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测验的语言能力理论对认知因素的开掘过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重新认识语言测验理论中,有关语言能力的理论。笔者提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语言能力模式进行分析,回顾它们产生的背景以及对语言测验的产生的影响,着重分析模式中,认知因素所起作用的变化。
     六十年代,以Lado为代表的语言能力模型,其理论基础完全是结构主义的,在模型中有意回避涉及认知因素,没有考虑语境以及人的认知能力对于语言能力的影响,只是对语言能力作纯静态的概括。受这个理论的影响,当时的语言测验测的是语言本身的各个结构要素,被称为心理结构主义测试,测验的信度比较高,因为测验缺乏真实性,以及对于语言能力的理解的局限性,测验的效度比较低。
     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出现了以Oller和Spolsky为代表的语言能力模式,在模式中,Oller提出了“语用期望语法”的理论,语用预期语法是一个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系统,包括全部与语言运用有关的认知与语言成分,这个理论强调超语言学情境的重要性。Spolsky提出了“一般语言能力”的假说,希望从认知的角度来揭示语言能力的普遍特征,这两个理论是乔姆斯基理论在测验领域的重新诠释。据此编制的测验是心理语言学测验,这类测验编制过程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效度,但是因为主观性较强,信度不太令人满意。
     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在韩理德功能语言学和海姆斯交际语言学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了Canale和Swain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在这个理论中,认知策略被首次概括进语言能力模式中。Discourse Competence
    
    也是首次进入模型中,这是对语言能力认识的一大进
    步,认知因素在模型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但也只是起
    一个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在这个阶段,交际语言测试大
    行其道,把对语言能力的测量放到具体的交际环境中,
    提高了测验的效度。
     以上三类模式,有一些共同点,它们对语言能力的
    概括都是静态的,都是从知识和结构的角度,而不是从
    应用的角度来概括。认知因素在模式中从无到有,但是,
    认知因素在语言应用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一这一
    点还是没有得到准确的揭示。
     九十年代出现了 B a c h m a n 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
    是目前为止有关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模式把语言能力
    放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来考察,既注意语言知识,又注
    意语言的应用,还注意到认知能力对语言应用的影响,
    最突出的一点,是把策略能力提高到统领语言知识、主
    宰语言应用的枢纽地位。但是这个模型相对来说不便于
    操作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力测验领域心理认知主义理论的出现,对
    Bachman模式的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办f去。这一理
    论是从智力活动过程的角度来测量能力和特质,有比较
    成熟和科学的测量方法。在语言测验中借鉴这一理论和
    测量方法,能给 B a c h m a n的理论提供证据,能最大限度
    的测出受认知能力统领的语言能力。
     以 sacnman 的交际语言能 力模式和 心理认知 主义
    的测量方法相结合为理论基础编制的语言测验,能在保
    证测验真实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信度和效度,这是语言
    测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也是本论文选题的实践意
    义。
rhls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language
    competence In the scope of language test and focuses
    onthe analysis ofseveralrepresentatlve language
    competence models,especlally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on:from being ignored,neglected,to being
    explored,recognized and then being dominant In the
    thCOflCS Off3flgllsgC COffipCtCflCC.It pfOVldCS d lCW
    outline of*thee development oflanguage competence from
    a cognitive point of view,discusses what the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languagetesttheorles can learn from the
    newlyappeared.cognitive view.
引文
1 布龙菲尔德,L,1934,《语言论》袁家骅等译 《世界汉语教学》,1996.2.
    2 柴省三《TOEFL测试的演变和问题初探》选自《汉语水平考试研究文集》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
    3 蔡笑岳 向祖强 庄小宁 《当代智力研究的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向》《心理学动态》 1998.2 35-40
    4 常宝儒 《汉语语言心理学》 北京 知识出版社 1990
    5 陈宏 《第二语言能力结构研究回顾》 《世界汉语教学》 1996.2.25-31
    6 陈宏 《结构效度与汉语能力测验》 北京《世界汉语教学》 1997.3。
    7 陈宏 《汉语能力结构差异的检验与分析》 北京 选自 王建勤主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8 程琪龙 《述评认知层次语言学理论及其模式》 《国外语言学》 1989.4
    9 程琪龙 《生理、功能、认知》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8.4-6.
    10 程琪龙 《认知功能语言观及其理论》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4.4-7.
    11 戴浩一 薛凤生 主编 《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4.
    12 戴忠恒 《心理与教育测量》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3 冯志伟 《现代语言学流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
    14 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 广西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5 桂诗春 《心理语言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16 桂诗春 《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17 桂诗春 《认知和语言》 《外语教学和研究》 1991.3.3-9
    18 桂诗春 《认知和语言测试》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3
    19 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0 顾钢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可以对话吗?》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1-3
    21 郭纯洁 《语篇连贯性的认知基础》 《现代外语》2003.1.15-21
    
    
    22 韩宝成 《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23 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24 何高大 《外语测试的发展趋势》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2.38-41
    25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6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4年。
    27 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28 胡壮麟 《Lyle F.Bachman谈语言测试的设计和开发》《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6.3.10-17.
    29 黄国文《言语生成和言语理解中的三类知识》《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6.1-8.
    30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1998
    31 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2 靳洪刚 《语言获得理论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33 李其维 金瑜《简评一种新的智力理论:PASS模型》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4 41-51
    34 李筱菊 《语言测试科学》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35 刘龙根,孙怀庆《外语测试学导论》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7
    36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一九九五
    37 刘正光 《测试——交际语言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 第六期
    38 罗竞 《美国外语测试的演变》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4.28-31.
    39 陆孝栋《形式主义、功能主义与汉语句法》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4.
    40 沈家煊 《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 《国外语言学》 1994.1 12-20
    41 舒运祥 《外语测试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8
    42 王洪君《谈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 《国外外语教学》1998.2.1-5
    43 王佶旻《国外语言测验领域对语言能力的研究概况》《考试研究文集》2002.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 234-250.
    44 王甦 汪安圣 《认知心理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45 王振亚 《现代语言测试模式及其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7-11
    46 汪玲 方平 郭德俊《元认知的性质、结构与评定方法》 《心理学动态》1999.7.
    
    6-11.
    47 吴正 张厚璨 《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的新发展》北京 《心理科学》 1993.16.
    48 肖云南 《中西方关于语言能力的认识及其对外语课程设置的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年第3期
    49 熊学亮 《认知语用学概论》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0 杨满珍 《20世纪90年代国外语言测试的发展》《外语教学》2002.9.39-46.
    51 杨宁 《元认知研究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报》1995.8 322-327
    52 杨清《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53 袁毓林 《认知科学背景上的语言研究》 《国外语言学》1996.2.1-12.
    54 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55 曾葡初 《论语用观的语言测试》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3.22-23.
    56 张凯《语言能力模型和语言能力测验》《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第566页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编辑委员会编 1995
    57 张凯《语言测验和乔姆斯基理论》北京《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 第二期 77-84
    58 张凯《语言测试概论》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1。
    59 张凯《语言能力与外语能力的同质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8.24-30
    60 张敏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61 张淑静 崔艳菊 《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外语教学》2002.5.7-11.
    62 章世嵘 《认知科学导论》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2.
    63 赵世开《国外语言学概述》(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64 赵世开《语言研究中的观念变化:回顾和展望》 《外国语》2000.2 2-6
    65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6 郑日昌 《心理测量》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67 《汉语水平考试研究文集》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
    68 《汉语水平考试研究论文选》 北京语言学院汉语水平考试中心 现代出版社 1995年
    69 James Paul Gee 《话语分析入门:理论和方法》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
    70 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 著 《认知过程的评估》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71 M.A.K.Halliday 《功能语法导论》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72 Peter Skehan 《语言学习认知法》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 Amerc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85.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 Washington,DC: Amerc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 Anastasi, A. 1982. Psychological Testing.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
    3 Bachman, L. F& Savignon, S.1986. The evaluation of communiative language proficiency: A Critique of the ACTEL oral interview.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0.4。
    4 Bachman L.F. 1988 Language Testing—SLA research interfaces。An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9, 193-209
    5 Bachman L.F. 1990. Fo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Bachman,L.F. 1990b. Assessmet and evaluation
    7 Bachman.L.F. & Palmer A .S. (1996)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Bachman,L.F. Modern language testing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ssuring that what we ckount courts [J].Language Testing,2000,17(1): 1-42
    9 Baker, D.(1989). Language Testing: a critical Survey and practical guide, Edward Arnold.
    10 Bloomfield ,L. Language [M] New York: Holt 1933
    11 Canale,M.&Swain,M.1980.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Teaching and Testing, i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1,1-47
    12 Carol, J.B. 1987.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analysis of abilities' in R. R. Ronning.
    13 Carol A. Chapelle and Roberta Go 1990。Cloze method: 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
    
    
    14 Charles Stansfield。1985, A history of the test of Written English: the developmental year。Language Test 1985。3
    15 Chomsky, N.Review of B.F. Skinner's Verbal Behavior[J].Language, 1959(35):26-58.
    16 Chomsky, N.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 Cambridge;The MIT Press. 1965.
    17 Cook,V. &Mark Newson.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An Introductriom[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8 Gillian Brown, Kirsten Malmkjar, Alastair Pollitt, John Williams 《语言与理解》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9 Hening, G. 1987. A Guild to Language Testing, Development,Evaluation. Research. Cambridge: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20 Hyms ,D.H. 1972 .On communitive compentence. In Pride J,B. And Holmes J.(eds,):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21 Lado,R. 1961. Language Testing. New York:Mcgraw-Hill.
    22 Lado,R. 1961. Language Tes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sts, A Teacher's 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23 Langacker, R. 1998. An Overview of Cognitive Grammar, in Brygida Rudzka-Ostyn(ed),Topic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4 Lord, F. M.and M.R.Novick 1968. Statistical Theories of Mental Test Scores, Reading, Mass.
    25 Messick, S. A. 1980, Test Validity and the ethics of assessment. Amercian Psychologist 35:
    26 Messick, S .A. 1989 'Validity' in Linn, Robert L: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P. 14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27 Morrow, K. 1979.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Revolution or evolution. In M. Portal (ed.),
    
    
    28 Principles of Language Testing by Alan Davies, 1990.
    29 Psychological Testing by Anne Anastasi & Susana Urbina, 7th edition Chapter 5,P126—135
    30 Rudiger Grotjahn 1985。Test validation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some methodological considerstions。A multiple choice for language testing。
    30 Skehan, P. 1991.Progress in language testing:The 1990s. In Alderson, C. and North, B.(eds.): Language testing in the 1990s. Lon-don and Basingstoke: Macmillan PublishersLimited.
    31 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Pressl. 1998.
    32 Shohamy, E.and Reves ,T. 1985. Authentic language tests:where from and where to?Language Testing2
    33 Shohamy, E.1985.Apractical handbook in language testing for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Tel-Aviv University(Experimental Edition)
    34 Spolsky, B.1985.The limits of authenticity in language testing Language Testing2. Tence. In Pride J.B. and Holmes J.(eds.):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Penguin.
    35 Spolsky B 1995. Measured Word Lond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