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住宅买方市场动态及其对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的影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面临新的问题。原有的设计方法设计理论对新形势缺乏足够的支持,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设计理论体系尚未建立,我们急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我国目前住宅市场尚不成熟,但是住宅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论文试图对住宅市场的买方市场现状进行研究,寻找住宅市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并对住宅市场对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的影响作描述性的分析,通过数据统计与定性分析寻找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
    论文第一部分对住宅市场理论与居住理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介绍住宅规划与住区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的发展方向作大胆的预测。
    论文第二部分对我国住宅买方市场状态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分析买方市场状态下的需求特征,并对需求对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的影响作定量与定性分析。文章的最后通过一个设计实例和一个案例分析对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与住宅市场的关系进行直观的论述。
    由于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与住宅市场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也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论文着重在现象的描述和方法论上进行探讨,希望能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作铺垫。
There are new issue in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As new system of design theory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 haven't been
    established ,the intrinsic methodology of design and theory of design can't apply service in new phases.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the theory of design and methodology of design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
    This thesis try to study the status of buyer's market in housing market which is growing up to found the character an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using market And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ket and the design by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date Stat as the sam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housing market to design.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thesis studies the theory of housing market and resident housing of design, methodology of design,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y of residential housings design and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area, then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housings design and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area.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status of buyer's market in housing market, analyzes the character of requirement in buyer's market,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requirement to design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At the end of the thesis there is a example of design and a cas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of market and design intuitively.
    The emphasis of the thesis is the description of phenomenal and the discussion of methodology because of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and design, and I hope this can do some use of the research of system of design theory adapt to market economy.
引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九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二十二.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03-2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九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二十.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03-2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九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一.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03-2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九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二.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03-29
    [5] 沈泓,禹舒. 98~99中国家庭投资.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8. 62
    [6] 王要武,罗兆烈,孙平,主编. 房地产市场.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10. 1
    [7] 谢文惠,邓卫,编著. 城市经济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9. 288
    [8] 钱昆润,芦金锋,主编. 房地产经济.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6
    [9] 董黎明. 城市化与住房问题. 国外规划,2000(3):21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美国纽约公共管理研究所.中国城镇住宅制度改革.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
    [12] 谢伏瞻,李培育,刘士余,主编. 住宅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6. 78
    [13] 占建军. '93中国房地产大清理. 中外房地产导报,1993,22
    [14] 公衍奎. 2001年3季度中房指数报告. 第二章:市场分析
    [15] 世界建筑杂志社主编. 国外新住宅100例.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03-29
    [17] 成思危 主编. 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目标模式与实施难点.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318~337
    [18] 张晓峰,黄举唯. 江苏房地产市场1999年综述与2000年展望. 江苏房地产,2000(1):6~13
    [19] 刘志峰 主编. 当前住房制度改革政策问答.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 1~5
    [20] 凌传荣,施 骞. 住宅市场供需价格差异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0,6. 22(3):78
    [21] 马国强. 从商品房成本的确定看商品房价格过高.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 4:72
    [22] 施 骞,王卫民. 住宅市场信息非对称问题研究.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8. 22(4):80
    [23] 张秋舫. 21世纪中国住宅需求的阿发展趋势. 经济界,2000(1):28~31
    [24] 胡健颖. 再论北京市住宅商品市场有效需求. 城市开发,北京房地产,2000(z1):58
    [25] 扬贵庆. 面向市场机制的上海市居住区开发与规划对策研究. 城市规划汇刊,1999(3):20
    [26] 霍晓卫 主编. 居住区与规划设计实用全书(一卷).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11. 1187
    [27] 霍晓卫 主编. 居住区与规划设计实用全书(二卷).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11. 1187
    [28] 霍晓卫 主编. 居住区与规划设计实用全书(三卷).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11. 1187
    [29] 霍晓卫 主编. 居住区与规划设计实用全书(四卷).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11. 1187
    [30] 赵冠谦. 住宅设计的过去、今日与未来. 建筑学报,1996(7):8
    [31] 郑时龄. 当代上海住宅的发展特点及新模式探索. 建筑学报,1997(3):10~11
    [32] 曹汉平. 繁荣的背后——从2000年深圳住宅市场谈起. 新建筑,2001(2):7
    [33] 马素明,黄为隽. 宏观控制 综合平衡——论环境综合因素与居住区私人轿车的发展限度. 建筑学报,2000(8):8
    [34] 孙克放. 当今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 长江建设,2000(4):22
    [35] 陈光.“小康住宅”给排水设计初探. 给水排水,1996,22(1):36~39
    [36] 吴良镛. 广义建筑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9. 180~189
    [37] 周俭.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5
    [38] 朱家瑾 编著. 居住区规划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9
    [39] 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6
    [40] 张泓铭,刘道桐. 上海跨世纪住宅需求研究. 1999,12
    [41] 刘长滨,关柯,杨德忱,主编. 房地产估价.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12
    [42] 李道增,编著. 环境行为学概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
    [43] 沈玉麟. 外国城市建设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44] 俞孔坚. 景观敏感度与景观阈值评价研究. 地理研究,1991,10(2):38~51
    [45] 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9
    [46] 田东海. 住房政策:国际经验借鉴和中国现实选择.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6
    [47] 毛刚. 广东高品位住区的城市学反思与研究. 城市规划,1999,23(7):24~28
    [48] 广州市环保小区规划设计与建筑规范
    [49]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央电视台经济部《中国财经报道》,编. 中国都市生活报告.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5
    [50] 林玉莲,胡正凡,编著. 环境心理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
    [51] 张敏. SOHO模式影响下的未来住区发展. 华中建筑,2000,18(2):19~20
    [52] 刘卫东,彭俊,等著. 上海市居民生活方式和住宅空间研究.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5
    [53] 唐忠新,著.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10
    [54] [英]彼得·霍尔 著,陈闽齐 译. 未来的大都市及其形态. 国外城市规划,2000(2):23~27
    [55] 邹颖,卞洪滨。 近年来香港公屋的演变和发展. 世界建筑,1999(4):26~29
    [56] 邹广天. 日本老年公寓的规划与设计. 世界建筑,1999(4):30~33
    [57] 贾倍思,可持续发展与城市住宅设计——香港高层住宅实例分析. 建筑师:45~52
    [58] 单文慧. 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价值评判与实施策略. 城市规划,2001,25(2):26~29
    [59] 王才强. 新加坡的居住模式:可动性管理. 世界建筑,2000(1):30~35
    [60] 李继军. 新加坡组屋建设经验. 世界建筑,2000(1):73~75
    [61] 吴良镛.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念对当代城市设计的启发. 世界建筑,2000(1):82~85
    [62] 杜友. 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进展. 新能源,2000,22(1):29~29
    [63] 武海滨,朱颖心. 冷式分体空调系统. 住宅科技,1999(12):22~27
    [64] 赵冠谦. 当代住宅建筑. 世界建筑,1996(2):10~17
    [65] 信达行市场调研部. 2001年春季北京住宅市场新盘分析. 房地产,2001(3):27~31
    [66] 林怀文. 互动设计——建筑师与发展商在商品住宅设计中的合作. 建筑学报,2000(4):22~27
    [67] 林少洲. 住区规划与市场意识. 北京规划建设,1999(6): 40~42
    
    
    [68] 陆惠民,郑 磊,许玲华. 住宅市场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7.30(4):95~99
    [69] 顾陆忠. 21世纪初住宅设计方向. 住宅科技,1999(11):14~15
    [70] 高炳华. 21世纪中国住宅发展的十大趋势. 中国房地产,2001(10):9~11
    [71] 叶耀先. 21世纪住宅设计原则. 建筑学报,1995(9):7~9
    [72] J.Pastier,Cesar Peli,Granada,1980
    [73] 龚清宇.可持续性建筑动态透视——现实性·折衷性·矛盾性. 建筑师. 31~37
    [74] 田心. 不能不说──谈当前外来设计师对国内住宅设计的影响及国人的“媚外”倾向. 建筑创作,2001(1):86~87
    [75] 叶歆. 建筑热环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76] 张汪耀,陆健,等. 不同居住区居民生活方式和社区意识的差异——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 社会,2001(1):7~11
    [77] 刘勇. 参与式居住区改造方式在我国的应用. 住宅科技,200(5):24~28
    [78] 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79] 金笠铭,金薇.绿文化与绿色社区策划.城市规划,2000(11)50—53
    [80] 桑荣林. 当前我国住宅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与发展思路. 城市开发与建设,38~41
    [81] 周志强. 对当前住宅市场的几点看法. 中国房地产,2000(2):44~45
    [82] 赵建波,路红,刘丛红. 更新观念 纠正误区——当前住宅设计五题. 建筑学报,2001(4):56~57
    [83] 张珊珊,付本臣. 广泛适应的城市商品住宅设计观. 建筑学报,2001(8):10~21
    [84] 吴良镛. 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5] 刘先觉主编. 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86] 凯文·林奇,加里·海克著,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 整体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87] 张钦楠著. 建筑设计方法论.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8] 罗小未. 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建筑. 世界建筑,1982(6):
    [89] 庄维敏著. 建筑策划导论.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90] 黄晓鸾著.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91] 李哲之等编. 国外住宅区规划实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92] 王受之著. 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3]许卫国. 商品住宅开发与设计间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