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产品成本补偿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混合产品的界定
     混合产品的定义来自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私人产品是指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私人产品应该由市场来提供,通常是基于市场提供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两方面的考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公共产品可以定义为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物品,即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公共产品一般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混合产品是公共产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混合产品,可以理解为同时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性质的物品,即在性质上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产品,它构成了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广阔中间地带。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将混合产品的特征归结为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性、消费数量非均等性。
     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都属于混合产品。因此,探讨混合产品的范围可以从事业产品开始。“事业”是我国在特定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对特定社会事务的一种界定。从公共产品的角度看,公共事业主要由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构成,但主体是混合产品,两者的界限是看其是否存在内部收益。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主要是教育、科学、卫生、体育、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通讯、邮电、铁路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组成的公用事业等。
     混合产品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绝对的,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混合产品范围的变化,是指由于若干因素的影响使混合产品的特征或属性发生了变化,某些混合产品可能因丧失了某些特征变成了纯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某些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也可能因各种原因获得了混合产品特征而加入到混合产品的行列中来。
     影响混合产品特征的因素主要有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消费习惯、政府和公众的公共选择等方面。由于这几个因素都具有动态性,因此,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混合产品的范围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不充分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不同组合,可以把混合产品分为具有非排他性且非竞争性不充分的混合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不充分的混合产品,以及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的混合产品三类。
    
    内容提要
     根据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的大小不同,可以将混合产品分为边际
    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
    零的产品、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三类。
     2.混合产品的基本类型
     有学者将混合产品概括成两类:一是义务教育、预防接种、公共图书馆、
    博物馆、公园等公益产品;二是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燃气等公用事业产
    品,也称为自然垄断性产品。
     如果与事业单位提供的事业产品相联系,则我国实践中将混合产品具体划
    分为教育事业活动、科技事业活动、卫生事业活动、文化事业活动、体育事业
    活动、公用事业活动六类。
     混合产品提供主体主要有政府、私人企业、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和社区
    等。不同混合产品的外部性是有所区别的,依据不同混合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的
    外部性,可以对其进行排列。将混合产品提供主体和混合产品外部性分布结合
    起来进行分析,可以对混合产品进行如下分类:
     政府主导型混合产品:这类混合产品的提供主体主要是公共部门,其外部
    J睦大,在性质上接近纯公共产品。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初等教育;基础研究、
    人文社科研究、公益性技术研究;基础医学研究,卫生产品,突发事故救护;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群众文化馆;大众体育活动、公众体育设施、
    场馆;城市排水、公共交通标志等。
     私人部门主导型混合产品:这类混合产品的提供主体主要是私人组织,其
    外部性小,在性质上接近私人产品。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应用技
    术研究;超出基本医疗需求的医疗产品和卫生产品;娱乐业、影视音像、演出
    业;职业俱乐部;现代移动通讯、电讯等。
     公私合作型混合产品:这类混合产品是由政府和私人或其他组织共同提供
    的,其外部性不象政府主导型混合产品那样大,也不象私人部门主导型混合产
    品那样小,可以说大部分的混合产品都属于这一类。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中
    等教育:技术推广;某些临床研究、某些医疗产品;一般新闻出版、电视台、
    或新闻节目,某些电视台或电视节目、刊物、国家艺术团;半职业俱乐部、业
    余运动俱乐部;自来水、电、煤气、城市公共运输、邮政等。
    
    内容提要
     3.混合产品成本补偿:一般原理
     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1919年提出被称之为“林达尔均衡”的概念,林达尔
    均衡是局部均衡的分析;它讨论的是公共支出水平和税收负担决定的问题,实
    际上也是对市场价格理论和数量决定的扩展;它是一种市场解法,尽管林达尔
    努力设计一个机制去满足维克塞尔一致同意的要求,并对公共决策的实际过程
    进行描绘;它实际上面临着偏好显示的问题。由此出发,税收和公共产品产出
    的准确图形应该依赖于参加者的偏好和策略行为以及制度环境的性质。
     马斯格雷夫沿着林达尔“自愿交易”的思想,试图对林达尔的局部均衡进
    行改造,引进
The system of public finance in china is built on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the cost of pure public goods can be compensated through taxation. However, there are many academic disagreements about the form of compensating the cost of many diversified mixed goods, which has a close and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funded institutions of China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fee to taxation in rural area. The paper attempts to theoretically analyze the forms of compensating the cost of mixed goods. To be exact, it studies the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funded institu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mixed goods and it also studies the transition from fee to taxation in rural areas from the angle of normalizing the form of public finance income. The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scope, category and the alternative forms of compensating the cost of public goods,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general theory of cost compensation for mixed goods is presented, and the specif
    ic choices of cost compens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based on some concrete examples.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there i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about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ply and cost compensation of mixed goods
    The paper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theories of mixed goods,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mixed goods.
    Chapter two lists the scope of mixed goods. The paper defines the scope of mixed goods from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of institutional goods and mixed goods, excluding the pure public goods in all institutional goods. The
    
    
    
    mixed goods in this paper include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c health, culture, sports, public utilities. The scope of mixed goods varies and it is never clear-cut. Therefore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flexibility and alternativeness in defining the scope of mixed goods. The basic pattern for the change of the scope of mixed goods is that the scope of mixed goods is usually small when a country has very behindh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the scope of mixed goods will expand when the country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cope of mixed goods will relatively shrink when the country enjoys a very high level of 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mixed goods will become pure public goods or private goods at this time.
    Chapter three classifies mixed goods. The providers of mixed goods mainly include government, private businesses, government-funded institution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y. Different mixed goods have different externali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main providers and the externalities of mixed goods, all mixed good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government-sponsored mixed goods, privately-sponsored mixed goods and public and private combined mixed goods.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choices of the forms of cost compensation for mixed goods, that is the source of fund to support the supply of mixed goods. The cost of mixed goods, a special type of public goods, can be compensated partially through taxation, which is the usual form of cost compensation for all public goods; fee collection, the price of mixed goods, also play a vital part in cost compensation; in addition, there are other forms of cost compensation such as government bond, lottery, mutual fund and price.
    Chapter five is the general theory of cost compensation for mixed goods.
    
    In terms of the supply of pubic goods, the realization of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i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cess of eliminating the burden of taxation automatically. Mixed goods is a buffer zone between public goods and private good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lassify all mixed goods in detail so that different form of cost compensation can be adopted. The basis of classification is the degree of purity of mixed goods, which can be measured by analyzing its externality; in othe
引文
1、Alan Williams & Emilio Giardina: Efficiency in the Public Secto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st-Benefit Analysi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1993.
    2、Ajit K. Dasgupta & D. W. Pearee: Cost-Benefit Analysis: Theory and Practice,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1978.
    3、Auerbach A. J. & Feldstein, M., eds: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North-Holland, 1985.
    4、Albrecht, Douglas & Ziderman, Adrian: Financing Univers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ashington, D. C. The Falmer Press, 1995.
    5、Allan R. Odden and Lawrence O. Picus: School Finance: A Policy Perspective, McGraw-Hill, Inc. 1992.
    6、[英]安东尼·B·阿特金森,[美]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 蔡江南,许斌,邹华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7、[美]肯尼斯·约瑟夫·阿罗(Arrow,K.J):《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钱晓敏,孟岳良译,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8、[美]亨瑞·J·艾伦(Henry J.Aaron),威廉姆·G·盖尔(William G.Gale):《美国税制改革的经济影响》,郭庆旺,刘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9、[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惠特克:《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0、[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1、[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2、[美]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借贷与平衡》(第4版),叶娟丽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Buchanan, J. M.: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Public Goods. Chicago: Rand McNally & Co., 1968.
    14、Geoffrey Brennan & James M. Buchanan : The Power to Tax: Analytical foundations of a fiscaI constitu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15、Richard M. Bird: More Taxing than Taxes? The Taxlike Effects of Nontax Policies in LDCs, A Sequoia Seminar, 1991.
    16、Ronald Burgess: Public Revenue Without Taxation, Shepheard-Walwyn (Publishers) LTD, 1993.
    17、Edgar K. Browning & Jacquelene M. Browning: Public Finance and the Price System,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 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 1987.
    18、Buchanan, J. M.: 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 In: Economica, 1965, Vol. 32. p1-14.
    19、[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陈光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20、[美]鲍尔:《中国的财政政策:税制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关系》,许善达等译,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
    21、[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段毅才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2、[日]坂入长太郎:《欧美财政思想史》,张淳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
    23、[英]边沁:《政府片论》,沈叔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
    24、[美]鲍德威(Robin W.Boadway),威迪逊(David E.Wildasin):《公共部门经济学》,邓力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5、Coase, R. H.: 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 I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7, Oct. 1974.
    26、Comes, R. & Sandler, T.: The Theory of Externalities, Public Goods and Club Goo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7、Cowen: public Goods and market Failure, Transaction Publisher, 1992.
    28、John Creedy: Measuring Welfare Changes and Tax Burden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1998.
    29、Cullis & Jones: Public Finance and Public Choice, McGraw-Hill, 1992.
    30、[英]C.V布郎,P.M.杰克逊(C.V.Brown,P.M.Jackson):《公共部门经济学》(第四版),张馨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1、[美]R.科斯A.阿尔钦 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32、陈宗胜:《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33、陈宗胜:《发展经济学——从贫困迈向富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34、财政部办公厅:《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与支出效率》,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35、陈富良:《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论转型经济中的政府规制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36、陈富良,万卫红:《企业行为与政府规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37、陈绍森:《收费管理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38、陈昌柏:《非营利机构管理》,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年。
    39、蔡玉峰:《政府和企业的博弈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40、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41、陈东琪:《新政府干预论》,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42、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43、丛树海:《中国宏观财政政策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44、丛树海主编:《公共支出分析》,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45、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6、车江洪:《改革公共部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7、曹缔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年。
    48、陈晓宇:《论中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北京,北京大学博士论文,国家图书馆藏书,1998年.
    49、曹可强:《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及整体优化的研究》,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博士论文,国家图书馆藏书,1998年。
    
    
    50、[美]大卫·N.海曼:《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第六版),章彤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51、[美]丹尼斯C.缪勒(Muller,D.C.)《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52、[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陈郁,郭宇峰,汪春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53、邓联繁:《中国税费改革的现状与对策》,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年。
    54、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55、Eden, L.: Retrospectives on Public Finance,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1.
    56、Elchanan Cohn and Geraint John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1994.
    57、[美]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赫伯特(Robert B.Ekelund,Jr,Robert F.Hebert):《经济理论和方法史》(第四版),杨玉生,张凤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58、Foldvary, F.: Public Goods and private Communities: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Services, The Locke Institute, 1994.
    59、[美]维克托·R.福克斯(Fuchs,V.R.):《谁将生存?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罗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60、[美]保罗·J.费尔德斯坦(Paul·J.Feldstein):《卫生保健经济学》(第四版),费朝晖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61、[美]朱莉·费希尔:《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邓国胜,赵秀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62、冯云廷,苗丽静:《公共事业管理导论》,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
    63、冯秀华主编:《公共支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64、Edwardm Gramlich: A Guide to Benefit-cost Analysis,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1990.
    65、Giles H. Burgess, JR: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1995.
    66、Geraint Johnes: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St. Martin's Press, 1993.
    67、郭志斌:《论政府激励性管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68、郭伟和:《福利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69、高培勇:《费改税:经济学界如是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70、高培勇:《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71、郭庆旺,赵志耘:《财政理论与政策——当前若干重大问题探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72、郭庆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73、郭小聪:《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第二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74、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编:《体育经济政策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75、Graham C. Hockley: Fiscal Policy: An Introduction, Routledge,1992.
    76、Walter Hettich & Stanley L. Winer: Democratic Choice and Taxation: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77、Hare, P. G.: Surreys in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 1988.
    78、[英]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79、[美]理查德·豪伊(Richards Howey):《边际效应学派的兴起》,晏智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80、[美]孙克姆·霍姆斯:《公共支出管理手册》,王卫星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81、[荷]汉期·范登·德尔,本·范·韦尔瑟芬:《民主与福利经济学》,陈刚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82、何帆:《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83、胡书东:《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84、韩彪:《交通经济论——城市交通理论、政策与实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85、黄明:《政府预算行为效率》,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86、韩继志:《政府机构改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87、胡乐亭,卢洪友,左敏:《公共财政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88、黄少军,何华权:《政府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
    89、华民:《公共经济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90、胡怡建,朱为群:《税收学教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91、黄恒学:《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92、黄恒学:《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93、黄恒学主编:《公共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94、胡家勇:《政府干预理论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95、胡鞍钢,王绍光主编:《政府与市场》,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
    96、侯荣华主编:《中国财政支出效益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
    97、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98、Peter M. Jackson: The Foundations of Public Finance, An Elgar Reference Collection, 1996.
    99、James S. Coleman: Equity and Achievement in Education, Westview Press, 1990.
    100、[法]让-雅克·拉丰,[法]大卫·马赫蒂摩(Jean-Jacques Laffont & David Martimort):《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陈志俊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1、贾康:《财政本质与财政调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102、贾康,阎坤:《转轨中的财政制度变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
    
    
    103、贾康主编:《从民怨到民享——地方政府收费规范化研究》,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104、蒋洪主编:《财政学教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105、蒋洪主编:《财政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6、蒋洪主编:《财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107、金人庆:《中国当代税收要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比较预算》,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9、靳希斌:《教育经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110、Herbert Kiesling: Taxation and Public Goods: A Welfare-Economic Critique of Tax Policy Analysi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2.
    111、Kahn, A. E: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88.
    11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113、寇铁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4、寇铁军主编:《财政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5、Laffont, J. J.: Fundamentals of Public Economics, The MIT Press, 1988.
    116、[英]洛克:《政府论》,瞿菊农,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117、刘溶沧,赵志耘:《中国财政理论前沿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18、娄成武,郑文范:《公共事业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9、廖进球:《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
    120、吕福新:《中国经济过渡的典型分析——特殊商品的市场化和政府规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121、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2、刘学敏:《中国价格管理研究——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北京,经济管理
    
    出版社,2001年。
    123、吕忠梅,陈虹,彭晓晖:《规范政府之法——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规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124、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
    125、吕玉印:《城市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26、刘树杰:《垄断性产业价格改革》,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
    127、刘云龙:《民主机制与民主财政——政府间财政分工及分工方式》,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
    128、刘靖华等:《政府创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29、雷爱先:《公共支出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130、吕志胜:《政府职能转换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131、卢洪友:《政府职能与财政体制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132、李文良等:《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
    133、刘辉:《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考察》,北京,北京大学博士论文,国家图书馆藏书,1999年。
    134、刘宇飞:《公共品提供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博士论文,国家图书馆藏书,1999年。
    135、卢晓梅:《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国家图书馆藏书,2000年。
    136、R. A. Musgrave & A. T. Peacock, eds: Classics in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London: MacMillan & Co., 1962.
    137、Richard A. Musgrave & Peggy B. Musgrave: 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fifth edition),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9.
    138、Mueller: Public choicel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39、[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140、[美]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比较财政分析》,董勤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41、[英]詹姆斯·莫里斯:《詹姆斯·莫里斯论文精选》,张维迎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142、[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李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43、[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治道与发展》,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44、加雷斯·D.迈尔斯:《公共经济学》,匡小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45、马国强:《税收概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
    146、马国强:《税收政策与管理研究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147、马国贤:《中国公共支出与预算政策》,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148、毛程连:《财政学整合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149、Stuart S. Nagel: Public policy: Goals, Means, and Methods, St. Martins press, inc. 1984.
    150、[意]尼古拉·阿克塞拉:《经济政策原理:价值与技术》,郭庆旺,刘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51、[美]尼古拉斯·亨利(Nicholas Henry):《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52、Ostrom, Gardner & Walker: Rules, Games, and Common-Pool Resourc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153、[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2版),彭和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54、Philips, C. F. Jr: The Regul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Theory and practice, Arlington, Virginia: Public Utility Reports inc. 1988.
    155、[美]普雷姆詹德(Premchand,A.):《公共支出管理》,王卫星等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
    156、平新乔:《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157、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158、戚聿东:《中国现代垄断经济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159、Roth, G.: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160、[美]哈维·S·罗森(Harvey S.Rosen):《财政学》(第四版),平新乔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61、[英]马尔科姆·卢瑟福(Rutherford,M.):《经济学中的制度:老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陈建波,郁仲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62、[美]罗伯特·丹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版),项龙,刘俊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163、任俊生:《中国公用产品价格管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164、Stephen Shmanske: Public Goods, Mixed Goods,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93.
    165、Simon James & Christopher Nobes: The Economics of Taxation: Principles, Policy and Practice (Seventh Edition) 2000/2001, 2000.
    166、Sandler, T.: Collective Ac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2.
    167、Starrett, D. AA: Foundations of Public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68、Stiglitz, J. E.: 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 2~(nd) edi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1988.
    169、[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170、[美]萨缪尔森(Samuelson),诺德豪斯(Nordhaus):《经济学》(第16版),萧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
    
    
    171、[美]E.S.萨瓦斯(E.S.Savas):《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72、[美]乔·B.史蒂文斯:《集体选择经济学》,杨晓维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73、[美]桑贾伊·普拉丹:《公共支出分析的基本方法》,蒋洪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174、[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75、[美]乔治·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76、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
    177、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
    178、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179、世界银行:《1998/1999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180、孙开:《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
    181、孙开:《多级财政体制比较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182、苏明:《财政支出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183、苏明主编:《财政理论研究》,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
    184、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185、桑玉成:《政府角色——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与不作为的探讨》,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186、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0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187、孙国英,许正中,王铮:《教育财政:制度创新与发展趋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88、石磊:《中国产业结构成因与转换》,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189、Vito Tanzi: Public Fin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1991.
    190、Vito Tanzi: Macroeconomic Dimensions of Public Finance: Essays in honour of Vito Tanzi, Routledge, 1997.
    191、Vito Tanzi & Ludger Schuknechi: Public Spending in the 20~(th) Century: A Glob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UniversiW Press. 2000.
    192、[美]乔治·泰奇:《研究与开发政策的经济学》,苏竣,柏杰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193、Viscusi, W. K., J. M. Vernon and J. E. Harrington, Jr.,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1995.
    194、Wolf, Jr. Charles, Markets or Governments: Choosing between Imperfect Alternatives, Cambridge (M. A.): The MIT Press, 1988.
    195、Waterson, M.: Regulation of the Firm and Natural Monopol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8.
    196、Walter G. Secada: Equity in Education, Washington, D. C. The Falmer Press, 1989.
    197、王传纶,高培勇:《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
    198、吴俊培主编:《公共财政研究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199、王雍君:《中国公共支出实证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200、王雍君:《公共预算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01、汪洋:《价格理论与价格管理》,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
    202、汪洋:《收费管理概论》,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
    203、巫建国:《经济转型期公共财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204、汪孝德,尹音频,刘蓉:《中国税制模式设计、预测与运行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5、卫兴华:《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206、王俊豪:《中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207、王俊豪:《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理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8、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209、王俊豪:《中国自然垄断经营产品管制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
    210、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211、王名,刘国翰,何建宇:《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12、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13、王振海:《公共职位论纲——政府职位的属性与配置机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214、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215、王丽娅:《教育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
    216、[英]休谟:《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217、[韩]咸台炅:《中国政党政府与市场》,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
    218、项怀诚编著:《中国财政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219、解学智,刘尚希主编:《公共收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220、许建国,蒋晓蕙:《西方税收思想》,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
    221、许建国:《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税收政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
    222、许光建主编:《价格理论及其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23、许正中,苑广睿,孙国英:《财政分权:理论基础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24、徐滇庆,李瑞:《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25、徐永祥:《社区发展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226、亚洲开发银行:《政府支出管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译,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1年。
    227、杨解君,孙学玉:《依法行政论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228、杨君昌:《财税体制改革研究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229、杨君昌主编:《公共定价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30、袁振宇,朱青,何乘才,高培勇:《税收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231、杨斌:《治税的效率和公平——宏观税收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232、姚海鑫:《经济政策的博弈论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233、杨祖功,田春生,莫伟:《国家与市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234、杨冠琼:《政府治理体系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235、杨丹芳:《财政支出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236、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37、叶金生:《社区经济论》,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
    238、[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胡欣欣等译校,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239、张馨:《公共财政论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240、张馨,杨志勇,郝联峰,袁东:《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241、张馨:《当前几项重大改革与财政关系研究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242、赵振东,张念瑜:《收费理论与收费管理》,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年。
    243、赵宇,李冰编著:《新编西方财政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44、朱柏铭:《公共经济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245、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246、朱志刚:《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管理——2001年财政年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247、《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1999)》研究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1999)》,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
    
    
    248、周弘:《福利的解析——来自欧美的启示》,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249、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分析:高等教育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系统观》,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250、张正钊,李元起:《部门行政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51、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52、张良:《公共管理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253、张昭立:《财政支出改革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254、张志超,李平:《政府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255、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256、曾繁正等编译:《财政管理学》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年。
    257、张梦中,马克·霍哲主编:《探索中的中国公共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258、赵明宇:《体育彩票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259、赵明宇:《世界体育彩票概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260、张岩等:《体育经济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
    261、郑晓鸿:《成本补偿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国家图书馆藏书,1999年。
    262、郑春荣:《中国公共部门财力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