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文学道路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周作人是五四以来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在1925年他却说要把文学家的招牌摘下来,文学店关门了。此后的写作生涯中,他反复声明自己不是文学家。本文从这一被文学史忽略的细节入手,梳理周作人在现代文学史上走过的独特的文学道路。
     第一章讲述周作人1917年到北京后直至1927年底的文学活动。投身新文化运动之初,周作人的事业战线铺得很开,除了文学写作还有社会活动,到1921年提倡“新村运动”的热情退却后,转而专注于“自己的园地”,即文学写作与批评活动。这期间他调整了自己的文学观,由文学救国的信徒,转向文学是表现个人情思的“纯文学”观念。到1925年,周作人认为文学革命已经成功,但思想革命还仍需努力,所以告别表现个人情思的“纯文学”,转而写作各种强调思想、学术的“杂文章”。1925年至1927年底的作品较充分表明他并非纯粹的“小品文”作家。
     第二章讲述1928年开始的周作人与革命文学的论争。梳理了周作人关于民众的思想与法国群体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关系,指出周作人这时期又重新强调了1922年在《自己的园地》中提出的“纯文学”思想,并借用古典文学的“言志”概念来置换表现个人情思的“纯文学”表述,并由此构建的文学史解释模式。与革命文学的论争让周作人放弃了1925年至1927年间着力的研究民众思想的工作,转向隐逸,进入了大量阅读古书、写作读书笔记、批判传统士大夫思想、发掘传统思想资源优良部分的工作当中。
     第三章讲述周作人1932年以后的写作。从文体上看,他写作的读书随笔,被当代“书话”写作者拥为先驱,但实际上周作人的关注点在于思想批判,而非读书趣味;他的笔记,延续了古代笔记文学的传统,一些学术笔记有较高成就;他正式提出并完善了“杂文学”思想,提出了一种被文学史忽视的“杂文学”观,实际上也对接了古代的文学传统。从思想上看,他清理了宗教思想,提出以原始儒家为思想基础,融进科学理性精神,古今中外、再造文明,从而形成完整的关于理想的“人的生活”思想体系建构。
     结语总结周作人文学道路的独特性,即杂文学观、传承古代文学资源、重思想,这是周作人告别文学——告别五四以来从西方输入的“纯文学”观念——的真正含义,也是他对五四新文学的开拓疆域的独特贡献。同时指出周作人作为启蒙思想家,他的特色、成就、及缺憾。
Zhou Zuoren was a famous litterateur since May Fourth New Literature Movement. Strangely in 1925, he said the sign of him to be a writer had dropped off, literary shop closed. In the subsequent writing career, he repeatedly declared that he was not a writer any more.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is overlooked detail, and describing his unique path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The first chapter discribles his literary activities, from the arrived in Beijing in 1917 to the end of 1927.In the beginning of joining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Zhou's shop front is very open, there are social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o literary writing.In 1921, his passions of advocated the "New Village Movement" have cooled, and instead he focus on "One's Own Corner", that means literary writing and criticism activities. During this period he adjusted his view of literature, from a believer of literary salvation, to become advocates "pure literature", which means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feeling and mind. In 1925, Zhou thought that literary revolution had been successful, but the Ideological Revolution also needs to work, so he bid farewell to the "pure literature", turned to writing "miscellaneous articles". 1925-1927's works obviously showed that he was not a pure "essay" writer.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debate beteen Zhou and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since 1928.Combed the relationships of his thoughts on people with Gustave Le Bon, who was a famous professor in Mass psychology. Pointed out that in this period Zhou had re-emphasized the"pure literature"opinion advocated in 1922. He also borrowed the classical "Yanzhi" concept to replace the previous statements, and thus build a complete explanatory model of literary history. Arguments with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forced Zhou gave up the work of study on people's mind, turning recluse and entered a new work among the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books to read, write study notes, critical thinking of the traditional scholar, exploring the traditional resources.
     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s Zhou's writing after 1932. From the stylistic point of view, his essays about reading, was concidered as the pioneer of "Shuhua" by the contemporary writers, but it was not true. His notes, continuing the ancient literature notes traditional, some notes have higher academic achievement. He formally proposed and perfected the "miscellaneous literary" thinking, which has been neglected in history, "Miscellaneous Literature" concept, actually docking of the ancient literary tradition. From the ideological point of view, he cleared the religious ideas, put forward a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original Confucian and into the spirit of scientific rationality, ancient and modern, re-civilization, which form a complete on the ideal of "human lif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uniqueness of Zhou's road in literary history, and also points out that as the Enlightenment thinkers, his characteristics,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引文
1 胡适:《胡适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43页。
    2 周作人:《雨天的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6页。
    3 张铁荣、陈子善:《周作人集外文》(上),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第333页。
    1 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北平杰成印书局,1933年,第314、315页。
    2 止庵:《周作人传》,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第123页。
    3 李景彬:《周作人评析》,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22页。
    4 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325页。
    1 周作人:《周作人的一封信》,《新文学史料》,1987年第2期。
    1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45页。
    2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26页。
    3 钟叔河:《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6页。(以下引用出自《周作人散文全集》者,都同此版本,不再详注)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1卷,第503-513页。
    2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384页。
    3 胡适:《胡适全集》第1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93页。
    4 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2页。
    5 钟叔河:《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第75页。
    6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188、194页。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266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168页。
    3 王仲三:《周作人诗全编笺注》,学林出版社,1995年,第404、409页。
    4 周作人:《夜读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3页。
    5 周作人:《秉烛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47页。
    6 周作人:《雨天的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2页。
    7 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38页。
    8 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25页
    9 张菊香、张铁荣:《周作人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67页。
    1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3页。
    2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106页。
    3 刘皓明:《从“小野蛮”到“神人合一”——1920年周作人前后的浪漫主义冲动》,收《新诗评论》2008年第1辑,第100页
    4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4页。
    5 钟叔河:《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第332、333、335页。
    6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1页。
    7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600页。
    8 周作人:《夜读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2页。
    1 哈里森:《古代艺术与仪式》,刘宗迪译,三联书店,2008年,第134、147页。
    2 周作人:《风雨谈》,第138页。
    3 周作人:《风雨谈》,第160页。
    4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258页。
    5 周作人:《谈虎集》,第224页。
    1 《周作人散文全编》第2卷,第604页。
    2 刘立善:《武者小路实笃“新村”的发展途程》,《日本研究》,2010年第2期。
    3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106页。
    4 刘立善:《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40页。
    5 孟庆澍:《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79页。
    6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443页。
    7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09、214、219页。
    1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21-234页。
    2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19页。
    3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447页。
    4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600页。
    5 周作人:《谈虎集》,第169页。
    1 周作人:《谈龙集》,第57页。
    2 周作人:《过去的生命》,第18页。
    3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史料研究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67页。
    4 胡适:《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时事新报》,1920年1月15日
    5 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66页。
    6 刘立善:《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08、211页。
    1 《周作人诗全编笺注》,第407页。
    2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12页。
    3 周作人:《过去的生命》,第22页。
    4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04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286页。
    1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32-145页。
    2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22页。
    1 周作人:《过去的生命》,第35页。
    2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451-452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501页。
    4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49页。
    1 刘立善:《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第211页。
    2 周作人:《谈虎集》,第170页。
    3 周作人:《谈虎集》,第393页。
    4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447页。
    5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21页。
    6 周作人:《谈虎集》,第49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772页。
    2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20页。
    3 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69页。
    4 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上海光明书局,1935年,第1页。
    5 顾琅川:《叛徒与隐士相消长的曲线——五四退潮后周作人思想变迁考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年2期
    1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6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325页。
    3 夏晓虹:《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中华书局,2006年,第36页。
    4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1卷,第46页。
    5 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6年,第83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6卷,第719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1卷,第87-115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1卷,第72页。
    4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296页。
    1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7页。
    2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18页。
    3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8页。
    4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25页。
    5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17页。
    6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47页。
    7 童庆炳,曹卫东:《西方文论专题十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86页。
    1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0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551页。
    3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5页。
    4 周作人:《看云集》,第14页。
    5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28页。
    6 周作人:《瓜豆集》,第177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629页。
    2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页。
    3 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9页。
    4 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第107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1卷,第96页。
    1 周作人:《谈龙集》,第146、147页。
    2 周作人:《谈龙集》,第4页。
    3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20页。
    4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3-5页。
    5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16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600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415页。
    3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13页。
    4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7页。
    5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34页。
    1 郁达夫:《鸡肋集》,北新书局,1931年,第2页。
    2 周作人:《谈龙集》,第5、9页。
    3 周作人:《过去的生命》,第42页。
    1 周作人:《过去的生命》,第18页。
    2 钱理群:《周作人传》,第269页。
    3 周作人:《谈虎集》,第88、89页。
    4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641页。
    5 周作人:《过去的生命》,第36、38页。
    6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210页。
    7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184页。
    1 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71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534页。
    3 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戴骢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13页。
    4 周作人:《夜读抄》,第6页。
    5 张菊香、张铁荣:《周作人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6页。
    6 《周作人年谱》,第35、52页。
    1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261页。
    2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246页。
    3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307、384、426页。
    4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184页。
    5 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300页。
    6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189页。
    7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191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483页。
    2 钱理群《周作人传》,第305页。
    3 周作人:《永日集》,第1页。
    4 周作人:《永日集》,第11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509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510、511页。
    3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26页。
    1 止庵:《周作人传》,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第92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第97页。
    3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66页。
    4 周作人:《谈龙集》,第34页。
    1 胡适:《谈新诗》,见《胡适论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2 王仲三:《周作人诗全编笺注》,学林出版社,1995年,第375页。
    3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30页。
    4 周作人:《过去的生命》,第1页。
    5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66页。
    6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168页。
    7 周作人:《看云集》,第107页。
    8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38页。
    1 周作人:《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岳麓书社,1988年,第578页。
    2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72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第358页。
    4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66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11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21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23页。
    4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308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6卷,第433页。
    6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第218-219页。
    1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16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第97页。
    3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47页。
    4 周作人:《永日集》,第72页。
    5 周作人:《夜读抄》,第202页。
    6 周作人:《谈虎集》,第389页。
    7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72页。
    8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第296页。
    9 这是周作人后来提出的说法,原文是:假如另外有人,对于中国人的过去与将来颇为关心,便想请他把史学的兴趣放到低的广的方面来,从读杂书的时候起离开了廊庙朝廷,多注意田野坊巷的事。《立春以前》,第143页。
    1 周作人:《谈虎集》,第9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第264页。
    3 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325页。
    4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11页。
    5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46、50页。
    6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13页。
    7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86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853页,第5卷376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445页。
    3 周作人:《谈虎集》,第222-228页。
    4 周作人:《谈虎集》,第261-267页。
    1 周作人:《谈虎集》,第269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第24、35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75页。
    4 周作人:《谈虎集》,第72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第262页。
    1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85页。
    2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79页。
    1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81页。
    2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2页。
    3 郭绍虞:《郭绍虞说文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8页。
    4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58页。
    1 陶明志:《周作人论》,上海北新书局,1934年,第9、32页。
    2 郜元宝:《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38-157页。
    1 陶明志:《周作人论》,北新书局,1934年,第102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第301页。
    3 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赵京华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8页。
    4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110页。
    1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2-4页。
    1 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创造出版社,1928年,第116页。
    2 同上,第130页。
    3 同上,第137页。
    1 李初梨:《怎样建设文学革命》,江南书店,1930年,第11页。
    2 同上,第33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628页。
    4 丁文:《周作人与1930年左翼文学批评的对峙与对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5期。
    5 谷万川(署名“半林”):《答复周岂明先生》,《新晨报》1930年4月21日第579号。
    6 钱理群《周作人传》,第395-401页。
    7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20页。
    8 周作人:《风雨谈》,第71页。
    1 周作人:《立春之外》,第159页。
    2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第3页。
    3 周作人:《谈虎集》,第274页。
    4 周作人:《谈虎集》,第108页。
    5 塞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许列民,薛丹云,李继红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5页。
    6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第3、1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1卷,第223页。
    2 周作人:《谈龙集》,第40页。
    3 周作人:《永日集》,第115页。
    1 周作人:《永日集》,第122页。
    2 周作人:《谈虎集》,第274页。
    3 周作人:《谈虎集》,第227页。
    4 周作人:《谈虎集》,第393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6卷,第145、148页。
    6 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第80、84页。
    7 李初梨:《怎样建设革命文学》,第18页。
    1 周作人:《谈龙集》,第94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420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416页。
    4 周作人:《永日集》,第98页。
    5 周作人:《看云集》,第36页。
    6 周作人:《看云集》,第36页。
    7 周作人:《永日集》,第96页。
    8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37页。
    1 李初梨:《怎样建设革命文学》,第42页。
    2 周作人:《谈虎集》,第169、171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628页。
    4 周作人:《谈龙集》,第155页。
    5 周作人:《永日集》,第95页。
    6 周作人:《周作人的一封信》,《新文学史料》,1987年第2期
    1 周作人:《谈虎集》,第186页。
    2 周作人:《永日集》,第86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413页。
    4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548、551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498页。
    6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16页。
    1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22页。
    2 李初梨:《怎样建设革命文学》,第24、25页。
    3 周作人:《永日集》,第85页。
    4 周作人:《永日集》,第80页。
    5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16页。
    1 周作人:《夜读抄》,第194页。
    2 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第70-83页。
    3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54页。
    1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30页。
    2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2页。
    3 周作人:《看云集》,第14页。
    4 周作人:《看云集》,第67页。
    5 周作人:《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550页。
    6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70页。
    7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94页。
    1 周作人:《永日集》,第80页。
    2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8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416页。
    4 周作人:《看云集》,第19页。
    1 周作人:《永日集》,第122页。
    2 周作人:《看云集》,第80页。
    3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12页。
    4 周作人:《谈虎集》,第393页。
    5 周作人:《永日集》,第112页。
    6 周作人:《夜读抄》,第194页。
    1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86页。
    2 周作人:《秉烛谈》,第150页。
    3 周作人:《看云集》,第79页。
    4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24页。
    5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96页。
    6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09页。
    7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31页。
    8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600页。
    1 周作人:《谈虎集》,第143页。
    1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62页。
    2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5页。
    1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3页。
    2 周作人:《夜读抄》,第85页。
    1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1、2页。
    2 周作人:《谈龙集》,第11页。
    3 周作人:《周作人书信》,第86页。
    4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115页。
    5 周作人:《永日集》,第76页。
    6 周作人:《永日集》,第80页。
    7 周作人:《看云集》,第105页。
    1 周作人:《看云集》,第108页。
    2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68页。
    3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129页。
    4 周作人:《知堂乙酉文编》,第57页。
    5 周作人:《谈虎集》,第109页。
    6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419、420页。
    7 孙郁:《回望周作人·其文其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3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6卷,第730页。
    2 周作人:《看云集》,第108页。
    3 孙郁:《回望周作人·其文其书》,第33页。
    4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4页。
    5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54页。
    6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65页。
    1 《胡适全集》第12卷,第280、281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443、445页。
    2 周作人:《泽泻集》,第1页。
    1 周作人:《秉烛后谈》,第3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6卷,第540页。
    2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68页。
    3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94页。
    1 周作人:《夜读抄》,第2页。
    2 周作人:《知堂书话》,海南出版社,1997年,第4页。
    3 刘绪源:《解读周作人》,上海书店,2008年,第115页。
    4 王成玉:《书话史随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91页。
    1 唐弢:《晦庵书话》,三联书店,1980年,第5页。
    2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96页。
    1 周作人:《夜读抄》,第52页。
    2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83页。
    3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24页。
    1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33页。
    2 周作人:《风雨谈》,第28页。
    3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135页。
    4 周作人:《风雨谈》,第121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420页。
    6 周作人:《药堂语录》,第103页。
    7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221页。
    1 周作人:《秉烛后谈》,第3页。
    2 郑宪春:《中国笔记文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13页。
    3 顾彬、陶德文:《中国古典散文——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散文、游记、笔记和书信》,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第169、170页。
    4 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6页。
    5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33页。
    1 周作人:《秉烛谈》,第75页。
    2 周作人:《秉烛谈》,第81页。
    3 周作人:《秉烛谈》,第130页。
    4 周作人:《风雨谈》,第123页。
    1 周作人:《夜读抄》,第108页。
    2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125页。
    3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46页。
    4 周作人:《夜读抄》,第40页。
    1 刘绪源:《解读周作人》,第121页。
    2 刘绪源:《解读周作人》,第128页。
    3 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中华书局,2005年,第9页。
    1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75页。
    1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107页。
    1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41页。
    2 周作人:《药味集》,1937作。
    3 洪迈:《容斋随笔》,齐鲁书社,2007年,第2页。
    4 周作人:《书房一角》,第3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757页。
    6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15页。
    1 张菊香、张铁荣:《周作人年谱》,第546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7卷,第794页。
    3 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赵京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第62页。
    4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648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259页。
    1 周作人:《秉烛后谈》,第31页。
    2 周作人:《药堂语录》,第103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757页。
    4 周作人:《周作人书信》,第101页。
    5 周作人:《书房一角》,第228页。
    6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28页。
    7 周作人:《药堂语录》,第4页。
    1 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2页。
    2 严杰:《唐五代笔记考论》,中华书局,2009年,第15页。
    1 李光庭:《乡言解颐》,中华书局,1982年,第1页。
    2 周作人:《书房一角》,第229页。
    3 周作人:《书房一角》,第89页。
    1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56页。
    2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13页。
    3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07页。
    1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22页。
    2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15页。
    3 陶明志:《周作人论》,第84页。
    1 《鲁迅全集》第1卷,第298页。
    2 《鲁迅全集》第4卷,第193页。
    3 《鲁迅全集》第4卷,第182页。
    4 《鲁迅全集》第6卷,第3页。
    5 《鲁迅全集》第6卷,第300页。
    1 姚春树、袁勇麟:《20世纪中国杂文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页。
    2 《鲁迅全集》第6卷,第301页。
    3 姚春树、袁勇麟:《20世纪中国杂文史》,第412页。
    4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史料研究卷》,第174页。
    5 姚春树、袁勇麟:《20世纪中国杂文史》,第355页。
    6 姚春树、袁勇麟:《20世纪中国杂文史》,第5页。
    1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09页。
    2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19页。
    1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157页。
    2 周作人:《瓜豆集》,第80页。
    1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61页。
    2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83页。
    1 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第11页。
    2 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第16页。
    3 钱理群:《周作人传》,第497页。
    4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20页。
    1 周作人:《知堂乙酉文编》,第67页。
    2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89页。
    3 周作人:《风雨谈》,第33页。
    4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37页。
    1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70页。
    2 石建初:《中国古代序跋史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3页。
    3 周作人:《药味集》,第55页。
    4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12页。
    1 周作人:《看云集》,第15页。
    2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31页。
    3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54页。
    4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30页。
    5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2页。
    6 周作人:《周作人书信》,第2页。
    7 周作人:《秉烛谈》,第78页。
    1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26页。
    2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17页。
    3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73页。
    4 周作人:《知堂乙酉文编》,第114页。
    5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28页。
    6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32页。
    7 周作人:《看云集》,第15页。
    8 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第70-83页。
    9 周作人:《风雨谈》,第29页。
    1 周作人:《风雨谈》,第39页。
    2 周作人:《秉烛谈》,第129页。
    3 周作人:《秉烛后谈》,第46页。
    4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146页。
    5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13页。
    6 周作人:《药味集》,第56页。
    7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7卷,第300页。
    8 郜元宝:《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札记》,第169页。
    1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9、10页。
    2 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6页。
    3 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72页。
    1 陈独秀:《人生真义》,《新青年》,1918年2月4卷2号。
    2 陈独秀:《独秀文存》,上海亚东图书馆,1927年,第417、423页。
    3 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第319页。
    4 《鲁迅全集》第8卷,第29页。
    5 周作人:《谈虎集》,第243页。
    6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451页。
    7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33-44页。
    8 周作人:《圣书与中国文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1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43页。
    2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452页。
    3 周作人:《谈虎集》,第248页。
    4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90页。
    5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8页。
    6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38页。
    7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258页。
    1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05页。
    2 周作人:《过去的生命》,第22页。
    3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201页。
    4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154页。
    5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220页。
    6 周作人:《风雨谈》,第124页。
    7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7卷,第803页。
    8 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第59页。
    9 周作人:《谈龙集》,第57页。
    1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51页。
    2 周作人:《秉烛谈》,第113页。
    3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41页。
    4 周作人:《永日集》,第63页。
    5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9、11页。
    6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3页。
    7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49页。
    8 周作人:《书房一角》,第4页。
    8 周作人:《瓜豆集》,第170页。
    1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05页。
    2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9页。
    3 原文说:“读一读历史你就会发现,那些对这个世界贡献最大的基督徒恰恰是那些最关注来世的基督徒。决心让罗马帝国皈依基督教的使徒们、建立起中世纪文明的那些伟人、废除奴隶贸易的英国低教会派信徒,他们之所以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影响,正是因为他们一心专注天国。自大部分基督徒不再关注彼岸世界之后,基督徒对此岸世界的作用才大大减少。旨在天国,尘世就会被“附带赠送”给你;旨在尘世,两样都会一无所得。一旦将健康作为自己直接追求的主要目标,你就开始变成一个怪人,总怀疑自己患了什么病。只有将重心转移到其它事情,如食物、运动、娱乐、空气上,你才有可能获得健康。同样,只要我们将文明作为主要的目标,我们就永远挽救不了文明。我们必须学会对其他事物有更多的渴望”。见何光沪编《信仰二十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第275页。
    4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184页。
    5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25页。
    6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22页。
    7 周作人:《药堂语录》,第102页。
    8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485页。
    1 郜元宝:《人心必有所依凭——关于现代文学遗产》,文艺争鸣,2010年第6期
    2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3页。
    3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201页。
    4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1页。
    5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6页。
    1 《周作人诗全编笺注》,第299、302页。
    2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727页。
    3 周作人:《秉烛谈》,第31页。
    4 钱理群:《周作人传》,第105页。
    5 周作人:《周作人日记》上册,大象出版社,1996年,第401页。
    6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93页。
    7 周作人:《风雨谈》,第160页。
    8 《周作人人诗全编笺注》,第14页。
    1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93页。
    2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28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618页。
    4 周作人:《瓜豆集》,第78、176页。
    5 周作人:《秉烛谈》,第65页。
    6 周作人:《秉烛谈》,第130页。
    7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1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94页。
    8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95页。
    9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40页。
    10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93页。
    11 周作人:《秉烛后谈》,第2页。
    1 任继愈:《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251页。
    1 周作人:《风雨谈》,第142页。
    2 弘一大师:《弘一大师讲佛》,九州出版社,2006年,第57页。
    3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43页。
    4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94页。
    1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54页。
    2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12页。
    3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穆善培译,贵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页。
    4 唐振常:《章太炎吴虞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14页。
    5 周作人:《永日集》,第118页。
    1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36页。
    2 周作人:《秉烛谈》,第149页。
    3 周作人:《谈虎集》,第222页。
    4 周作人:《谈虎集》,第220页。
    5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172页。
    6 周作人:《谈虎集》,第343页。
    7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82页。
    8 周作人:《秉烛谈》,第25页。
    1 《鲁迅全集》第11卷,第365页。
    2 《鲁迅全集》,第3卷,第556页。
    3 周作人:《药堂语录》,第7页。
    4 谢路军:《道教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06页。
    5 周作人:《瓜豆集》,第12页。
    6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72页。
    7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86页。
    8 周作人:《药堂语录》,第8页。
    9 任继愈:《儒教问题争论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第2、14页。
    1 周作人:《鲁迅的故家》,第115页。
    2 周作人:《看云集》,第131页。
    3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三联书店,2010年,第4页。
    4 黄强、色音:《萨满教图说》,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1页。
    5 富育光:《萨满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页。
    6 王卡:《中国道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1-2页。
    7 黄强、色音:《萨满教图说》,第4页。
    8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33页。
    1 周作人:《谈虎集》,第392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1卷,第92页。
    3 周作人:《看云集》,第139页。
    4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68页。
    5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38页。
    1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4-18页。
    2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37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557页。
    2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574页。
    1 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第152、153、155页。
    2 周作人:《周作人的一封信》,新文学史料1987年第2期。
    3 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第93页。
    4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30页。
    5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63页。
    6 周作人:《风雨谈》,第96页。
    7 赵逢玉:《仁学探微:<论语><大学>解析》,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6页。
    1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2页。
    2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88页。
    3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2008年,第11页。
    1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13、15页。
    2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11页。
    3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15、16页。
    1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7、28页。
    2 徐儒宗:《中庸论》,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3-21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522页。
    4 周作人:《看云集》,第62页。
    5 周作人:《秉烛后谈》,第34页。
    1 马振铎:《仁·人道——孔子的哲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103页。
    2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8页。
    3 周作人:《谈虎集》,第392页。
    4 顾琅川:《论周作人的中庸主义》,《绍兴师专学报》,1993年第2期。
    5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先秦儒家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6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71页。
    7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78页。
    1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90页。
    2 周作人:《谈龙集》,第40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844页。
    4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93页。
    5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2009年,第244页。
    6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522页。
    7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29页。
    8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36页。
    9 周作人:《瓜豆集》,第179页。
    10 周作人:《看云集》,第52页。
    1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51页。
    2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120页。
    3 周作人:《知堂乙酉文编》,第37页。
    4 周作人:《药味集》,第33页。
    1 丹皮尔:《科学史》,李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页。
    2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新青年》7卷5号,1920年4月1日。
    3 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黄山书社,2008年,第7、23页。
    4 罗志田:《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中华书局,2009年,第217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73页。
    1 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黄山书社,2008年,第9页。
    2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第16页。
    3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00页。
    4 周作人:《谈龙集》,第85页。
    5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30页。
    6 周作人:《谈虎集》,第377页。
    7 周作人:《泽泻集》,第9页。
    1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22页。
    2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56页。
    3 郜元宝:《鲁迅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21页。
    4 《鲁迅全集》第1卷,第360页。
    1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第97页。
    2 周作人:《谈虎集》,第389页。
    3 周作人:《永日集》,第98页。
    4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68页。
    1 周作人:《夜读抄》,第49页。
    2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40页。
    3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82页。
    4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21页。
    5 周作人:《瓜豆集》,第86页。
    1 周作人:《秉烛后谈》,第2页。
    2 周作人:《谈虎集》,第343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579页。
    4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20页。
    5 陈廷湘:《中国现代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63页。
    1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52页。
    2 周作人:《看云集》,第85页。
    3 周作人:《风雨谈》,第53页。
    4 周作人:《谈虎集》,第5页。
    1 周作人:《谈虎集》,第13页。
    2 周作人:《夜读抄》,第190页。
    3 周作人:《夜读抄》,第40页。
    4 周作人:《夜读抄》,第146页。
    5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15页。
    6 [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页。
    1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72页。
    2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200页。
    3 许苏民:《李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4、296页。
    4 俞正燮:《俞正燮全集》,黄山书社,2005年,第13、16页。
    5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131页。
    6 周作人:《秉烛后谈》,第32页。
    1 李长之:《李长之文集》第2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8页。
    2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49页。
    3 周作人:《秉烛谈》,第113页。
    4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19页。
    5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62页。
    1 周作人:《谈虎集》,第287页。
    2 周作人:《秉烛谈》,第65页。
    3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39页。
    4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94页。
    5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54页。
    6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85页。
    7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38页。
    8 周作人:《谈龙集》,第57页。
    9 周作人:《瓜豆集》,第34页。
    1 周作人:《知堂乙酉文编》,第30页。
    2 周作人:《瓜豆集》,第18页。
    3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27页。
    4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584页。
    5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111页。
    6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40页。
    1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90页;《药堂杂文》,第68页。
    2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20、231、234页。
    1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15页。
    2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11页。
    3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1页。
    4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16页。
    5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17页。
    6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1-22页。
    1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9页。
    2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20页。
    3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74页。
    4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7卷,第373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614页。
    1 周作人:《瓜豆集》,第48页。
    2 周作人:《瓜豆集》,第72页。
    3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83页。
    4 周作人:《瓜豆集》,第40页。
    5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52页。
    6 周作人:《夜读抄》,第152页。
    7 周作人:《药味集》,第35页。
    1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62页。
    2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116页。
    3 周作人:《夜读抄》,第85页。
    4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123页。
    5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43页。
    6 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3页。
    7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第422、478页。
    8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24页。
    9 周作人:《风雨谈》,第165页。
    1 周作人:《谈虎集》,第51页。
    2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68页。
    3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4、26页。
    4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第104页。
    1 周作人:《谈虎集》,第21页。
    2 周作人:《谈虎集》,第313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773页。
    4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74页。
    1 周作人:《书房一角》,第4页。
    2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64页。
    3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54页。
    4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18页。
    1 周作人:《药堂语录》,第1页。
    2 周作人:《谈虎集》,第265页。
    3 周作人:《周作人集外文》(下),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第211页。
    4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9页。
    5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20页。
    1 郭绍虞:《郭绍虞说文论》,第18页。
    1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5页。
    2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第363页。
    3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13页。
    4 但奇怪的是,他又经常说这样的话:“我不是文学者,但是文章我却是时常写的”。他以此来表示自己不是当下人们理解的纯文学者,而是个杂七杂八乱写文章的人。似乎他不知道,这两个字在古今的理解中刚好是颠倒的,按照古代的说法,他的意思应该表述为“我不是‘文章’者,但‘文学’我却是时常写的”。
    5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58页。
    1 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第2页。
    2 周作人:《谈虎集》,第29页。
    3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史料研究卷》,第166页。
    4 周作人:《谈龙集》,第9页。
    5 胡适:《胡适全集》第1卷,第53页。
    6 郜元宝:《鲁迅六讲》,第50页。
    1 汪荣组:《史家陈寅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96页。
    2 张杰、杨燕丽:《解析陈寅恪》,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34页。
    3 周作人:《书房一角》,第62页。
    4 周作人:《夜读抄》,第179页。
    1 孙犁:《书衣文录》,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第118页。
    2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第1页。
    3 吴祖缃:《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页。
    1 周作人:《永日集》,第44页。
    2 周作人:《永日集》,第80页。
    3 周作人:《永日集》,第76页。
    4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30页。
    5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64页。
    6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11页。
    7 周作人:《谈龙集》,第40页。
    1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64页。
    2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64页。
    3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第4页。
    4 周作人:《雨天的书》,第2页。
    1 邓晓芒:《文学中的思想性》,《文景》2011年1、2月合刊
    2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167页。
    3 朱熹集传《诗经》,清方玉润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94页。
    4 毛亨:《毛诗正义》,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000页。
    5 [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第130页。
    6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757页。
    1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72页。
    2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207页。
    3 陈思和:《关于周作人的传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第3辑
    4 周作人:《木片集》,第81页。
    1 李泽厚、刘再复:《彷徨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鲁迅为什么无与伦比》,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2期。
    2 哈迎飞:《半是儒家半释家——周作人思想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7页。
    1 高瑞泉:《理性与人道:周作人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第4页。
    2 郜元宝《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第133页。
    3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第326页。
    4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2页。
    5 周作人:《风雨谈》,第96页。
    6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40页。
    1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04页。
    2 周作人:《药堂杂文》,第49页。
    3 周作人:《苦竹杂记》,第200页。
    4 周作人:《谈虎集》,第266页。
    5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8卷,第555页。
    6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160页。
    7 周作人:《周作人日记》,大象出版社,1996年,第7页。
    1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98页。
    2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11页。
    3 周作人:《秉烛后谈》,第2页。
    4 周作人:《秉烛谈》,第149页。
    5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10页。
    6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三联书店,2009年,第617页。
    7 周作人:《周作人集外文》(上),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第403页。
    8 傅雷:《傅译传记五种·服尔德传》,三联书店,1983年,第711页。
    1 周作人:《谈虎集》,第393页。
    2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268页。
    3 周作人:《苦口甘口》,第26页。
    4 周作人:《谈虎集》,第180页。
    1 《胡适全集》第24卷,第268页。
    2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55页。
    3 周作人:《知堂乙酉文编》,第3页。
    4 高清海主编:《文史哲百科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686页。
    1 周作人:《瓜豆集》,第157页。
    2 周作人:《立春以前》,第146页。
    3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第55页。
    4 周作人:《苦茶随笔》,第165页。
    5 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第16页。
    1、周作人:《周作人自编文集》(共36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周作人:《周作人散文全集》(共14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
    3、周作人:《周作人文类编》(共10种),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
    4、王仲三:《周作人诗全编笺注》,学林出版社,1995年。
    5、周作人:《周作人日记》,大象出版社,1996年。
    6、高瑞泉:《理性与人道:周作人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
    7、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8、胡适:《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9、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0、陶明志:《周作人论》,北新书局,1934年
    11、钱理群:《周作人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12、李长之:《李长之文集》第2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13、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14、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15、郜元宝:《鲁迅六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6、刘绪源:《解读周作人》,上海书店,2008年
    17、张菊香、张铁荣:《周作人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18、哈迎飞:《半是儒家半释家——周作人思想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19、孙郁:《鲁迅与周作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年
    20、黄开发:《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和文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21、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
    22、止庵:《周作人传》,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
    23、孙郁:《回望周作人·其文其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4、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赵京华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5、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赵京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26、李景彬:《周作人评析》,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27、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创造出版社,1928年
    28、李初梨:《怎样建设文学革命》,江南书店,1930年
    29、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
    30、郁达夫:《鸡肋集》,北新书局,1931年
    31、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北平杰成印书局,1933年
    32、郜元宝:《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33、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史料研究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34、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35、陈廷湘:《中国现代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3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三联书店,2009年
    37、毛亨:《毛诗正义》,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8、朱熹集传《诗经》,清方玉润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9、郭绍虞:《郭绍虞说文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40、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1、汪荣组:《史家陈寅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2、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6年
    43、姚春树、袁勇麟:《20世纪中国杂文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
    44、童庆炳,曹卫东:《西方文论专题十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5、孙犁:《书衣文录》,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
    46、石建初:《中国古代序跋史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47、王成玉:《书话史随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48、唐弢:《晦庵书话》,三联书店,1980年
    49、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2003年
    50、郑宪春:《中国笔记文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51、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中华书局,2005年
    52、严杰:《唐五代笔记考论》,中华书局,2009年
    53、洪迈:《容斋随笔》,齐鲁书社,2007年
    54、刘立善:《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
    55、孟庆澍:《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56、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57、夏晓虹:《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中华书局,2006年
    58、顾彬、陶德文:《中国古典散文——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散文、游记、笔记和书信》,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
    59、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60、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61、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62、何光沪:《信仰二十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
    63、任继愈:《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64、任继愈:《儒教问题争论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65、弘一大师:《弘一大师讲佛》,九州出版社,2006年
    66、谢路军:《道教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67、富育光:《萨满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68、黄强、色音:《萨满教图说》,民族出版社,2002年
    69、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三联书店,2010年
    70、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穆善培译,贵族人民出版社,1986年
    71、唐振常:《章太炎吴虞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72、周作人:《圣书与中国文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73、赵逢玉:《仁学探微:<论语><大学>解析》,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74、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75、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76、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2008年
    77、徐儒宗:《中庸论》,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
    78、晁乐红:《中庸与中道--先秦儒家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79、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2009年
    80、马振铎:《仁·人道--孔子的哲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
    81、俞正燮:《俞正燮全集》,黄山书社,2005年
    82、傅雷:《傅译传记五种·服尔德传》,三联书店,1983年
    83、许苏民:《李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4、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黄山书社,2008年
    85、罗志田:《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中华书局,2009年
    86、高清海主编:《文史哲百科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
    87、丹皮尔:《科学史》,李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88、[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89、哈里森:《古代艺术与仪式》,刘宗迪译,三联书店,2008年
    90、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
    91、塞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许列民,薛丹云,李继红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92、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
    93、周作人:《周作人的一封信》,《新文学史料》,1987年第2期
    94、陈思和:《关于周作人的传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第3辑
    95、顾琅川:《叛徒与隐士相消长的曲线——五四退潮后周作人思想变迁考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年2期
    96、顾琅川:《论周作人的中庸主义》,《绍兴师专学报》,1993年第2期
    97、刘皓明:《从“小野蛮”到“神人合一”——1920年周作人前后的浪漫主义冲动》,收《新诗评论》2008年第1辑
    98、丁文:《周作人与1930年左翼文学批评的对峙与对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5期
    99、郜元宝:《人心必有所依凭——关于现代文学遗产》,文艺争鸣,2010年第6期
    100、李泽厚、刘再复:《彷徨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鲁迅为什么无与伦比》,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2期
    101、邓晓芒:《文学中的思想性》,《文景》2011年1、2月合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