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淮安山阳望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初,淮安府治山阳,徐州亦属淮安府辖,徐淮地处江淮要冲,南北遗民多往还其间,如顾炎武、阎尔梅、傅山、万寿祺等。遗民之间的交游,是不同地域遗民群体相互影响和联系的纽带,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徐淮遗民的交游把南北地方遗民群体,如关中、江南乃至岭南遗民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对我们考察清初遗民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帮助。山阳人文蔚发,诗文化积累厚重,自古便有“诗城”之誉,清初诗人丘象随所编《淮安诗城序》中有言:“诗之教莫盛于淮……丘子季贞名之曰诗城。”道光年间山阳人丁晏作《山阳诗征序》,历数山阳能诗者,自汉代枚乘到清代乾隆年间汪瑗,共十余家,其中不少为明清诗人,其曰:“明代有冰壑老人、射阳先生、虞山逸民三子,可称鼎足,谢华启秀,各名一家,为竹垞、渔洋所激赏。我朝作者林立,望社诸子,桐园一门,风雅寝胜;风格雄骨,则有南斋、西樵;风韵清超,则有风衣、浩亭;才力富瞻,则有鱼门、吾山。它如百诗、惺庵、禹江、东江、东涧诸公,经学、理学不必以诗见,而诗亦未尝不工。”其中冰壑老人为明代山阳诗人潘亨。潘亨,字从礼,号冰壑。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诗格高耸,比与十才子,似觉轶伦。”,而虞山逸民则是清初山阳望社的主要发起者张养重。望社诸子即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望社在清初诗坛具有相当影响力,李元庚称其“名几与吴中埒。”望社成员虽不限于遗民范畴,但以张养重、阎修龄、靳应升等人为核心交游唱和,在明清鼎革的特殊历史时期,既是明末文社结社的有机承继,也体现了时代造就的“跂予望之”特殊心路历程,因此这一时期的社集更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最终导致文人结社被官方所取缔。
     种族,环境,时代是丹纳提出的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大因素,在明清易际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一理论有着极其强烈的印记。虽然望社较之同时期的惊隐诗社、甬上诗社影响稍小,但正如一个伟大时代所必须具有的悠远和声,其历史背景的作用依然值得我们深入考察。而社集作为一个文人集合,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同样具有值得思考之处。隐逸与出仕,放情诗酒与济民救世,令望社成员艰于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值得玩味的文化现象。淮安山阳的特殊地理位置,南北遗民的往还聚合更使得淮安在明末清初文化聚合当中作用凸显,顾炎武、方文、杜濬、胡介、毛奇龄等人于此都有重要游历。因此选择望社作为研究对象,是明清历史、文学以及文化研究的一个绝佳切入点。
     本文除绪论外,分为三章。第一章,概述望社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其成立时间,大致的社集活动予以考证。在对成员大体情况进行考察后,依照成员仕进与否进行分别考论;第二章,淮安作为水陆要冲,南北文人于此为中心广为往还,产生了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文人交游活动,梳理相关文献,厘析文人交游具体行状;第三章,清初诗歌虽继承了晚明诗歌风气,但在山河巨变之下,使得当时士人都不可避免的对其进行反思,望社成员中既有遗民亦有贰臣,其间又多互通声气交往唱和影响广泛,则淮安诗歌在清初诗坛的联动作用自不可忽视。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seat of the government of Huaian isShanyang. Xuzhou is also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Huaian. Xuhuai region is an importantpart between Yangtze and Huaihe River, so all the adherents of a former dynasty camehere like Gu Yanwu, Yan Ermei, Fu Shan, Wan Shouqi, etc.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mis a link interacts and contacts them of different regions. To some extent, the associationbetween the adherents of Xuhuai, which contact north and south adherents like theadherents of Guanzhong, Jiangnan and even Lingnan, is very helpful for us to study the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adherents of a former dynas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dynasty. Shanyang has a rich cultural ambience and a strong tradition of poetry culture,enjoying the honor of “the city of poem” since ancient times. Qiu Xiangsui, a poet at the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said in his preface of Huaian Shi Cheng,“The tradition ofpoetry of Huaian is better than any other places…Qiu calls Huaian as the city of poem.” Inthe Daoguang period, Ding Yan from Shangyang pointed out lots of famous poets here inhis preface of Shangyang Shi Zheng, many of which are Ming and Qing dynasty poets,from Mei Cheng of the Han dynasty to Wang Yuan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said,“Thereare Bing He old man, She Yang sir and Yu Shan hermit in the Ming dynasty, whose poemsare all excellent and are well praised by Zhu Zunyi and Wang Shizhen. There are evenmore poets in the Qing dynasty, like poets of Wang She, Tong Yuan family, etc, who alldo well in writing poems. The poems of Nan Zhai and Xi QIao are explicit, the poems ofFeng Yi and Hao Ting are implicit, the poems of Yu Men and Wu Shan are brilliant, andthe other ones like Bai Shi, Xing An, Yu Jiang, Dong Jiang, Dong Jian, etc, who arefamous for the study of Confucianism and Neo-Confucianism, are also good at writingpoems. Among them, Bing He old man is a poet from Shangyang in the Ming dynasty,whose name is Pan Heng or Cong Li, also known as Bing He. Zhu Zunyi said in his poetryJing Zhi Ju,“His poems are as good as ‘the ten talents’ in the Ming Dynasty.” Latergenerations of the Pan family all can write poems. She Yang sir is Wu Chengen, the writer in the Ming dynasty. It has been said that Journey to the West is written by him. And YuShan hermit is Zhang Yangzhong who is also known as Yu Shan, the main sponsor ofWang She in Shanya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Wang Shizhen highly praisedthe verse from his one poem “Nan Lou Chu Yu San Geng Yuan, Chun Shui Wu Jiang YiYe Zeng” in his poetry Yu Yang and then made friends with him. The poets of Wang Sheare the focus of the paper. Wang she has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association ofpoe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Li Yuangeng said,“Its reputation is as good asthat of association of poets in Wuzhong.” Although the members of Wang She are not allthe adherents of a former dynasty, with Zhang Yangzhong, Yan Xiuling, Jin Yingsheng,etc at the core, they make friends and exchange poems. I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of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Wang She not only inherits and develops the associationof poets at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but also reflects a special mental development, whichis created by this period, namely “hoping to see the Ming dynasty come back”. Therefore,the association of poets in this period has a stronger political complexion, and finallycauses that they are banned by the government.
     Race, environment, era are the three factors that impact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s. The conclusion was first proposed theoretically by Taine. Due to the special history in the transition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c, this conclusion was confirmed accordingly as follows. Wangshe poetry society might be less impressive than other poetry societies, such as Jingyin or Yongshang, it also enjoy a throughout investigation for its impact i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Poetry society, a reassembly of literati, deserves a deep thought on its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Members of Wangshe face a difficult choice between seclusion and officialdom, social activity and salvation. This is a typical presence in cultural phenomenon. Location of Shanyang enables Huaian a great capability in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attributed from adherents from south and north, in the transition of two dynasties. This hasbeen mentioned in travel logs by Gu yanwu, Fang wen, Du rui, Hu jie and Mao qiling. Therefore, the Wangshe is selected herein, as a research topic to shed a light in the study of history,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Ming/Qing dynasty.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presents a short brief survey on theassociation history, with a short summary on the association by literati. Also presented is the method and theory in the current thesis. Chapter I summari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genera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a confirmation on the establish time, member list. The civil servic es of the members are classified, with a description on their activities. Chapter II focuses inthe communication of Huaian both geometrically and culturally, and confirms the historical impact from literatures on the activity among members. In Chapter III, the poetry in Qing dynasty inherits the style from Ming, but more reflection is considered. The member from Wangshe birth from family ranging from adherents to Erchen, they share and communicate in poetry, so that the in the beginning of Qing, this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in studies.
引文
1顾馨;徐明校点《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版,第334页。
    2钱仲联主编《十三经精华》,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版,第220页。
    3顾馨;徐明校点《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版,第301页。
    4《春秋左传集解﹒卷五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版,第1528页。
    5李学勤《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1页。
    1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22。
    2杜登春《社事始末》,《昭代丛书》本。
    1艾南英《天傭子集》,卷二《随社序》,清光绪五年刻本。
    2参考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
    3《全唐诗》卷二百九十三。
    1《白居易集》外集卷上,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
    2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31页。
    3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
    1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四。
    2参见郭绍虞《照隅室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3参见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
    1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
    4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
    5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49页。
    6陆世仪《复社纪略》,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1杨凤苞《秋室集》,见《清代诗文集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卷一。
    2杨雍建《杨黄门奏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金陵社集诸诗人序》。
    3李元庚《望社姓氏考》,见《国粹学报》第七十一期。
    1谢国桢《明末清初党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页。
    2陈豪楚《两浙结社考》(上),《越风》,民国25年第16期。
    4谢国桢《明末清初党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页。
    5陈豪楚《两浙结社考》(上),《越风》,民国25年第16期.
    1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页。
    1参见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参见吴志达《明清文学史》(明代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3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1阮葵生《茶余客话》,《清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067页。
    2《淮安府志》卷四十,见《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3《甲申警戎录》,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7页。
    4《淮安府志》卷四十,见《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1《白耷山人年谱》,民国嘉业堂本。
    2李元庚《望社姓氏考》,见《国粹学报》第七十一期。
    3胡从中《郭海日传》,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4页。
    4吴玉搢《山阳耆旧诗》,钞本。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0页。
    2李楷《河滨文选》卷四,见《清代詩文集汇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3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六十《东林学案三》。
    5[美]魏斐德《洪业一一清朝开国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1陆世仪《复社纪略》。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58页。
    3丘象随《淮安诗城》,扬州古旧书店本,1980年版。
    1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19页。
    2李元庚《望社姓氏考》,见《国粹学报》第七十一期。
    1范良《幽草轩诗集》,康熙七年刻本。
    2丁晏《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2页。
    3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4丘象随《淮安诗城》卷五,扬州古旧书店本,1980年版。
    1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1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6页。
    1丘象随《淮安诗城》,1980年扬州古旧书店本。
    2丘象随《淮安诗城》,1980年扬州古旧书店本。
    3丘象随《淮安诗城》,1980年扬州古旧书店本。
    2李楷《河滨文选》,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页。
    1赵吉士《万青阁诗集》,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页。
    2永瑢《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723页。
    3方文《方嵞山诗集》卷九,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353页。
    5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
    6方文《方嵞山诗集》卷九,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96页。
    6赵吉士《万青阁诗集》,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68页。
    1李元庚《望社姓氏考》,见《国粹学报》第七十一期。
    3范良《诗苑天声集》,见《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三十八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14页。
    4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032页。
    9范良《幽草轩诗集》,康熙七年刻本。
    6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96页。
    1《续山阳县志》,见《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2李楷《河滨文选》,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六。
    3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71页。
    4孙枝蔚《溉堂文集》,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510页。
    6丘象随《淮安诗城》,1980年扬州古旧书店本。
    7段朝端《淮人书目小传》,转引自《山阳诗征续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丘象随《西轩诗集》,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2范良《幽草轩诗集》,康熙七年刻本。
    3丘象随《淮安诗城》,1980年扬州古旧书店本。
    4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二十一,《清代笔记小说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023页。
    5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1丘象随《西轩诗集》,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页。
    2范良《幽草轩诗集》,康熙七年刻本。
    3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111页
    1转引自《山阳诗征》,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3页。.
    1吴玉搢《山阳志遗》卷四,清抄本。
    2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二十一,《清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026页。
    2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清代传记丛刊》本,台湾: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566页。
    3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清代传记丛刊》本,台湾: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564页。
    1杜湘草《绾秀园诗选》,《四库未收书丛刊》七辑,第3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322页。
    1转引自吴玉搢《山阳志遗》,
    2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1蒋楛《天涯诗钞》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二十三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2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3丘象升《南斋诗集》,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554页。
    1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09年.版,第626页。
    2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1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55页。
    2李楷《河滨文选》卷六.,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页。
    3阮葵生《茶余客话》,《清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024页。
    1丁晏《柘塘脞录》,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8页。
    2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90页。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9页。
    1陈维崧《湖海楼词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六。
    2归庄《归庄集》,上海: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42页。
    3钱谦益《钱牧斋全集》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55页。
    4龚鼎慈《定山堂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十二。
    1钱仲联《广清碑传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5页。
    2李元庚《望社姓氏考》,《国粹学报》第71期。
    1陈维崧《湖海楼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30页。
    2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085页。
    3钱曾《钱遵王诗集笺校》,香港:香港三联书店,1990年,页106-108。
    4李圣华《黄甫及生平及其与钱谦益交游考辨》,《北方论丛》2005年第4期。
    1丘象随《淮安诗城》,1980年扬州古旧书店本。
    1嵇宗孟《立命堂集》,《四库存目丛书》第245册,齐鲁书社,1995年,卷四。
    2丘象随《西轩诗集》,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72页。
    1李楷《河滨文选》,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六。
    2《白耷山人年谱》,民国嘉业堂刻本。
    3丘象升《南斋诗集》,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
    4丘象随《西轩诗集》,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95页。
    5范良《诗苑天声集》,康熙七年刻本。
    1丘象随《西轩诗集》,见《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2转引自《河下志》,《淮安文献丛刻》本,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第525页。
    3转引自《钵池山志》,《淮安文献丛刻》本,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第326页。
    5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1页。
    1姜埰《敬亭集》,见《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四。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2页。
    3吴玉搢《山阳志遗》,清抄本。
    1钱谦益《钱牧斋全集》第四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15页。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6页。
    3胡介《旅堂诗文集》,《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20册,卷一。
    4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1丘象随《淮安诗城》,1980年扬州古旧书店本。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卷十二。
    3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4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7页。
    1李元庚《望社姓氏考》,,见《国粹学报》第七十一期。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0页。
    4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2页。
    5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0页。
    6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1页。
    1胡介《旅堂诗文集》,《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20册,卷二。
    2胡介《旅堂诗文集》,《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20册,卷一。
    3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09年版,第352页。
    4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6页。
    1杜濬《变雅堂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文七。
    1毛奇龄《西河文集·序九》,《万有文库》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367页。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8页。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3页。
    4转引自葛恒刚《望社成员考》,《江海学刊》,2008年,第3期,第184页。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页。
    2丘象随《西轩诗集》,《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1页。
    3赵吉士《万青阁诗集》,《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4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5陈台孙《鷃笑斋诗集》,同治钞本。
    1丘象随《淮安诗城》,1980年扬州古旧书店本。
    2丘象随《淮安诗城》,1980年扬州古旧书店本。
    1赵尔巽等《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选举志。
    1冒襄《巢民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2归庄《归庄集》,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3页。
    3钱谦益《牧斋有学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六。
    1沈荃《一研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集十二。
    2方文《放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09年.版,第468页。
    3周亮工《印人传》,转引自《淮安河下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第373页。
    1周亮工《赖古堂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七。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8页。
    3杜濬《变雅堂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文五。
    4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7页。
    5《淮城纪事》,《明清史料丛书八种》本,第七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160页。
    6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孙枝蔚《溉堂续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三。
    2王晫《今世说》,《清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30页。
    4李楷《河滨文选》,《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六。
    1陈维崧《湖海楼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八。
    1钱谦益《牧斋外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版,卷四。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2页。
    3严迪昌《清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页。
    4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8页。
    5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3页。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6页。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5页。
    3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09年版,第353页。
    4范良《幽草轩诗集》,康熙七年刻本。
    1丘象升《南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575页。
    2龚鼎孳《定山堂古文小品》,《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下。
    1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清代传记丛刊》本,台湾: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563页。
    2朱彝尊《曝书亭集》,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版,卷第七十五。
    3丘象随《西轩诗集》,《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三。
    1陆求可《陆密庵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五。
    2阮葵生《茶余客话》,《清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9页。
    3陆求可《陆密庵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五。
    1陆求可《陆密庵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四。
    2陆求可《陆密庵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录余卷上。
    3陆求可《陆密庵诗集》,《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一。
    1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531页。
    2孙枝蔚《溉堂前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五。
    1丘象随《南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2冯景《解舂集文钞》,《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十二。
    3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4转引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第282页。
    5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1页。
    6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4页。
    1丘象随《西轩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1李斗《扬州画舫录》,《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20页。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19页。
    1丘象随《西轩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
    1转引自《淮安河下志》,北京: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第128页。
    3施闰章《施愚山先生学余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阮葵生《茶余客话》,《清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027页。
    2毛奇龄《西河诗话》,《西河诗词话》本,上海:开明书店,第6页。
    3毛奇龄《西河文集·序》,《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页。
    1毛奇龄《西河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序十七。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6页。
    1丘象随《淮安诗城》,1980年扬州古旧书店本。
    2见《野青园遗稿》,清钞本。
    3丘眺《野青园遗稿》,清钞本。
    5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4页。
    1丘象升《南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574页。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4页。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页。
    4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7页。
    5转引自李元庚《望社姓氏考》,见《国粹学报》第七十一期。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6页。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5页。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4页。
    4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9页。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8页。
    2转引自《査慎行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49页。
    1丘象随《西轩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页。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7页。
    4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二十一,《清代笔记小说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026页。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7页。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6页。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页。
    4丘象随《西轩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
    1丘象随《西轩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28页。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4页。
    3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4转引自《钵池山志》,《淮安文献丛刻》本,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第326页。
    1蒋楛《天涯诗钞》,《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二十三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591页。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4页。
    1转引自《明遗民录汇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序。
    1归庄《归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2归庄《归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16页。
    4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页。
    1杨凤苞《秋室集》,《清代诗文集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一。
    2顾炎武《顾亭林诗集汇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96页。
    3永瑢《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554页。
    1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1页。
    1万寿祺《隰西草堂诗集》,《续修四库丛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卷一。
    2吴玉搢《山阳志遗》,清抄本。
    3顾炎武《顾亭林诗集汇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23页。
    4万寿祺《隰西草堂文集》,《续修四库丛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卷一。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4页。
    2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7页。
    1鲁一同《白耷山人年谱》,民国嘉业堂刊本。
    1阎尔梅《白耷山人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六上。
    2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1吴玉搢《山阳志遗》,清抄本。
    2转引自《广清碑传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页。
    3归庄《归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卷一。
    1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295页。
    2卓尔堪《明遗民诗》,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55页。
    1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351页。
    2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114页。
    4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14页。
    1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210页。
    2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211页。
    3范良《幽草轩诗集》,康熙七年刻本。
    4丘象随《西轩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5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355页。
    1嵇宗孟《立命堂集》,《续修四库丛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卷六。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2页。
    4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17页。
    5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56页。
    6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53页。
    1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57页。
    2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66页。
    3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71页。
    1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97页。
    2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497页。
    3丘象随《西轩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5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531页。
    1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773页。
    2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3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686页。
    4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5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687页。
    1方文《方嵞山诗集》,黄山:黄山书店,2010年版,第737页。
    2胡介《旅堂诗文集》,《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二十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丘序。
    1胡介《旅堂诗文集》,《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二十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卷一。
    1丘象随《西轩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页。
    2胡介《旅堂诗文集》,《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二十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卷二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6页。
    1杜濬《变雅堂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诗三。
    3杜濬《变雅堂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文四。
    1龚鼎孳《定山堂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十四。
    2龚鼎孳《定山堂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三十三。
    3龚鼎孳《定山堂诗余》,《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四。
    1龚鼎孳《定山堂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卷二十四。
    2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7页。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7页。
    1毛奇龄《西河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2009年版,第332页。
    1毛奇龄《西河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页。
    2毛奇龄《西河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68页。
    1严迪昌《清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8页。
    1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90页。
    2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3转引自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90页。
    1杜濬《变雅堂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诗二。
    2卓尔堪《明遗民诗》,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96页。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7页。
    1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2李元庚《望社姓氏考》,见《国粹学报》第七十一期。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6页。
    4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0页。
    5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2页。
    1转引自丘象随《淮安诗城》,1980年扬州古旧书店本。
    2严迪昌《清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0页。
    3严迪昌《清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1页。
    4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页。
    1丘象升《南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79页。
    2丘象升《南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47页。
    3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2页。
    1丘象随《西轩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页。
    2丘象随《西轩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页。
    1转引自《山阳诗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4页。
    [1]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2]曹溶:《静惕堂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陈凤雏:《望社鸿爪录》,《淮阴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
    [4]陈台孙:《鷃笑齋詩集》,同治刻本。
    [5]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6]陈维崧:《湖海楼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9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三联书店,2001年版。
    [8]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
    [9]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91年。
    [10]杜濬:《变雅堂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1]杜首昌:《绾秀园诗选》,《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第30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12]丁晏:《山阳诗征》,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13]段朝端:《张力臣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77册,1999年。
    [14]范良:《幽草轩诗集》,康熙七年刻本。
    [15]方文:《方嵞山全集》,黄山出版社,2010年。
    [16]方勇:《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冯景:《解舂集文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8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8]冯景:《解舂集诗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8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9]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20]葛恒刚:《望社成员考》,《江海学刊》,2008年第3期。
    [21]葛恒刚:《望社创建时间及其文化意蕴》,《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22]龚鼎孳:《定山堂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3]龚鼎孳:《定山堂诗余》,《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4]龚鼎孳:《定山堂古文小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5]顾炎武:《顾亭林诗集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6]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7]归庄:《归玄恭遗著》,《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8]归庄:《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29]郭绍虞:《照隅室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30]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1]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侯方域:《壮悔堂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3]胡介:《旅堂诗文集》,《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第20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34]黄宗羲:《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5]计东:《改亭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9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6]计东:《改亭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9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7]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年版。
    [38]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4年版。
    [39]纪映钟:《敏叟诗钞》,《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第30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40]嵇宗孟:《立命堂集》,《四库存目丛书》第245册,齐鲁书社,1995年。
    [41]姜埰:《敬亭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42]蒋楛:《天涯诗钞》,《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43]蒋逸雪:《张溥年谱》,齐鲁书社,1982年。
    [44]柯愈春:《清代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45]李斗《扬州画舫录》,《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60年版。
    [46]李楷:《河滨文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47]李楷:《河滨诗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48]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49]李圣华:《方文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50]李正度:《国朝先正事略》,岳麓书社,1991年版。
    [51]梁启超:《中国三百年学术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2]林志宏:《民国乃敌国也——政治文化转型下的清遗民》,联经出版社,2009年。
    [53]刘谦吉:《雪作须眉诗钞》,《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第24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54]陆求可:《陆密庵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55]陆求可:《陆密庵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56]陆世仪:《复社纪略》,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57]鲁一同:《白耷山人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67册,1999年。
    [58]陆勇强:《陈维崧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59]罗振玉:《隰西草堂集拾遗》,《续修四库全书》第139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0]罗振玉:《万年少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64册,1999年。
    [61]罗宗强:《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2]马卫中:《光宣诗坛流派发展史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63]马亚中:《中国近代诗歌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64]毛奇龄:《西河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87、88、8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65]冒广生:《冒巢民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70册,1999年。
    [66]冒广生:《钵池山志》,《淮安文献丛刻》,方志出版社,2006年。
    [67]冒襄:《巢民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68]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年。
    [69]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70]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中华书局,2010年版。
    [71]潘江:《木厓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2]潘江:《木厓续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3]潘江:《木厓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4]潘问奇:《拜鹃堂诗集》,《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75]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6]钱谦益:《牧斋有学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7]钱谦益:《牧斋外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8]钱澄之:《田间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79]钱澄之:《田间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80]钱仲联:《梦笤庵论集》,中华书局,1993年。
    [81]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苏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2]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明遗民卷),凤凰出版社,2004年。
    [83]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
    [84]丘眺:《野青园遗稿》,清钞本。
    [85]丘象升:《南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86]丘象随:《西轩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87]丘象随:《淮安诗城》,扬州古旧书店,1980年。
    [88]阮葵生:《茶余客话》,《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89]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
    [90]沈荃:《一研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9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91]释澹归:《徧行堂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6、4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92]施闰章:《施愚山先生学余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93]施闰章:《施愚山先生学余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94]施闰章:《施愚山先生别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95]孙枝蔚:《溉堂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96]孙枝蔚:《溉堂续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97]孙枝蔚:《溉堂后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98]孙枝蔚:《溉堂诗余》,《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99]孙枝蔚:《溉堂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00]孙静庵:《明遗民录》,《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
    [101]万寿祺:《隰西草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9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02]万寿祺:《隰西草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9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03]万寿祺:《遯渚唱和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9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04][美]魏斐德《洪业一一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5]王葆心、汪士沦、苏惇元《杜茶村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70册,1999年。
    [106]王夫之:《船山全书》,岳麓书社,1996年版。
    [107]王光伯:《淮安河下志》,《淮安文献丛刻》4,方志出版社,2006年。
    [108]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中华书局,2000年。
    [109]王士禄:《十笏草堂诗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9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10]王士禛:《带经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111]王士禛:《渔洋山人感旧集》,台北明文书局。
    [112]王士禛:《渔洋山人精华录》,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
    [113]王士禛:《王士禛年谱》,中华书局,1992年。
    [114]王嗣槐:《桂山堂文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15]王嗣槐:《桂山堂诗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16]王豫:《江苏诗征》,清道光元年刻本。
    [117]王晫:《今世说》,《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18]吴伟业:《吴梅村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19]吴伟业:《复社纪事》,《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91年。
    [120]吴玉搢:《山阳志遗》,淮安志局,1922年。
    [121]吴玉搢:《山阳耆旧诗》,钞本。
    [122]吴嘉纪:《陋轩诗》,《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23]吴仁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24]谢国桢:《明末清初党社运动考》,中华书局,1982年版。
    [125]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126]谢国桢:《南明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127]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8]谢正光、范金民:《明遗民录汇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9]熊海英:《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中华书局,2008年。
    [130]徐鼒:《小腆纪年》、《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1958年版。
    [131]徐釚:《南州草堂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32]許珌:《铁堂诗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33]严迪昌:《清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134]阎尔梅:《白耷山人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35]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36]永瑢:《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
    [137]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三联书店,2004年。
    [138]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39]袁行雲:《清人诗集序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
    [140]査慎行:《査慎行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41]张养重:《古调堂集》,康熙刻本。
    [142]张弨:《张亟斋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9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43]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44]张穆:《阎若璩年谱》,中华书局,1994年。
    [145]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146]张相文:《白耷山人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68册,1999年。
    [147]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东方出版社,1997年。
    [148]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149]赵吉士:《万青阁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1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50]赵经达:《归玄恭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71册,1999年。
    [151]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2]赵园:《制度·言论·心态——明清士大夫研究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3]周可真:《顾炎武年谱》,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154]周亮工:《赖古堂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55]周亮工:《读画录》,《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91年。
    [156]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与文学个案》,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157]周在浚:《周栎园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71册,1999年。
    [158]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159]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160]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61]卓尔堪:《明遗民诗》,中华书局,1961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