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是从诉讼行为角度来对国家专门机关的职权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从而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在中国近期发生的各种冤假错案中,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国家专门机关办案人员在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时不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不按照法律所要求的时间、方式、程序进行操作。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这些人员为什么会无视法律的规定、无畏做出各种违法法律规定行为,主要也是因为,法律对他们在从事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后并没有规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和处置程序。刑事诉讼行为是刑事诉讼法的中心,对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进行研究,可以从诉讼行为的角度来规制国家专门机关办案人员的职务行为,从而使法律得到有效的实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得到有效的保护。本文主要从七个部分对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进行阐述,具体包括:
     第一部分概述了无效诉讼行为的基础理论,包括诉讼行为的基本特征、诉讼行为的成立要件,诉讼行为生效要件、诉讼行为的分类等。等等。
     第二部分主要论及无效诉讼行为的基本问题,包括无效诉讼行为的认定标准、无效诉讼行为的分类、无效诉讼行为的治愈以及无效诉讼行为的后果。
     第三部分介绍了刑事诉讼无效制度的理论基础即程序法定原则及制裁性原则。
     第四部分阐述了刑事诉讼无效制度的价值进行,论证建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体现了程序的独立价值,有效地规制国家专门机关的职权行为,全面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
     第五部分分析了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的局限性,包括无效事由的宽泛性、惩罚对象的模糊化、实体公正的损失、无效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第六部分将诉讼行为无效制度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比较性研究,对彼此的联系和区别分别予以分析和论述。
     第七部分针对我国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的现状提出具体予以完善的相应措施。
引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17页,转引自陈长泉,苌铖:《诉讼行为解析》,载《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5月第3期。
    ②曹鸿兰:《刑事诉讼行为之基础理论(l)——刑事诉讼行为之效力》,载于《法学评论》1974年第6期,第110页。
    ③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觉》,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24页。
    ①陈瑾昆:《刑事诉讼法通义》,北京朝阳大学1930年版,转引自陈瑞华:“二十世纪中国之刑事诉讼法学”,载《中外法学》1997年第6期,第22页。
    ②陈朴生:《刑事诉讼法实务》,1981年第四次增订版,第114页。
    ③褚剑鸿:《刑事诉讼法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437页。转引自陈永生:“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行为理论-兼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第55页。
    ①[德]克劳斯·洛克信:《德国刑事诉讼法》,台湾地区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222页。陈永生:“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行为理论-兼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第55页。
    ②陈永生:“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行为理论-兼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第55页。
    ①曹鸿兰:《刑事诉讼行为之基础理论(2)——判决以外之诉讼行为的效力》,第80页。
    ②陈永生:“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行为理论-兼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第63页。
    ①《澳门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
    ②[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62页。转引自陈永生:“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行为理论-兼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第63页。
    ①曹鸿兰:《刑事诉讼行为之基础理论(2)——判决以外之诉讼行为的效力》,第80页。
    ②陈瑞华:“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三个法律文本的考察”,载《政法论坛》,2003年10月第21卷第5期,第108页。
    ③上述译文引自:《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余叔通、谢朝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
    ①《澳门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
    ②《澳门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37、245页。
    ③陈瑞华:“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三个法律文本的考察”,载《政法论坛》,2003年10月第21卷第5期,第107页。
    ④陈永生:“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行为理论-兼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第64页。
    ①夏红:《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②夏红:《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1页。
    ①《澳门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
    ②陈永生:“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行为理论-兼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第65页。
    ③《澳门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8页。
    ④夏红:《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页。
    ⑤夏红:《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①侯慧慧:《诉讼行为无效制度探讨》,载《法制专题》,2010年4月,第44页。
    ①陈瑞华:“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三个法律文本的考察”,载《政法论坛》,2003年10月第21卷第5期,第115页。
    ①陈瑞华:“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三个法律文本的考察”,载《政法论坛》,2003年10月第21卷第5期,第111页。
    ②陈瑞华:“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三个法律文本的考察”,载《政法论坛》,2003年10月第21卷第5期,第116页。
    ①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3页。
    ②陈瑞华:“大陆法国家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三个法律文本的分析”,载于《政法论坛》,2003年10月第21卷第5期,第117页。
    ③赵彦清:《受基本人权影响下的证据禁止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页。
    ④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页。
    ⑤史立梅,胡长龙:《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两种立法模式》,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第134页。
    ①《澳门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80页。
    ②《澳门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07页。
    ①《澳门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8页。
    ②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①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155页。
    ②夏红:《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页。
    ①夏红:《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60页。
    ②夏红:《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页。
    ①侯慧慧:“程序视角下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研究”,载于“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第23页。
    [1]邓云著:《刑事诉讼行为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4]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第2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7]张军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编著:《刑事证据规则理解与适用(关于证据的“两规定”的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8]杨迎泽、张红梅主编:《刑事证据适用指南——以两个〈规定〉为中心》,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9]杨宇冠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周士敏著:《澳门刑事诉讼制度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1]张建伟著:《刑事诉讼法通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陈朴生:《刑事诉讼法实务》,1981年第四次增订版。
    [13]宋英辉著:《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4]夏红著:《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李玉萍著:《刑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2010年版。
    [16]王敏远著:《刑事诉讼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7]赵彦清:《受基本人权影响下的证据禁止理论-德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发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澳门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陈永生:《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载《现代法学》2004年2月第1期。
    [2]陈永生:《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行为理论-兼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
    [3]汪海燕:《评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两个规定》,载《政法论坛》2011年1月第1期。
    [4]陈瑞华:《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三个法律文本的考察》,载《政法论坛》2003年10月第5期。
    [5]陈瑞华:“二十世纪中国之刑事诉讼法学”,载《中外法学》1997年第6期。
    [6]夏红:《刑事诉讼行为理论的发展流变》,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1月第1期。
    [7]侯慧慧:《程序视角下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研究》,太原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8]侯慧慧:《诉讼行为无效制度探讨》,载《法制专题》,2010年4月
    [9]陈长泉,苌铖:《诉讼行为解析》,载《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5月第3期。
    [10]李颖,宋家宁:《生效刑事诉讼行为构成要件初论》,载《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1]杨振国:《刑事诉讼行为理论初探》,载《沧桑》2008年第6期。
    [12]周士敏:《澳门刑事诉讼制度概览》,载《研究生法学》2000年第3期。
    [13]夏红:《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程序性处置论》,载《河北法学》2010年11月第11期。
    [14]廖永安,崔峰:《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关系》,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
    [15]赵志梅:《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解读与反思—以遏制刑讯逼供之功能为视角》,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1月第1期。
    [16]林淑娟:《由〈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引发的思考》,《法制与经济》2010年12月。
    [17]曹鸿兰:《刑事诉讼行为之基础理论(l)—刑事诉讼行为之效力》,载于《法学评论》1974年第6期。
    [18]史立梅,胡长龙:《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两种立法模式》,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
    [19]郑金玉:《民事诉讼行为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20]谢家友,邓云:《刑事诉讼行为引论》,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