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特点和完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改革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和现实,运用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西政党权力运作方式进行系统深入的比较分析,从而提出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主要途径。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从现代政党执政的基本原理、执政方式的理论内涵和现代政党执政的基本模式三个方面论述现代政党执政方式的一般理论。一是以政治学国家和国家权力原理为导入,分析了政党获取国家权力的途径和现代政党执政的基本内容。二是界定执政方式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执政方式的类型和影响执政方式的主要因素。三是提出现代政党执政的三种模式:党政职权分开型执政模式、党政职权混合型执政模式和党政职权合一型执政模式。
     第二章以史为线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探索、形成和创新进行了历史考察。第一阶段回顾局部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并分析了局部执政时期党执政方式的特点。第二阶段回顾了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党执政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并指出这一时期党执政方式的特征。第三阶段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党执政方式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党的执政方式正在向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方向转变。
     第三章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西政党权力运作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本章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比较中西政党控制和监督国家权力的方式;二是总结中西政党执政方式的共性,即中西政党执政共同遵循合法性原则、法治原则和利益整合原则;三是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特点;四是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比较优势与弊端;五是揭示西方政党执政方式的启示,以期根据我国国情吸收借鉴,洋为中用。
     第四章论述改革和完善党执政方式的基本途径。党政关系方面,提出正确处理党与人大、党与政府、党的领导和司法独立关系的主要措施。党群关系方面,在剖析党群关系障碍性因素基础上,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法关系方面,重点构建党的职权和领导程序法治化模式。党际关系方面,主张发展协商民主,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后,依法构建执政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并发挥其整体效能。
In the new period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how the CPC can improve the style of governance in order to enhance Party's governing capability. The thesis takes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Three Represents”as its guide, combines the history and realization of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compares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with western Party by the compared way. At las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main measures of reforming and improving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dissertates the basic theory about modern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in the world. It includes the basic theory that how modern party leads the power, the basic intension of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the governance mode of modern party. Firstly, the chapter analyzes the ways that modern party get the state power, basic contents that modern party controls the state power by 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 and state power in Politics. Secondly, the chapter gives the basic intension about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analyzes the types of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and the impaction factors. Thirdly, the chapter analyzes three modes of the modern party governanc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s divided,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s divided partly, Party replaces government in terms of function and power.
     Chapter Two reviews the history that the CPC explored, formed and reformed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The first stage review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which the CPC leads the state power in the period of local governance, and also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second stage review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from the foundation of China to reform and opening, and also put forwards the features during the period. The third stage analyzes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is changing to democracy, rule by law and science.
     Chapter Three compares the ways between the CPC uses the state power and western party uses power. The chapter includes five aspects. First, the chapter compares the style that the CPC controls and supervises the state power with that of western party. Second, the chapter summarize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vernance style both the CPC and western party. The three principles that the modern party has to follow are legitimacy principle, rule by law principle and interest integration principle. Third, the chapt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Fourth, the chapt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bout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Fifth, the chapter reveals the enlightenments aiming at the reform and improving of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basic ways that reform and improve the Party's style of governance.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 and state power, the chapt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which can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PC and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our government, judicial independence.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 and people, the chapter analyzes the impaction factors. Then, the author demands that we must practis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We have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Social Security and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ll-Round Way.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 and law, we must build the mode that makes Party’s function and power change to rule by law gradually.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artys,
     We should develop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At last, we should build a system that can supervise and limit ruling power effectively.
引文
① 参见浦兴祖:《西方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19 页。 吴志华主编:《政治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7-43 页。
    ①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第 1 版,商务印书馆 1995 年版,第 109 页。
    ② 转引自孙关宏、胡鱼春主编:《政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43 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70 页。
    ① [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6-37 页。
    ② 文晓明、王立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4 页。
    ③ [英]伯特兰·罗素:《权力论---- 一个新的社会分析》,东方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3 页。
    ① Sydeny Bailey,Political and the Party system,N.Y.P7。
    ② Political Party and Electoral Problems, N.Y.P14。
    ③ 戴维·杜鲁门:《政府的过程》,陈尧译,阿尔弗雷德·诺夫公司 1951 年英文版,第 270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85 页。
    ⑤ 《列宁全集》第 24 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38 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 5 卷,人民出版社 1977 年版,第 335 页。
    ① 参见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70-74 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63 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83 页。
    ① 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314-317 页。
    ① 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1 页。
    ② 高新民、农华西:《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 页。
    ③ 冯秋婷等主编:《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探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4 页。
    ① 林勋健主编:《西方政党是如何执政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 页。
    ② 秦德君:《“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一种政治学的规范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 年第 2 期。
    ① 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新认识》,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56 页。
    ② 冯秋婷主编:《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探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5 页。
    ① [美]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5 页。
    ② [美]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5-36 页。
    ③ [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佟心平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2 页。
    ④ [法]让-马里·科特雷:《选举制度》,张新木译,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1 页。
    ⑤ 王长江:《执政必须讲成本》,载于《瞭望新闻周刊》,2004 年 7 月 26 日第 30 期。
    ①《列宁全集》第 20 卷,人民出版社 1962 年版,第 357 页。
    ② 刘明波:《国外行政监察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63 页。
    ③ [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候健 范亚峰译,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第 342 页。
    ① 彭正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类型、演进及改革取向》,《社会主义研究》,2005 年第 1 期。
    ① [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 2001 年第 6 版,218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0 年版,17-18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35 页。
    ① 参见高新民 农华西著:《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9 页。
    ② 王长江著:《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32 页。
    ① 王长江、姜跃等:《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1 页。
     ② 参见杨久华:《试论执政党执政模式类型及新时期我党执政方式的改善》,载于《党建研究》2002 年 7 月 第 4 卷第 4 期。
    ① 《斯大林全集》第 8 卷,人民出版社 1954 年版,第 36 页。
    ① 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0-51 页。
    ①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66 页。
    ② 包玉峨等:《20 世纪中国政治的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23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73 页。
    ②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4 册,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408 页。
    ③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6 册,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439 页。
    ①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6 册,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16-217 页。
    ②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6 册,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438 页。
    ③ 舒龙、凌步机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55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741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742 页。
    ③ 参见高新民 农华西著:《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第 91 页。
    ① 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69 页。
    ②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二-一九四四)》第 12 分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125、129 页。
    ① 转引自[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 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6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73 页。
    ② 《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17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26 页。
    ② A.Doak Barnett. Cadres. Bureaucracy. and Political Power in Communist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7.p.8。
    ③ Kenneth Lieberthal. Governing China: From Revolution Through Revolution Reform. New York: W.W.Norton Company.1995.p.194-207。
    ④参见[韩]咸台炅:《中国政党政府与市场》,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9 页。
    ① 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第 66 页。
    ① 参见吴家庆 彭正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演进》,《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 年第 5期。
    ②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430 页。
    ③ 参见张化、苏采青主编:《回首“文革”》(上、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95-496 页。
    ① 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16 页。
    ② 张化、苏采青主编:《回首“文革”》(上、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73 页。
    ① 参见李锐:《直言—李锐六十年的忧与思》,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51-52 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28 页。
    ③ 《人民代表制度建设四十年》(汇编),民主与法制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2 页。
    ① 李锐:《毛的早年与晚年》,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90 页。
    ②《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209 页。
    ③ 候少文:《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51 页。
    ① 董郁玉主编:《政治中国》,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1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44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 1977 年版,第 456-457 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45、46 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26、127 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68-270 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29 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57 页。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8 页。
    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8 页。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7。
    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48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08 页。
    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555 一 1557页。
    ① 冯秋婷主编:《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探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6 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20 页。
    ① 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09 页。
    ② 参见郝欣富:《从比较研究中看我国的党政关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 年第 5 期。
    ① 转引自冯秋婷等主编:《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探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6 页。
    ① 徐育苗主编:《中外代议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第 1 页,第 3 页。
    ① 权伟太著:《执政党论》,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第 111 页。
    ① 林勋健主编:《西方政党是如何执政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第 39 页。
    ① 权伟太著:《执政党论》,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第 126 页。
     ① [美]罗伯特·J·赫克肖恩:《美国政党》,布鲁克斯—科尔出版公司 1984 年版,第 234 页。
    ① 参见权伟太著:《执政党论》,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第 137 页。
    ① [美]希尔斯曼著,曹大鹏译:《美国是如何治理的》,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 192 页。
    ② [美]罗伯特·J·郝克肖恩:《美国政党》,布鲁克斯—科尔出版公司 1984 年版,第 247 页。
    ① 阿计:《见证人大五十年》,《民主与法制》,2004 年 9 月。
    ①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第 154 页。
    ② 康绍邦主编:《政治名言录》,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53 页。
    ① 徐育苗主编:《中外代议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第 175 页。
    ① [美]迈克尔·罗斯金:《政治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47 页。
    ① 陈哲夫:《监察与监督》,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36 页。
    ① 参见毛宏升主编:《当代中国监督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77 页。
    ② 侯远长:《中国权力监督论》,中原农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85 页。
    ① [美]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5 页。
    ② [美]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5-36 页。
    ③ [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佟心平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2 页。
    ① 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33 页。
    ② [美]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9 页。
    ③ 程余生:《革命民主政党全论》,台湾正中书局 1987 年版,第 48 页。
    ① 参见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167-168 页。
    ① Dicey A V.Introduction to the Law of the Constitution.London:Macmillan and co,Limited,183—201。
    ② 王长江著:《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98 页。
    ① 王长江著:《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98 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72、574、575 页。
    ③《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一分册,第 119 页。
    ① 《列宁全集》第 32 卷,人民出版社 1958 年版,第 106 页。
    ② 《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203 页。
    ①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第 156 页。
    ① 减乃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执政方式的调适》,《探索》2002 年第 1 期,第 34 页。
    ① 凌银胜:《西方民主政治的问题与扬弃》,2005 年 11 月 7 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3834618.html。
    ②《民主政治稳步前行——从十届人大一次到五次会议》,2007 年 3 月 15 日,http://www.gov.cn/2007lh/content_551564.htm。
    ③ 王焱:《促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载于董郁玉、施滨海主编:《政治中国》,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年 版,第 31 页。
    ①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58 页。
    ①《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08 页。
    ② E.E.Schattshneider,Party Government[M]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 n,1942。
    ① 李景鹏:《权力政治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18-223 页。
    ① 《人民政协报》2001 年 7 月 18 日。
    ① 王韶兴:《党的监督:理论· 经验 ·思考》,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 页。
     ① 娄胜华:《以改革的精神探索党内监督的新思路》,《中国共产党》2003 年 8 期。
    ① [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 1962 年版,第 71 页。
    ① 《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27 页。
    ① 谢晖:《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64 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20 页。
    ① HenriyCampbellBlack.Black’s.Lawdictionary,6th,edition, Stpaulminn, WestPublisling,Co,1990. PP1180.
    ② 陈志,何子英:《责任政府: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公共行政》,2005 年第 3 期。
     ① 邹健:《问责制中政治责任内涵的四维审视》,《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第 2 期。
     ① 程竹汝:《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69 页。
    ② 王英津,刘海滨:《司法独立的由来及其在我国的实现》,《学术探索》2005 年第 2 期。
    ① 全国法院系统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评选委员会:《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纵横谈》,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4年版,第 474-475 页。
    ② [美]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册,刘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 127 页。
    ③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45 页。
    ① 高春颀:《我国贫困人口逼近 9000 万 民企有望成就业主渠道》,源于《中华工商时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06/03/content_3039929.htm。
    ② 王克安:《观察与思考》,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第 326 期。
    ③ 参见《中澳管理项目—中央党校“建设服务型政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 109 页。
    ① 参见蔡长水 刘振华:《新世纪党建九大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17 页。
    ① 赵蓉湘:《建立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思考》,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 年第 3 期。
    ② 鲁开垠:《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三维思考》,《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 年第 1 期。
     ① 程海峰:《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初探》,《统计与决策》,2005 年第 1 期。
    ① 陈荷夫:《中国宪法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216 页。
    ② 蔡振帮:《中国政体改革之我见》,《争鸣》1987 年第 1 期,第 17 页。
    ③ 铁犁:《党领导人民和人民监督党----论党领导人大与人大对党的监督》,《法学》1995 年第 12 期第 3 页。
    ①郝铁川:《依法治国的十大建议》,《法学》1996 年第 5 期第 2 页。
    ② 参见常超:《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03 年博士学位论文,115-124 页。
    ③ 李景鹏:《抓住时机,突破政治体制改革的障碍》,刘智峰主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中国电影 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8 页。
    ① 李博:《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概念的探析》,《组织人事报》第 1527 期。
    ① 高新民:《中国共产党活动方式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27 页。
    ①威尔逊:《国会政体》,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 164、167 页。
    ② J·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102 页。
    ③ 田为民 张桂林著:《比较政治制度》,新华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79 页。
    ① 《〈监督法〉:迈向民主政治的重要一步》,编辑字秀春,2006 年 9 月 15 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5/4822973.html。
    ① 吴家麟:《论设立宪法监督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法学评论》,1991 年第 2 期。
    ② 参见包万超:“设立宪法委员会和最高法院违宪审查庭并行的复合审查制”,《法学》,1998 年第 4 期。注:普通法院违宪审查制度,又称为美国模式,是美国最高法院在 1803 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所确立的。这种模式是由普通法院审查立法和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做法,开创了司法审查的先例,对世界各国的宪政事件和宪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也有一些学者主张采取这一模式,赋予法院主要是最高法院以违宪审查权,受理宪法诉讼。
    ③ 参见费善诚:《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模式选择》,《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9 年第 2 期。
    ①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张岱云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年 3 月第 1 页,第 14 页。
    ② 郝铁川:《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比较研究》,《学习与探索》2003 年第 1 期。
    ① 孙荣飞:《第一财经日报》,新华网,2006 年 12 月 6 日,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81741/node81762/node175471/u1a2488998.html。
    ① 张泽涛:《论新闻监督司法的制度设置》,《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 年 5 期。
    ② [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80 页。
    ① 参见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学习时代》,2004-07-02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50527。
    ②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二是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三是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四是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1-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斯大林全集(第 8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4]毛泽东选集(1-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1-8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周恩来选集(上、下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7]彭真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董必武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刘少奇论党的建设[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0]邓小平文选[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1]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2]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C].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2004.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004.
    [16]中国共产党章程,2002.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
    [18]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19]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20]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人民出版社,2001.
    [21]中共十三大报告.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R].1987.
    [22]中共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2002.
    [2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
    [2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5]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R].1956.
    [26]人民代表制度建设四十年(汇编)[C].民主与法制出版社,1991.
    [27]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2.
    [1]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王长江 姜跃等.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4]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王长江.时代的声音—“三个代表”与党的建设[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6]王长江 姜跃.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7]高新民.中国共产党活动方式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8]高新民 农华西.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M].宁夏: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9]冯秋婷等.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探析[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0]张恒山等.法治与党的执政方式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4.
    [11]林勋健.西方政党是如何执政的[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2]林尚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13]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14]甄小英.邓小平党建思想研究[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15]甄小英.党的建设理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16]甄小英. 姚桓等.党群关系新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7]甄小英.“三个代表”与党的先进性[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8]甄小英.怎样进行党性修养与党性分析[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19]蔡世忠.新时期党内矛盾问题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20]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1]卢先福 赵云献.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
    [22]卢先福 端木杰.中国执政党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3]卢先福 王长江.中国共产党建设 80 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4]蔡长水.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M].宁夏: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25]中共中央党校编写.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6]杨凤城.毛泽东思想研究评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7]秦宣.邓小平理论研究评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8]赵曜 王伟光 鲁从明 蔡长水.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29]金春明 许全兴 陈登才 郭德宏.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0]郑必坚 龚育之 杨春贵 李君如.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1]王长江 戴焰军 张志明.党的建设十五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32]侯少文.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33]刘炳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测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34]张荣臣.共产党执政:理论?实践?规律[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
    [35]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6]张定河 白雪峰.西方政治制度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37]赵晓呼.政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8]王贵秀.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9]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0]浦兴祖 洪涛.西方政治学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1]吴志华.政治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2]孙关宏 胡鱼春.政治学[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3]文晓明 王立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4]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新认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5]刘明波.国外行政监察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46]包玉峨.20 世纪中国政治的发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7]舒龙、凌步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48]张化、苏采青.回首“文革”(上、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49]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50]李锐.直言—李锐六十年的忧与思[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51]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52]董郁玉.政治中国[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53]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4]徐育苗.中外代议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5]权伟太.执政党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56]陈哲夫.监察与监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7]康绍邦.政治名言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58]徐育苗.中外政党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9]徐育苗.中外选举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0]毛宏升.当代中国监督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61]侯远长.中国权力监督论[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
    [62]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3]程余生.革命民主政党全论[M].台湾:台湾正中书局,1987.
    [64]郁玉、施滨海.政治中国[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65]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66]李景鹏.权力政治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67]王韶兴.党的监督:理论· 经验 ·思考[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68]谢晖.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69]程竹汝.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0]全国法院系统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评选委员会.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纵横谈[M].北京: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
    [71]樊崇义.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2]陈荷夫.中国宪法类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73]刘智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74]本书编写组.学习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导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75]郭亚丁.政党差异性研究—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的比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76]罗云力.西方国家的一种新治理方式—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77]马捧娥 李芬.中国政党—政党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78]郭文明 路笃盛.中国政党—中国民主党派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79]王长江 姜跃.世界政党比较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80]王佐书.参政议政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81]许冬梅.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82]田为民 张桂林.比较政治制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83]周少来.人性 政治与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4]吴大英 杨海蛟.政治行为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85]史昭乐.辩证法体系新述[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
    [86]朱力.社会学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7]徐鸿武 李贺林 胡春木.民主政治大视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8]王南湜 谢永康.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9]张桂林.西方政治哲学—从古希腊到当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英]伯特兰·罗素,靳建国译.权力论---- 一个新的社会分析[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2][美]梯利,葛力译.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美]罗伯特·达尔,王沪宁译.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美]戴维·杜鲁门.政府的过程[M].纽约:阿尔弗雷德·诺夫公司,1951.
    [5][美]李普塞特,张绍宗译.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美]阿尔蒙德,鲍威尔,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7][法]让-马克·夸克,佟心平等译.合法性与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8][法]让-马里·科特雷,张新木译.选举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9][英]阿克顿,侯健 范亚峰译.自由与权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林震等译.政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1][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顾建 董方泽等译.中国政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12][美]科恩,聂崇信 朱秀贤译.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3][美]塞缪尔·P·亨廷顿,张岱云等译.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4][美]罗伯特?J?赫克肖恩.美国政党[M].美国:布鲁克斯—科尔出版公司,1984.
    [15][美]希尔斯曼著,曹大鹏译.美国是如何治理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6][法]孟德斯鸠,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7][法]卢梭,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18][美]威尔逊, 熊希龄、吕德本译.国会政体[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9][英]J·S·密尔,汪瑄译.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
    [20][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1] [美]乔治·霍兰·萨拜因,刘山等译.政治学说史(上册)[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2][韩]咸台灵,中国政党政府与市场[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M].2002.
    [23]托玛斯·迈尔,殷叙彝译.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 21 世纪的社会民主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4][美]塞缪尔·亨廷顿,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5][美]彼得·布劳 马歇尔·梅耶,马戎等译.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1]秦德君.“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一种政治学的规范分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2).
    [2]王长江.执政必须讲成本[J] .瞭望新闻周刊,2004(7).
    [3]彭正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类型、演进及改革取向[J] .社会主义研究,2005(1).
    [4]凌银胜.西方民主政治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J].2005 年 11 月 7 号,人民网。
    [5]杨久华.试论执政党执政模式类型及新时期我党执政方式的改善[J] .党建研究,2002(7).
    [6]彭正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演进[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
    [7]阿计.见证人大五十年[J] .民主与法制,2004(9).
    [8]娄胜华.以改革的精神探索党内监督的新思路[J] .中国共产党,2003(8).
    [9]陈志,何子英.责任政府: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J] .公共行政,2005(3).
    [10]王英津,刘海滨.司法独立的由来及其在我国的实现[J] .学术探索,2005(2).
    [11]高春颀.我国贫困人口逼近 9000 万 民企有望成就业主渠道[J] .中华工商时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06/03/content_3039929.htm.
    [12]王克安.观察与思考[J] .学习时报,326 期.
    [13]赵蓉湘.建立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思考[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3).
    [14]鲁开垠.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三维思考[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
    [15]程海峰.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 .统计与决策,2005(1).
    [16]蔡振帮.中国政体改革之我见[J] .争鸣,1987(1).
    [17]铁犁.党领导人民和人民监督党----论党领导人大与人大对党的监督[J] .法学,1995(12).
    [18]郝铁川.依法治国的十大建议[J] .法学,1996(5).
    [19]吴家麟.论设立宪法监督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法学评论,1991(2).
    [20]包万超.设立宪法委员会和最高法院违宪审查庭并行的复合审查制[J] .法学,1998(4).
    [21]费善诚.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模式选择[J]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9(2).
    [22]郝铁川.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比较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03(1).
    [23]孙荣飞.第一财经日报[J] .新华网,2006 年 12 月 6 日,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81741/node81762/node175471/u1a2488998.html
    [24]张泽涛.论新闻监督司法的制度设置[J] .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5).
    [25]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学习时代[J] .2004-07-02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50527
    [26]胡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逻辑与选择[J] .浙江社会科学,2005(2).
    [27]胡伟.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深刻转变—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
    [28]李景治.中西执政党执政方式比较及其启示[J] .新华文摘,2005(19).
    [29]郝欣富.从世界政党的比较中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1).
    [30]李君如.中国能够实行什么样的民主[J] .新华文摘,2006(1).
    [31]甄小英 李清华.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J] .求是,2003(12).
    [32]矫波.论政党依法执政的原则[J] .法学研究,2005(3).
    [33]刑贲思.以人为本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J] .求是,2005(8).
    [34]牛兰春.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J] .理论视野,2005(1).
    [35]路爱林.依法执政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J] .求实,2005(1).
    [35]聂露.人民主权理论评述[J] .开放时代,2002(6).
    [36]何力平.外国宪法中的政党条款及其对建立我国政党法治的启示[J] .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2).
    [37]江启疆.执政党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论要[J] .中国共产党,2000(6).
    [38]陈世润.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J] .南昌大学学报,2001(3).
    [39]王林坡.中国共产党创新执政方式的政治学思考[J] .求实,2004(3).
    [40]张恒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辨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04(1).
    [41]石泰峰、张恒山.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J] .中国社会科学,2003(1).
    [42]鲍跃华.中国共产党执政取向与执政方式的变革[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1).
    [43]皮海峰 张丽超.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选择的制约因素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05(12).
    [44]吕艳滨.西方主要国家议会监督手段之比较[J] .环球法律评论,2003 年夏季号.
    [45]韩玲.司法独立的理性思考[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5(6).
    [46]尹业香.中国共产党和西方国家政党执政方式之比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