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 变幻为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科幻电影制作中对数字技术的运用是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数字技术创造科幻电影逼真震撼、绚烂多姿的影像奇观;数字技术制作下的科幻电影’,其影像叙事逐渐让位于奇观画面,叙事时间也可以更方便的表现非线性结构,画格、画面和形象这三种叙事空间得到有效拓展;数字技术创造了没有现实参照物的数字影像,这大大冲击了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相较于传统制作手段下的科幻电影,数字影像赋予观影者感觉上更为逼真的真实效果,这进一步实现了巴赞论述的“完整电影神话”。然而,数字技术是丰富了科幻电影的制作手段,但技术仅仅是技术本身,它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需要创造者的艺术加工,需要数字技术创造的奇观影像与电影的剧情结构、人物形象、情节进展有很好的融合。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史证明,新旧技术手段不是相互取代,相反的,它们以叠加的方式共同服务于电影创作。运用传统电影制作技术和表现手段创作的科幻电影依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Science fiction film production uses the digital technology in multi-way, which creates all kinds of formidable and realistic image-spectacle. In science fiction films produced with the digital technology, the image-spectacle occupies more important place than the image-narrative; a non-linear structure can be installed more effectively in the narrative time; frame, image and figure-three kinds of narrative space realize an effective expansion. The digital technology can create some digital images without real reference, which gives a great challenge to Bazin's "Ontology of the Photographic Image". Compared with science fiction film produced in traditional way, digital image gives spectators more realistic impression, and could realize "the Myth of the Total Cinema" formulated by Bazin. The digital technology enriches means of creation for science fiction film, but the technology is just technology that can not arrive at the level of art without an artistic work of creators. The image-spectacle produced by the digital technology must be combined effectively with story, character and narrativ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art shows that new and old techniques are not replaced eath other, on the contrary, they serve together the creation of film. The science fiction films using som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and means of expression will have their proper artistic charm too.
引文
①.许南山主编.电影艺术词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18。
    ②.克里斯蒂安·黑尔曼.世界科幻电影史.陈钰鹏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年:2。
    ③.张东林编著.在已知与未知之间:世界科幻电影经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3。
    ①.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下).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637。
    ②.Scott Lash.Sociology of Postmodernism.London:Routledge.1990:188。
    ①.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下).上海:三联书店.2006:652。
    ①.转引自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电影艺术,2001 (2):35.Laura mulvey.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J].in T. Bennett et al. (eds), Popular Television and Film, London:Macmillan,1981。
    ②.转引自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电影艺术,2001 (2):35.Scott Lash.Sociology of Postmodernism[M].London:Routledge,1990:187-188.
    ①.李兴国.影视艺术与高科技运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59。
    ①.王利敏.吴学夫.数字化与现代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47。
    ①.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116。
    ①.[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
    ①.转引自[澳]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吴菁.何建平.刘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17。
    ①.[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62。
    ②.[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
    ③.[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6。
    ①.邵牧君.电影理论文选.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年:159。
    ①.[苏联].叶·魏茨曼.电影哲学概说.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178。
    ②.[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5。
    ①.转引自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23。
    ②.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7。
    ①.转引自[澳]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吴菁.何建平.刘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208。
    ①.[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15.
    1.(美)大卫·波德维尔、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曾伟祯译.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2.(匈牙利)巴拉兹·贝拉.《可见的人电影精神》.安利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
    3.(美)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吴莆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
    4.(美)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李迅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6.(美)斯坦利·梭罗门.《电影的观念》.齐宇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7.(美)鲍德韦尔、卡罗尔主编.《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麦永雄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8.(美)托马斯·A·奥汉年等著.《数字化电影制片》.施正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
    9.(法)朱利耶.《合成的影像——从技术到美学》.郭昌京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
    10.(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12.张歌东编著.《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13.张文俊主编.《数字时代的影视技术》.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
    14.(德)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徐晓东.《镜中野兽的醒来——论电影奇观》.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17.(美)斯坦利·卡维尔.《看见的世界(关于电影本体论的思考)》.齐宇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
    18.刘书亮主编.《电影艺术与技术》.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19.周登富.《银幕世界的空间造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
    20.(美)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徐建生.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
    21.刘荃.《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22.(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倪伟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23.卢燕、李亦中主编.《隔洋观景:好莱坞镜像纵横——美国电影研究文丛.首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4.梁国伟.《跨越时空的影像交流:数字电影的媒介形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25.麦茨等著.吴琼编.《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7.(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年。
    28.(法)雅克·奥蒙等著.《当代电影分析》.吴佩慈译.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29.陈犀禾.虚拟现实主义和后电影理论——数字时代的电影制作和电影观念[J].当代电影.2001(02)。
    30.贾磊磊.电影的“虚拟时代”[J].电影创作.2000(03)。
    31.周宪.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J].文艺研究.2005(03)。
    32.颜纯钧.景观电影——电影史的又一个幼稚时期[J].电影艺术.2006(05)。
    33.卢锋.数字技术引发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的变革[J].现代电影技术.2006(10)。
    34.祁林.景观电影魅力探源[J].电影艺术.2005(03)。
    35.贾磊磊.电影的科技史与数字化生存[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2(07)。
    36.沈小风.论数字技术语境中的电影美学构建[J].电影评介.2008(21)。
    37.郝冰.奇观影像的百年回顾——电影特技的发展及其对电影本体论的革命[J].当代电影.2004(01)。
    38.张歌东.电影特技的发展与意义(上.中.下)[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4(08.09.10)。
    39.王志敏,赵楠.理解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与纪实美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0.雍彤.论景观电影及其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1.徐晓东.镜中野兽的醒来——论电影“奇观”[D].浙江大学.2005。
    42.范风琴.电影艺术在数字时代的生存[D].华东师范大学.2004。
    43.张慧.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及其反思[D].广西大学.2006。
    44.李艳.“虚拟现实”科幻电影的叙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45.孙晨.论数字技术催化下的电影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6.刘艳华.超现实时空的科幻影像故事建构—美国当代科幻片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
    47.张目.论电影CG的历史、.技术和美学[D].上海大学.2003。
    48.刘荔.论科幻电影中的“虚幻”与“真实”[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49.黄学龙.论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
    50.邱国桥.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中的美学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6。
    51.张溦.后电影——数字化影像的人本主义回归[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2.栾刚.“真实的回归”——电影的本质和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