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突发事件中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舆论引导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民众民主参政意识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这一现象使我国频发的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更加复杂,而政府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已不足以应对当前的舆情状况。在这一背景下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应运而生,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过程中起到了值得肯定的作用。
     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迅速、负面舆论易形成、蝴蝶效应明显等舆情特征进行分析。随后本文对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引导突发公共事件舆论的运作机制、微博与论坛等引导媒介、议程设置等传播学理论基础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与传统新闻发言人的比较来分析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引导突发事件舆论时在时效性和互动性等方面具备的优势,同时分析了其在信息甄别力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探析了现今阶段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在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媒介素养、法律监督等方面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nd gradual improvement of public consciousness on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more and more netizens learn and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social public affairs through network. This phenomenon makes the public sentiment towards the frequent and sudden public events in China more complicate, and the traditional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of government is not enough to cope with the current public sentiment situation. Under this context, the government network spokesman emerges 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process for public emergent events.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case analysis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ublic sentim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apid information spreading, prone formation of negative public opinion and obvious butterfly effect of emergent public events. Subsequently,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network spokesman on guiding the public opinion for emergent public events, the guidance media like microblog and forums as well as the communication theory basis such as agenda sett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like timeliness and interactivity of government network spokesman in guiding public opinions for emergent events by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news spokesman. In the meantime, it also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the aspects like information screening ability. In the e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work of government network spokesman for emergent events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from media literacy and legal supervision.
引文
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2-115
    ②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6-98
    ① 李昌兵.我国网络发言人制度的现状及建设模式分析[J].信息化建设,2009年5月
    ① 周珂.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J].新闻爱好者,2013年3月
    ① 陈月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M].天津:大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3~56
    ① 张化冰.互联网对我国舆论监督机制影响探析[J].青年记者,2009年4月
    ① 相德宝.探析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J].新闻爱好者,2011(5)
    ① 谢天勇.手机媒体引发的传播变革[J]编辑学刊,2012(3)
    ①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07-300
    ① 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84-185
    ① 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1
    ② 陆侠.政府如何应对“麦克风”时代[N].人民日报,2009-06-24
    ①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4
    ① 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2年4月20日
    ②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15日
    ① 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年4月
    ① 方兴,张静,张笑容.即时网络时代的传播机制与网络治理[J].现代传播,2011(5)
    ① 魏海岩.社会危机中舆论生成机制的特点[J].当代传播,2009(1)
    ① 2012年地方党政机构舆情应对能力研究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2年9月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章第六条
    ① 黄湖主.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2
    ① 汪凯.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3
    ① 唐琼.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J].法治与社会,2009年1月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3]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1)
    [5]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版
    [6]于建嵘,钟新,李元起等.变话:引导舆论新方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7]黄湖主.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汪凯.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胡泳.众声喧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1]程洁,张健著.网络传播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钟欣.危机传播—信息流及噪音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陈月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M].天津:大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5]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版
    [16]刘邦凡.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刘建明.新闻发布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正泉.新闻发言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李昌兵.我国网络发言人制度的现状及建设模式分析[J].信息化设,2009.05
    [20]周珂.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J].新闻爱好者,2013.03
    [21]赵良英.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与机制建设[J].新闻前哨,2008-10-15
    [22]张化冰.互联网对我国舆论监督机制影响探析[J].青年记者,2009.04
    [23]相德宝.探析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J].新闻爱好者,2011(5)
    [24]谢天勇.手机媒体引发的传播变革[J].编辑学刊,2012(3)
    [25]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04
    [26]方兴,张静,张笑容.即时网络时代的传播机制与网络治理[J].现代传播,2011(5).
    [27]魏海岩.社会危机中舆论生成机制的特点[J].当代传播,2009(1)
    [28]唐琼.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J].法治与社会,2009.01
    [29]彭广林.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越性与隐忧一基于与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比[J].学术论坛,2010(2)
    [30]曹艳.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语境研究[J].今传媒,2010(19)
    [31]张志彬、王战平.论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J].情报探索,2008(8)
    [31]吴斌.网络传播下舆论引导的有效途径[J].新闻导刊,2008(5)
    [32]张士勇.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要求[J].新闻界,2010(4)
    [33]傅达林.网络时代政府应学会舆情公关[J],审计报,2009.09
    [34]王晓辉.政府在网络舆论事件中的角色地位[J],新闻世界,2009(1).
    [35]张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界,2008(4).
    [36]胡文婷.我国网络舆论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J].网络财富,2009(1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