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刑法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等一系列词汇频频传入人们的耳中,食品安全问题一时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食品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如果稍有不慎,都可能危害到人们的饮食环境,而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小则关乎人们的健康,大则关系到一国的国计民生。因此,保障食品安全,进而营造一个安全而和谐的饮食环境意义重大,这也是笔者展开此项研究的初衷。而法律环境是保护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来说,法律具有保障和引导的作用。保障作用是说:运用法律对侵害食品安全的行为进行处罚,达到惩罚的效果;引导作用是说:运用法律对侵害食品安全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和法律对侵害食品安全的行为的法律后果的预测,对已经实施侵害食品安全的人和可能实施侵害食品安全的人给予教育和指引,以此预防侵害食品安全的行为的发生。因此,如何运用法律对食品安全进行保护,尤其是利用刑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规制,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观察我国规制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条文,其在规制食品安全犯罪的目的(保护的法益或者维持的秩序)、罪状设置(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食品安全犯罪的行为样态、行为对象、罪过形式等)、法定刑设置(尤其是财产刑的设置)等方面,与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危害事实相对照;与相关行政法、民事法相对照以及与刑法内部的其他条文相对照具有不协调之处。这种“不协调”不仅使得我国规制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条文与应对及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网络存在不兼容的问题,也不利于刑法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有效惩治和预防。着眼于此,并受到我国刑法理论当中“关系刑法”的启发,笔者拟从关系的角度出发,对我国规制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条文进行反思,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够弥补我国学界从关系角度出发,对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空白,更能够使得我国刑事立法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并有效实现其保护国民饮食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之目的。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首先在前言部分,主要交待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并期许了本文预计的创新点。食品安全在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同时,也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然而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却频频发生。如何从刑法的角度保障食品安全有效地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重视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制裁就成了一个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由此进入我们的视野并成为我们对食品安全刑事立法保护问题进行研究的直接动因。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对食品安全刑事立法研究的讨论。刑法的正确适用,对及时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维持和改善食品安全状况,都是一个坚强的后盾。令人遗憾的是《刑法》作为其他部门法的保障法,在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上却略显软弱,尤其是在与各部门法街接上存在断层。与食品安全问题领域其他部门法研究的热度相比,对食品安全刑事保护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对食品安全刑事保护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是我国法律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应对性需要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刑事法律学科的完善和展充分发挥刑事法制预防和打击日益猖獗的食品犯罪的迫切需要。
     正文第一部分:研究视角的确定。文章第一部分是对基础理论的阐释。首先通过对当前国内学者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我国学者对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研究的特点,并找出有研究的不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法律体系理论从,关系刑法视角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进行研究。
     正文第二部分: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研究。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体系,在行政法、经济法和民法领域都有对食品安全的规定。刑法作为各部门法的保障法,在本章节的第二部分对他的历史沿革和规制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
     第三部分是关系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检视。本部分从三个角度,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进行反思。首先是与食品危害事实相对照,总结出,规制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条文略显单薄。又与其他部门法相对照,得出当前的规制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条文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缺乏协调性。最后又与刑法分则其他条文相对照,得出规制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条文在刑法体系内体系性不强。
     第四部分是关系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完善对策。针对前文归纳总结出的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的缺陷与不足,本部分将从关系刑法学说的角度对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最后在结论部分归纳总结作者的观点。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a series of words such as Sudan, melamine, cookingoil frequently passed in people's ears, food safety issue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nationwide attention for a time. According to definition of the World HealthOrganization, food security i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related to food processing,storage, transportation, sale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that food toxic and hazardoussubstances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Even if the slightest mistake ofthese sectors are likely to harm the people's diet in the environment. Whether is there asafe food environment or not, it is related to life and death. Thus, guarantee food safetyand create a safe food environment, which i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author of thestudy launched. Moreover, the leg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otectingfood safety, and the law has a role in the protection and guidance of food safety issues.Security role: to punish the acts against food safety laws, achieve the effect ofpunishment; Guiding role: the use of legal actions for violations of food safety lawsnegative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behavior of violations of food safety laws andconsequences, have implemented food safety violations against the people and thepossible implementation of food safety education and guidance given to the person, inorder to prevent acts of infringement occurred food Safety. Therefore, how to use thelaw to protect food safe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However, observing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crime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Code, comparing its purpose (to protect legal interests, or to maintain order) in theregulation of food safety crime, guilt set (of criminal law provisions of the Food Safetycriminal acts like state, the object of conduct, sin forms, etc.), legal punishment(especially property Punishment settings), etc., with the fact that China's current foodsafety hazards and related administrative law, civil law, and other provisions of thecriminal law, we found internal inconsistency. The inconsistency attributed to the incompatibility issues of our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Code to deal with crime and prevention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Legal Network, andproblem of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criminal law on the crime of food safetyhazards. To dep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 the regulationof food safety crimes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Code to reflect and put forward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its problems, and to fill in gaps in legislation on foodsafety issues in crimin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we launched thisstud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First, in the preface, we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and value of the research andexpectations of the projected herein innovation. The issues of food safety affect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enerate significant impact onfood safety issues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order andsocial order. However, there is frequent occurrence of criminal activities in the field offood safety. How to protect food safety effectively and combat crimes which endangerfood saf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minal law: criminal anti-system emphasis onfood safety crime became a problem worthy of our careful study. Thus food safetyissues come into our vision and become the direct cause of our study on the criminalprotection of food safety issues. In this context, we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criminallegislation on food safety.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is a strongbacking in promptly combating criminal acts of food safety and in maintaining andimproving the food security situation. Unfortunately "criminal law" as otherdepartment law protection, on the food safety crime punishment is slightly weak,especially in the street, with various sectors there is fault. With food safety issues,compared to other department law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the heat of the criminalprotection of food safety research is relatively weak. So in-depth research on foodsafety criminal protection, not only is our country law and practice two levels ofresponse to sexual need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riminal law of ourcountry and show give full play to the criminal legal system to prevent and strike theurgent needs of the increasingly rampant food crime.
     The first part: determine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is to explain the basic theory. First of all, based on the current domestic scholars papersummarizes the study of food safety crime, sort out of our country's scholars researchon food safety criminal legis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ind out the shortage of the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using the theory oflegal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on foodsafety to study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of the crime.
     The second part: research of Food safety crime in criminal law. China hasbasically established a system of legal regulation of food safety, food safety regulationshave in administrative law, economic law and civil fields. Crime Code is Penal LawProtection Act of each department, an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chapter to his historyregulatory status and detail comb.
     The third part is the examination of the food safety legislati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criminal offenses Perspective. From three angles, we reflected the criminalregulation of food safety crimes. The first is the fact that in contrast with food hazards,concluded that regulation of food safety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Code offenses bitthin. Secondly, in contrast with other branches of law, draw a lack of coordinationbetween the current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and other provisions in the Criminal Codecrimes law department. Finally, with the other provisions of criminal law in contrast,results of food safety regulation in the criminal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systemof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re not strong.
     The fourth part is to improv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to foodsafety crime in relationship Perspective. Against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previouslysummarized the Criminal food safety legislation, the legal system in this section willbe based on the theor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food safety legislationfrom the Criminal Penal relations theory perspective.
     Finally, concluding section.
引文
1储槐植,李莎莎:《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81页~第84页。
    2刘仁文:《中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109页~第116页。郭洁:《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与完善》,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92页。齐心、王炎彦:《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000页。陈思齐、陈雷:《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017页。
    3刘志伟、刘炯:《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的修订及再完善》,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21页。贾凌、尹秦:《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83页。龙洋、丁冉:《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027页等。
    1杨曙光:《论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着力点和路径》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064页。
    2孙运梁、宁鲜鲜:《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74页。董德华:《食品安全保护的刑法“中庸之道”——基于孙斯坦的理性风险》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65页。
    3孙运梁、宁鲜鲜:《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75页。
    4夏勇、江澍《食品链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29页。
    1周振杰:《中国对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严惩化》,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47页。
    2梁平、刘科:《食品安全犯罪中的法条竞合问题》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198页。
    3田鹏辉:《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基本特征及被害人预防责任归属》,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207页。
    4刘敬新:《食品监管渎职罪司法情势及困境解析》,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338页。
    5孟庆平、宋鹏:《“地沟油”犯罪案件中的疑难问题研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291页。
    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3页。
    1赵国强:《澳门刑法关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现状、展望及其评析》,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38页。
    2刘仁文:《中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109页~第116页。
    1储槐植,李莎莎:《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之思考》,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09页。
    2孙运梁、宁鲜鲜:《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75页。
    1孙运梁、宁鲜鲜:《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74页。董德华:《食品安全保护的刑法“中庸之道”——基于孙斯坦的理性风险》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65页。
    2刘志伟、刘炯:《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的修订及再完善》,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21页。贾凌、尹秦:《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83页。龙洋、丁冉:《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027页等。
    3刘仁文:《中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109页~第116页。郭洁:《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与完善》,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92页。齐心、王炎彦:《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000页。陈思齐、陈雷:《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017页。
    1夏勇、江澍《食品链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29页。
    2周振杰:《中国对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严惩化》,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47页。
    3梁平、刘科:《食品安全犯罪中的法条竞合问题》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198页。
    4田鹏辉:《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基本特征及被害人预防责任归属》,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207页。
    5刘敬新:《食品监管渎职罪司法情势及困境解析》,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338页。
    6孟庆平、宋鹏:《“地沟油”犯罪案件中的疑难问题研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291页。
    7左袖阳:《中美食品安全刑事立法特征比较分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1期,第41页。
    1武凤婷:《食品安全犯罪立法与食品安全法的协调性问题研究》,湖南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1《国务院食品安全委通报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形势》,载“北方网”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1/09/27/007868534.shtml,于2014年3月3日访问。
    1黄华平、夏梦:《试论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964页。
    1储槐植,李莎莎:《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之思考》,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09页。
    1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7页。
    1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7页。
    2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8页。
    1田禾:“论中国刑事法中的食品安全犯罪及其制裁”,载《江海学刊》2009年6号,139页。
    1杜菊、刘红:《食品安全刑事保护研究》,2012年法律出版社出版,12页。
    2江献军、崔素琴、郝增录:“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载《中国监狱学刊》2011年第3期。
    3高明暄、马克昌:《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3页。
    1[英]约瑟夫·拉兹著,吴玉章译:《法律体系的概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1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92页。
    1潘强:“关于完善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的几点意见”,载《商品与质量》,2011年7期。
    1刘仁文:《中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109页~第111页。
    1刘仁文:《中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110页~第111页。
    1刘仁文:《中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111页~第112页。
    1张明楷著:《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652页。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EQjrdTZzJ17Z2Aag1f7xOktZx_Qi83-,2013年12月11日访问。
    2孙晓牧、褚庆岱:“试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载《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年第2期。
    3陈宝树、冯锐主编:《市场经济与刑法完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1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23页。
    2张明楷著:《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
    3李培传主编:《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第60页。
    1胡洪春:《浅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法学研究》2012年第一期.
    1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4页。
    1[日]大塚仁著,冯军译:《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版,第127页。
    2李海东著:《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版,第72页。
    1典型的空白罪状,只是规定,“违反法规的”例如,日本刑法第94条规定,在外国交战之际,违反有关局外中立之命令的,处三年以下监禁或者50万元以下罚金。
    2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94页~第495页。
    1张旭、王晓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之立法的反思与完善——以法律体系理论为视角》,《第四届两岸刑事法治学术研讨会—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防制对策》论文集,152页。
    1肖登辉:《论行政法上的过错原则与违法责任原则》,载《理论月刊》2009年第2期,第110页。
    1周勍:《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载《报告文学》2004年第9期,第11页。
    1张旭:《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者关系的梳理与探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57页。
    1张旭、王晓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之立法的反思与完善——以法律体系理论为视角》,《第四届两岸刑事法治学术研讨会—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防制对策》论文集,152页。
    1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92页。
    2孙运梁、宁鲜鲜:《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宪法与刑法之协调发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978页。
    3张凯、周媛媛:《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载《宪法与刑法之协调发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1126页。
    1[美]玛丽恩内斯特尔著:《食品安全—另人震惊的食品行业真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1江献军、崔素琴、郝增录:《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中国监狱学刊》2011年第3期。
    1杨兴培:《公器乃当公论,神器更当持重—刑法修正方式的慎思与评价》,《法学》2011年第4期。
    孙运梁、宁鲜鲜:《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宪法与刑法之协调发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975‐979页。
    1刘明祥:《“风险刑法”的风险及其控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第17页。
    2张旭:《风险社会的刑事政策方向选择》,《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6‐117页。
    2薛瑞麟:《犯罪客体的分类》,《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第2期。
    1韩跃红:《目的决定手段手段服从于目的——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哲学特征》,《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3期。
    2徐久生、庄敬华译:《德国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08、211页。
    1陈琴译:《瑞典刑法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页。
    2张明楷译:《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174页。
    1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9页。
    2[俄]斯库拉托夫、列别捷夫主编,黄道秀译,《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52页。
    1褚剑鸿:《过失与信赖原则(下)》,《法令月刊》1995年第6期。
    1张永伟、刘志芳:《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刑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载《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年第1期,第45页~第46页。
    1龙洋、丁冉:《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载《宪法与刑法之协调发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1030‐1033页。
    2黄华平、夏梦:《试论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载《宪法与刑法之协调发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964页。
    1、甘雨沛、何鹏:《外国刑法学》(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储怀植著:《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张明楷著:《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7月第四版。
    5、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马克昌主编:《刑法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8、黎宏:《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
    9、张旭、单勇著:《犯罪学基本理论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0、张旭著:《犯罪学要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张旭著:《减免刑事责任理论比较研究》,吉林:长春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
    9、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论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张明楷、黎宏、周光权:《刑法新问题探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中、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11、马克昌:《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12、姜伟:《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13、何家弘、刘品新:《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4、吴振兴:《罪数形态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15、娄正云:《法人犯罪》,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梁根林:《刑事法网:扩张与限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7、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释义与应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8、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19、胡康生、李福成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0、周道鸾、张泗汉主编:《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版。
    21、候国云:《刑法理论究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房清侠:《刑法理论问题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苗有水:《刑事审判的一般思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24、杜菊、刘红著:《食品安全刑事保护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25、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26、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二版。
    27、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28、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9、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2、[德]克劳斯·罗克辛著,蔡桂生译:《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北京: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3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4、[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5、[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出版社2003年版。
    36、[德]弗兰茨·冯·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7、[德]汉斯·哈腾保尔:《法律行为的概念——产生以及发展》,孙宪忠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8、[日]山口厚著、王昭武译:《刑法各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39、[日]小业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0、[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王闯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41、[美]亨利·梅因(Sir Henry Maine,1822—1888):《古代法》,商务印书馆(北京)1959年版。
    42、[美]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4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44、[美]道格拉斯·N·胡萨克:《刑法哲学》,谢望原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5、[日]大塚仁著、冯军译:《刑法概说(各论)(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46、[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7、[古罗马]盖尤斯:《法学阶梯》,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8、储槐植,李莎莎:《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
    49、刘仁文:《中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
    50、郭洁:《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与完善》,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51、齐心、王炎彦:《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52、陈思齐、陈雷:《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53、刘志伟、刘炯:《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的修订及再完善》,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54、杨曙光:《论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着力点和路径》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55、孙运梁、宁鲜鲜:《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56、董德华:《食品安全保护的刑法“中庸之道”——基于孙斯坦的理性风险》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57、李梁:《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9期。
    58、夏勇、江澍《食品链的刑法规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59、周振杰:《中国对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严惩化》,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60、梁平、刘科:《食品安全犯罪中的法条竞合问题》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61田鹏辉:《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基本特征及被害人预防责任归属》,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62、刘敬新:《食品监管渎职罪司法情势及困境解析》,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63、孟庆平、宋鹏:《“地沟油”犯罪案件中的疑难问题研究》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64、赵国强:《澳门刑法关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现状、展望及其评析》,载《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65、王玉珏:《<刑法>第144条中“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合理定位——以近晚食品安全事件为例》,载《法学》,2008年第11期。
    66、蒋慧:《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症结和出路》,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67、蓝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反思与重构》,载《行政与法》2010年第3期。
    68、齐文远:《应对中国社会风险的刑事政策选择》,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7期。
    69、彭玉伟:《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缺陷和完善》,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第4期。
    70、张晓涛、孙长学:《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角度的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1期。
    71、田禾:《论中国刑事法中的食品安全犯罪及其制裁》,载《江海学刊》,2009年6期。
    72、房清侠:《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缺陷与完善》,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2期。
    73、陈靖:《论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完善》,载朱孝清等主编:《社会管理创新与刑法变革》下,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4、刘伟:《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研究》,载朱孝清等主编:《社会管理创新与刑法变革》下,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5、陈虹伟:《惩治食品安全犯罪步入重点时代》,法制与新闻,2011年05期。
    76、陈君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农村新技术,2008年第8期。
    77、冯琴琴:《关于食品安全经济学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经济与法,2010年05期;
    78、张锋、李长健:《论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的整合与创新:基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双重视角》,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期。
    79、何立华:《产品质量、不对称信息与市场均衡》,山东经济,2009年8期;
    80、何立华、杨淑华:《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基于政府与市场失灵的角度》,山东经济,2011年3月第2期;
    81、黄怡、王廷丽:《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外理论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10;
    82、李哲敏:《食品安全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1月
    83、李新生:《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食品科学,2003年2期;
    84、张云华、孔祥智、罗丹:《安全食品供给的契约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8期;
    85、周德翼、杨海娟:《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6月;
    86、张锋、李长健:《论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的整合与创新:基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双重视角》,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87、赵维科:《犯罪原因的系统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期。
    88、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经济研究,2002年2期。
    1.Gary Becker, Crime and Punishment: An Economic Approach[J]. 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68(76);
    2.Gordon Tullock, The Welfare Costs of Tariffs, Monopolies and Theft[J]. WesternEconomic Journal5(1967):988-1002;
    3.Grossman, S.J. The information Role of Warranties and PrivateDisclosure about Product Quality[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1(24):461-483;
    4.Nelson, P. Inform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70(78):311-329;
    5.Shapiro, C. Premiums for High Quality Products as Returns toReputation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3(98):659-67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