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竞争管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电信竞争管制是电信管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第三次重组的完成,中国的电信业紧随世界电信业的发展主潮流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竞争随之转变为全业务竞争。全业务竞争给中国的电信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也为电信竞争管制带来竞争失衡、过度竞争、竞争结构性失调和不正当竞争等方面挑战。因此,应在管制目标、管制内容管制手段、管制保障方面对电信竞争管制进行重构,解决问题时做到采取措施与改善制度供给相结合。
     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绪言,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论文相关的定义和理论综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章首先分析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业的发展趋势,竞争手段变化和竞争所经历的产业周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信竞争管制面临的挑战,说明竞争管制重构的必要性,论述了管制重构的内容。第三章首先分析导致竞争失衡的横向和纵向因素并提出管制措施。第四章为全业务运营时代过度竞争的因素分析及其管制措施。第五章为全业务运营时代竞争结构性失调的因素分析及其管制措施。第六章为全业务运营时代不正当竞争的因素分析及其管制措施。第七章阐述了管制制度制度供给内容和分类,论述了有效竞争管制制度供给遵守的原则,分析现有管制制度的不足和应实现的变革。第八章为本文的总结和展望。
     本文的创新点可以分为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三个方面。(1)在内容创新方面,本文论述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市场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周期性波动;从四个类型、三个层面论述了电信竞争管制面临的挑战,阐述了重构的管制目标、管制内容、管制方式和管制制度保障,分析了各种挑战的因素,论证了管制措施。(2)在方法创新方面,一是在传统模型加入时间因素进行分析。如将时间与长尾模型相结合,论述了企业全业务转型、标准主导国盈利模式等内容;将时间因素与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结合对电信标准竞争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策略总结。二是本文将进化博弈的群体行为方法用于传统问题解决,如用“共同知识”方法建立稳定机制应对新企业进入问题,避免多次“重复博弈”达到竞争均衡状态;利用“集体声誉”和“承诺威胁”的方法确立有效游戏规则,维护有序竞争,避免对违规者不断单独实施惩罚。(3)在理论创新方面,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和产业管制理论角度,论述了三维电信市场结构下的全业务竞争拥有多极点发展和多层面跨越的特性。由此说明电信竞争管制应首先对不同层面和状态进行规范和分类,分清具体问题所属的状态和层面后,将实施管制措施与改善制度供给相结合。
     由于学识和能力有限,本文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Telecommunication competition regulation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 regulation, which attracts the concern of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of China stepped into the whole-business operations age with the fulfillment of the third restructure. Meanwhile the tradi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competition changed into the whole--business competition. Although the whole business competition may bring much development impetus to China's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it may also bring out the chanlleges of competition potential imbalance、excessive competition、commpetition strctural disorder and unfair competition to the telecommunication competition regulation. Thererfore, the tradi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competition regulation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in the aspects of regulation target、regulation content、regulation method and regulation machanisam guarantee. Realizes the integration of measures taken and the machanism supply improved.to solve regulation problems.
     There are 8 chapters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present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issertation, introduces the related definitions and theory summaries, puts forwards the plan and framework of the dissertation;
     Chapter 2 analize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the change of competition methods and competition cycle in the whole business operation age, then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that telecommunication regulation that must face to, presents the necessity and content of completion regulation reconstruction;
     Chapter 3 analizes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actors of competition potential imbalance,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gulation measures;
     Chapter 4 analizes the factors of excessive competition,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gulation measures;
     Chapter 5 analizes the factors of competition structural disorders,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gulation measures;
     Chapter 6 analizes the factors of the unfair competition in the whole business operation age and puts forward regulation measures;
     Chapter 7 firstly presents the machanism cont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effectively competiton regulation,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of machanism supply, analizes the shortage of exist regulation machanism and puts forwards the reform strategies that should be carried out;
     Chapter 8 is the summary and prospectiveness of the dissertation
     The Innovation points of the dissertation consist of three aspects: content innovation、method innovation and theory innovation.
     (1)In the aspect of content innovation, the dissertation firstly discusses the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periodical fluctu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which telecommunications competition regulation must face to, from four types and three levels, the dissertation expoundes the regulation target、regulation content、regulation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guarantee; Analizes the concrete problems and verified regulation measures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etition.
     (2)In the aspect of method innovation, this dissertation firstly Combined traditional models with the time factor.For example, combines the long tailed model with the time factor,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the enterprise whole-business transformation、profit model of standard dominant country,etc; Combines the industry life cycle model with the time factor, the dissertation anal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ifferent standards and summarizes the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 comparative way. Secondly, this dissertation makes use of group action method in the evolutional game to solve the old problems. For example, it makes use of "joint knowledge" to establish a stable mechanism in one-plan-fits-all way before many-times enterprise enters, nor in the way that reach equilibrium status after many "repeated games"; It makes use of the methods of "collective reputation" and "promised threat" to establish effective game rul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order competition, avoid using the method that continuously punishes single enterprise which violates the rules.
     (3) In the aspect of theory innovation, from the 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regulation theory, this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at the whole business competi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ole point development and multi-level crossing in the three dimmention strcture of telecommunication market. Therefore, the restructed telecommunication competition regulation in the whole business time should norm and classify the levels and statuses of different problem, take regulation measures and improve the machanism integratedly.
     Due to limited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is dissertation, which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future.
引文
[1]张珂,吕廷杰,吴起编著.电信增值业务[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28-34
    [2]王俊豪.管制经济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291-3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2009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l2858447/13011909.html
    [4]王伯成.电信竞争的形成—机理、路径与管制的治理[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9-10
    [5]舒华英,等.电信运营管理[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17-21
    [6]杨景.全业务运营“全”在哪里?[J]中国新通信,2008年4月:18-19
    [7]李丹,李均,王建波.重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浅析[J]邮电设计技术,2009年1月:14-17
    [8]程鹏,全业务竞争特点研究及其SWOT分析[J]通信技术,2009年第04期第42卷,总第208期:204-208
    [9]何三平.浅析三网融合[J]广播电视技术,2008年12月:99-101
    [10]包冉.从全业务到全媒体—电信、互联网与广电的竞合之路[J]中国数字电视,2009年4月:24-28
    [11]黄韬,张智江,刘韵洁.全业务运营上的FMC策略探讨[J]移动通信,2008年7月(下):15-18
    [12]赵晓明.全业务经营加快"FMC"进程[J]通信企业管理,2008年9月:20-21
    [13]门汝静.全球运营商FMC融合进程[J]通信世界,2007年4月1日第11期
    [14]刘勇.全球FMC新进展[J]世界电信,2006年11期:54-57
    [15]朱金周.电信转型:通向信息服务的产业政策[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62-66
    [16]范爱军,刘青.论数网融合与电信业的竞争与管制[J]产业经济评论,2006年第5卷第3期:172-184
    [17]赵剑冬,林健.战略管理过程模型的改进及中国电信运营商国际化战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第7期:210-212
    [18]杜振华.国际电信服务贸易[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20-122
    [19]胡世良.国际电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及启示[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8年12月第6期:28-30
    [20]吴康迪.英国电信:以NGN引领全业务运营[J]通信世界.2008年7月28日
    [21]吕成华,李福娟.Verizon精细运营铸就全业务巨无霸[J]通信世界,2008年10月20日
    [22]刘楠,姬智敏.AT&T全业务运营的先锋[J]通信世界,2008年8月18日姬智敏,
    [23]刘楠NEXT战略下法国电信全业务运营[J]通信世界,2008年8月11日
    [24]谭雄鹰.法国电信的全业务运营及对中国电信的借鉴[J]通信企业管理,2008年12月:66-68
    [25]宋向东.NTT的FMC何以起死回生[J]通信世界,2009年9月15日
    [26]吕成华,张文.西班牙电信加速成为更强的全方位领导者[J]通信世界,2008年9月8日
    [27]吕成华,仇月娟.KDDI全业务运营挑战市场主导地位[J]通信世界,2008年9月22日
    [28]仇月娟,吕成华.德国电信借全业务运营扭转困境[J]通信世界,2008年10月20日
    [29]林婷.中国电信业的全业务运营前景[J]通信企业管理,2008年4月:11-12
    [30]李怀.自然垄断理论研究[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5-15
    [31]史普博.管理与市场[J]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12月第1版:3-18
    [32]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f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10-15
    [33]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J]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2-10
    [34]李军.电信管制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年6月:10-41
    [35]刘灿.张树民.宋光辉.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研究--管制与放松管制的理论与实践[M]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11月第1版:5-20
    [36]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第1版:6-20
    [37]张宁.我国法律规制下的非对称管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3月:22-29
    [38]赵宇.基于有效竞争理论的中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政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3月:10-18
    [39]宗良.我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管制的效果分析[D]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5月:9-21
    [40]张铭洪.网络经济下的反垄断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5年1月:1-14
    [41]让雅克·拉丰,让·泰勒尔.电信竞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5月:1-9
    [42]盖思米.电信成本—电信管制政策与成本代理模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1-14
    [43]林润勰.中国电信业竞争与管制模式探讨[D]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6月:12-27
    [44]黄浩.吕廷杰国内外关于电信竞争的研究[J]通信企业管理,2008年1月:70-71
    [45]邹文英.论电信产业的有效竞争[D]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3月:34-53
    [46]张听竹,拉丰,易斯塔什著.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15-28
    [47]张昕竹.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15-28
    [48]周其仁.数网竞争:中国电信业的开放和改革[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8月第1版:21-30
    [49]J·Laffint, J·Triol.Creating competition through intercounc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J]Journal of Regulation. Economics,1996(10)
    [50]E·H·Chamberlin.The theory of monopolisitic competition [M]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3
    [51]Clark·J·M.1940,Towards a concept of workable competition[J]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241-256, More competition-slowly:Telephony 240. No.5 78-82 Ja 29.2001
    [50]Ed Gubbins.Enterprise Prices Plummet, competition Takes Its Toll:Telephony 245 No.245 No.1517 Ag 16,2004 James Alleman. How should telecom companies be valued [J] American canvals,Network 107 No.1534 3638 49 0,1200
    [52]Stefano Cazzani. More revenue,lesscompetition [J]telecommunication,37 no 10 2426.O.2003
    [53]姚希.基于信息化的产业融合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0月:48
    [54]胡万鹏.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产业融合模式研究—以信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为例[D]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3-10
    [55]王金友.基于信息化的产业融合与创新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02,79
    [56]美)帕特里克·A·高根著.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M]朱宝宪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3-85
    [57]巴里伦德尔,小拉尔,等著.面向管理的数量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2-16
    [58]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5-7,12-13,207-232
    [59]王桂胜.福利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类)[M]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4-9
    [60]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科技与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5-16
    [61]何霞.国外电信资费管制政策的演进与发展[J]世界电信,2004年第12期:36-39
    [62]王斌,蔡宏波.中国电信服务市场准入管制的随机试验模型分析[J]财经研究, 2007年第33卷第12期:26-37
    [63]杨治.曲正,贾曼莉.中国电信行业管制模型研究[J]商业经济.2007年第2期 总第287期:38-47
    [64]樊继福,赵晓玲.我国电信企业成本模型的构建[J]职业时空,2007年3月:3-4
    [65]李楠.电信业互联互通接入定价的模型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7期(总第283期):72-73
    [66]黎彦玲.电信网间互联互通在政府博弈下与市场博弈中前行[J]电信网技术,2007年2月第2期:21-23
    [67]吕廷杰,张珂.通过管制重构加强对我国电信产业的政府监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1-31
    [68]王俊豪.垄断性产业市场结构重组后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以中国电信、电力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1期:67-73
    [69]唐守廉.电信管制[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59-65
    [70]张鸿.中国电信业改革历程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年3月:1-5
    [71]陈小洪,马俊,何霞.编著移动通信革命—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影响[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97-102
    [72]续俊旗,(德)Bernd Holznagel等著.融合北京下的中欧电信管制比较[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2-20
    [73]杨学兵.寡占模型与中国电信市场的价格竞争问题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总第66期:28-30
    [74]张晖,陈国汉.电信产业的经济特点及其改革重组[J]改革论坛,2008年3月:50-53
    [75]王利杰.“全业务竞争”成就电信霸主[J]上海经济,2008年3月:46-47
    [76]胥学跃.中国电信体制改革历程及其反思[J]现代传输,2008年1月:16-19
    [77]王鸥.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与产业政策的演变[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4月:87-101
    [78]张鹏,韩黛娜.中国电信业管制改革历程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4卷第2期:1-5
    [79]陈小洪,马骏,何霞.移动通信革命—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影响[M]北京邮电 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165-166
    [80]竺宇梅,万志坤.全业务网络演进[J]电信网络技术,12月第12期:27-31
    [81]赵慧玲.全业务经营对网络发展的需求[J]通信世界,2009年1月:B3-B4
    [82]刘莉.提供全业务运营解决方案促使网络向NGN演进[J]世界电信,2009年6月:56-60
    [83]王文静.全业务运营与网络改造[J]中国数字电视,2006年11月号,总第28期:20-21
    [84]陈小洪,马骏,何霞.移动通信革命—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影响[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175-176
    [85]舒华英,等著.电信运营管理[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2008年10月第1版:8-11
    [86]朱金周,著.电信转型:通向信息服务业的产业政策[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65-66
    [87]徐建军.基于固网发展全业务运营的电信运营支撑架构方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年9月:11-12
    [88]赵耀.走向融合的全业务电信运营商[J]世界电信,1999年第12期:36-39
    [89]何非.捆绑营销未来全业务竞争之选[J]通信企业管理,2007年10月:30-31
    [90]胡世良.海外经验:积极推进业务融合与产品创新实现全业务经营[J]中国通信,2009年2月:20-23
    [91]翁泰来.三网汇聚和终端产品集成的技术形式[J]电声技术,1999年第9期:14-17
    [92]浅飞.融合计费打造全业务核心竞争力[J]中国新通信,2008年第16期:12-13
    [93]马西莫.莫塔.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M]沈国华,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33-34
    [94]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2版[M]史东辉,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40-144
    [95]孙维峰.纵向一体化理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9期:17-20
    [96]崔元锋.基于Stackberg主从对策论的供应链转移定价研究[J]商业时代,2005年第24期:19-21
    [97]彭英.电信运营上纵向一体化的经济分析[J]江苏通信技术,2006年第22期: 45-48
    [98]张宁.义子明.纵向一体化与产业价值链整合[J]商业文化学术探讨.2007年7月:260-261
    [99]纪汉霖,管锡展.纵向一体化结构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9月:52-58
    [100]谭国富.纵向约束的经济理论[J]产业经济评论,2004年2月:1-22
    [101]周海蓉.纵向一体化竞争效应的模型分析[J]上海机电学院学报,2005年10月第8卷第5期
    [102](美)雷乔·纳盖,著.电信新业务推广战略[M]邵琳,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15-19
    [103]格雷姆.迪恩斯(Grame k deans),费里兹.克勒格尔(Fritz Kroger)斯特凡.蔡基尔(Stefan Ieisel)行业整合周期曲线winning the End game:A play book for profiting from consolidation [M]Mc Graw-Hill publishing House,2002年12月:1-4
    [104]连海霞.有效竞争与中国电信业管制体制改革[J]经济评论,2001年第4期:68-71
    [105]李俊义.电信改革应构建有效竞争产业格局[J]通信世界,2008年第17期:A36-38
    [106]于庆军.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与战略行为—基于产业组织理论[D]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1月:51-56
    [107]赵宇.基于有效竞争的中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政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年3月:4-9
    [108]钱静.加强管制促进电信有效竞争[J]中国电信业,2001年9月:38-40
    [109]杨宏山.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9期,总第219期:52-56
    [110]乔俊丽,毕常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综述[J]职业圈,2007年第5期:67
    [111]李京文.全球创新竞争中的中国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J]江海学刊,2002年1月:13-18
    [112]许仲举.制度创新:动力与阻力[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2 月:14-17
    [113]刘东勋.自然垄断产业放松管制的产业组织动因—以电信业为例[J]系统管理学报,2007年2月,第16卷增刊:36-46
    [114]赵玉川.创新—竞争的联结及政策导向[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11期:总第1971期:38-48
    [115]赵映诚.论和谐社会构架下政府管制模式与手段的创新[J]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3期:53-56
    [116]蔡翔.电信管制:行业管制还是一般竞争管制[J]通信企业管理,2003年1月:60-66
    [117]胡丹.浅析三网融合的法律规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月:29-32
    [118]李怀.自然垄断产业的分类管制模式与政策取向[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5-12
    [119]郑文.“电信技术选择管制”的有效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第24期,总308期:64-66
    [120]满爱军,刘倩.论数网融合与电信业的竞争和管制[J]产业经济评论,2006年第5卷第2期:172-184
    [121]宋灵恩.Hotelling模型对价格竞争管制的启示[J]通信企业管理,2007年9月:60-61
    [122]陈光亮.豪泰林模型下的价格竞争与产品选择[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11月第19卷第11期:91-92
    [123]叶泽,周真,常彩虹.考虑产品质量差异的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竞争模型及其策略分析[R]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08年11月:4242-4259
    [124]赵德军,顾海英,刘晨.双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竞争与差异化策--一个博弈论模型及其扩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10月:1-7
    [125]王斌,蔡宏波.电信市场演化与政府管制—基于随机实验的模型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56-72
    [126]骆品亮.3G背景下电信竞争模型与接入规制政策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1月:19-25,46
    [127]张成,于同申,陈军.我国电信业竞争性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竞争的自我颠覆性和网络外部性的视角[J]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第4期总第158期:6-14
    [128]刘珊,郭彤,郑欣.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市场势力的潜在失衡与管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45-51
    [129]子墨.面向全业务的横向整合—从美日电信业改革看全球电信发展趋势[J]环球纵览,2001年8月:17-20
    [130]刘培刚,郑亚琴.网路经济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38-40
    [131]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石晓燕,乔红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7-14,98-104
    [132]朱近平.细分电信市场,推进个性化服务[J]当代通信,2001年第17期:44-47
    [133]王翊.全业务竞争亟待电信精确服务[J]通信世界,2009年2月9日
    [134]谭炎明.论号码资源管制对3G市场竞争的影响[J]通信世界,2005年3月28日
    [135]王振富.全业务背景下运营商营销渠道转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3月:31-37
    [136]纪汉霖,管锡展.纵向一体化结构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9月:52-58
    [137]鲁其辉,宋道立.质量与价格竞争供应链的均衡与协调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6月:56-64
    [138]戴跃强,黄祖庆,达庆利.供应链中一种基于营销创新的合作竞争博弈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08年4月:156-159,166.
    [139]任可佳.提升电信服务企业顾客忠诚度的策略研究—基于服务利润链模型的分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9月:4-6
    [140]史炜,赵雪峰,马聪卉.建立适合我国电信市场发展的非对称管制体系[J]中国通信,2008年5月第3期:23
    [141]罗明伟.我国采取电信非对称管制可行措施探讨[J]中国通信,2008年1月:25-27
    [142]谭淑贞.国外电信业的非对称管制[J]邮电企业管理,2001年1月:44-46
    [143]蔡若松.重组后引入非对称管制十分必要[J]通信企业管理,2008年12月:34-35
    [144]杜宏伟.韩国移动市场的非对称管制[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7年1月:35-37
    [145]程卓.非对称管制助推互联互通[J]中国电信业,2007年5月:30-33
    [146]孙韬.我国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年3月:3-10
    [147]吴洪,张晓铁.电信普遍服务研究[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96-120
    [148]喻世华,唐守廉.中国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筹集和实用的操作性问题探讨[J]电信科学,2006年12月:26-28
    [149]覃润梅.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与收费实践[J]广西通信技术,2005年6月:1-3
    [150]唐守廉,纪弘.号码携带业务及其管制[J]邮电企业管理,2000年12月:55-57
    [151]吕军.电信监管与号码携带业务[J]电信网技术,2007年12月:1-3
    [152]陈亮,移动号码可携带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3月:14-28
    [153]匡斌,梁雄健.移动号码可携带(MNP)及其在中国的实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2月:61-65
    [154]徐敏,胡汉辉.移动号码可携带对中国电信市场的影响[J]软科学,2008年7月:54-58
    [155]荣蓉,李若朋,张翼.号码可携带实行分析[J]移动通信,2004年7月增刊115-117
    [156]胡珊.国外号码携带的管制效果与管制经验[J]世界电信,2005年9月:6
    [157]徐敏,胡汉辉.移动号码可携带对中国电信市场的影响[J]软科学,2008年7月第22卷第7期(总第103卷):54-58
    [158]谢昕.号码可携带在我国应用的前景[J]通信企业管理,2005年5月:20-22
    [159]谢昕,汪礼俊.号码可携带:如何洋为中用?[J]中国电信业,2005年4月:46-48
    [160]李俭伟.近期我国内地引入移动号码携带的前景分析[J]产业市场,2007年1月29日:19-21
    [161]高哲鹏.基于转换成本的移动通信服务顾客重复购买意向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年4月
    [162]贾宏伟.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电信监管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5月:5-23
    [163]王智强,王明照.转换成本对电信市场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第3期:106-107
    [164]邢之鹏,李晓飞,谭振龙.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与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变革[J]现代电信科技,2010年11月:17-20
    [165]温丹辉.电信业过度竞争、串谋与资源共享[D]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5月:40-49
    [166]于立,吴绪亮.关于“过度竞争”的误区与解疑—简论中国反垄断法的“渐进式”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月第1期(总第226期):5-13
    [167]杨颖.评过度竞争的“度[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6年2月:67-69
    [168]于明峰.电信过度竞争为什么[J]通信企业管理,2005年7月:8-11
    [169]于明峰.过度竞争如何规避[J]通信企业管理,2005年8月:7-10
    [170]董锋.电信业过度竞争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期:70-72
    [171]唐守廉,孙旖旎.寻求差异特征—电信竞争的差异化和同质化[J]通信企业管理,2005年2月:51-52
    [172]廖小伟,吕廷杰.产品不完全同质的Hotelling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8月:36-40
    [173]王岚,张志军,吕廷杰.电信产品创新问题的博弈论模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20-22
    [174]王建文.同质竞争受关注SP业务创新促市场调整[J]通信世界,2009年7月6日第25期
    [175]韩莉.顾客感知电信企业服务质量的研究[D]天津大学MBA学位论文,2008年4月:11-19
    [176]刘志宏,朱毅虹.3G业务及发展思路[R]湖北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年10月:568-571
    [177]郑祖辉.漫话2G、2.5、3G和超3G[J]电子世界,2003年第2期:4-8
    [178]汪宁.3G业务应用探讨[R]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2006年1月:151-154
    [179]王超,王莹莹.运营商展开3G贴身肉搏:资费偏高成绊脚石[J]中国新通信,2009年5月:31-32
    [180]张雷.中国电信运营商3G运营风险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5月.35-39
    [181]程鹏.3G服务需加快应用和终端开发[J]中国新通信,2009年10月:41
    [182]李新苗.3G应用创新不足[J]通信世界,2009年第35期:A33
    [183]吕廷杰.3G与通信企业的业务创新[R]2006年科协年会(分3)论文集,2006年9月:379-384
    [184]张胜亮,徐盼.捆绑营销[J]企业管理,2009年6月:86-88
    [185]宋军杰捆绑服务成为全业务运营趋势[J]通信世界,2008年第27期:A20
    [186]何非.捆绑营销,未来全业务竞争之选[J]市场,2007年10月:30-31
    [187]谢萌.关于我国移动电信资费套餐制定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3月:1-10,35-40
    [188]石研.浅析中国电信市场准入管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年3月:16-18
    [189]“下一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项目组.电信与广电的业务融合与产业竞争(一)[J]广播电视信息,2007年6月:32-39
    [190]下一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项目组.电信与广电的业务融合与产业竞争(二)[J]广播电视信息,2007年6月:28-34
    [191]赵春玲.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过度竞争现象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5月,总第24期:66-70
    [192]雁鸣.“三网融合”与“四强竞争”[M]中国数字电视,2010年1月增刊:30-32
    [193]江飞涛.市场失灵还是体制扭曲—重复建设形成机制研究中的争论、缺陷与新进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月第1期:55-64
    [194]黄燕芬.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技术与研究,2005年第1期:30-38
    [195]黄明.电信基站共建共享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09年8月:18-25
    [196]宋国宇.关于重复建设问题及其治理的再分析[J]物流技术,第28卷第113期:102-104
    [197](美)帕特里克·A·高根著.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M]朱宝宪,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4-97
    [198]杨帆.电信运营商并购研究[D]北京邮电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3月:18-37
    [199]张永.并购优势之商榷—国内外电信业并购案例剖析[J]江苏科技信息,2006年5月:37-40
    [200]马如飞.跨国公司并购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意图和“亏损”陷阱[J]经济与法,2009年8月:243
    [201]丁开盛.德国电信:电信兼并潮下的下一个标靶—德国电信国际化战略分析[J]世界电信,2000年7月:26-29
    [202]刘听.从德国电信股市跳水看欧洲电信业的困境[J]通信世界,2001年9月18日
    [203]张英冕,李宏涛.德国电信的复苏计划及发展战略[J]通信企业管理,2008年2月:54-56
    [204]刘听.德国电信惨遭抛售,欧洲电信处境堪忧[J]中国信息报,2001年8月29日
    [205]余秀珍.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审计与理财,2009/09:43-44
    [206]崔润花.从并购案谈公司并购的效应[J]太原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54-56
    [207]梅新育.“德国电信”购并“声流”的波折告诉我们什么?[J]中国贸易报,2000年11月23日第3版
    [208]陶莉,田银华.论我国企业并购中政府行为的诺斯悖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3月第13卷,第1期:32-35
    [209]潘江波,夏新平,余明桂.政府干预、政府关联与地方国有企业并购[J]经济研究,2008年4月:41-52
    [210]李怡.转型时期过度竞争与政府行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第34卷,第5期:87-90
    [211]宋彤.从产业链合作看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J]通信世界,2005年4月11日
    [212]安海东,新时期电信产业价值链的合作共赢与转型[D]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2007年12月:8-20,37-40
    [213]冯武锋,陆力斌,田也壮,等.转型环境下电信实业企业集团的战略协同与管理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4月:73-78,87
    [214]陈光伟.从广电、电信双向进入看“三网融合”下的产业融合格局[J]东南传播,2009年第8期(总第60期):53-54
    [215]陈羽,张治中.手机电视推动广播电视产业与电信产业的融合[J]广播电视信息,2008年6月:41-43
    [216]张跃辉.三网融合突破性文件即将出台,广电与电信宽带竞争优势各半[J]通信世界,2009年第28期:A3
    [217]胡智海.三网融合下的广电、电信和互联网企业竞合分析[J]信息网络,2010年1月增刊:68-71
    [218]Andrew Dobbins全业务下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J]信息网络,2009年5月:31-33
    [219]赵雨,李晓宁.由iphone看电信行业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2月:110-112
    [220]黄宇iphone与Ophone将开创崭新的信息时代[J]移动通信,2009年11月(上):52
    [221]黄荣志iphone与Ophone促使运营模式转变[J]移动通信,2009年11月(上):51
    [222]杜振华iphone与ophone之争背后[J]移动通信,2009年11月(上)47-48
    [223]程德杰Ophone应该向Iphone学习创新[J]移动通信,2009年11月(上):50-51
    [224]谭炎明Ophone与iphone无竞争[J]移动通信,2009年11月(上):49
    [225]许小亚.移动通信和无限接入技术发展与频率需求分析[J]信息通信,2008年第2期:4042
    [226]张凤奇,杜振华.移动通信频率资源使用成本解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328-333
    [227]张圣亮,徐盼.捆绑营销[J]企业管理,2009年6月:86-88
    [228]赵玉平,吕廷杰.对电信产品捆绑套餐基本特性的分析[J]电信科学,2007年第 6期:83-86
    [229]全雪涛.基于产业融合的传媒市场行为战略研究[J]当代传播.2009年第1期:47-49
    [230]史敬.基于三网融合的我国有线电视发展战略[J]广播电视信息,2008年5月:47-50
    [231]刘育英.三网融合将促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大整合[J]海内与海外,2010年2月:21
    [232]赵炳祁.广电走向全业务运营的发展之路[J]卫星与网络,2008年4月:18-20
    [233]傅红军,陈静等.三网融合对广电的影响[J]现代电视技术,2008年7月:86-87
    [234]周宏仁.信息化论[M]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194-201,347-348
    [235]黄秀清,梁雄健.国内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通信,2008年12月:14-16
    [236]罗建迪,郭灵军,王建平.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监管策略探讨[J]电信科学,2009年1月:86-88
    [237]彭歆北,余志兰.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中的监管对策建议[J]通信世界,2009年第49期:A17-A18
    [238]项立刚.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对电信行业影响深远[J]信息系统工程,2008年11月:22
    [239]陈如明.共建共享电信基础设施发展策略思考[J]移动通信,2009年2月(上下):82-83
    [240]黄和建,章亦民,高桓.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研究[J]电信科学,2009年第10期:76-80
    [241]吴毅.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背景下的网络规划投资分析[J]移动通信,2009年11月(下):59-62
    [242]时永生.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政策优化和运营商应对策略研究[J]移动通信,2009年7月(上):59-61
    [243]刘修俊.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部分问题的粗浅探讨[J]移动通信,2009年7月(上):54-58
    [244]许文强.独立第三方承建基站共建共享模式探讨[J]通信企业管理,2010年3 月:76-78
    [245]罗志刚.共建共享可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J]中国通信,2008年12月:27-28
    [246]魏建国,鲜于丹.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的博弈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3月,第29卷第3期:142-145
    [247]朱宪辰,黄凯南,周采霞,等.基于共同只是的制度分析[R]中国制度经济学会论文集,2003年:1160-1107
    [248]卢子月.泰尔网.美国试水“网业分离”的中国思考[EB/OL] http://www.catr.cn/zcfg/zcyj/201008/t20100817_1177254.htm/2010-08-20
    [249]杜丽萍.基于进化博弈的企业合作竞争ESS分析[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17卷第3期:52-63
    [250]桂琴.诚信与惩戒双重管理机制的博弈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11月第6期:56-60
    [251]孙瑞英.基于博弈分析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协作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09年3月第28卷第三期:179-183
    [252]王永县,向钢华.基于进化博弈方法的相互威慑稳定性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5年8月第14卷第4期:1-6
    [253]朱晓惠.我国电信企业并购风险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9月:55-59
    [254]王辉.电信运营商跨国并购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3月:39-49
    [255]罗仲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70期(总第2270期):40-41
    [256]陶莉,田银华.论我国企业并购中政府行为的诺斯效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第13卷第1期:32-35
    [257]范舟岳.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原因及促进之立法与政策思考[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4期:64-66
    [258]姚水洪.企业兼并整合问题研究—面向核心竞争力的并购后整合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100-131
    [259]王靖华.企业战略的杠杆融资[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6月:59-66
    [260]史建三.海外并购中政府的角色[J]上海经济,2008年4月:24-25
    [261]林燕.产业结构失调及其体制根源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增刊:69-70
    [262]宗良.我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管制的效果分析[D]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2月:22-50
    [263]孙魏,李何,何彬,叶正飞.现阶段电信业市场结构与价格竞争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4月:73-81
    [263]安慧.我国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研究—兼论西方有效需求理论[D]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年5月:34-50
    [264]刘宏.论国内市场的有效供给[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19-21
    [265]华桂宏.论有效供给与中国经济发展[J]江海学刊,1999年第1期:23-27
    [266]骆红梅,吴文旭.有效供给不足抑制中国消费需求—从长短期消费函数看消费不足的问题[J]经济与管理,2005年8月第19卷第8期:5-9
    [267]高锡荣,刘伟.中国电信市场的需求关系估计与需求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4月:26-34
    [268]刘庸.论国内市场的有效供给[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19-21
    [269]张家伟.创新与产业组织演进: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综述[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总第3期):74-78
    [270]汪涛.通播网宣言-全IP及三网合一的网络体系及产业结构[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2006年12月第1版:60
    [271]唐晓华,杨灵.全球化背景下的电信产业标准竞争[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2月:46-54
    [272]王勇,刘国亮.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形成及演进周期研究[J]情报科学,2006年8月:1156-1159
    [273]晏国祥.消费者者行为理论发展脉络[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4月:31-36
    [27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00-2008年国际数据[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
    [275]张文.全球3G执照拍卖忙[J]中国电信业,2001年8月:34
    [276]夏勇俊.理清国家发放3G牌照的思路[J]信息网络,2005年2月:1-2
    [277]刘翰林,王振国.三种3G标准的共存和发展[J]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2008年6月:35-37
    [278]谭劲松.林润辉TD-SCDMA与电信行业标准竞争的战略选择[J]管理世界,2006年6月:71-83
    [279]田庆华,梁雄健.电信产业价值链现状剖析及发展建议[J]通信世界,2005年1月10日
    [280]马劲辕.通信产业价值链分析与业务发展及监管探讨[J]电脑与电信,2009年2月:49-51
    [281]沈阿强,秦娟,吕廷杰.重构3G产业价值链[J]通信世界,2006年1月:A57-A58
    [282]张力大.我国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价值分配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3月:29-34
    [283]王炜,杜振华.我国电信运营商选择TD-SCDMA 3G标准的优势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49-57
    [284]郑雯,何明开,郑时.电信技术选择管制的突变模型[J]数学的时间与认识,2009年3月:67-70
    [285]郑文,何明升,郑时.电信技术选择管制的理论与政策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3月:100-107
    [286]谭劲松,松润辉TD-SCDMA与中国电信行业标准竞争的战略选择[J]管理世界,2006年6月:71-84
    [287]徐玉TD-SCDMA与中国的全业务运营市场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09年1月(上)20-23
    [288]唐海TD-LTE的标准化工作及进展[J]电信科学,2009年第1期:22-26
    [289]牟晓隆.LTE产业链初具规模TDD FDD同步迈进[J]通信世界,200年3月9日
    [290]唐海TD-LTE的标准化工作及进展[J]电信科学,2009年第1期:22-25
    [291]杨鹏,李波.LTE的关键技术及其标准演进[J]电信网技术,2009年1月第1期:40-42
    [292]陈通.新时期电信产业价值链的合作共赢与转型[D]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12月:8-20
    [293]胡仲刚.转型形势下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平台建设模式[J]江苏通信,200年4月:57-58
    [294]杨培芳.中小企业准入与电信民营化[J]中国电信业2001年9月:16-18
    [295]修国义,曹波.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研究概述[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年第4期:54-61
    [296]曹亚东.中国虚拟网络运营商规制建设及其政策建议[J]当代通信,2005年3月增刊:96-97
    [297]蒲实,童利忠我国电信业的虚拟运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9-13
    [298]侯智勇.3G,移动虚拟运营商的中国机会[J]中国新通信,2005年7月:58-60
    [299]王子敬.3G时代民营资本进入虚拟电信运营领域的思考[J]通信企业管理,2007年5月:66-67
    [300]彭华,何桂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成因及法律规制[J]中国集体经济,2007年10月:121-122
    [301]钟静宜.浅析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法律规制[J]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期(上):63
    [302]贾石红.试析电信企业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11月第6期:52-54
    [303]李凤.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对策分析[J]消费导刊,2009年10月:130
    [304]牛玉科网络环境下不正当竞争及其规制[J]经济管理,2009年6月第23卷第6期:58-61
    [305]李凤.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对策[J]消费导刊,2009年10月:130
    [306]周犀平.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J]消费经济,2009年12月第25卷第6期:81-84
    [307]刘小平,韦玲艳.找准三网融合切入点—解析三网融合业务模式[J]中国电信业,2009年8月:54-57
    [308]赵慧玲,姚春鸽.走向融合—全业务运营的第三次浪潮[J]移动通信,2008年11月(上):11-14
    [309]赵耀.走向融合的全业务运营商[J]世界电信,1999年12月:36-39
    [310]刘珊,姜阳,梁雄健.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服务质量管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86-92
    [311]王厚伟.防范串谋的理论及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9月:165
    [312]温丹辉.电信业的过度竞争、串谋与资源共享[D]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50-55
    [313]李列.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下政府采购招标纵向串谋[J]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2期:50-51
    [314]彭英.电信运营商纵向一体化的经济学分析[JJ江苏通信技术,2006年8月第12卷第4期:45-47
    [315]张珂,吕廷杰,吴起.电信增值业务[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59
    [316]高滔,顾力刚.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单委托多代理激励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1月,第13卷第1期:73-75
    [317]庄会宁,赵家新,邹浩.打击电信诈骗尚存五大难度[J]人民公安,2010年5月:18-21
    [318]赵振铣,向海.防范政府投标纵向串谋的机制设计[J]财经科学,2005年1月第208期:175-180
    [319]张红岩,张文杰.招标采购中串谋预防办法的博弈分析[J]物流技术,2007年第26期:22-24,39
    [320]贺文龙,孙多思.大学生作弊的三个模型分析以及对策[J]经济师,2010年第8期:130-131
    [32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官方网站.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004/t20100423_13711.html
    [322]王鹏,司有和,任静.网络安全技术在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第19卷第6期:101-103
    [323]尹涛,谢雪梅,吕廷杰.电信竞争与管制的新思考[J]通信世界,2002年10月总第95期:82-83
    [32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2版:422-444
    [325]苏均和.信用的经济价值与我国失信惩罚机制的构建[J]探索与争鸣,2009年 4月:44-46
    [326]王蕾,王芳霞.中国电信业失信惩戒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3期:35-36
    [327]张祖民.诚信生成的经济学分析—基于重复博弈的理论视角[J]经济师,2007年第3期:30-37
    [328]桂琴.诚信与惩戒双重机制的博弈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11月第6期:57-60
    [329]徐娟.重复博弈与信用的生成[J]商业研究,2005年第19期:4-6
    [330]王丽颖.重复博弈:信用合作的逻辑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1月:150-194
    [331]颜黎明.管制行业中政府信用机制研究—以中国电信业1994-2004年的改革为例[D]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6月:42-53
    [332]袁瑞军.囚徒困境中的最佳选择—重复博弈条件下的集体行动困境初论[J]科学决策,1998年5月:41-43
    [333]余劲松.不确定性与市场集体声誉——集中交易市场框架内的分析—集中市场框架内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第19期:26-28
    [334]裴红卫,黎荆.集体惩罚与集群企业合作的博弈分析—基于与非集群企业合作的比较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143-145
    [335]陈洁琳.论我国制度供给的不足及完善[J]理论观察,2009年第2期:43-45
    [336]谭锐.中美电信管制比较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9月第28卷第5期:54-58
    [337]张梅.对我国电信产业规制与制度供给的几点思考[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3月:29-32
    [338]张付强.中国电信业市场化改革分析—基于有效制度供给的视角[J]中国郑州市委学报,2006年3月,总第81期:85-86
    [339]苑春荟,赵召兵.中国电信业改革驱动关系模型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07年2月第16卷增刊:80-86
    [340]蔡翔.关于电信竞争与管制的若干思考[J]通信世界,2005年1月31日
    [341]孔祥峰,张娟娟.论政府在制度供给中应遵循的原则[J]中共四川省党校学报, 2008年第4期:41-44
    [342]周小海.美国FCC:放松电信管制后的管制原则[J]管理现代化,2003年2月:61-64
    [343]罗文剑.比较与启示:国内外政府制度供给的实践[J]南昌高等学报,2009年10月出版:6-7
    [344]黄海波.何琳电信改革过程中对竞争的促进分析[J]技术经济,2001年第12期:25-26
    [345]钱文静.加强管制促进电信有效竞争[J]中国电信业,2001年9月:38-40
    [346]韩正安.关于促进我国政府围观管制效率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1年1月:52-53
    [347](德)于尔根·巴泽多著.限制与促进竞争的经济管制[J]董一梁,刘鸿雁译.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秋季号:377-384
    [348]张百章.加强法律管制规范电信市场[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2卷第1期:3-8
    [349]吕民乐,张先锋.论管制与我国市场秩序规范[J]巢湖系统学报,2005年第7卷第6期:56-59
    [350]王大用.放松管制与规范管制[J]数字财富,2004年2月10日:104-106
    [351]曹博.完善我国电信竞争法制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5月:166,154
    [352]徐晓.电信管制走上法制化轨道[J]中国电信业,2007年2月:28-31
    [353]骆悟捷,冯辉.转型期经济民主与政府管制关系论略[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增刊:191-194
    [354]徐京悦.国际性管制协调与管制改革活动及其对中国管制改革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3月:8-16
    [355]高国柱.全球化北京下政府管制的冲突与协调—涉外经济管理规范为视角[J]清华法学,2009年第1期:22-41
    [356]孙倩.中国电信业管制制度的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年6月:63-78
    [357]龚微,洪永红.一般竞争管制与行业竞争管制在电信管制中的冲突与协调— 加拿大电信管制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论坛,2005年第1期:127-131
    [358]吴玉岭.美国政府的经济管制和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91-96
    [359]吴家骏.《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5月第5期:127
    [360]张杰斌.分权模式与协调机制-基础设施领域竞争主管机关与产业管制机构关系之经济与法律分析[J]研究生法学,2006年第4期(总第68期):3-28
    [361]徐京悦.国际性管制与管制改革活动及其对中国管制改革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8-16
    [362]胡汉辉,沈华.网络的融合及电信管制的动态性[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总第32期):37-42
    [363]陈宏平.管制结构动态性分析[J]经济评论,2003年第5期:33-35
    [364]陈宏平.市场结构的动态性与政府管制对策[J]经济评论,2001年1月:47-51
    [365]许明.自然垄断的动态演变及政府管制政策的调整[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05期:28-42
    [366]张宁,我国电信法律规制视野的非对称管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3月:49-50
    [367]何维达,吴宇.电信市场放松管制分析[J]经济师,2004年04期:13-15
    [368]郑胜利.论我国政府竞争管制体质的构建与实施[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总第89期:17-20
    [369]刘军.建立法制的监管体系——香港电信管制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电信业,2002年4月:46-50
    [370]余晖.美国政府管制的法律体系[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第12期62-68
    [371]陶冶.中国电信业政府管制改革的法律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07年11月:74,50
    [372]曹博.完善我国电信竞争法制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5月:46-50
    [373]孙雪梅.我国电信产权改革下的制度构建[J]改革论坛2009年7月:51-52
    [374]蒋红娟,李岩.中国电信业产权改革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21期: 110-112
    [375]王俊豪.发达国家的电信管制机构及其启示[J]经济管理,2008年8月总第440期:91-96
    [376]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改革—以中国电信产业管制机构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月第1期:56-62
    [377]刘新梅,刘胜强.我国电信管制机构的改革研究[J]2004年第6期:44-48
    [378]李震.有效电信管制机构的建立[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11月:50-52
    [379]张耀寰,梁雄健.我国电信管制机构模式模式探索[J]当代通信,2004年1月增刊:25-28
    [380]王谨.探析我国独立电信管制机构的简历[J]河北法学,2009年3月第27卷第3期:87-91
    [381]项兵.全球视野:放松管制与拓展民企的参与空间[J]现代企业文化,2009年4月:44-45
    [382]陈立华.公众参与: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以中国电信产业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3月10日第3期:38-41
    [383]郑胜利.论我国政府竞争管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社会科学,2001年2月:42-46
    [384]洪丽云.论我国政府竞争管制的矫正与重构[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1-24
    [385]陶冶.中国电信业政府管制的法律思考[J]企业文化,2007年11月:74,50
    [386]连海霞.有效竞争与中国电信管制体系改革[J]经济评论,2001年第4期:68-71
    [387]胡雅清;颜萍.27年,《电信法》难产记[J]IT时代周刊,2007年第17期:36-42
    [388]曾剑秋.从《电信法》到《通信法》—英国电信立法给中国的启示[J]当代通信,2006年2月增刊:114-117
    [389]王敏.论电信法的概念与特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66-69
    [390]周其仁.把民营经济引进电信产业[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48期:19-23
    [391]覃庆玲.民营电信企业如何发展[J]通信世界,2002年10月8日
    [392]王俊豪.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J]财经论丛,2004年1月:15-23
    [393]魏艳.进入电信行业壁垒重重,民营企业如何渡关?[J]通信世界,2006年6月5日
    [394]郑宏.民营企业登上电信大舞台[J]通信世界,2002年7月18日
    [395]魏艳.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壁垒分析[J]当代通信,2004年1月增刊:86-87
    [396]斯科特.沃尔斯顿著.在规制和民营化之间:改革的顺序选择[J]费丽萍孙宪平,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3期第107期:69-78,23
    [397]王瑾.探析我国独立电信管制结构的简历[J]河北法学,2009年3月第27卷第3期:87-91
    [398]郑建伟.论我国独立的电信管制机构的立法模式[J]学术前沿,2005年12月:240-241
    [399]陈金岭.实行政企分离与电信管制机构的独立运行的设想[J]当代通信,2003年第02/03期:62-63
    [400]胡汉辉,罗亮,孙桂泉.电信竞争与网络融合[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第4期:18-22
    [401]康彦荣.电信管制制度改革促欧盟进入融合管制新时代[J]世界电信,2009年12月:19-22
    [402]邹文英.三网融合态势下电信竞争与管制的新取向[J]未来与发展,2005年3期:36-39
    [403]侯建青.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改革—以电信产业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年12月:26-39
    [404]王艳.电信产业和传媒产业的融合研究—基于手机电视的实证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3月:44-48
    [405]杜舟.电信广电“互禁”变“互进”迎来破冰,三网融合面临新一轮博弈局面[J]IT时代周刊2008年2月20日:108-110
    [406]张继平.转变政府职能,加速行业发展—对电信管制理论的研究与思考[J]2005年7月:24-27
    [407]赵会娟.我国电信管制绩效评析—评价指标体系的资费效应分析[J]当代财经2007年第1期总第266期:86-8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