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努语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布努系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语言,主要分为3个方言,即布努方言,包瑙方言、努茂方言,方言中的语言与布努瑶各地方的自称关系密切,所以布努语方言的划分基本上跟布努瑶的自称划分,一个支系单位为一个方言群体,方言的命名往往都是以方言群体的自称为方言代码。然而这样的划分是按照布努语的整个分布的实际情况衡量确定,要做到很精确的划分,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布努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各方言内部差异并不很大,但是方言与方言之间就有较大的差异了,有的是讲话能听懂,有的是共同熟悉一段时间后才能互相熟悉对话。如包瑙方言白裤瑶跟布努瑶(东挪)支系的布努方言之间的交流要互相熟悉一段时间后才能交流,努茂方言的布努瑶跟布努、东挪的布努方言的对话也是这样。本文主要是对布努语语音词汇系统的考察研究,即以龙关布努语为重点,兼及各方言,从共时的角度首先对布努语语音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其次是布努语的词汇系统进行考察研究。
     全文共有五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布努瑶人文生态环境。如地理与人口分布,布努语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成就,本课题研究方法与意义,本文使用材料的来源和说明。
     第二章,布努瑶与汉族的历史渊源。
     第三章,布努语的特点和布努语的音位系统。
     第四章,布努语语音研究。包括布努语的音节研究,即布努语音节结构与形式、音节音素的组合结构、音节声韵调的组合结构、布努语音节数量与分布特征。布努语声韵母的配合关系,即布努语声韵配合,布努语声韵配合简表,布努语声母与声调的配合关系。布努语声调的实验研究,即布努语声调的人工听觉记音,布努语声调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中包括录音字和发音人、声调的表现和声调格局图分析,声调实验研究结论。
     第五章,布努语词汇研究。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布努语语素、词、词组,即词素和词,词和词组。第二部分是布努语基本词汇,即布努语基本词汇的主要内容,布努语基本词汇分类。第三部分是现代布努语词汇的其他分类法。即现代布努语词汇类聚一,包括布努语基本词和普通词,古语词和新词,方言词和外来词,诗歌词、史诗语等等。现代布努语词汇类聚二包括聚合词、成对词、典故、惯用语、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现代布努语词汇类聚三,包括称谓语、称呼语、禁忌语、委婉语、隐语和黑话,罟词、地名、动植物名等等。现代布努语的词形类聚,包括同形词(同音词)、异形词、逆序词等。还有现代布努语的词义类聚包括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等。
Bunu language belongs to Miao branch of Miaoyao sub-family of Sino-Tibetan family. I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dialects, that’s, Bunu dialect, Baonao dialect, Numao dialect. The language in dialect is in close relations of the self-calling of Bunuyao’s each place. A branch unit is a dialect group. The name of the dialect often regards the self-calling of dialect group as the dialect code. But such division is weighed and fix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whole distribution of Bunu language. And it’s still very difficult to accomplish very accurate division. Because Bunu language is very complicated, the difference within each dialect is not very great. But there is greater difference between dialects. Some can understand when they speak. Some can communicate after familiarity with each other for some time. Such as the speakers of Baonao dialect and the speakers of Bunu dialect of Bunuyao(Dongnuo) branch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fter this two different dialect speakers are familiar with each other for some time. So do the speakers of Numao dialect and so do the speakers of Bunuyao, Bunu and so on. This thesis mainly researches the sound and word system. Namely, LongguanBunu language as the focal point and relate to every dialect, it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phonology of Bunu language from synchronic perspective and then researches the word system of Bunu language. This thesis includes six chapters as follows:
     Chapter1is introduction. It introduces Bunuyao's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ch as the geography and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e historical retrospect and the achievement about the research of Bunu language and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the value of this study. It clarifies the material source of this thesis.
     Chapter2i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Bunuyao and Han nationality.
     Chapter3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honemic system of Bunu language.
     Chapter4is the phonology research of Bunu language,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f the initial consonant, the vowels of syllable and the tone. It explores the law which consists of the initial consonant, the vowels of syllable and the tone. It analyzes the category and characteristic of tone and analyzes the correspondence relation of tone of Chinese borrowing word in Bunu language. Meanwhile, it carries out the tone experiment research of Bunu language.
     Chapter5is the word research of Bunu language. It’s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Part1is the phonetic characteristic of Bunu language, including syllabl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homophonic relationship of the words, and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which consists of the phonology and the meaning of the compound word. Part2is the morpheme, the word and the group of Bunu language. It includ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rpheme,th e root, the affix and the compound affix, that’s, the combination law of syllable structure and the empty-full affix, and i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word, the forms of wor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ord and the group. Part3is the category of word, including basic vocabulary, common vocabulary and the other categories of today's Bunu language. Part4is the combination forms of words, including the phonetic forms of word, namely, the combination forms of the monosyllable, the multisyllable, the reduplication, the non-reduplication and the morphemes(single-morpheme word and compound word). Part5is the vocabulary category gathering of today's Bunu language.
     Chapter6is the conclusion. It summarizes and conclud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questions and disadvantages to need further investigating.
引文
①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第59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②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管编:《广西县市概况》,第829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
    ①颜复礼,商承祖:《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专刊第贰号),1929年。
    ②颜复礼是著名的汉学家,德国人,商承祖是著名的德语言文学家,广东人。
    ③李方桂:《广西凌云瑶语》,《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0年第1本第4分,第419页。
    ④赵元任:《广西瑶语记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刊,1930年。
    ①刘锡蕃:《岭表纪蛮》,133—154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②张琨:《苗瑶语声调问题》,《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7年第16本。
    ③蒙朝吉:《五十年代的瑶语大普查》,《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①罗季光:《广西瑶语》,《中国语文》,1953年第3期。
    ①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瑶语小组:《汉语在瑶族语言丰富发展中的作用》,《中国语文》,1961年第10期。
    ②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瑶语小组:毛宗武、周祖瑶执笔《瑶族语言概况》,《中国语文》,1962年第3期。
    ③毛宗武、蒙朝吉、郑宗泽:《瑶族语言简志》,第61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
    ④2011—2012年作者采访当事人周祖瑶先生口述记录整理稿。
    ①王辅世、毛宗武:《苗瑶语古音构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②蒙朝吉:《瑶族布努语方言研究》,民族出版社,1995。
    ③蒙有义:《布努语方音词汇》(《广西民族方音词汇》的布努语部分),民族出版社,2008。
    ④周祖瑶:《瑶族布努语课本》,广西师院院刊,1988。
    ⑤盘承乾:《瑶文课本》,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
    ⑥蒙朝吉:《汉瑶词典》(布努语),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⑦蒙朝吉、蒙凤娇:《瑶汉词典》(布努语),民族出版社,2008。
    ①蒙朝吉:《瑶族布努语1ˊ至4ˊ调的形成和发展》,《民族语文》,1983年第2期。
    ②蒙朝吉:《瑶族布努语连续变调问题初探》,《语言研究》,1985年第1期。
    ③蒙有义:《龙麻布努语语音系统》,《山峡论坛》,2011年第5期。
    ④田联刚:《布努语的外来词》,硕士论文,中央民族大学,1987年。
    ⑥周祖瑶:《瑶族布努话的量词》,《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3期。
    ⑦蒙有义:《布努语词汇音义对应考上》,《广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⑧蒙有义《布努语词汇音义对应考下》,《广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⑨蒙朝吉:《苗族瑶族畲族的“人”字试析》,(1987
    ⑩张济民、徐志淼、李珏伟:《月亮山地区瑶语考察纪实》,贵州少数民族社会调查之一,第470页,1983年。⑿张济民、徐志淼、李珏伟,《贵州瑶族的语言》(1983),⑾徐志淼:《荔波茂兰瑶语调查报告》,《贵州民族调查》之二,第508页,贵州民族研究所,1984年。⑿蒙朝吉《五十年代的瑶语大普查》,《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⒀柏果成:《贵州瑶族的语言》,《贵州瑶族》第五章第三节,贵州民族出版社,1990年。
    ①陈竹林:“瑶语”《东兰县志》语言部分,第590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①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第48—49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①文波博士论文:《Y染色体、mtDNA多态性与东亚人群的遗传》,第57页,复旦大学,2003年。
    ①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第89—92页,人民出版社,1949年。
    ①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第7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①唐兰:《西周金文辞大系》“考释”。
    ②何介钧:《湖南商周时期古文化的分区探微》,《湖南考古辑刊》第二辑。
    ③《史记·楚世家》第1690页,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第2版。
    ④《春秋左传正义》卷48。
    ⑤田继周:《先秦民族史》第357页,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⑥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第5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2月版。
    ①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都安县志》第7页,1993年。
    ②韦标亮主编《布努瑶历史文化文集》第201页,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
    ③罗炳高、罗松编著:《都安瑶族史》第134页,广西民族出版社,2011年。
    ④韦标亮主编《布努瑶历史文化文集》第208页,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
    ⑤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都安县志》第7页,1993年。
    ⑥韦标亮主编《布努瑶历史文化文集》第215页,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
    ⑦覃联魁:《中华民国东兰县志》第7页,1954年。
    ⑧韦标亮主编《布努瑶历史文化文集》第271页,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
    ①蒙朝吉:《瑶族布努语方言研究》第32—83页,民族出版社,1995。
    ②④蒙有义:《布努语方音词汇》(《广西民族方音词汇》的布努语部分),民族出版社,2008。
    ③朱晓农:《语音学》第83页,商务印书馆,2010年。
    ①邓方贵:《布努语》,中央民族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第427页,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
    ②蒙朝吉:《瑶族布努语方言研究》,第37页,民族出版社,2001年。
    ③盘承乾主编、舒化龙校注:《瑶文课本》,第221页,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
    ④韦秀清:《布努语》,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第168页,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⑤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语言研究》,1986年第1期。
    ①石锋、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中国语文》,2006年第1期。
    ①潘悟云:《喉音考》,《民族语文》1997年第5期。
    ②朱晓农:《语音学》,第83页,商务印书馆,2010年。
    ③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语言研究》,1986年第1期。
    ①1928年7月,德国汉学家颜复礼,中国德语言文学家商承祖受国立中央研究员蔡元培院长的委托,深入广西凌云瑶区调查23天,徒步500多里调查各个瑶区,写成了著名的民族学人类学著作《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发表,为广西早期民族学人类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著作的一个部分描写了4种瑶族的语言,其中布努瑶语言2种,蓝靛瑶语言1种,盘瑶语言1种。1930年,语言大师、非汉语之父李方桂与商承祖反复交谈、商量、讨论凌云瑶语记音、描写问题,后写成《广西凌云瑶语》于当年出版。这些都是广西乃是我国布努语调查研究最早著作。凌云瑶语调查研究至今已走过了
    84年历程,我们仍然记住这些布努语调查研究的开拓者。本博士论文的气声分析参考了他们的最早记音。
    ②在本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众多热心关心和指导过我的专家学者是:潘悟云、江荻、陈其光、游汝杰、孔江平、蒙朝吉、李云兵、蒙元耀、朱晓农、陈忠敏、刘民钢、王双成、刘泽民、舒化龙、肖淑琴、黄佩兴等人。同时在实验语音研究上还得到沈向荣、张梦翰博士和龙国治、韦远城、梁文艳等硕士的帮助。2002年至今我多次往返河池、南宁、上海、北京等地得到了他们的热心帮助与指导。
    ①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2005年。
    ②葛本仪主编:《汉语词汇学》,第10—11页,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1]李方桂.广西凌云瑶语.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M].1930年第1本第4分。
    [2]颜复礼.商承祖.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中华民国十八年出版.1929:26,37,38.
    [3]中央民族学院苗瑶语研究室.苗瑶语方言词汇集[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5]蒙朝吉.瑶族布努语方言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6]中央民族学院苗瑶语研究室.苗瑶语方言词汇集[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7]周祖瑶.瑶族布努语课本[M].南宁:广西师院院刊,1988.
    [8]毛宗武.蒙朝吉.郑宗泽.瑶族语言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年.
    [9]毛宗武.李云兵.炯奈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毛宗武.李云兵.优诺语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11]邓方贵.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布努语)[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
    [12]蒙朝吉.蒙凤娇.瑶汉词典(布努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
    [13]蒙朝吉.汉瑶词典(布努语)[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
    [14]张声震主编.密洛陀古歌(上中下)[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
    [15]戴庆夏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北京:书海出版社,1998年.
    [16]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民族志(瑶语)[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
    [17]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广西民族语言方音词汇(布努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
    [1]蒙有义,《布努语词汇音义对应考上》,《广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2]蒙有义,《布努语词汇音义对应考下》,《广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3]毛宗武,周祖瑶,《瑶族语言概况》,《中国语文》,1962年3月号。
    [5]周祖瑶,《瑶族布努话的量词》,《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3期。
    [6]蒙朝吉,《苗族瑶族畲族的“人”字试析》,《民族语文》,1987年第6期
    [6]徐志淼,《荔波茂兰瑶语调查报告》,贵州民族研究所编印,《贵州民族调查》,1984年。[7]张济民、徐志淼、李珏伟,《贵州瑶族的语言》,《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
    [8]张济民、徐志淼、李珏伟,《月亮山地区瑶语考察纪实》,《月亮山地区民族调查》(贵州省少数民族社会调查之一)贵州民族研究所,1983年。
    [9]蒙朝吉,《五十年代的瑶语大普查》,《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10]蒙朝吉,《畲语属苗语支补证》,《民族语文》,1993年第2期。
    [11]蒙朝吉,《瑶族布努语1‘至4‘调的形成和发展》。
    [1]孙宏开.胡增益.黄行主编.中国的语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3]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史[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
    [4]刘坚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5]王宗武.毛宗武.苗瑶语古音构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7]汉藏语概论.苗瑶语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8]张琨.苗瑶语声调问题[M].史话所集刊第16本。
    [10]第二届少数民族语言科学讨论会秘书处.瑶族的语言情况和文字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1958年3月。
    [1]王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情况》.民族语文研究文集[C].青海民族出版社,1982年.
    [2]盘承乾.民族语文研究[C].成都:四川民族出版杜,1983年.
    [3]文波、张有隽、李峰等.现代人类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苗瑶族群父系遗传结构初探[C].上海:1.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2.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3.云南大学生物系;4.国家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2002年.
    [1]邓晓华,《苗瑶语族语言亲缘关系的计量研究——词源统计分析法》,《中国语文》,2003年第3期。
    [2]李云兵,《苗瑶语语音的基本理论和现实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
    [3]陈其光,《苗瑶语族语言的几种变调》,《民族研究》1989年第5期。
    [4]石德富,《苗瑶民族的自称及其演变》,《民族语文》,2004年第6期。
    [5]陈其光,《苗瑶语鼻闭塞音声母的构拟问题》,《民族语文》,1998年第3期。
    [6]陈其光,《苗瑶语前缀》,《民族语文》,1993年第1期。
    [7]张琨,《原始苗瑶语声调的构拟》,《民族语文》,1998年第3期。
    [8]袁明军,《汉语苗瑶语阳声韵的深层对应试探》,《民族语文》,2002年第2期。
    [9]毛宗武、蒙朝吉,《博罗畲语概述》,《民族语文》,1982年第1期。
    [10]甘春妍,《博罗畲语20年音变》,《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第1期。
    [11]蒙朝吉,《畲语属苗语支补证》,《民族语文》,1993年第2期。
    [12]赵则玲,《试论畲话的归属》,《语言科学》,2004年第5期。
    [13]孔江平,《苗语浊送气的声学研究》,《民族语文》,1993年第1期。
    [14]王辅世,《苗语语音研究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民族语文》,1987年第1期。
    [15]王辅世,《苗瑶古音构拟问题》,《民族语文》,1988年第2期。
    [16]郑宗泽,《大坪勉语边音和边擦音来源》,《民族语文》,1990年第5期。
    [17]黄行,《广西龙胜勉语的语音变异》,《民族语文》,1990年第1期。
    [18]谭晓平,《勉语早期汉语借词全浊声母探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9]赵敏兰,《瑶语早期汉语借词的声母》,《民族语文》,2008年第1期。
    [20]李珏伟,《三都巫不瑶语调查报告》(与环江同),《贵州民族调查》(之五),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编,1987年。
    [37]陈其光《苗瑶语入声的发展》(《民族语文》l979年第1期。
    [39]李永燧、陈克炯、陈其光《苗语声母和声调中的几个问题》(《语言研究》1959年第4第。
    [1]李云兵.论巴哼语在苗瑶语中的地位[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中央民族大学,1996年.
    [2]文波.Y染色体、mtDNA多态性与东亚人群的遗传[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3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