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一环”城际快速干线路面结构方案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着重于介绍国外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念,通过对广东省内八条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相关路况调查,结合目前省内主要沥青路面结构修筑经验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为佛山市“一环”城际快速干线公路路面结构设计方案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同时,依据佛山市“一环”的设计资料和交通量调查分析结果,采用我国规范和澳大利亚规范两种设计方法对拟定的沥青路面结构多种组合方案进行了厚度设计比较,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了佛山市“一环”城际快速干线公路的沥青路面结构的科学可靠的推荐方案。
     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国外永久性沥青路面修筑的实践经验证明,控制路面的损坏只发生在表面层的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念代表了当前国际上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念的发展方向;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需要一个较厚的沥青层(>20cm),厚沥青层结构是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的必要条件,同时,厚沥青层结构使用性能要比水泥稳定处治基层上的薄沥青面层结构具有优越性;合理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可以使得路面设计寿命大于40年,而无需一味地增加路面结构设计厚度;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在初期修建费很高,日常养护费较少,总费用效益比最大。
     2、广东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基本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为主,同时也存在半刚性底基层+柔性基层构成的组合式沥青路面结构;厚沥青层的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较沥青层薄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运营后的维修和养护方面具有优越性。
     3、工程实践应用表明,对于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通过选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改性沥青和混合料类型,使得沥青路面的均匀性、平整度、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等有明显改善,从而大大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4、总结并提出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理念应该是:合理设置路面各结构层的位置和层厚,充分发挥各层材料的特性,以抵抗车轮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实现表面功能层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同时,整个结构特别是基层以下部分还应保持有足够的剩余强度,以保证路面结构有最低的修复成本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在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过程中,合理地匹配各结构层的寿命非常重要,并要保证基层与土基具有大致相同的使用寿命并应大于沥青面层的使用寿命;同时,在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应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尽量延长结构性维修的周期。
     5、根据国内外调研、设计理念、设计资料和交通量等分析结果,在制定路面结构组合方案考虑的主要原则的基础上,初拟了佛山市“一环”城际快速干线公路的主线和辅路的多种沥青路面结构组合方案,并分别按照国内规范和澳大利亚规范进行了厚度设计,设计结果表明我国规范得到的半刚性设计层厚度均比澳大利亚规范设计结果大,表明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偏安全。
     6、通过对设计的多种沥青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结合目前的实际应用和使用性能情况调查来看,SMA表面层施工均匀性、耐久性、高温性能、抗水损害能力、抗滑性及抗滑耐久性较抗滑表层AK-13A好,推荐佛山“一环”城际快速干线公路的主线采用SMA方案,辅路采用AK-13A方案,从而推荐了佛山“一环”城际快速干线公路的主线和辅路的土质路基和岩石路基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各推荐方案均能够满足40年的使用寿命要求。
     总之,通过对佛山市“一环”城际快速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方案的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案,从而为佛山市“一环”城际快速干线公路的“大交通和重交通”的需求和路面长期使用要求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保障。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orrelative technique data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it emphasizes the instr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concept abroad. By surveying the eight high grade paving asphalt condition in Guang Dong, it combines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repair experience in province and analyzing, induction, generalize; which offer experience to Fo Shan loop construction project. It comparing analyz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by two design ways.
     The chief conclusions in this paper as follows:
     1.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erpectual pavement construction abroad proves: perpectual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concept that the control pavement breakage only occurs on surface layer, which represent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develop dire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Concept. Perpectual pavement construction needs a deeper asphalt layer(>20cm), deep asphalt layer structure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perpectual pavement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of deep asphalt layer structure is superior compared with thin asphalt layer structure on the base with cement stability.
     2. It makes the pavement design life-time is more than 40 years by proper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without increase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depth;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cost of perpectual pavement structure is high, but current experience is less, all-in benefit-cost ratio is the most.
     3. Most structures of the freeway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are semirigid bas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there are also semirigid base + flexible base combined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deep asphalt layer combined bas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is superior compared with thin asphalt layer semirigid bas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on the maintenance and curing.
     4. Engineering practice application indicates: using advanced prop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electing modified asphalt materials can advance pavement service performance, rutting resistance, durability well.
     5. Summarize and put forward freeway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concept: set pavement the position and layer thickness of all structure layers, make full use of all layer materials characteristics, to resist wheel load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 action, and realize surface functional layer design useful life, supply good quality of service. At the meantime, the whole 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part under base should keep enough residual intensity, to guarantee pavement structure have the lowest repair cost and longer useful life.
     6. By means of pavement structure technical economy comparing analyze, combine current research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performance, the uniformity, durability, elevated temperature property, resistance to water damage, anti-slip performance and anti-slip durability of SAM surface layer construction are better than anti-slide pavement (AK-13A). Fo Shah loop high-speed road major, secondary road pavement structure recommended programme can meet Fo Shan loop high-speed road 40 years useful life.
引文
1、黄良然.广佛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J].中南公路工程,1994年9月第3期.
    2、广东省佛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R].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佛山市交通局,2003,7.
    3、车卓君,谭积青,马立军,胡志涛.广佛高速公路路况调查及路面处治设计[J].公路,2002年9月第9期.
    4、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 FederalHighway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Asphalt Pavement Association, Strategic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 The Asphalt Institut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EUROPEAN ASPHALT STUDY TOUR"[R]. 1990.
    5、DAVID E. NEWCOMB: Concepts of Perpetual Pavements[R].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ircular, Number 503, December 2001, ISSN 0097-8515.
    6、ommittee of Land Transport Officials. DraffTRH4 (1996): Structural Design ofInterurban and Rural Roads[R].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Pretoria, South Africa, 1996.
    7、Theyse H. L, De Beer M, Prozzi J and Semmelink C J. TRH4 Revision 1995, PhaseⅠ: Updating the Transfer Functions for the South African Mechanistic Design Method[R]. National Service Contract NSC24/1, Division for Roads and TransportTechnology, CSIR, Pretoria, South Africa, 1995.
    8、Maree J H. Design Parameters for Crushed Stone in Pavements[R]. (Afrikaans) M Eng thesis, Department ofCivi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retoria, South Africa, 1978.
    9、De Beer: Aspects of the Design and Behaviour of Road Structures Incorporating Lightly Cementituous Layers[R]. Ph D Thesis,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retoria, Pretoria, South Africa, 1999.
    10、谭积青,张肖宁,刘可.广佛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破损原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2月第2期.
    11、陈佩林,谭积青,马立军,胡志涛.广佛高速公路半刚性路面弯沉与破损相关性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03年第2期.
    12、陈湘华,王端宜.广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分析与结构优化[J].山东交通科技,2004年第2期.
    13、王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广东公路交 通,2004,(3).
    14、史玉金,沈仲智.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路面基层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其安全处理[J].地质勘探安全,2001年第2期.
    15、刘金辉.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段沥青上面层AK-16A施工及质量控制[J].广东公路交通,2002年第2期.
    16、郑辉文,李正锋.沥青混凝土路面干缩裂缝的成因及处理[J].湖南交通科技,2004年9月第3期.
    17、吴惟钧.如何应用掺消石灰作为抗剥离措施[J].施工技术,2003年6月.
    18、马立军,谭积青,姚学昌.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在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第1期.
    19、王萍.广佛高速公路大修工程方案技术经济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03年第3期.
    20、黎扬标.广佛高速公路改性沥青砼路面技术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3期.
    21、杨苗健.广佛高速公路交通量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1994年9月第3期.
    22、杨春林,卢初升,刘吉福,夏旭阳.广佛高速公路旧路面处治试验[J].广东公路交通,2002年第1期.
    23、张敬沛.广佛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几点体会[J].广东公路交通,1998年第1期.
    24、谭积青.广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及沥青再生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第1期.
    25、车卓君,谭积青,胡志涛.广佛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处治方案设计[J].广东公路交通,2002年第2期.
    26、邓小华.广深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使用效果评价[J].中外公路,2003年10月第5期.
    27、黄瑞武.广深高速公路路面设计、施工概况[J].公路,1999年5月增刊.
    28、王甲辰.广清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与施工[J].广东公路交通,2000年第4期.
    29、王锐佳,梁锡三,陈佩林.关于级配碎石抗压回弹模量的探讨[J].广东公路交通,1997年第2期.
    30、吴少鹏,黄晓明,赵永利.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在京珠高速公路湖北段的应用研究[J].交通科技,2002年第2期.
    31、吴少鹏,黄晓明,赵永利.湖北京珠高速公路北段路面结构设计与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3月第3期.
    32、彭亚军,戴志敏.加铺沥青面层在高速公路路面改造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4年8月第4期.
    33、张业红.京珠高速公路湖北段总体设计与总结[J].交通科技,2002年第2期总第191期.
    34、刘沐宇,黄文雄,叶家军.京珠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的混合GANN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年2月第1期.
    35、张业红.京珠高速公路排水系统设计与优化[J].公路,2002年3月第3期.
    36、骆保国.京珠高速公路粤境甘塘至大镇段沥青混合料设计[J].广东公路交通,2003年增刊.
    37、谢海超,张辉,李彦兵,沈汉鑫.水泥作为填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10月.
    38、苟慧萍,赖灿荣.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实践[J].中外公路,2003年10月第5期.
    39、谢海超,张辉.高性能沥青路面技术在开阳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12月增刊.
    40、刘欣,于新,张明文.开阳高速公路Superpave设计与施工公路[J].2003年8月第8期(上).
    41、刘欣.开阳高速公路基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广东公路交通,2003年增刊.
    42、刘欣,李沁福,栗学铭.开阳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和材料组成设计[J].公路,2003年8月第8期(上).
    43、黄平,李天.开阳高速公路排水设计[J].公路,2003年8月第8期(上).
    44、凌华才,左自伟,杜智文.热沥青单层表处(预拌碎石)下封层在开阳高速公路的应用[J].公路,2003年8月第8期(上).
    45、潘放,徐伟,胡志涛.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在开阳高速公路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公路,2003年8月第8期(上).
    46、邱利锐,张辉,廖荣宁.高渗透力乳化沥青在路面基层透层施工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12月.
    47、沈金安 主编.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总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
    4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S].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4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0、周刚,张国良,范传斌,等.经济发达地区交通运行特性和通行能力研究(课题研究分报告三):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特性和通行能力研究报告[R].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长沙交通学院,广东省公路勘查规划设计院,2001,10.
    5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F10-2004)[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S].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5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2000)[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7、温晓军,余烈.广东高速公路工程造价分析与探讨[J].广东公路交通,2002,(4).
    58、王欣,刘先淼.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J].中外公路,2003,10(5).
    59、黎志光.高速公路加宽扩建工程新老路衔接的处理措施[J].广东公路交通,2001年第2期.
    60、李乃斌.公路改性沥青加铺层工程实践[J].公路,1996,(2).
    61、刘先淼,李建春,张辉,廖荣宁.花清高速公路SMA路面施工及其质量控制[J].广东公路交通,2000年第3期.
    62、刘朝晖,黄云涌,秦仁杰.南方炎热地区重交通高速公路SMA配合比设计[J].石油沥青,2004年4月第2期.
    63、孙淑东.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内容[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12月增刊.
    64、孙淑东.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的施工技术[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12月增刊.
    65、马奕斌.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在高速公路路面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02年8月第4期.
    66、钟科昶,薛连旭,唐锐勇.AK-16A抗滑表层的配合比优化设计[J].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增刊(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