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笑的都市生活与都市写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包天笑(1876年2月-1973年11月),原名清柱,后改名公毅,字朗孙,别署钏影、拈花等,江苏吴县人。乃我国新闻界之耆宿,文学翻译界之前驱,小说界之先进,历经百年历史沧桑的跨代作家,曾被誉为近代“通俗文学之王”。
     本文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利用新发现的《钏影楼日记》等文献史料,从都市生活与都市写作的新角度,探讨包天笑在报刊、电影、小说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论文包括三章,第一章《媒体生涯:包天笑与近代报刊》,梳理包天笑在沪编办报刊杂志的活动,论述其报刊文学的创作特色,并从经济层面,展现其作为近代专职作家的生活状态。第二章《摩登生活:包天笑与早期电影》,考察包天笑与早期上海电影结缘的过程,分析《空谷兰》、《苦儿流浪记》等包氏电影剧本的文本体制与艺术风格,评述包天笑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第三章《海上春秋:包天笑与都市小说》,结合包天笑的寓沪日常生活,细致描述其小说代表作《上海春秋》、《人间地狱》中的都市生活情状,剖析其都市文化特征。论文“结语”,则以包天笑为中心,探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文人的近代转问题。论文另附录《包天笑著述年表》,搜录笔者所见包氏全部著述,为包天笑研究提供了一份较为详尽的资料目录。
Bao tianxiao (Feb 26,1876-Nov 24,1973), born in suzhou, was originally named Bao Qingzhu, then renamed Gongyi, Chuanying, Nianhua, etc, all were his pen names. Ba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press, translation, novel and literature. His life spanned over two centuries and was called“Master of pop and pulp fiction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with new discovery: ,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chievements of Bao in press, film and novel from his city life and city literature in three aspects of media career, modern life and time in shanghai.
     The paper comprises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 It composes Bao’s experience of editing and writing in Shanghai, investigates the features of his literature– journalism, and comes out how he lived as professional writer in economic strength.
     Chapter Two< modern life: Bao and Chinese early film>: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o and Chinese national films, analyze Bao’s film scripts, assesses Bao’s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nema. Chapter Three
引文
1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读书与看报》,第 133-134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月版。
    2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金粟斋时代的朋友》,第 272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月版。
    3 包天笑:《辛亥革命前后的上海新闻界》,载《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集,中华书局 1963 年版。
    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金粟斋时代的朋友》,第 383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月版。
    5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读书与看报》,第 129-131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月版。
    6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译小说的开始》,第 119-120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7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移居上海之始》,第 399-400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8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移居上海之始》,第 399-400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9姚公鹤:《上海报纸小史》,《东方杂志》第 14 卷第 6,7,12 号。
    10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移居上海之始》,第 413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11 包天笑:《我与新闻界》,《万象》第 4 年第 3 期,1944 年 9 月 1 日。
     12姚公鹤:《上海报纸小史》,《东方杂志》第 14 卷第 6,7,12 号。
     13 胡道静:《上海的日报》,《上海市通志馆》1935 年版。
     14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新闻记者开场》,第 407-408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9 月版。
    15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新闻记者开场》,第 411-412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16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新闻记者开场》,第 412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17胡适:《十七年的回顾》,转引自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 174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版。
    18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时报的编制》,第 443-44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月版。
    19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新闻记者开场》,第 409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20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回忆邵飘萍(上)》,第 669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月版。
    21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时报的编制》,第 446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22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时报的编制》,第 446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23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新闻记者开场》,第 408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2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时报的编制》,第 446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25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时报怀旧记(下)》,第 531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月版。
    26 胡适:《十七年的回顾》,转引自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 174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版。
    27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移居上海之始》,第 400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28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时报的编制》,第 449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29 包天笑:《我与新闻界(续)》,《万象》第 4 年第 4 期,1944 年 10 月 1 日。
    30 胡适:《十七年的回顾》,转引自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 17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版。
    31 包天笑:《我与新闻界(续)》,《万象》第 4 年第 4 期,1944 年 10 月 1 日。
    32 沈庆会:《包天笑及其小说研究·报刊活动论》,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届博士论文。
    33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时报的编制》,第 449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3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在小说林》,第 414-41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35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编辑杂志之始》,第 459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36《本报通告一》,《小说时报》第 1 年第 1 期,1909 年 10 月。
    37 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下卷,第 561 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38 包天笑:《我与杂志界(上)》,《杂志》第 14 卷第 5 期,1945 年 10 月。
    39《小说大观·例言》,第 1 年第 1 期,1915 年 8 月。
    40《小说大观·例言》,第 1 年第 1 期,1915 年 8 月。
    41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编辑小说杂志》,第 484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42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编辑小说杂志》,第 482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43包天笑:《我与杂志界(下)》,《杂志》第 14 卷第 5 期,1945 年 10 月。
    4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编辑小说杂志》,第 483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45 《小说画报》,第 15 期,1918 年 8 月 1 日。
    46 《小说画报·例言》,第 1 期,1917 年 1 月。
    47 《小说画报·短引》,第 1 期,1917 年 1 月。
    48 《小说画报·例言》,第 1 期,1917 年 1 月。
    49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编辑小说杂志》,第 487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50 《小说画报·例言》,第 1 期,1917 年 1 月。
    51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编辑小说杂志》,第 487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52 郑逸梅:《民国旧派文艺期刊丛话》,转摘自魏绍昌主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第 404 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年 7 月版。
     53 包天笑:《我与新闻界(续)》,《万象》第 4 年第 4 期,1944 年 10 月 1 日。
    5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记上海立报》,第 637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月版。
     55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在商务印书馆》,第 501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56 灵蛇:《小说杂谈》,《星期》第 19 号,1922 年 7 月 9 日。
     57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新闻记者开场》,第 406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58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新闻记者开场》,第 407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59 胡适:《十七年的回顾》,转引自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 174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版。
    60 胡适:《十七年的回顾》,转引自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 17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版。
    61 严芙孙:《全国名家小说专集》之“名家绍介·包天笑”,上海云轩出版部,1923 年 8 月版。录自郑逸梅《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转摘自魏绍昌主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第 536 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 7 月版。
    62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留芳记>》,第 584-598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9 月版。
    63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编辑杂志之始》,第 458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64 《上海春秋》广告,《半月》第 4 卷第 1 号,大东书局,1924 年 12 月 11 日。
    65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文学革命》,第 19 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66 《夏济安对中国俗文学的看法》,录自夏志清《爱情·社会·小说》,纯文学出版社,1970 年版。转摘自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卷,第 331 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67严芙孙:《全国名家小说专集》之“名家绍介·包天笑”,上海云轩出版部,1923 年 8 月版。录自郑逸梅《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转摘自魏绍昌主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第 536 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 7 月版。
     68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3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69 短篇《富人之车》,写入长篇《上海春秋》、《晶报》笔记。一文三用。
    70 长篇《留芳记》,《申报》、《新闻报》同时连载。一稿二投。
    71《秋星阁笔记》之《神鱼》一则,直录周桂笙《新庵笔记》之《神鱼》,周《新庵随笔》中,以文讽之。
    72 天笑发表于《晶报》上的连载小说《上海大变》,被批评是“笑话其鼻涕。”小老倌:《包天笑大讲山海经》,载《笑报》,1926 年 12 月 17 日。
    73 马二先生:《我所敬佩的小说家》,载《晶报》,1922 年 8 月 17 日。
    74 天笑曾言,“子将以小说能转移人心风俗耶?抑知人心风俗亦足以转移小说。有此卑劣浮薄、纤佻蝶荡之社会,安得而不产出卑劣浮薄、纤佻蝶荡之小说?供求有相需之道也。”《小说大观·宣言短引》,1915年。
    75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在小说林》,第 413-416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76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新闻记者开场》,第 406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77本文本所印包天笑《钏影楼日记》,均为导师潘建国教授所藏复印本。
    78 此数据转摘至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编《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第 78 页,中华书局,1934 年版。
    79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4-7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80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4-7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81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4-7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82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4-7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83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4-7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8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4-7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85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4-7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86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4-7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9 月版。
    88 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第 69 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年版。
    89刘扬体:《鸳鸯蝴蝶派作品选评·前言》,第 4-5 页,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
    90 张石川:《警告读者》,《晨星》创刊号,1922 年 3 月。
    91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6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92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第 56 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年 2 月版。
    93胡星亮、张瑞麟:《中国电影史》,第 55 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 年 9 月版。
    9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95 胡星亮、张瑞麟:《中国电影史》,第 20 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 年 9 月版。
    96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97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98 目前公认的天笑进入影界时间为 1924 年 7 月,然据其《钏影楼日记》1925 年 7 月 24 日(农历)载:“晚张石川请客,在座有洪深、沈浩、郑正秋、任矜频诸君,饮于都益处。明星公司延余为编辑主任,至是遂正式说定。月致薪百元。又约定参观摄影场。”日记是天笑当日所记,误记可能性较小。故本文按日记说法,将天笑进入影界时间定为 1925 年 7 月。另范烟桥《最近十五年之小说》“民十四五之际,海上电影风起,天笑为明星公司编剧本多种,其最著者为《多情的女伶》、《风流少奶奶》、《可怜的闺女》,颇风行一时。”此言可作为补充。
    99 和明星解约后,尚有三部新剧本问世,另有二部重拍片。见表一。
    100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6-707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101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10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9 月版。
     102胡星亮、张瑞麟:《中国电影史》,第 57 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 年 9 月版。
     103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在商务印书馆》,第 501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104 包天笑:《钏影楼日记》,1926 年 11 月 7 日,导师潘建国教授所藏复印本。
    105 范伯群:《礼拜六的蝴蝶梦》,第 144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年版。
    106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第 220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107 严芙孙:《全国小说名家专集》,上海云轩出版部,1923 年。
    108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编辑小说杂志》,第 482-482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9 月版。
    109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7-708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
    110严芙孙:《全国小说名家专集》,上海云轩出版部,1923 年。
    111 洪深:《<何必情死>小序》,《电影月报》第 6 期,1928 年 9 月 10 日,上海出版。
    112 黄会林:《中国早期电影与受众辨析》,《当代电影》,2004 年第 2 期。
    113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07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9 月版。
    11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我与电影(上)》,第 710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9 月版。
    115 刘霞:《用文化见证变迁-从<海天鸿雪记>看上海近代都市化倾向》,载《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27 卷,2005 年第 3 期。
    116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移居上海之始》,第 402-40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9 月版。
     117 张秋虫:《海市莺花》,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 年重印版。
     118 范烟桥:《民国旧派小说史略》。转摘自魏绍昌主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第 287 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年 7 月版。
    119 陈正书:《人间地狱·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5 月版。
    120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7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21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编:《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第 16 页,中华书局,1934 年版。
    122 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23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4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24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65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25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133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26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14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27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125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28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343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29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20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30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83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31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45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32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56-59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33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139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34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338-339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35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44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36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45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37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125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38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303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39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359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40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36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41包天笑:《上海春秋》(下),第 272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42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457-459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43 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第 785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5 月版。
    14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时报的编制》,第 414-415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月版。又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第 103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5 月版。
    145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第 1110-1111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5 月版。
    146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上海律师群像》,第 728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147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第 20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5 月版。
    148 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第 353-354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5 月版。
    
    149 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第 308-310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5 月版。
    150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下),第 972-973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51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1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52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141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53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139-145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54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10-11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55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423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56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10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57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下),第 649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58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221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59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820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60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79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61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27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62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331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63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52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64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364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65包天笑:《上海春秋》(上),第 203 页。漓江出版社,1987 年 9 月版。
    166挲婆生、包天笑:《人间地狱》(上),第 469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167 武端利:《科举制的废除与近代知识分子阶层的转》,《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 9 月。
    
    168 陆建洪、侯强:《论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的转》,《江苏社会科学》,2003 第 6 期。
    169 周予同:《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4 年版,第 127 页。
    170 李喜所:《近代中国的留学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 126-127 页。
    171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三联书店,1983 年版,第 39 页。
    172 郭延礼:《中国前现代文学的转》,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0 月版,第 13 页。
     173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第 220 页。
    174 严芙孙:《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录自 1923 年 8 月上海云轩出版部《全国小说名家专集》。转摘自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卷,第 534-597 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年 7 月版。
    175 《花前小语》,转引自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第 209 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1996 年。
    176 张秋虫:《海市莺花》,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 年重印版。
    177 寅半生:《小说闲评叙》,载《游戏世界》,1906 年第 1 期。
    178寅半生:《小说闲评叙》,载《游戏世界》,1906 年第 1 期。
    179 范烟桥:《民国旧派小说史略·概说》。转摘自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卷,第 269 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年 7 月版。
    180叶中强:《稿费、版税制度的建立与近现代文人的生成》,《上海大学学报》,2006 年 9 月。
    181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在商务印书馆》,第 501 页,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9 月版。
    ◇ 潘建国:《<工商业尺牍偶存>所载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史料辑考》,《明清小说研究》,2003 年第 3 期。
    ◇ 潘建国:《小说征文与晚清小说观念的演进》,《文学评论》,2001 年第 6 期。
    ◇ 潘建国:《近代小说的研究现状与学术空间》,《文学遗产》,2006 年第 1 期。
    ◇ 潘建国:《由<申报>所刊三则小说征文启事看晚清小说观念的演进》,《明清小说研究》,2001 年第 1 期。
    ◇ 潘建国:《古代小说租赁业漫话》,《文史杂志》,1999 年第 5 期。
    ◇ 潘建国:《晚清后期上海地区印刷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中华文史论坛》,2003年 73 辑。
    ◇ 陈大康:《关于近代小说研究的一些思考》,《明清小说研究》,2001 年第 1 期。
    ◇ 陈大康:《关于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文学遗产》,2004 年第 1期。
    ◇ 陈大康:《关于‘晚清’小说的标识》,《明清小说研究》,2004 年第 2 期。
    ◇ 陈大康:《关于<明清上海地区稀见文献五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 6 期。
    ◇ 栾梅建:《不应遗忘的优秀通俗长篇小说-论包天笑的<留芳记>和<上海春秋>》,《苏州大学学报》,1999 年第 1 期。
    ◇ 封敏:《包天笑与中国早期电影》,《当代电影》,1997 年第 1 期。
    ◇ 叶中强:《稿费、版税制度的建立与近现代文人的生成》,《上海大学学报》,2006 年 9 月。
    ◇ 刘霞:《用文学见证变迁-从<海天鸿雪记>看上海近代都市化倾向》,《宁夏大学学报》,2005 年第 3 期。
    ◇ 葛永海:《扬州-上海:晚清小说中都市繁华梦的变迁》,《文学研究》,2004年第 2 期。
    ◇ 范伯群:《论“都市乡土小说” 》,《文学评论》,2002 年第 3 期。
    ◇ 陆建洪、侯强:《论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的转》,《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 6 期。
    ◇ 党月异:《从传统到现代的二重性-论王韬的文言小说》,《德州学院学报》,2005 年 6 月。
    ◇ 武端利:《科举制的废除与近代知识分子阶层的转》,《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 9 月。
    ◇ 刘永文、陈晓鸣:《<时报>:颇具时代特色的小说传媒(1904-1911)》,《江汉论坛》,2006 年第 2 期。
    ◇ 刘永文:《晚清报刊小说的传播与发展》,《社会科学辑刊》,2003 年第 1 期。
    ◇ 盘剑:《论鸳鸯蝴蝶派文人的电影创作》,《文学评论》,2004 年第 6 期。
    ◇ 李道新:《中国早期电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 年第 6 期。
    ◇ 黄会林:《中国早期电影与受众辨析》,《当代电影》,2004 年第 2 期。
    ◇ 包天笑:《钏影楼日记》(1925-1940),导师潘建国教授所藏复印本。
    ◇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钏影楼回忆录续编》,山西教育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年。
    ◇ 张秋虫:《海市莺花》,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 年重印版。
    ◇ 《中国现代期刊目录汇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年。
    ◇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上海图书馆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年。
    ◇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 年。
    ◇ 阿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 8 月。
    ◇ 潘建国:《古代小说文献丛考》,中华书局,2006 年。
    ◇ 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 樽本照雄:《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齐鲁书社,2004 年 2 月。
    ◇ 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 栾梅建:《通俗文学之王-包天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年。
    ◇ 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火文艺出版社,1984 年。
    ◇ 芮和师等:《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年。
    ◇ 郑逸梅:《清末民初文坛轶事》,学林出版社,1987 年。
    ◇ 郑逸梅:《南社丛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
    ◇ 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
    ◇ 范伯群:《礼拜六的蝴蝶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年。
    ◇ 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年。
    ◇ 谢庆立:《中国近现代通俗社会言情小说史》,群众出版社,2002 年。
    ◇ 袁进:《鸳鸯蝴蝶派》,上海书店,1994 年。
    ◇ 袁进:《中国小说的近代变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
    ◇ 刘扬体:《鸳鸯蝴蝶派作品选评》,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 年 6 月版。
    ◇ 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 陈平原:《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 郭延礼:《中国前现代文学的转》,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年。
    ◇ 时萌:《晚晴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
    ◇ 李欧梵:《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
    ◇ 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
    ◇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三联书店,1998 年。
    ◇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年 2 月。
    ◇ 胡星亮、张瑞麟:《中国电影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 年 9 月版。
    ◇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版。
    ◇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文学革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 李喜所:《近代中国的留学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三联书店,1983 年版。
    ◇ 沈庆会:《包天笑及其小说研究·创作小说论》,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届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