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乡镇政府作为处于我国政府体系的最低层次的基层政府,直接面向社会基层,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负责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传输给国家政府。因此,乡镇政府是国家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行政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乡村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乡镇政府职能发挥优劣,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村能否实现社会稳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而且,我国自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征农业税,这标志着“以农养政”时代即将成为历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税费改革必然会直接触动我国农村基层政治体制的变革。另外,随着村民自治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村民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得到了提高。那么在新的形势下,乡镇政府将何处去,乡镇政府的职能如何界定,乡镇政权体制改革的可行性路径是什么等等,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治理理论,作为自20世纪90年代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的政治学和行政学先进理论,对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作为善治的治理从本质上说就是使公共事务所覆盖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政府和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治理和善治理论将私人部门的管理理念和公共部门的管理观念相融合,既强调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使命,又重视私人部门的效率目标追求;不仅关注将市场的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公共部门,而且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强调非市场力量的凝聚。治理理论关注社会合意性、倡导民主价值、致力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适,强调政府不仅仅是“市场式的政府”,而应该是“社会共同治理”型的政府。治理和善治理论既强调服务效能的提高,也重视服务行为的公正性,即表现出了对管理主义和民主理念的双重关注。因此,本文试图以治理和善治理论为指导,以实现政府善治为目标,对乡镇政府的职能进行研究,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履行与保障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讨论,进而有效规范乡镇政府行为、提高乡镇政府行政能力,最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本文内容包括导论、结语和正文七章共九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对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进行了评析,简要说明研究方法、各章安排,简单介绍了本文的几个主要概念。
     第一章,主要考察了乡镇政府职能的现状。我国现阶段乡镇政府职能存在很多问题,如乡镇政府职能的法律规定不够具体;乡镇政府职能范围广、有效服务少;乡镇政府职责任务重、权力资源小;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往往是对上服务与对下服务不统一,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因素造成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泛化、赶超型的现代化战略、集权型的财政体制、机构和岗位设置落后、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等等。这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基础。
     第二章,重点剖析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它包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自2006年开始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政策以及在中国践行多年的村民自治等三个方面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只有在全面了解和认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才能使我们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第三章,全面阐述了用以指导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先进科学理论——治理理论,治理理论追求的目标是善治状态——同时关注民主价值和效能价值。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最终是为了实现乡镇政府的善治。因此,作为善治的治理强化了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必须保持政治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平衡性,强调了乡镇政府政治职能实现方式的民主性,突出了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实现的竞争性以及强调了乡镇政府职能实现需要整体改进的综合性特征。治理理论从乡镇政府职能内容定位、实现方式和相关保障三个方面指出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思路。
     第四章到第七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理论落脚点和实践价值之所在。在前面的纵向历史考察、现实问题确认和充分理论铺垫的基础上,第四章具体分析了乡镇政府职能定位需要实现乡镇政府政治角色和服务角色的平衡,区分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是保持角色平衡的重要途径,进而在综合国外基层政府职能定位经验和我国农村社会的公共需求的基础上,概括出了我国乡镇政府在政治角色的职能定位是维护民主权利,在服务角色方面的职能定位是提供最优农村公共产品。治理理论对于民主价值和效能价值的同时关注,强化了我国乡镇政府既要维护农民民主权利,又要供给农村公共产品,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章,重点强调了我国乡镇政府的政治角色实现主要体现在维护农民民主权利上。治理理论中的民主理念,更多地被理解为是在宪政制度的基础上,依靠发达公民社会和丰富的社会资本,依靠人民自治的共同体,获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并实际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和管理的过程。因此,我国乡镇政府的建设当然要以民主政府为目标,理应维护农民民主权利。在乡镇一级构建多元的民主合作机制,扩展乡村人民民主参与乡镇政治的渠道,使之有足够的政治权力参与到乡政的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诸多层面和各种事务当中,使国家与乡村民间社会在乡镇社区治理中达成全面、积极和有效的合作。具体表现为: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民间组织、发展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改革乡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促进和完善乡镇政务公开以及加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等等方面。
     第六章,重点强调了我国乡镇政府的服务角色主要表现在为农民提供最优农村公共产品上。乡镇政府作为直接服务于农民群众的一级政府,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必须提供最优农村公共产品,包括从关系农民生存权利的最基本公共产品到具有完全外溢性的公共产品。治理理论制度创新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对公共物品提供和生产的区分。政府掌舵而不划桨,政府授权而不必躬亲。政府职能转变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政府的传统做事方式,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乡镇政府在实现其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应该借鉴治理理论中多元化的理念,突出乡镇政府职能实现的竞争性。在公共产品供应过程中,特别是生产过程,一定要引入竞争机制,以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高效最优供给。
     第七章,重点强调了乡镇政府职能顺利实现转变需要的保障因素的建设。我国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发生在“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个过程中,牵涉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既包括行政系统内部因素,也包括行政系统外部因素。因此,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单方面的行动,而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错综复杂的系统改革。治理理论告诉我们,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决不仅仅是乡镇政府自身的事情,它还取决于政府间的横向和纵向关系,也取决于政府和各种社会民间组织、私人、企业的关系。只有把乡镇政府放到与其周边相关的复杂关系网络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才能最终得到落实。因此,为了确保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以顺利实现,我们必须进行许多相关因素的综合改革。本文主要从尽量缩小县对乡镇的行政性支配力量、尽力加强乡镇政府自身的整体改进、积极拓展村对乡镇的民主性调试力量等三方面讨论相关保障因素的建设。
     最后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一个简要概括,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和继续研究的方向。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 is the lowest level basic government in our government system, which faces the grass roots directly.It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ing the policies of central govemment.At the same time,it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expressing the demand of the rural society. Therefore,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broad masses. The function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 should be brought into play fully, which not only relates with the rural society's continually development, but relates with the social stability.
    In October, 2005,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ixthteenth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a major historic task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s some traits,such as the developmental production, the affluent life, the civilized local custom, the neat village accommodates, the democratic management.Moreover, our country abolished the agricultural tax in the nationwide scale from 2006,which alleviated the countrymen's burden in a great extent. Moreover, 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work of the autonomy by the villagers ,the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democratic ability of the villagers is to be enhanced. The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hat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 should do becomes a hot issue which many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So,the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 is worth studying thoroughly.
    The governance theory, is an advanced socientific theory emergingrapidly from 1990s in the world scope.It is more important to guide the transform of the function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 Good governance is the goal in the social management process,that is to say,it is to pursue maximal public interest.Its most major characteristic lies in emphasiz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on the public affairs. The governance theory pay attention to meet one's satisfaction, initiate democratic value, devote to adjus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nation and the society. Good governance emphasizes efficiency of the service and the fairness of the behavior, name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managerialism and the democratic idea.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s function,including how to orient,how to fulfill and how to safeguard. Then,we maybe better the standard of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s behavior,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on ability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 and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is paper has nine parts. The introductory remarks part, mainly elaborat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technique, the research situation, each chapter of arrangement,and so on.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spec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s fun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s function, including with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he third chapter, elaborates comprehensively the governance theory,which instructs the transform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ent's functions .From the fourth chapter to the seventh chapter, is the key part ot the paper.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at how to oriente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s function.The fifth chapter, points out that our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s political role is to defend democratic rights. The sixth chapter, points out that our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s service role is to provide with the most superior countryside public product.The seventh chapter,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construct some safeguard factor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government's function. Finally, the conclusion part i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paper, putting out the main conclusion, innovation of the paper and so on.
引文
①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67页。
    ②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清]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曹惠民、刘英译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1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2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① [法]阿里·卡赞西吉尔:《治理和科学:治理社会与生产知识的市场式模式》,载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129页。
    ② 参见刘东汶:《从统治到治理会议综述》,载《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第8期。
    ① 参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7月11日第四版。
    ② 转引自林志鹏:《我国公共决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公共治理理念与互动式参与决策》,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国家图书馆,第8—19页。
    ③ 关于这方面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在把governance翻译成“治道”,并把有关“治道”的学问称之为“治道学”的基础上,对治道学、政治学和行政学三者作了区分。认为,治道学与政治学相比,政治学研究统治问题,而治道学研究的是政治生活中的公共行政问题。与行政学相比,行政学研究的是政治与行政分开条件下的公共行政,而治道学研究的是公共行政的政治方面,并强调行政与管理分开,实现管理的自主化。参见 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著:《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① 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
    ② 智贤:《Governance:现代“治道”新概念》,载刘军宁等主编:《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55—56页。
    ③ 国内代表性的论文有:徐勇:《Governance:治理的阐释》,载《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1期;张成福:《创造新的政府治理模式》,载刘智峰主编《第七次革命》,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193—203页;唐贤兴:《全球治理与第三世界的变革》,载《欧洲》,2000年第3期;徐勇:《治理转型与竞争——合作主义》,载《开放时代》,2001年第7期;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孙柏瑛:《当代政府治理变革中的制度设计与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2期;此外,《中国行政管理》杂志2001年第9期、南京社会科学杂志2001年第9期分别刊登了一组讨论“治理”理念的文章。《中国行政管理》杂志2001年第9期以“中国离‘善治’有多远——‘治理与善治’学术笔谈”为题刊发了部分国内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治理精神的理解,文章主要有: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分析的比较优势》,李景鹏:《中国走向“善治”的路径选择》,毛寿龙:《国际与国内视野中的治道变革》,高小平:《实现良好治理的三大基础》,彭兴业:《加强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治理研究》,杨雪冬:《要注意治理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问题》,董礼胜:《从我国村民自治的实践解读治理理论》。《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9月以“治理理论与公共管理笔谈”为题,立于中国公共管理实际,在理解治理理论时,试图从治理理论对重构中国民主政治知识体系,寻求善治的制度平台,转换公共政策制定模式,摆脱市场化进程中公共管理的低效甚至等方面的失败,在理论和运作上给予中国公共管理以借鉴和启示。文章主要有:俞可平:《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毛寿龙:《现代治道与治道变革》,程杞国:《从管理到治理:观念、逻辑、方法》,孔繁斌:《政治学知识的转向:治理理论与公共管理》。在国内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詹姆斯·N·罗西瑙主编:《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俞可平主编:《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著:《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④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载俞可平主编:《治理和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329页。
    ① 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著:《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② 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7页。
    ③ 托尼·麦克格鲁:《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第36页。
    ④ 参见 徐勇:《Governance:治理的阐释》,载《政治学研究》,1997你第1期。贺雪峰:《村治研究的分层和深化》,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9年春季号;吴毅、贺雪峰:《村治研究论纲——对村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常识性揭示》,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徐勇著:《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 徐勇:《治理转型与竞争——合作主义》,载《开放时代》2001年第7期,第26—33页。
    ② 关于地方政府的概念,中西方差异较大。在中国,大多数辞典中都把“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对应物,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各个层级的政府都是“地方政府”。《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写到,“地方政府一般可以认为是公众的政府,它有权决策和管理一个较小地区内的公众政治,它是地区政府或中央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地方政府在政府体系是最低一级,中央政府为最高一级,中间部分就是中间政府(如州、地区、省政府等)。”在英国,权威性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在“政治制度”词条中,将政府按层级分为三种:国家政府、区域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一词是指那些对所在地域进行直接治理的政府,即“当地的政府”、“本地的政府”。这一类“地方政府”在中国通常称为基层地方政府,只是中国地方政府中的一部分。“区域政府”则是指“地方政府”上一个层级的、治理范围更大的地区性政府。在中国,这类政府仍属地方政府的一部分,通常称为高层(或中层)地方政府。在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查尔斯·A·比尔德在其名著《美国政府与政治》中,将美国的政府分为三个层级: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州政府是联邦成员单位(州)政府,不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州的下属政府。《美利坚百科全书》更明确地指出是地方政府在单一制国家里,是中央政府的分支机构,在联邦制国家里,是联邦成员单位政府的分支机构。此外,在美国各种涉及地方政府研究的著述中,学区、公园区等也被列为地方政府单位。参见:徐勇、高秉雄主编:《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沈荣华主编:《地方政府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薄贵利著:《近现代地方政府比较》,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③ 施雪华著:《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5页。
    ① 金太军等著:《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② 这套丛书包括:[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比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美国地方政府》,井敏、陈幽泓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美]罗纳德·J:奥克森著:《治理地方公共经济》,万鹏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德]赫尔穆特·沃尔曼著:《德国地方政府》,陈伟、段德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加]理查德·廷德尔、苏珊·诺布斯·廷德尔著:《加拿大地方政府》,于秀明、邓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丹]埃里克·阿尔贝克著:《北欧地方政府:战后发展趋势与改革》,常志霄、张志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英]斯蒂芬·贝利著:《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左昌盛、周雪莲、常志霄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等。
    ③ 参见谢庆奎等《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包括:谢庆奎等著:《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谢庆奎等著:《中国政府体制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毛寿龙等著:《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毛寿龙等著:《省政府管理:山西省调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赵辰昕著:《乡政府管理:江南乡调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张全在、贺晨著:《镇政府管理:建昌镇调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等等。
    ④ 谢庆奎著:《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302页。
    ① 汪玉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借鉴与探讨》,载张志坚、唐铁汉主编的《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页。
    ② 沈荣华、金海龙著:《地方政府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8页。
    ③ 赵辰昕著:《乡政府管理:江南乡调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193页。
    ④ 张全在、贺晨著:《镇政府管理:建昌镇调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76—77页。
    ① 高新军著:《实现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我国乡镇级地方政府治理的比较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② 侯保疆著:《中国乡镇管理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 此类著作包括:金太军等著:《乡镇机构改革挑战与对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王中汝著:《政治发展视野中的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方湖珊、郑布英著的《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李斌著:《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方宁著:《中部地区乡镇财政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等。
    ④ 如:徐勇著:《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贺雪峰著:《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等。
    ⑤ 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载徐勇著《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页。
    ⑥ 徐勇:《变乡级政府为派出机构》,载徐勇著《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8—149页。
    ⑦ 徐勇:《精乡扩镇、乡派镇治:乡级治理体制的结构性改革》,载徐勇著《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4页。
    ⑧ 如:肖唐镖著:《转型中的中国乡村建设》,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肖唐镖、李昌金等著:《中国乡村报告——政府行为与乡村建设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① 张静著:《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88页,294页。
    ② 荣敬本等著:《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休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① 辛向阳:《新政府论》,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1版,第6页。
    ① 转引自辛向阳著:《新政府论》,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② 转引自徐争游等编:《中央政府的职能和组织机构》(上册),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203页。
    ③ 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和参考了世界银行的做法。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一书中,在对国家和政府概念分别进行了界定后指出:“在记住这些差异以后,我们经常在日常使用国家和政府这两个概念,而且有时候交叉地使用——在当前世界的讨论及著作中也往往这么使用。”参见《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第20页。
    ① 金太军等著:《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② 郭宝平、余兴安主编:《政府研究概览》,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③ 金太军等著:《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① 施雪华著:《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5页。
    ② 谢庆奎等著:《中国政府体制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152—157页。
    ① 徐勇主编:《中国农村研究》2002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1页。
    ① 转引自白钢等著:《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中国社会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46页。
    ② 转引自白钢等著:《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中国社会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47页。
    ① 徐勇著:《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
    ② 徐勇著:《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8页。
    ③ 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改革》,载《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④ 徐勇:《乡村治理结构的走向——强村、精乡、简县》,载《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4期。
    ① 于建嵘:《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载《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6期,第117—120页。
    ② 吴理财:《中国乡镇政府往何处去》,载《二十一世纪》,2003年第8期,第36页。
    ① 左尔钊,岑江龙:《乡镇政府:财政困境及改革取向》载《农村经济》2006年第9期,第66—67页。
    ① “两基”工作即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① 杨继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载《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12期,第17页。
    ② 潘逸阳:《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载《求是杂志》2005年第24期,第10页。
    ① 赵鲲编著:《农村税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7页。
    ① 项继权主编:《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调查与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3页。
    ① 邱新有,邱国良等:《村民自治政策与乡村治理》,载《求实》2006年第1期,第89页。
    ① Gilles Paquet: Governance Through Social Learning, Ottwa: University of Otttawa Press, 1999,p214.
    ② 吴志成著:《治理创新——欧洲治理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① [英]杰所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载 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57页。
    ① [法]辛西娅·休伊特·德·阿尔坎塔拉:《“治理”概念的运用与滥用》,载《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① 朱斯琴:《治理理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启示》,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58—59页。
    ② [英]杰所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载 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③ [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283页。
    ① [美]阿里·法拉兹曼得:《全球化与公共行政》,载《公共行政评论》,1999年第6期。
    ② 俞可平:《作为一种新政治分析框架的治理和善治理论》,载《新视野》,2001年第5期,第38页。
    ③ 俞可平:《引论:治理和善治》,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① 曹任何:《合法性危机:治理兴起的原因分析》,载《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2期,第24页。
    ② [法]让—皮埃尔·卡丹:《现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重法国政府政策得以明确的几点认识》,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80页。
    ③ [英]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① [英]罗伯特·罗茨:《新的治理》,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6—96页。
    ② [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4—35页。
    ① World Bank,"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1992, p3.
    ② OECD,"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 orientations on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and good governance", Paris, OECD/GD(93) 191, 1993, p14.
    ③ 转引自朱德米:《网络状公共治理:合作与共治》,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④ 智贤:《Governance:现代“治道”新概念》,载刘军宁等主编:《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55—56页。
    ① 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②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③ 张璋:《治理:公共行政的新理念》,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0年版第3期。
    ④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载俞可平主编:《治理和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329页。
    ① [法]让—彼埃尔·戈丹:《现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从法国政府政策得以明确的几点认识》,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2月。
    ② [瑞士]弗朗索瓦—格扎维尔·梅理安(Francois-Xavier Merrien):《治理问题与现代福利国家》,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2月。
    ① 罗西瑙:《世界政治中的治理、秩序和变革》,载罗西瑙等编《没有政府的统治》,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① 沈荣华、周义程:《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导向》,载《理论探讨》2003年第5期,第6页。
    ② 李俊清:《论乡村公共权力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载《晋阳学刊》,2007年第1期,第21页。
    ① [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载,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义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2页.
    ② 黄健荣:《公共管理新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页。
    ③ 俞可平:《引论:治理和善治》,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① [英]大卫·威廉姆斯,汤姆·杰克逊:《治理,世界银行与自由主义理论》,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② [英]罗伯特·罗茨:《新的治理》,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
    ③ [英]罗伯特·罗茨:《新的治理》,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
    ④ [英]罗伯特·罗茨:《新的治理》,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
    ① 曹任何:《合法性危机:治理兴起的原因分析》,载《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2期.
    ② [美]迈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页。
    ③ 陈振明编:《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④ 俞可平著:《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4—86页。
    ① 何增科:《治理、善治与中国政治发展》,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3期,第16—19页。
    ② 徐勇:《治理转型与竞争——合作主义》,载《开放时代》2001年第7期,第26—33页。
    ③ 李风华:《治理理论:渊源、精神及适用性》,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第49—51页。
    ①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72页。
    ② 孔繁斌:《治理与善治制度移植:中国选择的逻辑》,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3期,第61页。
    ① 孙柏瑛:《当代政府治理变革中的制度设计与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2期,第20页。
    ① 俞可平:《引论:治理和善治》,载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9页。
    ② 施雪华著:《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5页。
    ① 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财政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8页。
    ② 转引自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423页。
    ③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著:《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86—87页。
    ① [美]约瑟夫·E·斯蒂格罗茨等著:《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第72页。
    ② 哈维·S·罗森著:《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页。
    ③ [美]斯蒂夫·H·汉克主编:《私有化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6页。
    ④ W. R. Brubaker,"Free ride, Free revelation, or golden rule", i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8(April): 1975, p147-161.
    ⑤ 麦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423页。
    ①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著,毛寿龙译:《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86—87页。
    ① 秦德占主编:《乡镇干部工作手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5页。
    ② 秦德占主编:《乡镇干部工作手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7—398页。
    ③ 刘君德、冯春萍、华林甫等著:《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④ 张新光:《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第272—275页。
    ① 《乡镇长手册》编委会编:《乡镇长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1044—1045页。
    ② 《乡镇长手册》编委会编:《乡镇长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1048—1049页。
    ① 李贵鲜主编:《公共行政概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1—282页。
    ② 万鹏飞:《译丛总序》,载[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著,井敏等译:《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① 张廉主编:《服务·责任·法治——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26页。
    ① [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9页。
    ① 贾建芳:《转轨中的中国政治走向:善治与增量民主——访俞可平研究员》,载《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1期,第6页。
    ① 王俊等:《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行为选择》,载《农村经济》2006年第6期,第81页。
    ② 睢党臣:《工业反哺农业条件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27页。
    ① [美]E.S.萨瓦斯著,周志忍等译《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①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18页。
    ①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59页。
    ②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94页。
    ③ 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5页。
    ④ 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22—125页。
    ① 皮埃尔·德·塞纳克伦斯:《治理与国际调节机制的危机》,载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1页。
    ② 孙柏瑛著:《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
    ③ 顾丽梅著:《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6页。
    ④ 转引自[澳]何包钢著,陈承新译:《中国的参与何协商制度》,载陈剩勇,何包钢编的《协商民主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⑤ 周光辉:《超越政治学》,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9期。
    ① 张旭光:《行政民主论》,载《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第17页。
    ② 王亚范、阎如恩:《行政公开概念辨析》,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31页。
    ① 魏娜:《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第20页。
    ② 《列宁选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3页。
    ③ 顾丽梅著:《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7页。
    ①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沈阳出版社1999年版。
    ①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396页。
    ② [英]安东尼·古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① 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7—328页。
    ① 詹成付:《关于深化乡镇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载《开放时代》2004年第2期,第8—10页。
    ① 朱守银、廖洪乐、吴仲斌:《当前各地乡镇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其比较》,载《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42期,第5页。
    ① 李俊清:《论乡村公共权力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载《晋阳学刊》,2007年第1期,第22页。
    ① [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① 农业部课题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89—94页。
    ② 吴新叶著:《农村基层非政府公共组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117页。
    ① 辛波、杨海山:《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革》,载《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35页。
    ② 赵中社:《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载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228页。
    ①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63—68页。
    ① 宋世明:《工业化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载《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2期。
    ② 转引自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页。
    ③ [美]E.S.萨瓦斯著:《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0页。
    ① 唐娟:《政府治理模式研究——以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多元化为研究视角》,北京大学2002年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国家图书馆。
    ② 王玉明:《第三部门及其社会管理功能》,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7期。
    ③ 刘星:《服务型政府:政府治理模式研究的新视角》,北京大学2004年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国家图书馆。
    ① 陈振明等著:《竞争型政府——市场机制与工商管理技术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9页。
    ①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毛晓威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② 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48页。
    ① [美]E.S.萨瓦斯著:《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8页。
    ① 唐娟著:《政府治理模式研究——以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多元化为研究视角》,北京大学2002年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国家图书馆。
    ② Harald Demsetz: "the Private Production of Public Goods", i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3 (Oct. 1970), p293.
    ③ K. D. Goldin "equal access VS. selective access: a critique of public goods theory", in Public Choice, 29(Spring, 1977), p53-71.
    ① [美]E.S.萨瓦斯著:《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2页。
    ① 陈振明等著:《竞争型政府——市场机制与工商管理技术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39页。
    ① 项继权:《从“养人”到“养事”——湖北乡镇“站所改制”风暴》,载《决策咨询》2004年第6期,第34页。
    ② 褚晓雯:《对乡镇改革中重塑乡镇公共服务职能的思考——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乡镇改革为例》,载《甘肃农业》2005年第10期,第26页。
    ① 吴理财:《咸安政改:体制内的增量改革——咸安横沟桥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载《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第69—70页。
    ② 项继权:《湖北乡镇改革的新思维》,载《学习月刊》2004年第7期,第41页。
    ① 吴理财:《咸安政改:体制内的增量改革——咸安横沟桥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载《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第67—70页。
    ① 荣敬本等著:《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① 季根章主编:《乡镇机构改革探索——背景、趋势与对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201页。
    ① 解慧,鞠正江:《农业税减免后乡镇财政建设问题探讨》,载《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39—40页。
    ① [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 著:《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汪晓寿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69页。
    ① 韦克难编著:《现代管理心理学》,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1、侯保疆著:《中国乡镇管理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蔡典维著:《变革中作为:面向知识经济的政府作用论》,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3、薄贵利著:《近现代地方政府比较》,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4、曹沛霖著:《政府与市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柴华奇、孙国华、陈王伟著:《加入WTO后西部地方政府职能创新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陈红太著:《当代中国政府体系》,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7、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振明等著:《竞争型政府——市场机制与工商管理技术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党国英著:《农村改革攻坚》,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10、董克用主编:《公共治理与制度创新:第一届中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方湖珊、郑布英著:《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12、方宁著:《中部地区乡镇财政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高王凌著:《政府作用和角色问题的历史考察》,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年版。
    14、高新军著:《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案例调查与制度研究》,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高新军著:《实现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我国乡镇级地方政府治理的比较研究》,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郭小聪编著:《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17、郭正林主编:《变革社会的公共治理:中国案例》,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何增科等著:《基层民主和地方治理创新》,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9、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黄德发著:《政府治理范式的制度选择》,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1、黄健荣等著:《公共管理新论》,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黄卫平、邹树彬主编:《乡镇长选举方式改革:案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金太军、施从美著:《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金太军等著:《乡镇机构改革挑战与对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5、金太军等著:《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6、李斌著:《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李昌平、董磊明主编:《税费改革背景下的乡镇体制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8、李大林著:《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29、李国友著:《共产党执政条件下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研究》,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年版。
    30、李军鹏著:《公共行政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李俊清、王臻荣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2、李文良等编著:《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 社2003年版。
    33、李秀潭等主编:《西部地方政府行为模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4、林尚立著:《国内政府间关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5、龙朝双,谢昕主编:《地方政府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6、马戎等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7、马戎等主编:《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8、毛寿龙等著:《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毛寿龙著:《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
    40、潘嘉玮、周贤日著:《村民自治与行政权的冲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1、潘维著:《农民与市场:中国基层政权与乡镇企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2、乔耀章著:《政府理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3、荣敬本等著:《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44、荣敬本等著:《再论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45、荣仕星编著:《实用行政管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6、施雪华著:《政府权能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7、苏红著:《社会变迁中的乡镇政权:沪郊某乡镇政权的个案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48、孙柏瑛著:《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9、王中汝著:《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0、吴爱明等著:《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1、吴锦良著:《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2、吴志成著:《治理创新:欧洲治理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3、吴新叶著:《农村基层非政府公共组织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4、谢庆奎等著:《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55、谢庆奎等著:《中国政府体制分析》,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56、辛向阳著:《新政府论:市场经济、政府职能、机构改革》,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版。
    57、徐秀丽主编:《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58、徐勇、高秉雄主编:《地方政府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9、徐勇著:《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0、杨冠琼著:《政府治理体系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61、于建嵘著:《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62、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3、俞可平主编:《地方政府创新与善治:案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4、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65、俞可平著:《民主与陀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6、袁文平等编著:《西部大开发中地方政府职能研究》,成都:西南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7、詹成付著:《乡村政治若干问题研究》,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8、张成福、党秀云著:《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9、张德信、薄贵利、李军鹏著:《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0、张锦明、马胜康主编:《步云直选: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步云乡直选实录》,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1、张进铭著:《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英、美、日、韩四国为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72、张静著:《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3、张全在、贺晨著:《镇政府管理:建昌镇调查》,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74、赵辰昕著:《乡政府管理:江南乡调查》,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75、唐娟著:《政府治理模式研究——以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多元化为研究视角》,北京大学2002年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国家图书馆。
    76、林志鹏著:《我国公共决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公共治理理念与互动式参与决策》,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国家图书馆.
    77、[丹麦]埃里克·阿尔贝克等著:《北欧地方政府:战后发展趋势与改革》,常志霄、张志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8、[加]理查德·廷德尔、[加]苏珊·诺布斯·廷德尔著:《加拿大地方政府》,于秀明、邓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9、[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著:《美国地方政府》,井敏、陈幽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0、[美]盖伊·彼得斯著:《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1、[美]E.S.萨瓦斯著:《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2、[美]理查德·C.博克斯著:《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孙柏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3、[美]詹姆斯·N.罗西瑙主编:《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张胜军、刘小林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4、[美]珍妮特·V.登哈特、[美]罗伯特·B.登哈特著:《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5、[瑞典]埃里克·阿穆纳、斯蒂格·蒙丁主编:《趋向地方自治的新理念?:比较视角下的新近地方政府立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6、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编写组编著:《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蔡秋生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87、毕争、邢传:《论乡政府的角色冲突——兼论对乡级政府机构改革的认识与思考》,天府新论2003,(3)。
    88、曹任何:《合法性危机:治理兴起的原因分析》,理论与改革2006,(2)。
    89、褚晓雯:《对乡镇改革中重塑乡镇公共服务职能的思考——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乡镇改革为例》,甘肃农业2005,(10)。
    90、高秉雄、陈国申:《西方基层政府的合并浪潮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www.ccrs.org.cn/article_view.asp?ID=3398。
    91、高新军:《从美国地方政府对城市的管理看经营城市的差异和借鉴》,城市2002,(1)。
    92、高新军:《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看乡镇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理论学刊2003,(10)。
    93、何增科:《农村治理转型与制度创新——河北省武安市“一制三化”经验的调查与思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6)。
    94、贺雪峰、董磊明:《农村乡镇建制:存废之间的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3,(6)。
    95、侯保疆:《论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主义研究2003,(4)。
    96、侯建会:《关键是让农民在自主经营中学会自我发展——兼论西部农村基层政府的使命》,理论导刊2002,(9)。
    97、胡星斗:《希望尽快撤销乡镇政府》,江苏农村经济,2004,(1)。
    98、黄天柱:《政府职能·政府能力·机构改革——乡镇一级的思考》,地方政府管理2001,(10)。
    99、贾建芳:《转轨中的中国政治走向:善治与增量民主——访俞可平研究员》,科学社会主义2004,(1)。
    100、金太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4,(10)。
    101、乐观清:《更新政府管理理念,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6)。
    102、李昌平:《乡镇体制改革:官本位向民本位体制转移》,学习月刊2004,(2)。
    103、李昌平:《乡镇体制改革和乡村社会发展:由“政府本位’’向“民间本位”转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6)。
    104、李东升、窦熙博:《乡镇政府职能中性化的思考》,求实2004,(6)。
    105、李俊清:《论乡村公共权力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晋阳学刊2007,(1)。
    106、刘丽霞:《农业型地区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与改革》,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7)。
    107、刘为阳:《“越位”与“归位”——关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思考》,求实2002,(2)。
    108、刘娅:《治理转型与乡镇干部选任制改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6)。
    109、栾桂海:《加入WTO后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当代经济2004,(1)。
    110、马海涛、李雯:《县级财政的现状与创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3)。
    111、马晓旭:《后税费时代乡镇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江苏农村经济2005,(11)。
    112、秦晓山等:《重构乡镇政府职能》,群众2004,(10)。
    113、宋舜先:《浅议乡镇政府职能的“退”与“进”》,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1,(3)。
    114、王翠英:《乡镇一级政府到底应当怎样改?——学术界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讨论综述》,理论导刊2004,(9)。
    115、王勇:《乡镇政府新定位》,江苏农村经济2004,(2)。
    116、魏文章:《关于乡镇管理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理论导刊2004,(10)。
    117、吴刚:《现阶段乡级政府经济职能探析——以豫南M乡为个案》,中国农村经济2004,(8)。
    118、吴理财:《咸安政改:体制内的增量改革——咸安横沟桥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社会主义研究2006,(1)。
    119、吴理财:《中国乡镇政府往何处去?》,二十一世纪2003,(8)。
    120、项继权:《从“养人”到“养事”——湖北乡镇“站所改制”风暴》,决策咨询2004,(6)。
    121、项继权:《县乡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是什么》,学习月刊2004,(3)。
    122、徐旭川:《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农村财政与财务2003,(12)。
    123、徐勇:《变乡级政府为派出机构》,决策咨询2003,(5)。
    124、许光建:《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回顾与评价》,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
    125、詹成付:《关于深化乡镇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开放时代2004,(2)。
    126、赵树凯:《从10省(区)20个乡镇的调查看弊端严重的乡镇政府问责体系(下)》,科学决策,2005,(3)。
    127、赵树凯:《从10省(区)20个乡镇的调查看我国乡镇机构改革(上)》,科学决策2005,(1)。
    128、赵树凯:《从十省(区)二十个乡镇的调查看残缺的乡镇政府权力体系(中)》,科学决策2005,(2)。
    129、朱斯琴:《治理理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130 Bovaird, Tony & Loffler, Eike.,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131 Box, Richard C., Citizen governance : leading American communities into the 21st century,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98.
    132 Denhardt, Janet V. & Denhardt , Robert B., The new public service : serving, not steering, Armonk, N.Y.: M.E. Sharpe, 2003.
    133 Fox, Gregory H. & Roth, Brad 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34 Hood, Christopher C.,The tools of government, London : Macmillan Pr. Ltd., 1983.
    135 Michael, Barzelay.,Breaking through bureaucracy : a new vision for managing in governmen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136 Rosenau, James N.,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137 Savas, Emanuel S.,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New York : Chatham House, 2000.
    138 UNDP,Humandevelopment report 2002:deepening democracy in a fragmented world,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139 World Bank,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Washington DC, 199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