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产业化实现途径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本文在进一步澄清教育产业涵义的基础上,着重从教育产业的投入机制和发展机制两方面入手,研究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实现途径,并就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对其的影响和制约展开讨论。
     在高等教育的实现途径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保证。第一,要有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来缓解高等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这里谈到了政府投资主体地位不能变,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以及让公民形成普遍的消费观念等等;第二要改革现有的教育产权,明晰教育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界限,这是保证投入主体多元化的关键所在,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重要因素;第三是建立联结教育与市场的机制,这就要求教育产业除了遵循教育规律办事外,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也要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最后要让每个公民都要有投资高等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必然途径的观念。
     教育产业化的实现,需要政府和社会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所以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对其的影响就至关重要,借鉴社会学中的研究方法,谈了政府在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中的种种参与方式,“政府的有效退出机制”、“积极的宏观管理手段”以及“让社会广泛参与,减轻政府压力”三种方式,而社会行为的调动,主要是约束和规范教育产业,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Education is as the knowledge industry of guide's, overall situation and foundation and the infrastructure of hinge, and puts the emphatic position of strategy preferentially developing. This article is on the foundation educating the industrial meaning clearer, and input mechanism and machine-processed of development that stressing from the education industry are started with, and the realization way of research higher education industrialization spreads out the discussion to government action and society action to his influence and restriction.
    The author thinks to assent to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o pledge in the realization way of higher education. First, it will have the investment pattern of many unitizations, and come to relieve the ques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und shortage, and speak of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main body position here not becoming, and develop energetically to be run by the local people education, as well as letting citizen form universal consumption concept etc.; Second, it will reform now available education essentialism, and this is the critical place pledging many unitizations of input main body to the demarcation line of the proprietary rights of distinct education and power of management, and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he that whether resources can reasonably dispose and effectively use; Third way is building the mechanism joining education and market, and this will be asked for advice the education law given birth to the industry except follows working, and as an industrial depart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uits the mar
    ket economy requirement, and also will carry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economy law doing; Finally way let every citizen all will have investment higher education to be to realize the concept of the certain way that the manpower resources to the manpower capital change.
    The education realiz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needing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aspect to support energetically and cooperates, so government action and society action are utmost importance to his influence,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the research method in the sociology, and has talked all sorts of participation method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dustrialization course of government, "effective mechanism withdrawing from of government", "positive macroscopic management means " as well as " lets the society extensively participate in, and lightens the government pressure " three kinds of methods, and transferring of society action chiefly is for restrictting and standarding education industrial,so makes it walking to the track of healthily development.
引文
1.杨俊一、钱国靖:《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张铁明:《教育产业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袁振国等:《发展我国教育产业政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王丽娅:《教育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方惠坚、范德清:《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艾丰:《托起东方的太阳—教育产业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9.沈利生、朱运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0.张国、林善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刘存绪、丁明鲜等:《教育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吴松、吴芳和:《WTO与中国教育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吴松、沈紫金:《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刘树、李荣平、李林杰:《科技进步综合评价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7.张伟超:《科技经济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9.马陵:《新太阳——教育经济化》,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20.周明星:《国际对接——中国教育的樊篱与跨越》,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22.毛林根:《产业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3.向洪、李向前:《教育资本》,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王浒:《从教育的双重属性研究高教改革》,载《中国高教研究》,1993年第5期。
    25.王善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载《教育与经济》,1997年第3期。
    26.厉以宁:《读“教育产业化”》,载《教育研究》,1998年第9期。
    27.萧灼基:《应创办教育银行》,载《北京晚报》,1999年6月23日。
    28.张铁明:《试论教育投资消费观》,载《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
    29.王诚:《对教育产业的思考》,载《高教与经济》(浙江工业大学),2000年第1期。
    30.胡瑞文:《用新的思路解决我国的教育经费问题》,《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31.韩宗礼:《我国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探析》,《教育研究》,1990年第1期。
    32.王善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中国教育报》,1993年1月8号。
    
    
    33.胡瑞文:《关于教育问题讨论综述》,《教育研究信息》,1993年12月20号。
    34.厉以宁:《论教育经费的筹措与运作》,《广州日报》,1996年12月27日。
    35.袁振国、周军:《教育代价与教育决策》,《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1期。
    36.袁振国:《推进素质教育呼唤政策支持》,《教育参考》,2001年第4期。
    37.梁希民:《关于教育启动消费的几个问题》,《教育与经济》,2000年第1期。
    38.陈思明:《关于产权理论问题的若干思考》,《学术界》,19995年第3期。
    39.靳希斌主编:《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教育改革》,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0.厉以宁:《教育经济学》,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41.西奥多·W·舒尔茨著,蒋斌等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42.叶之红:《发展教育产业的概念内涵及其政策取向》,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2期
    43.胡椿:《教育中产业化问题讨论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6期
    44.邓俊英:《关于教育市场化的哲学思考》,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
    45.柯仅祥:《高等教育经济的新型关系——再论高等教育产业》,人大复印资料。
    46.高策:《走向经济中心的中国教育》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