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浦铁路研究(1898-1937)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近代铁路史的研究应该重视线路史,线路的筹议、筹建、建设、运营、管理和影响构成了线路史研究的基本内容,通过这些基本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中国近代铁路史的基本问题,从而揭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和铁路运输的基本规律。津浦铁路的历史很值得史学工作者进行线路史的个案研究。
     津浦铁路是近代中国建成较早的长途铁路干线。该路由清廷要员经年提议,从李鸿章、刘铭传、曾继泽到袁世凯和容闳,线路端点不断变化,由京清、京镇、津镇、津沽直至最后的津浦。1898年,清政府同意容闳的津镇线路计划,引发英国、德国和俄国等的强势干涉。1899年,中国与英德签订《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草合同被搁置近十年后,1908年1月,中国与英德两国公司签订《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线路南端改至浦口,借款条件改为款路两分,中国获得几乎全部的管理权,当年吕海寰被任命为督办大臣后在北京设立总公所统筹建设事宜。全路分南北两段,各自成立了管理机构,1908年6月和1909年1月分别开始建设,线路由原先经过冀鲁苏三省改为冀鲁苏皖四省。1912年12月,黄河大桥修竣,津浦铁路干线全部完工。津浦铁路的筹建和建设过程,充满了中外和上下各种势力的博弈,地方和民间力量的影响不可小视,在合同的签订和线路的选址等重要环节都有这股力量的作用。
     在津浦铁路的营业时期,其组织机构和名称不断变化。在运营方面,该路注重设备建设和维护,在客运中率先投入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蓝钢列车,圆满完成了孙中山的迎榇和奉安大典工作,在军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整体运输量来看,该路货运比客运发达,其延人公里的进款数超过国有路线的平均值;该路营运时时为苛捐杂税、匪患、自然灾害和军事行动等因素所困扰。在管理方面,该路注意行车、客运、货运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线路管理逐渐形成了“内部分处、外线分段”的机制;该路重视员工的选聘和培养,努力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晋升、奖励等规章制度,医院、国民党党部和扶轮学校等附属机构都是为服务和管理员工而设立的。进入1930年代,津浦铁路的营运和管理水平在国有铁路里处于中上水平。尽管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未必能完全贯彻,内容本身也多有值得商榷之处,长官意志对路局的各项工作仍然有很大影响,但从长远看,这些规章制度营造了铁路营运所需的理性发展环境,也给出了铁路发展有限的自由空间。
     津浦铁路将华北经济中心天津和全国经济中心上海与沿线冀鲁苏皖四省广大腹地连接起来,与传统运输体系和其它铁路形成了新的交通系统。该路促进了沿线煤矿的生产、以面粉工业为代表的新式工业部门的出现和商业中心的重建。天津的商业腹地发生了很大改变,济南、徐州、蚌埠等城市逐步发展为新的商业中心,而镇江则渐趋衰落。沿线地区农业生产呈现出市场化倾向,农民的观念改变,进城谋生或去关外发展的人数不断增加。该路的营运和管理有利于沿线地区的社会整合,但沿线走私、土匪等社会问题较多,近代战争亦多在沿线展开,不利于沿线地区的社会发展。沿线地区的社会变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铁路因素。
     津浦铁路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各种势力在沿线地区汇集,关注着该路的筹建、建设、运营和管理。沿线地区的区位、政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都存在着差异,该路对沿线社会的影响离不开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各种势力的艰难博弈和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津浦铁路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复杂性以及铁路影响的有限性。着力于从铁路筹建、建设、运营和管理的过程本身去论证和展示铁路对社会影响的关联度,是中国近代铁路史领域线路史研究应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a’s railway history should concentrate on the history of railway lines,which should incorporate the proposal, planning,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effect of therailway lines. From these fundamental aspects, we can take a step further to discover basic problems in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s railway, and therefore reveal the basic patterns of modern railwayconstructions and transportations. The Tsinpu Railway, for instance, can be adopted as a valuablesubject to a case study of rail lines history by searchers and historians.
     Tsinpu Railway was one of the oldest modern China’s long-distance trunk lines. The constructionof Tsinpu Railway was proposed throughout years by high-ranked Qing officials, including LiHongzhang, Liu Mingchuan, Zeng Jize, Yuan Shikai and Yung Wing. Its lines were remapped constantly,from Jing’qing, Jing’zhen, Tsin’zhen, Tsin’gu to finally Tsinpu. In1898, the Qing government’s consentto the proposal of Tsinpu Railway caused strong interferences from Britain, Germany, and Russia. In1899, China initially signed the with Britain andGermany. Then the contract had been deserted for a decade until China signed with a British and aGerman companies on in January1908. As aresult, the south end point was changed to Pukou and China received almost a full management of therailway. In the same year, Lv Haihuan was appointed the chief Duban (the highest-ranking official in thesupervisory system in the Qing Dynasty), who set the headquarter in Peking for preparation. The line,divided into the South and North sections, with individual administrative quarters, started constructionon the railway respectively in June1908and January1909. En route, the rail line was extended from theoriginally-designed three provinces Ji, Lu and Su to the four provinces with an additional the provinceWan. In December1912, upon the completion on Yellow River Bridge, the project of Tsinpu Railwaywas completed. During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sinpu Railway,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countries, the regional strength and the non-governmental force could not be neglected. They also play adetermining role in the signing of the agreements and the site selection of rail lines.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sinpu Railway, the management body and titles changed constantly. In theaspect of operation, the railway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ts facilities. The LanGang (Blue Steel) train for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had reached world’s advanced level. The Railway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Sun Yat-sen’s regime and mausoleum tasks. Moreover, it also achieved aphenomenal effect in the military field. From its overall traffic volume, we could find that its role offreight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Its passenger-kilometers rates were above national average. Also the Tsinpu Railway had constantly suffered from exorbitant taxes andlevies, banditry, natural disasters, and military activities during operation. In the aspect of management,the railway focused on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i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on operation, passenger andfreight transportation. It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system of “internal management by specialization, andrail line organizations by part”. The Railway Bureau paid more attention to employee selections andtrainings, employee welfare, promotion and reward policies. It also built affiliated hospitals, KMT partybranches and rotary schools. In1930s,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was above nationalaverage. Although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were not implemented completely and these regulations andpolices themselves were not perfect, the will of chief officers heavily influenced decisions. However, ina long run, these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created a rational environment for railway operations, andprovided a limited freedom for railway development.
     The Tsinpu Railway connected Tianjin, the northern economic center and Shanghai, the nationaleconomic center, with the four provinces, Ji, Lu, Su and Wan, along the line, which formed a newsystem of transporta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other railways,. The Railway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coal productions along the line, the emergence of the flour industry and thereconstruction of commercial centers. It also brought drastic changes to Tianjin’s commercial lands, andintroduced new local commercial centers such as, Jinan, Xuzhou, and Bengbu. On the other hand,Zhenjiang experienced its local economic recessions. Noticeably, the rur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became more market orientated and the villagers started to gain more insight in their values. Thereforemore and more rural people began to search for jobs and livings outside their villages. This railway hadbenefited regional collaboration, but some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smuggling and banditry were stillcommon. Modern military conflicts also prevalently occurred along this rail line, which discouragedsocial development. Various factors led to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s along the line thus, the railwayshould not be the only to blame.
     Tsinpu Railway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Multiple forces congregate along the line,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railway. Tsinpu Railway’simpact on these regions results from a combination of locations, political interests, historical andcultural traditions. Those factors determine its complexity of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management, and limit its influence on regions along the lines. The concentration on the social effectscaused by railway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s the next pivotal field in the study ofChina’s Railway history and Rail Line history.
引文
①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全集》,第22卷,第182页。
    ②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日文版序,第558页。
    ③凌鸿勋:《中国铁路志前言》,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①盛宣怀:《香帅来电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十日》,《愚斋存稿》卷31,第31页。
    ②仲一虎的硕士论文:《近代江苏铁路交通研究》,扬州大学2008年,第68页。
    ①【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
    ②李占才:《中国铁路史(1876-1949)》,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③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①姜新:《津浦铁路借款合同评议》,《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②张九洲:《论甲午战后晚清政府的铁路借款》,《史学月刊》1998年第5期。
    ③孔永松、蔡佳伍:《晚清铁路外债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
    ④马金华的硕士论文:《外债与晚清政局》,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⑤马陵合:《经济民族主义的悖论——关于近代中国对铁路外债认识历程的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⑥马陵合:《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⑦杜平的硕士论文:《胶济铁路筹款赎路运动始末》,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⑧朱从兵:《铁路与社会经济——广西铁路研究(1885-196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⑨仲一虎的硕士论文:《近代江苏交通铁路研究》,扬州大学2008年。
    ⑩廖德明的硕士论文:《近代安徽铁路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①苏文生:《晚清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的形成》,《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1年第1期。
    ②杜君:《1917-1924年苏俄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对华政策再探》,《史学集刊》2000年第4期。
    ③王杉:《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④费驰:《论交通对晚清东北开埠历程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⑤徐卫国:《1927-1936年中国国有铁路的经营效益和财务状况》,《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⑥Rai Ph William Huenemann.the Dragon and Iron Horse:The Eeonomie of Railroads inChina1876-1937,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
    ①李占才:《铁路与近代中国的民俗嬗变》,《史学月刊》1996年第1期。
    ②朱从兵:《铁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
    ③熊亚平:《铁路与华北内陆传统工商业市镇的兴衰(1905-1937)》,《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④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⑤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0页。
    ⑥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
    ⑦朱从兵:《试论李鸿章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地位》,《玉林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
    ⑧高志华:《李鸿章与中国早期铁路》,《学术界》1999年第3期。
    ⑨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⑩何一民:《孙中山与中国铁路建设》,《四川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11朱艳枝:《从修筑同蒲铁路看阎锡山其人》,《文史月刊》2003年第1期。
    ①王梦庆:《阎锡山与旧山西的经济架构》,《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4期。
    ②李长玲的硕士论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铁路政策研究》(1927-1937),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③李占才、张劲:《超载——抗战与交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④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齐鲁书社2005年版。
    ⑤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
    ①凌鸿勋:《中国铁路志前言》,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2页。
    ②张瑞德:《平汉铁路与华北的经济发展(1905—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专刊(55),1987年版。
    ③朱从兵.:《甲午战前京津铁路的筹议述论——兼议中国近代铁路建设起步的动力选择》,《史学月刊》2009年第9期。
    ④朱从兵:《广西龙州铁路筹建始末》,《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⑤杜平的硕士论文:《胶济铁路筹款赎路运动始未》,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⑥黄文的硕士论文:《论沪杭甬铁路的商办历程》,扬州大学2008年。
    ⑦何东宝的硕士论文:《正太铁路与沿线经济发展:1907-1937》,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⑧尹承国:《修筑浙赣铁路始末》,《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
    ⑨杜君:《1917-1924年苏俄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对华政策再探》,《史学集刊》2000年第4期。
    ⑩刘显忠:《1926年中东路危机后苏联在中东路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及其实质》,《安徽史学》2009年第6期。
    ①朱从兵:《铁路与社会经济——广西铁路研究(1885-196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②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第93页,第419页,第360页。
    ③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
    ①凌鸿勋:《中国铁路志前言》,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2页。
    ②仲一虎的硕士论文:《近代江苏交通铁路研究》,扬州大学2008年。
    ③廖德明的硕士论文:《近代安徽铁路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④张晓芳的博士论文:《蚌埠城市历史地理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
    ①赵良宇的博士论文:《环境经济城市——近代徐州城市社会变迁研究(1882-1948)》,山东大学2007年,第215页。
    ②秦熠的博士论文:《津浦铁路与沿线社会变迁(1908-1937)》,南开大学2008年。
    ③李燕.:《津浦、陇海铁路的修建对徐州近代经济的影响》,《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①孙中山:《在上海报界公会欢迎会的演说》,宓汝成编:《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5页。
    ①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②王梦恕,干昆蓉编著:《21世纪的铁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③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2页。
    ④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第20页。
    ①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②王梦恕,干昆蓉编著:《21世纪的铁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③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④【英】克拉潘著,姚曾廙译:《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早期铁路时代(1820~1850)(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23页。
    ⑤【英】克拉潘著,姚曾廙译:《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早期铁路时代(1820~1850)(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25页。
    ⑥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0页。
    ⑦杨坚编:《郭嵩焘日记》第三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3页。
    ①潘永祥主编:《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254页。
    ②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全集》,第22卷,第182页
    ③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41页。
    ①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44-145页。
    ②【美】柯文著,雷颐等译:《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4页。
    ③戴榘:《铁路发达之由来及其现势》,《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六号,第191页。
    ①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38页。
    ②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38页。
    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291页。
    ④张瑞德:《平汉铁路与华北的经济发展(1905-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专刊》(55),台北中央研究院1987年版,第3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5页。
    ⑥《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1930年故宫博物院,第1-10页。
    ①《曾国藩全集日记》(二),同治元年五月初七日,1994年岳麓书社版,第748页。
    ②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62页。
    ③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325页。
    ④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28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5页。
    ⑥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页。
    ⑦《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53,1930年故宫博物院,第5页。
    ⑧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0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2-23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3页。
    ③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④王梦恕,干昆蓉编著:《21世纪的铁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⑤王梦恕,干昆蓉指出,梅辉立为美国国使馆汉文翻译。到中国来的时间是1861年。见王梦恕,干昆蓉编著:《21世纪的铁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宓汝成认为梅辉立时英国使馆的汉文秘书。见其《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6页。
    ①【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4-8页。
    ②【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4-8页。
    ③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2页。
    ④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9页。
    ⑥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7页。
    ⑦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8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7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2页,第44页。
    ③王晓华、李占才:《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8页。
    ⑥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⑦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8页。
    ①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58-359页。
    ②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4页。
    ③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7页。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⑤凌鸿勋:《中国铁路志前言》,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⑥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页。
    ⑦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66页。
    ①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6-87页。
    ③《李文忠公全书·奏稿》39卷,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书》,第1223页。
    ④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96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93-94页。
    ⑥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03页。
    ⑦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7页。
    ⑧窦宗一:《李鸿章年(日)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七十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第4919页。
    ①恩格斯致奥·倍倍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56页。
    ②恩格斯致尼·弗·丹尼尔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467-468页。
    ③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06页。
    ④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36页。
    ⑤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46页。
    ⑥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62页。
    ⑦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71页。
    ⑧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页。
    ⑨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530页。
    ①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导言第4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页。
    ①陈晖:《中国铁路问题》,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25页。
    ②【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4-8页。
    ③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9页。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⑤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03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28页
    ③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书》,王树柑编《张文襄公文集》卷44,台湾文海出版社,第3208-3210页。
    ①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一1949)》,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年版,第89页。
    ②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一1949)》,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年版,第75页。
    ③【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97页。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73-74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28页。
    ②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291-292页。
    ③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293页。
    ①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6-7页。
    ②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11页。
    ③李国祁:《中国早期的铁路经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3),1976年12月再版,第67页。
    ④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76页。
    ⑤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
    ⑥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77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78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81页。
    ③【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138-139页。
    ④【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4-5页。
    ⑤【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8页。
    ⑥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6-87页。
    ⑦(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38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38页。
    ②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年版,第73页。
    ③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73页。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74页。
    ①《寄李传相四月十一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27,第4页。
    ②《寄李传相四月十五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91,第26页。
    ③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42页。
    ④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76-377页。
    ⑤《寄香帅闰三月十六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32,第2页。
    ⑥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94页。
    ⑦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95-396页
    ①《总署来电九月十二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33,第16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40页。
    ③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95页。
    ④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96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97-398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99页。
    ②《总署来电九月二十一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33,第16页。
    ③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04页。
    ④【英】肯德著,李报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147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04页。
    ①《寄总署路矿总局又七月二十五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33,第3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18页。
    ③【英】肯德著,李报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138-139页。
    ④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41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18页。
    ⑥张瑞德:《平汉铁路与华北的经济发展(1905-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专刊》(55),1987年版,第4页。
    ①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20页。
    ②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运》,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457页
    ③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①倪玉平:《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30-39页。
    ②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运》,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473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237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763页。
    ③凌鸿勋:《中国鉄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第187页。
    ④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6-87页。
    ⑤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82页。
    ⑥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2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页。
    ①最先热议的包括防俄北方横贯线、便漕清江至京纵贯线和洋人规划的自广州至京师的纵横联通线。
    ②《李鸿章全集》,第6册,海南出版社,1997年,第3260页。
    ③窦宗一:《李鸿章年(日)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七十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第4919页。
    ④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37页。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铁路抄档《光绪十年七月十八日御批·光绪十年七月十八日臣奕等奏》。
    ⑥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29-130页。
    ⑦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74-175页。
    ①李国祁:《中国早期的铁路经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3),1976年,第60页。
    ②《左宗棠全集》,第8册,岳麓书社,1996年,第595页。
    ③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83页。
    ④《李鸿章全集》,第5册,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869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46-148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71页。
    ②顾廷龙、叶亚廉主编:《李鸿章全集(电稿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6页。
    ③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39页。
    ④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71页。
    ⑤【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4-5页。
    ⑥【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8页。
    ⑦(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235页。
    ⑧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77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38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39页。
    ③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40页。
    ④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39页。
    ⑤《寄总署路矿总局又七月二十五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33,第3页。
    ⑥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763页。
    ⑦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39-240页。
    ⑧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99页。
    ①仲一虎硕士论文《近代江苏铁路交通研究》,扬州大学2008年,第8页。
    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648页。
    ③孟凡良主编:《济南铁路分局史志资料选编》第2辑,济南铁路分局史志编纂办公室1988年版,第12页。
    ④杨方益:《镇江商会始末》,《镇江文史资料》第6辑,第12页。
    ⑤张立:《镇江交通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版,第162页。
    ⑥苏全有,申彦玲:《袁世凯与津镇铁路借款交涉》,《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41页。
    ⑦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92页。
    ⑧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00页。
    ①《津镇改为津浦之原因》,《盛京时报》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十四日(1908-02-1)。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12。
    ③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
    ④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369页。
    ⑤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373-374页。
    ①凌鸿勋:《中国鉄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87页。
    ②凌鸿勋:《中国鉄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87页。
    ③张国辉:《论外国资本对洋务企业的贷款》,《历史研究》1982年第4期
    ①一切招工、购料与经理铁路事宜,“由我自主,借债人得过问。”“不得将铁路抵交洋人”并“不准洋人招股”。借款与各海关无涉,债款由国家指定“日后所收之利,陆续归还”。
    ②《李鸿章全集》(三),电稿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9页。
    ③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⑤《论铁路国有主义与民有主义之得失》,《东方杂志》,第4年第7期。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91-792页。
    ②廖一中,罗真容:《袁世凯奏议》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34页。
    ③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95-796页。
    ④【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上海书店2000年版,第97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06页。
    ⑥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93页。
    ⑦《留日学生致外务部电》,《申报》,光绪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1905年6月24日)。
    ①《直隶、江苏两省京官公呈商部请废津镇铁路草约收回自办稿》,《申报》,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1905-11-18)。
    ②《东方杂志》第三年第三、四期。
    ③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95页。
    ④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98-799页。
    ⑤《直督批示东绅请办津镇路事宜》,《盛京时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十六日。
    ⑥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603页。
    ⑦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625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12页。
    ②马陵合:《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复旦大学2003年版,第86页。
    ③凌鸿勋:《中国鉄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88页。
    ④凌鸿勋:《中国鉄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88页。
    ①马陵合:《“浦口模式”——近代中国借款方式的变与不变》,《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1期。
    ①铁道部编:《中国铁路借款合同汇编》,1937年3月铁道部编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九辑》,第260页。
    ①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编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2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编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1页。
    ③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编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12页。
    ④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编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5页。
    ⑤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编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12页。
    ⑥《(香帅来电)又闰三月初十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31,第31页。
    ⑦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18页。
    ①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编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13-17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编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49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238页。
    ④凌鸿勋:《中国鉄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九十三辑,第37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567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乙编路线》,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265页。
    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648页。
    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690页。
    ⑤盛宣怀:《愚斋未刊信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3辑,第134页。
    ⑥(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608页。
    ⑦(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07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746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14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16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609页。
    ⑤(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610页。
    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595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607页,608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08页。
    ③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227页。
    ④铁道部编:《中国铁路借款合同汇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9辑,第259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37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37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40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40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41页。
    ③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发行,1982年版,第487页。
    ④《全济代表袁景熙等说帖》,(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04页。
    ①《北段总办朱启钤复督帮办文》,(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05页。
    ②《北段总办朱启钤复督帮办文》,(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06页。
    ③凌鸿勋:《中国鉄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第190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69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6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第792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第800页。
    ③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243页。
    ④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243页。
    ①据《交通史路政编》(十)第2518页记载,《津浦铁路购地章程》拟定时所参酌的章程包括京汉、京张、沪宁铁路章程。(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
    ②《津浦铁路拟定购地办法》,《申报》1908年5月9日。
    ③北段路长626公里,南段383公里。凌鸿勋:《中国鉄路志》,第188页。沈云龙主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3页。
    ⑤(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3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4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07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08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09-2510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19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13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15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17-2518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18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3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4-2525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5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8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9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34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0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2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1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2页。
    ⑤(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2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29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13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建设》,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1页。
    ①《寄北京张中堂梁尚书正月初六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74,第13页。
    ②《寄张中堂四月初一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74,第19页。
    ③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
    ④《中国铁路借款合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9辑,第268页。
    ⑤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注释⑤。
    ①《津浦督办吕大臣来电三月二十九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73,第9页。
    ②《寄京吕大臣四月初三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73,第11页。
    ③《寄津浦铁路督办吕大臣六月初二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74,第2页。
    ④《寄津浦督办吕尚书会办孙京堂四月初六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74,第19页。
    ⑤《寄张中堂四月初八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74,第20页。
    ⑥《致吕尚书函宣统元年二月二十九日》,盛宣怀:《愚斋未刊信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3辑,第157页。
    ①《致吕尚书函宣统元年三月初七日日》,盛宣怀:《愚斋未刊信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3辑,第163页。
    ②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45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45-2546页。
    ⑤(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48页。
    ⑥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页。
    ⑦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770页。
    ⑧宓汝成:《帝国主义和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90页。
    ⑨铁道部编:《中国铁路借款合同汇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9辑,第260页。
    ①实际施工时,为赶进度,第九、第十段合并修造。起界河迄利国驿。
    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723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44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50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51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45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40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44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52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765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69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72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建设》,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6页。
    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731页。
    ④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建设》,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5页。
    ⑤(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74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733页。
    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734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76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91页。
    ⑤邮传部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4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835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91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95页。
    ③《两江总督端方奏津浦铁路请修建转桥片》,《申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二日(19098月8日)。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96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96页。
    ②夏侯叙五:《淮河老铁路大桥建造史话》,《治淮》,2000年第5期,第46-47页。
    ③铁道部编印:《二十五年来之铁道》,南京华东印务公司1930年版,第5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80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80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72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76页。
    ⑤(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73页。
    ⑥邮传部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4辑,第1862页。
    ①邮传部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4辑,第1859-1860页。
    ②邮传部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4辑,第1868页
    ③丙线由新开河北循京奉岔路,行200余米折转向南,斜行趋隄头村之东南角,再上新开河隄岸。西即以隄头石坝为桥基,直线渡越北河。经北营门外村绕村东南角,过城壕西折而上北圩墙,循墙基取势行五、六百米,如虾蟆洼至杨柳青。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74页。
    ⑤《津浦北段总站已定》,《申报》宣统元年十月十一日(1909-11-23)。
    ①邮传部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4辑,第1835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14-815页。
    ②凌鸿勋《中国铁路志前言》,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③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④《苏路公司致外务部电》,《申报》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1907年9月5日)。
    ⑤《浙路公司致外务部电》,《申报》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1907年9月5日)。
    ⑥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164-165页。
    ①《论沪杭甬铁路事》,《申报》社论,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1907年10月8日)。
    ②《留日学生致外务部电》,《申报》光绪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1905年6月24日)。
    ③《直隶、江苏两省京官公呈商部请废津镇铁路草约收回自办稿》。《申报》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1905年11月18日)。
    ④《东方杂志》第三年第三、四期。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13页。
    ⑥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99页。
    ⑦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01页。
    ⑧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03页。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12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13页。
    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570-571页。
    ④【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05页。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14页。
    ⑥《筹集津浦路股》,《盛京时报》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十(1908年10月4日)。
    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725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726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17-818页。
    ③心史:《书津浦路以五厘招股事》,《申报》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1909年1月5日)。
    ④杜恂成:《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⑤《津浦罗致人才之多》,《盛京时报》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九(1908年10月3日)。
    ⑥《津浦督办又被参劾》,《盛京时报》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1908年10月16日)。
    ①心史:《书津浦路以五厘招股事》(续),《申报》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909年1月6日)。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18页。
    ③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146页。
    ④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①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0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45页。
    ③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01页。
    ④刘克祥,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5页。
    ⑤【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81页,第483页。
    ⑥【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04页。
    ⑦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234页-1235页。
    ⑧【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95页。
    ①【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99页。
    ②朱从兵:《张之洞与沪宁铁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编:《晚清国家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546页。
    ③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308页。
    ④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⑤国史馆史料处.:《中国铁路沿革史》,国史馆1984年版,第401-402页。
    ⑥马陵合:《晚清商办铁路公司中官商关系的影响因素透析》,《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6期。
    ①于大信:《仰赖德款筹建的津浦铁路北段》,《中华文史资料库》第13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600页。
    ②《请奖冯恩崐片光绪三十三年六月》,盛宣怀:《愚斋存稿》卷13,第39页。
    ③《致吕尚书函宣统元年二月二十九日》,盛宣怀:《愚斋未刊信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3辑,第157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07页。
    ⑤(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73页。
    ①邮传部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4辑,第1862页。
    ②《津浦铁路北段情形》,《申报》,宣统元年二月二十五日(1909年3月16日)。
    ③《记直隶绅民力攻李德顺丧失权利事》,《东方杂志》第6卷第7号。
    ④《直隶同乡京官大会议详情》,《盛京时报》,宣统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909年5月15日)。
    ⑤《那相办理李德顺案之严厉》,《盛京时报》宣统元年六月初八日(1909年7月24日)。
    ⑥《李德顺节述津浦铁路北段办事情形》,《大公报》宣统元年五月十三日至五月二十四日(6月30日至7月11日)。
    ⑦《上谕》,《申报》宣统元年六月十七日(1909年8月2日)。
    ①《津浦督办又被参劾》,《盛京时报》,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七日(1908-09-22)。
    ②《上谕》,《申报》宣统元年六月十七日(1909年8月2日)。
    ③《盛京时报》,宣统元年六月二十七日(1909年8月12日)。
    ④《严办津浦路案之原因》,《申报》宣统元年六月二十五日(1909年8月10日)。
    ⑤《德领为李德顺说情》,《盛京时报》宣统元年五月二十六日(1909年7月13日)。
    ⑥《电二》,《申报》宣统元年六月二十四日(1909年8月9日)。
    ①《致陈中丞函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三日》,盛宣怀:《愚斋未刊信稿》第65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3辑。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14页。
    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741页,743页,745页,746页。
    ④邮传部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4辑,第1743页。
    ⑤邮传部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4辑,第1753页。
    ①【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81页,第483页。
    ①《徐尚书督办津浦之原因》,《盛京时报》宣统元年五月二十六日(1909年7月13日)。
    ②邮传部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4辑,第1750页。
    ③谢葆璋1913年10月被任命为海军部军学司司长,负责整个海军的教育工作。1926年署理海军次长。系北洋政府最后一位海军次长。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海军部顾问。
    ①江才健:《吴健雄——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5页。
    ②李喜所:《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良性互动》,《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第123-126页。
    ③《津浦铁路北段陈唐庄材料总厂1908年8月1日至12月31日收发洋帐清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邮传部全宗,路政42卷第7号。
    ④《李德顺节述津浦铁路北段办事情形》,《大公报》宣统元年五月十三日-五月二十四日(6月30日-7月11日)。
    ①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548页。
    ③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页。
    ①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91页。
    ②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95页。
    ③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卷1,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出版,第685页。
    ④【美】约翰本杰明鲍威尔:《匪巢历险记——一个外国记者回忆临城劫车案》,《文史精华》1996年第3期。
    ⑤《津浦钢车加收座价章程》,《益世报》1923年3月2日。
    ①孙鹤皋:《津浦路之过去(二年内)及未来》,《津浦铁路月刊》1卷1期,《论著》第5页。
    ②津浦铁路年鉴编纂委员会编:《津浦铁路年鉴》第2编第3章,津浦铁路管理委员会1933年版,第3页。
    ③津浦铁路年鉴编纂委员会编:《津浦铁路年鉴》第2编第3章,津浦铁路管理委员会1933年版,第68页。
    ④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卷1,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出版,第685页。
    ①经盛鸿:《詹天佑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81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800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696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694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701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711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773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751页。
    ①《布告第九号(民国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公牍》第22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699页。
    ③《柳河站津浦路第二六二号机车与胶济路第五八四号三等车相撞》,《津浦铁路月刊》第1卷第1期,《机务四则》第25-26页。
    ④《界河站发生撞车》(节录),《津浦铁路月刊》第1卷第1期,《机务四则》第26-27页。
    ①俞棪:《铁路业务整理方针》,《铁道公报》273号。
    ②俞棪:《铁路业务整理方针》,《铁道公报》273号。
    ③俞棪:《国有各铁路实行货物负责运输之经过及其成绩》,《交通杂志》第1卷3期,1933年。
    ④顾孟余:《中国现在铁路状况》,《铁道公报》,第298号。
    ⑤延人公里数:一定时期内,旅客总数乘以旅客经行里程的总数。
    ①于继平:《客运概论》,《津浦铁路月刊》第13期,《专载》第21-23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801页。
    ①孙鹤皋:《津浦路之过去(二内年)及未来》(国庆日稿),《津浦铁路月刊》第1卷第1期,《论著》第1页。
    ②《电第五六三号(民国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5期,《公牍》第12页。
    ③《训令第四九二号(民国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5期,《局令》第4页。
    ④《呈铁道部(民国十八年四月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公牍》第3页。
    ⑤《通电(民国十八年四月十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0期,《公牍》第10页。
    ⑥《公函第五一七号(民国十八年四月二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公牍》第15-16页。
    ⑦《指令第九三一号(民国十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5期,《局令》第17页。
    ⑧《指令第六七号(民国十八年一月十五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6期,《局令》第20页。
    ⑨《训令第一五六二号(民国十八年七月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7期,《局令》第2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672页。
    ②《训令第一二五一号(民国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5期,《局令》第25页。
    ③铁道部秘书厅编:《铁道年鉴》第3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58-659页。
    ④《公函第八二一号(民国十七年十二月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5期,《公牍》第10页。
    ①《铁道部训令第一九四七号(民国十八年九月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30期,《部令》第1-2页。
    ②《训令第二六零号(民国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30期,《局令》第8页。
    ③《训令第二二七九号(民国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30期,《局令》第29-30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804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808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794页。
    ①《津浦铁路与开平煤矿公司订立合同》,(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799页。
    ②《津浦铁路胶济铁路互运材料价目办法》,(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800页。
    ③《地方通信:山东,津浦路减收粮食运费》,《申报》第141册,第877页。
    ①《训令第一零三零号(民国十八年五月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5期,《局令》第2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819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851页。
    ④《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行政院工作报告》,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78辑之《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交通建设》,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9年版,第439页。
    ①俞棪:《货物负责运输之真义》,《津浦铁路月刊》第2卷第8期,第4页。
    ②俞棪:《货物负责运输之真义》,《津浦铁路月刊》第2卷第8期,第6页。
    ③铁道部参事厅第四组编:《铁道年鉴》第2卷,第223页。
    ④《济南实行开通货车之详情》,《津浦铁路公报》第16期,《路界消息》第16页。
    ⑤《呈报遵令将红枣运价改列四等核收定期实行乞鉴核备案由(民国十八年三月十八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9期,《公牍》第4页。
    ⑥《据呈竹扫帚运价改按部定专价表核收运费从四月一日起施行业经照准仰即知照由(民国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9期,《局令》第6页。
    ①《准黑枣减收运价由(民国十八年十月五日)》,《津浦铁路公报》第30期,《局令》第21页。
    ②《训令第二四二七号(民国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津浦铁路公报》第30期,《局令》第10页。
    ③沙文涛:《国民党对孙中山丧事的政治运作》,《历史教学》2011年第4期,第15-20页。
    ④陈蕴茜:《国家典礼、民间仪式与社会记忆——全国奉安纪念与孙中山符号的建构》,《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第88~95页。
    ⑤《此次奉安本路责任重大各员司除婚丧病假外概不准擅自请假由(民国十八年五月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2期,《公牍》第15页。
    ⑥李恭忠:《“党葬”孙中山:现代中国的仪式与政治》,《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61-69页。
    ①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总理奉安实录》,南京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1930年第140-141页。
    ②《迎櫬专车筹备会敝路派高恒儒、余上斌、李郭舟、徐经郛等届时与会请查照由(民国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公牍》第18页。
    ③《兹派总务处考绩课课长刘春海等为总理灵櫬奉安筹备员以刘春海为主任由(民国十八年五月二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2期,《局令》第6-7页。
    ④《兹加派总医官陈琰英为总理灵櫬奉安筹备员由(民国十八年五月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2期,《局令》第7页。
    ⑤《据总理奉安筹备委员会呈报各节业予令准并饬该会遇有分饬各处执行事项仍应先由各处长核阅再行呈侯批示仰即知照由(民国十八年五月十一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5期,《局令》第7-8页。
    ⑥《公函第六一四号(民国十八年五月九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5期,《公函》第4页。
    ⑦《迎榇专车南下本路派定各部分随车人员仰转知北宁路局查照由(民国十八年五月九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5期,《电》第2-3页。
    ⑧《总理灵榇各列车于五月二十六日开行南下兹将饬办各事电仰遵照办理由(民国十八年五月九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5期,《电》第4页。
    ①《派警护送奉安列车南下在津接替随车勤务路警应派若干仰与北宁路局商洽电陈由(民国十八年五月九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5期,《电》第3-4页。
    ②《训令文字第二十号(民国十八年一月七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5期,《局令》第11页。
    ③《呈报赶修澄平渡轮并暂租光济替代情形由(民国十八年一月二十二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6期,《公牍》第2页。
    ④《公函第六九号(民国十八年一月十八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6期,《公牍》第12页。
    ⑤《部电奉安典礼各列专车饬与北宁路局接洽仰各遵办理由(民国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公牍》第18页。
    ⑥《训令第一五五号(民国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6期,《局令》第17页。
    ⑦《训令第四0一号(民国十八年二月二十二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局令》第6-7页。
    ⑧《中央执行委员会筹办迎櫬宣传列车定五月十日由浦口出发仰沿站协同办理以广宣传由(民国十八年五月八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2期,《公牍》第15页。
    ⑨《宣传列车出发全线员司警督九十两日起至六月一日止应一律臂缠黑纱由(民国十八年五月八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2期,《公牍》第16页。
    ①《为迎榇宣传列车开车纪念告民众书》,《津浦铁路公报》第25期,《党务》第3页。
    ②《此次总理奉安行经本路责任重大凡我内外同人务各振刷精神各尽职守不得稍涉疏忽以祟大典由(民国十八年五月十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2期,《公牍》第16页。
    ③《此次奉安本路责任重大各员司除婚丧病假外概不准擅自请假由(民国十八年五月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2期,《公牍》第15-16页。
    ④《总理奉安专车时刻表》,《津浦铁路公报》第22期,《图表》第14页。
    ⑤《筹备奉安典礼纪事》,《津浦铁路公报》第25期,《专载》第5页。
    ⑥《津浦路之过去(二年内)及未来国庆日稿》,《津浦铁路月刊》第1卷第1期,第1页。
    ⑦《迎櫬宣传列车抵徐》,上海《民国日报》1929年5月13日。
    ⑧《济南各界之迎榇宣传纪念大会》,《中央日报》1929年5月20日。
    ①《铁道部军运条例草案》,《津浦铁路公报》第27期,《专载》第3页。
    ②《军运汇志》,《津浦铁路公报》第18期,《图表》第3页、第9页、第10页、第12页、第13页。
    ③《铁道部训令第一九四七号(民国十八年九月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30期,《部令》第1页。
    ④《训令第二六零号(民国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30期,《局令》第8页。
    ①《呈文第七三九号(民国十七年十二月五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5期,《公牍》第4页。
    ②《呈铁道部问(民国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公牍》第19页。
    ③《铁道部令第三四四号(民国十八年一月二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6期,《部令》第6页。
    ④《呈铁道部文(民国十八年一月三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公牍》第15页。
    ⑤《折呈总司令蒋(民国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公牍》第8页。
    ⑥《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民国十八年一月二十八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公牍》第11页。
    ⑦《折呈蒋总司令(民国十八年一月一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公牍》第4页。
    ⑧《训令第二四一六号(民国十八年十月七日)》,《津浦铁路公报》第30期,《局令》第22页。
    ⑨《铁道部训令第三六四号(民国十八年一月二十九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6期,《部令》第6页。
    ⑩《呈总司令(民国十八年二月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公牍》第12-13页。
    11《训令第一八九号(民国十八年一月二十五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局令》第1页。
    ①《呈铁道部第一三四号(民国十八年三月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8期,《公牍》第7页。
    ②田松的硕士论文《国民政府铁路战备研究(1931-1937)》,苏州大学2010年,第25页。
    ③金士宣:《铁路与抗战及建设》,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17页。
    ④金士宣:《铁路与抗战及建设》,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17页。
    ⑤金士宣:《铁路与抗战及建设》,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4-5页。
    ⑥金士宣:《铁路与抗战及建设》,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17页。
    ⑦张公权:《抗战与交通》,《抗战与交通》第1期。
    ①金士宣:《铁路与抗战及建设》,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3页。
    ②《直鲁难民出关数目》,《益世报》1927年8月25日。
    ③《本路大事记》,《津浦铁路月刊》第1卷第13期。
    ④《四万难民免费出关利用回空车辆载运》,《益世报》1928年4月29日。
    ⑤《难民过津》,《益世报》1921年9月25日。
    ⑥《运送难民一律免费》,《益世报》1924年7月31日。
    ⑦《本路大事记》,《津浦铁路月刊》第1卷第13期。
    ①《津浦路局免费运送难民》,《益世报》1933年5月26日。
    ②王印焕:《1911-1937年灾民移境就食问题初探》,《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
    ③《苏北水灾中之旱灾》,《益世报》1935年10月8日。
    ④《公函第四九九号(民国十八年四月十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公牍》第12页。
    ⑤《直隶都督冯国璋为运至京津保三处粮食暂免厘捐办法事札津商会》、《直隶都督冯国璋为运粮减价免税再展限一个月事札津商会》、《直隶都督冯国璋为采购外粮减收车价事致津商会函》,天津市档案馆编:《北洋军阀天津档案史料选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1-234页。
    ⑥《运粮赴鲁减费之通令》,《益世报》1917年5月21日。
    ①《津浦路局拨车运米》,《益世报》1920年8月25日。
    ②《战后救济会运粮免费》,《益世报》1921年11月5日。
    ③《广仁堂购运赈粮放行》,《益世报》1921年4月6日。
    ④《苏省采运赈粮之来电》,《益世报》1922年1月9日。
    ⑤《国府委员来津购粮放赈》,《益世报》1928年7月12日。
    ⑥《本路大事记》,《津浦铁路月刊》第1卷第13期。
    ⑦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774页。
    ①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98页。
    ②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73页。
    ③全国铁路商运会议秘书处编:《全国铁路商运会议汇刊》(民国二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4辑,第70页。
    ①《津浦铁路现金出纳总计表十八年二月中旬》,《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营运概况》第4页。
    ②《津浦铁路各项状况报告》,《津浦铁路公报》第15期,《专载》第4页。
    ①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363页。
    ②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365页。
    ③孙鹤皋:《津浦路之过去(二年内)及未来》,《津浦铁路月刊》第1卷第1期,《论著》第8页。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40页。
    ⑤《津胶两路协商联运法》,《益世报》1924年5月24日。
    ⑥《津浦铁路胶济铁路互运材料价目办法》,(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800页。
    ⑦《津浦胶济两路暂订联络轨线,互通货车客车合同》,档号1056—5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①《呈铁道部第一0五号(民国十八年三月一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4期,《公牍》第7页。
    ②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74-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2页。
    ③【英】汉猛德:《汉猛德将军视察中国国有铁路报告》,台湾学生书局1937年版,第119页。
    ①《本路历年拨付直鲁奉等军队协饷及军事机关用款数目清册》,《津浦铁路公报》第24期,《营运概况》第1页。
    ②《呈铁道部第一0五号(民国十八年三月一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4期,《公牍》第7-8页。
    ③《训令第一三五二号(民国十八年六月三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6期,《局令》第8-9页。
    ④《折呈蒋总司令(民国十八年一月一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公牍》第1页。
    ①石友三原为冯玉祥部将,后站到蒋介石一边。1929年10月蒋介石出兵讨伐西北军时,被任命为津浦路警备司令。1930年2月,又通电声明重新服从冯玉祥指挥。其部为第四方面军,主要目标是进攻济南。见苗建寅主编:《中国国民党史》(1894-1988),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第222页-224页。
    ②《津浦路近二年来之损失概数代电》,《津浦铁路月刊》第1卷第1期,第1页。
    ③《训令文字第一三一六号(民国十九年八月十八日)》,《津浦铁路公报》第40期,《局令》第13页。
    ④《训令第二四四一号(民国十八年十月十一日)》,《津浦铁路公报》第30期,《局令》第24页。
    ⑤《津浦路政之腐败》,《益世报》1922年2月21日。
    ⑥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卷一,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出版,第685页。
    ⑦孙鹤皋:《津浦路之过去(二内年)及未来》(国庆日稿),《津浦铁路月刊》1卷1期,《论著》第1页。
    ⑧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234页。
    ①【英】韩纳:《节译韩浦段总工程司韩纳呈局长函报(民国十八年四月十八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3期,《专载》第3页。
    ②《呈铁道部(民国十八年四月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公牍》第3页。
    ③《本路因各种灾害每年所受损失之概数》,《津浦铁路公报》第28期,《图表》第5页。
    ④《津浦铁路管理局局长徐世章呈交通部文》,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953页。
    ⑤(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956页。
    ①《民国铁路成为难民生命线》,《北京青年报》2013年1月17日。转引自《作家文摘》2013年2月8日。
    ②孙语圣:《1931年皖北赈务舞弊案》,《民国春秋》1998年第5期。
    ③《公函第四九九号(民国十八年四月十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公牍》第12页。
    ④《训令一四二一号(民国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6期,《局令》第15页。
    ⑤朱新繁:《中国农村经济关系及其特质》,上海新生命书局,1930年,第299页,第305页。
    ⑥《时报》1918年4月8日。
    ⑦《光绪朝东华录》(二),中华书局,1984年,总第1297页。
    ⑧《训令文字第四七九号(民国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5期,《局令》第4页。
    ①《电第五一一号(民国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6期,《公牍》第15页。
    ②《电(民国十八年四月二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公牍》第17-18页。
    ③《电第八0号(民国十八年一月二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6期,《公牍》第15页。
    ④《呈总司令(民国十八年二月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公牍》第12页。
    ⑤《代电(民国十八年三月十四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8期,《公牍》第10页。
    ⑥《训令第五五一号(民国十八年三月十四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8期,《局令》第10-11页。
    ⑦《电(民国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9期,《公牍》第14页。
    ⑧《电(民国十八年四月二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公牍》第17-18页。
    ①《训令第七0八号(民国十八年三月三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9期,《局令》第9页。
    ②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349页。
    ③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349-350页。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350页。
    ⑤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361页,363页。
    ①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34页。
    ①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168页。
    ②邮传部接管京汉、沪宁、正太、汴洛、道清5路事务后,部内设铁路提调处总管。1907年裁处设局。铁路总局“专管接口各路行政事宜”。见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32页。
    ③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编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44页。
    ④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131页,第132页。
    ⑤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133页。
    ⑥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33页。
    ①宓汝成:《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9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页。
    ②孙科:《二十五年来之铁道》,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78辑之《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交通建设》,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9年版,第19页。
    ③孙科:《二十五年来之铁道》,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78辑,《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交通建设》至,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9年,第18页。
    ④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33页。
    ①黄华平的博士论文《国民政府铁道部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第24-29页。
    ②黄华平的博士论文《国民政府铁道部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第203页。
    ③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1页。
    ④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35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06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34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40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44页第2345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62页。
    ①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第1卷,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出版,第697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编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44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72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35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45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83页。
    ②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
    ①《致吕尚书函宣统元年二月二十九日》,盛宣怀:《愚斋未刊信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3辑,第157页,第163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29页,第2334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72页。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83页。
    ③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26页。
    ①指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5个部门。
    ②(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50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52页。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27页。
    ⑤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28页。
    ⑥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五编,编者1933年版,第32页。
    ①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26页。
    ②曹桐:《一个经济压迫下的家庭》,铁道部职工教育委员会编《铁路职工周报》第33期第5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99页。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26页。
    ⑤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96页。
    ⑥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772页。
    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编者1933年版,第82页。
    ⑧《本路特别党部宣传科工作计划大纲》,《津浦铁路公报》第26期,《党务》第9页。
    ⑨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上),《京沪津浦等十四铁路工人人数》(铁道部)和《京沪津浦等各路流动工人及非流动工人人数比较表》(铁道部),编者1934年版,第284-285页。
    ⑩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上),编者1934年版,第286-287页。
    ①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上),编者1934年版,第284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80页。
    ③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102页。
    ④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87页。
    ①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36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戊管理》,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第90页。
    ③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292页。
    ①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197页。
    ②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138页。
    ③《交通部<铁路招致专门学生实习规则>》,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第143页。
    ④《交通部<铁路人员资历证明书规则>》,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145页。
    ①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164页。
    ②《铁道部令第四五七号(民国十八年三月十八日)》,《津浦铁路公报》第二十四期,《部令》第3页。
    ③《铁道部训令第二六四号(民国十八年一月九日)》,《津浦铁路公报》第十六期,《部令》第4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91页。
    ⑤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595页。
    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607页,608页。
    ⑦《李德顺节述津浦铁路北段办事情形》,《大公报》宣统元年五月十三日至五月二十四日(6月30日至7月11日)。
    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746页。
    ①《津浦铁路公报(民国十八年一月十五日)》第十六期,《局令》第9页。
    ②《部令(民国十八年四月二十七日)》第七五三号,《津浦铁路公报》第二十四期,《部令》第5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24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37页。
    ⑤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卷一,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版,第699页。
    ⑥《修正津浦铁路管理局雇用公役规则(民国十八年二月修正局令公布)》,《津浦铁路公报》第17期《法制》第12页。
    ⑦《津浦铁路管理局公役服务规则(民国十八年三月一日公布)》,《津浦铁路公报》第十八期,《法制》第1页。
    ⑧(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96页。
    ⑨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772页。
    ⑩(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10页。
    ①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第2卷下,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版,第1307页。
    ②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40页。
    ③李有恒:《岔道夫》,铁道部职工教育委员会编《铁路职工半月刊》第83期第15页。
    ④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上),编者1934年版,第322页。
    ⑤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221页。
    ⑥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编者1933年版,第201页。
    ①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上),编者1934年版,第295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99页。
    ②《津浦铁路电务工役名称及辛津加辛预定表》,《津浦铁路公报》第十九期,《法制》第3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99页。
    ④《一二区党部为全路数万员工请命》,《津浦铁路公报》第40期,《党务》第2页。
    ⑤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41页。
    ⑥(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95-2396页。
    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五编,编者1933年版,第102页。
    ①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二~三编,编者1933年版,第185页。
    ②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五编,编者1933年版,第160页。
    ③《指令第七九号(民国十八年一月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十六期,《局令》第19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329页。
    ②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五编,编者1933年版,第105页。
    ③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第3卷,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版,第1194页。
    ④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五编,编者1933年版,第88页。
    ⑤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五编,编者1933年版,第86-87页。
    ①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五编,编者1933年版,第93页。
    ②《铁路职工周报》第三十三期,曹桐《向友人报告近状书》,1933年版,第9-10页。
    ③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第2卷下,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出版,第1312页。
    ④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编者1933年版,第201页。
    ⑤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41页。
    ①《呈铁道部(民国十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3期,《公牍》第5页。
    ②《铁路职工周报》第三十三期,曹桐《向友人报告近状书》,民国二十二年二月四日出版,第10页。
    ③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第3卷,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出版,第1278页。
    ①《局令第十九号(民国十八年一月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十六期,《局令》第1页。
    ②《训令第八0三号(民国十八年四月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十九期,《局令》第12页。
    ③《津浦铁路电报员生薪级规则》,《津浦铁路公报》第十九期,《法制》第1页。
    ④《津浦铁路电话领班及电话生薪级表》,《津浦铁路公报》第十九期,《法制》第2页。
    ⑤《局令第二零七号(民国十八年一月二十九日)》,《津浦铁路公报》第十七期,《局令》第12页。
    ⑥《局令第五一七号(民国十八年三月八日)》,《津浦铁路公报》第二十四期,《局令》第1页。
    ①《指令第二三四号(民国十八年二月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十七期,《局令》第24页。
    ②《指令》(民国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9期,《局令》第7页。
    ③《训令训字第二号(民国十八年二月十九日)》,《津浦铁路公报》第十八期,《局令》第1页。
    ④《指令(民国十八年三月二日)》,《津浦铁路公报》第十八期,《局令》第4页。
    ⑤《训令第四二八号(民国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津浦铁路公报》第十八期,《局令》第2页。
    ⑥《本局二十一次局务会议记录(民国十八年四月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十九期,《专载》第3页。
    ⑦《呈铁道部(民国十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3期,《公牍》第5页。
    ⑧《津浦铁路公务证使用规则(民国十八年三月十六日公布)》,《津浦铁路公报》第十八期,《法制》第3页。
    ⑨《津浦铁路员司请领公务证及优待券暂行规则(民国十八年三月十六日五六四号局令公布)》,《津浦铁路公报》第十八期,《法制》第2页。
    ⑩《本局二十一次局务会议记录(民国十八年四月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十九期,》《专载》第3页。
    ①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第223-224页。
    ②贾铭:《铁路工人生活调查》,《铁路职工周报》,1933年第33期,第20页。
    ③曹桐:《向友人报告近状书》,《铁路职工周报》,1933年第33期,第8~9页。
    ①杨振声:《工人》,《铁路职工周报》,1933年第37期,第13页。
    ②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卷三,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版,第1221页。
    ①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编者1934年版,第19页。
    ②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编者1934年版,第18页。
    ③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卷三,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版,第1221页。
    ④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卷三,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版,第1222页。
    ⑤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二~三编,编者1933年版,第202页。
    ⑥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编者1934年版,第19页。
    ①李占才:《抗战前国民政府对铁路工人的控制》,《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①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47页注释一。
    ②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二~三编,编者1933年版,第164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29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30页。
    ②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二~三编,编者1933年版,第165-166页。
    ③(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30~2436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36页。
    ②《本路筹备期间的党务组织概况》,《津浦铁路公报》第24期,《党务》第3页。
    ③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41页。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619-2620页。
    ①《公函第四五九号(民国十八年四月二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0期,《公牍》第6页。
    ②《公函第五七六号(民国十八年五月一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2期,《公牍》第14页。
    ③《部令第一0四五号(民国十八年六月七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6期,《部令》第3页。
    ④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二~三编,编者1933年版,第109页。
    ⑤《本路筹备期间的党务组织概况》,《津浦铁路公报》第24期,《党务》第9页。
    ①苗建寅主编:《中国国民党史》(1894-1988),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第131页。
    ②《本路特别党部成立及其筹备经过》,《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党务》第1页。
    ③《本路特别党部成立及其筹备经过》,《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党务》第2页。
    ④《本路筹备期间的党务组织概况》,《津浦铁路公报》第24期,《党务》第1页。
    ⑤《本路筹备期间的党务组织概况》,《津浦铁路公报》第24期,《党务》第2页。
    ⑥李占才:《抗战前国民政府对铁路工人的控制》,《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①《本路筹备期间的党务组织概况》,《津浦铁路公报》第24期,《党务》第15-21页。
    ②《本路特别党部成立及其筹备经过》,《津浦铁路公报》第21期,《党务》第4页。
    ①《本路党部调查济南工会之情形》,《津浦铁路公报》第26期,《党务》第1页。
    ②《一二区党部为全路数万员工请命》,《津浦铁路公报》第40期,《党务》第3页。
    ③《本会准一二区党部所请转呈中央救济本路困难》,《津浦铁路公报》第40期,《党务》第7页。
    ④《本路特别党部执监委员会俱乐部状况》,《津浦铁路公报》第38期,《党务》第38-41页。
    ①《津浦铁路特别党部宣传科工作计划大纲》,《津浦铁路公报》第26期,《党务》第10页。
    ②《本路特别党部为辛丑和约国耻纪念告全路员工书》,《津浦铁路公报》第29期,《党务》第6-9页。
    ③《津浦铁路特别党部宣传科工作计划大纲》,《津浦铁路公报》第26期,《党务》第9-10页。
    ①《本路党部为反对暴俄通电》,《津浦铁路公报》第27期,《党务》第40-42页。
    ②《本路党部宣传中央惩缉汪逆精卫之意义》,《津浦铁路公报》第40期,《党务》第10-13页。
    ③《津浦铁路特别党部组织科工作计划大纲》,《津浦铁路公报》第26期,《党务》第14页。
    ④《本路特别党部第一区第一区分部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十八年六月三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7期,《党务》第21页。
    ⑤《本路各级党部六月中各种会议》,《津浦铁路公报》第38期,《党务》第11-12页。
    ①《本路特别党部执委会会议》,《津浦铁路公报》第25期,《党务》第1页。
    ①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98页。
    ②叶景葵:《汉冶萍国有策》,《中国实业杂志》1912年第3期。
    ①谭焕达:《调查山东中兴煤矿报告》,《矿业周报》1928年第5号。
    ②顾琅编:《中国十大矿厂调查记》第8章,商务印书馆1916年版,第2页。
    ③谭焕达:《调查山东中兴煤矿报告》,《矿业周报》1928年第5号。
    ④(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794页。
    ⑤李建德编:《中国矿业调查记》,编者1914年版,第8页。
    ⑥农工商部地质调查所:《中国矿业纪要》(第一次),编者1921年版,第27页。
    ⑦谭焕达:《调查山东中兴煤矿报告》,《矿业周报》1928年第5号。
    ①谭焕达:《调查山东中兴煤矿报告》,《矿业周报》1928年第5号。
    ①胡荣铨:《中国煤矿》,商务印书馆编者1935年版,第256-257页。
    ①《国煤救济委员会呈转咨铁道部令饬津浦路局加拨车辆案》,档号422—(5)—9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②朱梅隽:《中兴煤矿公司至调查》,《时事月报》第5卷合订本,第235-240页。
    ③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71页。
    ④《铜山县志》,民国十五年刻本,卷九,第3页。
    ⑤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页。
    ⑥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页。
    ①《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一日华东煤矿公司监察人王建训矿区视察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刘鸿生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3页。
    ②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22页。
    ③《原华东煤矿公司股东严惠宇口述,1961年8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刘鸿生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7页。
    ④津浦铁路年鉴编纂委员会编:《津浦年鉴》第1编,津浦铁路管理委员会1933年版,第32页。
    ⑤陇海铁路管理局编:《陇海年鉴》,编者1933年版,第14页。
    ⑥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22页。
    ⑦《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华东煤矿公司第六十九次董事常会记录》,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刘鸿生企业史料》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2-113页。
    ⑧石祖唐:《国产煤斤运价问题》,《交通经济汇刊》第5卷第3期。
    ①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35-236页。
    ②延仲:《最近我国之面粉业》(上),《工商半月刊》第6卷第14号。
    ①全国铁路商运会议秘书处编:《全国铁路商运会议汇刊》(民国二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4辑,第59页。
    ②全国铁路商运会议秘书处编:《全国铁路商运会议汇刊》(民国二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4辑,第59、60、64、83页。
    ③《请严饬路警保护货物案》,全国铁路商运会议秘书处编:《全国铁路商运会议汇刊》(民国二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4辑,第64页。
    ④《请铲除积弊案》,全国铁路商运会议秘书处编:《全国铁路商运会议汇刊》(民国二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4辑,第64页。
    ⑤《济南面粉业》,全国铁路商运会议秘书处编:《全国铁路商运会议汇刊》(民国二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4辑,第122页。
    ⑥俞棪:《最近三年铁路减低运价述略》,《铁路杂志》第1卷第2期。
    ⑦张鸿烈:《山东省之经济建设》,《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1期。
    ①赵如珩编:《江苏省鉴》第6章,新中国建设学会编者1935年版,第159页。
    ②邢鉴泉:《回忆徐州宝兴面粉厂》,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徐州文史资料》第3辑,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3年版,第94页。
    ③邢鉴泉:《回忆徐州宝兴面粉厂》,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徐州文史资料》第3辑,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3年版,第95页。
    ④邢鉴泉:《回忆徐州宝兴面粉厂》,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徐州文史资料》第3辑,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3年版,第105页。
    ⑤《二十五年度蚌埠工业概况(一)》,《津浦铁路日刊》1819号(1937年4月7日)。
    ⑥《宝兴面粉厂利用皖北杂粮在蚌创设植物油厂》,《经济建设半月刊》总第7期(1937年1月版)。
    ①《信丰面粉公司请筑蚌埠私用岔道》,档号538—454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②《二十五年度蚌埠工业概况(一)》,《津浦铁路日刊》1819号(1937年4月7日)。
    ③俞棪:《最近三年铁路减低运价述略》,《铁路杂志》第1卷第2期。
    ④《山东糖厂感于运输不便》,档号422—(4)—102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①杨昌运:《中国的商业衰落原因与如何发展》,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编辑部1928年版,第51页。
    ②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4页。
    ③聂汤谷、李洛之:《天津的经济地位》,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第40页。
    ①《津埠粮食交易近况(续)集津米粮种类》、《津埠粮食交易近况(续)米麦类来源及市价》,《益世报》1928年1月13、14日。
    ②《寿星面粉公司纱厂工会及饶阳益记工厂等请发护照运现购买原料函》,天津市档案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12-1918)》,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7-1228页。
    ③张思:《19世纪天津、烟台的对外贸易与传统市场网络》,《史林》2004年第4期。
    ①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发行,1982年版,第700页。
    ②毛承霖纂修:《续修历城县志》卷4《地域考三》,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音本,第116页。
    ③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业史料》第2辑,编者1988年版,第183~208页。
    ④徐华东主编:《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黄河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⑤徐华东主编:《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黄河出版社2004年版,第9~10页。
    ①张东木:《济南机器染厂史料简记》,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2辑,1988年版,第59页。
    ②延仲:《山东重要物产之生产机销售》,《国际贸易导报》第4卷第8期(1932年)。
    ③王子义:《济南市货栈业解放前后的情况简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济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济南市政协委员会1983年版,第194页。
    ④济南市档案局编研处:《20世纪初济南大规模招商引资措施》,徐华东主编:《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黄河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⑤何炳贤主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癸),民国实业部国际贸易局,民国二十三年刊,第1页。
    ①赵耀煌、董玉岭:《大同街上话沧桑》,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徐州文史资料》第3辑,编者1983年版,第57页。
    ②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江苏省》第4编,编者1933年版,第87页。
    ①张春浩:《徐州一瞥(续)》,《津浦铁路月刊》第2卷第4、5期(合刊)。
    ②赵耀煌、董玉岭:《大同街上话沧桑》,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徐州文史资料》第3辑,编者1983年版,第58页。
    ③赵耀煌、董玉岭:《大同街上话沧桑》,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徐州文史资料》第3辑,编者1983年版,第59页。
    ④张春浩:《徐州一瞥(续)》,《津浦铁路月刊》第2卷第4、5期(合刊)。
    ⑤则鸣:《蚌埠社会之回顾(一)》,《津浦铁路日刊》1835号(1937年4月26日)。
    ①则鸣:《蚌埠社会之回顾(二)》,《津浦铁路日刊》1836号(1937年4月27日)。
    ②边纪:《天成公司兴衰记》,蚌埠市工商业联合会、蚌埠市政协文史办公室合编:《蚌埠工商史料》,编者1987年版,第10页。
    ③《蚌埠去年商业概况》,《津浦铁路日刊》1468号(1936年3月17日)
    ④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80页。
    ⑤李占才:《中国铁路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1页。
    ①【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325页。
    ②【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宋峻岭等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第55页。
    ③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3月,第470页。
    ④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216页。
    ①倪瑞英、赵克立、赵善继译:《八国联军占领实录》,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导言。
    ②《记直隶绅民力攻李德顺丧失权利事》,《东方杂志》第6卷第7期。
    ③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337页。
    ④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337页。
    ⑤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337页。
    ①【美】A G帕克指导,齐鲁大学社会学系调查编著:《济南社会一瞥(1924年)(上)》,郭大松译,庄惠娟校,《民国档案》1993年第2期。
    ②周传铭:《济南快览》,济南世界书局民国十六年版,第96页。
    ③《东方杂志》第2年第7期,第66页。
    ④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发行,1982年版,第700页。
    ⑤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发行,1982年版,第701页。
    ⑥叶春墀:《济南指南》,大东日报社1914年版,第3-4页。
    ①胶济铁路管理局车务处:《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六),北京文华印刷社1934年版,第24页。
    ②张奉明:《徐州游览指南》第2章,徐州图书馆1934年版,第3页。
    ③赵良宇的博士论文《环境经济社会》,山东大学2007年,第64页。
    ①根据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4页数据推算所得。
    ②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24页。
    ③曹洪涛:《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第36页。
    ④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76页。
    ⑤张奉明:《徐州游览指南》,徐州图书馆1934年版,第1章第12页。
    ⑥《徐州市政之新改进(修筑环城马路)》,《民国日报》,1926年5月12日,第4版。
    ⑦顾济之:《旅行徐海随笔》,《旅行杂志》8卷11号。
    ⑧则鸣:《蚌埠社会之回顾(二)》,《津浦铁路日刊》1837号(1937年4月27日)。
    ⑨徐百揆:《蚌埠市十九年度建设方案》,《安徽建设月刊》第2卷7-8号(合刊)。
    ⑩絜非:《凤阳风土记》(十四),《津浦铁路日刊》1592号(1936年7月8日)。
    ①絜非:《凤阳风土志》(四),《津浦铁路日刊》1582号(1936年6月26日)。
    ②絜非:《凤阳风土志》(六),《津浦铁路日刊》1584号(1936年6月30日)。
    ③王干:《泊头镇一瞥》,《工商学志》7卷1期。
    ①单树模:《镇江的兴起和发展》,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江苏地理研究室编《江苏城市历史地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第147页。
    ②胡鲁璠、杨方益:《解放前镇江工商概述———抗战前部分》,《镇江文史资料》第15辑,1989年,第1-2页。
    ③郑忠:《民国镇江城乡经济衰退的腹地因素分析》,《中国农史》,2008年第3期。
    ①《内阁摺:会议浦口商埠事宜由》,军机处全宗,案卷号56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内阁摺:会议浦口商埠事宜由》,军机处全宗,案卷号56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①剑声:《浦口印象记》(上),《津浦铁路日刊》1527期(1936年4月23日)。
    ②剑声:《浦口印象记》(下),《津浦铁路日刊》1528期(1936年4月24日)。
    ③安徽省经济调查分会编:《安徽省六十县经济调查简表》,编者1922年版,第1176页。
    ①《1923年4月15日安徽门台子大英烟公司收购站致上海大英烟公司烟叶部L.D.格洛佛函》,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79页。
    ②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部编:《烟与烟叶》,编者1934年版,第93页。
    ③邢鉴泉:《回忆徐州宝兴面粉厂》,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徐州文史资料》第3辑,编者1983年版,第94页。
    ④安徽省经济调查分会编:《安徽省六十县经济调查简表》,编者1922年版,第2612-2615页。
    ①王干:《泊头镇一瞥》,《工商学志》7卷1期。
    ②王干:《泊头镇一瞥》,《工商学志》7卷1期。
    ③《规定整车装运西瓜优待办法》,《津浦铁路日刊》1609号(1936年7月28日)。
    ①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编:《中华民国二十年水灾区域之经济调查》,编者1932年版,第40、43页。
    ②从翰香:《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2-153页。
    ①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第8编,编者编者1935年版,第153页。
    ②从翰香:《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1页。
    ③王干:《泊头镇一瞥》,《工商学志》7卷1期。
    ①《济南洋车夫生活调查》,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4~1176页。
    ②林颂河:《塘沽工人调查》,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86页。
    ③朱梅隽:《中兴煤矿公司之调查》,《时事月报》第5卷合订本,第268页。
    ④《江淮平原的人文》,邹逸麟:《椿庐史地论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74页。
    ⑤杨华季编著:《皖北农民生活经济实况》,安徽省立蚌埠乡村师范学校1932年版,第9-19页。
    ①李惠凤:《江苏铜山的农民生活》,《中国农村》第1卷第1期。
    ②王干:《泊头镇一瞥》,《工商学志》7卷1期。
    ①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98页。
    ②《铜山县志》,民国十五年刻本,卷九,第3页。
    ③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页。
    ①张德生主编:《安徽省经济地理》,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第310页,第330-331页。
    ②陈航主编:《中国交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页。
    ③王振忠:《河政与清代社会》,《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①《民国十一年山阳县志》卷1,第1页。
    ②张自清修,张树梅、王贵笙纂:《临清县志》卷8《经济志商业》,《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95》,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139页。
    ③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发行,1982年版,第486页。
    ①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发行,1982年版,第794页。
    ②黄仁宇观点。指政府与民间缺乏有效联系和沟通的手段,人与人之间关系较简单,两者之间关系多数不牵扯到第三方。
    ③棉商在棉花集散地区附近车站抢先截购棉花。
    ④全国铁路商运会议秘书处编:(民国二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4辑,第153-154页,第210-211页。
    ⑤全国铁路商运会议秘书处编:《全国铁路商运会议汇刊》,(民国二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4辑,第70-72页,第77-78页,第119页。
    ①全国铁路商运会议秘书处编:《全国铁路商运会议汇刊》(民国二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4辑,第193-196页,第213页。
    ②全国铁路商运会议秘书处编:《全国铁路商运会议汇刊》(民国二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4辑,第212页。
    ③当时蚌埠的商会会长。
    ④王瑞骧:《黎华庭和蚌埠商会》,蚌埠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文史资料选辑》总第5辑,编者1985年版第91页。
    ①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40页。
    ②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440页。
    ③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编者1933年版,第190页。
    ①《训令第一五八三号(民国十八年七月十日)》,《津浦铁路公报》第27期,《局令》第9-10页。
    ②周公才:《周公才旅行笔记》第1编,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第125-126页。
    ③【美】A G帕克指导,齐鲁大学社会学系调查编著:《济南社会一瞥(1924年)(下)》,郭大松译,庄惠娟校,《民国档案》1993年第3期。
    ④许晚成编:《全国报馆刊社调查录》,上海龙文书店1936年版,第84-85页,第113页。
    ①庄俞:《泰山游览记》,胡君复编:《泰山指南》,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48页。
    ②铁道部秘书厅编:《铁道年鉴》第3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58-659页。
    ③【美】约翰本杰明鲍威尔:《匪巢历险记——一个外国记者回忆临城劫车案》,《文史精华》1996年第3期。
    ④《指令第六七号(民国十八年一月十五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6期,《局令》第20页。
    ⑤《泰山香汛开驶专车》,《津浦铁路日刊》1779号(1937年2月17日)。
    ⑥《本路举办济南泰安曲阜清明游览旅行》,《津浦铁路日刊》1803号(1937年3月18日)。
    ①《将发售滁州星期来回游览票》,《津浦铁路日刊》1816号(1937年4月10日)。
    ②《将开驶京青联运通车》,《津浦铁路日刊》1816号(1937年4月3日)
    ①郑会欣:《有关日本策动华北走私情况档案史料选》,《民国档案》1987年第4期。
    ②魏友棐:《平衡预算声中的华北走私问题》,《东方杂志》第33卷13号。
    ③华北六关为秦皇岛、天津、龙口、烟台、威海卫、青岛。
    ④郑会欣:《有关是日本策动华北走私情况档案史料选》,《民国档案》1987年第4期。
    ⑤《津关员负责缉私南运私货搁浅津浦路损失达四十万》,《申报》1936年7月26日。
    ⑥艾三:《华北走私问题之谛视》,《东方杂志》第33卷13号。
    ⑦简萍:《试析1933-1937年间华北走私及其影响和冲击》,《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3期。
    ⑧骆耕漠:《惊动全球的华北走私问题》,《世界知识》第4卷第6期,1936年6月1日。
    ⑨《大宗走私己绝迹,鲜浪人多改营贩毒贸易》,《中央日报》1936年8月19日。
    ①《华北缉私法昨日起实行》,《大公报》1936年3月22日。
    ②郑会欣:《有关日本策动华北走私情况档案史料选》,《民国档案》1987年第4期。
    ③《韩人强运私货南下海关与路局均无法制止》,《中央日报》1936年5月28日。
    ④《中央社天津二十七日电》,《中央日报》1936年5月28日。
    ⑤《津浦路沿线日鲜浪人走私情形》,《中央日报》1936年6月3日。
    ⑥《津浦路沿线日鲜浪人走私情形》,《中央日报》1936年6月3日。
    ①《济缉私分处扣留私货被日鲜人强索运去》,《上海时报》1936年6月5日。
    ②《侦查民船走私俾作有效堵截》,《大公报》,1936年8月1日。
    ③郑会欣:《有关日本策动华北走私情况档案史料选》,《民国档案》1987年第4期。
    ①《大宗走私已绝迹,鲜浪人多改营贩毒贸易》,《中央日报》1936年8月19日。
    ②《津关员负责缉私南运私货搁浅津浦路损失达四十万》,《申报》1936年7月26日。
    ③欣斯利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译:《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98页。
    ④张瑞德:《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的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905一I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版,第35-36页。
    ①青雷:《我国铁路受战乱损失之估计》,《太平导报》1926年第8期。
    ②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第1卷,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出版,第686页。
    ①《临城匪劫之善后说》,《申报》,1923-5-11。
    ②《说匪》,《申报》,1923-5-18。
    ③【美】菲尔比林斯利:《民国时期的土匪》,王贤知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第58页。
    ④《训令文字第四七九号(民国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5期,《局令》第4页。
    ⑤《电呈桑园站被匪抢劫情形乞鉴核由(民国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9期,《公牍》第14页。
    ①《京奉津浦两路之近况》,《益世报》1920年5月20日。
    ②张知寒、王学典:《临城劫车案述论》,《齐鲁学刊》1983年10月。
    ③《申报》1923年5月9、13日.
    ④【美】约翰本杰明鲍威尔:《匪巢历险记——一个外国记者回忆临城劫车案》,《文史精华》1996年第3期。
    ⑤汪光潮:《临城劫车案及其外交交涉》,《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⑥胡菊蓉:《临城劫车案文电一组》,《历史档案》1981年第2期。
    ①【美】约翰本杰明鲍威尔:《匪巢历险记——一个外国记者回忆临城劫车案》,《文史精华》1996年第3期。
    ②胡菊蓉:《临城劫车案文电一组》,《历史档案》1981年第2期。
    ③西滢:《土匪大王小引》,《太平洋》1923年第2期。
    ④陈无我:《临城劫车案纪事》,自印,1923年版,第11-17页。转引自汪光潮:《临城劫车案及其外交交涉》,《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
    ⑤胡菊蓉:《临城劫车案文电一组》,《历史档案》1981年第2期。
    ⑥枣庄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临城劫车案.枣庄》,自印,1996,第251页。
    ①汪光潮:《临城劫车案及其外交交涉》,《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
    ②《外交部复外交使团照会(1923年10月巧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外交分册(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31~232页。
    ③《外交部复外交使团照会(1923年9月24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外交分册(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27~230页。
    ①南雁:《小事化大的安徽匪乱》,《东方杂志》1923年第14期。
    ②丁佛言:《民国社会之大危机》,《中华杂志》第2号。
    ③《津浦路临城大劫案传闻》,《申报》1923年5月9日。
    ④张知寒、王学典:《临城劫车案述论》,《齐鲁学刊》1983年10月。
    ⑤张洪祥:《“临城劫车案”是一桩未了的公案》,《枣庄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
    ⑥赵炯:《民国初期临城劫车案的台前幕后》,《炎黄春秋》1995年第11期。
    ⑦吴蕙芳:《社会盗匪活动的再商榷——以临城劫车案为中心之探讨》,《近代史研究》1994年7月25日。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235页。
    ②《香帅来电正月初五日并致王夔帅》,盛宣怀:《容斋存稿》卷30第3页。
    ③《夔帅来电正月十五日并致岘帅香帅右帅》,盛宣怀:《容斋存稿》卷30,第14-15页。
    ④《香帅来电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十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31,第31页。
    ⑤(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240页。
    ⑥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二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95页。
    ①(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第2440页。
    ①《呈报遵令将红枣运价改列四等核收定期实行乞鉴核备案由(民国十八年三月十八日)》,《津浦铁路公报》第19期,《公牍》第4页。
    ①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234页。
    ①郑忠:《民国镇江城乡经济衰退的腹地因素分析》,《中国农史》,2008年第3期。
    ②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35-236页。
    1、《内阁摺:会议浦口商埠事宜由》,军机处全宗,案卷号56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津浦铁路北段陈唐庄材料总厂1908年8月1日至12月31日收发洋帐清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邮传部全宗,路政42卷第7号。
    3、《津浦铁路货运统计说明附表》,档号28—1380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4、《山东糖厂感于运输不便》,档号422—(4)—102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国煤救济委员会呈转咨铁道部令饬津浦路局加拨车辆案》,档号422—(5)—9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6、《陇海路接筑至台儿庄之支线津浦路请停止案》,档号422—(5)—178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7、《信丰面粉公司请筑蚌埠私用岔道》,档号538—454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8、《民国十九年路事纪要》,档号538—108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9、《津浦铁路商货统捐局函请津浦铁路局拨车疏运积压商货及变更车次等有关文》,档号1058—3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0、《津浦总段有关战事损失等问题的函电及报表》,档号538—253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1、《济韩总段关于员工被害、被架问题的函电》,档号538—257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2、《关于道房被劫、员工被匪帮架等事项的函电》,档号538—271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3、《津浦铁路管理局价购宿县凤凰山开采石料与该县教育局会勘山界的文书》,档号638—453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4、《津浦胶济两路暂订联络轨线,互通货车客车合同》,档号1056—5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5、宋蕴璞辑:《天津志略》,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本。
    16、王德乾等修,刘树鑫等纂:《南皮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本。
    17、《德州乡土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本。
    18、《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64、95辑,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19、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铁路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0、济南铁路局史志编纂领导小组编:《济南铁路局志(1899-1985)》,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年版。
    21、《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62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2、《铜山县志》,民国十五年刻本,卷九。
    23、《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28、29、30、34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4、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交通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
    25、固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固镇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版。
    26、滁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滁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
    27、安徽省经济调查分会编:《安徽省六十县经济调查简表》,编者1922年版
    28、蚌埠市工商业联合会、蚌埠市政协文史办公室合编:《蚌埠工商史料》,编者1987年版。
    29、蚌埠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文史资料选辑》总第5辑,编者1985年版。
    30、顾廷龙、叶亚廉主编:《李鸿章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1、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2、顾琅编:《中国十大矿厂调查记》第8章,商务印书馆1916年版。
    33、(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十),编者1935年版。
    34、《汉猛德将军视察中国国有铁路报告》,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版。
    35、何炳贤主编:《中国实业志山东省》(癸),民国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4年版。
    36、胡鲁璠、杨方益:《解放前镇江工商概述———抗战前部分》,《镇江文史资料》第15辑,1989年版。
    37、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徐州文史资料》第3辑,江苏省徐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3年版。
    38、胶济铁路管理局车务处:《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六),北京文华印刷社1934年版。
    39、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编:《中华民国二十年水灾区域之经济调查》,编者1932年版。
    40、李建德编:《中国矿业调查记》,编者1914年版。
    41、《济南洋车夫生活调查》,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2、孟凡良主编:《济南铁路分局史志资料选编》第2辑,济南铁路分局史志编纂办公室1988年版。
    43、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一、二、三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
    44、宓汝成编:《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5、农工商部地质调查所:《中国矿业纪要》(第一次),编者1921年版。
    46、全国铁路商运会议秘书处编:《全国铁路商运会议汇刊》(民国二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4辑。
    47、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78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9年版。
    48、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49、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部编:《烟与烟叶》,编者1934年版。
    50、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刘鸿生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1、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编者1933年版。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
    52、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编者1934年版。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
    53、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江苏省》第4编,编者1933年版。
    54、天津市档案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12-1918)》,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5、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戊铁路》,编者1957年版。
    56、谭焕达:《调查山东中兴煤矿报告》,《矿业周报》1928年第5号
    57、许晚成编:《全国报馆刊社调查录》,上海龙文书店1936年版。
    58、杨华季编著:《皖北农民生活经济实况》,安徽省立蚌埠乡村师范学校1932年版。
    59、叶景葵:《汉冶萍国有策》,《中国实业杂志》1912年第3期。
    60、邮传部编:《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4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61、杨坚编:《郭嵩焘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2、叶春墀:《济南指南》,大东日报社1914年版。
    63、枣庄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临城劫车案》,自印,1996年。
    64、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总理奉安实录》,南京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1930年版。
    65、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66、《中国铁路借款合同汇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9辑。
    67、张奉明:《徐州游览指南》第2章,徐州图书馆1934年版。
    6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济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济南市政协委员会1983年版。
    6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外交分册(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70、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2辑,1988年版。
    71、周传铭:《济南快览》,济南世界书局1927年版。
    72、周公才:《周公才旅行笔记》第1编,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
    73、庄俞:《泰山游览记》,胡君复编:《泰山指南》,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74、朱梅隽:《中兴煤矿公司至调查》,《时事月报》第5卷合订本。
    75、A G帕克指导,齐鲁大学社会学系调查编著:《济南社会一瞥(1924年)(上)》,郭大松译,庄惠娟校,《民国档案》1993年第2期。
    76、A G帕克指导,齐鲁大学社会学系调查编著:《济南社会一瞥(1924年)(下)》,郭大松译,庄惠娟校,《民国档案》1993年第3期。
    1、津浦铁路管理局:《津浦铁路公报》
    2、津浦铁路管理局:《津浦铁路日刊》
    3、津浦铁路管理局:《津浦铁路月刊》
    4、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编:《铁道年鉴》,铁道部铁道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年出版。
    5、铁道部秘书厅编:《铁道年鉴》第3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6、铁道部职工教育委员会编:《铁路职工周报》。
    7、陇海铁路管理局编:《陇海年鉴》,陇海铁路管理局1933年版。
    8、赵如珩编:《江苏省鉴》第6章,新中国建设学会1935年版。
    9、《安徽建设月刊》
    10、《东方杂志》
    11、《工商半月刊》
    12、《工商学志》
    13、《国际贸易导报》
    14、《国闻周报》
    15、《华字日报》
    16、《交通经济汇刊》
    17、《经济建设半月刊》
    18、《旅行杂志》
    19、《民国日报》
    20、《上海时报》
    21、《盛京时报》
    22、《申报》
    23、《世界知识》
    24、《实业部月刊》
    25、《天津大公报》
    26、《铁路杂志》
    27、《益世报》
    28、《中央日报》
    29、《中国农村》
    1、曹洪涛:《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
    2、陈晖:《中国铁路问题》,三联书店1955年版。
    3、陈航主编:《中国交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三联书店1956年版。
    6、从翰香:《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8、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齐鲁书社2005年版。
    9、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0、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增订本),三联书店2002年版。
    13、江才健:《吴健雄——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金士宣:《铁路与抗战及建设》,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15、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一1949)》,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年版。
    16、李国祁:《中国早期的铁路经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年12月再版。
    17、凌鸿勋:《中国铁路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
    18、李占才、张劲:《超载——抗战与交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李占才:《中国铁路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0、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运》,中华书局1995年版。
    21、廖一中,罗真容:《袁世凯奏议》中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2、刘克祥,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4、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25、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
    26、马陵合:《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苗建寅主编:《中国国民党史》(1894-1988),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8、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江苏地理研究室编:《江苏城市历史地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1982年版。
    29、倪玉平:《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30、潘永祥主编:《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31、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2、苏全有:《清末邮传部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版。
    33、盛宣怀:《愚斋存稿》。
    34、盛宣怀:《愚斋未刊信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3辑。
    35、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36、王梦恕,干昆蓉编著:《21世纪的铁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7、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38、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39、徐华东主编:《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黄河出版社2004年版
    40、余明侠:《徐州煤矿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1、杨昌运:《中国的商业衰落原因与如何发展》,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编辑部1928年版。
    42、张瑞德:《平汉铁路与华北的经济发展(1905-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专刊》(55),台北中央研究院1987年版。
    43、张瑞德:《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的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905一I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版。
    44、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
    45、曾鲲化:《中国铁路现势通论》,化华铁路学社1908年版。
    46、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8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
    47、张德生主编:《安徽省经济地理》,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48、张立:《镇江交通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版。
    49、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三联书店2001年版。
    50、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1、朱从兵:《铁路与社会经济——广西铁路研究(1885-196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2、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
    53、【美】柯文著,雷颐等译:《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4、【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55、【美】菲尔比林斯利:《民国时期的土匪》,王贤知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
    56、【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
    57、【英】克拉潘著,姚曾廙译:《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早期铁路时代(1820~1850)(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58、【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宋峻岭等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
    59、【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上海书店2000年版。
    60、【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丁永刚:《论近代晚清政府建设中外债问题》,《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陈蕴茜:《国家典礼、民间仪式与社会记忆——全国奉安纪念与孙中山符号的建构》,《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3、杜君:《1917-1924年苏俄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对华政策再探》,《史学集刊》2000年第4期。
    4、费驰:《论交通对晚清东北开埠历程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5、高志华:《李鸿章与中国早期铁路》,《学术界》1999年第3期。
    6、郭润康:《临城劫车案插曲——土匪邮票》,《文史天地》2000年3月。
    7、胡菊蓉:《临城劫车案文电一组》,《历史档案》1981年第2期。
    8、何一民:《孙中山与中国铁路建设》,《四川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9、姜新:《津浦铁路借款合同评议》,《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10、简萍:《试析1933一1937年间华北走私及其影响和冲击》,《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3期。
    11、孔永松、蔡佳伍:《晚清铁路外债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2、李恭忠:《“党葬”孙中山:现代中国的仪式与政治》,《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3、李占才:《铁路与近代中国的民俗嬗变》,《史学月刊》1996年第1期。
    14、李喜所:《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良性互动》,《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
    15、李占才:《抗战前国民政府对铁路工人的控制》,《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16、李燕:《津浦、陇海铁路的修建对徐州近代经济的影响》,《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7、马陵合:《经济民族主义的悖论——关于近代中国对铁路外债认识历程的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8、沙文涛:《国民党对孙中山丧事的政治运作》,《历史教学》2011年第4期。
    19、苏文生:《晚清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的形成》,《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1年第1期。
    20、苏全有,申彦玲:《袁世凯与津镇铁路借款交涉》《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21、孙语圣:《1931年皖北赈务舞弊案》,《民国春秋》1998年第5期。
    22、王振忠:《河政与清代社会》,《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底2期。
    23、王杉:《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24、夏侯叙五:《淮河老铁路大桥建造史话》,《治淮》2000年第5期。
    25、徐卫国:《1927-1936年中国国有铁路的经营效益和财务状况》,《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26、汪光潮:《临城劫车案及其外交交涉》,《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
    27、王梦庆:《阎锡山与旧山西的经济架构》,《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4期。
    28、王印焕:《1911-1937年灾民移境就食问题初探》,《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
    29、王振忠:《河政与清代社会》,《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30、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31、熊亚平:《铁路与华北内陆传统工商业市镇的兴衰(1905-1937)》,《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32、尹承国:《修筑浙赣铁路始末》,《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
    33、张九洲:《论甲午战后晚清政府的铁路借款》,《史学月刊》1998年第5期。
    34、张洪祥:《“临城劫车案”是一桩未了的公案》,《枣庄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
    35、张国辉:《论外国资本对洋务企业的贷款》,《历史研究》1982年第4期。
    36、张思:《19世纪天津、烟台的对外贸易与传统市场网络》,《史林》2004年第4期。
    37、张孝良:《1923年临城劫车案诞生“土匪邮票”始末》,《东方收藏》2010年5月。
    38、郑忠:《民国镇江城乡经济衰退的腹地因素分析》,《中国农史》2008年第3期。
    39、郑会欣:《有关是日本策动华北走私情况档案史料选》,《民国档案》1987年第4期。
    40、张知寒、王学典:《临城劫车案述论》,《齐鲁学刊》1983年10月。
    41、朱艳枝:《从修筑同蒲铁路看阎锡山其人》,《文史月刊》2003年第1期。
    42、朱从兵:《甲午战前京津铁路的筹议述论——兼议中国近代铁路建设起步的动力选择》,《史学月刊》2009年第9期。
    43、张国辉:《论外国资本对洋务企业的贷款》,《历史研究》1982年第4期
    44、朱从兵:《试论李鸿章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地位》,《玉林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
    45、朱从兵:《铁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
    46、【美】约翰本杰明鲍威尔:《匪巢历险记——一个外国记者回忆临城劫车案》,《文史精华》1996年第3期。
    47、【美】约翰本杰明鲍威尔:《匪巢历险记——一个外国记者回忆临城劫车案》(续),《文史精华》1996年第4期。
    48、《民国铁路成为难民生命线》,《北京青年报》2013年1月17日。转引自《作家文摘》2013年2月8日。
    49、杜平的硕士论文《胶济铁路筹款赎路运动始未》,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0、何东宝的硕士论文《正太铁路与沿线经济发展:1907-1937》,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1、黄华平的博士论文《国民政府铁道部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
    52、黄文的硕士论文《论沪杭甬铁路的商办历程》,扬州大学2008年。
    53、焦明的硕士论文《国权视野下的晚清津浦铁路研究》,苏州大学2012年。
    54、苏全有的博士论文:《清末邮传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5、李长玲的硕士论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铁路政策研究》(1927-1937),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6、廖德明的硕士论文《近代安徽铁路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7、马金华的硕士论文《外债与晚清政局》,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58、秦熠的博士论文《津浦铁路与沿线社会变迁(1908-1937)》,南开大学2008年。
    59、徐一畅的硕士论文《三十年代华北地区韩人走私问题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
    60、田松的硕士论文《国民政府铁路战备研究(1931-1937)》,苏州大学2010年。
    61、张晓芳的博士论文《蚌埠城市历史地理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
    62、赵良宇的博士论文《环境经济城市——近代徐州城市社会变迁研究(1882-1948)》,山东大学2007年。
    63、仲一虎的硕士论文《近代江苏铁路交通研究》,扬州大学2008年。
    1、 Rai Ph William Huenemann.the Dragon and Iron Horse:The Eeonomie of Railroads in China1876-1937,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
    2、Chan K.C:“British Policy in the Reorganization Loan to China1912-1913.” Modern AsianStudies, Vol.5, No.4.(1971)
    3、Cheng Lin. Chinese railways-A historical survey. Shanghai:China United Press,1935.
    4、Chen Han-seng and Farley, Miriam S.:“Railway Strategy in China,New Style.”Far EastSurvey,Vol.6, No.15.(Jul.21,1937).
    5、The Chinese Recorder, Vol.LI, No.6(June1920)
    6、Sun E-tu Zen. The Pattern of Railway Development in China. Far Eastern Quarterly1955,2.
    7、Von Lochow. H.J.“China’s Railways: Historical Survey and Postwar of Money”.Unpublisheddoctoral dissertation, Unversity of Virginia,1984.
    8、 Ghang Jui-Te:“Technology Transfer in Modern China: The Case of RailwayEnterprise(1876-1937)”Modern Asian Studies, Vol.27, No2.(May,199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