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缘督及其绘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之交,中国出现了陈寅恪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在社会动荡中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阶段。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股变革潮流中进行着艰难的现代转型,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团体和画家纷纷投入到这场变革潮流中。但是,在西风东渐的大潮中仍有这样一批画家,他们坚持中国画自身的立场,从中国画内部努力寻找现代转换的新途径,陈缘督(1902—1967)便是投入其中的一位中国传统绘画的守护者,20世纪上半叶北京画坛重要的传统派画家。
     陈缘督是著名画家金城(1878~1926)的高足,他参与创办北方重要的绘画社团之一“湖社画会”,一生秉持“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艺术理念,强调保存传统绘画,尤其重视对宋元画学思想的研究与继承,同时并不排斥对西画的学习。陈缘督重视临摹,其作品以工笔为正轨,注重笔墨功夫的修养,他与刘凌沧、于非闇、马晋、王雪涛等著名画家一起为北京画坛,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此外,陈缘督在北平辅仁大学任教期间还有一段特殊的艺术经历,就是通过传统绘画进行中国基督教本土美术的创作,这不仅丰富了中国宗教美术本身,还以崭新的方式扩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在20世纪上半叶的北京、上海等地颇具影响。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评述来论证陈缘督艺术创作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梳理陈缘督的艺术经历与所处环境,发掘其艺术思想产生的条件与根源;第三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通过分析绘画题材与风格特征,探究陈缘督的艺术特色与贡献;第四章介绍陈缘督的基督教美术,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与难点。由于此前对于这部分的研究基本空白,所以单列一章进行专题研究;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
     本文研究认为,陈缘督基于中国画既有的传统和审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鉴西画的某些因素来发展本土艺术。即在文化冲撞过程中强调本土文化的自身价值,同时整合异域文化因素,以温和渐进的方式寻求中国画乃至中国文化的演进与发展。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下,陈缘督的艺术思想对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陈缘督等画家是近代中国基督教美术本土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创作团体,他们既是明末清初基督教美术的继承者,也是现代中国基督教美术创作的先行者,对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In the end of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20th century, China's regime has changed a lot, which was called by Chen Yique unprecedented changed since three thousand years, during which China has seen an important phrase from traditional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in the social turmoil in the field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etc.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painting experienced tough transformation in such transformation trend, in which many groups in different fields and painters were actively engaged into such transformation trend. However, a batch of painters appeared in the trend of "Learning from West", and they stuck to Chinese painting tradition, and sought for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inner ele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one of which is Chen Yuan-du (1902-1967) that was devoted into such a trend, and he wa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painters in the first half of20th century in Beijing.
     Chen studied painting from famous painter Jin Cheng, and participated in launching "Hu She Hua Hui", one of important painting association in the northern China; he focused on paintings in Song and Yuan dynasty, and emphasized on mastering of pens and ink.Chen took China-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Christian painting with China's traditional painting during his teaching in Furen University in Beijing, and influences in a way. He, with other famous painters in Beijing, such as Liu Lingcang, Yu Feian, Ma Jin, Wang Xuetao, etc. contributed a greatly to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itional painting in20th century.
     The paper includes five chapters as follows:Chapter one is about the introduction ab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Chen's artistic cre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historical data; Chapter two is to dig out the condition and necessity of generation of his artistic though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Chen's artistic experience and contemporary surroundings; in Chapter thre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ibution of Chen's traditional paint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his painting theme and styl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the research focus; Chapter four is to research on Chen's special artistic experience, that is, his Christian art, which is also the focus in the paper. It belongs to the research scope of its painting style, however, the independent research condition has been possessed for such a p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ing materials, research significance, etc. therefore, a specific elaboration has been taken separately; in Chapter five, a conclusion has been taken through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e author claims that Chen took in several western factors to develop the native art in a way, which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tradition and appreciation way from China's painting.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llision, he highlighted the value of native culture and combine the exotic culture factors, and sought for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even Chinese culture with a moderate and gradual advance. Chen's claim on ar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understand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mid the modern worl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has proved that as one important creation community in the localization process of China's Christian art, painters such as Chen Yuan-du are not only the successor of the Christian art transitional perio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but also the forerunners of Chinese modern Christian art creation, both of which will be significant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modern times.
引文
1见薛永年:《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再认识》,《美术观察》,2002年第4期。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月第2版。
    3冯远主编:《中国绘画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4李福顺主编:《北京美术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5北京画院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6赵权利:《“京津画派”研究》,《美术研究》,2007年第2期。
    7杨丹霞:《民国时期“京派”山水画溯源》,《美术》,2005年第8期,
    8吕鹏:《湖社研究》,中央美术学院2007届博士论文,并在2010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得到学术界的肯定。
    9提到陈缘督是北京画坛重要画家的主要文献还有:“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学、创作、研究的深厚传统,自其前身北京艺术学院、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时代起,便聚集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中国画家,如上世纪50年代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时代的吴冠中、俞致贞、陈缘督、姜燕等一批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画家。”刘进安:《在传薪中开拓—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学与创作》,《美术》,2009年第6期。“金城身后,有一批金门弟子各取“湖”字为号,以纪念他们的老师,这里面就有陈少梅(异湖)、陈缘督(梅湖)、刘光城(饮湖)、马晋(云湖)、吴镜汀(镜湖)等日后享有盛名的画家,他们是金城生前以中国画学研究会为基础,培养造就的一大批青年艺术家中的代表。”周刃:《论金城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地位》,《东方博物》,2003年第00期。“1945年抗战胜利,徐悲鸿作为民国大员接收北平艺专,将其众多留洋弟子和同派画友调入艺专各系科及学校各要害部门,同时将日伪期间在艺专任教的北京书画家辞掉不用。除高聘齐白石外,从北京画家中只选聘了李智超、秦仲文、陈缘督等几位名师。”王振德:《捍卫国学惊天地艺苑宗师万古馨—李智超教授述评》,《北方美术》,2006年第1期。
    10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0年5月第1版。
    11《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人物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12吕鹏《湖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8页。
    13“缘督”,含义为“与基督有缘”,这是陈缘督皈依基督教以后为自己起的号。
    14《湖社月刊》合订本第2期,天津古籍出版社,第158页。
    15金城,又名金绍城。字巩伯、拱北,号北楼,浙江湖州人。长于山水画,兼擅花鸟、人物画,能诗,精于篆刻,清末民初著名国画家。见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之部》,文匯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16“据胡蛮1956年岁末的日记记载:11月8日:晚上,到文化部开会七时开始,钱俊瑞同志宣布今天北京中国民族画院筹委会成立。先聚餐。饭后,由文化部教育司李司长(长路同志)宣布开会,首先由钱部长讲话,说明中央对国画和遗产是重视的。过去文化部对美术领导重视不够,对中国画遗产重视不够,今后将在画院发展创作(各种风格)、研究(研究画论可与画家合作)和教育工作。筹委会委员为叶恭绰(主任)、崔子范(副主任兼秘书长)。委员为于非闇、陈丰丁、叶浅予、徐燕荪、王雪涛、启功、陈缘督、秦仲文、胡佩衡、朱丹、蔡若虹、张仃、陈叔亮和我等。筹备处地点在雨儿胡同十六号(齐白石先生已搬出)。后,由叶、于、陈和仃等谈了一些意见。十一时散。”康睦:《我父亲日记中的张仃先生》,《书屋》,2010年第6期。
    17见《阿老教授访谈录》,《装饰》,2006年第8期。
    18见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之部》,文匯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95页。
    19见吕鹏博士论文:《湖社研究》,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5月第1版,第105页。
    20《湖社月刊》第1到10册,天津古籍出版社,总第84页。
    21据说陈缘督曾提议创办湖社,“1926年初冬,在金城弟子陈缘督(号梅湖)等人的提议下,由金城的长子金开藩在东四钱粮胡同十五号金宅成立了画会。金开藩任总干事,陈梅湖、惠孝同任副总干事。”初叟:《“湖社画会”与<湖社月刊>》,《北京工人》,1998年第4期。
    22《金拱北演讲录》,《绘画杂志》,1920年第3期。转引自郎绍君《20世纪的缤纷画卷——梅洁楼藏花叙略》,《美术馆》,2008年第1期。
    23吕鹏:《湖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8页。
    24此次展览共分7个部分,1,书画,1231件;2,金石、75件;3,西画,354件,4,雕塑,57件;5,建筑,34件;6,工艺美术;7,美术摄影。5月1日结束。4月17日,湖社画会受叶恭绰等之邀,陈列本会作品。上海《晨报》报道,这是湖社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地区以社团名义独立参展。参加此次展览的作品有数百件之多,均系最精之品。见吕鹏《湖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115页。
    25本次展览的国内书画作品由叶恭绰负责征集,共征得180余幅,湖社部分成员出品20件。并于6月16日在比利时业斯美术会举行。作品受到观众好评,并出售多福。此次展览评出获奖画家一百零四名。见吕鹏《湖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120页。
    26“从30年代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教员名单可以看出,不少挂笔单卖画的画家,也同时在学校任课。如:1934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教员:齐白石、白鹤汀、溥心畲、陈缘督、王雪涛、杨汝舟。”万青力:《南风北渐:民国初年南方画家主导的北京画坛(上)》,《美术研究》,2004年第4期。
    27“我上大学的时候,大学老师都是国家第一批请进来的,大部分都是皇亲、皇族。比如溥雪斋是我的老师,陈缘督也是我的老师,,他是金北楼的弟子。我学的线、鞍马部分是和溥雪斋学的,渲染部分是和陈缘督学的。”谭凤环:《晏少祥先生访谈录》,《美术观察》,2006年第11期。
    28见徐乃乾.:《北京辅仁大学校史:1925—1952》,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第239—242页。
    29刚恒毅(1876—1958),本名CelsoBenignoLuigiCardinalCostantini,字高伟,意大利人。中国天主教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第一任罗马天主教宗座驻华代表。向父亲学习雕刻艺术以及罗马古城浓厚的艺术熏陶,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
    30见顾卫民:《近代中国基督宗教艺术发展史》,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31见【美】丹尼尔·约翰森·弗莱明著,王鲁译,顾卫民校注:《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艺术风格》(CONTEMPORARYCHRISTIANARTINASIAANDAFRICA),上海成言艺术内部资料,2005年。
    32见顾卫民:《近代中国基督宗教艺术发展史》,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33见北京画院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85页。
    34“徐悲鸿曾经对秦仲文等人的艺术水准还是肯定的,早在半年前撰写的《国立北平艺专美展评议》一文中称:‘秦仲文先生此次出品中松瀑合幅极具气势,笔法老练,雪竹一幅尤见精能,皆是佳构;陆鸿年先生月林清影,俊逸天成;陈缘督先生人物,工力老到;李智超先生山水四幅,奄有石涛潮江之奇’。”沈平子:《谁是国画论战的调和人》,《博览群书》,2009年第11期。
    35见1947年10月27日《燕京新闻》,转引自北京画院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2007,第185—186页。
    36见1947年10月2日《世界日报》,转引自《20世纪北京绘画史》,第186页。
    37秦仲文,原名秦裕荣,号钟文,河北遵化人。李智超,河北安新人。见北京画院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2007。
    38金城又名金绍城。字巩伯、拱北,号北楼,浙江湖州人。长于山水画,兼擅花鸟、人物画,能诗,精于篆刻。清末民初北京乃至北方著名的传统国画家。
    39见薛永年:《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再认识》,《美术观察》2002年第4期。
    40杭春晓:《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届博士论文。
    41《论语》中就有关于周代历史人物壁画的记载,战国秦汉时期的人物画盛况表现在大量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墓室壁画中;魏晋时期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人物画大师,传神论为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唐代是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期,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大师迭出,名作频现;五代两宋是人物画的深入发展期,周文矩、武宗元、李公麟等使得人物画坛异彩纷呈。见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月第2版。
    42郎绍君:《20世纪的缤纷画卷——梅洁楼藏花叙略》,《美术馆》,2008年第1期。
    43东晋时期就出现了《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一系列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仕女画作品,但受当时“成教化、助人伦”等因素的束缚,仕女画独立的艺术特色并不明显。唐代以张萱、周昉为代表描绘的贵族妇女成为仕女画的典范,这一时期也达到了仕女画发展的顶峰。宋元仕女画的发展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比起唐代都有所下降。
    44见王宗英《中国仕女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页。
    45黄均:《仕女画的研究与技法》,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年5月,第37—38页。
    46杭春晓:《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维珍学刊网。
    47见《名家扇集》序,荣宝斋出版社,2010第1版。
    48见俞剑华:《中国绘画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49“当我在按照中国古代艺术的法则去描绘基督宗教的精神时,所绘的物件会焕发出一种永恒的全新的奇异效果,由此同时我也高度地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古老法则。”顾卫民:《近代中国基督宗教艺术发展史》,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2006年4月第1版,第147页。
    51北京画院还藏陈缘督《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革命四十周年1—3》(1957年,与姜燕、李智超等合作)、《居民读报组》(1958)、《比干劲》(1960)、《深入兴安岭》与《晓岸歌声》等作品。
    52该版本共有26卷本,先编辑出版了前21集,1962年又增补了5集。
    53见李宁:《四大名著连环画漫谈上》,《收藏家》,2004年第2期。
    54王叔晖(1912—1985),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是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见裔萼:《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103页。
    55见陈缘督:《画马我见》,《湖社月刊》,第27册,总第433页。
    56见吕鹏:《湖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207—208页。
    56赵孟頫,元初著名书画家,与钱选等人被誉为“吴兴八骏”。绘画上取法唐及北宋的笔墨风格与艺术趣味,提倡“作画贵有古意”。见俞剑华:《中国绘画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57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美学散步》,1981年6月第1版,第68页。
    58薛永年:《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再认识》,《美术观察》2002年第4期。.
    59本文所用“基督教”一词为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此较小教派,并不是狭义的基督新教的意思。而本章节所论述的以刚恒毅、陈缘督为首的民国时期的基督教美术,主要指天主教美术,出于学术术语统一的考虑,本文将天主教美术与基督新教美术统称为基督教美术。
    60褚潇白:《社会反常与文化应激中的艺术创作——试析北平辅仁大学基督宗教图像本土化尝试(1930-1949)》,维真学刊网。1962年,基督教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召开。次年,“梵二会议”公布了关于促进基督教艺术本地化的相关文献,鼓励各个国家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基督教艺术,这在理论上给予中国基督教美术发展极大的支持。笔者认为这仍是民国时期基督教美术本地化运动的表现与延续。
    61简单回顾中国历史上基督教美术发展较快的三个阶段:明末万历年间,以利玛窦为代表;清中乾隆年间,以郎世宁为代表;晚清同治年间,以土山湾孤儿院美术工厂为代表。20世纪上半叶的这一场基督教美术本土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基督教美术发展的转折点。
    621910年,它由劳弗尔(Laufer)在西安一官吏家中发现。见莫小也:《十七—十八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56—57页。
    63褚潇白:《社会反常与文化应激中的艺术创作——试析北平辅仁大学基督宗教图像本土化尝试(1930-1949)》,维真学刊网。
    65见陈耀林编:《中国天主教艺术》,河北信德室,2003年7月第1版。另外,张大千其兄张善孖也曾创作了宗教绘画。张善孖(1882—1940),单名泽,四川内江人,国画家,著名画家张大千之兄。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38年8月受洗皈依天主教,入教后兼画中式圣像。见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下》,第1857页。张善孖作于抗战时期的《圣母玛利亚》,是他难得一见的人物作品中的精品。抗战爆发后,张善孖偕张大千一起去国外办画展宣传抗战,希望能够获得国际社会对抗战的支持。期间,西方基督教精神给予画家很大的触动与鼓舞,从而创作了这幅作品。
    66褚潇白:《社会反常与文化应激中的艺术创作——试析北平辅仁大学基督宗教图像本土化尝试
    (1930-1949)》,维真学刊网。
    67安基利科,意大利佛罗伦萨僧侣画家,15世纪最杰出的湿壁画画家之一,创作了大量基督教题材杰作。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外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2版,第65页。
    68陆鸿年,中国当代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祖籍江苏太仓,自幼酷爱绘画,1932年考入辅仁大学美术系学习国画与壁画;193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作品入选该校在美国、法国、印度举办的展览,1939年跟随黄宾虹习山水。1949年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研究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辅仁美术研究会顾问等职。见金通达主编:《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第56页。另外,民国时期成绩较突出的他基督教画家还有:徐济华(1912—1937),生于河北,中学毕业后入辅仁大学美术系。1932皈依天主教,才华出众,可惜英年早逝。王肃达(1911—?),生于北平,1933年入辅仁大学美术系,1936年毕业后在辅仁中学认美术教员。1937年受洗入教,1939年曾为河南新乡主教府创作35幅教理挂图。
    69此段文字为梁启超论研究历史之目的,原文如下:“史家目的,在使国民察知现代之生活与过去未来之生活息息相关,而因以增加生活之兴味,睹遗产之丰厚,则欢喜而自壮;念先民辛勤未竟之业,则矍然思所以继志述事而不敢自暇逸;观其失败之迹与夫恶因恶果之递嬗,则知耻知俱;察吾遗传性之缺憾而思所以匡矫之也。夫如此,然后能将历史纳入现代生活界,使生密切之联锁;夫如此,则史之目的。”引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华书局,2009年5月第1版,第4页。
    70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克罗齐(1866~1952)的观点,见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第1版。
    71见沈宁:《南京美术专门学校史料钩沉》,《荣宝斋》,2003年第4期。
    72金城:《北楼论画》,《湖社月刊》(影印本)第1期,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73见惠孝同《卷头小语》,《湖社月刊》第50册第1页。转引自吕鹏:《湖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11页。
    74见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6月。
    [1]吕鹏.湖社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蒋健飞.中国民初画家[M].台北: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80.
    [3]裔萼.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4]天津人美出版社.中国近代画派画家——京津画派[M].天津:天津人美出版社,2002.
    [5]北京画院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6]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之部[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
    [7]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从[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8]张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9]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10]俞剑华.中国绘画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1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4.
    [12]万青力.19世纪中国绘画史——并非衰落的百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潘耀昌.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14]王宗英.中国仕女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15]徐乃乾.北京辅仁大学校史:1925—1952[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1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7]孔新苗.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美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18]姜维朴.连环画艺术论[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6.
    [19]姜维朴.新中国连环画60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0]麦荔红.图说中国连环画[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21]陈耀林编.中国天主教艺术[M].石家庄:河北信德室,2003.
    [22]金维诺,罗世平.中国宗教美术史[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
    [23]耿幼壮.圣痕:基督教与西方艺术[M].台北: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9.
    [24]顾卫民.基督宗教艺术在华发展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25]顾卫民.近代中国基督宗教艺术发展史[M].香港: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出版社,2006.
    [26]莫小也.十七—十八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7]蒋述卓.宗教艺术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28]【美】丹尼尔·约翰森·弗莱明著,王鲁译,顾卫民校注.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艺术风格[M].上海:成言艺术内部资料,2005.
    [29]【美】RobertElinor.Buddha&Christ:ImagesOfWholeness[M].NewYork.Weatherhill.2000.
    [1]佟震宇著,陈缘督绘.竞赛[M].北京:工人出版社,1951.
    [2]徐淦改编,陈缘督绘.水浒传之五:杨志卖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翟昙改编,陈缘督绘.水浒传之八:宋江杀惜[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翟昙改编,陈缘督绘.水浒传之十一:清风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5]李树平改编,陈缘督绘.水浒传之十九:大名府[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6]张友鸾改编,陈缘督绘.水浒传之二十:曾头市[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7]徐淦改编,陈缘督绘.水浒传之二十一:梁山伯英雄排座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8]李松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人物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9]文化部老干部书画学会.中国当代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选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10]京津名家绘画选集[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4.
    [11]吴昌硕等.名家扇集[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0.
    [1]辅仁学志1928——1947[J].北平:辅仁大学印书局.1931.
    [2]辅仁年刊1936——1950[J].北平:辅仁大学印书局.1931.
    [3]民国私立北平辅仁大学一览[J].北平:辅仁大学印书局.
    [4]湖社月刊(影印本)[J].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5]徐悲鸿.新国画建立之步骤[N].世界日报,1947,10
    [6]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J].美术,1954,8.
    [7]徐燕孙.对讨论国画创作接受遗产问题的我见[J].美术,1955,1.
    [8]秦仲文.国画创作问题的商讨[J].美术,1955,4.
    [9]邱石冥.关于国画问题[J].文艺报,1956,11.
    [10]秦仲文.近代中国画家与画派[J].美术研究,1959,11.
    [11]水天中.中国画革新论争的回顾(上篇)[J].美术史论,1983,2.
    [12]水天中.中国画革新论争的回顾(下篇)[J].美术史论,1984,2.
    [13]陈美珍,黄宗贤.守护与超越——中国画学研究会与中国画的现代转换[J].文艺争鸣,2009,5.
    [14]成瓅.中国当代基督教视觉艺术一瞥[J].美与时代,2008,6.
    [15]刘曦林.京派与北京中国画坛[J].荣宝斋,2006,3.
    [16]孙瑜.从北大画法研究会到中国画学研究会——民初画坛致力画学进步的两种取向[J].美术研究,2005,04.
    [17]刑立宏.从传统到现代——京津画派泛谈[J].国画家,2005,4.
    [18]薛永年.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再认识[J].美术观察,2002,4.
    [19]薛永年.徐燕孙研究[J].中国书画,2003,10
    [20]杨丹霞.民国时期“京派”山水画溯源[J].美术,2005,8.
    [21]云雪梅.民国时期的两个京派美术社团[J].收藏家,2000,11.
    [22]赵权利.“京津画派”研究[J].美术研究,2007,3.
    [23]杭春晓.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24]高蓓.“土山玩孤儿院美术工厂”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