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CTV-10透视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娱乐化、庸俗化是目前出现在电视领域的一种消费潮流与趋势。人们为了“娱乐”的快感,放弃了理性、严肃;因为庸俗的大行其道,“高雅”、“厚度”已经让位给“肤浅”与“单一化”。在娱乐与庸俗中,人们的审美标准面临异化,审美水平遭遇降低。而电视“娱乐化”、“庸俗化”形成的“场”正逐渐由“边缘”走向“核心”,在这种形式下如何塑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电视文化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也是大众媒介应该思考的问题。
     CCTV-10频道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方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教科文题材为内容,横空出世。它坚守媒体本应承担的道德伦理责任,勇敢担负起教育民众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以精良的节目制作、富含知识含量的电视节目,并坚持“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的频道精神。在“娱乐化”、“庸俗化”的逆流里培养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电视文化消费模式,并以迅速、强大的趋势影响着整个中国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在中国国内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科学教育频道,在对社会和行业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一些“困境”。收入不佳、绿色收视之梦、公共产品与商业电视的矛盾。这些都令CCTV-10尴尬不已。
     固然困难重重,但依然改变不了科学教育频道异军突起的“星火之势”。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1家省级科学教育频道成立,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成立科学教育频道的热潮。
     一边是科学教育频道热,一边是普遍面临的尴尬困境。我们不禁要问,CCTV-10——中国最具代表型的科学教育频道尚如此,那么中国其他的科学教育频道会不会遭遇一样的困境?他们的出路又在什么地方?中国的科学教育频道的发展策略应该是什么样?
     本文以CCTV-10为经典案例,解读我国科学教育频道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竞争、机会,并通过目前电视传媒领域的现状,参照国外成熟科学教育频道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科学教育频道的发展提出可借鉴的方法与建议。
The entertainment, vulgarized this is at present appears in the television domain one kind of expense tidal current and the tendency.In order to people“entertainment”the pleasant sensation, gave up the rationality seriously; Because vulgar big line of it said,“lofty”,“thickness”already yielded in“superficial”and“the simplification”.At entertainment and vulgar, people's esthetic standard faces the disassimilation, the esthetic horizontal bitter experience reduces.But the television“the entertainment”,“the vulgarization”forms“the field”gradually by“the edge”the trend“the core”, how molds one kind positively under this form, the health TV culture expense pattern? This is we must face, also is the question which the mass media should ponder.
     The CCTV-10 channel should the country“the rely 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rejuvenate the nation”the plan, take improve the national quality as an objective, appears take the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theme as the content.It perseveres the moral ethics responsibility which the media originally must undertake, shoulders bravely educates the populace with to inherit 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social function; Manufactures by the excellent program, richly including the knowledge including the good television program, and persisted“education moral character, scientific quality, cultural personal status”channel spirit at.
     However, is such one domestic has the model in China to represent the significance the science education channel, while gives the society, gives the profession all to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also can not but face some“the difficult position”.Income not good, dream of, public product and commerical television the green reception of TV contradiction.These all make CCTV-10 awkwardly not already.
     CCTV-10----How does China most have a generation of phenotype the science education channel to be supposed to develop? How should China's science education channel development develop?
     No doubt is beset with difficulties, but still could not change the science education channel sudden appearance of a new force“potential of the spark”.This article take CCTV-10 as the classical case, unscrambles in our country science education channel developing process the superiority, the inferiority, the competition, the opportunity, and through the present television media domain present situation, the reference overseas mature science education channel development course, to the Chinese science education channel development proposed may help the model method and the suggestion.
引文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7 月,第 113 页
    2陈汝东.传播伦理学.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7 页
    
    ①杨伟光.中央电视台发展史.第 1998 年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年,第 320 页
    4 王立巨,郑伟.中国教育电视的改革与发展.第一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 月,第 183 页
    5 《CCTV-10 频道简介》,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http://www.cctv.com/homepage/profile/10/
    6[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第一版.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第 106 页
    7昊文虎等.传播学概论. 第一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1 月,第 205 页
    8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第 94 页
    9[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黄藿译.当代的精神处境.第一版.上海:三联书店,1992 年 5 月,第 132 页 101974 年 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该理论,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11 Bradford,S.(1993).’The Big Sleaze’,London:Polity Press
    12[美]霍克海默、阿多诺著.洪佩郁等译.启蒙辩证法.1990 年版.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年,第 127 页
    13[美]塔尔德.社会规律.New York& London:Macmillan,1899 年,第 197 页
    ②[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美]特里.N.克拉克著.何道宽译.传播与社会影响.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 月版,第 39 页
    14方同义.浙江精神:浙东学术文化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 年第 1 期
    15[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第一版.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 年 6 月,第 49 页
    16张文绢.电视文艺生态批评.第一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 月,第 56-57 页
    17崔保国.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传媒学术网.2006 年 1 月 13日.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zjlt_lw_view.jsp?id=1430
    18李博.生态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4 月,第 10-11 页
    
    19邵培仁.媒介生态五大观念.传媒学术网.2005 年 12 月 6 日
    20王安临.中国科普报告 2002.中国科普研究所网站.2003 年 2 月 5 日
    21[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第一版.九州出版社 2006 年 3 月,第 52—57 页。
    22[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第一版.广州:中信出版社,2006 年 6 月,第 101 页
    
    2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7 月,第 113 页
    24[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第一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年 6 月,第 362 页
    25孙海瑛、刘晓蕊、孙辰、陈浩成,.关于“北京市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研究”
    26 张岱年.文化与价值.第一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年 4 月,第 266 页
    27 Ang,I.(1996).Living Room Wars:Rethinking Media Audiences for a Post-Modern World,London:Routledge
    28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85 页
    29黎斌.中国电视业资本运营系统分析.第一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第 2 页
    
    30黄升明.中国电视市场报告 2004-2005.第一版.北京: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16 页
    31欧阳宏生等.广播电视学导论.第一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年 7 月,第 370 页
    32李岚.中国电视产业评估体系与方法.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年 8 月,第 89-90 页
    33[美]詹姆斯 G.韦伯斯特等.视听率分析.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135 页
    34朱喜豪.信息论、科学论对社会科学方法的影响.光明日报.1985 年 6 月 5 日
    35季为民、聂双.收视率的市场含义与电视的文化追求 ── “收视率”对电视业的影响分析.传播研究网.2006 年10 月 3 日
    36Adams,William J.Scheduling Pracyices Based On Audience Flow:What Are Effects on New Program Success?&MC Quarterly Vol.74,No.4,Winter,1997,PP.839-858
    37 孙玉胜.电视赢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现代传播,2002 年,第 2 期
    38央视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的热播初步打通电视传播学术的“肠梗阻”,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2006年 1 月 6 日
     39 张志君.以”五化”总揽全局--中国教育电视改革与发展.第一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 月,第39 页
    40魏永征等.西方传媒的法制、管理和自律.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月,第 232 页
    41周鸿铎,胡传林,邢建毅.传媒经济.第一版.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年 4 月,第 344、345 页
    42Hellman,H.(1999).”Legitimations of Television Policies’,in Alasuutari(ed.,Rethinking the Media Audience,London:Sage,pp.105-29
    43周敏,杨昭川.管理工具 35 种经典工具.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年 7 月,第 27 页
    44[美]大卫.爱格著,沈云骢、汤宗勋译.品牌经营法则.第一版.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月,第 48 页
    
    45徐盾华.江苏动漫产业调查报告.文化艺展网.2006 年 8 月 29 日
    46冷凇.用娱乐的方式教育受众.中国纪录片网.2006 年 7 月 20 日
    
    48 郝静静著.专业化、商业化、制片人制——探索(DISCOVERY)频道的成功要素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 年,第 03 期,第 49 页
    49欧阳宏生等.广播电视学导论.第一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年 6 月,第 105-108 页
    50王渝生.未来十五年科普任务有多重.中国科学院网站.2006 年 5 月 10 日
    51周鸿铎.传媒经济.第一版.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年,第 4 页
    52伊传红.科普期刊你的明天在哪里?.科报网.2005 年 11 月 6 日
    53中国科普报告课题组.2006 中国科普报告.中国公众科技网.2006 年 12 月 18 日
    54高峰、王进友.认识科教频道.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 年 6 月
    55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2006 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第 1 版.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年 8月,第 362 页
    56 漏丹.从公共电视到收费电视的挑战.经济观察报.2004 年 2 月 2 日
    57张海潮著.中国电视——电视媒体竞争优势.第一版.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年 5 月,第 3 页
    58 唐海.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故宫〉将走向世界.当代电视,2006 年 3 月
    59[美]斯洛特.卡特李普等.公共关系教程.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年 7 月,第 6 页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7 月
    [2] 陈汝东.传播伦理学.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8 月
    [3] 杨伟光.中央电视台发展史.第 1998 年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年
    [4] 王立巨,郑伟.中国教育电视的改革与发展.第一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月
    [5]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第一版.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6] 昊文虎等.传播学概论. 第一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1 月
    [7] 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
    [8]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黄藿译.当代的精神处境.第一版.上海:三联书店,1992 年 5月
    [9] (美)霍克海默、阿多诺著.洪佩郁等译.启蒙辩证法.1990 年版.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
    [10] (美)塔尔德.社会规律.New York& London:Macmillan,1899 年
    [11] (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美]特里.N.克拉克著.何道宽译.传播与社会影响.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 月
    [12] (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第一版.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 年 6 月
    [13] 张文绢.电视文艺生态批评.第一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 月
    [14] 李博.生态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4 月
    [15] (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第一版.九州出版社 2006 年 3 月
    [16] (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第一版.广州:中信出版社,2006 年 6 月
    [17] (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第一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年 6 月
    [18] 张岱年.文化与价值.第一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年 4 月
    [19] 黎斌.中国电视业资本运营系统分析.第一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
    [20] 黄升明.中国电视市场报告 2004-2005.第一版.北京: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年 9月
    [21] 欧阳宏生等.广播电视学导论.第一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年 7 月
    [22] 李岚.中国电视产业评估体系与方法.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年 8 月
    [23] (美)詹姆斯 G.韦伯斯特等.视听率分析.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年 9 月
    [24] 张志君.以”五化”总揽全局--中国教育电视改革与发展.第一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 月
    [25] 魏永征等.西方传媒的法制、管理和自律.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月
    [26] 周鸿铎,胡传林,邢建毅.传媒经济.第一版.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年 4 月
    [27] 周敏,杨昭川.管理工具 35 种经典工具.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年 7 月
    [28] (美)大卫.爱格著,沈云骢、汤宗勋译.品牌经营法则.第一版.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月
    [29]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2006 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第 1 版.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年 8 月
    [30] 张海潮著.中国电视——电视媒体竞争优势.第一版.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年 5月
    [31] (美)斯洛特.卡特李普等.公共关系教程.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年 7 月
    [32] Adams,William J..Scheduling Pracyices Based On Audience Flow:What Are Effects on New Program Success?&MC Quarterly Vol.74,No.4,Winter,1997
    [33] Bradford,S.(1993).’The Big Sleaze’,London:Polity Press
    [34] Lodziak N(1991).’Framing Images of Television ,London:Frances Pinter
    [35] Ang,I.(1996).Living Room Wars:Rethinking Media Audiences for a Post-Modern World,London:Routledge
    [36] Hellman,H.(1999).”Legitimations of Television Policies’,in lasuutari(ed.),Rethinking the Media Audience,London:Sage
    [37] 方同义.浙江精神:浙东学术文化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 年第 1 期
    [38] 崔保国.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传媒学术网.2006 年 1 月 13 日
    [39] 邵培仁.媒介生态五大观念.传媒学术网.2005 年 12 月 6 日
    [40] 王安临.中国科普报告 2002.中国科普研究所网站.2003 年 2 月 5 日
    [41] 《CCTV-10 频道简介》,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
    [42] 朱喜豪.信息论、科学论对社会科学方法的影响.光明日报.1985 年 6 月 5 日
    [43] 季为民,聂双.收视率的市场含义与电视的文化追求 ── “收视率”对电视业的影响分析.传播研究网.2006 年 10 月 3 日
    [44] 孙玉胜.电视赢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现代传播,2002 年,第 2 期
    [45] 央视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的热播初步打通电视传播学术的“肠梗阻”,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2006 年 1 月 6 日
    [46] 徐盾华.江苏动漫产业调查报告.文化艺展网.2006 年 8 月 29 日
    [47] 冷凇.用娱乐的方式教育受众.中国纪录片网.2006 年 7 月 20 日
    [48] 郝静静著.专业化、商业化、制片人制——探索(DISCOVERY)频道的成功要素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 年,第 3 期
    [49] 王渝生.未来十五年科普任务有多重.中国科学院网站.2006 年 5 月 10 日
    [50] 伊传红.科普期刊你的明天在哪里?.科报网.2005 年 11 月 6 日
    [51] 中国科普报告课题组.2006 中国科普报告.中国公众科技网.2006 年 12 月 18 日
    [52] 高峰,王进友.认识科教频道.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 年 6 月
    [53] 漏丹.从公共电视到收费电视的挑战.经济观察报.2004 年 2 月 2 日
    [54] 唐海.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故宫〉将走向世界.当代电视,2006 年 3 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