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矫正对我国刑罚制度的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通过对社区矫正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与西方相比我国社区矫正目前突出的问题是适用率的低下,而且运行效率不高。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引入,不仅仅是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更是代表了现代刑罚理念的更新、刑罚发展的基本趋势、刑法运作机制的优化。社区矫正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会对我国整个刑罚制度产生影响。
     从社区矫正制度角度考察,我国刑罚体系存在重刑主义倾向明显、非监禁的轻缓刑种太少、惟一的限制自由刑——管制刑几乎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因此应引进社区服务刑丰富我国刑罚体系,同时以社区矫正为契机改进管制刑。社区矫正的实施,为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审前人格调查制度在我国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反过来,审前人格调查对社区矫正的正确适用又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缓刑和假释都是历史悠久的社区矫正项目,从社区矫正的角度看,这两个制度在我国都存在着低适用率的问题。对缓刑与假释制度进行科学的改革,充分发挥这两个制度在补救监禁刑之不足方面的功效,对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we can see compared with the West that the current outstanding problem of China's community correction is the low rate of application, and operating efficiency is not high. The introduction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in our country is not only the reform in the execution of punishment system, but also on behalf of updating the modern idea of penalty, the basic trend of penalty development, the optimization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Penal Code. Community Correction on China's further development will certainly have an impact on the whole penalty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the tendency of heavy punishment is obvious, the kind of punishment of non-custodial is too little, the only penalty of restraining freedom -control punishment is in a state of almost exists in name only. Therefore, we should introduce community service penalty to enrich our punishment system, take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 control punish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building of a important sentencing system- personality of the pretrial investig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conversely, pretri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ersonality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feguarding of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Probation and parole is a long history of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proje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munity Corrections, these two systems exist the problem of low rates of applies in our country. The scientific reform on probation and parole system, giving full play to effectiveness to remedy the inadequacies of custodial penal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in our country.
引文
[1]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牛津大学出版社编:《牛津袖珍英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l版,第188页。
    [3]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1]郭建安、郑霞泽主编:《社区矫正通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2]访澳考察团:“澳大利亚社区矫正制度介绍”,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
    [3]林茂荣、杨士隆著:《犯罪矫正原理与实务》,(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224页。
    [4]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5]汤啸天:“社区矫正试点与社区矫正力量的提高”,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4期。
    [6]汤啸天:“社区矫正试点与社区矫正力量的提高”,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4期。
    [7]吴宗宪:“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思考”,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7期。
    [1]王琪著:《社区矫正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2]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1]刘强著:《美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2]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3]康树华:“社区矫正的历史、现状与重大理论价值”,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9期。
    [1]吴宗宪、陈志海等著:《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157页。
    [1]李冰:“中国社区矫正工作概述”,载《社区矫正研究--2006年北京国际论坛文集》(2006年)。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3月13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工作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701379件,判处罪犯889042人,这里可以进行大致的估算。
    [1]甘雨沛、何鹏主编:《外国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5页。
    [1]冯卫国著:《行刑社会化研究--开放社会中的刑罚趋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2]冯卫国著:《行刑社会化研究--开放社会中的刑罚趋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1][意]加罗法洛著:《犯罪学》,耿伟、王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8页。
    [2]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罚史说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322页。
    [1]卢建平:“社会防卫思想”,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页。
    [2]梁根林著:《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3]储槐植:“再说刑事一体化”,载《法学》2004年第3期。
    [1]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和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页。
    [1]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1]陈兴良主编:《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8页。
    [1]转引自吴宗宪、陈志海等著:《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72-473页。
    [2]“2002年全国法院系统审理刑事案件被告人判决生效情况统计表”,载《中国法律年鉴(2003)》,中国法律年鉴社2003年版。
    [1]谢望原著:《欧陆刑罚制度与刑罚价值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2]戴群策:“关于我国刑法设置社会服务刑的立法构想”,载《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1期。
    [3]刘强著:《美国犯罪未成年人的矫正制度概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1页。
    [1]吴宗宪、陈志海等著:《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86页。
    [1]吴宗宪、陈志海等著:《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87页。
    [2][美]大卫·E·杜威著:《美国矫正政策与实践》,吴宗宪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2页。
    [1]我国实践中实施的社区服务制度,.并非刑罚意义上的社区服务刑(我国司法机关当然不具有刑罚创制权),而是一种非刑罚的处理方法,类似于美国社区矫正项目中的“转向”,把本可以进入刑事司法领域的犯罪嫌疑人转移出去。
    [2]丁文亚:“中国发出第一道‘社会服务令'”,载《北京晚报》2001年8月22日。
    [3]转引自周国强著:《社区矫正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214页。
    [4]周国强著:《社区矫正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页。
    [1]李均仁主编:《中国重新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202页。
    [2]保护观察是由英国在1907年罪犯保护观察法首创的社区刑罚制度,在保护观察期间,保护观察官员可以要求犯人参加一定的活动,在某一时间参加保护观察中心安排的方案,接受精神问题或毒品、酒精依赖的治疗和测试处遇。参见周国强著:《社区矫正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页。
    [3]王平著:《中国监狱改革及其现代化》,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171页。
    [4]吴宗宪:“试论非监禁刑及其执行体制的改革”,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1]王利荣著:《行刑法律机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36页。
    [1]王利荣著:《行刑法律机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36页。
    [2]田宏杰著:《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123页。
    [3]王利荣著:《行刑法律机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36-337页。
    [1]西南政法大学王维博士学位论文:《社区矫正制度研究》,2006年刊于“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第71页。
    [2]陈兴良:“人格调查制度的法理考察”,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gdspcn/200306040503.htm,2003年6月4号。
    [3]西南政法大学王维博士学位论文:《社区矫正制度研究》,2006年刊于“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第72页。
    [1]西南政法大学王维博士学位论文:《社区矫正制度研究》,2006年刊于“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第72-73页。
    [2]廖明:“浅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的全面调查原则”,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第4期。
    [1]陈兴良:“人格调查制度的法理考察”,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gdspcn/200306040503.htm,2003年6月4号。
    [2]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
    [1]李均仁主编:《中国重新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202页。
    [1]田宏杰:“伪造货币犯罪比较研究”,载江平主编:《比较法在中国》(2003年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美]罗伯特·艾尔主编:《美国矫正制度概述》,潘国和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9页。
    [1]吴宗宪、陈志海等著:《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4页。
    [1]柳忠卫:“假释本质研究”,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
    [2]周国强著:《社区矫正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页。
    [1]焦熠、胡晓龙:“假释制度的修改在监狱中的反响”,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2期。
    [1]许福生主编:《刑事学讲义》,(台湾)国兴印刷厂2001年版,第147页。
    [1]刘强:“对我国限制假释之倾向的商榷”,载《上海警苑》2001年第1期。
    [1]周国强:“我国假释制度低效运行的成因及其治理”,载《上海警苑》2000年第9期。
    [1]李贵方著:《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3页。
    [2]夏宗素主编;《狱政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85页。
    [1]魏东、何文强:“论中国假释制度的缺陷与改进”,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9期。
    1、刘强著:《美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林茂荣、杨士隆著:《犯罪矫正原理与实务》,(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
    4、郭建安、郑霞泽主编:《社区矫正通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王琪著:《社区矫正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6、吴宗宪、陈志海等著:《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甘雨沛、何鹏主编:《外国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8、冯卫国著:《行刑社会化研究--开放社会中的刑罚趋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和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梁根林著:《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2、谢望原著:《欧陆刑罚制度与刑罚价值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13、刘强著:《美国犯罪未成年人的矫正制度概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周国强著:《社区矫正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15、李均仁主编:《中国重新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16、王平著:《中国监狱改革及其现代化》,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17、王利荣著:《行刑法律机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8、田宏杰著:《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19、许福生主编:《刑事学讲义》,(台湾)国兴印刷厂2001年版。
    20、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史说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21、曲新久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李贵方著:《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3、夏宗素主编;《狱政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4、[美]大卫·E·杜菲著:《美国矫正政策与实践》,吴宗宪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5、[意]加罗法洛著:《犯罪学》,耿伟、王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26、[美]罗伯特·艾尔主编:《美国矫正制度概述》,潘国和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7、[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王顺安:“社区矫正的几个法律问题”,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5期。
    2、王顺安:“论杜区矫正的利与弊”,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4期。
    3、冯卫国,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社区矫正”,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4、王宏玉:“社区矫正模式的理念:矛盾冲突中的选择”,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5、冯殿美,李伟:“社区矫正环境比较分析”,载《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8期。
    6、刘守芬,王琪,叶慧娟:“社区矫正立法化研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7、杨方泉:“社区矫正本土化若干问题的思考”,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8、刘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反思",载《政法论丛》2007年第22卷第1期。
    9、汤啸天:“社区矫正试点与社区矫正力量的提高”,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4期。
    10、吴宗宪:“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思考”,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7期。
    11、储槐植:“刑事政策: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木指导思想”,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第5期。
    12、何荣功、段宝平:“不定期刑探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4期。
    13、吴宗宪、陈志海:“监狱拥挤的状况与对策”,载于《调研文集》(1995 -1996年度)。
    14、刘晓梅:“意大利刑罚执行制度中的社区矫正及其对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启示”,载《犯罪研究》2005年第4期。
    15、访澳考察团:“澳大利亚社区矫正制度介绍”,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
    16、司法部赴德国社区矫正培训团:“德国社区矫正概览”,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11期。
    17、李冰:“中国社区矫正工作概述”,载《社区矫正研究--2006年北京国际论坛文集》(2006年)。
    18、卢建平:“社会防卫思想”,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9、储槐植:“再说刑事一体化”,载《法学》2004年第3期。
    20、阮齐林等:《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1999年度公诉案件量刑统计与分析》,载《中英量刑问题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戴群策:“关于我国刑法设置社会服务刑的立法构想”,载《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1期。
    22、吴宗宪:“试论非监禁刑及其执行体制的改革”,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23、西南政法大学王维博士学位论文:《社区矫正制度研究》,2006年刊于“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4、廖明“浅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的全面调查原则”,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第4期。
    25、田宏杰:“伪造货币犯罪比较研究”,载江平主编:《比较法在中国》(2003年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6、朱伟临:“假释观念的更新与假释制度的改革”,载《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7、刘强:“对我国限制假释之倾向的商榷”,载《上海警苑》2001年第1期。
    28、周国强:“我国假释制度低效运行的成因及其治理”,载《上海警苑》2000年第9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