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现代官德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社会主义优越于其他社会制度的表现。在社会主义中,官德居于整个道德体系的核心地位。一些官员的官德失范,影响到我国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官德建设,对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总体上来说,我国官德是高尚的,但也有很多官德失范现象的存在,这是部分人民群众认为我国官德不高的依据。而我国官德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实效性缺乏。实效性缺乏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官德建设没有建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人学把“现实的人”作为研究人的出发点,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是对人的本质的承认。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具有主体性,但人的主体性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人的价值体现在人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人的权利,是人民群众对官德进行监督的人学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人学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理论归宿。
     我国现代官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官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它具有一般职业道德所不具有的权力性、特殊角色性,是一种内含权力和强制义务的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官德规范体系的核心,以人为本是基本原则,公正重贤、坚定忠诚、勤廉为民、团结宽容是基本规范。反腐倡廉和官德激励机制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人的需要理论为基础。官德建设需要官员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主地进行官德修养,形成自律机制。官德修养的目标是达到理想的公仆人格,既能够做到“善政”也能够做到“乐政”,以“乐政”促使“善政”实现。以人的价值来评价官德,促使官员形成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科学政绩观。高尚官德形成需要官员以人民群众全面发展为依归,在保障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执政能力,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张扬自己的个性。
     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形成高尚的官德,推进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保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seen as an intrinsic element of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le lofty moral sentiment also reflects superiority of socialism, compared with other ideology. Official morality is the core of the socialist ethics. Some anomie of official morality in some officials influe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well-off society and a harmonious society. Hence, in the new period, strengthening official moralit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officials'governance capability and establish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verall, official morality is lofty in our country. But there are a lot of appearances of the anomie of official morality. And the appearances are considered fundament by some masses that our country official morality is not noble. The problem in official moral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lacks substantial result, and the result arises because Marxist humanity theory was not taken seriously. Marxist humanity theory holds that people in reality are consider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atisfying the reasonable requirement is the recognition of human nature. Marxist humanity theory believes human beings possess subjectivity. While human subjectivity is restricted by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human values are embodied in social value which people contribute to human society. The human rights are theoretical basis of morality supervision. Marxist humanity theory take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as its theoretical destination.
     The modern official morality in our country is a special kind of official moralit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t is a special professional ethics. In the meantime, it owns the power and particular role, which general ethics do not have. Also, it is a special professional ethics containing power and compulsory duty. And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is the core of this system, with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ed and basic norm of impartialness and respecting intellectuals, firmness and loyalty, diligence and honesty, as well as solidarity and toleration.
     The mechanisms of anti-corrup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official morality should be in line with human need theory. Official morality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need of the natur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officials, but also boost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ing of lofty official morality. The target of official morality cultivation is that the officials take shape perfect public-servant-personality, that is, make the officials achieve moral realms of "good governance" and "happy governance". Judging the official morality through the standard of human values, the evaluation will promote the officials to withstand the test of history and eventually form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political achievement. It is the prerequisite that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masses is the foundation of lofty official morality.
     The lofty official morality will boost prosperity, democrac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harmoniou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Meanwhile, it will als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capability and guarantee the long-term rul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引文
①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82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92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4)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②高国希.道德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0
    ③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82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①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28-132.338
    ②同上.338
    ③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50
    ④同上.422
    ⑤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23-428
    ⑥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1983:201
    ⑦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5:25-28
    ⑧同上.230-234
    ①秦杰,武卫政,刘振英.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N].光明日报.2001-01-11(1).
    ①陈爱国.“德治”先要树“官德”[J].河南社会科学.2002,(5):24-26.
    ②刘昌果.“以德治国”的关键:官德建设[J].社会科学研究.2001,(6):9-12.
    ③罗素英.以德治国重在“官德[J]”.求是.2001,(12):43-44.
    ①倪迅,殷泓.纪检监察去年处分10万余人挽回经济损失44.4亿元[N].光明日报.2010-01-08(6)
    ①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0-3-1(2)
    ②李丽.前4个月970名县处级干部涉嫌职务犯罪[N].中国青年报2010-05-29(4)
    ①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429
    ②陈戈.一手遮天——18名县委书记垮掉的警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42,146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2
    ①[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9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⑤同上.72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①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27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4
    ③同上.30-31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70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⑥同上.129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②同上.73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④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43
    ⑤薛克诚等.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新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57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
    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③同上.
    ④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4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5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③同上.248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9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5
    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6
    ①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46-4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8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
    ④同上.
    ⑤同上.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5
    ②同上.106
    ③同上.
    ④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M].三联书店1961:656
    ①[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
    ②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5[第35节]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5
    ④同上.
    ⑤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215
    ⑥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327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5-456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
    ④同上
    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8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7
    ②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23
    ③本部分参考借鉴了陈志尚主编《人学原理》(北京出版社,2005)第331—335页内容。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26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9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16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8
    ②薛克诚等.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新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55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2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9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78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11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5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
    ②同上.62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8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7-478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系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4-55
    ①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81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①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425
    ②陈录生,马剑侠.心理学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30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31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80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94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4
    ⑥列宁全集(第2版)(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09
    ⑦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⑨倪翌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注释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12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4-255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2—183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4-185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2
    ④列宁全集(第2版)(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93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7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38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3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版)(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47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48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9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7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8
    ①张步仁,马兴苗.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46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7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④同上.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②同上.480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29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78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5
    ②同上.295-296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1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3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④同上.
    ⑤同上.123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1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3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6
    ④同上.507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1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00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7
    ①高力.公共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5
    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②同上.83
    ③陈成文.社会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2
    ④李芹.社会性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119
    ⑤陈成文.社会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6
    ①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5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④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05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1
    ③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44-445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2)、(4)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6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2
    ①亓光.公正与正义的辨异论略[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211
    ①钟民援,林毅:西方公正概念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53-558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8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5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2
    ②同上.294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7
    ④同上.16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7
    ⑥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资料组.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4
    ⑦[法]博洛尔,李柏光,蒋庆译.政治的罪恶[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28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1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7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②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1:532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6
    ②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
    ③王时中,赵永贤,杨韶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10-211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7
    ⑤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9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6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5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5,379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①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44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26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0
    ①张康之.宽容是社会治理者的责任和义务[J].道德与文明.2003(1):25
    ②张永远.儒道佛宽容思想比较[J].时代人物.2008(5):154-156
    ③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①杨楹.宽容:现代政治的伦理内蕴[J].哲学动态.2005(11).4-5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48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6-97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
    ①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443
    ①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1.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2
    ②同上.3
    ③刘春.权力的陷阱与制约:西方国家政治腐败透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5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②同上.13
    ①列宁全集(第2版)(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1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7,314
    ①江泽民.毫不放松地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光明日报.1998-01-23(1)
    ②胡锦涛.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努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利条件和坚强保障[N].光明日报.2008-01-16(1)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3
    ①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标本兼治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N].光明日报,2005-01-12(1)
    ②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90-196
    ③同上.196
    ④同上.197
    ①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50
    ①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262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4)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6
    ②同上.87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0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4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0
    ⑥同上.526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24
    ①王双桥.人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86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5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1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5
    ⑤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58
    ①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387
    ①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4-55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②杨芷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1
    ③同上.114-121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②同上.185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0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0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3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1-322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71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0
    ②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210-213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9
    ①列宁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59
    ①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0-21
    ②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49
    ①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86
    ②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383
    ①尹杰钦.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6).68-69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②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元帅张献武王》
    ③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23
    ④李建华.中国官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5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②[意]但丁著,朱虹译:论世界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8
    ①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7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7
    ③同上.96
    ④同上.12
    ⑤同上.
    ①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67
    ②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①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33
    ①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28
    ②同上.125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②列宁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63
    ③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31
    ④周金堂.谈党性修养与作风养成[J].党建研究.2009(9):33
    ①列宁全集(第2版)(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00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4-185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286
    ①[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54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0-271
    ①信息公开,积硅步以至千里[N].人民日报,2010-05-13(6)
    ①王向前.王清:我不是间谍只想知道纳税人的钱政府都花哪了[N].河南商报,2009-08-03(A09)
    ①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3
    ①衣芳.人民群众主体论——群众观、党群关系、群众工作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9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10
    ②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3-07-02(1)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⑤胡锦涛.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扎实实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好贯彻好[N].光明日报.2007-12-18(1)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4,305-306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7
    ②同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8
    ①郭凤莲,陈腊文.浅谈领导干部的政绩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9).55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2)
    ③叶美霞,张永远.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政绩观[J].社会科学家.2010(1):13-16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2)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4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17
    ①吴杰明.怎样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N].解放军报.2002-09-25(7)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2)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
    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光明日报.2009-09-28(2)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7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2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7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2、3、10、11、12、13、16、19、21、30、31、32、33、34、44、45、46、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2、3、19、26(Ⅲ)、33、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版)(1-6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邓小平文选(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邓小平文选(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陈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江泽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毛泽东文集(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周恩来选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4]刘少奇选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6]朱德选集.北京:人民出版,1983.
    [1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19]张闻天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雷厚礼.十六大以来党的执政实践与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王臻荣.行政监督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王海明.道德哲学原理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奚洁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领导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衣芳等著.人民群众主体论——群众观、党群关系、群众工作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王琳.反腐:人治与法治的PK.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8]何增科.政治之癌:发展中国家腐化问题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9]蒋硕亮.中国公务员复合利益均衡激励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赵晓呼.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11]彭彭.中外执政能力比较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2][英]亨利·西季威克著,熊敏译.伦理学史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3]蒋一之.道德原型与道德教育——道德原型及其教育价值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4]张法连.预防腐败势在必行:国内外预防腐败问题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15]王建国,王洪江.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6]陈奇星.行政监督新论.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
    [17]罗忠敏.腐败成因与防治对策——北京市典型案例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8]杜兴洋.行政监察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9]余玉花,杨芳.公共行政伦理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0]卢先福,宋福范等.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1]肖昌进,陈锡宝等.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2]完颜绍元.中国式官场:回望千年潜在规则.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23]蔡普民.科学发展观的人学审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4]余华青.中国廉政制度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5][美]小威廉·T·格姆雷,[美]斯蒂芬·J·巴拉著;俞沂暄译:官僚机构与民主——责任与绩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6]郑荣凤.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7]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8][意]V·帕累托著;天时纲译.普通社会学纲要.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29]杨信礼.科学发展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0]赵小芒.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成果.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1]詹福满.科学发展观与反腐倡廉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2]彭定光.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33][荷兰]斯宾诺莎著,李健译.伦理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34]荆惠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5][英]约翰·密尔著,许宝骙译.论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6]高力.公共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7]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8]《江泽民文选》学习导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0]倪勇.社会变革中的正义观.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41]钱弘道.治道的选择:从德治到法治的必然选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2][美]乔纳森·H·特纳著;邱泽奇,张茂元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43]文军.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4][美]罗伯特·K·默顿著;唐少杰,齐心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45]何继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6]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7]葛荃,韩玲梅.行政道德案例分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8]陈戈.一手遮天——18名县委书记垮掉的警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49]武天林.马克思主义人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0][英]乔治·摩尔著,长河译.伦理学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1]刘建基.中国古代吏治札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2]袁久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3]李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4]李萍.中国道德调查.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55]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6]郑水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专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7]魏礼群.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化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8]陈文通.科学发展观新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59]田国庆,李晓静,李洪珍.人格教育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60]朱小蔓.情感德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1]张世杰.道德与人生.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62]李德顺,孙伟平.道德价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63]田建国.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4]许淑萍.决策伦理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65]陈录生,马剑侠.心理学教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66]刘雪丰.行政责任的伦理透视——论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7]肖湘.以德建党论:新世纪保持共产党员道德先进性研究.北京:研究出版社,2005.
    [68]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中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9]张步仁,马兴苗.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70]陈成文.社会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1]高国希.道德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3]甑小英.怎样进行党性修养与党性分析.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74]陈志尚.人学原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75][美]富勒著,郑戈译.法律的道德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6]吴兆雪.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新视野.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77]胡振平,贺善侃.心中的律令——道德建设论纲.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78]欧阳逸飞.问题官员.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
    [79]王双桥.人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80]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机关职业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81]李烈满.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2]张康之.行政伦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83]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4]徐家良,范笑仙.公共行政伦理学基础.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85]王晖.香港廉政制度体系.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86]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7]冯秋婷.党内监督与党员自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88]葛海燕.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新论.济南:黄河出版社,2004.
    [89]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0][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91]郭夏娟.公共行政伦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9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3][英]亚当·斯密著,蒋自强等译.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4][古罗马]西塞罗著,徐奕春译.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5]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6]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7]李芹.社会学概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98]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99]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0]郭广银.伦理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01]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102]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3]王玄武.比较德育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04]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5][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06]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7][德]叔本华著,任立,孟庆时译.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08][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09]贺金瑞,王文东.“以德治国”与道德建设.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110]王征国.道德规范论:以人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111]何建华.道德选择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12][英]D.D.拉斐尔著,邱仁宗译.道德哲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1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江泽民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114]中国伦理学会.以德治国与道德建设.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115]张梦义、喻承久.官德论.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116][法]博洛尔,李柏光,蒋庆译.政治的罪恶[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117][德]康德著,韦卓民译.纯粹理性批判.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8]李光耀.从政之道为民之德:领导干部政治道德研究.济南:济南出版社,1999.
    [119]宋金升,陈瑛,李汉秋.当代中国从政道德箴言.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120]罗景一等.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天津:天津出版社,1990.
    [121][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著,蒋庆等译.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122]刘智峰.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23]齐平,谢洪恩.干部道德概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24]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125]张松业.国家公务员道德概论.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126]袁训忠.建设跨世纪高素质干部队伍.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
    [127]焦国成.领导干部一定要讲道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28]张志新,甑小英.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党性修养.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29]李世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官员道德建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130]高兆明.制度公正论:变革时期道德失范研究.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131]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五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32]罗国杰.中国革命道德(五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133]吴祖明,王凤鹤.中国行政道德论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134]高国希.走出伦理困境——麦金太尔道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35][加]威尔·金里卡著,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136][美]麦金太尔著,宋继杰译.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137]唐凯麟,王泽应.2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8]高力.公共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9][美]J.N.芬德莱著,刘继译.价值论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4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41][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42][英]威廉·葛德文著,何慕李译.政治正义论(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43][法]卢梭著,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44][意]但丁著,朱虹译.论世界帝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45][英]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46][英]洛克著,吴云贵译.论宗教宽容.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47][英]格雷厄姆·沃拉斯著,朱曾汶译.论宗教宽容.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48][英]霍布豪斯著,朱曾汶译.自由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49][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著,杨昌裕译.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50][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包容他者.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51][德]鲍曼著,肖君,黄承业译.道德的市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52][美]德沃金著,信春鹰,吴玉章译.认真对待权利.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153]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54][法]利奥塔著,莫伟民等译.后现代道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55][英]鲍曼著,张成岗译.后现代伦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56][俄]别尔加耶夫著,张百春译.论人的使命:悖论伦理学体验.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57][美]约翰·麦克里兰著,彭潍栋译.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15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8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59]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60]陈景民.香港廉政公署.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161]卢章远.香港廉署概说与深圳廉政探讨.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
    [162]刘国雄.新加坡的廉政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3]李春城.行政人的德性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64]杨芷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6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66][美]伊恩·罗伯逊著,黄育馥译.社会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67]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168]刘春.权力的陷阱与制约:西方国家政治腐败透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169]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70]王时中,赵永贤,杨韶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71][英]休谟著,关文运译.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72]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73]李建华.中国官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74]薛克诚等.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新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175]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76]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177]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三联书店,1961.
    [178][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79]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80.
    [180]倪翌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注释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81]袁贵仁.价值学引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82]Bossuet. Politics Drawn from Holy Scripture(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83]Plato:Statesman(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84]Marx:Early Political Writings(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85]Marx:Later Political Writings(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86]Nietzsche.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87]Voltaire:Political Writings(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88]Comte:Early Political Writings(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89]Weber:Political Writings(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90]Paine:Political Writings(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91]Prepared by the United States Office of Government Ethics. Compilation of Federal Ethics Laws
    [192]Steven M. Cahn, Peter Markie. Ethics:history,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8.
    [193]Immanuel Kant. 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he Macmillan Publishing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Inc.1989.
    [194]Adam Smith.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Clarendon Press,1979.
    [195]Aristotle. 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46.
    [196]John Locke.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197]Jefferson:Political Writings(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98]John Milton:Political Writings(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99]John of Salisbury. Policraticus of the Frivolities of Countiers and the Footprints of Philosophers(影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姚桓.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理论学刊.2010,(01).
    [2]亓光.公正与正义的辨异论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3]钟民援,林毅:西方公正概念述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4]叶皓.在网络监督的常态下提高执政能力.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2).
    [5]叶美霞,张永远.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政绩观.社会科学家.2010(1).
    [6]杰文津.整饬官德要补法治短板.瞭望.2009,(27).
    [7]岑大利.清代官箴中的为官之德和从政之道.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05).
    [8]赵转超.领导干部道德缺失:表现、原因及其对策.理论探索.2009,(06).
    [9]康小怀.延安时期干部道德教育探析——以陕甘宁边区干部学校道德教育为例.道德与文明.2009,(04).
    [10]董瑞丰.提高干部道德门槛.瞭望.2009,(10).
    [11]陈岩.人民政协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6).
    [12]曹义孙.加强依法执政的对策研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06).
    [13]孟凤英.构建执政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理论探索.2009,(06).
    [14]姚桓.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新视野.2009,(05).
    [15]张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0).
    [16]王海军.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基本经验探析.长白学刊.2009,(05).
    [17]夏芸.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求实.2009,(S1).
    [18]曾向阳.新中国60年党巩固和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的历史经验.南京社会科学.2009,(09).
    [19]越国辉.“官德”: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应然视角.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20]陈亮.思过改过以正官德.党建研究.2007,(8).
    [21]张凡.论孙中山的官德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兰台世界.2007,(09).
    [22]冯相红.新时期官德建设探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04).
    [23]平旭.中国古代官德教育内容及其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7,(03).
    [24]邢洪平.官德效应.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02).
    [25]尹杰钦.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06).
    [26]洪波.谈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感召力.党建研究.2007,(08).
    [27]赵娟.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必须常抓不懈.理论探索.2007,(05).
    [28]席岫峰.抓好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至关紧要.党建研究.2007,(05).
    [29]黄海.论政治协商与党的民主执政能力.江汉论坛.2007,(12).
    [30]李晓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S1).
    [31]王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社会主义.2007,(05).
    [32]肖光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必须深化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06).
    [33]李智.论新时期进一步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社会主义研究.2007,(06).
    [34]尹杰钦.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 义.2007,(06).
    [35]赵洪祝.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建研究.2007,(11).
    [36]韩凤春.加强“四种能力”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11).
    [37]梁道刚.关于党的执政能力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探索.2007,(05).
    [38]李明.群众利益与党群关系和谐化——兼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05).
    [39]肖东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确立及执政能力建设研究述评.江汉论坛.2007,(08).
    [40]肖光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道德支持研究论纲.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04).
    [41]宋修明.在作风建设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03).
    [42]夏季.论执政能力建设的伦理价值向度.求索.2007,(06).
    [43]冯昊青.从伦理视角探索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新成果——评《执政与善政:执政党伦理问题研究》.道德与文明.2007,(03).
    [44]张俊国.意识形态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05).
    [45]张劲松.执政能力建设与善治理念.求索.2007,(03).
    [46]陈小林.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47]雷鸣.以人为本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02).
    [48]构建警示训诫防线课题组.构建警示训诫防线 提高执政能力与治党水平.理论导刊.2007,(04).
    [49]肖光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2).
    [50]郭兴全.训诫防线有助党的治党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人文杂志.2007,(02).
    [51]唐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公务员队伍建设.党政论坛.2007,(03).
    [52]王承就.毛泽东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析(1949—1956).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01).
    [53]杨小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研究综述:现状、评价、前瞻.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01).
    [54]盛秀英.廉政文化与官德建设.理论探讨.2006,(06).
    [55]凌厚峰.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官德建设.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10).
    [56]杨建祥.传统官德与公务员道德建设.党政论坛.2006,(08).
    [57]赵达军.修官德与治家风.领导科学.2006,(11).
    [58]苏荣.诚实也是官德——调研笔记.领导科学.2006,(11).
    [59]赵振.论中国古代的官德教育.北方论丛.2006,(03).
    [60]魏红.浅论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06).
    [61]洪恩强.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求实.2006,(11).
    [62]刘永斌.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理论思考.党建研究.2006,(10).
    [63]王淑芳.正确认识与把握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规律性.领导科学.2006,(11).
    [64]康来云.“八荣八耻”: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全新坐标.领导科学.2006,(06).
    [65]沈荣华.人才建设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当代意义与使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04).
    [66]尹德和.执政能力的伦理维度.求索.2006,(11).
    [67]陈秉公.论荣辱观与国民精神动力的“合目的性”整合——兼论后发现代化国家执政党的一项重要执政能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68]杨艳春.试析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统一.求实.2006,(12).
    [69]何勇向.执政能力建设与领导干部素质研究述评.求实.2006,(12).
    [70]张叶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思考.理论前沿..2006,(23).
    [71]尹书博.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72]周青萍.对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与教育的思考.经济师.2006,(02).
    [73]杨晓光.“为民务实清廉”是最大的官德.党建研究.2004,(08).
    [74]吴建华.谈“官德”.党政论坛.2004,(11).
    [75]李忠麟.儒家“为政以德”思想与官德建设.改革与战略.2004,(10).
    [76]李彩晶.论古代官德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借鉴.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9).
    [77]孙汝明.细微之处见“官德”.人民检察.2004,(10).
    [78]盛秀英.制度伦理与官德建设.理论探讨.2004,(06).
    [79]张文军.论官德与民风.理论探索.2004,(06).
    [80]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求是.2004,(19).
    [81]于桂华.官德古今谈.求实.2004,(S3).
    [82]林育明.官德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07).
    [83]尹杰钦.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其成因解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05).
    [84]尹杰钦.提高新时期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中国人才.2004,(08).
    [85]程寿.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建构——全国“政治伦理与干部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4,(04).
    [86]周挺.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04).
    [87]龚平.毛泽东的德治思想与新时期干部道德教育.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03).
    [88]张丽青.体制转轨过程中官德失范的原因探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89]杨立新.加强官德建设推进政治文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07).
    [90]胡滨.对政德、官德、行政道德的历史向度的考察.学习与探索.2003,(02).
    [91]祁永恒.重在“官德”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01).
    [92]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以德治国”课题组.关键在于治理“官德”.求是.2003,(09).
    [93]吴建华.解析“官德”.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06).
    [94]邢瑞煜.官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理论学刊.2003,(02).
    [95]罗自刚.政府“官德再造”:一种非正式制度的视角.理论与改革.2003,(02).
    [96]邢瑞煜.官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关键.江西社会科学.2003,(02).
    [97]申和平.论官德规范机制建设.云南社会科学.2003,(03).
    [98]朱前星.干部道德的历史命运与现实地位.中国成人教育.2003,(09).
    [99]曹刚.强化“三公”意识加强干部道德修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05).
    [100]杨立英.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高校理论战线.2003,(11).
    [101]黄月林.新时期加强干部道德建设刍议.甘肃社会科学.2003,(01).
    [102]李建超.高校管理干部的道德规范与道德养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103]太学英.论邓小平的干部道德建设思想.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104]刘振宇.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官德建设.学习与探索.2002,(01).
    [105]张卫国.官德建设首要问题是权力制衡常规化.理论探讨.2002,(05).
    [106]王敏.老子《道德经》的为官之德.理论学刊.2002,(01).
    [107]张铃枣.官德建设的盲区及治理对策.理论与改革.2002,(03).
    [108]王玲玲.中国传统政德思想与“官德”建设.江西社会科学.2002,(12).
    [109]龙兴海.官德研究的拓新之作——《中国官德:从传统到现代》简评.江西社会科学.2002,(01).
    [110]陆彩鸣.修官德而不摆官样.党建研究.2002,(09).
    [111]朱新春.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必须体现先进性.煤炭经济研究.2002,(04).
    [112]林希玲.干部道德建设要体现“五个统一”.经济师.2002,(06).
    [113]刘海云.切实加强年轻干部的道德培养和引导.湖南经济.2002,(04).
    [114]陈根法.干部道德民德表率.道德与文明.2002,(04).
    [115]刘启林.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道德与文明.2002,(03).
    [116]牟承碧.先秦儒家论中国官德.中国行政管理.2001,(05).
    [117]韦志勇.先要规范官德.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1,(08).
    [118]刘昌果.“以德治国”的关键:官德建设.社会科学研究.2001,(06).
    [119]王联斌.尊重群众:一种“官德”素养——关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一点思考.社会科学.2001,(07).
    [120]罗素英.以德治国重在“官德”.求是.2001,(12).
    [121]肖明惠.领导干部应不断增强“官德”意识.理论与改革.2001,(06).
    [122]黄祥利.“以德治国”必须加强官德建设.领导科学.2001,(11).
    [123]邓伟志.以官德带民德.党建.2001,(12).
    [124]蒋德海.行政控权:我国新时期干部道德建设的法制基础.社会科学.2001,(03).
    [125]董建英.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是以德治国的关键.理论导刊.2001,(09).
    [126]朱前星.试论干部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江西社会科学.2001,(08).
    [127]赵英辉.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干部道德建设.工业技术经济.2001,(06).
    [128]焉荣竹.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关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几个视角.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04).
    [129]管永国.领导干部要讲“官德”.领导科学.2000,(12).
    [130]王凤玲.国外官德建设的特点及启示.领导科学.2000,(11).
    [131]春秋.加强官德建设须扩大民主基础.领导科学.2000,(02).
    [132]李建华.为民:官德的价值支柱.江西社会科学.2000.(04).
    [133]欧榕.中国古代官德的现代借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
    [134]赵树信.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理论与改革.2000,(02).
    [135]邵道生.论官德——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的启示.社会科学研究.1998,(01).
    [136]李建华.官德:社会的主体性道德.社会科学.1998,(12).
    [137]高云.关注青年干部的官德问题.理论学刊.1998,(05).
    [138]赵仁光.新时期干部道德建设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99,(06).
    [139]居继清.对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研究.1999,(06).
    [140]朱川.一部研究干部道德问题的拓新力作——读《公仆道德新论》.理论探索.1999,(03).
    [141]金建明.“三讲”教育:干部道德建设的有效形式.理论与改革.1999,(05).
    [142]张奕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学术交流.1998,(06).
    [143]刘永忠.提高政工干部的道德评价能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8,(10).
    [144]周绪理.浅谈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求实.1998,(05).
    [145]袁继富.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论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8,(03).
    [146]吴洁平.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理论导刊.1998,(02).
    [147]王益灵.强化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党建研究.1998,(07).
    [148]张岱年.读《干部道德建设读本》有感.求是.1997,(13).
    [149]高建生.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学习邓小平关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论述的体会.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02).
    [150]聂世军.加强干部道德建设应注重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理论探讨.1997,(01)
    [151]陈必龙.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理论学刊.1997,(03).
    [152]李铭远.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干部的道德建设.江西社会科学.1997,(08).
    [153]仇学程.对加强当前干部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党建.1997,(01).
    [154]朱开栋.应加强执政党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毛泽东思想论坛.1996,(02).
    [155]高效琨.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6,(03).
    [156]王伟.关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几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6,(05).
    [157]李保平.论干部的道德情操建设.四川财政.1996,(12).
    [158]初秀英.提高领导干部道德实践自觉性的有效途径.理论导刊.1996,(08).
    [159]许夕芳.关于社会主义干部道德的几个问题.江汉论坛.1996,(11).
    [160]桑玉成.努力塑造党政干部的道德人格.党政论坛.1996,(09).
    [161]宋建潮.浅谈组织人事干部的道德修养.党建研究.1996,(12).
    [162]高建生.谈谈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党建研究.1996,(10).
    [163]戴长征.党员干部道德特征.党建研究.1996,(07).
    [164]高效琨.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党性锻炼.道德与文明.1996,(05).
    [165]薛蒙林.浅议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领导科学.1995,(06).
    [166]金帛.黄色的诱惑,灵魂的蜕变——党员干部道德败坏腐化堕落透视.建.1993,(03).
    [167]杜吉明.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行为监督的途径和方法.理论探讨.1991,(05).
    [168]付清媛.谈中国传统官德与新时期的政德建设.龙岩师专学报.2003,(01).
    [169]卢亚君等.中国传统“官德”内涵分析.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170]于法友.中国传统官德举要.行政与法.2005,(10).
    [171]郑晓红.传统官德的历史演化.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2,(05).
    [172]Stephanie P. Newbold. Statesmanship and Ethics:The Case of Thomas Jefferson's Dirty Hand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5, (6).
    [173]Khandakar Qudrat-I Elahi. UNDP on good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2009,(12).
    [174]Craig Standing, Susan Standing.The politics and ethics of career progression in is:a systems perspective.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8, (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