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视野下的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蒙学是我国古代蒙养之学,它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容和结构,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作为国学或者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世对于蒙学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随着当下传统文化的复苏,蒙学趁着“国学热”“读经热”“私塾热”等社会文化热潮的涌起也开始了自己的新发展。
     作为一种有长久生命力的古老教育,笔者认为,蒙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很难被个人意志所改动,它是一种社会的潜意识在教育上的自然反应。但如何通过各种表象来发现蒙学的这种趋势,把握蒙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摸清蒙学发展的趋向,以期更好地为我们的儿童教育或者是为了社会教化做贡献,这是本文的出发点。
     本文拟在现代教育的视野下关照蒙学的研究和发展,重点通过对蒙学理论研究和当下实践的归纳和分析,对当下蒙学的发展进行反思,最后依托一耽学堂的理念和笔者个人的思考和实践,通过当下蒙学第一线的实践经验教育,对当下蒙学发展的方向——笔者将其称为“新蒙学”进行描述和阐释。
The enlightenment , which is a learning of children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with a kind opposite and stable contents and structure, cross over for several thousand years, it must have its existence rationality. The enlightenment being a Chinese studies or perhaps a part of the tradition culture, the research for it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 As "Chinese studies hot"、"classics reading hot" and" old-style private school hot" keep going, taking this social cultural fever to upsurge, the enlightenment also start his own new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recovery of the at that mom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s one kind of a vitality ancient education, 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the enlightenment has its own trend of development, this tendency is very difficult by individual will to modify, it is one kind of society's subconscious in the education spontaneous reaction. But how through each kind of representation discovered the enlightenment’s tendency, grasp the enlightenment’s own development rule, find out its development trend, so we can educate our children well or make some contribution for the social, it is this article starting point.
     This article keeps attention on the enlightenment reaserch and practice in the vision of modern education field ,through mostly the induction and the analysis ,carries on reconsidering to the enlightenment’s development, finally depends on the YIDAN school’s idea and the author’s individual ponder and the practice, through the enlightenment front line experience, we can carry on the description 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enlightenmen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which the author called“the new private clan school”.
引文
① 易邵白:《清末乡土志探略》, 中国网 2003 年 5 月 26 日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336199.htm
    ② 田正平:《中国小学常识教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130 页
    ③ 转引自修订版《辞源》第四辑,商务印书馆,1983 年,第 2694 页
    ④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年,第 394—395 页
    
    ①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年,第 195 页
    ②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年,第 197 页
    ③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年,第 381 页
    ④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年,第 383 页
     ①陈学恂.:《中国教育史研究:明清分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 年,第 187 页
     ①徐梓:《蒙学读物的历史透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2 页
    ① 转引自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161 页
    ② 黄济、黄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168 页
    
    ① 郭法奇:《多样性、自主性——现代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 年第四期。
    ② 陈德厚:《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本质探索》,《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 年第四期
    ③ 刘红云:《现代教育观念的主要内涵》,《江苏高教》,2001 年第四期
    ④ 吴香兰:《谈现代教育观念的五个转变》,《山西教育》,2003 年第二十一期
    ⑤ 周鸿敏、彭小明:《试论现代教育的五大特征》,《扬州大学学报》,2005 年第四期
    ⑥ 叶澜:《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教育研究》2004 年第 2 期
     ① 张文质:《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09 页
    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 200页
     ① 释净空,即净空法师,认为《弟子规》可以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尤其需要且必要,曾建立多个组织推动《弟子规》在社会中的传习。(笔者注)
    ②任民:《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教学与管理》,2001 年第一期。
     ① 李煌萍:《少儿读经班,复古还是创新》,光明日报 2003 年 1 月 19 日
    [1] 张志公.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 徐梓. 蒙学读物的历史透视[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3] 韩锡铎. 中华蒙学集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4] 徐梓, 王雪梅. 蒙学辑要[M].太原: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
    [5] 吴偲千. 中国封建蒙学文化评述[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6] 蒋庆. 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胡晓明. 读经——启蒙还是蒙昧[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8] 黄济, 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9] 舒新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10] 王财贵. 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M].台北:和裕出版社,1997.
    [11] 宋荐戈. 中华近世通鉴:教育专卷[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12] 浦卫忠.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
    [13] 陈学恂. 中国教育史研究:明清分卷 [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
    [14] 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 中国古代教育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5] 高时良. 中国教育史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6] 毛礼锐,沈灌群. 中国教育通史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17]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8] 李泽厚. 论语今读 [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19] 夏初,惠玲. 蒙学十篇 [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1991.
    [20] 朱有王献.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21] 张文质. 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 [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22] 金生鈜. 德性与教化 [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23] 冯建军. 生命与教育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4] 黄书光. 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5] 李景林. 教化的哲学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6] 刘铁芳. 生命与教化[D]. 长沙:湖北师大伦理学系, 2003.
    [27] 刘静. 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研究 [D].上海:华东师大教育学系,2004.
    [28] 王有英. 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 [D]. 上海:华东师大教育学系,2005.
    [29] 秦海滢. 明代山东教化研究 [D]. 长春:东北师大历史学系,2004.
    [30] 周勇. 知识、欲望与教化 [D]. 上海:华东师大教育学系,2002.
    [31] 邹宁. 国学启蒙教育研究 [D]. 武汉:华中师大教育管理系,2006.
    [32] 边艳红. 小学阶段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研究 [D].石家庄:河北师大教科院,2005.
    [33] 韩宗敏.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法刍议 [D].沈阳:辽宁师大文学院,2002.
    [34] 张红梅. 蒙学读物《三字经》述评 [D].武汉:华中师大历史学院,2005.
    [35] 李晖. 简论宋代蒙学教育 [D].武汉:华中师大历史学院,2005.
    [36] 王艳香. 明清时期童蒙读物中的历史教育初探 [D].北京:首都师大历史学院,2003.
    [37] 郅美丽. 宋代蒙学教育研究 [D].南京:南京师大文学院,2004.
    [38] 蒋纯焦. 一个阶层的消失 [D].上海:华东师大教科院,2006.
    [39] 贾国静. 清末民初私塾改良述论 [D].成都: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2.
    [40] 徐佩英. 诵读教学法溯源与重构 [D].呼和浩特:内蒙师大文学院,2004.
    [41] 《教育杂志》编辑部. “全国专家对于读经问题的意见” 专号 [R].上海:商务出版社,1935.
    [42] 陈玉明. 从儿童读经到王道政治[J]. 大风,2005,(2)
    [43] 刘晓东. “儿童读经运动”:违背科学的主张,复古倒退的教育[J].争鸣,2000,(5)
    [44] 孙良明. 谈古代蒙学语法训练极其教材《对类》[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6)
    [45] 谈儒强. 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方法的现代意蕴 [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
    [46] 文正东. 传统蒙学教材对当今课程改革的启示 [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47] 李真.《读书作文谱》中蒙学教育理论价值的现代探析 [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9)
    [48] 王凌皓. 中国传统蒙学的教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J]. 吉林教育科学,2001,(5)
    [49] 吴香兰. 谈现代教育观念的五个转变 [J]. 山西教育,2003,(21)
    [50] 周鸿敏,彭小明. 试论现代教育的五大特征 [J].扬州大学学报,2005,(4)
    [51] 叶澜. 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 [J]. 教育研究,2004,(2)
    [52] 陈华兴. 教化与教化哲学 [J]. 复旦学报,1994,(6)
    [53] 刘铁芳.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J]. 伦理学研究,2004,(2)
    [54] 刘铁芳. 生命道德教化 [J].河北师大学报,2004,(2)
    [55] 王毓明. 古代教化思想与形式 [J].上海大学学报,2002,(6)
    [56] 赵毅,刘晓东. 明代“社学”之社会属性辨析 [J].东北师大学报,2007,(1)
    [57] 李景林. 哲学的教化与教化的哲学 [J].天津社会科学,2005,(6)
    [58] 张瑞泉. 略论清代的乡村教化[J].史学集刊,1994,(3)
    [59] 邹晓梅,姜艳. 论儿童启蒙读经在教育中的作用 [J].松辽学刊,2002,(4)
    [60] 廖梅. 清末民初儒学传授途径的现代化及其终止[J].复旦学报,2002,(6)
    [61] 岳增学,张本忠. 读经的理性 [J].当代教育科学,2004,(12)
    [62] 曾小英. 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举 [J].云南师大学报,2000,(3)
    [63] 刘正伟. 读经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育 [J].中学语文教育参考,1998,(4)
    [64] 郭齐家. 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 [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
    [65] 刘晓东.“文化教育”和“科学教育”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吗 [J].教育导刊,2005,(6)
    [66] 刘晓东.“儿童读经运动”质疑 [J].南京师大学报,2004,(3)
    [67] 刘晓东.“儿童读经运动”:违背科学的主张,复古倒退的教育 [J].争鸣,2004,(5)
    [68] 郭宗富. 校本读经教材的创意编写及使用策略初探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
    [69] 李世宏. 关注“读经” [J].上海教育科研,2005,(9)
    [70] 王宁. 文言与白话 [J].语文教学研究,2005,(3)
    [71] 林助雄. 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 [J].石油政工研究,1999,(4)
    [72] 张迎春. 《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 [J].教学与管理,2001,(1)
    [73] 任民. 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 [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4)
    [74] 李曰成,葛长宏. 传统蒙学要义精华说略 [J].山东教育,2003,(9)
    [75] 徐梓. 传统蒙学中历史类教材的编撰特点 [J].历史教学,2006,(7)
    [76] 徐梓. 从《小学》的命运评说当代儿童读经 [J].课程·教材·教法,2007,(2)
    [77] 徐梓. “蒙学热”的历史透视 [J].中国文化与典籍,1992,(3)
    [78] 何立新. 从两宋蒙学教材看中国古代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J].北方交大学报,2002,(2)
    [79] 毕苑. 从蒙学教科书到最新教科书 [J].山西师大学报,2006,(2)
    [80] 邓红蕾.从蒙学看中国传统伦理的特色 [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5)
    [81] 刘艺. 蒙学视野中的李峤《杂咏诗》 [J].四川师大学报,2002,(2)
    [82] 黄济. 蒙养教育和蒙养教材[J].中国教师,2006,(7)
    [83] 钟坤杰.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文化散论 [J].曲靖师院学报,2004,(2)
    [84] 胡德忠,王斌.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学科特征 [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1)
    [85] 吴霓. 私学的社会化,蒙学化 [J]. 教育科学,1996,(1)
    [86] 王阳安. 宋元蒙学语文教学之研究 [J].教育探索,1996,(4)
    [87] 张立群. 义教难堪 [J].南风窗,2002,(9)
    [88] 颜佳琪.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J].辽宁教育研究,2001,(9)
    [89] 闵钰,冯文全. 析宋代商品经济对蒙学教材平民化的影响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4)
    [90] 李远,王慧敏. 蒙学古籍浅谈 [J].图书馆论坛,2001,(5)
    [91] 李良品.试论古代蒙学教材的类型特点和教育功能 [J].甘肃社会科学,2004,(3)
    [92] 陈国灿,吴爱芬. 宋代两浙路蒙学初探 [J].浙江师大学报,1998,(6)
    [93] 张雨海. 对旧蒙学教材中精华和糟粕的梳理和及有关思考 [J].长春大学学报,1999,(6)
    [94] 钟江华. 古代蒙学的传统文化精神 [J].云南教育,2005,(10)
    [95] 高月峰,林春田.略论古代蒙学中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J].浙江工商技术学院学报,2002,(2)
    [96] 谭建川. 中日传统蒙学教材比较 [J].西南师大学报,2005,(2)
    [97] 谯义三. 私塾的语文教学值得借鉴 [J].中学语文教学,2000,(6)
    [98] 李裕德.私塾语文教学的利弊 [J].中学语文教学,2000,(4)
    [99] 孙建华,徐朝辉. “现代私塾”刍议 [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
    [100] 杨宝珍,赵春宁. 从私塾开办看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 [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6,(11)
    [101] 安希孟. 从私塾与学校谈起 [J].社会科学论坛,2006,(3)
    [102] 朱艳林,曾瑞炎.近十年来私塾研究述略 [J].文史杂志,2005,(5)
    [103] 瞿艳. 浅析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现代价值 [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104] 薛晓伟. 让私塾模式重现语文课堂 [J].教研天地,2006,(3)
    [105] 熊贤君. 如何正确评价私塾问题 [J].河北师大学报,2000,(1)
    [106] 熊贤君. 私塾教学方法的现代价值 [J].课程·教材·教法,1999,(9)
    [107] 贾国静.私塾与学堂——清末民初教育的二元结构 [J].四川师大学报,2002,(1)
    [108] 张梦. 现代私塾,传统教育的回归?[J].中国社会导刊,2006,(25)
    [109] 任向莉,郭鉴.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5)
    [110] 岳增学.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契合——谈读经 [J].教书育人,2004,(5)
    [111] 王炳照.二重性·两点论·双重任务——略论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化 [J].北京师大学报,1995,(5)
    [112] 黄济. 关于传统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 北京师大学报,1995,(5)
    [113] 俞启定.关于如何看待传统教育精华和糟粕的思考[J]. 北京师大学报,1995,(5)
    [114] 郭齐家. 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 [J]. 北京师大学报,1995,(5)
    [115] 裴娣娜.中国传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方法论思考 [J]. 北京师大学报,1995,(5)
    [116] 成有信. 简论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和现代人 [J].江西教育科研,1992,(1)
    [117] 杜振虎.论现代教育中读“经”的价值取向 [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118] 王文永.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 [J].中国教师,2005,(6)
    [119] 赵传江.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探析 [J].商丘师院学报,2005,(1)
    [120] 高连福. 现代教育的哲学反思 [J].济宁师专学报,2005,(5)
    [121] 陈化育. 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J].青海民族研究,2004,(2)
    [122] 刘红云. 现代教育观念的主要内涵 [J].江苏高教,2001,(4)
    [123] 杨秋华,余训爽.现代教育理念和后现代教育理念的比较研究 [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
    [124] 陈厚德.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本质研究 [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4)
    [125] 王鹏.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J].当代教育科学,2004,(7)
    [126] 文英.“新私塾运动”一个新的文化符号[N]. 四川法制报,2007-01-16(A05).
    [127] 袁征,薛庆元.孟母堂全日制私塾挑战现代教育?[N].中国消费者报,2006-07-28(A07).
    [128] 何燊. 闽都“义塾”样本意义在哪里?[N].福建工商时报,2006-12-6(002).
    [129] 王有佳. 现代私塾挑战学校教育[N].人民日报,2006-07-21(011).
    [130] 高明勇.许结:私塾教育的核心是如何读经典[N].江南时报,2005-11-04(002)
    [131] 弹戈. 蒙学的文化价值浅谈[EB/OL]. http://www.6book.co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595
    [132] 陈占彪. 九十年代以来传统文化热之考察[EB/OL]. http://www.hulang.org/activity/phenomenon/200604/352.html
    [133] 释净空.儿童经典教师讲习手册[EB/OL]. http://www.amtb.tw/pdf/pdf.asp?web_choice=10
    [134] 一耽学堂 1-11 期通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