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选择、理论来源及其文化阐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电视纪录片是我国电视荧屏上最重要的类型之一。作为节目类型,它曾经与新闻节目一道命名了我国电视发展的第一个十年——新闻纪录时代(郭镇之语);作为批评对象,它以纪实理念掀起了20世纪90年代电视创作的深刻变革。纪录片批评是电视批评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电视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创作理念的批评是贯穿纪录片批评的一条主线,对它的研究既能清晰地分辨出中国纪录片批评的发展过程,又能从中窥见中国批评者对国外各种理念的选择与运用。本文主要考察我国纪录片批评中针对创作理念频繁出现的话语,分析其具体运用情况,追踪话语来源,并结合不同时期现实状况和文化语境解读其深层内涵。
     中国电视纪录片批评历经朦胧期、意识形态批评期、本体批评期和文化批评期,不断更新和发展。批评形态主要有四种:政府的批评、学术批评、创作人员进行的自我批评以及大众的批评。批评以各种形式出现,有快速、全面的论文,有深入、系统的专著,有简明扼要的获奖评语,也有互动开放的网络空间。若干批评热潮,如关于形象化政论的批评,关于纪实的批评,关于新纪录运动的批评,关于真实再现的批评等促成了几种主要的批评话语:主旋律、纪实、新纪录和真实再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整体上发生了两个重要转变,即从富有文学和政治色彩的中式话语转变为以直接电影、真实电影为指导的西式话语,从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唯一价值标准到以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等为主体的多元价值标准。这两个转变为批评话语的理解和阐释提供了两个重要依据,一是中国对西
TV documentary film is th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ype on screen in China. As
    a type of programme, it named the first ten years ——news documentary age(said by
    Guo Zhenzhi) together with news programme. As an object/target of criticism, it raised the profound change by the idea of on-the-spot report/record of actual events in TV creation field in the 1990s. TV documentary film criticism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V criticism and it occupie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V study. The criticism about creation conception is a chief clue which runs through the course of TV criticism. We can distinguish the development of TV documentary films clearly and detect the selection of idea from abroad by our study on it. The dissertation mainly inspected the discourses which frequently appear in the TV documentary film criticism in China, traced to their source, and interpreted their deep intension combining with actuality and cultural circumstances.
    TV documentary film criticism in China has involved obscurity period, ideology criticism period, ontology criticism period and culture criticism period. There are four shapes such as criticism from government, criticism from scholars, self-criticism from creators and criticism from the masses. The criticism appears in the forms of articles, monographs, comments and BBS. A certain number of criticism upsurge such as the
引文
① 李怡:《西方文论在中国如何“化”》,《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
    ① 李幸 汪继芳:《西方纪录电影与中国电视》,《电影艺术》1998年第3期
    ① R·韦勒克:《二十世纪文学批评主潮》,《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余微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326页
    ①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3页
    ① 欧阳宏生著:《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① [美]约翰·费斯克等编撰,李彬译注:《关键概念 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260页
    ① 钱中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
    ②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幅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9页
    ① [美]詹姆逊:《时间的种子》,王逢振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第88页
    ① 张法,王一川,张颐武:《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文艺争鸣》1994年第2期
    ① 王逢振、谢少波编:《文化研究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103页(詹姆逊语)
    ② [美]詹姆逊:《现代性的神话》,张旭东译,《上海文学》,2002年第10期,第75页
    ③ [美]詹姆逊《现代性的神话》,张旭东译,《上海文学》,2002年第10期,第77页
    ① 张旭东:《詹明信再解读》,《读书》,2002年12期
    ② [英]迈克·克朗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页
    ① [苏]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唯真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8页
    ①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① 任远:《电视纪录片的界定和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1.5
    ① 杨伟光著《电视改革论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8页
    ② 朱景和著《电视纪实艺术论》,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① 孙玉平:《试论电视山水风光片》,《新闻广播电视研究》1986,4
    ① 黄望南:《对历史的哲学思考》,《新闻广播电视研究》1988,2
    ① 同上。
    ② 田本相、王纪言《论军事篇的崛起》,《新闻广播电视研究》1988,2
    ① 欧阳宏生著,《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63—64页。
    ① 任远:《电视纪录片的界定和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1,5
    ② 胡立德《电视新闻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0,1
    ③ 任远《电视纪录片的界定和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1,5
    ① 详细阐述见诸郑征予:《纪录片:聚焦民族传统文化》,《电视研究》2000,7:叶育登《试论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及其表现形态》,《福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4;金丹元《关于“纪实性”和中国纪录片文化的再思考》,《社会科学》2001,2:蒋延《浅议纪录片的人文主义精神》,《学术论坛》2000,4
    ① 刘通国:《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感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8
    ① [美]埃里克·巴尔诺著:《世界纪录电影史》张德魁、冷铁铮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96—97页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5页
    ① 任远:《纪录片正名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2,4
    ① 朱景和:《纪录片总是综合艺术》,《电视研究》1994,11
    ① 朱景和:《人性视角与人民记忆》,《电视研究》1994,8
    ② 《“纪实”之后是什么?》《电视研究》1994,6
    ③ 陈晓花:《他从<沙与海>走来》,《电视研究》1994,12
    ④ 张希岑,张冬华:《平淡中的追求》,《中国电视》1994,10
    ⑤ 李一文、陈晓花:《’94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综述》,《电视研究》1994,12
    ⑥ 黄望南:《纪录片要拍得好看》,《电视研究》1994,12
    ⑦ 欧阳宏生:《实现纪录片创作的可持续发展》,《电视研究》2002,10
    ⑧ 姚纪萱:《题材多样 精品迭出》,《当代电视》2005,1
    ① 江欧利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0年度新闻佳作赏析》,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527页
    ① 袁智忠:《主旋律电影:回顾与反思》,《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② 关于主旋律的界说还可以参见滕进贤《关于中国电影的主旋律》,《人民日报》1991年2月7日
    ③ 欧阳宏生主编:《纪录片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① 傅红星:《写在胶片上的历史》,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486页
    ① 田本相:《<话说运河>:对文化的追求》,《新闻广播电视研究》1987,2
    ① 孙晓岭:《<河殇>对话》,《中外电视》1988,5
    ① 丁一红:《电视文献纪录片初探》,《电视研究》1998,9
    ② 丁华东:《电视文献纪录片:文献公布新视野》,《山西档案》2000,4
    ③ 可玉、冬声:《电视文献纪录片创作的几个问题》,《党的文献》2000,1
    ④ 潘研、董希政:《30年代日本侵华新闻纪录片》,《中国档案》2000,6
    ⑤ 贾秀清:《电视文献纪录片创作难点浅析》,《电视研究》2000,3
    ⑥ 陈菱:《“口述历史”在电视文献纪录片中的价值》,《电视研究》2001,11
    ⑦ 时间:《简论汇编性纪录片的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11
    ⑧ 陈菱:《跨越纪实与历史之间的时空鸿沟》《电视研究》2002,5
    ① 孙玉平、孙振虎:《历史文献纪录片的责任与功能》,《电视研究》2001,1
    ② 丁一红:《电视文献纪录片初探》《电视研究》1998,9
    ③ 可玉、冬声:《电视文献纪录片创作的几个问题》,《党的文献》2000,1
    ④ 贾秀清:《电视文献纪录片创作难点浅析》,《电视研究》2000,3
    ① 田本相、王纪言:《论军事片的崛起》,《新闻广播电视研究》1988,2
    ① 《关于当前繁荣文艺创作的意见》,《人民日报》1991年5月10日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5页
    ① 任远主编《电视纪录片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① 罗斯托茨基著《苏联演剧电影》苏凡译,天下图书公司1950年版,第45页
    ② 罗斯托茨基著《苏联演剧电影》苏凡译天下图书公司1950年版,第49页
    ③ 伯奋编述《苏联电影500个问答》,湘锋出版社1952年版,第7—8页
    ① 科巴林等著《论新闻纪录电影》北京:艺术出版社1954年版
    ① 伯奋编述《苏联电影500个问答》湘锋出版社1952年版,第7页
    ① [法]亨·阿杰尔著《电影美学概述》徐崇业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① [美]埃里克·巴尔诺著《世界纪录电影史》张德魁、冷铁峥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84页
    ② [美]埃里克·巴尔诺著《世界纪录电影史》张德魁、冷铁睁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80页
    ③ [英]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电影的首要原则》,单万里 李恒基译,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① [法]亨·阿杰尔著《电影美学概述》徐崇业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② [英]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电影的首要原则》单万里 李恒基译,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① [英]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电影的首要原则》单万里 李恒基译,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② [法]亨·阿杰尔著《电影美学概述》徐崇业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③ [美]埃里克·巴尔诺著《世界纪录电影史》张德魁、冷铁峥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93页
    ① [英]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电影的首要原则》单万里 李恒基译,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① [法]亨·阿杰尔著《电影美学概述》徐崇业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② 中国电影家协会编《电影艺术讲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第301—302页
    ① 《新闻纪录电影创作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②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新闻纪录电影创作问题》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版,第115页
    ③ 伯奋编述《苏联电影500个问答》湘锋出版社1952年版,第69—70页
    ① 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编《电影艺术讲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
    ① [英]弗西斯·哈迪:《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单万里译,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② [英]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电影的首要原则》单万里 李恒基译,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① 同上
    ① 李幸、汪继芳:《西方纪录电影与中国电视》,《电影艺术》1998,3
    ① 张雅欣整理:《纪录片热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综述》,《现代传播》1997,5
    ② 李幸、汪继芳:《西方纪录电影与中国电视》,《电影艺术》1998,3
    ① 孙珉:《百年恩来 千古国魂——赞电视艺术纪录片<百年恩来>》,《求是》1998,8
    ① 李一文 陈晓花:《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综述》,《电视研究》1994,12
    ② 张同道:《1998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略论》,《电影艺术》1999,3
    ③ 刘泉声:《叶片 溪流 大树 干流——从选材上看第二届电视纪录短片展播的不足之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8,11
    ④ 孟繁华著《想象的盛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64页
    ① 江泽民著《论“三个代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北京:中央文献音像出版社2004年
    ② 胡智锋著《影视文化论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① 吴秉杰著《现实主义沉思录》(下)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40页
    ① [美]埃里克·巴尔诺著《世界纪录电影史》张德魁、冷铁峥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92页
    ② 亦水:《追寻一代伟人的足迹——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观后》,《求是》1997,4
    ① [英]斯图尔特·霍尔编《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8页
    ① 任远:《论长镜头的纪实性和造型性》《新闻广播电视研究》1986,4
    ② 叶子:《情感·意境——谈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新闻广播电视研究》1986,4
    ③ 任远:《纪录片正名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2,4
    ① 同上
    ② 黄望南:《给纪实性作品以应有的评价》《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2,3
    ① 杨田村:《纪实与真实》《现代传播》1994,2
    ① 钟大年:《再论纪实不是真实》,《现代传播》1995,2
    ① 张毓雄:《电视纪录片中运动纪实性镜头“俗”“雅”刍议》,《新闻前哨》1996,3
    ② 涂兴录:《谈纪录片的纪实镜头拍摄》,《中国电视》1996,2
    ③ 黄子林:“《如何体现纪录片的纪实美》《电视研究》1999,6
    ① 王海兵:《纪实性专题片的创作》,《广播电视天地》1993,3
    ② 王海兵:《客观纪实与主观情感——电视纪录片<回家>创作谈》《声屏世界》1996,3
    ③ 黄子林:《如何体现纪录片的纪实美》,《电视研究》1999,6
    ④ 王纪言,罗振宇:《电视纪录片时空结构初探》,《现代传播》1996,4
    ⑤ 刘敬东:《纪实有多少魅力》,《电视研究》1998,1
    ⑥ 何苏六:《论纪实的空间》《当代电影》2002.3
    ① 朱景和著《纪录片创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② 刘敬东:《纪实有多少魅力》,《电视研究》1998,1
    ③ 姚建华:《试论电视纪录片中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新闻前哨》1996,1
    ④ 刘颐静:《纪实与艺术表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3
    ⑤ 郑祖武:《论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与艺术性》,《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7,5
    ⑥ 任远:《谈谈纪录片的纪实性、思辨性、审美性》,《电视研究》1997,4
    ① 张东钢:《纪录、纪实、现实主义》,《戏剧》2002,2
    ② 徐刚:《关于当前电视纪实片热的冷思考》,《南方电视学刊》1997,3
    ③ 尹鸿:《雾中行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评奖后记》,《电视研究》1998,2
    ④ 郭际生:《进步与反思——因“中国电视纪录片20年”所想》,《南方电视学刊》2002,4
    ⑤ 何苏六:《论纪实的空间》,《当代电影》2002,3
    ⑥ 孙鸿翔:《纪实手法在实践中的误区》,《当代电视》,2002,6
    ① 潘伟:《电视的纪实不能是自然主义》,《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6
    ② 傅暾:《走出纪实的误区——电视纪录片面临着的一道质量关》,《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4
    ③ 冷冶夫:《平视客观 纪录真实》《声屏世界》1996,2
    ④ 谭天:《平中见奇 小中见大——谈谈电视纪录片如何表现普通人》《电视研究》1996,4
    ⑤ 傅暾:《走出纪实的误区——电视纪录片面临着的一道质量关》,《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4
    ⑥ 张骏德:《试论电视纪录片纪实风格的新发展》,《新闻大学》1996,4
    ① 罗兰·巴尔特著《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30页
    ② 同上,第38页
    ③ 同上,第34页
    ① 任远:《谈谈纪录片的纪实性、思辨性、审美性》,《电视研究》1997.4
    ② 钟大年:《再论纪实不是真实》,《现代传播》1995,2
    ③ 杨田村:《传统现实主义与纪实主义不可通约——传统现实主义与纪实主义表意方法比较》,《现代传播》1995,6
    ① 汤炯铭:《电视纪录片的双重表达观念》,《广播电视研究》1994,3
    ② 徐刚:《关于当前电视纪实片热的冷思考》《南方电视学刊》1997,3
    ③ 朱景和著《纪录片创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④ 徐刚:《关于当前电视纪实片热的冷思考》,《南方电视学刊》1997,3
    ① [苏]叶·魏茨曼著《电影哲学概说》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114页
    ①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
    ② 同上,第9页
    ③ 同上,第10页
    ① 同上,第14页
    ②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③ 同上,第13页
    ①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56页
    ② 同上,第66页
    ① 同上,第64页
    ②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③ 同上,第60页
    ① 同上,第69页
    ② 同上,第67页
    ③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79页
    ④ 同上,第331页
    ① 同上,第371页
    ②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56页
    ① 同上,第15页
    ② 同上,第126页
    ③ 同上,第81页
    ④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68页
    ① 同上,第157页
    ② 此处“景深镜头”的含义与今天的景深镜头有差别,今天的景深指包含在聚焦目标前、后景物之间的清晰空间,而巴赞所说的景深镜头包含了长镜头、场面调度诸元素
    ③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303页
    ④ 同上,第175页
    ⑤ 同上,第75页
    ⑥ 这些方式被巴赞视作景深镜头内的“场面调度”
    ①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② 同上,第11页
    ③ 同上,第58页
    ①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219页
    ② 同上,第307页
    ③ 同上,第310页
    ④ 同上,第311页
    ①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② 同上,第372页
    ③ [德]克拉考尔著《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① 克拉考尔著《电影的本性——锄质现实的复原》,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自序第3页
    ① 克拉考尔著《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369页
    ② 同上,第243页
    ① [德]克拉考尔著《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375页
    ② 同上,第375页
    ① 同上,第131页
    ② [德]克拉考尔著《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134页
    ③ 同上,第248页
    ④ 同上,第255页
    ① 同上,第35页
    ② [德]克拉考尔著《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③ 同上,第51页
    ① 同上,第377页
    ② [德]克拉考尔著《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380页
    ① 同上,第361页
    ② 同上,第376页
    ③ [苏]叶·魏茨曼著《电影哲学概说》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141页
    ④ [德]克拉考尔著《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86页
    ① 参见[苏]叶·魏茨曼著《电影哲学概说》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215页
    ② 同上,第211页
    ①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309页
    ② 同上,第372页
    ③ 同上,第375页
    ① 钟大年:《电视纪录片创作走向探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2,5
    ① 朱羽君:《长城的呐喊——揭开纪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序幕》,《现代传播》1992,2
    ② 王海兵:《纪实性专题片的创作》,《广播电视天地》1993,3
    ③ 王政:《长镜头使电视纪录片更具魅力》,《当代传播》1994,2
    ① [俄]M·B·杨波尔斯基:《论镜头的景深》,《世界电影》2000,2
    ②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299页
    ① 同上,第304页
    ② 同上,第279页
    ① [德]克拉考尔著《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126页
    ② 金丹元:《论“长镜头理论”背后的哲学及其当下意义》,《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0,6
    ① 钟大年著《纪录片创作论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① 陈秉均 陈纪元:《本真与表现——浅谈<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纪实和写意》,《大舞台》1999,4
    ①许文郁朱元忠著‘大众文化批评》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2页
    ②邹广文著‘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① 汪晖:《文化研究及其当代意义》,《旧影新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② 黄书泉:《<生活空间>的人文精神》,《读书》1999,5
    ① 王晓明主编《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90年代的文化和文学分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173页
    ① 《什么是新纪录运动——吕新雨访谈》,吕新雨著:《纪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① 吕新雨:《中国纪录片:观念与价值》,《现代传播》1997,3
    ② 吕新雨:《纪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5页
    ① 同上,第329页
    ② 同上,第15页
    ③ 吕新雨:《中国纪录片:观念与价值》,《现代传播》1997,3
    ① 吕新雨:《人类生存之境——论纪录片的本体理论与美学风格》,《现代传播》1996,6
    ① 《什么是纪录精神?》,吕新雨著:《纪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① [美]罗伯特·C·艾伦:《美国真实电影的早期阶段》李迅译,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① 任远、彭国利编著《世界纪录片史略》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页
    ① Jim McKay: A Discussion with Frederick Wiseman, Part Ⅰ, http://www.indiewire.com/people/int_Wiseman_Frdrk_971219_2.html
    ② 同上
    ① David Stewart: Fred Wiseman's novelistic samplings of reality,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Current, Feb. 2, 1998, http://www.Current.org
    ② 同上
    ③ [英]阿兰·劳维尔:《英国自由电影》张雯译,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④ 同上
    ① [法]西蒙·德·波伏瓦:《恐怖的记忆》张献民译,《当代电影》,2004,5
    ① 丁亚平著《艺术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77页
    ① [英]雷蒙·威廉斯著《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519页
    ① 刘康著《全球化/民族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② 张颐武:《阐释“中国”的焦虑》,《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5年4月号,第131页,转引自刘康著《全球化/民族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① 王岳川著:《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205页
    ② [美]乔纳森·弗里德曼著《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郭建如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18页
    ③ 刘康著《全球化/民族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① [美]乔纳森·弗里德曼著《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郭建如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42页
    ② 王岳川著:《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页
    ①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新闻纪录电影创作问题》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版,第60页
    ① 杨伟光主编《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
    ② 任远主编《电视纪录片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第77页
    ① 詹万里:《电视剧 还是纪录片—<中国大案录>的思考》,《电视研究》2000,2
    ① 惠明:《国内外真人秀研究及收视调查》,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19:28新浪传媒
    ①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新闻纪录电影创作问题》,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年版,第22页
    ②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新闻纪录电影创作问题》,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年版,第45页
    ① 同上,第46页
    ② 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编《新闻纪录电影创作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页
    ③ 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编《新闻纪录电影创作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页
    ① 朱羽君著《现代电视纪实》,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56—57页
    ① 任远《纪录片正名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2,4
    ① 高鑫:《“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界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2,3
    ①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新闻纪录电影创作问题》,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年版,第41页
    ② 同上,第43页
    ③ 同上,第55页
    ④ 同上,第25页
    ①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新闻纪录电影创作问题》,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年版,第56页
    ② 同上,第42页
    ③ 《新闻纪录电影创作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第23页
    ① 参见[法]乔治·萨杜尔著《电影艺术史》徐昭、陈笃忱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7年版,第253页
    ① 维尔托夫《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李恒基 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② 维尔托夫《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李恒基 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① 让·鲁什、埃德加·莫兰:《夏日纪事》,载《影坛》第1期,第53页,巴黎,1966年,转引自[联邦德国]乌利希·格雷戈尔著《世界电影史》(1960年以来)郑再新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68页
    ② [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世界电影史》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页
    ③ 珍·艾伦撰,章杉译:《纪录片中的自我反映手法》,《世界电影》2000,1
    ① Truth in Cinema Comparing Direct Cinema and Cinema Verité, Candis Callison, Documenting Culture, CMS 917, November 14, 2000
    ① [美]埃里克·巴尔诺著《世界纪录电影史》张德魁冷铁铮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115页
    ② 详见单万里《纪录与虚构》一文的相关叙述,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① 俞宣孟著《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
    ① 吴斌《真实不再是目的了吗?》www.cddc.net,2004-12
    ① 吴予敏《变革中的中国电视体制和电视文化》,www.cddc.net,2002-7
    ① 吴予敏《变革中的中国电视体制和电视文化》,www.cddc.net,2002-7
    ① [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36页
    ① 转引自周宪:《文化的分化与“去分化”》,《文艺研究》1997年第5期
    ② [美]尼尔·波兹曼著:《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
    ① 高小康:《游戏与崇高》,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① [美]乔纳森·弗里德曼著:《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郭建如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56页
    ① 《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3页
    ①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
    ① 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年12月17日
    ① 《关于当前繁荣文艺创作的意见》,《人民日报》1991年5月10日
    ① 江泽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1年7月2日
    ②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4年3月7日
    ① 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年12月17日
    ② 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年12月17日
    (美)埃里克·巴尔诺著《世界纪录电影史》,张德魁、冷铁峥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伯奋编述《苏联电影500个问答》,上海:潮锋出版社,1952
    (法)布尔迪厄著《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美)大卫·鲍德韦尔,诺埃尔·卡罗尔主编《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麦永雄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2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著《后现代理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著《通俗文化理论导论》,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陈汉元主编《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暨论文选》,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三好将夫《全球化的文化》,马丁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英)弗朗西斯·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弗拉哈迪原著,任远编《影像中的历史:世界纪录片精品档案》,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意)基多·阿里斯泰尔著《电影理论史》,李正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美)肯尼斯·博克等著《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常昌富、顾宝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苏)科巴林等著《论新闻纪录电影》,北京:艺术出版社1954
    (德)赖纳·特茨拉夫主编《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吴志成等译,南昌:江西人 民出版社2001
    (德)鲁道夫·爱因汉姆著《电影作为艺术》,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美)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麦永雄、柏敬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苏)罗斯托茨基著《苏联演剧电影》,北京:天下图书公司1950
    (法)罗兰·巴尔特著《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法)罗兰·巴特著《神话——大众文化诠释》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美)M·H·艾布拉姆斯著《镜与灯》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英)迈克·费瑟斯通著《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美)迈克尔·拉毕格著《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何苏六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英)默克罗比著《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田晓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美)尼克·布朗著《电影理论史评》,徐建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著《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法)皮埃尔·布迪厄著《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刘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实践与反思》,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美)乔纳森·弗里德曼著《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郭建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徐昭、胡承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法)让·波德里亚著《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美)萨义德著《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美)史蒂夫·莫腾森编选《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关世杰、胡兴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英)斯图尔特·霍尔编《表征》,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宋家玲编著《影视艺术比较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英)泰玛·利贝斯、埃利胡·卡茨著《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刘自雄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英)特里·伊格尔顿著《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法)尤瑟夫·库尔泰著《叙述与话语符号学》,怀宇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英)约翰·汤姆林森著《全球化与文化》,郭英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约翰费斯克等编撰《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李彬译注,新华出版社2004
    陈犀禾 吴小丽编著《影视批评:理论和实践》,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陈振兴编《国际电影节概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陈志昂主编《电视艺术通论》,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邓启耀主编《视觉表达:2002》,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丁亚平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1897-2001)》,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丁峤等著《为提高新闻纪录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而奋斗》,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戴元光《传播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戴元光《中国传播思想史》(现当代卷),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凤凰卫视之《DV新世代》主编(DV完全手册——一个人的影像》,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高峰、肖平著《电视纪录片论语》,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高峰著《电视纪录片及其审美选择》,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
    高鑫著《电视艺术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高鑫著《电视艺术美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高鑫著《电视纪实作品创作》,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高鑫、周文著《电视艺术概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高鑫著《电视专题片创作》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郭镇之著《中国电视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郭宝新主编《中国纪录片——2000年度精品文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郭宝新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1998年度社教佳作赏析》,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郭宝新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1999年度社教佳作赏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郭宝新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0年度社教佳作赏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郭宝新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1年度社教佳作赏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郭宝新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2年度社教佳作赏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郭宝新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3年度社教佳作赏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委员会编撰《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1986—2003
    黄力之著《当代审美文化史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黄会林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胡智锋《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胡智锋《影视文化论稿》,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胡智锋《中国电视观念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姜依文主编《生存之镜(电视纪录片卷)》,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金元浦、陶东风著《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冷冶夫 马莉著《电视纪实与创作》,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李道新著《影视批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李道新著《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郦苏元、胡菊彬著《中国无声电影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林旭东著《影视纪录片创作》,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林少雄主编《多元文化视阈中的纪实影片》,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林少雄著《纪实影片的文化历程》,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刘建明著《媒介批评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陆扬 王毅著《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罗慧生著《现代电影美学论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罗纲 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吕新雨著《纪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北京:三联书店2003
    欧阳宏生著《电视批评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欧阳宏生主编《纪录片概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欧阳宏生等著《电视批评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欧阳宏生、朱天主编《区域传播论:西部电视专题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
    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潘知常、林玮主编《传媒批判理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蒲震元、杜寒风主编《电影批评:迈向21世纪》,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蒲震元、杜寒风主编《电影理论:迈向2l世纪》,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钱蔚著《政治、市场与电视制度:中国电视制度变迁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任远主编《电视纪录片新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任远编译《海外名家谈电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任远、彭国利编著《世界纪录片史略》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邵牧君著《西方电影史概论》,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邵牧君等译《电影理论文选》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石屹著《电视纪录片——艺术、手法与中外观照》,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时统宇著《电视批评理论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唐晨光《影像中德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2002,博士后报告
    谭天、王甫《电视策划学》,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
    陶东风著《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陶东风著《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陶涛著《电视纪录片创作》,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汪苏华、曹华民主编《中外电视新闻佳作赏析》,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王甫《电视新闻的视觉传播优势》,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
    吴信训等《中国东西部传传媒经济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
    吴信训等《现代传媒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王晓明主编《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90年代的文化和文学分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王君超著《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王宁编《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王岳川著《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编译社2001
    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 中国电影出版社 本国电影编辑室合编《新闻纪录电影创作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吴文光著《纪录片与人镜头像自己的眼睛一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吴文光主编《现场》第一、二卷,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2001
    吴文光著《江湖报告:一个以大棚为个案而展开的田野调查》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夏衍、陈荒煤等著《为了新闻纪录片的更大跃进》,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
    夏衍《电影论文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肖平著《纪录片编导实践理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肖同庆著《影像史记》,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新闻纪录电影创作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许文郁 朱元忠著《大众文化批评》,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许明著《新意识形态批评》,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杨伟光主编《中国电视论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杨伟光主编《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尹鸿著《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尹鸿《悲剧意识与悲剧艺术》,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
    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尹鸿《镜像阅读——九十年代影视文化随想》,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
    游飞 蔡卫著《世界电影理论思潮》,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张凤铸《广播影视艺术论(张凤铸自选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张凤铸《电视声画艺术》,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张凤铸《影视艺术新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张凤铸、黄式宪、胡智锋《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张长明主编《2002年度中国彩虹奖电视佳作赏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张雅欣著《中外纪录片比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赵玉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郑征予著《电视文化传播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钟大丰、舒晓呜《中国电影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钟大丰、潘若简、庄宇新主编《电影理论:新的阐释与话语》,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钟大年著《纪录片创作论纲》,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周鸿铎等《媒介组合策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周鸿铎等《区域传播学导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
    周鸿铎《媒介产业案例分析》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
    周宪主编《世纪之交的文化景观》,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周宪著《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朱景和主编《电视专题论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朱景和著《电视纪实艺术论》,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
    朱景和著《纪录片创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朱羽君著《现代电视纪实》,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朱国华著《权力的文化逻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中国电影家协会 电影艺术理论研究部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合编《电影艺术讲座》,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中国电影出版社选编《捍卫党对电影事业的领导》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栏目编《影像中国》,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栏目编《大师影像》,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新闻纪录电影创作问题》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
    Barbash, Ilisa and Lucien Taylor. Cross-cultural Filmmaking: a handbook for making documentary and ethnographic films and videos. Berkele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Barsam, Richard M. Non-fiction Film: a critical histo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 Press
    Eric Rhode. A History of the Cinema from its origins to 1970. (Pengnin Books)Publised in Pelican Books, 1978
    John Warnock. Representing Reality: Readings in Literary Nonfiction. S T. Martin' s Press New York, 1989
    Lisa Taylor, Andrew Wills. Media studies texts, 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Loizes, Peter, 1937-, 1993: Innovation in ethnographic film: from innocence to self-consciousness, 1955-85/Peter Loizo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cCarthy, Anna. Ambient television: visual culture and public space. Duke University Press Durham and London, 2001
    Nichols, Bill. Representing Reality: Issues and Concepts in Documenta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1
    Nichols, Bill.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Bloomington, l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1
    Rothman, William. Documentary film clas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电视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现代传播》
    《中国电视》
    《电影艺术》
    《当代电影》
    《世界电影》
    http://www.cd.cnki.net/
    http://movie.newyouth.beida-online.com
    http://www.cctv.com/tvguide/tvcomment
    http://www.chinadocu.com
    http://www-cds.aas.duke.edu
    http://www.stv.sh.cn/documentarychannel/documentary.htm
    http://www.documentary.org
    http://www.DVchina.com
    http://www.documentaryfilms.ne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