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建筑混合结构设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大跨建筑混合结构是近年来结构专业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此研究领域建筑师处于边缘地位,寡闻其声。以专业分工日益细化为借口,将结构问题推委给结构工程师,不仅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建筑创作过程的缺失。建筑师对待结构知识的轻率最终导致设计本体与理性思维的渐行渐远,游离于内在秩序之外而成为“空中楼阁”。
     本文将大跨建筑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结构设计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建筑与结构关联的研究系统:首先从分类入手,建立其大跨混合结构分类原则;通过研究结构受力的内在规律优劣、材料潜能的挖掘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推动总结其结构价值;接着在施工的层面上对结构成型过程特点总结,对整个建造过程形成相关认识;再从显性、隐形和内核三个层次,勾勒出美学研究框架,探讨混合结构美学问题;之后对大跨混合结构的技术走向展开相关介绍;最终在上述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在设计方法和创作实践层面上进行解析和探索。
     本文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考虑H.Engel(恩格尔)、M.saitoh(斋藤公男)、董石麟等人结构分类方法,创建混合结构分类原则,将结构家族分为索(膜)单元体系、拱(壳)单元体系、梁(板)单元体系和杆系单元体系四个体系,混合结构是分属这四个家族体系下的结构类型间的相互结合。二是从外部形态表征、其它技术要素融入和语言学思辨三个层次,对混合结构美学范畴进行深入的研究。三是归纳总结混合结构创作手法,提出了包括并列、连接、叠合、置换和交融5个大类和分属其下的11种模式,并通过具体设计实例进行解析。
The paper presen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long-span architectural hybrid structure subject and provides some efficient solutions with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work. At the first piece, it establishes the category principle for the long-span architectural hybrid structure,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of the intrinsic law of structure force, and develops the potential func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material. Then 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shaping process and reaches a realiz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from the construction aspect. In addition, it studies aesthetic problems of the hybrid structure and figures out the outline of this problem. Finally, it give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long-span hybrid structure technology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method and creation practice.
引文
1 梅季魁,刘德明,姚亚雄 著,《大跨建筑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美]F.Moore著,赵梦琳 译,《结构系统概论》。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3[美]T.Y.Lin,S.Stotesbury著,高立人,方鄂华,钱稼茹 译,结构概念和体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4[日]M.Saitoh著,季小莲,徐华 译,《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空间结构设计的过去·现在·未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5 H.Engel的混合结构概念虽具有参考价值,但本文对其有关结构家族的分类存在异议(详见第2章有关于结构家族的分类)。
    6 通常来讲,组合结构还有一个概念,是指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结构。本文不取此种概念。
    7[德]H.Engel著,林昌明,罗时玮 译,《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8 董石麟,赵阳,论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分类。土木工程学报,第37卷第1期,2004年1月。
    9[以]A.Hanaor著,赵作周,郭红仙 等译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0 蓝天,空间结构的十年--从中国看世界。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广州,1992年。
    11 M.Saitoh,Study on Mechanical Characters of A Light-Weight Complex Structure Composed of A Membrane and A Beam String Structure.LASS Symposium on Spatial,Lattice,Tension Structures.1994.
    12[德]H.Schulitz,W.Sobek,K.Haberman著,殷福新,车轶,司炳君 等译,《钢结构手册》。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 J.Schlaich,Conceptual of Light Structures.Proceedings of the LASS Symposium,2004.
    14 P.Rice,H.Dutton著,香港建朗建筑五金(集团)有限公司 译,索结构玻璃幕墙。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英]S.Lyall著,天津大学 译,结构大师:构筑当代创新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日]M.Saitoh著,季小莲,徐华 译,《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空间结构设计的过去·现在·未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7 M.Kawaguchi,Structural Tests of Suspen-Dome System.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 Atlanta,1994.
    18 M.Kawaguchi,Structural Tests on a Full-size Suspen-Dome Structure.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Singapore,1997.
    19 沈世钊,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土木工程学报,第31卷第3期,1998年6月。
    20 Zhao H.L.,Ma J.,Zhao C.Q.,etc.,Sheet Space Structure System:Structural Principles and Analysis Method.Int.J.Space Structures,1999,14(2).
    21 沈世钊,徐崇宝,赵臣,武岳 著,《悬索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22 李元齐,大跨度拱支网壳结构稳定性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
    23 董石麟,马克俭 等著,《组合网架结构与空腹网架结构》。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
    24 董石麟,王星,一种新型空间结构--板锥网壳结构的应用与发展。空间结构,1997年第2期。
    25 白正仙,张弦梁结构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999年。
    26 陈以一,赵宪忠,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R2钢屋架足尺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1999,20(2)。
    27 汪大绥,高承勇,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航站楼钢结构研究与设计。建筑结构学报,1999,20(2)。
    28 徐国彬,崔玲,新式索托结构。空间结构,第4卷第2期,1998年2月
    29 陈荣毅,董石麟,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大厅钢屋盖设计。空间结构,2002,8(3)。
    30 李维滨,超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桁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若干问题研究。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31 朱乐宁,程瑞化,魏义进,大规模钢结构屋盖桁架柔性整体提升技术。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工业建筑,2006年增刊。
    32 王兵,理性的跳跃与回归:国家体育馆方案设计回顾。建筑创作,2007年7月。
    33 张铮,丁洁民,何志军,大跨度张弦结构的应用与研究。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论文集,2006年。
    34 张铮,丁洁民,大跨度结构的复杂曲面找形技术及工程应用。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论文集,2006年.
    35 张毅刚 等,昆明柏联广场中厅索承网壳的设计研究。工程设计CAD与软件应用,2003年。
    36 刘锡良 编著,《现代空间结构》。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37 张明山,弦支穹顶结构体的理论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38 李永梅,张毅刚,新型索承网壳结构静力、稳定性分析。空间结构,2003,9(1)。
    39 剧锦三,索-拱结构稳定承载力研究.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40 崔晓强,郭彦林,王宏,素拱杂交结构及其在中山大学风雨球场中的应用。钢结构,2001年第4期。
    1 梅季魁,刘德明,姚亚雄 著,《大跨建筑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德]H.Engel著,林昌明,罗时玮 译,《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M.Saitoh,Tension and Membrane Structures on Recent Examples Aimed at Holistic Design.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Chapter 23,2002
    4 董石麟,赵阳,论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分类。土木工程学报,第37卷第1期,2004年1月
    5 “反吊悬挂”原理,起始于A.Gaudi(高迪)后被F.Otto(奥托)继承,H.Isler(伊斯拉)将其发展应用在混凝土薄壳曲面上。在支点及边框处固定住薄膜,在板上的石膏凝固之前敲掉板子,就形成了“重力”作用下的拉力壳。如果将其反转就产生了在自重作用下完全受压的薄壳。
    6 沈祖炎,李元齐,新型大跨空间结构类型--拱支网壳结构体系。空间结构,1996年第2卷第4期。
    7 董石麟,罗尧治,赵阳 著,《新型空间结构的分析、设计与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
    8 应力蒙皮(Stressed-Skin):将薄钢板固定在骨架上,以很高的抗剪强度与骨架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外荷。钢板只承受薄膜剪力,弯曲应力略去不计。
    9 赵惠麟,韩重庆,尹凌峰 等,板片空间结构体系的结构原理及其选型。工业建筑,第34卷第11期,2004年。
    10 M.Saitoh,Tension And Membrane Structures On Recent Examples Aimed at Holistic Design,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2.
    11[日]日本钢结构技术协会 著,陈以一,傅功义 译,《钢结构技术总览[建筑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2 沈世钊,徐崇宝,赵臣,武岳 著,《悬索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3 赵基达,宋涛,钱基宏 等,预应力空间结构的结构控制与分析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建筑结构卷增刊,2004年8月。
    14 T.Lan,Long Span Cable-Suspended Roof of Hybrid Construction,Proceedings of the 3rd East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V.1,1991.
    15 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发展五十年。第二届现代钢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16[日]M.Saitoh著,季小莲 徐华 译,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空间结构设计的过去·现在·未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7 M.Saitoh,Study on Mechanical Characters of A Light-Weight Complex Structure Composed of A Membrane and A Beam String Structure.IASS Symposium on Spatial,Lattice,Tension Structures.1994.
    18 崔晓强 郭彦林,巨型网格弦支穹顶的静力性能研究。建筑结构增刊,2004年8月。
    19 M.Saitoh,Tension And Membrane Structures On Recent Examples Aimed at Holistic Design,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2.
    20 Bin-Bing Wang,Cable-Strut Systems.J.Construct.Steel Res.Vol.45,No.3,pp.291-299,1998.
    21 沈世钊,徐崇宝,赵臣,武岳 著,《悬索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22[日]日本钢结构技术协会 著,陈以一,傅功义 译,《钢结构技术总览[建筑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德]C.Siegel著,成莹犀 译,冯纪忠 校,《现代建筑的结构与造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
    2[意]P.Nervi著,黄运升 译,周卜颐 校,《建筑的艺术与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
    3 王高宁,车辐拱的稳定性能研究。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 喻雪凇,单层网壳-张拉整体杂交结构静动力性能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5 钱若军,杨联萍 著,《张力结构的分析、设计、施工》。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6[德]A.Borgul编著,陈神周 译,《轻·远--德国约格·施莱希和鲁道夫·贝格曼的轻型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7[德]H.Engel著,林昌明,罗时玮译,《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8 胡加珠,张拉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分析。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9 刘郁馨 等,不稳定体系的形态及内力分析。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NO.40,1997。
    10 M.Saitoh,A.Okasa,The Role of String in Hybrid String Structure.Engineering Structures,1999,21,(8).
    11 王静,日本现代建筑空间与材料表现--集成材与现代木造空间。建筑师,2004年第1期。
    12 扬子江,国外节能建筑。建筑节能,2003年第5期。
    13 冯若强,武岳,沈世钊,单索幕培体系中的玻璃与索协同工作机理研究。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年。
    14 W.Sobek,L.Blandni,Prototype ofa Frameless Structural Glass Shell.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IASS Symposium,2004.
    15 师昌绪等,《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16 刘学武,复合材料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及其结构的智能损伤诊断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7 赵阳,董石麟,组合网壳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空间结构。1994,1(2)。
    18 王星,董石麟,板锥网壳结构的静力特性分析。建筑结构,2000,30(9)。
    19 孔熠,代富红,严标,混合型网壳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及受力特性的研究。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2,31(5)。
    20 M.Grohmann,G.Zimmermann,Membrane Concrete Grid Shell.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IASS Symposium,2004.
    21 R.Tarczewski,Post-Tensioned Modular Inflated Structures.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IASS Symposium,2004.
    22 刘锡良,现代空间结构的新发展。工业建筑,2001年增刊。
    23 孙旭峰,空间组合玻璃板片承载体系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24 刘承宗,赵惠麟,周志勇,单层组合网壳的双重非线性稳定问题。东南大学学报 1998,28(2)。
    25[意]P.Nervi著,黄运升 译,周卜颐 校,《建筑的艺术与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
    26[英]Z.Makowski著,刘锡良,陈志华 译,《平板网架分析、设计与施工》。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7 A.Hannor,Special Issue on Prefabricated Spatial Frame System,Space Structures.Vol.10,1995(3).
    28[英]Z.Makowski著,刘锡良,陈志华 译,《平板网架分析、设计与施工》。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9[英]J.Chilton著,高立人,钱稼茹 译,《空间网格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30 钱若军,杨联萍 著,《张力结构的分析、设计、施工》。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31 沈世钊,徐崇宝,赵臣,武岳著,《悬索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32 张爱林,张国军,刘学春,适用于多次预应力钢结构的新型锚具和可滑移支座。工业建筑,2005年第35卷第6期。
    33 刘锡良,林彦,铸钢节点的工程应用与研究。建筑钢结构进展,第6卷第1期,2004年。
    34 鲍广鉴,李国荣,王宏,等,现代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第20卷77期,2005年1月。
    1 张冰,大跨度空间结构建造过程中吊点和支撑位置合理性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 罗晓群,大型钢结构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及CAD实现。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3 邱鹏,空间网格结构滑移法施工全过程分析方法及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4 吕延超,大跨度柱面网壳施工新方法研究和施工全过程力学分析。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5 郑君华,董石麟,詹伟东,葵花型索穹顶结构的多种施工张拉方法及其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第27卷第1期,2006年2月。
    6 刘锡良 编著,《现代空间结构》。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7 工程报道,天津保税区商务交流中心大堂张拉整体屋盖结构。建筑结构,2003年第6期
    8 M.Kawaguchi,On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Pantadome System.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2.
    9 胡宁,罗尧治,机构设计在大型柱面网壳结构施工中的应用。工程设计学报,第10卷第1期,2003年2月。
    10 罗尧治,胡宁,沈雁彬,董石麟,网壳结构“折叠展开式”计算机同步控制整体提升施工技术。建筑钢结构进展,第7卷第4期,2005年8月
    11 李永梅,新型索承网壳结构体系理论和试验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12 Clark M.J.and Hancock G.J.Tests and Non-liner Analyses of Small Scale Stressed Arch Frames.Research Report,No.R659,School of Civil and Mining,University of Sydney,1992.
    13 张宏,钱基宏,张维岳,张拉筒形结构的研究。建筑科学,第22卷第2期,2006年4月。
    14 郭彦林,崔晓强,大跨度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若干技术问题及探讨。工业建筑,Vol.34,No.12,2004
    15 王小盾,石永久,王元清,陈志华,川口卫,一种新型的穹顶结构施工体系--攀达穹顶施工方法。建筑科学,第21卷第5期,2005年10月。
    16 薛娜,大跨网壳结构施工内力几何非线性效应分析与模拟。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7 曹志远,土木工程分析的施工力学与时变力学基础。土木工程学报,第34卷第3期,2001年6月。
    18 王光远,论时变结构力学。土木工程学报,第33卷第6期,2000年12月。
    19 曹志远,土木工程分析的施工力学与时变力学基础。土木工程学报,第34卷第3期,2001年6月
    20 张冰,大跨度空间结构建造过程中吊点和支撑位置合理性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1 鲍广鉴,曾强,陈柏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滑移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第34卷第10期,2005年10月。
    22 陈荣毅,大跨度张弦桁架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分析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后学文论文,2004年。
    23 石开荣,郭正兴,罗斌,环形辐射状预应力张弦梁钢屋盖张拉优化。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增刊(Ⅰ),2005年7月。
    24 刘凯,高维成,刘宗仁,大跨度张弦梁新型施工工艺的理论与现场实测的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第25卷第5期,2004年10月。
    25 鲍广鉴,曾强,陈柏全,复杂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施工技术,第34卷第10期,2005年10月。
    26 张爱莉,大跨度钢桁架结构施工方案的优选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27 张云波,林琳,空间桁架结构施工顺序优化分析。基建优化,第25卷第1期,2004年2月。
    28 石开荣,郭正兴,罗斌,环形辐射状预应力张弦梁钢屋盖张拉优化。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增刊(Ⅰ),2005年7月。
    29 张冰,大跨度空间结构建造过程中吊点和支撑位置合理性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0 李国成,王靖涛,复杂结构施工的虚拟实现。建筑结构学报,第23卷第2期,2002年4月。
    31 崔晓强,郭彦林,大跨度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若干技术问题及探讨。工业建筑,2004年第34卷第12期。
    32 薛华,钢拱结构中拉杆张拉过程模拟及杆件内力测定实用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3 杨凌云,郭勇,王振林.结构变形实测的DSCM测量系统开发与应用。计算机时代,2006年第2期。
    34 罗晓群,大型钢结构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及CAD实现。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35 沈培坚,大跨度超级张弦梁桁架平移施工中的计算机顺序控制技术。建筑施工,第25卷第4期,2003年7月。
    36 尹健,张同波,邹传学,青岛流亭机场航站楼大跨度曲面钢屋盖不等标高曲线滑移施工法,土木工程学报,第38卷第2期,2005年2月。
    37 鲍广鉴,陈柏全,曾强,空间结构计算机控制液压整体提升技术。施工技术,第34卷第10期,2005年10月。
    38 刘淑玲,计算机控制整体提升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技术,第36卷第11期,2005年。
    39 王晓波,索拱结构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40 王力,大跨空间结构智能选型理论与应用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41 朱光照,大跨度预应力结构的张拉新技术。建筑钢结构进展,第5卷第4期,2003年。
    42 李国成,王靖涛,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复杂结构施工研究。土木工程学报,第36卷第2期,2003年2月。
    43 腾勇强,基于价值决策的结构选型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44 朱乐宁,程瑞化,魏义进,大规模钢结构屋盖桁架柔性整体提升技术。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工业建筑,2006年增刊。
    45 卓新,空间结构施工方法研究与施工全过程力学分析。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1 E.Zeidler,对宇宙的新认识与建筑审美思维。世界建筑,2001年第10期。
    2 万书元 著,《当代西方建筑美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罗文媛,赵明耀 著,《建筑形式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4 张在元 著,《桢文彦空间形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5 殷青,张伶伶,建筑形象视觉显著点的建构方法。华中建筑,第23卷,2005年第4期。
    6 王小慧著,《建筑文化·艺术及其传播--室内外视觉环境设计》。上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7 李辰奇,张伶伶,“杂乱”中的“动态有序”。建筑师,2004年第2期,总107期。
    8[美]E.Boring著,高觉敷 译,《试验心理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9 彭一刚 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
    10[英]R.Scruton著,刘先觉译,《建筑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1[日]M.Saitoh著,季小莲,徐华 译,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空间结构设计的过去·现在·未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2 W.Mangelsdorf.Adaptable Structural Equilibrium.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4.
    13 李滨泉,李桂文,建筑形态的拓扑同胚演化。建筑学报,2006年第5期。
    14 覃力,现代建筑创作中的技术表现。建筑学报,1999年第7期。
    15 谢旭,建筑仿生学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6 B.Kresling,The Growing Turbinate Shell-Model For Adeployable Technical Shell.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4.
    17[英]I.Stewart著 周仲良 等译,《第二重奥秘--生命王国的新数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18[德]M.Heidegger著 彭富春 译,《诗·语言·思》。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
    19[英]R.Scruton著,刘先觉 译,《建筑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0 吴爱民,钢结构建筑语言研究纲要。同济大学博士后学位论文,2006年。
    21[瑞]J.Piaget著,倪连生,王琳译,《结构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22 刘先觉 主编,《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3 吴焕加,建筑与解构论稿(上、下)。世界建筑,1996年第1、2期。
    24 侯鑫 王绚,“当代高技”建筑--“高技”建筑的新发展。新建筑,2004年第2期。
    25[美]C.Jencks编著,周玉鹏 等译,《当代建筑的理论与宣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6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1 沈世钊,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土木工程学报,第31卷第3期,1998年6月。
    2 蓝天,21世纪的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第八届年会论文集,1998年3月。
    3 董石麟,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展望。空间结构,第7卷第4期,2001年12月。
    4 梁子彪,开合屋盖结构开合过程的研究分析。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5 张凤文,刘锡良,开合屋盖结构。工程力学增刊,2001年。
    6 C.Rodriguez,J.Chilton,R,Wilson,Flat Grids Designs Employing The Swivel Diaphram.IASS 2004 Symposium Montpellier.
    19 N.Carstairs,D.Powell,S.Samaras,Gatwick's Long Haul:A Unique Air Bridge.The Arup Journal.3/2005.
    20 邹向阳,王晓天,刘丽华,徐学东,范国庆,结构振动控制发展概况综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第2卷第4期。
    21 汪正兴,阻尼减振技术及其在桥梁与塔式结构中的应用。桥梁建设,1999年第4期。
    22 J.N.Yang et al,Hybrid Control of Seismic-excited Bridge Structure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995(24).
    23 谢凌志,于建华,结构半主动控制的发展动态。四川建筑,第21卷2期,2001年5月。
    24 张景绘,李新民,主被动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及技术(Ⅰ)--导论。强度与环境,第31卷第1期2004年3月。
    25 G.Housner,L.Bergman,T.Caughey,et al.Structural Control:Past,Present,and Future.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SCE.128(9),1997.
    26 张景绘,李新民,主被动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及技术(Ⅲ)--杂交阻尼。强度与环境,第31卷第3期2004年9月。
    27 郝柏林,复杂性的刻画与“复杂性科学”。物理,第30卷第8期2001年。
    30 麦永雄,后现代多维空间与文学间性--德勒兹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与当代文论的建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刊。
    31 黄献明,复杂性科学与建筑的复杂性研究。华中建筑,2004年第4期。
    32 王路,卷首语。世界建筑,2006年第4期。
    33 徐国彬,崔玲,刘瑞霞,空间结构中的混沌现象。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年。
    41 虞刚,图解。世界建筑,2005年第5期。
    42 徐卫国,非线性体:表现复杂性。世界建筑,2006年第12期。
    1 梅季魁,刘德明,姚亚雄 著,《大跨建筑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虞季森 编著,《中大跨建筑结构体系与选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4 高立人,王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工业建筑,第29卷第1期,2001年。
    5[美]T.Y.Lin,S.Stotesbury,著,高立人,方鄂华,钱稼茹 译,《结构概念和体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6 李育楷,王全凤,不需要计算机的建筑结构优化--概念设计。工业建筑,2001年第31卷第10期。
    7 M.Kawaguchi,Physical Models as Powerful Weapons in Strucutural Design.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2.
    8 王力,吕大刚,刘晓燕,王光远,大跨空间结构智能选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6日,第35卷第6期。
    9 梅季魁,刘德明,姚亚雄 著,《大跨建筑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0 作者注:主要指不同类型的结构组合。
    1.[德]A.Bogle,P Schmal,I.Flagge编著,陈神周 译,《轻·远--德国约格·施莱希和鲁道夫·贝格曼的轻型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2.[德]H.Engel著,林昌明,罗时玮 译,《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德]H.Schulitz,W.Sobek,K.Haberman著,殷福新,车轶,司炳君 等译,《钢结构手册》。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德]C.Siegel著,成莹犀 译,冯纪忠 校,《现代建筑的结构与造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
    5.[德]K.Wuffolen著,付天海 译,《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场馆设计方案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6.[美]C.Jencks编著,周玉鹏等译,《当代建筑的理论与宣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7.[美]K.Frampton著,张钦楠 等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
    8.[美]T.Hamlin著,邹德侬 译,《建筑形式美的原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
    9.[美]T.Y.Lin,S.Stotesbury著,高立人,方鄂华,等译,《结构概念和体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10.[美]F.Moore著,赵梦琳 译,《结构系统概论》。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11.[美]A.Watts著,廖锦翔 译,《现代建筑施工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12.[英]J.Chilton著,高立人,钱稼茹 译,《空间网格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13.[英]S.Lyall著,天津大学 译,《结构大师:构筑当代创新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英]Z.Makowski著,刘锡良,陈志华 译,《平板网架分析、设计与施工》。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15.[英]P.Rice,H.Dutton著,香港建朗建筑五金(集团)有限公司 译,《索结构玻璃幕墙》。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英]R.Scruton著,刘先觉 译,《建筑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7.[英]R.Sheard,《The Stadium》.Singapore,Periplus,2006.
    18.[英]I.Stewart著,周仲良 等译,《第二重奥秘--生命王国的新数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19.[英]M.Wells,H.Pearman著,张惠,黎楠 译,《世界著名桥梁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0.[日]Kazuo Ishii,《Membrane Designs and Structures in the World》.Kyoto,Shinkenchiku,1999
    21.[日]Kazuo Ishii,《Membrane Structures in Japan》.Tokyo,SPS,1995.
    22.[日]M.Saitoh著,季小莲,徐华 译,《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空间结构设计的过去·现在·未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23.[日]日本钢结构协会 编著,陈以一 译,《钢结构技术总览[建筑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4.[日]日本钢结构协会 编著,陈以一 译,《世界建筑结构设计精品选[日本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5.[日]日本建筑构造技术者协会 编著,滕征本,滕煜先,周耀坤,滕百 译,《日本结构技术典型实例100选--战后50余年的创新历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6.[瑞]J.Piaget著,倪连生,王琳 译,《结构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27.[以]A.Hanaor著,赵作周,郭红仙 等译校。《结构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8.[意]P.Nervi著,黄运升 译,周卜颐 校,《建筑的艺术与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
    29.布正伟 著,《结构构思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0.董石麟,马克俭 等著,《组合网架结构与空腹网架结构》。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
    31.董石麟,罗尧治,赵阳 著,《新型空间结构的分析、设计与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
    32.刘锡良 编著,《现代空间结构》。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33.刘先觉 编著,《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新成就》。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年。
    34.罗文媛,赵明耀 著,《建筑形式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35.梅季魁 著,《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36.梅季魁,刘德明,姚亚雄 著,《大跨建筑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37.钱若军,杨联萍 著,《张力结构的分析、设计、施工》。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38.沈世钊,徐崇宝,赵臣,武岳 著,《悬索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39.师昌绪 主编,《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40.万书元 著,《当代西方建筑美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41.王小慧 著,《建筑文化·艺术及其传播--室内外视觉环境设计》。上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42.虞季森 编著,《中大跨建筑结构体系与选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43.张在元 著,《桢文彦空间形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44.赵巍岩 著,《当代建筑美学意义》。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45.郑时龄,陈易 主编,《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设与规划设计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46.贝思出版有限公司 编,《世界杯体育场》。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47.上海市体育局,编《上海体育建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
    48.白正仙,张弦梁结构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999年。
    49.陈荣毅,大跨度张弦桁架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分析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后学文论文,2004年。
    50.胡加珠,张拉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分析。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51.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52.剧锦三,索-拱结构稳定承载力研究。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53.李永梅,新型索承网壳结构体系理论和试验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54.李元齐,大跨度拱支网壳结构稳定性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
    55.李维滨,超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桁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若干问题研究。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56.梁子彪,开合屋盖结构开合过程的研究分析。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57.罗晓群,大型钢结构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及CAD实现。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58.孙旭峰,空间组合玻璃板片承载体系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59.腾勇强,基于价值决策的结构选型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60.王高宁,车辐拱的稳定性能研究。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61.王力,大跨空间结构智能选型理论与应用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62.王晓波,索拱结构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63.吴爱民,钢结构建筑语言研究纲要。同济大学博士后学位论文,2006年。
    64.谢旭,建筑仿生学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65.薛华,钢拱结构中拉杆张拉过程模拟及杆件内力测定实用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6.薛娜,大跨网壳结构施工内力几何非线性效应分析与模拟。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67.喻雪凇,单层网壳-张拉整体杂交结构静动力性能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8.张爱莉,大跨度钢桁架结构施工方案的优选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69.张冰,大跨度空间结构建造过程中吊点和支撑位置合理性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70.张明山,弦支穹顶结构体的理论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71.N.Burford,C.Gengnagel,Mobile Shelters Systems-2 Case Studies Innovation。IASS 2004 Symposium Montpellier.
    72.N.Carstairs D.Powell S.Samaras,Gatwick's Long Haul:A Unique Air Bridge.The Arup Journal.3/2005.
    73.P.Farrugia,H.Nooshin,P.Disney,G.A.R Park,Spatial Foldable Ring.IASS 2004 Symposium Montpellier.
    74.M.Grohmann,G.Zimmermann,Membrane Concrete Grid Shell.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IASS Symposium,2004.
    75.S.Guest,F.Kovacs,T.Tarnai,P.Fowler,Construction of A Mechanical Model For The Expansion of Virus.IASS 2004Symposium Montpellier.
    76.A.Hannor,Special Issue on Prefabricated Spatial Frame System,Space Structures.Vol.10,1995(3).
    77.G.W.Housner,L.A.Bergman,T.K.Caughey,et al.Structural Control:Past,Present,and Future.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SCE.128(9),1997.
    78.M.Kawaguchi,Structural Tests of Suspen-Dome System.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 Atlanta,1994.
    79.M.Kawaguchi,Structural Tests on a Full-size Suspen-Dome Structure.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Singapore,1997.
    80.M.Kawaguchi,On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Pantadome System.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2.
    81.M.Kawaguchi,Physical Models as Powerful Weapons in Strucutural Design.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2.
    82.T.,Lan,Long Span Cable-Suspended Roof of Hybrid Construction,Proceedings of the 3rd East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V.1,1991.
    83.M.Clark,G.Hancock,Tests and Non-liner Analyses of Small Scale Stressed Arch Frames.Research Report,No.R659,School of Civil and Mining,University of Sydney,1992.
    84.B.Kresling,The Growing Turbinate Shell-Model For Adeployable Technical Shell.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4.
    85.W.Mangelsdorf.Adaptable Structural Equilibrium.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4.
    86.S.Raducanu,New Concept For Deployable Tensegrity Systems Structural Mechanisms Activated By Shear Force.
    87.C.Rodriguez,J.Chilton,R.Wilson,Flat Grids Designs Employing the Swivel Diaphragm.Proceeding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4.
    88.M.Saitoh,Study on Mechanical Characters of a Light-Weight Complex Structure Composed of A Membrane and A Beam String Structure.IASS Symposium on Spatial,Lattice,Tension Structures.1994.
    89.M.Saitoh,A.Okasa,The Role of String in Hybrid String Structure.Engineering Structures,1999,21,(8).
    90.M.Saitoh,Tension and Membrane Structures on Recent Examples Aimed at Holistic Design.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Chapter 23,2002.
    91.J.Schlaich,Conceptual of Light Structures.Proceedings of the IASS Symposium,2004.
    92.W.Sobek,Prototype ofa Frameless Structural Glass Shell.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IASS Symposium,2004.
    93.W.Sobek,P.Teuffel,Adaptive Lightweight Structur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002.
    94.R.Tarczewski,Post-Tensioned Modular Inflated Structures.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IASS Symposium,2004.
    95.Bin-Bing Wang,Cable-Strut Systems.J.Construct.Steel Res.Vol.45,No.3,p.291-299,1998.
    96.J.N.Yang et al,Hybrid Control of Seismic-excited Bridge Structure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995(24).
    97.E.Zeidler,对宇宙的新认识与建筑审美思维。世界建筑,2001年第10期。
    98.Zhao H.L.,Ma J.,Zhao C.Q.,etc.,Sheet Space Structure System:Structural Principles and Analysis Method.Int.J.Space Structures,1999,14(2).
    99.Miller Park.The Arup Journal,1/2002.
    100.鲍广鉴,李国荣,王宏,等,现代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第20卷77期,2005年1月。
    101.鲍广鉴,曾强,陈柏全,复杂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施工技术,第34卷第10期,2005年10月。
    102.鲍广鉴,陈柏全,曾强,空间结构计算机控制液压整体提升技术。施工技术,第34卷第10期,2005年10月。
    103.鲍广鉴,曾强,陈柏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滑移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第34卷第10期,2005年10月。
    104.曹志远,土木工程分析的施工力学与时变力学基础。土木工程学报,第34卷第3期,2001年6月。
    105.曹志远,土木工程分析的施工力学与时变力学基础。土木工程学报,第34卷第3期,2001年6月
    106.陈荣毅,董石麟,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大厅钢屋盖设计。空间结构,2002,8(3)。
    107.陈以一,赵宪忠,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R2钢屋架足尺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1999,20(2)。
    108.崔晓强,郭彦林,王宏,索拱杂交结构及其在中山大学风雨球场中的应用。钢结构,2001年第4期。
    109.崔晓强 郭彦林,巨型网格弦支穹顶的静力性能研究。建筑结构增刊,2004年8月。
    110.崔晓强,郭彦林,大跨度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若干技术问题及探讨。工业建筑,2004年第34卷第12期。
    111.董石麟,王星,一种新型空间结构--板锥网壳结构的应用与发展。空间结构,1997年第2期。
    112.董石麟,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展望。空间结构,第7卷第4期,2001年12月。
    113.董石麟,赵阳,论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分类。土木工程学报,第37卷第1期,2004年1月
    114.董石麟,赵阳,论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分类。土木工程学报,第37卷第1期,2004年1月。
    115.冯若强,武岳,沈世钊,单索幕墙体系中的玻璃与索协同工作机理研究。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年。
    116.方立新,陈绍礼,结构非线性设计与建筑创新。建筑学报,2005年1月。
    117.高立人,王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工业建筑2001年第29卷第1期。
    118.郭彦林,崔晓强,大跨度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若干技术问题及探讨。工业建筑,Vol.34,No.12,2004.
    119.郝柏林,复杂性的刻画与“复杂性科学”。物理,第30卷第8期2001年。
    120.胡宁,罗尧治,机构设计在大型柱面网壳结构施工中的应用。工程设计学报,第10卷第1期,2003年2月。
    121.黄献明,复杂性科学与建筑的复杂性研究。华中建筑,2004年第4期。
    122.侯鑫,王绚,“当代高技”建筑--“高技”建筑的新发展。新建筑,2004年第2期。
    123.麦永雄,后现代多维空间与文学间性--德勒兹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与当代文论的建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刊。
    124.蓝天,空间结构的十年--从中国看世界。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广州,1992年。
    125.李滨泉,李桂文,建筑形态的拓扑同胚演化。建筑学报,2006年第5期。
    126.李辰奇,张伶伶,“杂乱”中的“动态有序”。建筑师,2004年第2期,总107期。
    127.李国成,王靖涛,复杂结构施工的虚拟实现。建筑结构学报,第23卷第2期,2002年4月。
    128.李国成,王靖涛,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复杂结构施工研究。土木工程学报,第36卷第2期,2003年2月。
    129.李永梅,张毅刚,新型索承网壳结构静力、稳定性分析。空间结构,2003,9(1)。
    130.李育楷,王全凤,不需要计算机的建筑结构优化--概念设计。工业建筑,2001年第31卷第10期。
    131.刘凯,高维成,大跨度张弦梁新型施工工艺的理论与现场实测的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第25卷第5期,2004年10月。
    132.蓝天,21世纪的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第八届年会论文集,1998年3月。
    133.刘承宗,赵惠麟,周志勇,单层组合网壳的双重非线性稳定问题。东南大学学报 1998,28(2)。
    134.刘淑玲,计算机控制整体提升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技术,第36卷第11期,2005年。
    135.刘锡良,现代空间结构的新发展。工业建筑,2001年增刊。
    136.刘锡良,林彦,铸钢节点的工程应用与研究。建筑钢结构进展,第6卷第1期,2004年。
    137.刘学武,复合材料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及其结构的智能损伤诊断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38.刘郁馨 等,不稳定体系的形态及内力分析。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NO.40,1997。
    139.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发展五十年。第二届现代钢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140.罗尧治,胡宁,沈雁彬,董石麟,网壳结构“折叠展开式”计算机同步控制整体提升施工技术。建筑钢结构进展,第7卷第4期,2005年8月。
    141.吕延超,大跨度柱面网壳施工新方法研究和施工全过程力学分析。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42.孔熠,代富红,严标,混合型网壳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及受力特性的研究。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2,31(5)。
    143.覃力,现代建筑创作中的技术表现。建筑学报,1999年第7期。
    144.邱鹏,空间网格结构滑移法施工全过程分析方法及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45.沈培坚,大跨度超级张弦梁桁架平移施工中的计算机顺序控制技术。建筑施工,第25卷第4期,2003年7月。
    146.沈世钊,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土木工程学报,第31卷第3期,1998年6月。
    147.沈祖炎,李元齐,新型大跨空间结构类型--拱支网壳结构体系。空间结构,1996年第2卷第4期。
    148.石开荣,郭正兴,罗斌,环形辐射状预应力张弦梁钢屋盖张拉优化。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增刊(Ⅰ),2005年7月。
    149.孙剑平,朱睎,结构控制方法评述。力学进展,2000年第30卷第4期。
    150.汪大绥,高承勇,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航站楼钢结构研究与设计。建筑结构学报,1999,20(2)。
    151.汪正兴,阻尼减振技术及其在桥梁与塔式结构中的应用。桥梁建设,1999年第4期。
    152.王兵,理性的跳跃与回归:国家体育馆方案设计回顾。建筑创作,2007年7月。
    153.王光远,论时变结构力学。土木工程学报,第33卷第6期,2000年12月。
    154.王力,吕大刚,刘晓燕,王光远,大跨空间结构智能选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第35卷第6期,2003年6月。
    155.王建国,21世纪初中国建筑和城市设计发展战略研究。建筑学报,2005年第6期。
    156.王静,日本现代建筑空间与材料表现--集成材与现代木造空间。建筑师,2004年第1期。
    157.王路,卷首语。世界建筑,2006年第4期。
    158.王小盾,石永久等,一种新型的穹项结构施工体系--攀达穹顶施工方法。建筑科学,第21卷5期,2005年10月。
    159.王星,董石麟,板锥网壳结构的静力特性分析。建筑结构,2000,30(9)。
    160.吴焕加,建筑与解构论稿(上、下)。世界建筑,1996年第1、2期。
    161.吴晓,虞刚,关于数字技术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再思考--读《当代建筑与数字化过程》一书有感。建筑学报,2007年第5期。
    162.徐国彬,崔玲,新式索托结构。空间结构,第4卷第2期,1998年2月
    163.徐国彬,崔玲,刘瑞霞,空间结构中的混沌现象。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年。
    164.徐卫国,非线性建筑设计。建筑学报,2005年12月。
    165.徐卫国,非线性体:表现复杂性。世界建筑,2006年第12期。
    166.徐赵东,李爱群,叶继红,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减震控制的研究与发展。振动与冲击,2005年第24卷第3期。
    167.谢立中,社会的复杂性:社会学家的视野。系统辩证学学报,第9卷第4期2001年10月。
    168.谢凌志,于建华,结构半主动控制的发展动态。四川建筑,第21卷2期,2001年5月。
    169.杨凌云,郭勇,王振林,结构变形实测的DSCM测量系统开发与应用。计算机时代,2006年第2期。
    170.扬子江,国外节能建筑。建筑节能,2003年第5期。
    171.殷青,张伶伶,建筑形象视觉显著点的建构方法。华中建筑,第23卷,2005年第4期。
    172.尹健,张同波,邹传学,青岛流亭机场航站楼大跨度曲面钢屋盖不等标高曲线滑移施工法,土木工程学报,第38卷第2期,2005年2月。
    173.虞刚,图解。世界建筑,2005年第5期。
    174.张爱林,张国军,刘学春,适用于多次预应力钢结构的新型锚具和可滑移支座。工业建筑,2005年第35卷第6期。
    175.张凤文,刘锡良,开合屋盖结构。《工程力学》增刊,2001年。
    176.张宏,钱基宏,张维岳,张拉筒形结构的研究。建筑科学,第22卷第2期,2006年4月。
    177.张景绘,李新民,主被动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及技术(Ⅰ)--导论。强度与环境,第31卷第1期2004年3月。
    178.张景绘,李新民,主被动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及技术(Ⅲ)--杂交阻尼。强度与环境,第31卷第3期2004年9月。
    179.张毅刚 等,昆明柏联广场中厅索承网壳的设计研究。工程设计CAD与软件应用,2003年。
    180.张云波,林琳,空间桁架结构施工顺序优化分析。基建优化,第25卷第1期,2004年2月。
    181.张铮,丁洁民,何志军,大跨度张弦结构的应用与研究。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论文集,2006年。
    182.张铮,丁洁民,大跨度结构的复杂曲面找形技术及工程应用。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论文集,2006年。
    183.赵基达,宋涛,钱基宏等,预应力空间结构的结构控制与分析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建筑结构卷增刊,2004年8月。
    184.赵惠麟,韩重庆,尹凌峰等,板片空间结构体系的结构原理及其选型。工业建筑,第34卷第11期,2004年。
    185.赵阳,董石麟,组合网壳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空间结构。1994,1(2)。
    186.郑君华,董石麟,詹伟东,葵花型索穹顶结构的多种施工张拉方法及其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第27卷第1期,2006年2月。
    187.朱光照,大跨度预应力结构的张拉新技术。建筑钢结构进展,第5卷第4期,2003年。
    188.朱乐宁,程瑞化,魏义进,大规模钢结构屋盖桁架柔性整体提升技术。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工业建筑,2006年增刊。
    189.邹向阳,王晓天,刘丽华,徐学东,范国庆,结构振动控制发展概况综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第2卷第4期。
    190.卓新,空间结构施工方法研究与施工全过程力学分析。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