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分析方法原则看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革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系统方法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但到目前为止,现代系统论还主要以自然界为其研究对象,主要针对自然科学,因此将系统论这一产生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方法论运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研究社会有机体,研究它如何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被借鉴和应用,尚属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其中还有许多复杂的关系需要处理。这方面研究不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而本人尝试借鉴一般系统论的思维方法,把研究视野从宏观转向微观,从企业外部移回到企业内部,把企业当作自身改革的主体。在本文中,我首先从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出发进行论述,这是全文的理论基础;其次,谈到我国国有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缺陷,这是企业组织结构之所以变革的原因;再次,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性,在组织结构变革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按照系统分析方法进行创新的企业组织结构所应该具有的功能特征。
     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变革,探索我国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以期使国有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真正体现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发挥其控制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未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和创新,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去研究企业组织结构变革这是新世纪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选择。
The systematical method introduced in China since 1970s, has been adopted in many fields concerning not only natural-scientific phase but also social-scientific phase. Up to now, however, the modern systematic theory has still predominantly regarded the Nature as its own researching object, mainly orienting on the natural science. Hence, how to apply this method, which has originated as a scientific method in the natural science, to the social science, is a further-studied theme. This hard task involves all-round fields, for example, how to study the social mechanism, and moreover, how to study how this method will be applied in the social science. In this task a lot of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need to be resolved. The relevant study nowadays is a trial process both in China and in the West. I attempt to borrow the general thinking-way of this method in order to research from a macro-perspective to micro-perspective, from the external to internal phases of the firm, and regarding the firm as its own subject in the self-reform. Not only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for the reform of the state-run firms, but also the way-choosing of the reform obtain their keys in the internal phase of firms. In this dissertation, I firstly formulate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systematic theory,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ground for the further analyzing; secondly, I analyze the orga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state-run firms, their cause of coming-into-being, and their default which is why the firm needs self-reform; thirdly, with the systematic method I analyze further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necessity of reform for the organic structure of the state-run firm, and the rules which should be abided by in the course of the reform., and furthermore the suppose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structure of the firm which is reformed with the systematic analytic method.
    To seek to further reform the organic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state-run firm with the systematic method, so that the firm can obtain more juvenile and energy, so that the firm can play a predominant and controlling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drives the consistency, wealthy, and stability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alizes the goal of the social all-round prosperity as soon as possible, is of a great significance. With confrontation of the consistent developing future, realizing of the reform and juvenile of the organic structure of the firm, and applying of the systematic method in the analyzing the organic structure reform of the firm are the wise way for the reform of the state-run firm in the new century.
引文
1、奥裔美国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 V. Bertalanffy)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译:《科学学译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奧]贝塔朗菲(L. V. Bertalanfry):《一般系统论》,参见《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79年第1—2期。
    3、[奥]贝塔朗菲(L·V·Bertalanffy)《普通系统论的历史与现状》,载《科学译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4、钱学森等:《组织管理技术——系统工程》,参见《文汇报》1978年9月27日。
    5、美E·拉兹洛:《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6、杨光华、张志永:《自然辩证法导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7、K·瓦西列夫:《结构是时髦的哲学问题》,载《哲学译从》,1965、10。
    8、恩格斯《反杜林论》,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9、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10、刘永佶著《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1、张晖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2、胡淑珍主编《中国经济热点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13、马建堂、刘海泉:《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乐尧等著《走向明天的国有企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2月版。
    15、日本小宫隆太郎《现代中国经济——日中的比较分析》,中文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6、《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规划集1979-1987》,第1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
    17、白光主编《企业在冲击中创新》,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8、孙福全、宋克勤《中国企业制度选择》,工商出版社,1999年1月版。
    19、何云峰、姚小远主编《智者的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0、宋伟著《新技术革命与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21、李鼎新和李伟著《企业发展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
    22、蒋一苇、沈鸿生主编:《工业企业管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版。
    23、美国克里斯.阿吉里斯《个人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24、手风彬著《企业管理组织变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三章。
    
    
    25、陈仕贵、黄速建等编著《企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2月。
    26、美,弗雷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7、法.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8、德,马克思·韦伯《社会经济组织理论》,1947年英文版,纽约自由出版公司出版。
    29、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0、美切斯特·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1、美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2、彼得·德鲁克《今日管理组织的新样板》,1975年版。
    33、美小詹姆斯·卡什等《创建信息时代的组织》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4、吴培良,郑明身,王风彬《组织理论与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5、蒙·赫伯特·亚历山大Simon·Heboer·ALEXANDER著《管理决新科学》,1984年,社会科学出版社。
    36、孙远东:《组织管理方式的历史生成与现代重构》,《管理现代化》,98.4。
    37、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38、斯特·弗里蒙特·埃尔斯沃思在<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原文是英文版,由麦克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70年出版,由李流柱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
    39、郑昭、郭宏湘著《论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创新》,见夏大慰主编的济时代的产业经济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面对新经济时代的产业经济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40、B-Wemerfelt在美国《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企业资源基础论》(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1984。
    41、姚先国、王正卫、蔡宁、沈月华著《企业兼并中的组织整合及其选择》,见夏大慰主编的《面对新经济时代的产业经济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42、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工业企业管理·总论》,中国财经出版社1986年版。
    43、[美]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市场和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中文版。
    44、陈佳贵、黄速建主编《市场经济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4月。
    45、王利平,黄江明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
    46、《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企业管理出版社1984年版。
    47、刘燕梅,姜振寰《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1期。
    48、刘诗白主编《经营管理大系·管理组织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