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问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大学生的价值观由于涉及到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的问题,因此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在价值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目前大学生价值观的总体特征的分析,以及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形成原因的追问,结合社会变迁条件下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评价,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四点思考:“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可塑性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基础”;“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是价值观教育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是价值观教育的客观要求”;“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变化规律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使研究结论具有普遍意义,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全国的高校大学生。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静态和动态、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就具体研究方法而言,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如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
University students'values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content i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because it relates to such questions: what is the status of talents training and what kind of talents should the university train? This dissertating begins with the values analysis, researches characteristic and tendency in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s'values change,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values change and the new request proposed to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o grant the conclusion a universal sense, this dissertation, with national universities as the studying subjects, employs the methods of combining histoy and rea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static state and tendency, qualitative and quotaunion.In concrete researching technique it uses literature law, survey proceduer like questionnaire survey, discussion, interview and so on, comparison test.
引文
[1]教育部编:《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边沁著,时殷弘译:《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P132。
    [2]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3]任彦申、王殿卿著:《对八十年代首都大学生纵向研究》,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4]张澎军编著:《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若干社会价值观念导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张旭升:《德育教学中的畸形社会化倾向:问题与对策》,《江苏高教》,2002.03,P59。
    [1]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王金福:《对马克思哲学的走近与远离-“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之考察》,《学术研究》,2004.01,P20-26。
    [2]费尔巴哈著:《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P102。
    [1]王金福:《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上实现的创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P9-14。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P24-25。
    [3]王金福、辛望旦著:《实践的唯物主义》,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王金福:《共产党人对当前对立的价值观的态度》,《高校理论战线》,1999.07,P41-46。
    [1]马克思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P 275。
    [1]王金福:《我们应当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价值观问题与顾乃忠同志商榷》,《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01,P23-28。
    [1]M·艾森克(英)著:《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P519。
    [2]泰勒、佩普劳、希尔斯(美)著,《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139。
    [1]兰久富:《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东岳论丛》,2000.01。
    [1]朱艳:《浅论我国现代价值观》,《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P27-32。
    [2]金国华著:《现代青年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P6。
    [1]王惠萍,张积家:《多彩的人生--山东地区一项青年学生调查》,《当代青年研究》,1992.02,P39-47。
    [1]赵平:《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变迁及其原因:价值观的嬗变》,《高等农业教育》,2004.05,P27-29。
    [1]田建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理论前沿》,2000.06,P7-8。
    [1]王绍玉著:《跨越转折--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1]杨德广、晏开利著:《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张道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探析》,《常熟高专学报》,2001.06,P37。
    [3]兰久富著:《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英格尔斯著:《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20。
    [2]邓彦:《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度研究》,《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04,P76-79。
    [1]王俊:《哲学终结的三个历史维度及其隐喻性内涵--哲学终结问题的历史清理与实质探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P62-66。
    [1]邓希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1,P37-42。
    [1]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年版。
    [2]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吴朝霞:《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影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P174-175。
    [1]张胜果:《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和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08,P72-75。
    [1]董远中:《博士生思想价值观念变化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02,P9-12。
    [1]王钢:《网络时代与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04,P62-64。
    [1]张雪岩:《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正确导向》,《理论界》,1997.06,P26-27。
    [1]王金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理论界》,2005.05,P106-107。
    [1]卞桂平:弘扬主体性: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之价值取向,《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1,P41-43。
    1、教育部编:《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边沁著,时殷弘译:《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P132。
    3、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4、任彦申、王殿卿著:《对八十年代首都大学生纵向研究》,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5、张澎军编著:《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若干社会价值观念导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张旭升:《德育教学中的畸形社会化倾向:问题与对策》,《江苏高教》,2002.03,P59。
    7、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王金福:《对马克思哲学的走近与远离--“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之考察》,《学术研究》,2004.01,P20-26。
    9、费尔巴哈著:《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P102。
    10、王金福:《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上实现的创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P9-14。
    1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P24-25。
    12、王金福、辛望旦著:《实践的唯物主义》,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王金福:《共产党人对当前对立的价值观的态度》,《高校理论战线》,1999.07,P41-46。
    14、马克思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P 275。
    15、王金福:《我们应当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价值观问题与顾乃忠同志商榷》,《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01,P23-28。
    16、M·艾森克(英)著:《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P519。
    17、泰勒、佩普劳、希尔斯(美)著,《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139。
    18、兰久富:《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东岳论丛》,2000.01。
    19、朱艳:《浅论我国现代价值观》,《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P27-32。
    20、金国华著:《现代青年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P6。
    21、王惠萍,张积家:《多彩的人生--山东地区一项青年学生调查》,《当代青年研究》,1992.02,P39-47。
    22、赵平:《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变迁及其原因:价值观的嬗变》,《高等农业教育》,2004.05,P27-29。
    23、田建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理论前沿》,2000.06,P7-8。
    24、王绍玉著:《跨越转折--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25、杨德广、晏开利著:《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6、张道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探析》,《常熟高专学报》,2001.06,P37。
    27、兰久富著:《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英格尔斯著:《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20。
    29、邓彦:《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度研究》,《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04,P76-79。
    30、张胜祖、胡艳辉:《公民道德建设关键点探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P70-74。
    31、王俊:《哲学终结的三个历史维度及其隐喻性内涵--哲学终结问题的历史清理与实质探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P62-66。
    32、邓希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1,P37-42。
    33、杨斌:http://www.jiaoyu.net.cn/Html/jyjx/jyjx/WKGP61917212916.html
    34、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年版。
    35、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36、吴朝霞:《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影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P174-175。
    37、张胜果:《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和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08,P72-75。
    38、董远中:《博士生思想价值观念变化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02,P9-12。
    39、王钢:《网络时代与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04,P62-64。
    40、张雪岩:《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正确导向》,《理论界》,1997.06,P26-27。
    41、王金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理论界》,2005.05,P106-107。
    42、卞桂平:弘扬主体性: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之价值取向,《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1,P41-4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