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区域(发展)定位问题是区域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发展定位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发展规划中的位置、研究的一般逻辑思路以及研究的一般模式,在理论上给予区域发展定位一定的支撑。结合大连市新时期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发展定位的案例分析。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战略机遇期,国内外环境正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新时期区域发展定位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大连定位的明确对于辽宁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甚至整个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区域发展定位的基础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是大连与周边城市的发展基础条件分析。第四部分是大连与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分析。第五部分是对大连的发展定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展开。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全文从时间定位和空间定位的角度对大连市在新时期的定位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其中时间定位严格依据罗斯托的发展理论,空间定位从空间定位的三项内容和空间定位的三重空间进行展开。
     全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两条路径同时展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连城市定位的研究加深了对区域发展定位理论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索区域发展定位问题提供了现实依据。
Regional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issu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theory, the position in development planning, research and study of the general logic of the general pattern of ideas, positioning in theory, give some support region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alian new period, study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s undergoing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is context, the new era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becomes necessary.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targeted specifically for“Twelfth Five-Year Plan”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even the entire northeast economic zone and the Bohai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is research reviewe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basi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theory. The third part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rrounding cities of Dalian and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analysi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urrounding cities of Dalia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fifth part is the development of Dalian's location from time and space two .The last part is a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
     Full text gives clear answer of the Dalian orientation in new period from time orientation and spatial orientation .According to the Rostow’s development theory, time orientation was written. Spatial orientation is from spatial orientation three contents and spatial orientation triple space launches.
     Text to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atic and dynamic two paths simultaneously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of the city of Dalian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has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positioning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rovides a realistic basis.
引文
[1]杨伟民.发展规划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利,韩增林.不同尺度空间发展区划的理论与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崔功豪,王兴平.当代区域规划导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吴殿廷.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吴殿廷.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7]张文忠.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8]方创琳等.区域规划与空间管制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叶嘉安等.地理信息与规划支持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0]宋小冬,叶嘉安,钮心毅.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第2版
    [11]樊杰等.“十一五”期间地域空间规划的科技创新及对“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11
    [12]- [14]王丽.基于能值分析的大连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D].2008,5
    [15]-[21]2008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http://www.dl-library.net.cn/wenxian/dongbei/content.
    [22]-[23]王雅丽.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的几点思考[J].城市,2010,2
    [24]李艳等.欧洲空间展望的简介与借鉴[J].国外城市规划,2004
    [25]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6]陆玉麒.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7]陈雯.空间均衡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8
    [28]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2,4
    [29]陆玉麒. 21世纪初我国空间布局的战略取向[J].学习与实践,2007,5
    [30]刘卫东,陆大道.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探讨——以“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为例[J].地理学报,2005,11
    [31]顾朝林等.盐城开发空间区划及其思考[J].地理学报,2007,8
    [32]樊杰,陈东等.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J].科技促进发展,2009,1
    [33]刘传明等.区域空间供需模型与空间结构优化途径选择——功能区建设的科学基础[J].经济地理,2009,1
    [34]陈诚,陈雯等.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以海安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2
    [35]黄飞飞等.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县域经济实力空间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9,4
    [36]吕韬,曹有.“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为例[J].地理研究,2010,2
    [37]杨振山等.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解析北京城市空间经济发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9,8
    [38]- [42]夏德仁.加快建设“三个中心”发挥大连在东北振兴中的辐射带动作用[J].经济日报,2009,12,3(004版)
    [43]《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而奋斗——张成寅在中国共产党大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6年6月26日。
    [44]《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现大连科学发展新跨跃进——夏德仁同志在市“一校两院”开学典礼上的动员讲话暨辅导报告》,夏德仁,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厅《大连通报》,2010(9)。
    [45]《李万才代市长在市政府第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李万才,2009年7月10日。
    [46]《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大连市人民政府,2009年7月。
    [47]刁成宝,《创新:大连在发展中不懈追求的主题——关于我市几次党代会创新问题的思考》,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6年第8期,2006年3月27日。
    [48]贺志敏,《提升大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关于2006世界银行报告的分析解读》,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6年第19期,2006年12月4日。
    [49]贺志敏,《世界银行开展我国城市竞争力排名的变化趋势》,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6年第20期,2006年12月4日。
    [50]王文清,《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核心,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系列专题调研报告之一》,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7年第16期,2007年9月13日。
    [51]杨大海,《落实科学发展观,昂起东北振兴的龙头——系列专题调研报告之二》,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7年第17期,2007年9月14日。
    [52]鲁岩,《珍爱“蓝天白云”,建设生态名城——系列专题调研报告之三》,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7年第18期,2007年9月14日。
    [53]杨大海,《大连市创建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初步设想》,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8年第7期,2008年7月16日。
    [54]杨大海,《大连与其他副省级城市及沿海重点城市发展比较研究》,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11月。
    [55]陈清泰,《陈清泰同志在大连考察时的谈话要点》。
    [56]《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工业园区和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决定》,大委发[2007]21号,2007年9月10日。
    [57]董伟著.大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趋势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58]肖瑜,大连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研究.http://www.lrn.cn/economic/environmenteco/200702/t20070221_34243.htm
    [59]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60]大连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编.大连统计年鉴(2009).大连:大连出版社,2009.
    [61]柏长年.全域谋划提升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龙头作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09)
    [62]李才生.大连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J]港城发展2001(6)
    [63]钱文利.大连与沈阳、青岛的城市竞争力比较. [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1)
    [64]葛海鹰.沈阳、大连、鞍山城市经济功能变化的比较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4(2)
    [65]任学慧,林霞,张海静等.大连城市居住适宜性的空间评价[J].地理研究,2008,27(3): 683-691.
    [66]李克强,《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不懈奋斗——李克强在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6年10月23日。
    [67]《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稿,2009年7月1日。
    [68]《张文岳书记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张文岳,2009年7月。
    [69]《陈政高省长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陈政高,2009年7月。
    [70]温家宝,《温家宝总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内部通报,2007年第8期,2007年6月7日。
    [71]张平宇,马延吉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城市化战略[J].地理学报,2004,5:109~115
    [72]王开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
    [73]谢守红.中国大都市区的形成及动力机制. [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74]黄小晶.城市发展机制与政府推动力. [J]广东经济2004(8)
    [75]朱英明.我国城市地域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J]南京社会科学2002(7)
    [76]胡序威.区域与城市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7]赵晓雷.2005上海城市经济与管理发展报告.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第1版
    [78]宗跃光,王蓉等.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潜力、限制性分析——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J].地理研究, 2007,26(6): 1117-1126.
    [79]冯云廷.城市经济学.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第1版。
    [80]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
    [81]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1版
    [82]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社会现代化研究.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版
    [83]陈栋生等.区域协调发展论.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4]王承先.沈阳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J]经济视点2003(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