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频率副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频率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系统中的重要次类,留学生在学习频率副词时常常出现偏误。本文选取留学生经常出现偏误和混淆的四个频率副词“一直、总(是)、一向、从来”行进了考察。从句法特征、语义特征、语用选择、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第一章,着重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情况,并从频率副词本体研究综述和频率副词偏误及教学研究综述两个大的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第二章,从整体上对频率副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频率副词独成一类的必要性,考察了频率副词的定义及划分标准并分析了频率副词与一般时间副词和重复副词的区别,总结了频率副词的特点。
     第三章,以三个平面理论为依据,从句法特征、语义特征、语用选择三个方面对“一直、总(是)、一向、从来”这四个频率副词行进了细致的分析。首先,从位置的分布和句法功能两方面对这四个词的句法特征进行了考察。其次,从持续性与重复性、长时与短时、动态与静态三个方面对这四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了研究。最后,从对句类的选择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对这四个词的语用选择进行了综合考察。
     第四章,依据从中介语语料库中收集到的语料,提取了“一直、总(是)、一向、从来”的偏误实例,归纳总结了这四个词的偏误类型,分析了出现偏误的原因。
     第五章,以偏误语料为依据,结合汉语学习者学习这四个词时出现的偏误类型,提出了教学对策,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本文采用了文献检索的方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查阅与梳理,使结论更具有可信度。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二者相互印证,增强研究的科学性。运用了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法,总结归纳了“一直、总(是)、一向、从来”的偏误实例,并逐一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
Frequency adverb is the important category in the modern Chinese adverbial system, bu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ten make errors in learning it. This thesis selects four frequency adverbs, always, often, consistently, all along, mistaken and confused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research, and will analyze and study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 features, semantic features, pragmatic choices, error analy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range, content, theory, method and corpus sources, and makes a systematical review on precious achiev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y on the frequency adverbs themselves and errors and teaching of the frequency adverbs.
     The second chapter overall studies frequency adverb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separating frequency adverbs from others, observes their definitions, criteria of classifications and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m and general time adverbs and repeating ones, and concludes their features.
     Based on three-plane theory,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se four frequency adverbs, always, often, consistently, all along in details, from the aspect of syntactic features, seman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choices. First of all, it observes the syntactic features of these words from the aspect of position distribution and syntactic function. Secondly, it carries on a study on their semantic features from three aspects, sustain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durative and instantaneous states and static and dynamic states. Finally, it carries on a comprehensive investment about their pragmatic choices based on sentence choic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The forth chapter is mainly to conclude the types of errors of these four word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error examples from the data, which is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language.
     Based on error corpus, the fifth chapter comes up with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akes discussion about teaching methods with the error types that are occurr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Chinese learners.
     This thesis adopts literature retrieval to access and review prec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which makes the conclusion much more credible, insist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which strengthens the sciencificity of the research. The thesis also makes use of inter-language theor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s to conclude the error examples of the four words, always, often, consistently, all along, meanwhil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errors with deeply research.
引文
[1]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第1页
    [2]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322页
    [3]史金生,胡晓萍.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J].语文研究.2004年,第2期:第9页
    [4]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0年,第5页
    [5]丁淑娟.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延吉:延边大学,2004年,第1页
    [6]丁淑娟.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延吉:延边大学,2004年,第1页
    [7]周小兵.频度副词的划类与使用规则[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第116页
    [8]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第98页
    [9]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049页
    [10]邹海清.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第5页
    [11]丁淑娟.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延吉:延边大学,2004年,第1页
    [12]邹海清.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第6页
    [13]丁淑娟.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延吉:延边大学,2004年,第2页
    [14]丁淑娟.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延吉:延边大学,2004年,第1页
    [15]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38页
    [16]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6页
    [17]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第537页
    [1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10页
    [1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12页
    [2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15页
    [2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16页
    [22]杨煜舒,任海波.“一贯”与“一向”的对比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56页
    [23]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53页
    [24]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51页
    [25]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4页
    [26]叶翔.留学生汉语常用副词偏误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1年,第14页
    [27]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4期:第122页
    [28]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5页
    [29]叶翔.留学生汉语常用副词偏误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1年,第30页
    [30]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4期:第10页
    [31]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601页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M].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第174-319页
    [2]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制.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高等][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3年.第32-283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28-1813页
    [4]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04-780页
    [5]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第94-687页
    [6]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105-131页
    [7]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第105-231页
    [8]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32-697页
    [9]邢公碗,马庆株.现代汉语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43-249页
    [10]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合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4-175页
    [11]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4-26页
    [1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4-116页
    [13]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1-133页
    [14]高顺全.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第1-29页
    [15]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第106-141页
    [16]北大中文系55、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31-566页
    [17]鲁键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4-53页
    [18]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6-107页
    [19]邢副义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04-132页
    [20]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322-323页
    [21]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12-765页
    [2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92-201页
    [23]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1-203页
    [24]金立鑫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虚词辨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77页
    [25]周小兵、赵新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117页
    [26]肖奚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第43-71页
    [27]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80-103页
    [28]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1-75页
    [29]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2-63页
    [30]李晓琪主编.现代汉语虚词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9-194页
    [31]李晓琪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讲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53页
    [32]王素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要[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年.第63-71页
    [33]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6页
    [34]陆庆和,黄兴主编.汉语水平步步高.副词[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7-94页
    [35]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97-102页
    [36]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53-178页
    [37]张志公.现代汉语(上)[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127-132页
    [38]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76-136页
    [39]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03-551页
    [40]孙德金.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03-608页
    [41]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第1-160页
    [4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5-280页
    [1]李泉主编.发展汉语(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5-127页
    [2]黄政澄.新编汉语教程(上册三)[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9-163页
    [3]李晓琪,戴桂芙,郭振华.新汉语教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7-183页
    [4]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5-197页
    [1]周小兵.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第137-142页
    [2]周小兵.频度副词的划类与使用规则[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第116-119页
    [3]李少华.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分类描写[J].荆州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第70-74页
    [4]史金生,胡晓萍.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J].语文研究,2004年,第2期:第9-14页
    [5]吴春仙.《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儿个值得讨论的语法问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第12-15页
    [6]肖奚强.略论偏误分析的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第1期:第47-52页
    [7]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2期:第7-15页
    [8]范开泰.语法分析三个平面[J].汉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3期:第37-50页
    [9]周小兵.“常常”和“通常”[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4期:第69-75页
    [10]邓小宁.“一直”与“一向”的多角度分析[J].汉语学习,2002年,第6期:第58-62页
    [11]邹海清.频率副词“时时”与“不时”的语义区别[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卷第4期:第72-76页
    [12]吴春相,丁淑娟.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的层级和语义研究[J].汉语学习,2005年,第6期:第20-25页
    [1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语言研究,2000年,第2期:第51-59页
    [14]刘月华.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J].语法研究和探索,1983年,第1期:第23-29页
    [15]周小兵,邓小宁.“一再”和“再三”的辨析[J].汉语学习,2002年,第1期:第61-64页
    [16]金贞子.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第140-141页
    [17]龙青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J].汉语学习,1990年,第3期:第40-44页
    [18]吕庆志.虚词教学三步法[J].语文学刊,2000年,第3期:第39-40页
    [19]李小荣.谈对外汉语虚词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第4期:第79-83页
    [20]李晓琪.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3期:第65-71页
    [21]李晓琪.中介语与汉语虚词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4期:第63-68页
    [22]金昭延.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的偏误分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6卷第1期:第120-121页
    [23]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J].语言文字应用,998年,第4期:第2-10页
    [24]脱傲.频度副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06-110页
    [25]张谊生.副词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第86-95页
    [26]马庆株.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若干建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3期:第13-16页
    [27]李泉.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J].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第85-87页
    [28]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第1-8页
    [29]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第44-56页
    [30]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4期:第122-132页
    [31]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1期:第69-73页
    [32]吕文华,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J].汉语学习,1993年,第1期:第41-43页
    [33]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第61页
    [34]李泉.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及相关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第87-90页
    [35]赵金铭.外国人语法偏误句子的等级序列[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第1-7页
    [36]杨惠元.试论课堂教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004年,第3期:第37-42页
    [37]关键.一直”“总”“老”的比较研究[J].汉语学习,2002年,第3期:第19-23页
    [38]赵新.“连、连连、一连”的语义和句法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2卷第3期:第80-84页
    [39]胡裕树,范晓.深化“三个平面”理论的研究[J].韩山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第60-64页
    [40]王黎.“连”和“连连”[J].汉语学习,2003年,第2期:第33-36页
    [41]寿永明.“常常”与“往往”的语义语法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103-105页
    [42]刘靖.时间副词“一直”与“总”的语义分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第28卷第2期:第95-99页
    [43]柳丽慧.偏误的类别、产生原因及教学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22-124页
    [44]何淑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副词研究综述[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71-75页
    [45]卢鹏,李冰燕,张海增.“一直”及其几个近义词的功能辨析[J].2007年,第1期:第45页
    [46]潘优燕.“总”和“一直”的语义、句法对比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9卷第1期:第70-72页
    [47]曹爽.时间副词“从来”与“向来”的比较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教学[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5卷第1期:第31-33页
    [48]陈安泰.韩国留学生中级汉语常见语法偏误分析[J].文学教育,2010年,第9期:第142-143页
    [49]任海波.“一直”与“从来”的比较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68-72页
    [50]沈桂丽.“常常”和“往往”[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第27卷第6期:第71-74页
    [51]潘慕婕.关于现代汉语的频度副词[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59-65页
    [52]李璇,任海波.“时时”和“不时”的用法考察及其句式语义分析[J].语言应用研究,2007年,第1期:第46-50页
    [53]彭湃,彭爽.“每每”与“往往”、“常常”[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 第2期:第70-72页
    [54]李云彤.外国留学生常用错的一组副词——“一直”和“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3卷第3期:第18-19页
    [55]张谊生,邹海清,杨斌.“总(是)”与“老(是)”的语用功能及选择差异[J].语言科学,2005年,第4卷第1期:第31-39页
    [56]王华.“一直”与“从来”比较谈[J].阅读与写作,2007年,第12期:第29-30页
    [57]杨煜舒,任海波.“一贯”与“一向”的对比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25卷第1期:第54-57页
    [58]葛文杰,张静.“从来”句的语义语用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第25卷第4期:第51-54页
    [59]张娟.“一向”、“始终”、“一直”的语义和用法比较[J].科教导刊,2010年,第9期:第211-212页
    [60]王继洪.汉字象形符号与对外汉语中的虚词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0卷第3期:第104-107页
    [1]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0年
    [2]邹海清.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丁淑娟.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延吉:延边大学,2004年
    [4]何淑冰.基于统计的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施伟伟.“连连”与“一连”的比较研究[D]:[硕十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5年
    [6]黄瓒辉.时间副词“总”和“一直”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1年
    [7]叶翔.留学生汉语常用副词偏误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1年
    [8]刘靖.“一直”与“总”的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6年
    [9]崔明玉.三组持续类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D]:[硕十学位论文].延吉:延边大学,2001年
    [10]王宇培.“常常”与“往往”的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1年
    [11]孙颖.对外汉语综合课(中级)教材研究——兼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12]王华.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D]:[硕士学位论文].南宁 广西大学,2006年
    [13]刘平源.助动词”可能”与或然语气副词”大概、也许、恐怕”的多角度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0年
    [14]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在线语料库,http://ccl.pku.edu.cn:8080
    [2]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http://202.112.195.8/hsk/index.asp
    [3]百度网,http://www.baidu.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