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政辑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晚清的数十年尤其是清末新政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这一变迁反映到典章制度上的变化也尤为剧烈。其变化的速度之快,变化的层面之广,令当时清政府的各级主政者也大有应接不暇之感。因而,有目的地将相关典章制度分类整理、汇辑成书,为官员施政提供参考之用,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编纂于清末的《皖政辑要》就是这样一部具有资政色彩的地方政书。这部反映晚清安徽全省概貌的政书典籍,是由皖抚冯煦积极倡导并主持编纂而成的。
     冯煦久历晚清官场,在数十载的宦海沉浮中,儒家积极入世的优良传统在其身上得以传承,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在其身上得以彰显。作为一个政治家,冯煦的史学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自然延续。在冯煦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指导下,《皖政辑要》的编纂者本着“为官吏研究政治之资”的著书宗旨,无论是在史料的搜集上,还是在体例的安排上,均有不俗的表现。
     该书史料的汇辑,融入了编纂者对政府档案文献、地方史志和政书典籍的广泛搜集之功,这为下一步具体组织材料、记载历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客观上则要求编纂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历史的新貌。《皖政辑要》的编纂者对此躬行有得。全书以清末中央政府新官制为纲目分为十科,其中交涉、民政、学务、农工商、邮传五科,从形式到内容均系当时首创,度支、军政两科之事目亦多有新意。经过编纂者的精心安排,该书在篇目上破旧立新,在取材上推陈出新,从而使晚清安徽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得以包容,新变化得以展现。这极大地拓展了政书体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容量,是对以往政书体例继承中的创新,为研究政书体在晚清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案例。
     此外,经世致用不仅是《皖政辑要》编纂的目的,更是其政治归宿。书中那些精辟简洁、与现实政治密切联系的论述,正是主政者施政经验和治政理想的历史总结,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全书灵魂之所在。这些深刻的思想内涵集中表现在清末安徽新政的诸多事项方面,对于当时及后世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正因为此,《皖政辑要》以其珍贵的文献价值,理应在中国的政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In late decades especial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hinese society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of hitherto unknown. This change reflected in the laws and institutions on the changes is particularly intense. The pace of change, change the wide level, so that the Qing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of command are too busy to attend to all. Thus, a destination will be related institutions classification, the repertoire of the book, as official policy to provide reference, then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Compilation of the WAN ZHENG JI YAO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a senior local certificate with color. This is reflect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Anhui Province general certification books by WAN FU FENGXU actively initiated and presided over the compiled.
     FENGXU Jiuli the latter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in the decades of ups and downs in officialdom, Confucian enterprising excellent tradition in its body to be passed, Confucian political ideology in the body itself. As a politician, Feng Xu's thoughts of historiography is the natural extension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In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Feng Xu's thought of history, WAN ZHENG JI YAO codification in the spirit of " WEI GUAN LI YAN JIU ZHENG ZHI ZHI ZI" writing purposes, whether it is in the historical collection, or in the form of arrangement, have good performance.
     The book historical repertoire, into the compilation of government documents, local records and certificates of books widely collected work, the next step for specific tissue material, recorded in history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editors in the predecessors on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with a flexible and diverse forms to show the historical style. WAN ZHENG JI YAO compilers have to practic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ureaucracy for new program is divided into ten branches, including JIAOSHE, MINZHENG, XUEWU, NONGGONGSHANG, YOUCHUAN five section, from form to content all is at that time the first, the accounts of DUZHI, JUNZHENG two section also have new idea. After compiling the elaborate arrangement, the book on the table of contents is destroy the old and establish the new, bring forth the new through the old in material, so that the Anhui society in late Qing Dynasty the emergence of new things to be inclusive, new changes to show. This greatly expanded the certification body narrative space and narrative capacity, of the previous certificate system the succession of innov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administrative bod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development with an excellent case.
     In addition, WAN ZHENG JI YAO service is not only the purpose of compilation, is its political end. The book those brilliantly succinct, and political reality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paper, it is principal government policy experience and political ideal historical summary, contains a profound ideological content, the book is the seat of the soul. These profou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embodied in the new Anhui many matters, for at that time and later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economy society clearl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this, WAN ZHENG JI YAO with its precious literature value, supposedly in China Certification developmen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引文
①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0页。
    ①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1页。
    ②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2页。
    ③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2页。
    ④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2页。
    ⑤冯煦:《成先生行状》,载《蒿庵类稿》卷二十四,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303页。
    ①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序》,载《蒿庵类稿》卷十六,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852页。
    ②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3页。
    ③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日提要》(上),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186页。
    ④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3页。
    ⑤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3页。
    ①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3页。
    ②冯煦:《请斥和议疏》,载《篙庵类稿》卷十一,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600-605页。
    ③冯煦:《请图自强折一》,载《蒿庵类稿》卷十一,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606-625页。
    ④冯煦:《请图自强折二》,载《蒿庵类稿》卷十二,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626-670页。
    ⑤赵尔巽:《清史稿》卷四四九《列传二三六》,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541页。
    ①赵尔巽:《清史稿》卷四四九《列传二三六》,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541页。
    ②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下),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第348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卷四四九《列传二三六》,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542页。
    ④赵尔巽:《清史稿》卷四四九《列传二三六》,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542贝。
    ⑤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大事记》,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6贝。
    ⑥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九《工艺》,清宜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三十三),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七《官制》,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特参道员石镇等片》,载《蒿庵奏稿》卷二,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943页。
    ④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下),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第348页。
    ⑤冯煦:《化除满汉畛域敬陈管见折》,载《蒿庵奏稿》卷二,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943页。
    ⑥钱仲联:《广清碑传集》卷十五,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9页。
    ①安徽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选辑》(五),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页。
    ②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7页。
    ③钱仲联:《广清碑传集》卷十五,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8页。
    ④钱仲联:《广清碑传集》卷十五,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0页。
    ⑤钱仲联:《广清碑传集》卷十五,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0页。
    ⑥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7页。
    ⑦钱仲联:《广清碑传集》卷十五,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页。
    ⑧钱仲联:《广清碑传集》卷十五,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⑨钱仲联:《广清碑传集》卷十五,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①赵尔巽:《清史稿》卷四四九《列传二三六》,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543页。
    ②冯煦:《化除满汉畛域敬陈管见摺》,载《蒿庵奏稿》卷二,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943页。
    ③冯煦:《通谕内外臣工力崇节俭稍纾民力片》,载《蒿庵奏稿》卷四,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2122-2123页。
    ①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下),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第348页。
    ②冯煦:《论语说文教科书序》,载《蒿庵续稿》卷三,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813页。
    ③冯煦:《论语说文教科书序》,载《蒿庵续稿》卷三,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813页。
    ①冯煦:《论语说文教科书序》,载《蒿庵续稿》卷三,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813页。
    ②冯煦:《经纬学堂章程跋》,载《篙庵续稿》卷三,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771页。
    ③冯煦:《经纬学堂章程跋》,载《蒿庵续稿》卷三,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772页。
    ④冯煦:《经纬学堂章程跋》,载《蒿庵续稿》卷三,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772页。
    ①冯煦:《垦牧树艺员绅办有成效恳恩保奖片》,载《蒿庵续稿》卷三,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2044页。
    ②冯煦:《遵设巡警道缺简员请署折》,载《蒿庵续稿》卷三,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20632064页。
    ③冯煦:《遵设劝业道缺简员请署折》,载《蒿庵续稿》卷三,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2067-2068页。
    ④冯煦:《在籍翰林院庶吉士许承尧办学三年恳给奖片》,载《简庵奏稿》卷三,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2081页。
    ①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5页。
    ②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十五,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百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945页。
    ①冯煦:《皖省设立编纂皖政辑要馆折》,载《蒿庵奏稿》卷二,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947-1948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成书过半片》,载《蒿庵奏稿》卷四,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2139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一《陆军五》,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一《商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教务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五《教务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⑥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十一《拯救》,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九《巡防五》,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矿务》,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商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十九《关税》,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施丁:《中国史学简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页。
    ③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省设立编纂皖政辑要馆折》,载《蒿庵奏稿》卷二,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7年版,第1948页。
    ①李国祁:《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闽浙台地区,18601916>,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绪言,第3页。
    ①张湘炳、蒋元卿、张了仪:《辛亥革命安徽资料汇编》,合肥:黄山书社 1990年版,第271页。
    ②冯煦:《储将来必有贻误应请》,载《蒿庵奏稿》卷一,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178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序,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成书过半片》,载《蒿庵奏稿》卷四,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2139页。
    ③冯煦:《皖省设立编纂皖政辑要馆折》,载《蒿庵奏稿》卷二,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948页。
    ④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贝。
    ②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页。
    ③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页。
    ①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页。
    ②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③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④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⑤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⑥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①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页。
    ②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36-137页。
    ③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137页。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九《风教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九《风教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七《陆军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安徽督练公所办事章程》,载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595页。
    ③《安徽督练公所办事章程》,载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597页。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七《陆军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宣统两朝土谕档》(三十三),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七《官制》,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七《官制》,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施渡桥:《晚清军事变革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2贝。
    ②《安徽督练公所办事章程》,载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598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九《陆军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专题资料选辑·清末新军编练沿革》,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75页。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九《陆军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九《陆军三》,清宜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七《陆军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七《陆军三》,清宜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文公直:《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第48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一《商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一《商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一《陆军五》,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廖一中、罗真容:《袁世凯奏议》(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10页。
    ①安徽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安徽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554页。
    ②安徽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安徽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555页。
    ①《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第1205页,转引自宫为之:《皖志史稿》,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67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何绍基:《重修安徽通志》,清光绪四年刻本,安徽大学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六《疆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九《关税》,清宜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三《水师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三十一《志一百六》,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893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三十一《志一百六》,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893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七十《绿营一》,清楚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何绍基:《重修安徽通志》卷一百一十二《职官志》,清光绪四年刻本,安徽大学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七十《绿营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八《编俸》,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八《编俸》,清宜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清朝典制》(下),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302页。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养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五《户籍》,清宜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十九《关税》,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十四《田赋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四十四《典礼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瞿林东:《中国简明史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序,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白寿彝:《史学概论》,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④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
    ①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②李翰:《通典·序》,载杜佑《通典》卷首,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①《乾隆朝大清会典》序,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版。
    ②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省设立编纂皖政辑要馆折》,载《蒿庵奏稿》卷二,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948页。
    ④海宁:《晋政辑要》,载官箴书集成编纂委员会:《官箴书集成》(五),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版。
    ①刚毅:《晋政辑要》,载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J库全书》(八八三—八八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②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史部,第2563页。
    ③刚毅:《晋政辑要》凡例,载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八八三——八八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④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十九《志九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445-3446页。
    ①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十九《志九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467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七《水利》,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卷一百四十七,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7页。
    ③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一),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007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一《商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王尔敏:《晚清商约外交》,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2页。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一《商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一《商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一《商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商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商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安徽通志馆:《安徽通志稿·外交考》(不分卷),民国二十三年铅音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三《合同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四《合同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二),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08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教务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教务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谢国兴:《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安徽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版,第84页。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教务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六《教务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⑥冯煦:《皖政辑要》卷六《教务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⑦冯煦:《皖政辑要》卷五《教务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五),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557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五《户籍》,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七《风教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七《风教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九《风教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八《风教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十《养济》,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消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朱有漱、戚名绣、钱曼倩、霍益萍:《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55页。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翁飞:《安徽近代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27页。
    ②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七《志八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121页。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宜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一《专门》,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一《专门》,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安徽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文教史踪》,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一《专门》,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一《专门》,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一《专门》,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一《专门》,清宜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姚水概:《慎宜轩日记》(下),合肥:荒山书社2010年版,第842页。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陈学询:《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983贝。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9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赵尔哭:《清史稿》卷一百七《志八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139页。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四《游学》,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五《奖励》,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五《奖励》,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四),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3631页。
    ①沈桐生:《光绪政要》(三),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版,第1832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熙:《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九《工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安徽俗话报》,第二期,《论安徽的矿务》,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本。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矿务》,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一《商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十九《志九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467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二《邮政》,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二《邮政》,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赵尔哭:《清史稿》卷一百四十九《志一百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38页。
    ①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四十九《志一百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42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三《铁路》,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三《铁路》,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三《铁路》,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三),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015页。
    ⑥赵尔哭:《清史稿》卷一百五十《志一百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59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九《航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一百《商船公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一百《商船公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凡例,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十四《田赋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十六《田赋五》,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十九《关税》,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十九《关税》,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十九《关税》,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工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一),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006页。
    ②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一),卷四十九《征榷二十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8036页。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三十《厘金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一),卷四 十九《征榷二十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8038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三十《厘余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三十一《厘金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三十二《厘金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通谕内外臣工力崇节俭稍纾民力片》,载《蒿庵奏稿》卷四,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2123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三十五《筹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三十五《筹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三十五《筹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三十五《筹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三十五《筹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文公直:《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第48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陆军四》,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三《铁路》,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通谕内外臣工力崇节俭稍纾民力片》,载《蒿庵奏稿》卷四,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2122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七《陆军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七《陆军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东方杂志》,1907年第4卷第5期,《安徽征兵总章》。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八《陆军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八《陆军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专题资料选辑·清末新军编练沿革》,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54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一《陆军五》,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二《陆军六》,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五《巡防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五《巡防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八《巡防四》,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八《巡防四》,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遵议长江防务片》,载《蒿庵奏稿》卷三,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三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2023页。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八《巡防pq》,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九《巡防五》,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七十四《军装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七十五《军装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七十六《军装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袁世凯奏议》(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18页。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七十八《学堂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七十九《学堂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学堂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一《学堂四》,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一《学堂四》,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匕《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江克让:(民国)《全椒县志》卷四《风士》,《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三十五),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③朱之英:(民国)《怀宁县志》卷六《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十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宜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王鹤鸣、施立业:《安徽近代经济轨迹》,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78页。
    ④王鹤鸣、施立业:《安徽近代经济轨迹》,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80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七《水利》,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七《水利》,清宜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七《水利》,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七《水利》,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七《水利》,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郑观应:《盛世危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92页。
    ②周谷城:《中国近代经济史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0页。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十九《关税》,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余谊密:(民国)《芜湖县志》卷二十四《赋税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三十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②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对外经济贸易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③安徽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选辑》(十四),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7页。
    ④安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安庆文史资料》(五),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5页。
    ⑤朱之英:(民国)《怀宁县志》卷六《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十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⑥安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安庆文史资料》(七),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⑦余谊密:(民国)《芜湖县志》卷四十八《实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三十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⑧秦达章:(光绪)《霍山县志》卷二《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十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九《丁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九《工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翁飞:《安徽近代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0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一《商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一《商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赵尔哭:《清史稿》卷一百五十《志一百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59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八十七《垦牧树艺》,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一《商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一《商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一《商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九十三《铁路》,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三),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013贝。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三),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013页。
    ②王鹤鸣、施立业:《安徽近代经济轨迹》,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1页。
    ③《安徽俗话报》,第七期,《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本。
    ①孙中山:《建国方略》,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227页。
    ②孙中山:《建国方略》,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28-231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一),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49页。
    ①《安徽省六十县产业调查繁表》,,安徽省图书馆藏,第591-592贝。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一《商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一),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007页。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八《巡防四》,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二《商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一《商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芜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芜湖文史资料》(二),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2页。
    ⑥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余谊密:(民国)《芜湖县志》卷二十七《政治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三十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余谊甯:(民国)《芜湖县志》卷二十七《政治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三十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⑥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⑦余谊密:(民国)《芜湖县志》卷十七《政治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三十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余谊密:(民国)《芜湖县志》卷二十七《政治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三十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④余谊密:(民国)《芜湖县志》卷二十七《政治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三十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⑥冯煦:《皖政辑要》卷十四《巡警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八《陆军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九《陆军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八《陆军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九《陆军三》,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八《陆军二》,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安徽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选辑》(五),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7页。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五《巡防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五《巡防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五《巡防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五《巡防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五《巡防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五《巡防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五《巡防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三),卷二百三十二《兵考三十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9526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五《巡防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据《高等小学堂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授课时间表》和《初等小学堂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授课时间表》。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据《高等小学堂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授课时间表》和《初等小学堂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授课时间表》。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据《高等小学堂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授课时间表》和《初等小学堂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授课时间表》。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合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合肥文史资料》(十),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页。
    ③《安徽俗话报》,第十八期,《无为州学堂情形》,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影印本。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⑤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⑥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建置》,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朱有漱、戚名绣、钱曼倩、霍益萍:《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03页。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朱有漱、戚名绣、钱曼倩、霍益萍:《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03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朱有漱、戚名绣、钱曼倩、霍益萍:《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引2007年版,第433页。
    ③安徽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文教史踪》,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二《普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据《学科程度农》和《星期授课时间表》。
    ⑤安徽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文教史踪》,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一《专门》,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安徽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十五),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页。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济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清宜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③据鑫圭、童富勇、张守智:《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④冯煦:《皖政辑要》卷五十三《实业》,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①冯煦:《皖政辑要》卷十三《巡警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②冯煦:《皖政辑要》卷六十六《巡防一》,清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1、(清)冯煦修:《皖政辑要》,宣统二年红格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2、(清)冯煦修:《皖政辑要》,黄山书社2005年版。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清实录》(光绪朝),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5、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6、沈桐生辑:《光绪政要》,《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5辑),(台)文海出版社1973年版。
    7、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8、《大清会典》(光绪朝),《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3辑),(台)文海出版社1973年版。
    9、(清)刘锦藻撰:《皇朝续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0、陈生玺辑:《政书集成》,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1、官箴书集成编纂委员会辑:《官箴书集成》,黄山书社1997年影印版。
    12、王彦威、王亮著:《清季外交史料》,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影印版。
    1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
    14、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61年版。
    15、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16、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1895—192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8、朱有漱、戚名绣、钱曼倩、霍益萍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9、朱有漱、戚名绣、钱曼倩、霍益萍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0、据鑫圭.童富勇.张守智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 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1、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
    22、《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专题资料选辑·清末新军编练沿革》,中华书局1978年版。
    23、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24、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编:《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5、《嘉庆重修一统志》(第六、七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26、(清)陶澍、邓廷桢修:《安徽通志》(道光),安徽省图书馆藏本。
    27、(清)何绍基修:《重修安徽通志》(光绪),安徽大学图书馆藏本。
    28、(民国)安徽通志馆编:《安徽通志稿》,安徽省图书馆藏本。
    29、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
    30、(清)冯煦修:《凤阳府志》(光绪),《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
    32、33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1、(清)秦达章:《霍山县志》(光绪),《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10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2、(民国)余谊密修:《芜湖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38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3、(民国)朱之英修:《怀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11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4、(民国)江克让:《全椒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35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5、(清)安徽清理财政局编:《皖省财政沿革利弊说明书》,《清末民国财政史料辑刊补编》(第7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36、(民国)安徽省政府编:《安徽省六十县产业调查繁表》,安徽省图书馆藏本。
    37、(民国)安徽省政府编:《安徽省六十县经济调查简表》,安徽省图书馆藏本。
    38、张湘炳、蒋元卿、张子仪编:《辛亥革命安徽资料汇编》,黄山书社1990年版。
    39、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教史踪》,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0、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商史迹》,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1、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江淮风物》,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2、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旧时黑幕》,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3、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辛亥革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4、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1—20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5、芜湖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芜湖文史资料》(1—4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6、安庆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庆文史资料》(1—26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陈恭禄著:《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中华书局1982年版。
    2、李则纲著:《安徽历史述要》,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2年版。
    3、白寿彝著:《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吴承明著:《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5、丁名楠著:《帝国主义侵华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王鹤鸣著:《安徽近代经济探鸣(1840—1949)》,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版。
    7、袁继成著:《近代中国租界史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8、程必定著:《安徽近代经济史》,黄山书社1989年版。
    9、翁飞等著:《安徽近代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0、王鹤鸣、施立业著:《安徽近代经济轨迹》,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台湾)谢国兴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安徽省》,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版。
    12、宋衍申著:《中国史学史纲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3、刘克祥著:《清代全史》第10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4、虞和平著:《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熊月之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张南等著:《简明安徽通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7、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许纪霖、陈达凯著:《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19、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三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0、朱英著:《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华中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
    21、朱英著:《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22、石泉著:《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三联书店1997年版。
    23、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4、戴惠珍、王鹤鸣、杨雨润等著:《安徽现代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5、吴春梅著:《一次失控的近代化改革—关于清末新政的理性思考》,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萧功秦著:《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和保守》,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27、曹之著:《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杨天宏著:《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9、周育民著:《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0、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晚清经济史事编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1、虞和平著:《中国现代化历程》(第1、2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2、郭万清、朱玉龙编:《皖江开发史》,黄山书社2001年版。
    33、朱庆葆著:《传统城市的近代命运—清末民初安庆城市近代化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4、李治亭编:《清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5、周忍伟著:《举步维艰—皖江城市近代化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6、傅玉璋、傅正著:《明清史学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7、高旺著:《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以清末宪政改革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8、刘伟著:《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9、冯尔康著:《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
    40、汪军主编:《皖江文化与近世中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1、瞿林东著:《中国简明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2、陈高华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43、萧一山著:《清代通史》,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版。
    44、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45、赵崔莉著:《清代皖江圩区社会经济透视》,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6、沈世培著:《文明的撞击与困惑—近代江淮地区经济和社会变迁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7、章征科著:《从旧埠到新城—20世纪芜湖城市发展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8、徐利民、方晓珍著:《安庆与中国近代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9、(美)周锡瑞著:《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中华书局1982年版。
    50、(美)亨廷顿著:《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51、(美)费维恺著:《中国早期工业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52、(美)陈锦江著:《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53、(英)杨国伦著:《英国对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54、(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55、(美)费正清、赖肖尔著:《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6、(美)施坚雅著:《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7、(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8、(美)任达著:《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9、(美)柯文著:《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0、(美)芮玛丽著:《同治中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1、(日)滨下武志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2、(日)滨下武志:《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王云海:《会要体史书的源流》,《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84年第3期。
    2、郭松义:《清朝的会典和则例》,《清史研究通讯》1985年第4期。
    3、耿天勤:《论唐代政书的崛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4期。
    4、商传:《<明会典>及其史料价值》,《史学史研究》1993年第2期。
    5、罗炳良:《论中国古代史书体裁之辩证发展》,《史学月刊》1997年第5期。
    6、郑杰:《行政法文献巨篇——略谈清代五朝会典》,《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7、舒习龙:《晚清典志体史书的溯源及其时代特点》,《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8、徐适端:《略论<唐六典>的编纂特色》,《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1期。
    9、李翠玉:《<通典>经世致用史学思想识微》,《潍坊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
    10、徐适端:《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唐代典制史著编纂述论》,《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11、杨舒眉:《近代前期中国传统史学的几个变化》,《兰州学刊》2008年第6期。
    12、汪高鑫:《论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特点》,《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期。
    13、范国强:《史学“经世”传统的延续与承接:试论白寿彝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经世”观》,《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
    14、舒习龙:《中国近代史家对传统历史编纂学的守护》,《史学月刊》2010年第10期。
    15、陈其泰:《晚清典志体史学名著的时代特色:兼论晚清史学的历史地位》,《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6、舒习龙:《传统历史编纂学的嬗变与中西史体的初步交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
    17、谢国权:《典型的城市近代化之路--近代芜湖与南通城市结构与功能之比较》,《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
    18、周忍伟:《传统城市近代工业发展轨迹和特种—芜湖近代工业个案研究》,《安徽史学》2004年第1期。
    19、唐强奎:《晚清地方自治与中国宪政的萌动》,《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20、范红霞、戴素萍:《简论清末地方自治与地方行政体制近代化》,《兰州学报》2005年第3期。
    21、朱英:《论清末民初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演变》,《理论月刊》2005年第4期。
    22、丛曙光、孙长来:《封建官绅与近代教案》,《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
    23、周志初、李琦:《晚清田赋负担水平若干问题的考察》,《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6期。
    24、张勤、毛蕾:《清末各省调查局和修订法律馆的习惯调查》,《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
    25、苑朋欣:《清末禁种鸦片述略》,《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6期。
    26、赵世瑜:《明清史与近代史:一个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学术月刊》2005年第12期。
    27、王勇:《简论晚清地方官僚体制的历史演变》,《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
    28、姚琦:《论清末民初的法政学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29、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兴办中的商人及商人组织》,《史学月刊》2006年第3期。
    30、戴迎华:《近代镇江米市移师芜湖的历史考察》,《江海学刊》2006年第3期。
    31、张崇旺:《清末民初淮河流域自开商埠探析》,《民国档案》2006年第4期。
    32、苏全有:《邮传部与清末航运事业的近代化》,《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33、汪荣:《论晚清新政中的经济政策及其法制措施》,《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6期。
    34、马陵合:《晚清商办铁路公司中官商关系的影响因素透析》,《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6期。
    35、蔡礼强:《中国近代史两大研究范式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36、吴鹏森:《史学范式的转换与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新说》,《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版。
    37、刘福森:《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的近代变革》,《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38、冯峰:《“局”与晚清的近代化》,《安徽史学》2007年第3期。
    39、严铁:《晚清商办铁路公司的集资问题》,《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
    40、鲍成志:《近代中国交通地理变迁与城市兴衰》,《四川师大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4期。
    41、郑军:《从市民社会到地方自治运动的视角看清末地方控制政策的变迁》,《鲁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4期。
    42、赵桂兰:《试论清末中国工商业立国经济思想的形成》,《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
    43、关晓红:《种瓜得豆:清季外官改制的舆论与方案选择》,《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6期。
    44、张玉光:《清末商事法规颁行的背景、影响及评价》,《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
    45、王立璋、顾旭娥:《晚清时期“裁厘加税”问题的历史考察》,《兰州学刊》2007年第7期。
    46、胡志国:《清末新政的困境:以财政危机为中心》,《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第9期。
    47、温艳、王洪涛:《清末新政工商制度改革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学术论坛》2007年第9期。
    48、廖声丰:《晚清常关改革论述》,《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49、周育民:《清末<各省厘金创办年月及人名表>的订正与评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2期。
    50、苏生文:《对清末商办铁路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2期。
    51、邱观建、曹倩琴:《试论清末民初政府扶持工商业的政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
    52、王光明、邵璐璐:《清末实业教育述论》,《晋阳学刊》2008年第3期。
    53、沈世培:《集市贸易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以安徽地区为例》,《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