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书法图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书法作为连接传统书法与西方现当代艺术之间的桥梁,其时代意义日益彰显,其视觉属性自不待言。拙文将其置于大的视觉艺术的范畴中,从“图式”理论的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试图从宏观角度理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现代书法创作中的诸多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归纳法,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归纳其他视觉艺术门类有关的“图式”研究成果以及与现代书法相关的研究文献,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2、调查法,对于具体作品的诠释,笔者亲自联系一些艺术家进行了访谈,为作品的深入解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3、交叉研究法,现代书法的学科交叉属性毋庸多言,“图式”理论更是涉及了哲学、心理学、视觉艺术等领域,故离不开相关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4、图像学分析法,运用图像学分析法对具体的现代书法作品,从外在的视觉形式到内在的文化内涵、创作历史背景等进行深入分析。
     拙文“中国现代书法图式研究”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现代书法图式概述,通过对“图式”的由来、“图式”的发展论述最后对“现代书法图式”概念作以界定;第二章——现代书法图式之视觉元素,从“线条”、“空间”、“张力”、“材质、工具与媒介”进行分析研究;第三章——现代书法图式演变,以现代书法史为线索,将近30年来的中国现代书法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纵向研究;第四章——现代书法图式类型,以中国现代书法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作品为对象,对其创作类型作横向划分;第五章——现代书法图式之精神内涵,文中从现代书法艺术的纯粹化、观念化、生活化、多元化四个层面对其精神内涵进行综合分析。
     当然,关于中国现代书法图式研究目前尚属全新的研究领域,限于水平,笔者诚知,拙文的完成对该课题的深入探索不过是抛砖引玉,若能为当前的现代书法创作有些许补益,便是欣慰的事了。
Modern calligraphy is the bridge connec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alligraphy andmodern western arts, which has been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terms of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Its visual property is significant to say the least. Thisthesis would put modern calligraphy in broad sense of visual arts and deeply analyzeit in system upon the level of “schematism”theory, trying to answer amount ofquestions about Chinese modern calligraphy creation since1980s in broad sense.
     When doing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has taken the following researching methods:1. Literature Induction, namely, induc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f theschematism from other visual arts categories and the relative researching papers aboutmodern calligraphy, so as to form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thesis.2. Survey,namely, interviewing several artists with their work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works,so that the expla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s would be deeper withfirst-hand information.3. Cross-study method: Modern calligraphy is with property ofcross discipline, and the “schematism analysis” involves philosophy, psychology,visual arts, etc, therefore, the research cannot leave without the comprehensive studyof the cross discipline4. Image analysis method, namely, analyzing the detailedmodern calligraphy works from exterior visual form to internal cultural connotationand the history background of creation.
     The thesis named as “schematism analysis of Chinese modern calligraphy” ismade of five paragraphs: Para I.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schematism for moderncalligraphy. The conception of schematism for modern calligraphy is defined byexpounding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Para II. The visual element of schematism formodern calligraphy.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includes lines, space, tension, material,tool and agent. Para III. The development of schematism for modern calligraphy. It islongitudinal study with three stages since1980s, along with the modern calligraphyhistory as the clue. Para IV. The styles of schematism for modern calligraphy. It iscross-sectional study of several works chosen during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Chinese modern calligraphy, so as to divide their creation styles. Para V. The spiritualconnotation of schematism for modern calligraphy. The analysis is about four levelsas purity, idealization, of life and diversification of modern calligraphy arts.
     The research of schematism for modern calligraphy is still a new researchingarea in China now, so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knowledge, the author’s research of this topic is only to throw out a minnow to catch a whale. It would be with greatpleasure if this thesis can be supplement and beneficial to the current moderncalligraphy creation.
引文
①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031·
    ②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457·
    ①曹俊峰·论康德的图式学说【J】·社会科学战线,1994,06:49—56·
    ②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6·
    ①德·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目录4·
    ②德·康德著、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目录2·
    ③德·康德著、韦卓民原译、曹方久、唐有伯整理·纯粹理性批判【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目录3·
    ④齐良骥·康德的知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32·
    ⑤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0·
    ⑥德·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9·
    ①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
    ①孟沛欣·艺术与视知觉(新编)【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7—8·
    ②【英】E·H·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正本、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178·
    ③【英】E·H·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正本、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209—210·
    ④【英】E·H·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105·
    ①【英】E·H·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正本、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86·
    ②【英】E·H·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599·
    ①美·鲁道夫·安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8·
    ②俄·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4·
    ①波状线:作为美的线条,变化更多,它由两种对立的曲线组成,因此更美,更舒服。见威廉·荷加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45·
    ②蛇形线:灵活生动,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绕,能使眼睛得到满足,引导眼睛追逐其无限的多样性。见威廉·荷加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45·
    ①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②白砥·书法空间论【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5:50—54·
    ①徐庆华作品解读【A】·见:许江、王冬龄·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66·
    ①张浩·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63·
    ①卫铄·笔阵图【A】·见: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22·
    ①陈振濂·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63·
    ①陈振濂·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58—159·
    ②陈振濂·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59·
    ③陈振濂·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60·
    ④陈振濂·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61·
    ①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7:160·
    ①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5·
    ②俄·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总序5·
    ③俄·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总序3·
    ①【俄】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6·
    ①徐庆华作品解读【A】·见:许江、陈一辉、王冬龄·书非书——2010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91·
    ①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
    ①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931·转引自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
    ②参考詹和平·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
    ①【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02·
    ②【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02——303·
    ①【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04——305·
    ②【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05·
    ③【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06·
    ④【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07·
    ①【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32·
    ②【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36·
    ③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深度空间”意义有别于西方传统绘画中的“深度空间”意义,因为现代绘画展开的空间探索远离了传统绘画中诸多的空间表现手法(透视、色彩明暗等),而着重于二维平面本身的空间营造,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绘画视觉空间上的探究是基于平面上的“浅空间”意义展开的。
    ④空间获取手法中的四、五、六、七引用尚竑·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及其流变【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08:(凝结——笔触、颜色、深度的聚集;堆积——利用一定媒介、材料在平面上进行有目的的多次覆盖,或者利用材料在画平面上塑造新的形体;柔和——是一种常见的使形后退的方法,……和堆积的方法正好相反,……它们是利用点、线、形状、符号要素的聚与散等来表现出画面的组织结构形态;透空——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处理方法,透空和中国画中的留白有许多相似之处。……透空使画表现显得很薄,产生的效果使画面空间进一步深入。)
    ①包世臣·艺舟双楫【A】·见: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641·
    ①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2·
    ①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14—15·
    ①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49—50·
    ①鲁虹、孙振华·异化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序言·
    ②与现代书法相关的行为艺术,根据国内目前的作品形态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即“汉字人体行为艺术”与“汉字动物行为艺术”。其中前者国内比较常见,后者相对较少,徐冰在1993年创作的《文化动物》是典型的后者代表作品。
    ①濮列平、郭燕平·中国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简史【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99·
    ①许江·众眼相看素心相待——读花俊艺术作品有感【A】·见:花俊·看待【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9·
    ②花俊·“在场”陈述——“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书写个案【A】·见: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二)【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253·
    ①董小明作品解读【A】·见:许江、陈一辉、王冬龄·书非书——2010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189·
    ①【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65—566·
    ②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讲到了诸多种能够创造运动的式样,本文的五点归纳,主要是围绕现代书法的创作而总结出来的几种主要式样。
    ①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95·
    ②白砥·书法空间论【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5:138·
    ③【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78·
    ①白砥·书法空间论【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5:138·
    ②【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86·
    ③【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86——587·
    ①【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88——589·
    ①涂光社·因动成势【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内容提要·
    ①蔡邕·九势【A】·见: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6—7·
    ②张怀瓘·论用笔十法【A】·见: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216—217·
    ①张怀瓘·用笔法【A】·见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218——219·
    ①卫恒·四体书势【A】·见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2—13·
    ②袁昂·古今书评【A】·见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75·
    ①【俄】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4·
    ①蔡顺兴·数字公共艺术的“场”性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1:151·
    ①本文于第三章“现代书法图式演变”中将以三个历史阶段为纵干线展开中国现代书法图式演变的详细论述。
    ②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21·
    ①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21·
    ①濮列平、郭燕平·中国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简史【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69·
    ②对于“书法主义”中的三种边缘性的立场,详见本文第三章——现代书法图式演变中第二节——“后现代阶段”图式——观念的强化中的具体阐述。
    ③对于张强《踪迹学报告》10年中的与100为女性建立的合作关系,此处五点参考了濮列平、郭燕平·中国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简史(上)【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92—93·
    ①朱其·新艺术史与视觉叙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47—49·
    ①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24·
    ①王端廷·西方现代、后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分期与区别【J】·东方艺术,2013,1:164—165·
    ①鲁大东·中国现代书法大事年表【A】·见: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358·
    ②王冬龄·后记【A】·见: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377·
    ③许慎·说文解字序【A】·见: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3·
    ④蔡邕·笔论【A】·见: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6·
    ①孙过庭·书谱【A】·见: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25·
    ①王冬龄·后记【A】·见: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377—379·
    ②此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抽象论”之汉字笔墨作品是现代书法创作类型中运用最广、创作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创作形态,所以此处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罗列并不仅仅局限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
    ①王端廷·西方现代、后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分期与区别【J】·东方艺术,2013,1:164·
    ①对于“后现代书法”与“书法主义”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郎绍君先生在《书法的“现代化——关于”书法主义“的答问》一文中,明确地指出了:“书法主义”者为了回避’现代书法这个名称,自认为属于后现代艺术,书法评论家朱以撒先生也明确把“书法主义”称作“后现代书法”。笔者文中同意朱以撒先生的观点,把“书法主义”、“学院派书法”都划分到后现代艺术的旗帜下进行阐述,特作说明。
    ②洛齐·书法主义宣言【A】·见:沈伟·中国当代书法思潮——从现代书法到书法主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51—152·
    ①洛齐·书法主义宣言【A】·见:沈伟·中国当代书法思潮——从现代书法到书法主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54·
    ②洛齐·书法主义宣言【A】·见:沈伟·中国当代书法思潮——从现代书法到书法主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54·
    ①洛齐·书法主义宣言【A】·见:沈伟·中国当代书法思潮——从现代书法到书法主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55·
    ②洛齐·书法主义宣言【A】·见:沈伟·中国当代书法思潮——从现代书法到书法主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55·
    ①陈振濂·大学书法创作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213·
    ②陈振濂·大学书法创作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212——218·
    ③陈振濂·“学院派”二十年:从“学派”到“学统”【J】·中国书法,2013,08(244):123·
    ①王端廷·西方现代、后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分期与区别【J】·东方艺术,2013,1:164·
    ②部分观念参考了王端廷·西方现代、后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分期与区别【J】·东方艺术,2013,1:一文。
    ①最早具有当代艺术意识的现代书法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八五美术新潮”中的类吴山专的《大字报》(1986)、徐冰《析世鉴——天书》(1989)作为典型代表,但当时的展览并没有明确使用当代艺术一概念,用的则是“现代艺术思潮”。让人遗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当代艺术虽然称得上是对西方上世纪80年代当代艺术的回应,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只是昙花一现。直至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才再一次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受到世人瞩目。
    ①王冬龄·书法艺术跨界的价值——2010“书非书”展览的反思【A】·见:王冬龄·王冬龄谈现代书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2—63·
    ②王冬龄语
    ①许江·书·非书艺·新艺【A】·见:许江、王冬龄·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4·
    ①王冬龄·21世纪巨幅大字书法【A】·见:王冬龄·王冬龄谈现代书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7—49·
    ①许江·书·非书艺·新艺【A】·见:许江、王冬龄·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4—5·
    ①许江·书·非书艺·新艺【A】·见: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5·
    ①王冬龄·序【A】·见:兰亭书法社·无界——2012兰亭书法社双年展作品集【C】·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序·
    ①刘灿铭·中国现代书法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5—26·
    ②刘灿铭·中国现代书法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4·
    ①王冬龄·现代书法精神论【A】·见: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320—321·
    ①转引自刘骁纯·书写·书法·象【A】·见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43·
    ①艺术作品的内容涉及的范畴很广,原指作品的主题、题材、细节、情节、思想、情感、观念的综合,笔者此处的“内容图式”中的“内容”限定在现代书法作品的文学内容上,属于狭义上的所指,特需指出。此外“观念图式”中的“观念”此处也并非属于“内容”之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是指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以带有特定的艺术主张、文化理念的艺术作品。
    ②此处参考了朱青生先生在《中国现代书法的层次与方向》一文对现代书法风格上的流派梳理。
    ①濮列平、郭燕平·中国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简史(上)【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32·
    ①刘灿铭作品解读【A】·见:许江、王冬龄·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20·
    ①来自宗绪升本人
    ②朱青生·中国现代书法的层次与方向【A】·见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163·
    ①曾孜荣《今日中国艺术家邵岩》,【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210·
    ②曾孜荣《今日中国艺术家邵岩》,【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210·
    ③朱明作品解读【A】·见:许江、王冬龄·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22·
    ①来自郑一增本人
    ①梅翁·魏立刚书艺——时代感与形式美的交响曲【J】·现代书法,1997,1:9·
    ②寒碧·率尔造极心与笔谋——秉会其人其书【J】·现代书法,1998,6:7·
    ①傅京生·邢士珍现代书法图像分析【J】·现代书法,1997,6:36·
    ②徐恩存·激扬的意义——张大我现代书法小议【J】·现代书法,1998,5:15·
    ①杭法基·在当代艺术中体悟书法【A】·见:洛齐·书法与当代艺术——世纪末的最后碰撞【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45—147·
    ②杭法基·在当代艺术中体悟书法【A】·见:洛齐·书法与当代艺术——世纪末的最后碰撞【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50·
    ①张爱国作品解读【A】·见:许江、王冬龄·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30·
    ①汤国·关于《书印手迹》·【A】·见:洛齐:书法与当代艺术——世纪末的最后碰撞【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57·
    ①陈振濂·从无序走向有序【J】·现代书法,1998,1:封底
    ②来自祁斌本人
    ①濮列平、郭艳平·中国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简史(上)【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121·
    ①管怀宾作品解读【A】·见:许江·王冬龄·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
    艺术展作品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217·
    ①濮列平、郭艳平·中国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简史(下)【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279·
    ①来自胡紫桂本人
    ①鲁大东作品解读【A】·见:许江、王冬龄、陈一辉·书非书——2010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187·
    ①王冬龄·《逍遥游》创作手记【A】·见:王冬龄·王冬龄创作手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
    ①高明璐·消解的意义——析现代书法中的文字艺术【A】·见: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171—172·
    ①项穆·书法雅言【A】·见: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513·
    ②朱和羹·临池心解【A】·见: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740—741·
    ③刘熙载·艺概【A】·见: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714—715·
    ①王冬龄·现代书法精神论【A】·见: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322·
    ①解玉斌·观念艺术的哲学基础【A】·见:2010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论文集【C】·76·
    ②王冬龄·现代书法精神论【A】·见: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321—322·
    ①解玉斌·观念艺术的哲学基础【A】·见:2010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论文集【C】·79·
    ②王冬龄·书法创作的理念【A】·见:王冬龄·王冬龄谈现代书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8·
    ①刘悦笛·生活美学:全球美学新路标【J】·中国文化报,2010,8月(003版)理论·时评1—2·
    ②刘悦笛·生活美学:全球美学新路标【J】·中国文化报,2010,8月(003版)理论·时评1·
    ③刘悦笛,许中云·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结构——从“审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J】·西北师大学报,2006,43(4):25·
    ④刘悦笛,许中云·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结构——从“审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J】·西北师大学报,2006,43(4):27·
    ①刘悦笛,许中云·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结构——从“审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J】·西北师大学报,2006,43(4):27·
    ②孙振华·当代艺术的生活化【J】·中国美术馆,2008(05):
    ①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63·
    ①王端廷·西方现代、后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分期与区别【J】·东方艺术,2013,1:165·
    ②王冬龄·享受现代书法的智慧【A】·见:王冬龄·王冬龄谈现代书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
    ①齐蒙、曾新·解析摇滚电影《迷墙》中的后现代主义拼贴【J】·外国电影评论,2013(12):67·
    ②阿斯卡卡维力·挪用在后现代艺术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0,(20):194·
    ①王冬龄·“现代书法”论纲【A】·见:王冬龄·王冬龄谈现代书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6·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2、德·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纯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3、德·康德著、蓝公武,《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3月第1版
    4、德·伊·康德著、韦卓民原译、曹方久、唐有伯整理,《纯粹理性批判》,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5、齐良骥,《康德的知识学》,商务印书馆,2011年6月第1版
    6、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第1版
    7、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著,《儿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第1版
    8、德·库尔特·考夫卡著、黎炜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9、孟沛欣,《艺术与视知觉(新编)》,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10、英·E·H·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正本、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1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12、俄·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13、俄·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艺术中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14、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5、英·威廉·荷加斯著、杨成寅译、佟景韩校,《美的分析》,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
    16、白砥,《书法空间论》,荣宝斋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17、张浩,《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18、陈振濂,《书法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19、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20、詹和平,《空间》,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1、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22、鲁虹、孙振华,《异化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3、花俊,《花俊·看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24、濮列平、郭燕平,《中国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简史(上)、(下)》,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25、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6、涂光社,《因动成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27、朱其,《新艺术史与视觉叙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28、《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29、《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30、德W·沃林格,《抽象与移情》,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31、杨朝岭、陈筱凤,《中国现代书法十年》,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32、沈伟,《中国当代书法思潮——从现代书法到书法主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3、陈振濂,《大学书法创作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34、王冬龄,《王冬龄谈现代书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35、刘灿铭,《中国现代书法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36、王冬龄,《王冬龄创作手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1年10月第1版
    37、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38、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39、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40、张爱国,《中国“现代书法”蓝皮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41、张渝、沈珉,《书法主义》,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42、洛齐,《书法与当代艺术——世纪末的最后碰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43、刘宗超,《中国书法现代史——传统的延续与现代的开拓》,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4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视觉思维》,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
    45、古干,《现代书法构成》,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
    46、许江、王冬龄《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47、许江、陈一辉、王冬龄,《书非书2010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48、《书视界2013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浙江信雅达文化艺术出品,2013年12月
    49、《画语》第二辑,信雅达文化艺术出品,2013年12月
    50、《王冬龄书法艺术》,杭州乾嘉文化艺术出品,2013年
    1、曹俊峰《论康德的图式学说》,《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6期。
    2、尚竑《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及其流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08年博士论文。
    3、许江《众眼相看素心相待——读花俊艺术作品有感》,《花俊·看待》2011年11月版。
    4、花俊《“在场”陈述——“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书写个案》,《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二)》2012年8月版。
    5、熬立琦《张力——美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语言》,《艺术与设计》2007年09期。
    6、蔡顺兴《数字公共艺术的“场”性研究》,上海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7、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博士论文。
    8、鲁大东《中国现代书法大事年表》,《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2004年11月版。
    9、王冬龄《后记》,《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2004年11月版。
    10、洛齐《书法主义宣言》,《中国当代书法思潮——从现代书法到书法主义》,2001年1月版。
    11、陈振濂《“学院派”二十年:从“学派”到“学统”》,《中国书法》2013年第08期。
    12、王端廷·西方现代、后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分期与区别【EB/O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FYS201301043.htm
    13、王冬龄《书法艺术跨界的价值——2010“书非书”展览的反思》,《王冬龄谈现代书法》2011年10月版。
    14、许江《书·非书艺·非艺》,《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年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作品集》2005年10月版。
    15、王冬龄《21世纪巨幅大字书法》,《王冬龄谈现代书法》2011年10月版。
    16、王冬龄《序》,《无界——2012兰亭书法社双年展作品集》2012年9月版。
    17、王冬龄《现代书法精神论》,《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2004年11月版。
    18、刘骁纯《书写·书法·象》,《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2004年11月版、
    19、朱青生《中国现代书法的层次与方向》,《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2004年11月版。
    20、梅翁《魏立刚书艺——时代感与形式美的交响曲》,《现代书法》1997年第1期。
    21、寒碧《率尔造极心与笔谋——秉会其人其书》,《现代书法》1998年第6期。
    22、傅京生《邢士珍现代书法图像分析》,《现代书法》1997年第6期。
    23、徐恩存《激扬的意义——张大我现代书法小议》,《现代书法》1998年第5期。
    24、杭法基《在当代艺术中体悟书法》,《书法与当代艺术》2001年6月版。
    25、汤国《关于<书印手迹>》,《书法与当代艺术》2001年6月版。
    26、陈振濂《从无序走向有序》,《现代书法》1998第1期封底。
    27、王冬龄《<逍遥游>创作手记》,《王冬龄创作手记》2011年10月版。
    28、高明璐《消解的意义——析现代书法中的文字艺术》,《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2004年11月版。
    29、解玉斌《观念艺术的哲学基础》,《2010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论文集》。
    30、王冬龄《书法创作的理念》,《王冬龄谈现代书法》2011年10月版。
    31、刘悦笛《生活美学:全球美学新路标》,《中国文化报》2010年8月27日第003版。
    32、刘悦笛,许中云《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结构——从“审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7月第43卷第4期。
    33、孙振华《当代艺术的生活化》,《中国美术馆》2008年05期。
    34、王冬龄《享受现代书法的智慧》,《王冬龄谈现代书法》2011年10月版。
    35、阿斯卡卡维力《挪用在后现代艺术中的作用》,《大众文艺》2010年第20期。
    36、齐蒙、曾新《解析摇滚电影《迷墙》中的后现代主义拼贴》,《外国电影评论》2013年第12期。
    37、王冬龄《“现代书法”论纲》,《王冬龄谈现代书法》2011年10月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