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保障机制“重大贸易转移”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针对中国特定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机制”引入了“重大贸易转移”的概念,作为该过渡性保障机制的启动条件。由于重大贸易转移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我国入世法律文件对相关内容又语焉不详,各成员对该制度的具体操作拥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重大贸易转移”成为入世后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一大阻碍。本文运用条约解释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重大贸易转移进行了初步研究。目的在于明晰重大贸易转移的认定标准,揭示重大贸易转移的制度特点和本质,以为我国的应对提供一定指引。除引言和结语,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了“贸易转移”概念的经济学和法学渊源,并对两者的具体内涵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首先对条约解释规则在重大贸易转移研究中的适用进行了初步阐述,然后以条约解释为工具,通过借鉴《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以及相关WTO案例,对重大贸易转移的构成要件——“进口增加”、“因果关系”、“‘重大’标准”进行了阐释,一定程度上明确了重大贸易转移的认定标准。
     第三章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特保重大贸易转移与国际贸易中现存的贸易转移实践和特保机制的另一关键概念“市场扰乱”进行对比,进一步明晰了重大贸易转移的制度特点,并对其贸易保护工具的实质进行了剖析。
     第四章对几个主要国家的重大贸易转移国内立法进行了简要评析,并结合前文对该制度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的应对策略。
Protocol on the Acce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ipulates“significant trade diversion”as one qualification to startup the“transitional product-specific safeguard mechanism”of Article 16.“Significant trade diversion”is a wholly new concept. Contents of the legal documents of China’s accession are not so clear in this area. So other WTO members, as the imported country, have broad discretions over the conducting of this concept. Significant trade diversion mechanism has become an obstruction to the trade-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criterions of significant trade diversion,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protectionism of this mechanism, and to present a guide for China to cope with the significant trade-diversion investigations against Chinese products by other WTO members, this paper conducts a pilot study on significant trade diversion.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4 chapters except for Preface and Conclusion.
     Chapter 1 introduces the economic and legal resources of the concept of“trade diversion”, and explains the meanings thereof.
     Chapter 2 analyses the rules of interpretation of treaties and makes it clear that how they are used in the study of significant trade diversion, then analyses the criterions of significant trade diversion,“increase in imports”,“causal relationship”and“criterion of significance”, with these rules by resort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Agreement on Safeguards and cases of DSB.
     Chapter 3 compares significant trade diversion with“trade diversion”practic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rea and“market disruption”which is another key word of transitional product-specific safeguard mechanism,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 and nature of protectionism of significant trade diversion.
     Chapter 4 introduces the national legislations of some WTO members, and makes a brief comment thereof, then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our country.
引文
① 即特殊保障措施条款、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纺织品限制措施和过渡性审议机制。参见高波.论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中的重大贸易转移问题[A].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2004 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12.
    ② WTO 框架内的特殊保障机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保障机制包括针对一般产品的特殊保障机制和专门针对我国的特殊保障机制,前者主要指《农产品协议》第 5 条规定的特殊保障措施,《纺织品和服装协议》第 6 条规定的过渡性保障措施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第 10 条规定的紧急保障措施,后者指《议定书》第 16 条规定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狭义的特殊保障机制即指《议定书》第 16 条规定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本文除特殊说明外,采狭义.
    ① 区域整合是指两个以上国家或整体共同组成一个集团,以促进合作关系,甚至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或政治实体。参见洪德钦.WTO 法律与政策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8.
    ② 区域整合的效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全方位的影响。由于区域整合通常以自由贸易区及共同市场为整合基础,所以区域整合的经济效果最为明显。区域整合经济效果分析的一种模式称作“局部均衡分析”,即单就区域经济整合的贸易效果进行分析。本文所称的“论辩”就是依该模式进行的。同上,第201 页.
    ③ 刘俊.区域贸易安排的法学进路——GATT/WTO 框架下区域贸易一体化的法理学及其实证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44.
    ④ 另有音译为:雅各布·瓦伊纳.
    ⑤ 王晓德.试析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J].拉丁美洲研究,2000,(6):18.
    ⑥ 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组织的一种,关税同盟理论由维纳创立,现已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理论领域较为系统地分析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分支。参见宋岩,侯铁珊.关税同盟理论的发展与福利效应评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2):54.
    ① 洪德钦.WTO 法律与政策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02.
    ② 唐海燕.现代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52-354.
     ① “国际公法解释的习惯规则”的具体内容,是争端解决机构在其争端解决实践中逐步确立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案例分别为 1996 年美国精炼汽油和传统汽油标准案和日本酒类税案。参见翁国民,蒋奋.论 WTO规则的法律解释方法——兼谈国际条约法的解释理论在 WTO 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运用[J].当代法学,2004,(9):132-133.
    ① 所谓“文意解释”是指严格从文字、语法分析角度来确定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而不考虑立法者的意图或法律条款以外的其他因素;“整体解释”指解释条约文本中的某一法律概念或法律规范时,应注意它与其他法律概念或规范的联系,以及它在上下文和整个法律文件中的逻辑意义,并以此作为阐述该法律概念或法律规范的依据;而“目的解释”则要求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所期望达到的目的,以确保法律概念或条文的具体含义尽量体现条约的目的和宗旨.
    ② 韩立余.世界贸易组织(WTO)案例及评析(2000)[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3.上诉机构在“美国虾案中”曾指出,“条约解释者必须首先从拟解释之特定规定的约文开始,并将精力集中于此。条约之国家当事方的目的及宗旨,必须首先根据构成该规定的用语按其上下文的解释来探究。当约文本身所给予的含义模棱两可或属非确定性时,或当欲确认有关约文本身之理解的正确性时,诉诸条约整体的目的及宗旨可能是有用的。” 转引自刘成伟.WTO 适用协议的解释指引[EB/OL]. http://www.wtolaw.gov.cn/display/displayInfo.asp?IID=200209101246319195,2006-03-10.
    ③ 王铁崖,主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431.
    ④ 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26.
    ⑤ 杨国华.谈 WTO 纺织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与保障措施协议之间的关系[EB/OL]. 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8511,2005-10-14.
    ⑥ 黄东黎.WTO 协定条款之间的相互适用——从“美国棉纱案”看中国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实施纪律[EB/OL].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1478,2005-06-23.
     ① 张卫东.WTO 争端解决中的条约解释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厦门:厦门大学,2003.2.
    ① 朗文当代英语辞典(英语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5.
    ② 同上,第 1194 页.
    ① 《工作组报告书》第 245 段,第 248 段.
    ② “进口增长”近期性的判断是一般保障措施领域较为复杂的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日趋一致的观点是,进口增长必须实际发生过,虽然不要求在相关裁决做出时进口仍在“增长”,但近期进口的下降必须不能阻碍调查期间进口的整体增长趋势。“市场扰乱”领域,虽然各国对“进口增加”多采取宽泛解释,但进口增加实际发生是必备要件。以美国为例,其《1974 年贸易法》第 421 节就明确规定进口增加必须是“迅速的”,且迅速增加应该是“近期发生的”。参见莫世健.贸易保障措施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63-68; 陈卫东.评美国 ITC 对中国产品“市场扰乱”的认定标准[J].法学评论,2004,(4):111-112.
    ① 黄文俊.保障措施法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50.
    ② WT/DS121/R,para 8.156-8.165.
    ③ WT/DS202/R,para.7.210,7.213; 杨国华.中国入世第一案——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219-232.
    ① WT/DS202/R,para.7.204-7.207; 杨国华.中国入世第一案——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219-232.
    ② 黄东黎.WTO 规则运用中的法治——中国纺织品特殊保障措施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
    ③ 朗文当代英语辞典(英语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711.
    ④ 《保障措施协议》第 4 条第 2 款.
    
    ① 19 USCS § 2451a (d)(1).
    ② 莫世健.贸易保障措施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5.
    ① 肖又贤.WTO 保障措施制度理论与争端解决实践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75.
    ② WT/DS202/R,para.7.201.
    ① WT/DS166/AB/R,para.67-68.
    ② 《保障措施协议》第 2 条第 1 款,《议定书》第 16 条第 8 款,《工作组报告书》第 247 段.
    ③ [美]布鲁斯·E·克拉伯.美国对外贸易法和海关法[M].蒋兆康,王洪波,何晓睿,竺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772-773.
    ④ 黄文俊.保障措施法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15.
    ⑤ WT/DS166/R,para.8.139; WT/DS177/R, WT/DS178/R,para.7.238.
    ① WT/DS166/AB/R,para.69.
    ② 2002 年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中,申诉方以及专家组都采用了上诉机构“真实和实质性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美国虽然坚持其国内法的“实质性因果关系”标准,但其辩称该标准较之《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更为严格,因此,其对因果关系的判断满足“真实和实质性因果关系”的要求。参见杨国华.中国入世第一案——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130.
    ③ 《工作组报告书》第 248 段(e)项规定,“来自中国的产品对根据议定书第 16 条第 2、3 或 7 款实施措施的一个或多个 WTO 成员和对 WTO 进口成员的出口程度”是确定是否存在重大贸易转移的考查因素之一.
    ① 19 USCS § 2451a (d)(3).
    ② 黄东黎.国际贸易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746.
    
    ① WT/DS166/AB/R,para.179.
    ② WT/DS202/AB/R,para.220.
    ① WT/DS121/R,para.8.237.
    ② WT/DS121/AB/R,para.144.
    ③ 肖又贤.WTO 保障措施制度理论与争端解决实践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19-120.
    ④ 黄文俊.保障措施法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06-207.
    ⑤ WT/DS166/R,para.8.101.
     ① 其实,若对所有相关概念采取统一界定,两种分析顺序的最终结论应该是一致的。但出于对入世法律文件的措辞和用语的尊重以及逻辑通畅的考虑,肯定“重大”标准的独立构成要件地位无疑更为可取.
    ② 常文娟.WTO《保障措施协议》的实施条件及其影响[J].学习论坛,2002,(8):23.
    
    ① 韩立余.《WTO 案例及评析(1995-1999)》(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00-301,342-343.
    ② 徐文超.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效应及我国的对策[J].现代法学,2003,(4):69.
    ① “回应反倾销”有广义狭义两层内容。狭义上的“回应反倾销”是指,某出口国的相同产品在不同进口国先后遭受反倾销申诉;广义上讲,还包括被某国反倾销申诉后又被他国动用反补贴或保障措施等限制措施。这里采狭义.
    ② 林汉川,杨仕辉.回应反倾销博弈模型与案例分析[J].中国工商经济,2004,(4):13.
    ① 杨仕辉.反倾销博弈与逆向选择[J].世界经济,2000,(1):38-41.
    ② 杨仕辉.美国对中韩彩电回应反倾销比较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1):31.
    ③ 林汉川,杨仕辉.回应反倾销博弈模型与案例分析[J].中国工商经济,2004,(4):17.
    ④ 2002 年 4 月美国钢铁产品的进口总量比 3 月下降 13.7%[EB/OL].http://www.cacs.gov.cn/DefaultWebApp/showNews.jsp?newsId=201140001815,2005-05-16.
    ① 2002 年 5 月美国钢铁产品进口量比 4 月下降了 10.9%[EB/OL]. http://www.cacs.gov.cn/DefaultWebApp/showNews.jsp?newsId=201140001455,2005-05-16.
    ② 2003 年 8 月美国钢铁产品进口跌入谷底[EB/OL]. http://www.cacs.gov.cn/DefaultWebApp/showNews.jsp?newsId=201140000815,2005-05-16.
    ③ 3 月,我国钢铁产量和进口量均创新高[EB/OL]. http://www.cacs.gov.cn/DefaultWebApp/showNews.jsp?newsId=201140000925,2005-05-16.
    ④ 中国去年成为世界最大钢铁市场[EB/OL]. http://www.WTOinfo.net.cn/cgi-bin/Servers/news_main.php?id=4418&catalog_id=34&pic_id=15,2005-05-16.
    ⑤ 杨国华.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始末[A].陈安.国际经济法学刊(10)[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8.
    ⑥ 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终裁[EB/OL]. http://www.cacs.gov.cn/DefaultWebApp/showNews.jsp?newsId=300130000016,2005-05-16.
    ① 韩国与中国就钢铁产品临时保障措施举行磋商[EB/OL]. http://www.cacs.gov.cn/DefaultWebApp/showNews.jsp?newsId=400350000014,2005-05-17.
    ① 杨国华.中国入世第一案——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41.不过欧盟随后的实践与其所作解释存在矛盾。在美国宣布撤销对部分钢铁产品的保障措施的同时,欧盟也宣布终止了自己的保障措施。该行动与此前欧盟所声称的“采取保障措施针对的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贸易转移”,且“美国的措施不限于保障措施还包括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存在不一致。因为美国只是根据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取消了保障措施,而没有取消其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
    ① 虽然《议定书》对磋商程序的规定使用了“可以”的措辞,好像磋商是进口国的一项权利。但由于下文为磋商设定了详细的时限,并规定磋商无法达成一致进口国才可以实施重大贸易转移救济措施,因此,磋商事实上是进口国的一项义务,在对我国产品采取救济措施之前,进口国必须与我国进行磋商。参见莫世健.贸易保障措施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1.
    ② 《议定书》第 16 条第 1 款规定,受市场扰乱影响的 WTO 成员可以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寻求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法;第 8 款规定,受重大贸易转移影响的 WTO 成员可以请求与中国和/或有关 WTO 成员进行磋商,以使中国与一个或多个有关 WTO 成员达成协议.
    ③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前言规定,WTO 之目标为借互惠及互利之规范,以大幅消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并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之歧视待遇,以促进国际贸易之扩张与合作。参见《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EB/OL].http://www.WTOlaw.gov.cn/Law/WTOLAWTEXT/20020612-1.asp,2006-03-10.
    ① 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贸易走向未来(中译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8-9.
    ② 贸易保护在 WTO 框架内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第一,“规则的例外”,包括一般例外、安全例外、地区经济一体化、知识产权、边境贸易等,例外规则涉及到各个贸易领域;第二,幼稚产业保护措施;第三,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第四,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任勤.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的相互博弈、制衡与兼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3.
    ③ 王少波.中国加入 WTO 与保障措施的适用[J].法律论坛,2001,(1):29.
    ④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208.
    ⑤ 黄东黎.国际贸易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703.
    ① 赵维田.一个专对中国的条件宽松的保障条款[Z].商务部:中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信息择要,2003,(9):9.
    ② 杨永红.风险与代价——《中国加入 WTO 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措施条款[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4):62.
     ① 关于针对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口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修正第 519/94 号理事会规则的理事会规则[EB/OL].http://www.mei.gov.cn/page/antidumping/2pol/pol-o/o11.html , 2005-08-23.
    ② 万怡挺.欧盟对华特保措施调查基本程序[J].WTO 经济导刊,2003,(9):38.
     ① 韩国对中国特别保障制度运作的规定[EB/OL].http://asia.bosslink.com/htmlnews/2005/08/11/616388.htm, 2005-08-16.
     ① 日本针对中国的临时性保障措施实施细则[EB/OL]. http://www.mei.gov.cn/page/antidumping/2pol/pol-o/o25.htm , 2005-08-25.
     ① 罗永立.中国应对 WTO“特保条款”的六大措施[J].WTO 经济导刊,2004,(4):59-60.
    ② 《议定书》第 16 条第 1 款规定,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 WTO 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此影响的 WTO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
     ① 高波,韩秀丽.美国 421 特保调查刍议[J].经济论坛,2005,(17):69.
    ① 《WTO 协定》第 9 条第 2 款规定,部长级会议和总理事会拥有通过对 WTO 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所作解释的排他性权威。……采纳解释的决定应由成员方四分之三多数通过.
    ② 左海聪.WTO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可适用的法律[J].法学评论,2005,(5):72;尹德永.试论 WTO 争端解决机构的法律解释权[J].河北法学,2004,(4):26.当然,这里的先例效力于英美法上的遵循先例原则不同,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若不赞同先前 DSB 的相关解释,可以自由做出不同解释.
    ① 美国在 2002 年 8 月到 2004 年 3 月依据《1974 年贸易法》第 421 条对我国产品进行了 5 起特殊保障措施调查。其中三起经 USITC 调查裁定存在市场扰乱,并提出了具体救济建议,但最终美国总统布什以采取救济措施对美国整体利益不利为由予以否决。参见高永富.美国对中国“特殊保障措施”立法与案例研究[A].陈安.国际经济法学刊(12)[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70-71.
    
    ① 王绍媛.特保措施的应对策略[J].国际经贸探索,2004,(11):67-70.
    ② 徐复,主编.保障措施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攻防方略[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72-173.
    [1] 韩立余.世界贸易组织(WTO)案例及评析(2000)[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洪德钦.WTO 法律与政策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黄东黎.WTO 规则运用中的法治——中国纺织品特殊保障措施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 黄文俊.保障措施法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 黄志雄.WTO 体制内的发展问题与国际发展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 李浩培.条约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 刘俊.区域贸易安排的法学进路——GATT/WTO 框架下区域贸易一体化的法理学及其实证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8] 莫世健.贸易保障措施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 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贸易走向未来(中译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0]唐海燕.现代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1]佟家栋.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与经济利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2]万鄂湘,石磊,杨成铭,邓洪武.国际条约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13]汪林,王玉平.关贸总协定法律体系运作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4]王铁崖,主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15]肖又贤.WTO 保障措施制度理论与争端解决实践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6]徐复,主编.保障措施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攻防方略[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17]徐泉.国际贸易自由投资自由化法律规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18]杨国华.中国入世第一案——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19]余菲.WTO 保障措施及其里外法律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0]张汉林.中国入世两周年评估报告[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1]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2][德]彼得-托比亚斯·施托尔,[德]弗兰克·朔尔科普夫.世界贸易制度和世界贸易法[M].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3][美]布鲁斯·E·克拉伯.美国对外贸易法和海关法[M].蒋兆康,王洪波,何晓睿,竺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4][英]安托尼·奥斯特.现代条约法与实践[M].江国青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5]DAVID, ROBERTSON. GATT Rules for the Emergency Protection [M].N.Y.: Harvester Wheatshelf,1992.
    [26]JACKSON, JOHN H. The World Trade System——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M].N.Y.:the MIT Press,1997.
    [1] 常文娟.WTO《保障措施协议》的实施条件及其影响[J].学习论坛,2002,(8).
    [2] 陈卫东.WTO 例外条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武汉:武汉大学,2002.
    [3] 陈卫东.评美国 ITC 对中国产品“市场扰乱”的认定标准[J].法学评论,2004,(4).
    [4] 邓旭.浅析 WTO 专家组和上诉局的司法解释权[J].律师世界,2002,(2).
    [5] 冯艳丽.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统一[J].经济问题,2003,(12).
    [6] 高波.论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中的重大贸易转移问题[A].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 2004 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7] 高永富.美国对中国“特殊保障措施”立法与案例研究[A].陈安.国际经济法学刊(12) [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8] 黄东黎.WTO 协定条款之间的相互适用——从“美国棉纱案”看中国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实施纪律[EB/OL].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1478,2005-06-23.
    [9] 林汉川,杨仕辉.回应反倾销博弈模型与案例分析 [J].中国工商经济,2004,(4).
    [10]刘成伟.WTO 适用协议的解释指引[EB/OL]. http://www.wtolaw.gov.cn/display/displayInfo.asp?IID=200209101246319195,2006-03-10.
    [11]刘光溪.我国法律同 WTO 协议的“调整适用” [J].中国石化,2001,(11).
    [12]龙英锋,王勇.特别保障措施的法律分析及应对策略 [J].法学,2004,(10).
    [13]任勤.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的相互博弈、制衡与兼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14]沈敏荣.WTO 的贸易自由化与国际贸易法的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15]宋岩,侯铁珊.关税同盟理论的发展与福利效应评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2).
    [16]唐青阳.规则的解释与解释的规则(硕士学位论文)[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5.
    [17]汪素芹. WTO 在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中面临的挑战[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3).
    [18]王利生.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19]王少波.中国加入 WTO 与保障措施的适用[J].法律论坛,2001,(1).
    [20]王晓德.试析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J].拉丁美洲研究,2000,(6).
    [21]翁国民,蒋奋.论 WTO 规则的法律解释方法——兼谈国际条约法的解释理论在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运用[J].当代法学,2004,(9).
    [22]杨国华.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始末[A].陈安.国际经济法学刊(10)[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3]杨国华.谈 WTO 纺织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与保障措施协议之间的关系[EB/OL]. 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8511,2005-10-14.
    [24]杨仕辉.反倾销博弈与逆向选择[J].世界经济,2000,(1).
    [25]杨仕辉.美国对中韩彩电回应反倾销比较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1).
    [26]杨永红.风险与代价——《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措施条款[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4).
    [27]杨志敏.FTAA:冲击中国[J].世界知识,2004,(6).
    [28]尹德永.试论 WTO 争端解决机构的法律解释权[J].河北法学,2004,(4).
    [29]张卫东.WTO 争端解决中的条约解释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厦门:厦门大学,2003.
    [30]赵维田.一个专对中国的条件宽松的保障条款[Z].商务部:中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信息择要,2003,(9).
    [31]左海聪.WTO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可适用的法律[J].法学评论,2005,(5).
    [32]ASKARI, HOSSEIN. A Comment on Empirical Estimates of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J].The Economic Journal,1974,84.
    [33]HILF, MEINHARD. The Role of National Court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J]. 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997,18.
    [34]OLSON, RUTH E. Legal Application of Safeguards in the Context of Regional Trade Arrangem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Canada-United State Free Trade Agreement [J].Minnesota Law Review,1989,73.
    [35]ROMERO, ALICIA CEBADA. Antidumping, Countervailing Dutie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Agreement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European Eastern Countries and NAFTA [J].Arizo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1999,16.
    [1] 朗文当代英语辞典(英语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1] 欧盟针对中国产品过渡保障机制[EB/OL]. http://www.mei.gov.cn/page/antidumping/2pol/pol-o/o11.html,2005-12-23.
    [2] 关于针对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口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修正第 519/94 号理事会规则的理事会规则[EB/OL]. http://www.mei.gov.cn/page/antidumping/2pol/pol-o/o11.html, 2005-08-23.
    [3] 韩国对中国特别保障制度运作的规定[EB/OL]. http://asia.bosslink.com/htmlnews/2005/08/11/616388.htm, 2005-08-16.
    [4]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EB/OL]. http://www.wtolaw.gov.cn/Law/WTOLAWTEXT/20020612-1.asp,2006-03-10.
    [5] 案件最新信息[EB/OL]. http://www.cacs.gov.cn/DefaultWebApp/channel.jsp?chId=40010&pn=3,2006-03-21.
    [6] 阿根廷鞋类案,Argentina–Safeguard Measures on Imports of Footwear, WT/DS121/AB/R,WT/DS121/R.
    [7] 美国麦麸案,United States – Definitive Safeguard Measures on Imports of Wheat Gluten from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WT/DS166/AB/R,WT/DS166/R.
    [8] 美国羊肉案,United States – Safeguard Measures on Imports of Fresh, Chilled or Frozen Lamb Meat from New Zealand and Australia, WT/DS177/R, WT/DS178/R.
    [9] 美国线管案,United States – Definitive Safeguard Measures on Imports of Circular Welded Carbon Quality Line Pipe from Korea,WT/DS202/AB/R, WT/DS202/R.
    [1] http://asia.bosslink.com
    [2] http://www.cacs.gov.cn
    [3] http://www.chinesewto.net
    [4] http://www.mofcom.gov.cn
    [5] http://www.wto.org
    [6] http://www.wtolaw.gov.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