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出庭问题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英美法系国家有句著名的法谚: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必须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为了实现这种“看得见的正义”,警察经常应检察官的要求作为控方证人出庭协助公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警察甚至应被告方的要求出庭充当辩方证人。基于法治至上的观念,法官也有当然的权力传召警察出庭作证。这些国家的警察部门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作证规则,以便出庭警察遵照执行。由于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身为“法庭仆人”的警察很少拒绝出庭作证,否则他们会受到警察部门或法庭的严厉制裁。
     而在我国,警察却很少应检察官的要求出庭协助公诉,法院也没有足够的权威和法律依据要求警察出庭,更不用说辩护方了。但是对于某些案件,警察出庭确是必不可少的。面对这种情况,本文在介绍英美法系国家做法的前提下,深入分析了阻碍我国警察出庭的各种因素,并初步提出了笔者的改进建议,以期法学界能对警察出庭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In Anglo-American countries, there is a famous legal maxim : 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 , but must be seen to be done . In order to realize this sort of "visible justice", police often appear in court as prosecuting witness to give assistance to public prosecution at the request of the public prosecutor . In some special cases , police even enter an appearance as defense witness to provide testimony .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superiority of the rule of law , Judges also have the right to summon police to court to provide evidence . Because there are sound legal systems to support , police , as "the public servant of the court", seldom refuse to appear in court . Otherwise , they will be seriously punished by a certain police department or by the court .
    But in our country , police hardly appear in court to assist public prosecution at the request of the public prosecutor , Judges also have not enough authority and legal grounds to summon police to court , let alone the defense party . But in some certain cases , it is indispensable for police to enter an appearance . Facing this situation , firstly , the thesis will introduce the Anglo-American countries' practice on the problem ; secondly , the thesis will analyze some interrelated factors that hinder Chinese police to appear in court and provide some improving advice in order that circle of law ca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
引文
一、当代中国相关的学术著作
    1.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陈光中 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4卷),法律出版社1998—2001年版;
    4.陈光中等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5.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6.陈光中等主编:《诉讼法学新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陈光中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陈光中、[加]丹尼尔·普瑞方庭著:《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夏锦文、程德文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宋冰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左为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3.左为民:《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5.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8.法学教材编辑部:《刑事诉讼法教程》,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
    19.程荣斌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刘善春等:《诉讼证据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1.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2.(台湾)刁荣华:《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台湾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
    23.(台湾)陈朴生:《刑事证据法》,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版;
    24.(台湾)陈朴生:《刑事诉讼法实务》,台湾海天印刷厂有限公司1980年增订四版;
    25.(台湾)陈朴生:《刑事诉讼法论》,台湾正中书局1969年第六版;
    26.(台湾)李学灯:《证据法比较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
    27.宋峻主编:《我国与台湾三大诉讼法律制度比较》,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年版;
    28.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9.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
    30.樊崇义等著:《刑事证据法的原理与适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1.何家弘主编:《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2.何家弘主编:《证据法论坛》(1——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2001年版;
    
    
    33.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34.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5.龙宗智:《上帝怎样审判》,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6.欧阳涛等主编:《英美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37.王以真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8.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9.赵秉志主编:《香港刑事诉讼程序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0.卞建林:《美国联邦诉讼规则及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1.李义冠:《美国刑事审判制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2.汪建成黄伟明:《欧盟成员国刑事诉讼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3.汪建成等主编:《刑事诉讼证据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44.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5.何勤华:《法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6.何勤华:《美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7.江礼华、杨诚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探微》,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8.江伟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9.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0.卞建林译:《美国联邦诉讼规则及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1.余叔通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2.宋英辉译:《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一、国外相关主要学术著述
    1.特纳:《肯尼刑法原理》,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程序正义问题)
    3.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德肖微茨:《最好的辩护》,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5.(美)阿伦·法恩兹沃思:《美国法律制度概论》,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6.(美)泊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田口首一:《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8.棚赖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0.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1.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上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3.丹宁勋爵:《最后的篇章》,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法院的权威部分)
    14.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刷馆1998年版;
    15.(德)赫尔曼:《德国刑事诉讼法典》,李昌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哈罗德·伯曼编:《美国法律讲话》,陈若桓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17.Alan M·Dershowitz著:《最好的辩护》(引言),唐交东译,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18.(苏联)蒂里切夫:《苏维埃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三、主要学术论文
    1.龙宗智:《论配合制约原则的某些“负效应”及其防止》,《中外法学》1991年第3期;
    
    
    2.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3.龙宗智:《论我国刑事审判中的交叉询问制度》,《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4.龙宗智:《论我国刑事庭审方式》,《中国法学》,98年第4期;
    5.龙宗智:《中国作证制度之三大怪现状评析》,《中国律师》,2001年第1期;
    6.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7.龙宗智:《被害人作为公诉案件诉讼当事人制度评析》,《法学》2001年第4期;
    8.龙宗智:《刑事司法的利益机智与刑事司法模式》,《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第1期;
    9.龙宗智:《刑事诉讼两重结构辨析》,《现代法学》1991年第3期;
    10.何家弘:《司法证明同一论》,《中国刑事法杂志》,第1期,第82页;
    11.何家弘:《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沿革》,《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4期;
    12.何家宏:《刑事举证:夹缝之中找准定位》,《人民公安报》.http://www.laws-online.net
    13.宋英辉张建港:《刑事程序中警、检关系模式之探讨》,《政法论坛》1998年第2期;
    14.宋英辉 陈永生:《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之比较》,《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15.陈卫东、郝银钟:《实然与应然——关于侦检权是否属于司法权的随想》,《法学》1999年第6期;
    16.陈卫东、郝银钟:《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17.陈国庆(译):《欧洲检察官在刑事司法制度的作用》,《中国刑事法杂志》第5期;
    18.易延友:《走向独立与公正的司法——司法改革评述》,《中外法学》2000年第6期;
    19.郝银钟:《论批捕权的优化配置》,《法学》1998年第6期;
    20.刘国媛:《也谈批捕权的优化配置》,《法学》1999年第6期;
    21.甘雯:《关于司法公正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22.陈兴良:《从“法官之上的法官”到“法官之前的法官”——刑事法治视野中检察权》,《中外法学》2000年第6期;
    23.陈兴良:《诉讼结构的重塑与司法体制改革》,《人民检察》1999年第1期;
    24.曹盛林:《证人证言之比较》,《国外法学》,1986年第1期;
    25.李富成整理:《司法改革的对话》,《中外法学》,2000年第6期;
    26.武鼎之:《证人拒证,良策何在——完善中国证人权利保障制度构想》,《人民检察》1999年第3期;
    27.刘素芳:《评“第一证人”说——从一则法庭审理报道谈起》,《法学杂志》2000年第2期;
    28.陈建军:《中美刑事诉讼有关证人问题的比较研究》,《求索》1999年第2期;
    29.张旭良 傅蔚蔚:《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及相关问题》,《法学》1997年第11期;
    30.陈建军:《中美刑事诉讼有关证人问题的比较研究》,《求索》1999年第2期;
    31.吴宏耀:《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建构》,《人民检察》2001第2期;
    32.陈岚:《侦查程序结构论》,《法学评论》第6期;
    33.李富友:《陷害教唆与警察圈套》,《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34.王新环:《法律如何面对“警察圈套”——与三位法学家的对话》,检察新世纪》2000第1期;
    35.马跃:《美日有关诱惑侦查的法理及论争之概观》,《法学》1998第11期;
    36.马滔:《诱惑侦查之合法性分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5期;
    37.(美)乔治·P·威尔逊等:《国家干预和无被害人的犯罪》,《法学译丛》1987年第3期;
    
    
    38.(美)乔治·F·科尔:《美国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权利》,《法学译丛》,1980年代第1期;
    39.(美)乔治·W·皮尤:《美国与法国刑事司法制度比较》,《法学译丛》1986年第4期;
    40.王进喜:《举证责任倒置能遏制刑讯逼供吗》,《法制日报》;参见网址:www.legaldaily.com.cn
    41.陈瑞华:《刑事侦查构造比较研究》,《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
    42.陈瑞华:《从“流水作业”走向“以裁判为中心”——对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种思考》,《法学》2000年第3期;
    43.唐世月:《英国证据法关于证人资格的规定》,《外国法学研究》1989年第3期;
    44.裴苍龄:《论物证》,《法律科学》1994年第2期;
    45.裴苍龄:《论人证》,《现代法学》1996年第5期;
    四、外文参考资料
    1.Cunningham, Larry. Taking On Testilying: The Prosecutor's Response To In—Court Police Deception. Criminal Justice Ethics,Winter/Spring 99,vol.18 Issue 1,P26,15P
    2.Dripps,Donaids A.Police,Plus Perjury Equals Polygraph.Journal of Criminal Law&Criminology, Spring96,Vol.86 Issue 3,P693,24P
    3.Michael H.Graham.Federal Rules of Evidence In a nut shell.法律出版社and West Group,1999.
    4.Jerold H.Israel and Wayne r. Lafave.Criminal Procure In a nut shell.法律出版社and West Group, 1999.
    5.Kebbell,Mark R.;Miline,Rebecca. Police officer's Perception of Eyewitness Performance in Forensic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Jun98,Vol.138 Issue 3, p323,8p, lchart
    6.Levi, A.M.; Jungman, Noam. No to the lineup, yes to further research. Criminal Justice & Behavior, Dec95, Vol. 22 Issue 4, p386, 11p.
    7.A. Daniel Yarmey. Police as Witnesses. Expert Evidence 1/1/98, Vol 6 (Number 3),p237-239.
    8.Kebbell, Mark R.; Milne, Rebecca. Police officers' perceptions of eyewitness performance in forensic investigation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Jun98, Vol. 138 Issue 3, p323.
    9.Chidley, Joe. Can police protect a witness? Maclean's, 8/7/95, Vol. 108 Issue 32, p38.
    10.Arenella, Peter. Miranda stories. Harvard Journal of Law & Public Policy, Winter97, Vol. 20 Issue 2, p375.
    11.Behrman, Burce W.; Vayder, Lance T. The biasing influence of a police showup: Does the observation of single suspect taint later... Perceptual & Motor Skills, Dec94, Vol. 79 Issue 3 Part 1, p1239
    12.www. rcmp——learning.org;
    13.www. metrokc.gov/wwwnav, map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