作品:中古英语文学及其背景(1100—1500)》,沈弘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 [爱尔兰]J. M.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
    11. [英]R. J.文森特:《人权与国际关系》,凌迪、黄列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年。
    12. [英]S. F. C.密尔松:《普通法的历史基础》,李显冬、高翔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13. [美]T.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张明德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
    14. [美]阿尔伯特·甘霖:《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赵中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文化史》,姚燕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16. [古罗马]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17.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18. [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陈叔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19. [德]埃里希·卡勒尔:《德意志人》,黄正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20. [美]爱德华·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强世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
    21. [英]艾伦·麦克法兰:《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管可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22. [英]安东尼·肯尼编:《牛津西方哲学简史》,韩东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23. [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24.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25. [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26. [英]彼得·伯克:《语言的文化史》,李霄翔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7. [英]彼得·斯特克、大卫·韦戈尔著:《政治思想导读》,舒小昀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28. [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29. [美]伯纳德·施瓦茨著:《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
    30. [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夏继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1. [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梅义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32. [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33. [美]戴维·兰德斯:《国富国穷》,门洪华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
    34. [英]戴维·沃克:《牛津法律大词典》,李双元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35. [美]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
    36. [美]道格拉斯·诺斯:《理解经济变迁过程》,钟正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7. [古罗马]德尔图良:《护教篇》,涂世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38.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年。
    39. [法]菲利浦·阿利埃斯、乔治·杜比主编:《私人生活史I:古代人的私生活——从古罗马到拜占庭》,李群等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年。
    40.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赵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41. [古罗马]菲洛:《论律法》,石敏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42.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顾良、施康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
    43.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法兰西的特性:人与物》,顾良、张泽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44.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肖昶、冯棠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5. [奥地利]弗里德里希·希尔:《欧洲思想史》,赵复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6. [法]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寿纪瑜、戚国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47. [美]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一卷,贺卫方、高鸿钧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48. [美]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49.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50.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人类解放的故事——为思想权利而斗争》,何兆武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1.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人类的故事》,刘缘子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52. [美]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晏智杰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53. [法]基佐:《法国文明史》,沅芷、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54.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毛昭晰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78年。
    55. [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56. [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57. [美]科斯塔斯·杜兹纳:《人权的终结》,郭春发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2002年。
    58. [古罗马]克莱门:《劝勉希腊人》,王来法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59. [英]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长川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60. [英]昆廷·斯金纳、博斯特拉斯主编:《国家与公民:历史理论展望》,彭利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61. [英]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卷:文艺复兴,奚瑞森、亚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62. [英]昆廷·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李宏图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63. [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64. [美]理查德·派普斯:《财产论》,蒋琳琦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65. [美]理查德·桑内特:《肉体与石头》,黄煜文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66. [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67. [美]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从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潘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
    68. [法]罗伯特·福西耶主编:《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陈志强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69. [美]罗伯特·勒纳等:《西方文明史》,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70. [英]洛克:《政府论》,叶启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
    71. [法]吕西安·费弗尔:《莱茵河:历史、神话和现实》,许明龙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72. [法]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余中先、张朋浩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73. [法]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张绪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74.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9、23、46(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
    75.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76. [德]马克斯·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甘阳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77. [英]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78. [美]迈克尔·亚历山大:《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林达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79. [美]迈克尔·扎科特:《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王岽兴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
    80. [英]梅特兰:《欧陆法律史概览》,屈文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81.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
    8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83. [美]米尔哈·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晏可佳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84. [德]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II)》,袁志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85. [英]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郭方、刘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86. [法]蒲鲁东著:《什么是所有权》,孙署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87. [美]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盛葵阳、崔妙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88. [法]让·皮埃尔·里乌、让·弗朗索瓦·西里内利主编:《法国文化史》,杨剑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89. [法]若兹·库贝洛:《流浪的历史》,曹丹红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90. [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物与物权》,范怀俊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
    91. [美]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汪晓丹、赵巍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92. [古罗马]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马雍、傅正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93. [美]汤姆·贝斯尔:《财产权、繁荣与千年训》,秋风译,《华尔街日报》,1999年12月27日。
    94. [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95.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曹未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96. [美]唐纳德·坦嫩鲍姆、戴维·舒尔茨:《观念的发明者——西方政治哲学导论》,叶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97.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98.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台湾幼狮文化公司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
    99. [意]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
    100.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101. [德]沃格林:《政治观念史稿》,第2卷,叶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2. [比利时]伍尔夫:《中古哲学与文明》,庆泽彭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3. [法]雅克﹒勒高夫:《圣路易》,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104. [法]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105.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106.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107. [葡]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吕平义、苏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108. [英]约翰·麦克曼勒斯:《牛津基督教史》,张景龙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9. [英]约翰·密尔顿:《为英国人民声辩》,何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
    110. [美]约翰·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何勤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1. [美]约瑟夫《斯特雷耶:四世纪和十四世纪》,王建华等译,《现代史学的挑战: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集1961—198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12. [美]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分析史》,第一卷,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113. [美]朱迪斯·本内特、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杨宁、李韵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1. A. P. D’Entreve, Natural Law, An Introduction to Legal Philosophy, Hutchinson’s University Library, 1951.
    2. Brian Tierney, The Idea of Natural Rights: Studies on Natural Rights, Natural Law and Church Law, 1150–1625, Atlanta, Ga. : Scholars Press, 1997.
    3. Cary J. Nederman,“Property and Protest: Political Theory and Subjective Rights in Fourteenth-Century England”, The Review of Politics, 1996, 58(2): 323-44.
    4. Christopher Coredon, A dictionary of medieval terms and phrases, D. S. Brewer, 2004.
    5. Christopher Dyer, An Age of Transition: Economy and Society in England in theLater Middle Ag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6. Christopher Dyer, Making a living in the Middle Ages: the people of Britain 850-1520,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7. Crawford Brough Macpherson,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Hobbes to Lock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8. Diana Wood, Medieval Economic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9. Doris Mary Stenton, English Society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1066-1307,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Ltd, 1965.
    10. Douglas Richardson, Magna Carta ancestry: a study in colonial and medieval families, Baltimore: Genealogical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11. E. Miller & J. Hatcher, Medieval England: Rural Society and Economic Changes 1086-1348, London: Longman, 1978.
    12. Edward Jenks, The Book of English Law, London: J. Murray, 1967.
    13. Encyclopaedia Britanica: Vol.9, Encyclopaedia Britanica Inc, 1964.
    14. Frank O'Gorman, The long eighteenth century: British political and social history, 1688-1832, USA: Bloomsbury, 1997.
    15. G. W. S. Barrow, Fedual Britain, London: Arnold, 1983.
    16. George C. Kohn, Dictionary of historic documents, Facts on File, 2003.
    17. Herbert J. Muller, Freedom in the Western World, From the Dark Ages to Rise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63.
    18. Hilde de Ridder-Symoens,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Universities in early modern Europe (1500–18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19. J. C. Russell,“Late Anceint and Medieval Popul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58, 48(3): 1-152.
    20. James C. Holt, Magna Carta and the Idea of Liberty, New York: Krieger Pub Co, 1982.
    21. Janet Coleman,“Are There Any Individual Rights or Only Duties? On the Limits of Obedience in the Avoidance of Sin According to Late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Scholars”, in Virpi Makinen and Petter Korkman eds., Transformations in Medieval and Early-modern Rights Discourse, The New Synthese Historical Library, 2006, 59(1): 3-36.
    22. Joan Thirsk, 17th Century Economic Documen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23. John Brewer, Early Modern Conceptions of Property, London: Routledge, 1996.
    24. John P. Mckay, A History of Western Society: Vol. I, 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1991.
    25. Jordan Almond, Dictionary of word origins: a history of the words, expressions, and cliches we use, New York: Kensington Publishing Corp, 2000.
    26. Joseph Canning, A History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300—1250, London and NewYork: Routledge,1996.
    27. K. D. M. Snell, Annals of the labouring poor: social change & agrarian England, 1660-19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8. Kibre Pearl, Scholarly privileges in the Middle Ages: The rights, privileges, and immunities of scholars and universities at Bologna, Padua, Paris, and Oxford, London: Mediaeval Academy of America, 1961.
    29. Lionel Robbins, A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The LSE Lectur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30. Mervyn Evans James, Society, politics and culture: studies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31. Norman J. G. Pounds,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Europe: 450 BC-AD 133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3.
    32. Oliver J. Thatcher, A Source Book for Medieval History, New York: Ams Pr Inc, 1905.
    33. Paul Addison, A Companion to Contemporary Britain: 1939-2000,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5.
    34. R. A. Houston, The population history of Britain and Ireland, 1500-175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35. R. W. Carlyle & A. J. Carlyle, A History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eory in the West: vol. 1, Edinburg & London: W. Blackwood and Sons, 1903.
    36. R. W. Carlyle & A. J. Carlyle, A History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eory in the West: vol. 2, Edinburg & London: W. Blackwood and Sons, 1903.
    37. Robert S. Lopez, Birth of Europ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8. Ronald H. Fritz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udor England, 1485-1603,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91.
    39. S. Painter,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Feudal Barony, New York: Octagon Books, 1980.
    40. S. R. Epstein, Freedom and Growth: The Rise of States and Markets in Europe, 1300-1750,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41. Shulamith Shahar, The Fourth Estate: A History of Women in the Middle Ages,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42. Theodore Plucknett, 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common law, New York: The Lawbook Exchange Ltd, 2010.
    43. Walter Ullmann,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Ltd, 1979.
    44. Warren J. Samuels et al, 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