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大都市圈发展战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都市区(圈)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地域发展的主要形态,本文综合运用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内外对都市区(圈)发展研究的先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对哈尔滨大都市圈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并提出未来发展战略。
     首先,在剖析都市圈涵义的基础上,合理界定了哈尔滨大都市圈空间地域范围。
     其次,概括哈尔滨市大都市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进程,并分析了区域未来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发展条件。
     第三、四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对哈尔滨大都市圈的现状结构和功能特征、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诊断和概括。
     最后,在对现状分析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发展目标,提出哈尔滨大都市圈发展战略构想,详细阐述了大都市圈的地域空间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设想,并提出了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关键性措施。
Today, in the period of high leve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igh-speed urbanization,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or Metropolitan Area will become the main form of cities development in china. For this reason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urban geography, reg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urban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 and referencing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eories and experiments of practices about the urban region , this paper synthetically researches the Great Metropolitan Region of Harbin and designs the stratage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s future.
    First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this paper reasonably defines the Great Metropolitan Region of Harbin.
    Secondly, the paper generalizes the historie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urban system of the Region,
    and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conditions that would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 in the future.
    The third part and the forth part are the corn of this paper.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e period and level of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 Metropolitan Region and summarize the problems and the limiting factors which restrict its development.
    Finally, in forth part, this paper designs the developmental stratagem of the Great Metropolitan Region of Harbin including the ideas of the space structure, the foundational establishment and the environments protection, and brings forward the pivotal measures to realize them.
引文
[1]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 1999年
    [2] 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3] 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商务印书馆 1999年
    [4] 卡尔·艾博特著 王旭等译《大都市边疆:当代美国西部城市》商务印书馆 1998年
    [5] 徐效坡《区域分析与规划讲义》
    [6] 黑龙江省统计局编《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1年
    [7] 李小健等《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8] 徐效坡等《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2000年
    [9] 武廷海 纽约大都市地区规划的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规划 2000年第2期
    [10] 东京大城市圈的形成、问题与对策—对北京的启示 国外城市规划 2000年第2期
    [11] 余庆康 1991年汉城大都市区建设的5座新城 国外城市规划 1995年4期
    [12] 周干峙 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 1998年第3期
    [13] 史爱玲、闫庆松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山东环境1999年第1期
    [14] 董晓峰、牛慧恩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西北史地 1999年第3期
    [15] 梁鹤年 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 城市规划 1999年第23卷第7期
    [16] 杨家文 信息时代城市结构变迁的思考 城市发展研究 1999年第4期
    [17] 戴志中、戴文斌 地理环境与住区空间形态创造 华中建筑 1998年第1期
    [18] 吴启焰、任东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域结构演变与持续发展研究——以南京都市区为例 地理科学 第19卷第2期 1999年4月
    [19] 张俊军、许学强、魏清泉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地理研究 第18卷 第2期 1999年6月
    [20] 王小侠 后工业社会的产业转型与城市化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月 第6期
    [21] 高吉举 环渤海地区主要中心城市发展的比较研究 东北亚论坛 1999年 第3期
    [22] 建设部“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课题组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对策 城市规划 1999年第7期
    
    
    [23] 朱美荣 跨世纪中国城市环境问题和城市环保战略思考 经济地理 第19卷第2期1999年4月
    [24] 李树琮 论城市可持续发展 北京社会科学 1999年第3期
    [25] 肖建丽 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与城市的若干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 1999年第23卷第7期
    [26] 王红杨 浅析后工业化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城市规划 1998年 第22卷第5期
    [27] 邵华、徐国彬、张晋丽 浅议中国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资源科学 1999年5月
    [28] 王均、祝功武 清末民初时期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的初步研究 地理学报 1999年1月
    [29] 陆化普 日本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开发应用现状与发展 国外城市规划 1999年第1期
    [30] 周峰、樊永斌 市场经济体制下南京城市居住空间变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1998年1月
    [31] 陆玉麒 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的探讨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8年12月
    [32] 杨家文 信息时代城市结构变迁的思考 城市发展研究 1999年4月
    [33] 俞正声 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城市化问题 城市规划 1998年第3期
    [34] 李加林 河口港城市形态演变的分析研究 人文地理 1998年6月
    [35] 吴启焰 从集聚经济看城市空间结构 人文地理 1998年3月
    [36] 赵荣 试论西安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主要特点 人文地理 1998年9月
    [37] 张京祥 多文化类型的城市地域结构解释性模式综述 人文地理 1998年3月
    [38] 赵民、唐子来、侯丽 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城市规划汇刊 2000[1]
    [39] 唐子来 从城乡规划到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 城市规划汇刊 2000[2]
    [40] 谭克修 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规划问题 城市规划汇刊 1999[6]
    [41] 胡序威 有关城市化与城镇体系规划的若干思考 城市规划 2000年第24卷 第1期
    [42] 宁越敏 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 城市规划2000年第24卷第8期
    
    
    [43] 吴国兵、刘均宇 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 2000年第8期
    [44] 王松涛、祝莹 三峡库区城镇形态的演变与迁建 城市规划汇刊 2000(2) pp.68-74
    [45] 郭彦经 工业生产及其历史演变对国际都市形态影响的理论分析 城市规划汇刊 2000(4)pp.4-10
    [46] 陈晓丽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展问题 城市规划汇刊 2000(4) pp.1-3
    [47] 吴良镛 城市世纪、城市问题、城市规划与市长的作用 城市规划 2000(4) pp.17-22,30
    [48] 周向红 袁瑞肖 全球化下大都市产业竞争力重组 城市问题 2000(5)pp.5-7
    [49] 刘荣增 西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问题研究评述 城市问题 2000(5) pp.8-11
    [50] 耿慧志 大都市中心区更新的理念与现实对策 城市问题 2000(2)pp.6-9
    [51] 杨帆 全球化中城市的困境及对策 城市问题 2000(1)pp.18-22
    [52] 沈清基 环境革命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 2000(4)
    [53] 沈清基 知识经济与城市发展 规划师 1999(3)
    [54] 李讯 中国城市演进中的区域差异及其对策 国外城市规划 2000(2)
    [55] 赵燕菁 专业分工与城市化: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城市规划 2000(6)
    [56] 董黎明、陶志红 中国的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回顾与展望 城市规划 2000(3) pp.30-33
    [57] 陈果、顾朝林 网络时代的城市空间特征及演变 城市规划汇刊 2000(1) pp.33,34,3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