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慈善组织与人权保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慈善组织是指以自愿性为基础,专门从事捐赠救助的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现代慈善组织具有以下五大特点:志愿性、捐赠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特定性。
     中华善业源远流长,扶贫济困自古有之。纵观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慈善发展都没有脱离过慈善文化的陶冶与熏染。中国历史上慈善文化经历了六次变迁。古代史阶段慈善组织有如下三次重要的发展:隋唐时期佛教的传入,带来了古代宗教慈善组织的出现;宋代儒家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家族慈善组织出现并开始担当救助力量;明末清初工商业文化兴起,带来了真正意义的民间慈善组织出现并繁荣一时。随着近代史上西方慈善理念的流入,中国慈善组织开始接受西化影响逐步走向现代。建国后慈善组织发展又经历了两次变迁:首先是建国初高福利下不提慈善,慈善组织发展受挫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就是改革开放后慈善事业复苏,开创了中国慈善组织发展的又一新阶段。
     通过考察慈善组织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在正常情况下,慈善组织会根据自己应有的价值取向去实施救助,走的是发展的道路,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补充福利,稳定社会和实施教化。但慈善组织同样存在着背弃应有价值取向而走向异变的可能性,所谓异变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进行牟利、谋求控制和进行奴化。在慈善组织的发展和异变之间,存在着一个可以区分两者的分界线,这个分界线就是能够决定慈善组织是走向发展还是异变的价值取向。这个决定性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
     在历史上,这个价值取向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我国古代,由于阶级结构比较简单,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封建地主阶级能够主导慈善组织发展的话语权。他们对于慈善组织的最高期望就是希望它能够稳定自己的统治、稳定封建社会秩序,因此他们选取了能够带来“稳定”效应的“道德”作为价值取向,以是否符合封建道德来判定慈善组织是处于发展还是异变。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道德取向也受到了追求稳定的乡土中国社会其它阶级的承认和遵守,农民阶级,甚至资本主义萌芽下的新兴工商阶层他们也都希望能够通过慈善行为来证明自己是道德的。但进入近代之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首先是西方外来的资本主义依靠强势骤然间打破了原有的封建主义社会结构,继而国内的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也都纷纷壮大起来,在力量的消长变化中地主阶级对于慈善组织的主导权不复存在。多元纷杂的社会使得慈善组织只能为整个社会所有,而不再是为哪一个阶级所主导。“道德”这个原有的价值取向在发展了的现实面前再难胜任。这是因为,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群体规范,而近代社会上的各个阶级、阶层又恰恰是性质完全不同的群体,这就使得他们很难在道德观念上达成一致。就算是他们都认同道德的正当性,但是却对于什么是道德持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地主阶级偏向于限制妇女的自由,以使女性依从于男性,故而迫使妇女缠足以达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效果;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则因为需要吸收妇女作为纺织、缫丝等行业的劳动力而反对缠足风俗。在阶级、阶层多元化的社会中,慈善组织需要有一个新的价值取向来自我规范。这个价值取向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统一性(能够统一各阶级阶层的意见)和基础性(具有现实意义、可操作性)。于是,符合这两点要求的“人权保障”就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衡量慈善组织发展、异变的新价值取向。基于此,现有立法在涉及慈善的法律中作出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制度规定,以期使得人权保障走向法制化、正规化。
     本篇论文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序言主要介绍了我国及国外关于慈善组织研究的主要成果,根据对于这些成果的分析和综合,论述了当今慈善组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写作的意义、主要创新之处和写作难点。
     第一章主要根据学界对于慈善组织及相近概念的定义,论述了慈善组织的概念。在对慈善组织加以定义之后,又进一步阐述了慈善组织的特点、外延及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慈善组织的发展历史,慈善组织在古代和近代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古代、近代发展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简要回顾了当代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重点着笔勾勒了当代慈善组织的基本情况、组织构建、活动领域和资金来源等方面的主要情况。
     第四章是论文的中心环节。该章首先定义了慈善组织的发展和异变,又对于慈善组织的发展、异变的具体情形进行了分类说明,继而对于判定慈善组织发展和异变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探寻,论述了慈善组织价值取向由道德到人权保障的演变过程。
     第五章主要阐述了当代我国的慈善法律建设现状,通过对现有慈善法律制度的概述和相关法律条文的梳理,分析了当今慈善立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第六章首先通过比较中外慈善组织研究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中外在看待慈善组织视角上的不同,进而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慈善组织发展的历程,介绍了发达国家现有慈善立法建设的现状和经验,以期能够为我国的慈善法律建设和慈善组织发展提供一些具有意义的借鉴。
     第七章以甘肃省的慈善组织为例,论述了我国国内慈善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状况,介绍了其主要的活动领域,综述了其规范管理的制度内容,分析了其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Charity organization is the product of charity development. Various charity organizations unify the charity action together,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for the scholar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arity organizations.
     Looking back o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arity organization, it is easy to see both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issimilation of charity organization in the history. We can also find there is a basic valuation for judging charity organization's development or dissimilation. If the organization adheres to the valuation, it will advance by following the right way of development; but if the organization fails to do so, it go to the wrong way which is described as“dissimilation”. What is the valuation? For Chinese charity organizations, in the traditional time, the valuation used to be“morality”. At that time, the class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society is quite simple, the society can mainly be divided into two classes-the Landlord Class and the Peasant Class. The Landlord Class controlled the authority of the charity organizations and they hope the charity organizations can bring stabilization to the society and their governing.“Morality”was the suitable valu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a. In the long feudal history, the peasants and others accepted the valuation.“Morality”has been the valuation of Chinese charity organizations for a long history until 1840 when the western power came as aggressors. The class relationship was broken, the new Bourgeoisie, the National Capitalist Class and the Proletariat came to the stage of the history and landlords' authority to charity organizations no longer existed.“Morality”is a principle of a certain group, but different classes are belonging to different groups,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views on“Morality”. The charity organization need a new valuation, and the valuation changed from“Morality”to“Human rights”.
     The first chapter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charity organ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extension and the condition of it.
     The second chapter summariz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harity organizations.
     The third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Chinese charity organizations nowadays and their framework, working fields and income resource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 of the dissertation. I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issimilation of charity organization, and the valuation distinguishes development and dissimilation.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charity law in China.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charity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ity law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seven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ity organizations by taking charity organizations in Gansu as an example.
引文
①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民政部发布 2007 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http://www.gov.cn/gzdt/2008-01/31/content_876526.htm,2008 年 01 月 31 日。
     ①该文载《学习与实践》,2007 年第 3 期。
     ①宋振远,王民,张涛:《民政部:方便面中国分会未按规定注册 合法性可疑》,《中国青年报》,2007 年8 月 17 日。
    
    ①贺雪峰:《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政治学研究》,2000 年第 3 期。
    ②邓伟志:《治疗“城市冷漠症”的良药》,《北京日报》,2007 年 7 月 16 日。
    ①本段论述参考全国十三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25、237 页。
    ②本问题论述根据经济学界观点整理而成。
    ③参见市民社会理论相关成果。
    ④关于多元主义与统合主义的论述主要参考曹海军、文长春《“统合主义”政府: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一文。
    ①曹海军,文长春:《“统合主义”政府: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理论探讨》,2006 年第 4 期。
    ②关于福利多元主义的论述主要参考林闽钢,王章佩《福利多元化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研究》一文。
    ③林闽钢,王章佩:《福利多元化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1 年第 6 期。
    ④郑功成:《中华慈善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98 页。
    ①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时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21 页。原文作者称弱势群体为社会弱者。
    ②胡宜安:《弱势群体的产生根源与生成机制探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1 期。
    ③郑功成:《中华慈善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6、9 页。
    ①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 页。
    ②引自《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0 号)》 (1998 年 10 月 25 日),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 http://www.mca.gov.cn 。
    ③郭娜:《第三部门还是第一部门?——一项透过扶贫活动对非政府组织的解释,以武汉市为例》,载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http://www.sachina.edu.cn/htmldata/article/2005/11/601.html, 2005 年 11 月22 日。
    ④ 引自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网,http://www.crcf.org.cn/gb/jianjie/jjindex.asp,2008 年 5 月 1 日。
    
    ①卢汉龙:《慈善:关爱与和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 页。
    ② 王名:《民间组织通论》,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 页。
    ① 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 页。
    ②引自刘贞晔:《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非政府组织一种互动关系的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③王名:《民间组织通论》,时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 页。
    ④王名:《民间组织通论》,时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 页。
    ⑤引自《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0 号)》 (1998 年 10 月 25 日),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 http://www.mca.gov.cn 。
    ①资中筠:《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评述》,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0页。
    ②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02页。
    ③ 徐永光:《第三部门研究丛书》总序(1999 年)。
    ④ 参见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美国财政部国税局网) http://www.irs.gov/taxstats/charitablestats/article/0,,id=97176,00.html,2006 年 9 月 1 日。
    ① 参见王名:《民间组织通论》,时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5 页。
    
    ① 这五个特点基本上为学界所公认,尤其是非政府、非营利、志愿性的特点更为国内外专家反复论证。
    ②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 页。
     ①赖海芳,陈永君,高吟:《现在,接受河南省慈善总会助学基金资助需签“道德协议”,协议要求受助人毕业后回捐——变赠为“借”背后的慈善反哺渴求》,《河南商报》,2007 年 8 月 23 日。
    
    ①郑功成:《中华慈善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9 页。
    ②引自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张磊同志的报告——《中国扶贫的回顾与展望》,2006 年 7 月 5 日。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版,第 26 页。
    ②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最牛乞丐——夏海波》,2008 年 1 月 20 日。
     ①杨守金:《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06 年博士论文。
    
    ①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2 页。
    ②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第 390 页。
    ①《礼记·礼运》
    ②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9 页。
    ③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6 页。
    ④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7—68 页。
    ⑤邓拓:《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94—298 页。
    ⑥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9 页。
    ⑦史玉芹:《中国全史(简读本)·救灾史》,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51 页。
    ⑧参见邓拓:《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07 页。
    ①(汉)刘安等辑撰(张广保编著):《淮南子》,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95 页。
    ②郑功成:《中华慈善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6 页。
    ③参见邓拓:《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07 页。
    ④一说:东汉时期佛教寺院的济贫救困活动,这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慈善救济事业。见徐卫华:《发展慈善事业的理念认知与行为方式》,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4 页。
    ⑤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83 页。
    ⑥范文澜:《唐代佛教》,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279-280 页。
    ⑦载初元年(689 年)沙门表上《大云经》,并造《经疏》,其中有关于女主王国的论述。参见范文澜:《唐代佛教》,人民出版社 1979 版,第 282 页。
    ⑧范文澜:《唐代佛教》,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9 页。
    ①转引自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2 页。
    ②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92 页。
    ③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16 页。
    ④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0 页。
    ⑤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第 181-203 页。
    ⑥参见梁其姿在《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中的观点。
    ①黄晓华:《国人的慈善意识为何较弱》,《海南日报》,2006 年 12 月 24 日。
    ②[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41 页。
    ③Chandler, Clay, Hira, Nadira A., “A WAVE OF CORPORATE CHARITY” , Fortune, January 24, 2005.
    ④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543 页。
     ①参见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94-95 页。
    ①任延黎主编:《中国天主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50 页。转引自李国林:《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研究(1912-1937 年)》,华东师范大学 2003 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②何孔蛟:《拯救娼妓的慈善机构—上海济良所》,《档案春秋》,2007 年第 3 期。
    ③《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章程并启》,引自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04—1949)》,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7 页。
    ④周秋光,曾桂林:《近代慈善事业的基本特征》,《光明日报》,2004 年 12 月 14 日。
    ⑤蔡勤禹:《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70 页。
    ⑥曹礼龙:《修行与慈善——上海的世界红卍字会研究(1927-1949)》,上海师范大学 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⑦ 周秋光,曾桂林:《近代慈善事业的基本特征》,《光明日报》,2004 年 12 月 14 日。
    ①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09 页。
    ②李国林:《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研究(1912-1937 年)》,华东师范大学 2003 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③此处需要注意,我们所言是现代会员、董事制度。因为会员制、董事制度在古代慈善机构中也存在。如,清朝初年,蔡连(号商玉)和闵向南在扬州所创立的育婴善堂就采用过类似的社员制,并且为了善堂的经营,曾规定社员每人轮值一月,如果会员的开销不足,则有当值人员出资补足。这说明,会员捐赠已经是当时慈善组织的重要收入来源。而乾隆期间,也在轮值制度出现后也出现了董事制。但是,这毕竟与近代红会、华洋义赈会等组织所遵循的会员制度是两码事情。参见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97、109 页。
    ④资料来源: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编《赈务实施手册》上篇 1924 年版,第 6 页。转引自:蔡勤禹:《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109 页。
    ①本段论述参考麦礼谦《再述历史:关于美籍华人的汉语资料书目》中的观点, 转引自[美]孔秉德,尹晓煌主编,余宁平译:《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新华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05 页。
    ②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1 页。
    ③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4 页。
    ①杨守金:《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06 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郑功成:《中华慈善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7 页。
    ③丁元竹:《中国慈善“有传统无事业”?》,《中国社会导刊》,2005 年 24 期。
    ④郑功成:《中华慈善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7 页。
    ①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希望工程效益评估课题组:《捐款是怎样花的——希望工程效益评估报告》,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0 页。
    ②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3页。
    ③王绍光,何建宇(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中国的社团革命——中国人的结社版图》,《浙江学刊》,2004 年 6 期。
    ④王绍光,何建宇(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中国的社团革命——中国人的结社版图》,《浙江学刊》,2004 年 6 期。
    ⑤王名:《民间组织通论》,时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6 页。
    ①《慈善情满申城——俞新宝、俞永俊慈善摄影作品选》,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31 页。
    
    ①参考国际狮子会网站,http://www.lionsclubs.org/ ,2007 年 8 月 8 日。
    ②资料来源:灯塔计划主页,http://www.lighthouse.org.cn/,2007 年 10 月 15 日。
    ①《中国深圳狮子会简介》中国深圳狮子会网站, http://www.szlions.org.cn/gb-main/introduce/szlions.htm,2007 年 8 月 8 日。
    ② 《青岛狮子会成立》,青岛新闻网,http://www.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06-06/11/content_7037784.htm,2006 年 6 月 11 日。
    ③引自义工组织:国际狮子会网站,http://www.lionsclubs.org/,2007 年 8 月 10 日。
    ④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83页。
    ①景天魁:《底线公平:必须做到的公平》,《同舟共济》,2007 年第 1 期。
    ②王俊秀:《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说“中国医改不成功”》,《中国青年报》,2005 年 7 月 29 日。
    ③饶凤翥:《立足省情,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甘肃慈善事业——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14 页。
    ①Clemetson, Lynette, ”Smile train is on the way”, Newsweek (Pacific Edition), February 23, 1998.
    ② 引自微笑列车,the smile train, http://www.smiletrain.org, 2007 年 8 月 10 日。
    ③引自中华慈善总会网,http://www.chinacharity.cn/wzwznrservlet?xh=248&flbm=xmjs&url=csxm&lx=1,2007年 7 月 6 日。
    ④引自 the smile train, http://www.smiletrain.org, 2007 年 8 月 10 日。
    ⑤葛道顺:《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和政策选择》,《学习时报》,2007 年 3 月 19 日。
    ⑥ 吴跃军:《全国人大代表蒋凤池建议成立国家教育银行》,引自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7-03/12/content_9480396.htm,2007 年 3 月 12 日。
    ①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希望工程效益评估课题组:《捐款是怎样花的——希望工程效益评估报告》,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35 页。
    ②张汉兴:《中华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中华慈善总会网站,http://www.chinacharity.cn, 2002年 1 月 30 日。
    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载《工人日报》,2006 年 1 月 9 日。
    ④ 后来又有所增长。
    ⑤《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四川汶川地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引自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网站, http://www.juanzhu.gov.cn/jsp/preview1.jsp?ColumnID=62&TID=20080514133547118516897, 2008 年 5 月 14 日。
    
    ①丁元竹:《中国慈善“有传统无事业”?》,《中国社会导刊》,2005 年 24 期。
    ②杨守金:《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06 年博士论文。
    
    ③田莉莉:《慈善基金会如何撑起更广阔的一片天?》,《参考消息》,2007 年 6 月 14 日。
    ①本段论述参考李乐:《国家出手整肃非公募慈善基金》,《中国经营报》,2008 年 1 月 21 日。
    ②《民政部发布 2007 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ov.cn/gzdt/2008-01/31/content_876526.htm,2008 年 1 月 31 日。
    ③吴锡达:《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34 页。
    ①李然 :《中华慈善总会千万善款被骗 案犯被枪决》,载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302/14/36715.shtml,2002 年 9 月 18 日。
    ②东北师范大学的杨守金博士在其毕业论文《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就持这种观点。
     ①转引自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7 页。
    ②明义,刘涛,为元:《牟氏庄园:封建社会的“和谐”世界》,引自山东侨报网,http://www.sdqb.cn/SH%20%207/07-08-31%2001.htm,2007 年 8 月 31 日。
    ①《周易·屯卦》
    ②《论语·里仁》
    ③《荀子·正论》
    ④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0 页。
    ⑤薛晓明:《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26 页。
    
    ①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77 页。
    ②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80 页。
    ③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07 页。
    ④舒圣祥:《“行政索捐”只能让慈善渐行渐远》,引自南方网, http://www.southcn.com/opinion/commentator/shushengxiang/200706130309.htm,2007 年 6 月 13 日。
    ①盛大林:《“索捐”呼唤健康的慈善文化》,《齐鲁晚报》,2007 年 5 月 10 日。
    ②王育琨:《福布斯取消中国慈善榜——对慈善精神是一种磨难》,《人力资本》,2006 年 6 月。
    ①《论语·为政》
    ②《孟子·尽心上》
    ③孙晓春:《教化哲学与愚民政治》,《天津社会科学》,1994 年第 2 期。
    ④薛晓明:《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26 页。
    ①李斌城:《中国农民战争史》,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65、66 页。
    ②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 1988 年版,第 309 页。
    ③何勇强:《论唐宋时期圩田的三种形态——以太湖流域的圩田为中心》,《浙江学刊》,2003 年第 2 期。
    ④选摘自爱心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 2007 版。
    ①John W. Cook, Morality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1999), pp.7-8.
    ②林喆:《公民基本人权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8 页。
    ③谢凤华,张学武:《中国妇女缠足放足探析》,《社会科学论坛》,2003 年第 12 期 。
    ①陈蕴茜,吴敏《: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与近代中国风俗变迁——以近代上海公墓为中心的考察》《,江海学刊》,2007 年第 6 期 。
    ②关今华:《基本人权保护与法律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4 页。
    ③ [美]L·亨金:《权利的时代》,知识出版社 1997 年版,前言。
     ① 林喆主著:《公民基本人权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327 页。
    ①事件经过参见周春林《退学研究生是否骗捐》一文。
    ②周春林:《退学研究生是否骗捐》,《文摘报》,2008 年 1 月 3 日。
    ③张璟:《受助者带走治病余款招非议》,《南方都市报》,2007 年 8 月 8 日。同时参考了南方都市报对于此事件的后续报道。
    ①[美]贝奇·布查特·阿德勒 (NPO 信息咨询中心主译):《美国慈善法指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 23 页。
    ②[美]贝奇·布查特·阿德勒 (NPO 信息咨询中心主译):《美国慈善法指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 22 页。
     ①[美]贝奇·布查特·阿德勒 (NPO 信息咨询中心主译):《美国慈善法指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 18、24 页。
     ①[加]迈克尔·霍尔:《加拿大慈善组织》,转引自卢汉龙:《慈善:关爱与和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年版,第 401 页。
    ①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21页。
    ②关于三个时期的论述引自 Apinunmahakul, Amornrat, Devlin, Rose Anne,"Charitable Giving and Charitable Gambling: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 National Tax Journal, March 1, 2004.
    ①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0 页。
    ②本段关于解决贫困问题两种声音的论述参考了刘燕生在专著中所做的论述。
    ③[英]马尔萨斯:《人口论》,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第 23 页。
    ④[英]马尔萨斯:《人口论》,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 24 页。
    ⑤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相关论述,转引自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37 页。
    ⑥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1 页。
    ①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1 页。
    ②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01页。
    ③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13页。
    ④杨守金:《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06 年博士论文。
    ⑤Donald T. Critchlow,Charles H. Parker, With Us Always: A History of Private Charity and Public Welfare(Lanham, MD: Rowman and Littlefield,1998), pp.1-2.
    ⑥Miri Rubin, Charity and Community in Medieval Cambridg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 pp.I.
    ⑦Miri Rubin, Charity and Community in Medieval Cambridg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 pp.I.
    ⑧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23-124 页。
    ⑨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23页。
    ①本段参考陈红霞:《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82-85 页。
    ②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26 页。
    ③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26 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556 页。
    ⑤《从索尔弗利诺战役到一战前夕》,载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中文版, http://www.icrc.org/Web/chi/sitechi0.nsf/html/solferino-to-ww1,2008 年 5 月 10 日。 同时参考: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 页。 关于红十字运动诞生的具体时间学界仍有存疑,这里仅取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①程宇:《福利国家的回顾与展望——政治光谱学的研究路径》,《行政与法》,第 15 页。
    ②迟明霞:《公共制度的促“善”作用功不可没——民企参与慈善事业特别报道之六》,《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9 月 13 日。
    ③牛余鑫:《慈善组织法律监督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7 年硕士论文。
    ④牛余鑫:《慈善组织法律监督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7 年硕士论文。
    ①高菊山:《遗产税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 2007 年硕士学位论文。
    ②《布什要取消遗产税美国富翁不干》:《市场报》,2001 年 02 月 17 日第二版。
    ③冯晓燕:《我国开征遗产税问题研究》,暨南大学 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④袁辉:《遗产税开征的技术难题及对策研究》,吉林大学 2004 年硕士学位论文。文中也介绍了各种不同的税制:总遗产税制的特征是在遗产处理上“先税后分”,即先征收遗产税,然后才把遗产分配给继承人;分遗产税制,又称继承税制。其特征是在遗产处理程序上表现为“先分后税”即先把遗产分给继承人,然后就各个继承人分得的遗产课税;混合遗产税制是指先课征一次总遗产税,然后在税后遗产分配给继承人时,再就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课征继承税,该税制在遗产处理程序上是按“先税一后分一再税”的方式进行。
    ⑤刘云娜:《中国慈善组织募捐困境探析》,西北大学 2007 年硕士学位论文。
    ①钟宏武:《中美日企业慈善捐赠免税制度的对比》,《中国财富》,2007 年 10 月 8 日。
    ②[美]贝奇·布查特·阿德勒 (NPO 信息咨询中心主译):《美国慈善法指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 66 页。
    ③曹贺:《关于完善我国慈善捐赠人税收优惠制度的探讨》中央财经大学 2007 年硕士学位论文。
    ④[美]贝奇·布查特·阿德勒 (NPO 信息咨询中心主译):《美国慈善法指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 23 页。
    ⑤徐冀鲁:《社会募捐也应有一定的法律规范——俄罗斯慈善法草案简介》,《现代法学》,1994 年第 6 期。
    ⑥徐冀鲁:《社会募捐也应有一定的法律规范——俄罗斯慈善法草案简介》,《现代法学》,1994 年第 6 期。
    ⑦曹贺:《关于完善我国慈善捐赠人税收优惠制度的探讨》,中央财经大学 2007 年硕士学位论文。
    ①事件经过见 Ebeling·Ashlea "The Coming Charity Crackdown".
    ②Ebeling·Ashlea,"The Coming Charity Crackdown", Forbes, August 15, 2005.
    ③迟明霞:《公共制度的促“善”作用功不可没——民企参与慈善事业特别报道之六》,《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9 月 13 日。
    ④牛余鑫:《慈善组织法律监督研究》,华南师范大学 2007 年硕士论文。
    ①崔乃夫: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崔乃夫在第二次全国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996 年 11 月 16 日),载甘肃省慈善总会编《陇原慈善》(1997 年),第 8 页。
    ②甘肃省慈善总会编:《陇原慈善》序言,第 2 页。
    ③据甘肃省慈善总会张瑞堂副会长介绍(2006.5.15 于兰州市甘肃省慈善总会)。
    ①参见饶凤翥:《立足省情,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甘肃慈善事业——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2004 年 2 月印刷,第 15 页。
    ②《甘肃省慈善总会章程》(2004.2.26 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27 页。
    ③参见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甘肃慈善》,第 45—54 页。
    ④参见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甘肃慈善》,第 45—54 页。
    ⑤兰州市民政局网福利处:“兰州市慈善总会章程”(2005.5.30 于兰州市民政局)。
    ⑥兰州市民政局网福利处:“兰州市慈善总会单位会员名单”(2005.5.30 于兰州市民政局)。
    ⑦据兰州市慈善总会项目部张少军副部长介绍(2006.5.16 于兰州市慈善总会)。
    ⑧据甘肃省慈善总会张瑞堂副会长介绍。(2006.5.15 于兰州市慈善总会)。
    ⑨据兰州市慈善总会项目部张少军副部长介绍(访谈时间 2006 年 5 月 16 日)。
    ⑩吴锡达:《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34 页。
     ①据甘肃省慈善总会张瑞堂副会长介绍(2006.5.15 于兰州市慈善总会)。
    ①《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 27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http://www.mca.gov.cn/)2006 年 5月。
    ②《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 28 条。
    ③参见《甘肃省慈善总会章程》,《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30 页。
    ④吴锡达:《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31 页。
    ⑤如, 1998 年 10 月 29 日,甘肃省慈善总会曾在兰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单位和社会各界通报了实施“慈善雨水积蓄工程”的情况和经验。参见甘肃省慈善总会主编:《陇原慈善(续集)》,1999 年 3 月印刷,第 33 页。
    ⑥引自《甘肃省慈善工作简介》,《慈爱洒陇原》(甘肃省慈善总会编),2001 年 7 月印刷,第 29 页。
    ⑦饶凤翥:《立足省情,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甘肃慈善事业——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13 页。
    ①饶凤翥:《立足省情,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甘肃慈善事业——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11 页。
    ②饶凤翥:《立足省情,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甘肃慈善事业——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14 页。
    ①饶凤翥:《立足省情,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甘肃慈善事业——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14 页。
    ②饶凤翥:《立足省情,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甘肃慈善事业——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14 页。
    ③饶凤翥:《立足省情,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甘肃慈善事业——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15 页。
    ④饶凤翥:《立足省情,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甘肃慈善事业——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15 页。
     ①信春鹰,张烨:《全球化结社革命与社团立法》,《法学研究》,1998 年第 3 期。
    ②吴锡达:《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31 页。
    ①《关于促进慈善类民间组织发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http://www.mca.gov.cn/)2006年 6 月 11 日。
    ②《甘肃省慈善总会章程》,《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26 页。
    ③《兰州市慈善总会章程》规定:“本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筹募社会资金,开展社会救助,扶助弱势群体,促进公共福利事业的发展。不断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引自“兰州市民政局网福利处”2005 年 5 月 30 日。
    ④《甘肃省慈善总会章程》,《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28 页。
    ①《甘肃省慈善总会章程》,《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30 页。
    ②《甘肃省慈善总会章程》,《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27 页。
    ③据“山东省慈善总会网”(http://www.sdcf.org.cn/)2006 年 6 月 11 日。
    ④据“浙江慈善总会网”(http://www.zcf.net.cn/)2006 年 6 月 11 日。
    ⑤据广东省慈善总会网(http://gdlf.net.huyi.cn/) 2006 年 6 月 11 日。
    ⑥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 389 页。
    ⑦饶凤翥:《立足省情 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甘肃慈善事业——在甘肃省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甘肃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第 18 页。
    ⑧张少军副部长语(2006.5.15 于兰州市慈善总会项目部)。
    ①参见郭鲲:《民政部开始起草“慈善法”》,引自“《京华时报》网”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国家税务总局网”( http://www.chinatax.gov.cn) 2006 年 5月 31 日。
    ③潘跃:《回良玉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06 年 1 月 20 日。
    ④引自“中华慈善网”(http://www.chinacharity.cn)2005 年 10 月 11 日。
    ⑤《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崔乃夫在第二次全国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996.11.16),《陇原慈善》(甘肃省慈善总会编),1997 年印刷,第 3 页。
    ①郭鲲:《民政部开始起草“慈善法”》,《京华时报》,2006 年 03 月 10 日。
    ②郭鲲:《民政部开始起草“慈善法”》,《京华时报》,2006 年 03 月 10 日。
    ③潘跃:《加强信息披露,建立评估制度,慈善类民间组织将有“行规”》,《人民日报》,2005 年 11 月22 日。
    ④阎明复:《美国慈善事业的考察报告》,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1 年 10 月。
    ⑤卢汉龙:《慈善:关爱与和谐》,第 400-401 页。
    [1] Frank Dekker Watson. The Charity Organiz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Study in American [M].New York :Macmillan, 1922.
    [2] Jonathan Barry, Colin Jones. Medicine and Charity before the Welfare State[M].London:Routledge, 1994.
    [3] Donald T. Critchlow, Charles H. Parker, With Us Always: Private Charity and Public Welfar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M]. Lanham: Rowman and Littlefield, 1998.
    [4] Ron Jordan & Katelyn Quynn. Invest in Charity: A Donor's Guide to Charitable Giving[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2001.
    [5] Miri Rubin, Charity and Community in Medieval Cambrid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02.
    [6] Chandler, Clay, Hira, Nadira A., “A WAVE OF CORPORATE CHARITY” , Fortune, January 24, 2005.
    [7]Apinunmahakul, Amornrat, Devlin, Rose Anne,"Charitable Giving and Charitable Gambling: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 National Tax Journal, March 1, 2004.
    [8] [美]L·亨金.权利的时代[M]. 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
    [9] [美]贝奇·布查特·阿德勒(NPO 信息咨询中心主译). 美国慈善法指南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 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1] [美] 孔秉德,尹晓煌主编.(余宁平译)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12][日]夫马进(张学锋等译). 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3] 李斌城. 中国农民战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4]刘泽华.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15]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 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04—1949)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6] 邓拓. 中国救荒史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7]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8] 郑功成. 中华慈善事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19] 史玉芹. 中国全史(简读本)·救灾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0] 秦晖. 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民间组织通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1]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希望工程效益评估课题组. 捐款是怎样花的——希望工程效益评估报告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2] 康晓光. 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3]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4] 孙立平. 动员与参与——第三部门募捐机制个案研究[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5] 郭于华. 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研究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6] 周志忍,陈庆云. 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7] 苏力.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8] 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M].石家庄:河北出版社,2001.
    [29] 邓国胜. 非营利组织评估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0] 陈成文. 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 [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31] 赵黎青. 非营利部门与中国发展[C]. 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2] 王名. 中国社团改革[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3]刘燕生. 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4]陈红霞. 社会福利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5] 关今华. 基本人权保护与法律实践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6] 范丽珠.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NGO)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7] 王名. 民间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38] 池子华. 红十字与近代中国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39]卢汉龙. 慈善:关爱与和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40] 洪大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41] 靳尔刚,王振耀. 国外救灾救助法规汇编 [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42] 田凯. 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3] 甘肃省慈善总会编. 《甘肃慈善》[M]. 内部印刷,2004.
    [44] 蔡勤禹. 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年.
    [45] 丁元竹. 非政府公共部门与公共服务: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服务状况研究——社会创新丛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6] 蔚然主编. 慈善箴言 [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47] 薛晓明. 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8] 齐延平. 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C].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49] 徐卫华. 发展慈善事业的理念认知与行为方式 [M].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50] 林喆.公民基本人权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1] 周秋光,曾桂林. 中国慈善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2] 资中筠. 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评述[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3] 孙立平. 守卫底线——转型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4]吕福春. 中国复合型社团研究——以中国共青团的职能变迁为个案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55] 尚晓援编著. 冲击与变革——对外开放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1993)
    [3]《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
    [4]《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
    [5]《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