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管弦乐复合结构织体解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约瑟夫-莫里斯·拉威尔(Joseph-Maurice Ravel),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拉威尔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创作思维严谨朴素,在继承传统作曲技法的同时,还形成了自己极具个性的音乐语言和作品形式。拉威尔是世界上公认的管弦乐大师,有着独特的乐队音响思维,在管弦乐写作技术上有着许多的创新,他的管弦乐作品充分发挥了管弦乐色彩表现力。
     本文拟以拉威尔乐队音响造型为研究对象,假设此音响的谱面化表现是记载管弦乐作品中的复合结构织体,通过配器分析和织体分析来观察拉威尔在管弦乐织体写作中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发展,以便提炼出他的管弦乐音响思维,及其与传统类似织体写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多角度对复合结构织体的运用做具体的分析,包括基本概念、形成依据、运用方式、发展脉络和音响特征,以期为实际创作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The well-known French composer Joseph-Maurice Ravel is among the most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Impressionism composers. Ravel strengthened the expressive force of the Impressionism music. His thinking involved in compostion is even more well-knit, and simple. While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omposition techniques, he also developed his unique musical languages and forms. Ravel is the recognized master of orchestral music. His orchestral works are very innovative in terms of their compositional techniques, besides, his orchestral music gives the colour of orchestral music a full paly.
     The writer takes Ravel’s techniques of creating images through orchestral sounds as researching target. Supposing that the approaches to recording those sounds should be score, which carries the composite textures. The writer looks at Ravel’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o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in constructing orchestral music texture.so as to find out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orchestral sounds as well as the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avel’s texture and traditionally similar textures; the writer also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to the use of the composite structurual texture from many-sided perspectives, include the basic concept, the gist of form, the modes of use, the development of skeletion , the character of sound, in hope of offering some significant references to other related researchers.
引文
1[法]弗拉基米尔·扬科列维奇著:《拉威尔画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2“彩绘风格”详见:金毅妮《18-19世纪管弦乐法素描风格研究》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度博士论文。
    ①. Stanley Sadi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ed.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s.v.“Ravel”by Barbara L. Kelly.
    ②. David Burnet James, Ravel (Australia: Omnibus Press, 2001).
    ③.Deborah Mawer, ed., Ravel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列维克,翟学文译《莫利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第01期。
    5《现代乐器学》C.M.维多尔根据柏辽兹原著改写,上册第115页文字叙述有改动
    6《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943页
    7田艺苗,《拉威尔一生的光线变化》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3期。
    8刘劲杨,《复杂性的词源学考量及其哲学追问》科学技术与辨证法2005年第6期
    9苗东升,《分形与复杂性》系统辩证法学报2003年第10期
    10此处主要出处:1李翔宇,《印象派音乐之德彪西与拉威尔风格比较》艺术探索2008第3期;2郑中,《拉威尔创作的泛印象主义风格》黄钟1997年第1期。
    11此节主要出处:胡丽玲,《20世纪法国的音乐发展状况》《交响》2006年3月;
    12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二)《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13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1988年(第一版)
    14《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4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9月拉威尔条目15同7
    16贾达群,《结构对位——一种重要的结构现象与结构思维》,音乐研究,2006年第4期
    17见同样12
    18玛采尔,《论旋律》音乐出版社1958年12月
    19关于“非功能性音响”详见:张庆阳,《“非功能性”音响的历史意义》人民音乐2000年第9期
    20许勇三、陈世宾,《20世纪音乐结构因素的主要特征》音乐研究2001年6月第2期
    21 (苏)尤·邱林,张洪模译《论音乐的写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
    22详见: C·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第三卷408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7月第1版
    23详见:王思特,《传统因素的重构——巴托克的织体创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5年第3期
    24同2
    25同2第24页
    26贾达群,《管弦乐写作的历史发展(续一)》音乐探索1998年3期
    27同19
    Adler·Samuel, , W. W. Norton and Company, 1982.
    A·勋伯格,《和声的结构功能》,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C.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7月第一版。
    海因里希·申克,《自由作曲》,人民音乐出版社!997年8月北京第一版。
    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华萃康,《和弦的结构与紧张度》,《艺苑》(音乐版)1990年第2期。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万叶书店1952年6月第一版。
    彭志敏,((20世纪音乐中的微型曲式—一组分析》,《黄钟》1994年第I, 2期。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法教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材1991年12月。
    杨燕迪,《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分析理论述评》,《音乐艺术》1995年1至4期。
    姚恒璐,《鲁托斯拉夫斯基作品中的音响结构与听觉信号》,《交响》1997年第4期。
    《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
    张巍,《简论克拉姆音乐作品中织体一音色形态及其作用》,《黄钟》1989年第2期。
    《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6月。
    ,Sister M. Natalie Pepin美国波士顿大学1971年博士毕业论文
    陈岗,《拉威尔八部钢琴—管弦乐作品配器技术分析》(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王宁,《德彪西管弦乐曲的配器其技术分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01期
    钱仁平,《<风的回声>音色织体与结构途径,《音乐艺术》2003年3期
    黄汛舫,《从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看乐队音响的几种类型及其形态》,《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周小茗,《拉威尔舞剧音乐<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乐队组曲的配器色彩》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8年5月
    西村朗,卫德全译《管弦乐法——作曲家们配器的技巧》中国音乐; 1988年04期
    胡丽玲,《20世纪法国的音乐发展状况》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3月
    David Cox著,孟庚译《德彪西管弦乐曲的配器技术分析》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倪璐,《浅谈德彪西管弦乐作品中的配器手法》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2期
    李佳,《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第1期
    刘菁媛,《最精确的瑞士钟表匠——莫里斯·拉威尔》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8)
    贾达群,《结构分析学导引》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美)哈罗尔德·C.勋伯格,著冷杉、侯珅、王迎等译《伟大作曲家的生活(第三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