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思想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以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毛泽东道德建设思想和中国古代道德建设思想为理论渊源,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思想为主体。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道德建设思想的基础。邓小平论述了道德建设的战略地位,提出坚持“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坚持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在公民道德建设上,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目标、方法途径和评价标准。在党员干部道德建设上,他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把“革命化”作为道德建设的主要标准,把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作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根本保障,奠定了公民和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江泽民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提升了道德建设的战略地位,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发展,是道德建设的经验总结。在道德建设的方针和原则上,以“六个坚持”作为道德建设的具体方针,以集体主义作为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公民道德建设上,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在党员干部道德建设上,提出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思想的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理念,开拓了公民生态环境道德建设新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其中马克思主义是道德建设思想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道德建设思想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道德建设思想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道德建设思想的基础。在公民道德建设上不断发展创新,开展志愿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建立道德建设测评体系是公民道德建设评价方法的创新。在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思想上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三位领导核心的道德建设思想,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同时在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标准上又不断发展创新,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思想的研究和比较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道德建设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推动道德建设的法制化;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机制,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munists’ ideological and ethic development thought isformed during the cours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hich considers Marxism ideologicaltheories, Mao Zedong ideological and ethic development though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ideological and ethic development thought as theoretical background, views DengXiaoping,Jiang Zemin and Hu Jintao’s ideological and ethic development thought astheoretical subject.
     Communists represented by Deng Xiaoping’s ideological and ethic thought is the basis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munists’ ideological and ethic construction. Deng Xiaopingelaborates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ethic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adheringto the principle of "doing two jobs at once ",combines the progressiveness with widespreadpopularity together, and pushes forward socialist ideological and ethic construction in anall-round way. On the civic ethicity aspect, Deng Xiaoping exemplifies the content, goal,method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it. On the Party cadre ethicity aspect, Deng Xiaoping takescommunist ethicity as its main content, revolutionary as its main criterion, and buildingperfect supervisor system as its fundamental guarantee.
     Communists represented by Jiang Zemin’s ideological and ethic thought is the new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munists’ ideological and ethic construction. JiangZemin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to guide ideological and ethicconstruction, and ruling the country by virtue as the basic ruling principle, which promotes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ethic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s the all-roundprogress in the socialist ideological and ethic system. On the guidelines and principles ofsocialist ideological and ethic construction aspect, Jiang Zemin views Six Persistence asconcrete guideline of ideological and ethic construction, collectivism as the basic principle ofideological and ethic construction. On the civic ethicity aspect, Jiang Zemin insists serving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as the core of civic ethicity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basic rulesof civic ethicity. On the Party cadre ethicity aspect, Jiang Zemin points that the Party shouldconcern itself and be strict in Party discipline.
     Communists represented by Hu Jintao’s ideological and ethic thought is the newachievement of modern Chinese communists’ ideological and ethic construction.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the guideline of ethicity construction, provides new concept forethicity construction, and opens up new field for civ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hicconstructi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thicconstruction. Marxism is the soul. Common idea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theme ofethic construction.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spirit of times are the essence of ethicconstruction.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is the basis of ethic construction. Onthe civic ethicity aspect, Hu Jintao innovates voluntary service as the new way to civil ethicconstruction, and ethic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system as the civil ethic evaluation methods.On the Party cadre ethicity aspect, Hu Jintao takes focusing on the People and assumingpower for the people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ll Party cadres.
     The three core leaders’ ideological and ethic development thoughts share the samephilosophy foundation and value orientation, developing and innovating in guiding ideology,strategy, content, method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 Them derive from the same origin anddevelop with the times. We can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ofcontemporary Chinese communists’ ideological and ethic development thoughts. Ideologicaland eth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running the country by law, as well asrunning the country by virtue. Ideological and ethic construction should follow a legal track.The socialist ideological and ethic syste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perfected. Leadingcadre’s ideological and ethic construction should be enhanced to lead a sound development ofthe Party’s style of work and the general social conduct.
引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3.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5.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6(1).
    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①辞源(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672.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2.
    ①杜灵来.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效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19.
    ①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39.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1.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
    ④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6(1).
    ⑤石仲泉.为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北京支部生活,2008(1):5.
    ①[美]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M].王观声,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68.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①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科学[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96-198.
    ②吴潜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4.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4.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6:450.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5.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4.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8.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34.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7.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②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1.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2.
    ④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24.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1.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9.
    ①中庸[M].
    ②论语·子罕[M].
    ①孟子·滕文公上[M].
    ②礼记·大学[M].
    ③管子·治国[M].
    ④管子·治国[M].
    ⑤管子·治国[M].
    ①论语·里仁[M].
    ②论语·学而[M].
    ③孟子·公孙丑上[M].
    ④中庸[M].
    ⑤刘子全书·学言上[M].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6:26-27.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3.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144.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0.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0.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52.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86.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4.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2.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6.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4-125.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80.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7-338.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2.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1-172.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5.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6.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6.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58.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5.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6.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3.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2.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8.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2.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5.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6-327.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l.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3.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7.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6.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5.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4.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1.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6.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7.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8.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587.
    ①邓小平文选(笫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4.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47.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0.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4.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84.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0.
    ③[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等,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133.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4.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81.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56.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082.
    ①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54.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4.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676.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45.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4.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2-573.
    ②赵静.制度支撑: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重要维度[J].唯实,2009(11):16.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1-292.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6.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④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29.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37.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②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④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②胡锦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07-24(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17.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0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51.
    ①管子·牧民[M].
    ②荀子·荣辱[M].
    ③孟子·公孙丑上[M]..
    ④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4.
    ⑤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2.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李茂平.志愿服务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彰显与弘扬[J].伦理学研究,2011(2):16.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74.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587.
    ③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426-427.
    ①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125.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①宋秀岩,等.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11(6):14.
    ①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58.
    ①林合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傅伟勋对儒家“泛道德主义”的讨论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9):31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8.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09-27(1).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5.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0.
    ③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6:48.
    ①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6.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44.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6(1).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I.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I.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马克思恩格斯恩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恩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马克思恩格斯恩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8]马克思恩格斯恩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马克思恩格斯恩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列宁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2]毛泽东选集(1-4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4]毛泽东文集(7-8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5]邓小平文选(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7]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8]江泽民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0]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09-27.
    [22]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J].共产党人.2008,(14).
    [2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6.
    [24]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
    [2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2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7]胡锦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12-01-10.
    [28]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北京:人民日报,2011-10-26.
    [2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09-27.
    [30]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N].人民日报,2009-09-19.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6.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3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42]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珍贵档案(下册)[C].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43]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44]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R].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R].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6]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R].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R].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8]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49]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B/OL].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4932424.html,2006-10-18.
    [50]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DB/OL]. www.gov.cn/test/2008-12/05/content_1168883.htm,2008-12-05.
    [51]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D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90/4494588.html,2012-09-20.
    [52]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D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5324268.html,2007-01-24.
    [53]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发表重要讲话[DB/OL].http://china.cnr.cn/news/201101/t20110111_507568460_1.shtml,2011-01-11.
    [54]2011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DB/OL].www.hzwh.gov.cn/ztzl/wmcs/201103/t20110325_247842.html,2011-03-25.
    [55]中庸[M].
    [56]论语[M].
    [57]孟子[M].
    [58]管子[M].
    [59]孟子[M].
    [60]朱子语类[M].
    [61]礼记[M].
    [62]刘子全书[M].
    [1]辞源(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3]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罗国杰.道德建设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6]王树荫,王炎.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杨凤城.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吴潜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0]陈寿灿.当代中国伦理学若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11]吴弈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2]焦国成,李萍.公民道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3]李萍.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马润海,戚本超.公民道德建设评价体系[M].北京:学习出版,2003.
    [15]施章清.邓小平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钟哲明.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17]顾龙生,孙东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事记[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
    [18]马润海,戚本超.公民道德建设评价体系[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19]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1-5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0]廖申白,孙春晨.伦理新视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7.
    [21]赵云献.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概论[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22]金羽,欧阳斌.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23]刘世明.以德治国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4]宋惠昌.“以德治国”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25]杨信礼.科学发展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6]田建国.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7]杨业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8]秦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9]李泽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0]陈江旗.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论[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2011.
    [31]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2]杜灵来.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效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3]罗国杰.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4]王晓朝.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的转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5]傅治平.从政道德建设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36]宇文利,秦维红,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教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出版社,2006.
    [37]张博颖.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
    [38]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9]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4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2][法]霍尔巴赫.健全的思想[M].王荫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4][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等,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45][美]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M].王观声,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46][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科学[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6][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史战芳.邓小平思想道德建设理论浅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
    [2]许贵文.邓小平思想道德建设理论体系初探.[J].理论界,1999(2).
    [3]马镛.邓小平道德建设思想初探[J].道德与文明,1993(4).
    [4]马永庆.邓小平道德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J].理论学刊,2004(10).
    [5]罗炽.江泽民思想道德教育论[J].伦理学研究,2003(3).
    [6]傅志勇.论江泽民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其创新[J].学习论坛,2001(6).
    [7]焦国成.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J].前线,2001(4).
    [8]许启贤.“公民道德建设”的提出是我国道德建设理论的新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01(11).
    [9]冯俊.“以德治国”就是以代表最先进文化的道德去治国[J].高校理论战线,2001(3).
    [10]刘亚玲.“以德治国”是建党80年来道德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J].湖北社会科学,2002(8).
    [11]罗国杰.对纲要重要意义的认识[J].高校理论战线,2001(11).
    [12]杨焕章.论以德治国与道德建设[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13]卞修全.江泽民法律思想论析[J].天中学刊,2006(3).
    [14]张苏锋.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1).
    [15]李慎明.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J].中国社会科学,2007(6).
    [16]许启贤.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观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6).
    [17]葛晨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J].高校理论战线,2007(6).
    [18]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几个深层次问题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0(5).
    [19]徐启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方法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5).
    [20]韩振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内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21]韩振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原因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7(1).
    [22]韩振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新荣辱观论[J].理论视野,2006(5).
    [23]韩振峰.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
    [24]李茂平.志愿服务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彰显与弘扬[J].伦理学研究,2011(2).
    [25]杨鲜兰.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时代蕴涵[J].学习与实践,2008(4).
    [26]李德顺.“滑坡”与“爬坡”[J].中国社会科学,1994(3).
    [27]曹劲松.中西方道德建设之比较[J].道德与文明,1999(1).
    [28]王胜利.对新加坡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2(4).
    [29]卫建国.公民道德建设要注重实效[J].道德与文明,2002(6).
    [30]李燕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考评机制当议明[J].河南社会科学,2002(11).
    [31]陈根法.论道德建设中的公正原则[J].伦理学研究,2004(5).
    [32]王小锡,朱辉宇.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研究评述[J],伦理学研究,2003(12).
    [33]龙静云.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J].江汉论坛,1997(8).
    [34]赫鸿雁,孙智捷.新世纪道德建设的新思路[J].行政论坛,2002(5).
    [35]杨保军.简论新闻道德评价的基本功能[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4).
    [36]赵静.制度支撑: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重要维度[J].唯实,2009(11).
    [37]林合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傅伟勋对儒家“泛道德主义”的讨论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9).
    [38]宋秀岩,等.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11(6).
    [41]肖光荣.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现状及其评价[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
    [42]石仲泉.为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北京支部生活,2008(1).
    [43]黄显中.道德自律的能力与涵养来源[N].光明日报,2011-09-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