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力度的加大,我国社会利益主体、价值观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各种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逐渐增加,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群体突发事件。特别是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稳定的突出问题。
     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以有共同利益诉求者为群体,在城市区域及其周边发生的群体事件,具有群体性和地域性特征。目前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表现为集体上访、示威游行、断绝交通,围攻党政机关并伴有打砸抢烧等形式,具有数量不断上升、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主体成分多元化、非直接利益诉求型的泄愤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的趋势。这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既有体制和政策原因,也有政府管理能力及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还与社会心理密切相关。为此,必须不断完善各种体制机制,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加快政府管理能力建设和政府人员素质的提高,重构社会互信或诚信体系,注重社会心理的疏导。只有这样,才能调整好各利益群体间、各社会阶层间的关系,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和全面进步。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ur social stakeholders, values and lifestyles increasingly diverse, Various social conflict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gradually increase, which caused a lot of group events.
     Especially the urban colony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it have affect the stability in urban.Cities Unexpected Group Events is to appeal to common interest groups,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of population, and regional group events. Current urban colony accidents is mainly for the collective appeal, demonstrations, ex-communicated,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s and siege in Lhasa, etc. With increasing number and size bigger and participation body composition diversity, the direct benefit of the masses event feel increasing trend. This has certain positive role, also have ignored the negative effects. Cities colony accidents occur, both system and policy, also has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ability and the quality is not high, the reas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ocial psychology. Therefore, we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various mechanisms, adjust the relevant policies,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abi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trust or credit system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counseling. Only in this way, can adjust between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lasses, as far as possible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urban colony accidents occur, better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promot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ealthy and rapid progress.
引文
①戴广岭:大力提高武警部队处里突发事件的能力.国防,1996,2.
    ②向文均:建立处置突发事件联合指挥系统的构想.武警工程学院学报,1997,3
    ③叶启昌: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原则与策略.公安研究,1998,1.
    ①冯林:浅析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原因及预防处置对策,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②陈晋胜,张涛:群体性事件经济成因分析,山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③王战军: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其多维分析,政法学刊,2006、5
    ④孙元明:当前国内群体性事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江南社会学院学报(苏州),2008、3.
    ⑤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5期
    ⑥张馨艺: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新疆社科论坛,2004年4期
    ①吴明君:关于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探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15—18页
    ②于建嵘:社会转型期需要新思维——维权事件凸显利益之争,南方都市报,2009年4月21日
    ③游云福: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及成因,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6
    ④王郅强:转型期我国城市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2
    ⑤朱志刚,李腊生著:对群体事件的认识及对策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1,145—146页
    ①王来华,陈月生著;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论与现代化,2006、5
    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中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1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②田建军,黎昌政:湖北石首“6·17”事件死者死因查明系高坠自杀身亡,新华网武汉6月25日电
    ①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②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③领导决策信息[J]2008年9月第36期
    ①王赐江:“集体暴力抗争”:一种值得高度关注的极端维权方式——对2008年“贵州瓮安”等三起群体性事件的考察分析,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
    ①蓝云,张羿迪:厦门欲建高污染项目遭市民短信抗议抵制,南方都市报,2007年5月29日
    ①梅艳玲: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研究,学术交流,2008年第9期
    ①于建嵘:地方政治家的改革困境和出路,南方周末,2010年5月5日
    ②于建嵘:信访的制度性缺失及其政治后果,凤凰周刊,2004年第32期
    ①于建嵘:利益博弈与抗争性政治——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增长社会学理解,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2009、1
    ①孙志明:从吉林通钢事件看国企改制后遗症,半月谈,2009年08月25日
    ①李劲峰:贵阳暴力拆迁 居民气罐堵路,南方都市报,2009年12月1日
    ②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沈阳:辽宁出版社,1993年
    ①曹英: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流程、节点与心理接受机制,《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01期
    ①范伟国:《重庆万州临时工冒充公务员打人引发群体事件》,载于2004年10月20日《北京青年报》
    ②王吉陆:《安徽池州群体性事件调查:普通车祸变打砸抢烧》,载于2005年7月1日《南方都市报》
    ③潘盛凡、陈海峰:《瑞安女教师坠楼后续:抑郁症引自杀》,载于2006年9月10日《温州都市报》
    ④任硌、陈凯:《四川大竹事件反思:地方忙于换届错过处置良机》,载于《晾望新闻周刊》2007年3月
    ①郭巍青:《重建利益表达机制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南方都市报 2010-4-23
    ①黄玉浩:河北元氏城管以罚代法惹冲突 县长不作为被免,《新京报》2009年07月24日01:47
    ①张伟杰,杨连元:恶意欠薪将首次入罪,工人日报,2010年08月24日01版
    ①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15号,2010年5月25日
    ①吴江霖等:《社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页
    [1]郭济主编:《政府应急管理实务》,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2004年版
    [2丁杨冠琼:《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经济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3]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广东经济出版社,广州:2002年版
    [4][以]叶海尔·德洛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1996年版
    [5]丁元竹:《政府职能转变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版
    [6]党国英:《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可能性》,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7]刘建军:《建立安全社会:对中国的挑战》,湖南大学出版社,长沙:2005年版
    [8]党国英:《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可能性》,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9]吕景胜:《制定我国<紧急状态法>若干问题研究》,《新华文摘》2004,(7)
    [10]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建设完整规范的政府应急管理框架》,《中国行政管理》2004(4)
    [1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外政府应对重大危机事件运作机制)课题组:《国外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理论与实践》,《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10)
    [12]王宝成,杨代福:《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我国行政改革之路》,《行政论坛》,2003(8)
    [13]杨宏山:《经济全球化与政府治理改革》,《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7)
    [14]舒先林:《公共选择理论对规范政府官员行为的启示》,《行政论坛》,2003(4)
    [15]陈建华,何志武:《论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江汉论坛》2003年11期
    [16]彭拥兵:《论治安预警机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7]兆柱:《论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特点》,《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18]潘晶安:《论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传播致效因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9]花蓉,付春江:《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心理原因探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0]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5期
    [21]徐寅峰,刘德海:《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根源的主观博弈分析》,《预测》,2004年06期
    [22]王战军:《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其多维分析》,《政法学刊》,2006年05期
    [23]张建勇:《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及有效防范》,《兰州学刊》,2004年03期
    [24]韩和平:《新时期人民内部突发性群体事件产生的原因》,《决策探索》,2001年07期
    [25]王军:《要预防和解决群众集体上访的问题》,《支部建设》,2001年05期
    [26]李一平:《防范和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对策思考》,《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27]孟惠玲:《涉日游行集合行为中大众传媒的传播作为探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02期
    [28]周忠伟;欧阳峰:《和谐社会理念中的群体性事件及处置》,《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29]彭拥兵:《论治安预警机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0]韩兆柱:《论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特点》,《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31]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32]杨瑞清,辜静波:《关于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透析》,《求实》2005年12期
    [33]刘毅:《突发群体事件中舆情信息的汇集与分析》,《学术交流》,2005年10期
    [34]柴海瑞:《新时期突发性群体冲突的特征探讨》,《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