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域管理立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流域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现今众多工业区、经济带也都沿河傍水而建,仰赖流域的滋养和孕育而繁荣兴旺。然而,随着人们对流域环境资源的肆意掠夺和无情盘剥,目前世界许多江河流域生态系统日趋退化,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己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流域管理取得了长足进展,在促进流域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流域管理的实践证明,对水资源按流域统一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1968年,欧洲议会通过《欧洲水宪章》,提出水资源管理应以自然流域为基础,而不应以行政区域为基础,流域应建立适当的流域机构。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全世界102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通过并签署的《21世纪议程》中,要求按照流域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全面阐述了流域水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国际公认的科学原则。
     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该论题。第一部分对论题中涉及的概念进行了释义;第二部分是对我国流域管理体制的简要分析,首先是我国现行的流域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然后找出现有管理体制的不足,包括流域管理机构设置的问题、尚未建立相关制度的配合的问题及现行立法等问题,以期在下文的论述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部分是我国流域管理体制创新与法制化的思路的整理,主要是参照国外先进的管理体制与模式促进我国的制度创新,并且需要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最后试图总结出对我国流域管理和立法方面带来的启示;第四部分是我国流域管理立法上的构建,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立法上构建我国的流域管理体制。在分析了我国流域管理机构几种发展模式后,首先需要建立流域的综合管理机构,包括流域综合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行;其次是流域管理立法体系的建构,包括现有的与流域管理有关的法律的完善、制定专门的流域管理法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制定;最后是需要建立的法律制度,包括公众参与制度、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信息公开和通报制度等。
River is not only the birthplace of human civilization, but also now a number of industrial areas, economic zones are built along the river,relying on the nourishment and nurturing of the river basin to be thrived. However, as people plundered and exploited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the river basin, many river basin ecosystems of the world are increasingly degraded, resource are exhausted, environment is polluted, it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al and economic. In recent decad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 management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and plays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river basin’s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by river basin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by the practice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1968,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passed the "European Water Charter", it proposed that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atural watershed, and should not be based on the administrative areas, watershed basin is supposed to establish the appropriate institutions. The world 102 heads of State or Government adopted and signed the "Agenda 21"at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held in Rio de Janeiro of Brazil in 1992. The“Agenda 21" requires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the water resourc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iver basin, which is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river basin water management. Of watershed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has been accepted by most of the world, becoming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cientific principles. Watershed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has been accepted by most of the world, becoming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cientific principl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he topic according to our current situatio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opics explains the involved concepts; the second part is a brief analysis of river basin management system in our country, first of all it is our current watersh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model, and then I try to find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problem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structure , not setting up mechanisms to cope with and existing legislation, to find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the third part is the thinking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system’s innovation and legalization ,which is largely based on advanc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mode of the system abroad to promote innovation in China, then it needs to learn from foreign legislative experience, at last I attempt to summarize the successful legislation experiences which we can learn from of the watershed management ; the fourth part is the legislation construction on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China, it proposes legislation on how to build China's watershe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evious chapters. After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development modes of the watershed management agency, we first need to establish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agencies to set up and run; follow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legislative system, including perfecting the existing watershed management-related law, drawing up the special watershed management law, suppor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he formulation; finally we need to establish the legal system, inclu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system,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so on.
引文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水:治理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6-227
    1李启家,姚似锦.流域管理体制的构建与运行[J].环境保护,2002,10
    2肖涛.关于流域一体化管理的初步探讨[A].2003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1周运清,熊英.流域问题的本质与长江流域的适度开发[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
    2吴伯健.关于流域管理概念的思考[J].海河水利,1998,6
    3李启加,姚似锦.流域管理体制的构建和运行[J]环境保护,2002,10.
    4王树义.流域管理体制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4
    1袁弘任,吴国平等.水资源保护及其立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李启家,姚似锦.流域管理体制的构建与运行[J].环境保护,2002,10
    3颜士鹏.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与环境法的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第4页
    1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河务局.山东黄河志(1855-1985)[M].济南: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河务局,1988
    2李艳玲.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问题[D].福州: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16.
    3刘静玲,李顺.淡水危机与节水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徐军.我国流域管理立法现状及反思[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徐军.我国流域管理立法现状及反思[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1张倩,石羊河流域,迎来新的春天——《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解读[N],甘肃日报,2007年10月29日
    1李坤,张勇,值得借鉴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解读[N].中国水利报,2005年9月6日
    2张志文,李希昆.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管理职权初探[A].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3陈永奇,朱辰华.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J].人民黄河,2002,5
    2曾祥华.关于太湖流域管理立法的思考[J].人民长江,2008,13
    1张树明.基于ICM方法的太湖流域管理模式的探讨[A].2004年太湖高级论坛会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
    1徐清华.黄委构建最严格流域管理制度[N].中国水利报,2010年2月5日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水:治理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6-227
    1方流芳.从法律视角看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法人化”批评[J].宪法学、行政法学人大复印资料,2007,19
    2方世荣,王佑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田其云.对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的思考[J].现代法学,2004,2
    2曾娜,郑晓琴.流域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8,19(3)
    1黄锡生.论国际水域利用和保护的原则及对我国的启示-兼论《水法》立法原则的完善[J].科技与法律,2004,1
    2周大杰等.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4
    1陈琴.关于流域管理的立法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04,2
    2淮河委员会.宣传贯彻新《水法》开创流域水政工作新局面[J].安徽水利,2003,1
    1黄锡生,张雒.国外流域对三峡库区的立法借鉴[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
    2阮本清等.流域水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6
    1杨桂山,于秀波等.流域综合管理导论[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108
    2万军,张惠英.法国的流域管理[J].中国水利,2002,10,164-166
    1水利部政策法规司.水管理理论与实践-国内外资料选编[M].2001年11月,376-377
    1江苏省水利产业经济管理中心.澳大利亚的水管理[J].江苏水利,2002,2,45-46
    2尤明清.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简评[A].2003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1陈晓景.流域管理法研究:生态系统管理的视角[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62-64
    1黄锡生,张雒.国外流域对三峡库区的立法借鉴[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水:治理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6-227
    1台世舜.论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及其职能[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1关于制定《流域管理法》的议案[N].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1年3月12日
    2徐军.我国流域管理立法现状及反思[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
    1蔡守秋.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法制建设[J].长江论坛,1999,5
    2王灿发.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立法研究[J].现代法学,2005,27(5)
    1布莱克·D·拉特纳著.流域管理-东南亚大陆山区的生活和资源竞争[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2王灿发.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立法研究[J].现代法学,2005,27(5)
    1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法学,2004,3
    2胡鞍钢,王亚华.转型期水资源配置的公共政策:准市场和政治民主协商[J].中国水利,2001,11
    1王灿发.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立法研究[J].现代法学,2005,5: 13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水:治理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6-227
    [2]国际水资源协会水战略委员会.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水战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3]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4]中国环境保护局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文件汇编(四)[M].北京: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5]国家计委国土规划和地区经济司等(方磊主编).中国环境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6]迈向21世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献汇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7]陈家琦,王浩.水资源学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8]陈泉生,张梓太.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9]陈泉生.世纪法制研究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0]张承中.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11]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12]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3]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4]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5]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6]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7]朴光沫,刘定慧,马品鼓.环境法与环境执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8]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9]叨周坷.生态环境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0]肖国兴,肖乾刚.自然资源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1]曲格平.中国的环境与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22]约翰多莱特B等.祝瑞祥.译亚洲地区流域开发治理—技术和策略[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4
    [23]陈泉生.环境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4]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5]袁弘任,吴国平等.水资源保护及其立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6]颜士鹏.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与环境法的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
    [27]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河务局.山东黄河志(1855-1985)[M].济南: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河务局,1988
    [28]李艳玲.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问题[D].福州: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16
    [29]刘静玲,李顺.淡水危机与节水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0]方世荣,王佑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1]杨桂山,于秀波等.流域综合管理导论[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108
    [32]水利部政策法规司.水管理理论与实践——国内外资料选编[M].2001年11月,376-377
    [33]布莱克?D?拉特纳著.流域管理-东南亚大陆山区的生活和资源竞争[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34]阮本清等.流域水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6
    [1]曾祥华.关于太湖流域管理立法的思考[J].人民长江,2008,13
    [2]高琪,杨鹤.墨累—达令流域管理模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1(中)
    [3]李香云编译.国外流域管理机构模式[J].水利发展研究,2009,1
    [4]黄霞,胡中华.我国流域管理体制的法律缺陷及其对策[J].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2009,3
    [5]宋蕾.流域综合管理中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9
    [6]王毅.改革流域管理体制促进流域综合管理[J].政策与管理研究,2008,2
    [7]沈大军.论流域管理[J].自然资源学报,2009,10
    [8]李启家.地方水环境立法创新的实例研究[J].城市环境,2000,2
    [9]高秦伟.架构政府责任体系的理论探讨[J].行政与法,2002,1
    [10]张林祥.推进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J].中国水利,2003,3
    [11]万军,张惠英.法国的流域管理[J].中国水利,2002,10
    [12]黄锡生.论国际水域利用和保护的原则及对我国的启示——兼论新〈水法〉立法原则的完善[J].科技与法律,2004,1
    [13]董泽文.转型时期实现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民主化的路径[J].前沿,2005,1
    [14]阎世辉.关于我国水环境形势的分析及政策建议[J].环境保护,2001,3
    [15]黄秋洪.重塑流域管理机构的设想[J].中国水利,1999,11
    [16]李启家,姚似锦.流域管理体制的构建与运行[J].环境保护,2002,10
    [17]李燕玲.噪光污染的民事立法缺位及其规制体系[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4
    [18]王玉庆.中国环境法制建设的进展与任务[J].上海环境科学,2003,1
    [19](以色列).努利特·客利奥特阿.以公共水资源的管理体制—现实和理想体制的比较[J].海河水利,2000,1
    [20]法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J].国外水利,2000,1
    [21]梁建义.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推动水务一体化建设[J].河北水利,2002,3
    [22]王灿发.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立法研究[J].现代法学,2005,5
    [23]吕忠梅.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1999,2
    [24]周艳芳.中国重点流域水环境问题及防治情况回顾[A].2001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基地会议论文集
    [25]尤明青.墨累-达令流域水资源管理机制简评[A].2003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
    [26]姚似锦.一体化、双轨制流域管理与区域利益衡平[A].2001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基地会议论文集
    [27]黄锡生、张雒.国内外流域管理对三峡库区的立法借鉴[A].2003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8]肖涛.关于流域一体化管理的初步探讨[A].2003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9]张志文、李希昆.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管理职权初探[A].2003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30]蒋春华.略论水资源保护中政府的使命[A].2003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31]周运清,熊英.流域问题的本质与长江流域的适度开发[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
    [32]吴伯健.关于流域管理概念的思考[J].海河水利,1998,6
    [33]王树义.流域管理体制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4
    [34]徐军.我国流域管理立法现状及反思[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35]陈永奇,朱辰华.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J].人民黄河,2002,5
    [36]张树明.基于ICM方法的太湖流域管理模式的探讨[A].2004年太湖高级论坛会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
    [37]方流芳.从法律视角看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法人化”批评[J].宪法学、行政法学人大复印资料,2007,19
    [38]田其云.对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的思考[J].现代法学,2004,2
    [39]曾娜,郑晓琴.流域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8,19(3)
    [40]周大杰等.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4
    [41]陈琴.关于流域管理的立法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04,2
    [42]淮河委员会.宣传贯彻新《水法》开创流域水政工作新局面[J].安徽水利,2003,1
    [43]台世舜.论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及其职能[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44]蔡守秋.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法制建设[J].长江论坛,1999,5
    [45]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法学,2004,3
    [46]胡鞍钢,王亚华.转型期水资源配置的公共政策:准市场和政治民主协商[J].中国水利,2001,11
    [47]万军,张惠英.法国的流域管理[J].中国水利,2002,10,164-166
    [48]江苏省水利产业经济管理中心.澳大利亚的水管理[J].江苏水利,2002,2,45-46
    [49]陈晓景.流域管理法研究:生态系统管理的视角[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62-64
    [1]徐清华.黄委构建最严格流域管理制度[N].中国水利报,2010年2月5日
    [2]张倩.石羊河流域.迎来新的春天——《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解读[N].甘肃日报,2007年10月29日
    [3]李坤,张勇.值得借鉴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解读》[N].中国水利报,2005年9月6日
    [4]徐孟洲.健全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4年2月26日
    [5]王礼权.如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2月26日
    [6]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流域综合管理课题组.推进流域综合管理重建中国生命之河[N].科学时报,2004年11月1日
    [7]关于制定《流域管理法》的议案[N].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1年3月12日
    [1]李启家.我国水环境保护立法的创新与进化.http://www.riel.whu.edu.cn,2009年10月7日访问
    [2]蔡守秋.澳大利亚环境法.http://www.riel.whu.edu.cn,2010年3月5日访问
    [3]唐政生、潘安、孙荣博.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http://www.waterinfo.net.cn,2009年8月5日访问
    [4]刘剑文.财政转移支付法研究.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2009年7月3日访问
    [5]政协致公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中国网http:// www.china.com.cn,2009年5月6日访问
    [6]曲格平.关注中国的生态安全.中国环境资源网http://www.ce65.com,2009年4月7日访问
    [7]王小萍.论环保产业发展的政府责任http://www.edu.cnki.cn,2010年4月2日访问
    [8]“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授予中国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新闻http://www.chinannews. com.cn,2010年3月5日
    [9]敬正书在流域机构依照公务员管理实施工作的讲话.http://www.mwr.gov.cn,2003年10月24日
    [10]孙秀艳,朱磊,陈彬.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实施情况考核结果发布.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沿淮四省得分均超80.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env.people. com.cn/GB/9537646.html,2009年6月25日
    [11]水利部文件.黄河水利委员会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http://www.66law.cn/ channel/law,2009年8月6日
    [12]中国环境报.让生态补偿助推玉树发展.http://www.cfej.net/?thread-17301-1.html,2010年5月13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