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锡制产品艺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居于五金之一的锡金属,在我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在人类的早期文明中,锡金属因可以极大地提高铜的硬度,改善其铸造性能而成为当时的贵重金属。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青铜器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逐步削弱,锡金属的地位也随之削弱,从早期的贵重金属成为庶民皆可使用的金属,就这一点来说,它有别于一直居于贵重金属地位的金银,至明代,它已经成为可以满足不同身份、不同层次人们需要的器物。也正因为锡金属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社会地位的变化,使得在古人的生活中曾起过重要作用的锡器一直不似端庄大方、凝重典雅的青铜器和璀璨的金银器,能够得到浓墨重彩的关注,可以说,含蓄质朴的锡器在器物艺术中一直未得到正史的关注,从设计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整体、全面的研究也少有人问津。
     本文结合广阔的社会背景,考察中国锡制产品艺术的历史发展状貌,从其孕育的社会经济基础、历史传统以及成熟的表现来探询锡制产品艺术形成的具体过程,了解其独特的生产与经营方式,揭示其造型纹饰特征,梳理锡制产品与其它相同和不同时代工艺美术品类之间的关系,进而剖析中国锡制产品造型与纹饰所蕴含的人类的思想意识与文化内涵,从多层面、多维度、多视角展开研究,以期探寻其发生演变的规律及其美学特征。这一研究过程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人们广阔深沉的生活世界,更可以让我们探寻、体悟当时的人们用锡金属表现出的设计形态所体现出来的种种设计意识,对于古代人设计意识的探寻,对今天的设计艺术也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同时本文也关注了锡制产品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通对不同地域锡制产品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对其与国外锡制产品的传播与交流进行了梳理。这对于当下中国的锡制产品如何传承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Tin,one of the five metals didn’t has consistent status from beginning to end in theChinese people ‘s social life. Tin became precious metal because it can greatly improvethe hardness and the castinproperties of the copper.So that people be leaded from thestone age to the bronze age.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bronze had been gradually weakened in the people's life, and the tin metal position hasweakened following it, on this point, the tin metal’s status is different from the goldand silver precious metals, it’s changing,to the Ming Dynasty, it has from preciousto meet different identity, different levels of people’s need. And because of the changeof it’s status,it has not obtained a lot of concern like dignified,generous, elegantbronze and bright gold silve, in some sense, we can say, Implicit plain tin in artobjects have not been concerned in history,and it’s also rarely be researched from thewhole and perspective of art and desig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the broad social background with the study of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in products art,to explore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theformation of tin products from the art engendered by social economic basis,historicaltraditions and mature performance, and to understand its unique production andoperation mode,revealing its characteristic of it’s modeling and decoration,Carding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in products and other arts and crafts category of similar anddifferent times,and then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tin product,from many aspects, multi-dimensional,multi-angle study,in order to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law and the aesthetic features.From this process we can notonly knowing ancient people’s wide and deep living world, but also can understanding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pace, so as to let us further explore all sorts of designconsciousness that various tin metal design forms exhibited by the people at thattime, to explore the ancient people design consciousness will also have a certain enlightmental role of the today’s art design.
     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tin products’development in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different areas in China,analyzed the Similaritiesand differences of tin product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and compared these productswith the foreign tin products. And it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how toinherit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tin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lays a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tin product design art research and protection of the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引文
①《永锡尔类——记陈万能的锡艺》江韶莹载《雄狮美术》第210期第130页
    ①《与中国传统设计的一次对话》王琥著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第3期第31页
    ①《考古类型学的原理和问题》李科威著载《东南文化》1994年第3期第2页
    ②《中国有色金属史(三)锡》朱寿康章伯垠载《有色金属史》1988年第40卷第3期
    ①《说锡器》维微编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7页
    ①李鸿庆《明清锡器丛考》载《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汇刊》1947年第1期第95页
    ②《常用字字源字典》高景成著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年第289页
    ③《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下华夫主编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年第247页
    ④《本草纲目》上册[明]李时珍编纂刘衡如、刘山永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⑤《风与雅:诗经新考》(上卷)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第238页
    ①《隋书·食货志》[唐]魏徵等编华夫主编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3年
    ②转引自《中国古代铅、锡、连、镴考古冶金学的初步探讨》孙淑云中国知网
    ③《从锡谈到锡器》刘万航《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302期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第512页
    ⑤[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卷七《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83页
    ⑥《道德经》卷上[春秋]老子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
    ⑦由于锡器的制作,必须使用到许多的锻打,炼焊的工法,故民间一般称之为“打锡”。
    ①《设计学概论》尹定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第169~170页
    ②《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70页
    ③二里头遗址作为夏代都城遗存,考古发掘出土有较多的青铜器。成分分析表明,属于二里头遗址二、三期(约公元前1800-1600年)的铜器中,不仅有铜锡合金还有铜铅合金。说明铅、锡是分别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铜中的。《周礼》、《管子地数篇》、《山海经》等先秦古籍中均有“锡”、“铅”的记载,二者是分开的,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此二者是不同的。
    ①《殷代冶铜术之研究》刘屿霞载《安阳发掘简报》1933年第4期第694页
    ②《宝鸡弓鱼国墓地》卢连成胡智生宝鸡市博物馆编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③据笔者到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堡乡的田野考查资料
    ①《辞海》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
    ②中国的疆域按现在行政区域划分范围如下: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据《中国地理》赵济陈传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③《谏逐客书》[秦]李斯《法家著作选读》编辑组编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④《史纪9列传》韩兆琦译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第7557页
    ⑤《汉书》地理志[东汉]班固线装书局出版社2010年
    ⑥转引自《中国古代工业史》祝慈寿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第198页
    ①转引自《中国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史简编》关锦镗主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3年第49页
    ②《天工开物》卷中“五金卷八锡”(明)宋应星潘吉星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③《格致镜原》珍宝类三[清]陈元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④“金道锡行”即铜和锡流通、交易、入贡的道路。
    ⑤《家藏老锡器》殷生岳载《收藏》2010年12月总第216期
    ①《淮南子》泰族训[西汉]刘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③《中国古代冶金》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古代冶金》编写组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110页《宝鸡弓鱼国墓地》卢连成、胡智生宝鸡市博物馆编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①《周礼》[西周]姬旦著钱玄等注译岳麓书社出版社2001年第157页
    ②《山海经》[汉]刘向刘歆编李择非整理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第五卷中山经第120页
    ③《华阳国志校补图录》(晋)常垆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页
    ④《蛮书校讹续补校》卷七樊绰撰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年第34页
    ⑤《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70页
    ⑥《先秦手工业史》陈振中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2页
    ①《曾侯乙编钟铸造方法之我见——兼论先秦青铜铸造工艺》李志伟载《故宫学术季刊》第20卷2期民国91年
    ②《锡》黄位森主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8页
    ③《浅谈中国锡文化及道口锡器》尚勋策载《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2008年
    ④《考工记译注》闻人军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22页
    ①《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第40页
    ②《闲情偶寄》[清]李渔著李树林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339页
    ③《锡》黄位森主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7页
    ①《先秦手工业史》陈振中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2~383页
    ②矿成带,即在地质构造,地质发展历史以及在成矿作用上具有共性的地区,多呈狭长的带状分布。
    ①《锡》黄位森主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00~103页
    ②《中国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史简编》关锦镗主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3年第49页
    ③《锡的故事》盛立志等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9页
    ①《锡》黄位森主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03~106页
    ①朱寿康章伯垠:《中国有色金属史(三)锡》载《有色金属史》1988年8月第40卷第3期
    ①《中国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史简编》关锦镗主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第47页
    ②《锡》黄位森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页
    ③《考工记译注》闻人军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22页
    ④《中国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史简编》关锦镗主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第48页
    ⑤朱寿康章伯垠:《中国有色金属史(三)锡》载《有色金属史》1988年8月第40卷第3期
    ⑥《春秋左传正义(文公~成公)》“成公十三年”(十三经注疏整理本31)李学勤主编古籍出版社2001年
    ①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②《中国青铜时代》郭宝钧三联书店出版社1963年第47页
    ③《论中国早期(铜铁以外)的金属工艺》载《考古学报》1996年第2期第147页
    ④《论中国早期(铜铁以外)的金属工艺》载《考古学报》1996年第2期第147页
    ⑤《楚雄万家坝出土锡器的初步研究—兼谈云南古代冶金的一些问题》邱允充黄德荣载《文物》1983年第8期
    ①《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载《考古学报》1982年第1期
    ①《湖北公安石子滩春秋遗址及墓葬》荆州地区博物馆载《文物》1993年第3期
    ②《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墓》大理州文管所、祥云县文化馆载4
    ③《楚都纪南城的勘察与发掘(下)》湖北省博物馆载《考古学报》1982年第4期
    ④《湖北鄂城鄂钢五十三号墓发掘简报》鄂钢基建会文物小组载《考古》1978年第4期
    ⑤《周礼》(西周)姬旦著钱玄等注译岳麓书社出版社2001年版第157页
    ①转引自《中国古代工业史》祝慈寿著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1988年第199页
    ②永泰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公主名仙蕙,字秾辉,死于唐大足元年(701),时年十七岁。《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载《文物》1964年第1期
    ③《唐书辑校》食货志吴玉贵著2008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④《中国古代工业史》祝慈寿著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1988年第371页
    ⑤《“南海Ⅰ号”与海上丝绸之路》李庆新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年
    ⑥《三台出土元代窖藏》景竹友载《四川文物》1993年第12期
    ⑦《辽宁喀左孤子山出土一批元代器物》傅宗德周成训载《考古》1990年第4期
    ①倪云林,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初名珽,书名东海倪瓒,也曾经改名为奚玄朗。又字元镇,生于元大德五年正月17日,卒于明太祖洪武7年(1301~1374)。《倪云林的开门八件事》袁旃
    ②同上
    ③《游宦纪闻》张世南、李心传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
    ④《梦梁录》吴自牧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17页
    ⑤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试论宋代货币与钱币文化》张燕2006年第14页
    ⑥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试论宋代货币与钱币文化》张燕2006年第16页
    ⑦《宋史》卷七《真宗本纪二》“大中祥符元年(一00八年)二月丙午(乙巳之翌日)”条[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出版社
    ①《明史·礼志》四“丧葬之志中规定:‘明器……水罐、甲、头盔、台盏、杓、壶、瓶……俱以锡造’”,“后定制”,“准此行之”。
    ②仇英(?一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善绘山水、楼阁、鸟兽,尤长临摹,为吴门四家之一。《清明上河图》卷以“清明上河”为题,以苏州城为对象,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明代江南城乡景色与社会生活。构图严慎有序、人物刻画入微,设色明快,为作者代表画卷之一。
    ①定陵,是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钧的陵墓,为明十三陵之一,除神宗之外,同葬有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专刊定陵(上)》辽宁省博物馆文化队、鞍山市文化局文物组载《文物》1978年第11期总第270号
    ②明代辽简王墓位于湖北荆州江陵县。《江陵八岭山明代辽简王墓发掘简报》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县文物局载《考古》1995年第8期
    ③明代徐达家族墓地位于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宁沪公路北侧,西距太平门1公里,东距栖霞山15公里。《明中山王徐达家族墓》南京市博物馆载《文物》1993年第2期
    ④《江西南城明益庄墓出土文物》江西文物管理委员会载《文物》1959年第1期
    ⑤《江西新建明朱权墓发掘》陈文华载《考古》1962年第4期
    ⑥《南京南郊英台寺山明金英墓清理记》华东文物工作队载《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22期
    ⑦《苏州虎丘王锡爵墓清理纪略》苏州市博物馆载《文物》1975年第3期
    ⑧《上海明代墓葬出土锡器》何继英载《上海文博论丛》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11期
    ⑨《福建省四年来发现的文物简介》林钊载《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11期
    ⑩《盐池冯记圈明墓》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盐池县博物馆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①崔源墓位于辽宁鞍山市东郊千山公社倪家台大队村东的山坡上,距市区11公里。《鞍山倪家台明崔源族墓的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②《云南呈贡王家营明清墓清理报告》云南省文物工作队载《考古》1965年第4期
    ③《盐池冯记圈明墓》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盐池县博物馆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24页
    ④[明]沈榜,湖广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他所著的宛署杂记》记载了明代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风俗民情、人物遗文等资料。这本书是沈榜在任期间搜寻掌故、留心时事,并根据署中档案材料所编著,在北京史书匮乏的封建社会,这本书实际是宛平的县志,也是北京最早的史书之一。
    ①《宛署杂记》[明]沈榜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33、139、147、148、149、157、159、160、163、166页
    ①《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70页
    ②《陶庵梦忆》卷2“砂罐锡注”[明]张岱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17页
    ③《说锡器》维微编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4页
    ④《阳羡茗壶系·骨董十三说》[明]周高起、董其昌著,司开国、尚荣编著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年
    ⑤《五岳游草广志绎》卷二《两都》王士性
    ⑥《松窗梦语》卷四《百工记》[明]张瀚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①《明清皇宫陈设》王子林编著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①沈存周,字鹭雍,号竹居主人,浙江嘉兴人。
    ②卢葵生,清代嘉靖间扬州人,为著名的祖传漆砂器工艺家。钱大晰(1728~1804年),清代著名学者。
    ③朱坚,生卒年不详(约1790~1897后),字石梅、石楳,号鹤道人、楳道人,又署埜楳、老某、壶史,斋名博雅斋、博雅居、绿荫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年侨寓袁浦(今上海)。朱石楳是晚清制作茗壶高手,砂胎锡壶是其创制,且能书兼长花卉。一生制造了大量的紫砂、锡器和锡包砂胎器,内容包括茶壶、酒壶、酒杯、茶叶罐、以及各类文房用品等。
    ④《中国茶具百科》王建荣、赵燕燕、郭丹英等编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47~48页
    ①《巧思妙工——朱石楳的壶艺》黄燕芳载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302期
    ②杨彭年,清嘉庆、道光年间人。乾隆时制壶多用模衔造,分段合之,其法简易。时大彬手捏遗法已少传人,彭年擅制砂壶,始复捏造之法,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嘉庆间,陈蔓生作宰宜兴,属为制壶,并画十八壶式与之。彭年兼擅刻竹,刻锡亦佳。见《故宫收藏紫砂壶》王健华主编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第310页
    ①《中国古代工业史》祝慈寿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第651页
    ①乾隆《蒙自县志》卷三,“厂务”条
    ②《说锡器》维微编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7页
    ①《考工记译注》闻人军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②《中国古代工业史》祝慈寿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第138页
    ③《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一辑朱家溍选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35页
    ③《清代匠作则例》王世襄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年第583页
    ①曲彦斌主编《中国招幌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76页
    ②锡拉家伙,即指过去锡制的烛台、茶壶、水壶等。中国隐语行话大辞典曲彦斌主编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724页
    ①《说锡器》维微编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7页
    ②《大淖记事》汪曾祺编著求真出版社2010年第21页
    ③《中国招幌辞典》曲彦斌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70~71页
    ①《本草纲目》[明]李时珍编纂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②《本草纲目》[明]李时珍编纂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①《说锡器》维微编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43页
    ②《说锡器》维微编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49页
    ①《说锡器》维微编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35页
    ②《中国造型艺术辞典》郎绍君、刘树杞、周茂生主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第708页
    ①卢葵生,清代嘉靖间扬州人,为著名的祖传漆砂器工艺家。钱大晰(1728~1804年),清代著名学者。《中国古代茶具展》香港市政局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香港艺术馆分馆茶具文物馆筹划
    ①《说锡器》维微编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202页
    ①《中国古代工业史》祝慈寿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第165~166页
    ②汉代铁剪的形制,与现代的剪刀不同,在其柄部为一环形,两刃交叉于环前,系利用环所产生的弹力来剪物。《中国古代工业史》祝慈寿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第203页
    ③《中国古代工业史》祝慈寿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第196页
    ⑤《岭外代答校注》卷六“梧州铁器”条[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
    ⑥分铸法,也称多次铸造法或铸接法,是将器物的附件部分进行分别铸造,然后再以连接的方法使之结为一
    ①《先秦青铜铸造技术发展概况》邢力谦郑宗惠《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1期
    ②《中国古代工业史》祝慈寿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第165页
    ③《中国古代工业史》祝慈寿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第165页
    ①《中国陶瓷全集·新石器时代》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安金槐主编2000年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1页
    ③《大汉口》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等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第101~102页
    ①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夏商周青铜容器的装饰艺术研究》杨远第142页
    ②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夏商周青铜容器的装饰艺术研究》杨远第133~143页
    ①《现代汉语辞海》现代汉语辞海编委会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3年第1340页
    ②《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编著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62页
    ③《陶瓷造型艺术》杨永善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页
    ④《装饰与器物造型》王琥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年第9页
    ①《定陵试掘简报(续)》长陵发掘委员会载《考古》1959年第7期
    ②《中国陶瓷》冯先铭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7页
    ①《说锡器》维微编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93~97页
    ①《上海明代墓葬出土锡器》何继英载《上海文博论丛》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②《从功能因素看壶类器物的造型发展史》蒋炎载《陶瓷学报》第28卷第2期
    ①《盐池冯记圈明墓》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盐池县博物馆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②《江西新建明朱权墓发掘》陈文华载《考古》1962年第4期
    ②《江陵八岭山明代辽简王墓发掘简报》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县文物局载《考古》1995年第8期
    ③《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
    ④《唐代金银器研究》齐东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54页
    ⑤《中国饮食文化史》王学泰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3页
    ①崔源族墓位于鞍山市东郊千山公社倪家台大队村东的山坡上,距离市(立山)区十一公里。
    ②《江陵八岭山明代辽简王墓发掘简报》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县文物局载《考古》1995年第8期
    ③《明代中山王徐达家族墓》南京市博物馆载《文物》1993年第2期
    ④《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吴山徐思民陆晔台中:艺术图书公司1994年第11页
    ⑤《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
    ⑥《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第45、69、87页
    ①《资暇集苏氏演义中华古今注》“注子偏提”条李匡乂商务印书馆1959年
    ②《三才图会》第十二卷据明王圻编纂明万历三十五年刊本影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③《五杂俎》卷12《物部》4[明]谢肇淛撰[明]李维楨核对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中华民国60年
    ①《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828页
    ①转引自《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162页
    ①《闲情偶寄》[清]李渔著李树林译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339页
    ①《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专刊定陵(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②《上海明代墓葬出土锡器》何继英载《上海文博论丛》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③《盐池冯记圈明墓》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盐池县博物馆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①《江陵八岭山明代辽简王墓发掘简报》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县文物局载《考古》1995年第8期
    ①《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吴山徐思民陆晔台中:艺术图书公司1994年第65页
    ②转引自《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孙书安编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806页
    ①转引《中国工艺美术史》自田自秉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第119
    ②《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第119~121页
    ①《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第121页
    ②《家藏老锡器》殷生岳载《收藏》2010年12月总第216期第93页
    ①《说锡器》维微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34页
    ①《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第121页
    ②《说锡器》维微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40~141页
    ①《中华艺术通史》夏商周卷李希凡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31页
    ①《释名》[汉]刘熙长洲吴氏璜川书屋1874年
    ①《古玉图谱》[宋]龙大渊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
    ①《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宋]赵希鹄成都:巴蜀书社1994年
    ②《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专刊定陵(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82页
    ①《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吴山徐思民陆晔台中:艺术图书公司1994年第39页
    ①《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第67页
    ②《说锡器》维微编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69页
    ③《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第28页
    ①《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吴山徐思民陆晔台中:艺术图书公司1994年第19页
    ②《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第85页
    ③《战国策》[西汉]刘向编选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
    ④《盐池冯记圈明墓》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盐池县博物馆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45页
    ①《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吴山徐思民陆晔台中:艺术图书公司1994年第24页
    ①《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第69页
    ②《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第85页
    ①转引自[清]厉荃原辑、吴潇恒点校、关槐增纂、张春光点校《事物异名录》长沙:岳麓书社1991年第160页
    ②转引自《说锡器》维微编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81页
    ①《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载《考古学报》1982年第一期北京:科学出版社第95页
    ①《上海明代墓葬出土锡器》何继英载《上海文博论丛》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②《福州市西门外张都山发现的明代墓葬》林钊载《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11期
    ①《陶瓷造型艺术》杨永善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28页
    ①黄盛璋,《关于壶的形制发展与名称演变考略》,《中原文物》1983年第2期26页
    ①《陶瓷造型艺术》杨永善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01~217页
    ①蒋炎《从“功能”因素看壶类器物的造型发展史》《陶瓷学报》2007年第2期
    ①《陶瓷造型艺术》杨永善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40~241页
    ②《陶瓷造型艺术》杨永善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42页
    ①《形式与意蕴》翁剑青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68页
    ①《西京杂记外五种》[汉]刘歆著王根林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②《述异记》[梁]任昉撰新安程荣校影印明万历新安程氏刻本民国(1911-1949)
    ③《神农本草经》研究王家葵张瑞贤著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④《风与雅:诗经新考》(上卷)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页
    ①《巧思妙工——朱石楳的壶艺》载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302期
    ③《中国古代茶具展》香港市政局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合主辦香港艺术馆分馆茶具文物馆筹划
    ③杨彭年,清嘉庆、道光年间人。乾隆时制壶多用模衔造,分段合之,其法简易。时大彬手捏遗法已少传
    ④《中国古代茶具展》香港市政局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合主辦香港艺术馆分馆茶具文物馆筹划
    ⑤《故宫收藏紫砂壶》王健华主编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①《故宫收藏紫砂壶》王健华主编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④《故宫收藏紫砂壶》王健华主编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①《巧思妙工——朱石楳的壶艺》载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302期
    ②潘大和,清乾隆嘉庆时人,生平不详。
    ③《巧思妙工——朱石楳的壶艺》载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302期
    ④《巧思妙工——朱石楳的壶艺》载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302期
    ①《工艺文化》[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5页
    ②《器物艺术论》高丰著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73页
    ③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高纪洋第9页
    ④《成器之道》徐彪著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31页
    ①《说锡器》维微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7页
    ①《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1页
    ②《宜兴紫砂发展史初探》王帆苏芊芊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②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巧思妙工——朱石楳的壶艺》载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302期
    ③《巧思妙工——朱石楳的壶艺》载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302期
    ①《中国陶瓷全集》清(下)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安金槐主编200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311页
    ①《墨林今话》续编称朱坚为“工鉴赏、多巧思”。转引自《巧思妙工——朱石楳的壶艺》载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302期
    ①《从功能因素看壶类器物的造型发展史》蒋炎载《陶瓷学报》第28卷第2期
    ②《中国陶瓷全集宋(下)》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安金槐主编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281页
    ②《中国陶瓷全集元(下)》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安金槐主编2000年第233页
    ③《中国陶瓷全集元(上)》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安金槐主编2000年第217页
    ①《三台出土元代窖藏》景竹友载《四川文物》1993年12月第40卷第3期第64页
    ②《三台出土元代窖藏》景竹友载《四川文物》1993年12月第40卷第3期第64页
    ③《中国陶瓷全集元(下)》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安金槐主编2000年第277页
    ④《三台出土元代窖藏》景竹友载《四川文物》1993年12月第40卷第3期第64页
    ①《中国陶瓷全集》清(下)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安金槐主编200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51页
    ②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先秦青铜形态研究》董涛
    ①《宝鸡弓鱼国墓地》卢连成胡智生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582~583页
    ①《故宫收藏紫砂壶》王健华主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第151页
    ①《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第50~51页
    ②《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美]巫鸿著李清泉郑岩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415页
    ①《近代中国出土的萨珊朝文物》夏鼐载《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考古学论文集:外一种》下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②《中国古代金银器物的发展历史》邓昶、张蓓佳载《包装学报》第3卷第2期
    ①崔源族墓位于鞍山市东郊千山公社倪家台大队村东的山坡上,距离市(立山)区十一公里。
    ①《陶瓷造型艺术》杨永善著北京:高等教育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6页
    ②《装饰与器物造型》王琥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年第9页
    ③《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2页
    ④《生产技术与器物造型的关系》唐春红载《电影评介》2009年第6期
    ⑤《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辞典》卢鸿德陈谟开张惠芳等主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6页
    ①《先秦青铜铸造技术发展概况》邢力谦郑宗惠《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1期
    ②《中国古代金银器物的发展历史》邓昶、张蓓佳载《包装学报》第3卷第2期
    ②《杭俗遗风》范祖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62页
    ③《成安县志》卷10《风土》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①《天津民俗》尚洁主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48页
    ②《祖传锡器遗忘多年重见天日主人“晒宝”》载http://news.163.com2009年4月29日
    ④《中国婚姻习俗之研究》杨仕俊台北:台湾省立博物馆出版部中华民国78年
    ①北大周刊《歌谣》1924年6月顾颉刚
    ②《上海民俗》郑土有主编兰州:2003年第296~297页
    ③《杭俗遗风》范祖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62页
    ⑤《嘉义管内采访册》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台北:台湾银行印刷所中华民国四十八年第35页
    ①《礼记》:“祭义”陈澔注(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②《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
    ③《中国民间美术教程》孙建君编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8~53页
    ①《现代社会学》宋林飞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59页
    ③台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寺庙传统灯烛具调查研究——以云林、彰化地区为例》
    ①《中国古代民俗版画》王树村编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2年
    ②台北艺术大学硕士论文《匠师、技艺与手路:台南地区打锡工艺发展脉络之研究》何礼戎
    ③《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又名《大日经疏》)卷八[唐]沙門一行阿闍梨上海:上海佛学书局2011年
    ②《军持源流考》丁鹏勃、夏德美载《历史文物》2007年第1期第27页
    ②转引自《和尚使用锡杖的历史和因缘》大光载《海潮音》第56卷第11页
    ③《和尚使用锡杖的历史和因缘》大光载《海潮音》第56卷第11页
    ①《有形与无形:文化寻踪》顾晓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2页
    ①《茶经》[唐]陆羽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②《闲情偶寄》清李渔著李树林译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339页
    ①沈存周(1629~1709年),浙江嘉兴人,擅制各种式样的锡茶具,所制锡茶具上雕刻诗句、姓氏、图印等都均规整精良,为世工所不及。戊申为康熙七年,即1688年。
    ②《中国古代茶具展》香港市政局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合主辦香港艺术馆分馆茶具文物馆筹划
    ②《阳羡砂壶图考》李景康张虹香港:香港百壶山馆出版社1937年
    ③转引自《中国茶文化学》陈文华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第325页
    ④《阳羡砂壶图考》上卷李景康张虹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年
    ⑤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紫砂壶制作大师是龚春,此后又有“四大名家”:董翰、赵梁、文畅、时朋;“三大妙手”: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
    ①锡制茶具在明以前的所见甚少,主要以明清的遗留物居多。
    ②《遵生八笺》提要[明]高濂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雅品之属
    ③《骨董十三说·阳羡茗壶系》[明]周高起董其昌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年
    ⑤《随园食单》“茶”[清]袁枚著广陵书社出版社2008年
    ①明代的多座墓葬中均出土有茶盏。
    ②《中国茶文化学》陈文华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第56~57页
    ①《中国传统民间工艺》董季群主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第239页
    ②《大明会典》卷二十六[明]李东阳等撰申时行重修广陵书社出版社2007年
    《客家撷英》李升宝主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44页
    ①《客家撷英》李升宝主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43页
    ②《陈留谢氏族谱》首卷序言《谢氏族谱四修序》合族联合编修一九九四年甲戌岁孟春月
    ①《客家撷英》李升宝主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44页
    ②《客家撷英》李升宝主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46页
    ①转引自《永康百工》陈康余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页
    ②《永康百工》陈康余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页
    ①《永康百工》陈康余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3页
    ①《锡艺老人应业根》载《浙中新报》2007年5月9日
    ①《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
    ②[明]张岱《陶庵梦忆》卷2《砂罐锡注》第17页
    ①转引自《台湾锡艺之发展与工法特色》赖廷鸿高雄大学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学系讲师
    ①清代手抄本大字《销释金刚科仪宝卷》“堂中规矩”[清](1644~1911)作者不详
    ③台北艺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匠师、技艺与手路:台南地区打锡工艺发展脉络之研究》
    ①《客家撷英》李升宝主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43页
    ②《松窗梦语》卷四《百工记》[明]张瀚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③《中国设计艺术史论》李立新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4页
    1.[西周]姬旦著,钱玄等注译,《周礼》,岳麓书社出版社,2001
    2.[春秋]老子,《道德经》,文渊阁四库全书,故宫博物院,福建:鹭江出版社,2004
    3.[秦]李斯《,谏逐客书》,法家著作选读编辑组编,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汉]刘安,《淮南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汉]刘向、刘歆编,李择非整理,《山海经》,第五卷,中山经,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6.[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7.[汉]刘向编选,《战国策》,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8.[汉]韩兆琦(译注),《史纪9列传》,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9.[汉]刘熙,《释名》,长洲吴氏璜川书屋1874
    10.[汉]刘歆著,王根林校注,《西京杂记外五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1.[汉]班固,《汉书》地理志,线装书局出版社2010年
    12.[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下册《周易正义》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80
    13.[晋]常垆撰,《华阳国志校补图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4.[梁]任昉撰,新安程荣校,《述异记》,影印明万历新安程氏刻本,民国(1911-1949)
    15.[隋]智头疏,[唐]湛然记,[宋]道威入疏,《妙法莲华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6.[唐]樊绰撰,《蛮书·校讹·续补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唐]魏徵等编,华夫主编,《隋书》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3
    18.[唐]沙门一行阿阇梨,《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又名《大日经疏》),上海:上海佛学书局,2001
    19.[唐]陆羽,《茶经》,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0.[宋]《事物纪原》,《四库全书》子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1.[宋]吴自牧著,《梦梁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22.[宋]张世南、李心传撰,《游宦纪闻》旧闻证误,北京:中华书局,1981
    23.[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成都:巴蜀书社,1994
    2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
    25.[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七《真宗本纪二》,大中祥符元年(一○○八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
    26.[明]张瀚撰,《松窗梦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7.[明]张岱,《陶庵梦忆》,北京:中华书局,2008
    28.[明]周高起、董其昌著,司开国、尚荣编著,《阳羡茗壶系·骨董十三说》,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
    29.[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0.[明]谢肇淛撰,[明]李维楨核对,《五杂俎》卷12《物部》4,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中华民国60年
    31.[明]沈榜著,《宛署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32.[明]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3.[明]高濂,《遵生八笺》,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
    34.[明]张瀚撰,《松窗梦语》卷四百工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5.[明]王志性、广志绎,《五岳游草》,北京:中华书局,2006
    36.[明]屠隆,《考槃餘事》,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37.[明]李东阳等撰,申时行重修,《大明会典》卷二十六,广陵书社出版社,2007
    38.[明]《袁中郎全集》,上海:上海世界书局,1935
    39.[明]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天工开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0.[清]李渔著,李树林译,《闲情偶寄》,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41.[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9
    42.[清]陈元龙,《格致镜原》珍宝类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3.[清]清代手抄本大字,《销释金刚科仪宝卷》堂中规矩,(1644-1911)
    44.[清]张寿镛辑,《皇朝掌故汇编》,求实书社,光绪二十八年刊
    45.[清]鄂尔泰张廷玉等编纂,《国朝宫史》(下册),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46.[民国]《成安县志》卷10《风土》,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47.[清]袁枚著,《随园食单》,广陵书社出版社,2008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清]厉荃原辑,吴潇恒点校.关槐增纂,张春光点校,《事物异名录》,长沙:岳麓书社,1991
    3.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4.高景成著,《常用字字源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5.华夫主编,《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
    6.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7.曲彦斌主编,《中国招幌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8.现代汉语辞海编委会,《现代汉语辞海》,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3
    9.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10.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11.孙书安编著,《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2.李治亭主编,《关东文化大辞典》,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13.郎绍君、刘树杞、周茂生主编,《中国造型艺术辞典》,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14.卢鸿德、陈谟开、张惠芳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辞典》,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15.黄光域编著,《外国在华工商企业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16.[美]迈耶(Mayer,R.)著[美]希恩(Sheehan,S.)修编,清华园B558小组译,《最新英汉美术名词与技法辞典》,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7.蔡辰男发行,《21世纪世界彩色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台北:百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中华民国七十年
    18.戴均良、刘保全、邹逸麟等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19.曲彦斌主编,《中国隐语行话大辞典》,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20.刘波主编,《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1.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22.史仲文、胡晓林主编,祁庆富、何长华、张才彬等本卷主编,《中华文化习俗辞典》文化习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1998
    1.李希凡主编,《中华艺术通史》,(夏商周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齐东方著,《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卢连成、胡智生、宝鸡市博物馆编辑,《宝鸡弓鱼国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4.季羡林总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大系》下,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
    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6.祝慈寿著,《中国古代工业史》,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
    7.关锦镗主编,《中国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史简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3
    8.北京钢铁学院编写组,《中国古代冶金》,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9.闻人军译注,《考工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0.傅黎明著,《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11.陈振中著,《先秦手工业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12.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安金槐主编,《中国陶瓷全集宋(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3.黄位森主编,《锡》,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14.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
    15.维微编著,《说锡器》,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
    16.盛立志等著,《锡的故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
    17.郭宝钧著,《中国青铜时代》,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63
    18.李庆新著,《南海Ⅰ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
    19.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盐池县博物馆编著,《盐池冯记圈明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0.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1.[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工艺文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2.高丰著,《器物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3.徐彪著,《成器之道》,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24.汪曾祺编著,《大淖记事》,求真出版社,2010
    25.冯先铭著,《中国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专刊《定陵》(上,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27.吴胜天主编,《品茗的排场》:(民间收藏茶具精品),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8.赵天理主编,《中国茶具收藏与投资全书》下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29.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30.杨永善著,《陶瓷造型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1.王琥著,《装饰与器物造型》,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3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鞍山倪家台明崔源族墓的发掘》,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33.王子林编著,《明清皇宫陈设》,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34.王学泰著,《中国饮食文化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5.吴山、徐思民、陆晔编著,《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台中:艺术图书公司,1984
    36.田自秉、吴淑生、田青编著,《中国纹样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7.王世襄编著,《清代匠作则例》,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38.朱家溍选编,《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
    39.陈骏著,《锡的地球化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0.吴玉贵著,《唐书辑校》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
    41.环球社编辑部编,《图画日报》,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总35期
    42.王健华主编,《故宫收藏你应该知道的2000件紫砂》,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
    43.蔡利民著,《掀起你的红盖头》,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44.王家葵、张瑞贤著,《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5.何新著,风与雅:《诗经》新考(上卷),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46.[美],巫鸿著李清泉郑岩等译,《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7.安金槐主编,《中国陶瓷全集元(上)(下)》,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8.李匡乂,《资暇集苏氏演义中华古今注》,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
    49.林明德、吴明德编著,《鹿港工艺八大家》,台湾:辰星出版有限公司,2010
    50.宋伯胤著,《茶具》,猫头鹰出版社,台湾: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2003
    51.中川子信编述,《清俗纪闻》,台北:大力出版社,1982
    52.吕明颖著,《台湾祭典风俗》,台湾:常民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发行,1995
    53.蔡相辉著,《台湾的祠祀与宗教》,台湾:台原出版社,台湾,1989
    54.曹焕旭,《中国古代工匠》,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9
    55.黄文博,《跟着香阵走》,台北:台湾艺阵传奇续卷,台原出版社,1991
    56.赵丹绮、王意婷著,《玩金术》,台北:宝之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
    57.田长浒著,《中国金属技术史》,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8.谭旦冏编纂,《中国历代纹饰考》,台北:世界书局,1988
    59.金夷、陈铁君编著,《金工图说》,香港:香港万里书店,1972
    60.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安金槐主编,《中国陶瓷全集》清(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61.范祖述,《杭俗遗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62.尚洁主编,《天津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63.杨仕俊,《中国婚姻习俗之研究》,台北:台湾省立博物馆出版部,中华民国78年
    64.郑土有主编,《上海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65.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嘉义管内采访册》,台北:台湾银行印刷所,中华民国四十八年
    66.陈澔注,《礼记》:“祭义”(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7.孙建君编著,《中国民间美术教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68.宋林飞著,《现代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9.王树村编著,《中国古代民俗版画》,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2
    70.白化文著,《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1.乾隆大藏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四,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72.顾晓鸣,《有形与无形:文化寻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73.陈建堂编著,《烟酒茶糖与礼仪》,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74.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上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
    75.董季群主编,《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76.李立新著,《中国设计艺术史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77.李升宝主编,《客家撷英》,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78.陈康余著,《永康百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9.庄伯和、黄志农主编,《台湾工艺之美》,敦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民国八十六年
    80.合族联合编修,《陈留谢氏族谱》首卷序言《谢氏族谱四修序》,1994
    81.师奘沙门密林述,丙子秋万声扬题签,《三昧耶戒义释》,铅印本,1936
    82.李晓岑、韩汝玢著,《古滇国金属技术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3.王永斌著,《享誉京城的老店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84.《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外纪之属,卷十一
    85.柳冠中,《事理学论纲》,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86.尚刚,《天工开物之古代工艺美术》,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
    87.[美]巫鸿著,郑岩等译,《礼仪中的美术》,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
    88.张道一、廉晓春著,《美在民间》,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89.诸葛铠,《设计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90.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91.张晶,《设计简史》,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92.梁梅,《世界现代设计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93.辛华泉,《形态构成学》,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94.余春泽主编,《个旧锡文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9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资料编辑室编,庄建平主编,《国耻事典》,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
    96.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图书馆编,郭凤岐、陆行素主编,《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二,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97.王建荣、赵燕燕、郭丹英等编著,《中国茶具百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98.刘诗中主编,《中国历代科技人物录》,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99.韩欣主编,《考古中国》下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100.解长峰编,《陕西名胜概览》,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101.尚洁主编,《天津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102.曹燕萍编著,《金银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103.中国历代器物艺术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历代器物艺术工艺美术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104.高丰著,《中国设计史》,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105.文物出版社编委会,《中国青铜器全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106.陈文华著,《中国茶文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07.贺云翔邵磊,《文物名家大讲堂·中国金银器》,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
    1.长陵发掘委员会,定陵试掘简报(续),载《考古》,1959年第7期
    2.朱寿康、章伯垠,中国有色金属史(三)锡,载《有色金属史》,1988年8月第40卷第3期
    3.江韶莹,永锡而类——记陈万能的锡艺,载台湾《雄狮美术》,第210期,第130页
    4.李鸿庆,明清锡器丛考,载《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汇刊》,1947年第1期第95页
    5.李志伟,曾侯乙编钟铸造方法之我见——兼论先秦青铜铸造工艺,载台北《故宫学术季刊》,第20卷2期,民国91年
    6.尚勋策,浅谈中国锡文化及道口锡器,载《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2008年
    7.殷生岳,家藏老锡器,载《收藏》,2010年12月总第216期
    8.李科威,考古类型学的原理和问题,载《东南文化》,1994年第3期第3期
    9.论中国早期(铜铁以外)的金属工艺,载《考古学报》,1996年第2期
    10.邱允充、黄德荣,楚雄万家坝出土锡器的初步研究—兼谈云南古代冶金的一些问题,载《文物》,1983年第8期
    11.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载《考古学报》,1982年第1期
    12.湖北公安石子滩春秋遗址及墓葬,荆州地区博物馆,载《文物》,1993年第3期
    13.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墓,大理州文管所、祥云县文化馆,载《文物》,1986年7期
    14.湖北省博物馆,楚都纪南城的勘察与发掘(下),载《考古学报》,1982年第4期
    15.鄂钢基建会文物小组,湖北鄂城鄂钢五十三号墓发掘简报,载《考古》,1978年第4期
    16.王琥,与中国传统设计的一次对话,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第3期
    17.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64年第1期
    18.景竹友,三台出土元代窖藏,载《四川文物》,1993年第12期
    19.傅宗德周成训,辽宁喀左孤子山出土一批元代器物,载《考古》,1990年第4期
    20.南京市博物馆,明中山王徐达家族墓,载《文物》,1993年第2期
    21.江西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西南城明益庄墓出土文物,载《文物》,1959年第1期
    22.陈文华,江西新建明朱权墓发掘,载《考古》,1962年第4期
    23.南京南郊英台寺山明金英墓清理记,华东文物工作队,载《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22期
    24.苏州市博物馆,苏州虎丘王锡爵墓清理纪略,载《文物》,1975年第3期
    25.何继英,上海明代墓葬出土锡器,载《上海文博论丛》,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11期
    26.林钊,福建省四年来发现的文物简介,载《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11期
    27.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云南呈贡王家营明清墓清理报告,载《考古》,1965年第4期
    28.黄燕芳,巧思妙工——朱石楳的壶艺,载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302期
    29.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县文物局,江陵八岭山明代辽简王墓发掘简报,载《考古》,1995年第8期
    30.黄盛璋,关于壶的形制发展与名称演变考略,载《中原文物》,1983年第2期
    31.蒋炎,从“功能”因素看壶类器物的造型发展史,载《陶瓷学报》,2007年第2期
    32.辽宁省博物馆文化队、鞍山市文化局文物组,鞍山倪家台明崔源族墓的发掘,载《文物》1978年第11期
    33.高博达,锡壶流韵,载《中华手工》2011年1期
    34.林钊,福州市西门外张都山发现的明代墓葬,载《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11期
    35.南京市博物馆,明吴祯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86年第9期
    36.王帆、苏芊芊,宜兴紫砂发展史初探,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37.邓昶、张蓓佳,中国古代金银器物的发展历史,载《包装学报》第3卷第2期
    38.唐春红,生产技术与器物造型的关系,载《电影评介》,2009年第6期
    39.夏鼐,近代中国出土的萨珊朝文物,载《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考古学论文集:外一种》下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0.顾颉刚,北大周刊,《歌谣》,1924年6月
    41.丁鹏勃、夏德美,军持源流考,载《历史文物》,2007年第1期
    42.《大汉口》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等,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
    43.大光,和尚使用锡杖的历史和因缘,载《海潮音》,第56卷,台北市:海潮音杂志社,
    44.1975赖廷鸿,台湾锡艺之发展与工法特色,载《台湾文献》,第六十一卷第二期,2010
    45.刘万航,从锡谈到锡器,载《故宫文物月刊》第一卷第十期,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4
    46.江韶莹,永锡尔类,载《陈万能锡艺展专刊》,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建艺廊,1991
    47.邢力谦、郑宗惠,先秦青铜技术发展概要,载《中原文物》,1989年11期
    48.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兰州上西园明彭泽墓清理简报,载《考古通讯》,1957年第1期
    49.刘屿霞,《殷代冶铜术之研究》,载《安阳发掘简报》1933年第4期
    1.束霞平,《清代皇家仪仗装饰艺术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高纪洋,《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杨远,《夏商周青铜容器的装饰艺术研究》,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陈志扬,《新境----复合媒材在锡器上的应用》,台南艺术大学,2004
    5.吴彦征,《台湾寺庙传统灯烛具调查研究--以云林、彰化地区为例》,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2011
    6.何佩真,《台湾传统庙宇香炉之研究─以清及日治时代台中、彰化地区为例》,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2010
    7.何礼戎,《匠师、技艺与手路:台南地区打锡工艺发展脉络之研究》,台北艺术大学硕士论文,2011
    8.董涛,《先秦青铜形态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3
    9.张燕,《试论宋代货币与钱币文化》,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孙淑云,《中国古代铅、锡、连、镴考古冶金学的初步探讨》,中国知网
    11.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NLXS200411001008.htm
    12.《萍乡发现神秘锡制祭器》,中国经济网,文化考古收藏,2006年12月8日http://www.ce.cn/culture/archeology/200612/08/t20061208_9705365.shtml
    13.海峡都市报载,《祖传锡器遗忘多年重见天日主人“晒宝”》,http://news.163.com2009年4月29日
    14.吴邦,《吉隆坡谋生华人“淘黑金”锡器仍是最高贵礼器》,载http://sports.sohu.com
    15.《锡艺老人应业根》,载浙中新报,2007年5月9日
    16.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日用品工业志》,第八篇五金商业,第三章铜锡业,http://www.shtong.gov.cn
    17.马来西亚皇家雪兰莪公司网站, http://www.royalselangor.com/
    1.[宋]龙大渊,《古玉图谱》,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
    2.[明]《三才图会》,据明王圻编纂明万历三十五年刊本影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3.[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卷轴
    4.[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轴
    5.立石铁臣绘,锡茶瓶(图),[日]金关丈夫主编,载于:《民俗台湾》昭和十六年十二月,台北:东都书籍社(原刊),1941
    6.台湾“中央图书馆”分馆编辑,《民俗器物图录》第三辑,台北:“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出版,中华民国八十五年
    7.香港市政局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合主辦、香港艺术馆分馆茶具文物馆筹划,《中国古代茶具展》图录,1994.12.15--1995.03.14
    8.山东宁阳吴兆富锡镶作品集
    9.王秋墨责任编辑,《中国老茶具典藏图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0.[澳]赫达·莫里逊著,董建中译,《洋镜头里的老北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11.黄时鉴、[美]沙进编著,《中国三百六十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2.戴吾三,《考工记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13.周慕桥,《大雅楼画宝》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