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反思与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然美问题是美学理论的“危险三角区”,在美学史上,不少美学家对自然美进行过探讨,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终因自然美的多样性无法给出一个完全合理的解释。同时,各个美学流派也都在自然美的问题上暴露出其致命的缺陷,自然美越来越成为美学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只有填补了自然美研究中的空白点,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美学的发展。
     本文立足于实践美学的自然美论,对其进行反思,希望对后人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实践美学的自然美论来说,存在着两个比较致命的弱点:是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美的起源与本质问题的解释;另一个是探究在生态美学的兴起下,劳动是否能够产生美,尤其是自然美这个问题。实践美学的自然美论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却没有达到退出历史舞台的地步,它应该保持开放性,积极吸取各个流派中关于自然美的可利用的观点,进而丰富和发展自己。
     本文首先,要对实践美学自然美论做一次系统的概述,并在此基础对其进行反思,以此为基础寻找出自然美理论发展的途径。
     其次,对实践美学自然美论哲学基础的发展。实践美学的建立是以马克思的唯物实践观为哲学基础,认为自然美是“自然的人化”的结果,强调自然美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是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我们却忽视了马克思唯物实践观中的生态思想,本文欲从生态学的角度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唯物实践观,使其丰富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为自然美奠定合理有效的哲学基础——生态实践论。从生态学的角度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唯物实践观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化,也不是生态化的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的唯物实践观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生态学的思想,只不过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们没有更多的关注,直到现在学界才开始发掘其中的生态学思想。
     最后,在生态实践论视野下对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发展。在这里面要对自然美与生态美进行系统地比较和阐释。在自然美与生态美中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自然美虽然与生态美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是在一定意义上来讲,生态美是自然美的本质属性。在自然美与实践中,自然美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但是自然美的产生不定是实践活动作用下的直接结果。与此同时,自然美的产生也离不开自然事物的物质属性,因为它是自然美之所以是自然美的物质条件。在这些自然美的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下,我们界定自然美一定要在三个维度上来进行探讨:一是坚持马克思的唯物实践观为基础;二是自然美之所以是自然美的物质属性;三是对自然生命本质的认同。
The natural beauty is a "dangerous area" in the aesthetic theory. In aesthetic history, many aesthetes discussed it and formed some original ideas, but they can't give us a perfect explanation because of the diversity of the natural beauty.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genres exposed its fatal flaw at beauty of the nature and became a road-block in the road of aesthet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natural beaut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wants to reflect and develop it. For the natural beaut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it exists two fatal weaknesses. First, it can't explain the natural beauty without human perfectly; second, in the rise in ecological aesthetics, whether or not human labor can produce beauty, especially the natural beauty.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of its own, but it can not quit the stage of history. It should keep opening, and absorbs others' reasonable points about natural beauty, enrich and develop itself.
     First, I want to summarize the theory of natural beaut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find that how we can develop the theory of natural beauty base on this.
     Seco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ilosophy foundation of the practical aesthetics about natural beauty. Practical Aesthetics uses Marxist materialism as a base for its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considers that natural beauty originates from "the humanization of nature". It emphasize natural beauty comes from human labor, and insist on'"Anthropocentrism", but, we ignore the ideas of ecology. I want to re-interpret the Marxism's materialist from the ecological point,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itself, and use it as a reasonabl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Neither Ecological Marxism nor Marxism ecology is coming from re-interpretation of Marxism's materialist. In fact, Marxist materialism itself contains certain ecological ideas, just because of times we have no more attention, until the emergence of ecology.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beauty on practical aesthetics in view of the Ecological Practice. In this passage, I compare and explain natural beauty and ecological beauty. Natural beauty and ecological beauty belong to different aesthetic categories; ecological beauty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natural beauty in a certain sense. Natural beauty depends on human labor, but its production is not direct result of human labor. At the same time, production of natural beauty is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ature, because that it is the material condition that natural beauty is natural beauty. On the basis of the natural beauty'creation and natural conditions, we define natural beauty in three dimensions, one, we should insist on Marxist materialistic; two,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ature that natural beauty is natural beauty; three, Recognition of the natural essence of life.
引文
①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②蔡仪:《唯心主义美学批判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41、19页。
    ③蔡仪:《新美学》,群益出版社,1947年版,第196页。
    ①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1页。
    ②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页。
    ①杜学敏:《20世纪以来的自然美问题研究》,《学术研究》,2008年第10期。
    ①杜学敏:《20世纪以来的自然美问题研究》,《学术研究》,2008年第10期。
    ①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贝。
    ①李泽厚:《美学旧作集》,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07页。
    ①潘知常:《再谈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学术月刊》,2000年第5期。
    ②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贝。
    ③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①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②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3页。
    ②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页。
    ③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页。
    ①汪济生:《实践美学观解构——评李泽厚的美学四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2页。
    ①《与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②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6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
    ①蒋孔阳:《美学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6页。
    ②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3页。
    ①《环境科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60页.
    ①雷毅: 《深层生态学:一种激进的环境主义》,《自然辨证法研究》,1992年第2期。
    ②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07页。
    ③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158页。
    ①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
    ①刘成纪:《自然美的哲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社,2008年版,第267页。
    ②陈望衡:《生态美学及其哲学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5-12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7页。
    ①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4页。
    ①陈望衡:《生态美学及其哲学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①佘正荣:《生态智慧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
    ②除恒醇:《生态美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页。
    ③袁鼎生:《生态美的系统生成》,《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
    ④蔡贻象:《电视生态美出论》,《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①欧宗启:《论自然美与自然生态美》,《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①徐恒醇:《生态美放谈——生态美学论纲》,《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第10期。
    ①刘成纪:《自然美的哲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83页。
    ②陈望衡:《生态美学及其哲学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①彭锋:《“自然全美”及其科学证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②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69页。
    ①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贝。
    ②张玉能:《论“人的自然化”与审美》,《福建论坛》,2005年第8期。
    ③周玉萍:《“自然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理论月刊》,1999年第4期。
    ①桑塔耶那:《论美感》,第78页。转引自蒋孔阳:《浅论自然美》,《文艺研究》,1983年第2期。
    ①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25-626页。
    ②参见刘成纪:《自然美的哲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87-288页。
    ③章辉:《论实践美学的几个缺陷》,《河北学刊》,2004第5期。
    ①周均平:《美学探索》,山东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139页。
    ②康德:《判断力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0页。
    ①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3页。
    ②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
    ①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7页。
    ②朱光潜:《美学批判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136页。
    ①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第6页。
    ②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0页。
    ③彭锋:《美学的感染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
    [1]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蔡仪:《唯心主义美学批判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蔡仪:《新美学》,群艺出版社,1947年版
    [4]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蒋孔阳:《美学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7]佘正荣:《生态智慧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8]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9]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环境科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1]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2]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
    [13]铃木大拙:《禅风禅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
    [1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5]亚里十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6]周均平:《美学探索》,山东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7]康德:《判断力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8]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9]朱光潜:《美学批判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20]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严昭柱:《自然美》,漓江出版社,1984年版
    [22]丁来先:《自然美的审美人类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刘成纪:《自然美的哲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4]章辉:《实践美学——历史谱系与理论终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汪济生:《实践美学观解构:评李泽厚的<美学四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6]严昭柱:《自然美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7]向翔:《自然美与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8]彭锋:《美学的感染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彭锋:《完美的自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刘成纪:《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魏十衡:《中国自然美学思想探源》,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年版
    [32]赵志军:《作为中国古代审美范畴的自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3]蔡钟翔、曹顺庆:《自然雄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4]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吉林出版社,2003年版
    [35]曾繁仁主编:《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年版
    [37]陶伯华:《美学前沿——实践本体论美学新视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8]王柯平:《跨世纪的辩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9]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0]杨春时:《走向后实践美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41]徐恒醇:《生态美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杜学敏:《20世纪以来的自然美问题研究》,《学术研究》,2008年第10期
    [2]潘知常:《再谈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学术月刊》,2000年第5期
    [3]朱光潜:《山水诗与自然美》,《文艺评论》,1960年第6期
    [4]陈望衡:《生态美学及其哲学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章辉:《蒋孔阳:实践美学的总结者与终结者》,《江汉论坛》,2006年第6期
    [6]雷毅:《深层生态学:一种激进的环境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年第2期
    [7]欧宗启:《论自然美与自然生态美》,《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8]徐恒醇:《生态美放谈——生态美学论纲》,《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第10期
    [9]彭锋:《“自然全美”及其科学证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0]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学术月刊》,2007年第4期
    [11]徐碧辉:《“实践美学的反思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阴山学刊》,2005年第3期
    [12]徐碧辉:《从实践美学看“生态美学”》,《哲学研究》,2005年第9期
    [13]徐碧辉:《论实践美学的自然的人化学说》,《沈阳工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4]张弘:《存在论美学:走向后实践美学的新视界》,《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
    [15]章辉:《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文学评论》,2005年第6期
    [16]李志宏:《人类审美是怎样从无到有的》,《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7]曾繁仁:《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
    [18]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9]朱立元:《“实践”范畴的再解读》,《人文杂志》,2005年第5期
    [20]刘成纪:《当代学术语境中的自然美问题》,《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1]彭锋:《环境美学的兴起与自然美的难题》,《哲学动态》,2005年第6期
    [22]董强:《论自然美观念的历史形态》,《理论学刊》,1996年第4期
    [23]王向峰:《论马克思“自然人化”论中的生态美学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5期
    [24]佘正荣:《关于生态美的哲学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8期
    [25]丁来先:《自然之美的理论还原》,《文史哲》,2004年第1期
    [26]袁鼎生:《生态美的系统生成》,《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27]曾繁仁:《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文艺研究》,2007年第4期
    [28]陈望衡:《实践美学体系的三重矛盾》,《学术月刊》,1999年第8期
    [29]张玉能:《论“人的自然化”与审美》,《福建论坛》,2005年第8期
    [30]张玉能:《在后现代语境下拓展实践美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31]周玉萍:《“自然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理论月刊》,1999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