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情境驱动与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二期课改为背景,结合建构主义学习和理论,阐述并实践改革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操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情境驱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进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环境力量的驱动下通过自主的建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增长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增进情感和体验。
     本文先对二期课改的理念和课程实施中的要义进行分析综述,并结合现代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阐述在二期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要义,提出“利用情境驱动学习”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重点阐述这种情境的特点及创设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对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实施做理论分析。
     在本文的第二大部分列举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的情境驱动学习的物理课堂的研究实例,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对情境驱动学习的物理课堂的情境创设和实施方式方法进行阐述和总结。
This text that i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cond curriculum reform , elaborates and practices a new classroom teaching drill- a classroom teaching drill based on students' scenario-driven study by using the theory of the construction study to take the place of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ing drill .The teacher creates a situation in which students' interest is aroused and students are active to learn and eager to work out physics problems creatively. Driven by the surroundings, students obtain knowledge, increase technical ability, develop frontier spirit and promote emotion and experience through the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study.
     Firstly this text explains the ideas of the second curriculum reform and what rul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carried out. Then I present the new drill of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scenario-driven study. I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drill and the ways to create situations and the general process for establish. I will also anal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oretically.
     Secondly I list many examples carried out in my practice and try to make conclusions which prove right in my teacing.
引文
[1]--互联网《中国素质教育历程大扫描》http://www.tingko.com/edu/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166
    [2]互联网《传统课堂教学有哪些弊端》http://www.vastman.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885
    [3]同[2]
    [4]《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年10月第二版
    [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2年4月第1版,2003年5月第2次印刷
    [6]《建构主义学习特征》高文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st1/index.htm
    [7]《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陈奇 张建伟
    [8]同[7]
    [9]同[7]
    [10]王静文.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1]《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之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http://yuhx.blogdriver.com/view.b?diaryld=4384
    [12]同[11]
    [13]同[11]
    [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陈耘http://www.doule.cn/user1/43/archives/2005/221.html
    [15]《高级中学课本--物理》高二第一册(试验本)2003年8月第1版
    [16]《高级中学课本--物理》高二第二册(试验本)2004年1月第1版
    [17]《高级中学课本--物理》高二第二册(试验本)2003年8月第1版[18]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版P92
    [19]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20]廖伯琴.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目标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1]John Seely Brown,Allan Collins and Paul Duguid.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M].Educational Researcher,v18 n1,pp.32-42,Jan-Feb 1989.
    [2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4][美]林奇(Lynch,M.D)、[美]哈里斯(Harris,C,R)(著),胡清芬、陈桄(译).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
    [25][美]加德纳(Gardner,H)(著),重力岩(等译).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版
    [26]王义智.实用教学艺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8月第3版
    [27]乔际平等.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28]周广强.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9]李世海等.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版
    [30]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31]范兆维.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成尚荣.走向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案例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6]郭东歧.教师的适应与发展[M].北京.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