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的关系研究(1949-1956)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伟大旗帜,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民主追求贯穿了中国共产党革命与执政的整个历史进程。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和进一步深化执政体制、机制研究,对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人民民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的基本政治结构和运行机制之中,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的关系构成了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政治事件的发展为历史线索,以体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关系的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民主政治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构成了本文的基本结构框架和分析视角。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一贯要求,是近代中国民主发展路向的最终成果。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与人民民主的发展过程中,政治协商的基本理念和民主政治形式以原初形态表现出来,成为人民政协的历史渊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政党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机构和政治制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变化和执政体制的运行中,人民政协逐步形成了现实中的理论形态和运行机制。
     在20世纪40年代,政治协商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在国际上,“二战”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带来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变革,逐步形成了和平与民主的时代潮流,从而使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国内各阶级的联合成为普遍的政治现象。在中国国内,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史无前例的和平民主运动,促使政治协商一时成为民主政治的主流形式。人民政协的创立,是国际国内协商政治发展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产物和追求民主的产物。人民政协以代行人大职权的方式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共和国政权提供了政治合法性依据。
     在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的关系获得了稳定的发展。经过民主党派的存废之争、关于人民政协性质的讨论和人民政协的自我改造,人民政协的性质初步定型。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以及“三反”、“五反”运动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关系的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以及民主政治中的协商关系获得了稳定发展。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的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的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动,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走向以党代政,促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的持续调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使选举民主成为中国民主的主流形式。在经历过制度性变动之后,人民政协的政治权威有所减弱,它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民主协商的具体方式也从决策性协商转变为咨询性协商。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关系的核心内涵。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人民政协具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代行人大职权和始终作为协商机构的双重特点。人民政协作为代行人大职权的权力机构和本质上的协商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这种民主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权利和民主作风之中。人民政协在建国初期以特有的方式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路径,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Holding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people’s democracy all along, CPC has founded a democratic system and democratic for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ince its foundation. The pursuit of democracy not only ran through CPC’s revolution periods but also has run trough CPC’s governing periods. To develop and perfect the governing theoretical system of CPC and to deepen the study of CPC’s govern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PC to push forward its drive to construct people’s democracy.
     The democracy, being a state system,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basic political structure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which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C on one side and people’s conferences of China, People’s governments of China and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CPPCC) on the other side, among whi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C and CPPC constitutes a link with great importance. The dissertation, taking as its historical clue the evolutional progress of the great political events which happene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PRC, will be centered mainly on such contents as the united front,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democratic politics, all of which has embo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C and CPPCC.
     People’s democracy is not only the consistent principles that CPC has been upholding both in its revolutionary and governing periods, but also the final achievements of China’s democratic revolution. In the evolutional process of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democratic republic and people’s democracy,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democratic political forms of CPPCC has formed its prototype, which later became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CPPCC at present. CPC,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rxist united front and political parties’construction, has founded consultation agencies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oth for the change of CPC’s historic position and for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CPC’s ruling system, CPPCC has formed its current theoretical forms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In 1940s, political consultation became a world tidal current. Abroad, The Second world War not only destroyed fascist power but also led to the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capitalism, which in turn caused step by step peace and democracy to become the theme of the times then. As a resul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nd the unification of each class within a nation became a universal phenomenon over the world. Domestically, pre and post the victory of anti-Japan war, the unprecedented peace and democracy movement cause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to become China’s mainstream forms of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foundation of CPPCC is not only the evolutionary result of the consultation politics at home and abroad, but also the outcome of CPC’revolutionary victory and democratic pursuance. CCPPC, taking the functions of People’s Congress in its early period, has provided a political legitimacy both for CPC to become China’s ruling party and for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regime
     In the complementation of the task left over by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rest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C and CPPCC made stable progress. After the dispute over the reservation or abolishment of China’s democratic parties, the discussion of the nature of CPPCC and the self-modification of CPPCC, the nature of CPPCC came into its form. In China’s Land Reform Movement, the Korea War, the Movement of Suppressing Counterrevolution or Counterrevolutionary Motions and the Movement of Three opposes and finally the Movement of Five opposes, the internal class relationship character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C and CPPCC, and the political consultation and democratic collaboration character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C and China’s democratic parties also gained stable progress.
     In China’s historical transition to socialism, rapid change has happen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C and CPPCC. The change of China’s class relationship resulting from China’s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has brought in fundamental changes to the natur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led by CPC. CPC’s leadership system transforming to substitute the party for the government led to the sustained adjustment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C and China’s democratic parties. NPC coming into being has caused election democracy to become the leading form of China’s democracy. After the systematic crisis, not only the authority of CPPCC has to some extent weakened, but also its concrete consultation forms, which embo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C and China’s democratic parties, has changed from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to suggesting consultation.
     Democracy is the core connotation character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C and CPPCC. From the foundation of PRC to the complementation of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CPPCC has its dual features charactering NPC and a consulting agency. CPPCC, as an organ of state power to take the function of NPC before the latter’s establishment and essentially an machinery for consultation,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which features CPC’s drive to lead China’s people to pursue the democratic politics, whose basic characteristics has showed themselves in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people's democratic rights and China’s democratic working styles. In the early period of PRC, CPPCC, having initiated in a special way a democratic system and a route for china to practice its own democracy, contributed a lot to China’s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引文
①[清]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台湾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11页。
    ②[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1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8页。
    ②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进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页。
    ③“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①“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4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②胡锦涛:《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经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人民日报》,2004年7月1日,第1版。
    ③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8月23日,第1版。
    ④李君如:《要重视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的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4期,第3页。
    ①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施九青:《当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陈祥骥:《中国执政党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孙秀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机制的构筑与完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阎颖:《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陈丽凤:《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1921-200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摘要),《人民日报》2006年3月2日,第1版。
    ①张长珍:《人民政协教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杨垚:《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袁峰:《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成长》,复旦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罗豪才:《软法与协商民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陈剩勇、何包钢:《协商民主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秘书处:《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一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②李君如:《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页。
    ①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页。
    ②康有为:《上清帝第七书》,《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第219页。
    ③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72页。
    ④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康南海先生遗著会刊》,宏业书局有限公司1976年版,第20页。
    ⑤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第339页。
    ⑥康有为:《上清帝第四书》,《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第158页。
    ⑦康有为:《应招统筹全局折》,《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第214页。
    ⑧康有为:《谢赏编书银两乞预定国会期并选才议政许民上书事折》,《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第34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3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6-110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90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5-57页。
    ②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318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①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②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78页。
    ③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374页。
    ④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88页。
    ⑤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34页。
    ⑥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
    ⑦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选选编》(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页。
    ②朱育和、欧阳军喜、舒文:《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③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76页。
    ④康有为:《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71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95页。
    ⑥朱育和、欧阳军喜、舒文:《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6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68页。
    ③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74页。
    ④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9页。
    ⑤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①邓演达:《邓演达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3页。
    ②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7页。
    ③周勇:《国民参政会》,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页。
    ④詹松:《国民参政会与人民政协》,《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22页。
    ⑤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252页。
    ①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19页。
    ②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1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页。
    ②[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6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46页。
    ②全国政协办公厅:《江泽民同志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内部使用),1998年9月编辑,第212页。
    ③中共中央统战部:《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不断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日报》1994年9月20日第3版。
    ④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 ,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
    ⑤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541页。
    ①王亦白:《在法治框架内构建权力型人民政协》,《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6月6日第5版。
    ②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2页。
    ③新华网: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职务和界别情况,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2/26/ content_7674455.htm。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86页。
    ①孙连全:《苏联东欧统一战线若干问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
    ②列宁:《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②孙连全:《苏联东欧统一战线若干问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69页。
    ③孙连全:《苏联东欧统一战线若干问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72页。
    ①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3页。
    ②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8页。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7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40页。
    ⑤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0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人民日报》2004年3月17日,第3版。
    ②朱训、郑万通:《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上),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
    ①李君如:《充分认识和发挥人民政协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稿件)
    ②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记事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482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四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
    ④《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人民政协》,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页。
    ⑤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记事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492页。
    ⑥朱训、郑万通:《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上),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
    ⑦朱训、郑万通:《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上),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①“五社一短”指的是: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合作共事关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宗教,短期消灭资产阶级。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875-888页。
    ②朱训、郑万通:《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上),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页。
    ③朱训、郑万通:《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上),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④朱训、郑万通:《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上),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84页。
    
    ①朱训、郑万通:《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上),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页。
    ②朱训、郑万通:《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上),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222页。
    ③朱训、郑万通:《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上),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
    ④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人民日报》2004年3月17日,第3版。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摘要)》,《人民日报》2006年3月2日,第1版。
    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摘要)》,《人民日报》2006年3月2日,第1版。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日报》2004年3月16日,第2版。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8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④林尚立:《统一战线与国家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8页。
    ⑤中央统战部主要职能,http://www.zytzb.org.cn/zytzbwz/introduce/zhineng.htm。
    ⑥张长珍:《人民政协教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工作规则,http: //www.cppcc.gov.cn/htm/jianjie/qwh. htm。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http://www.cppcc.gov.cn/htm/jianjie/zwh.htm。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77页。
    ②张平夫:《人民政协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5页。
    ①高放:《社会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江汉论坛》2001年第8期,第37页。
    ②[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7-21页。李良栋:《“第三波”与21世纪中国民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9页。
    
    ①赵文亮:《二战研究在中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4页。
    ②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52页。
    ③胡德坤、姜文忠:《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世界和平》,《湖北社会科学》1995年第9期,第8页。
    ①卞晋平:《笔耕拾漏集: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②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①卞晋平:《笔耕拾漏集: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98页。
    ②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页。
    ①参考资料主要有:[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刘文立:《法国史纲要》,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陈文海:《法国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①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95页。
    ②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609页。
    ①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884页。
    ②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18页。
    
    ①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4),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78页。
    ②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4),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334页。
    ③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32页。
    ①王干国:《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史略》,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第19页。
    ②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第250-254页。
    ③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6),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5页。
    ④肖建生:《一九四六年宪政运动的失败及其教训》,《炎黄春秋》2007年11期,第30页。
    ⑤郭德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进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页。
    ①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国民参政会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214页。
    ②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①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54页。
    ②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372页。
    ③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50页。
    ④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374页。
    ①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75页。
    ②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69页。
    ③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49页。
    ④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60页。
    ①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405-406页。
    ②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339-401页。
    ③余育国:《再现“旧政协”的“非常之处”》,《文史精华》2006年第8期,第31页。
    ①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146页。
    ②李锐:《“五一”口号的三大历史起点》,《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第17页。
    ③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
    ④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
    ⑤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37-238页。
    ①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73-274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8-1479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9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2页。
    ⑤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页。
    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8),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93页。
    ⑦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06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6页。
    ②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8),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9页。
    ③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505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⑤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9页。
    ⑥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7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5页。
    ②石光树:《迎来曙光的盛会——新政治协商会议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0页。章立凡:《民主协商建国的历史回顾》,《炎黄春秋》2009年第4期,第42-43页。
    ③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211-214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2-15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3-1464页。
    ③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1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页。
    ⑤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301页。
    ①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8页。
    ②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69-70页。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27页。
    ③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38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⑥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3页。
    ①章立凡:《民主协商建国的历史回顾》,《炎黄春秋》2009年第4期,第42-43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③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61页。
    ④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266-267页。
    ⑤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301页。
    ⑥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5-146页。
    ①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300-301页。
    ②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5页。
    ③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5页。
    ④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567页。
    ⑤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⑥李君如:《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页。
    ⑦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11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2页。
    ②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③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62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36页。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08页。
    ①江良高:《建国后民主党派存废的三次考验与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第18页。
    
    ①章立凡:《民主协商建国的历史回顾》,《炎黄春秋》2009年第4期,第44页。
    ②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宣传部:《中国民主促进会四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8页。
    ③周天度、孙彩霞:《救国会史料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839页。
    ④张忆军:《风雨同舟七十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414页。
    ①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532-533页。
    ②张长珍:《人民政协教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
    ③见马贵凡所翻译的,《毛泽东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给斯大林的电报全文》,《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1期,第86页。
    ④见马贵凡的文章,《毛泽东致斯大林电之我见》,《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1期,第90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43-544页。
    ⑥[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352页。
    ⑦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9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94页。
    ②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5页。
    ③金安平、姚传明:《“协商民主”:在中国的误读、偶合以及创造性转换的可能》,《新视野》2007年第5期,第65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9页。
    ⑤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1页。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4页。
    ②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2页。
    ③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2页。
    ④卞晋平:《关于人民政协性质的几次讨论》,《北京政协》1997年第9期,第26-28页。
    ①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7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5页。
    ⑤虞崇胜、宋俭:《人民政协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页。
    ①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9页。
    ②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9页。
    ③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92页。
    ⑤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6-167页。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页。
    ②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06页。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06页。
    ②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06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2页。
    ④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20-121页。
    ①《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人民政协》,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126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38页。
    ③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6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37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37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02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96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85 -593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98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6、27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14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13-114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37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38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39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22页。
    ①彭真:《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镇压反革命和惩治反革命条例的报告》,《人民日报》1951年2月22日,第1版。
    ②杨奎松:《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第55页。
    ①杨奎松:《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第55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99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00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2页。
    ⑤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480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04页。
    ⑧1953年3月周恩来在招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三中全会代表时的讲话,转引自:李玉荣:《政协史研究》,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页。
    ①《抗美援朝、土地制度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的统战工作》,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网站,http://www.zytzb.org.cn/zytzbwz/theory/lishi/lishi50.htm。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9页。
    ③《统战政策的全面落实》,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网站,http://www.zytzb.org.cn/zytzbwz /theory/lishi/lishi97.htm。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98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上),中央文献研究室2003年版,第221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1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646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12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95页。
    ⑦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1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3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4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45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361页。
    ①杨奎松:《毛泽东与“三反”运动》,《史林》2006年第4期,第51页。
    ②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493、496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12-214页。
    ②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7-228页。
    ③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0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31页。
    ⑤杨奎松:《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2期,第20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258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26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61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53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65页。
    ②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5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89页。
    ④《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页。
    ⑤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18页。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日报》1954年9月21日,第2、3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日报》1954年9月21日,第2、3版。
    ②殷啸虎:《过渡时期理论与1954年宪法》,《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第43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66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76页。
    ⑤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479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70页。
    ②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五日),《党的文献》2003年第4期,第22页。
    ③徐大福先生认为,过渡时期的统一战线是“以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共同目标的社会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徐大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性质及历史地位》,《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第47页。
    ④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统战人士安排问题》(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九日),《党的文献》2003年第4期,第24页。
    ⑤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82页。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208页。
    ②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209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74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17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23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98页。
    ③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5页。
    ④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8页。
    ⑤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统战人士安排问题》(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九日),《党的文献》2003年第4期,第24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52页。
    ⑦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215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75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9页。
    ④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34页。
    ⑤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90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45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4),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
    
    ①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9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59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69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日报》1954年9月21日,第2、3版。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33页。
    ③白贵一、王世勇:《论过渡时期我国政党关系的演变》,《史学月刊》2001年第5期,第88页。
    ④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58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9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9-280页。
    ③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232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9页。
    ⑤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6页。
    ⑥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277页。
    ⑦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254页。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253-255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94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94页。
    ④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341-343页。
    ⑤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35页。
    ⑥《各民主党派的严重任务》,《人民日报》1957年8月29日,第1版。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377页。
    ②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493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29-530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30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30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36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31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日报》1954年9月21日,第2、3版。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4),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33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86、184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83-184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84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85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86页。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96页。
    ①李君如:《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1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96页。
    ①郑宪、王志功:《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页。
    ②李林:《最高国务会议组织结构及其功能探析》,《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1期,第69页。
    ③白贵一、王世勇:《论过渡时期我国政党制度的演变》,《史学月刊》2001年第5期,第88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6),中央文献出版社19年版,第20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6),中央文献出版社19年版,第21页。
    ⑥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1页。
    ⑦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统战人士安排问题》(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九日),《党的文献》2003年第4期,第24页。
    ①翟小波先生从语义学的角度把协商分为决定性协商(deliberation)和咨询性协商(consultation),并认为中国人民政协制度的协商是咨询性协商。见罗豪才:《软法与协商民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8页。笔者根据1946年的旧政协和1949年以来的人民政协的发展特点,在语言表述上将决定性协商改为决策性协商。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84-185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98-299页。
    ④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5、434页。
    ①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479页。
    ①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482-483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8页。
    ③《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人民政协》,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页。
    ④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7页。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
    ①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493-494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研究室》(1),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37页。
    ②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6页。
    ③北京社会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26页。
    ④《中国共产党提议明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日报》1952年12月28日,第1版。
    ⑤杨建新、石光树、袁廷华:《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实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483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95页。
    ②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2页。
    ①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1页。
    ①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1页。
    ②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4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93页。
    ①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1页。
    ②《中国人民政协词典》编委会:《中国人民政协词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255页。
    ③《中国人民政协词典》编委会:《中国人民政协词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256页。
    ④《中国人民政协词典》编委会:《中国人民政协词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269页。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四十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9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9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0-261页。
    ⑤罗豪才:《软法与协商民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页。
    ⑥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版,第170页。
    ⑦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0、17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37页。
    
    ①罗豪才:《软法与公共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②罗豪才:《软法与公共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54页。
    ①罗豪才:《软法与协商民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②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7页。
    ③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8页。
    ④廖继红:《浅议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权利》,《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第40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7页。
    ①张平夫:《人民政协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170页。
    ①周抗:《社会主义民主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③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33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09页。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97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02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48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8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00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0、85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2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9页。
    ①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6页。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4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99页。
    ⑤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3页。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9月22日,第1版。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6-1317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
    ④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5页。
    ⑤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7页。
    ①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5、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1993年版。
    7、陈云:《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8年版。
    3、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5、刘少奇:《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
    6、毛泽东:《毛泽东论统一战线》,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7、周恩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论统一战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0、孙中山:《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11、康有为:《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
    12、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
    1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5、高敬增:《经典作家统一战线理论》,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四编研部:《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7、四川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中共党史科研组:《政治协商会议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8、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政治协商会议纪实》,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0-1987),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
    20、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研究室、中共本溪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
    21、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
    22、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9-1989),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23、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中国民主党派史文献选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5年版。
    24、中国人民政协辞典编委会:《中国人民政协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5、萧超然:《中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专题资料汇编》,华文出版社1998年版。
    26、顾兆贵:《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摘编》,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27、朱训、郑万通:《中国人民政协全书》(上、下),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28、张友渔:《世界议会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
    1、李君如:《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王树棣、柏福临、杨淑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胡照洲:《中国人民政协论》,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
    4、何兴镒、苏庸碧、王廷美:《人民政协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张平夫:《人民政协概论》,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8年版。
    6、张长珍:《人民政协教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李玉荣:《政协史研究》,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版。
    8、政协全委会研究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大事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9、《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人民政协》,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10、卞晋平:《笔耕拾漏集——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11、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秘书处:《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一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12、沈荣华:《社会协商对话》,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
    13、孟广涵:《政治协商会议纪实》,重庆出版社1989年。
    14、孟广涵:《国民参政会纪实》,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5、郝在今:《协商共和——1948-1949中国党派政治日志》,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年版。
    16、王干国:《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史略》,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
    17、石光树:《迎来曙光的盛会——新政治协商会议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18、高建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纪实》,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19、虞崇胜、宋俭:《人民政协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20、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1、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22、《中国统一战线全书》编委会:《中国统一战线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版。
    23、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4、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25、李维汉:《李维汉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6、李景源:《统一战线基础理论研究》,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27、王继宣、王国成:《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综述》,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28、郑宪、王志功:《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29、北京社会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30、蒋建农、肖杰:《当代中国统战思想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李晓瑜:《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32、林尚立:《统一战线与国家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3、孙连全:《苏联东欧统一战线若干问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
    34、李燕奇:《走向合作的历程——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形成及演变》,华文出版社1996年版。
    35、萧超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6、周淑真:《政党与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7、崔珏:《中国民主党派地位的历史演变》,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
    38、吴美华:《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39、王小鸿:《多党合作思想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40、吴美华:《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41、杨绪盟:《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结构与价值》,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42、张忆军:《风雨同舟七十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43、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4、周抗:《社会主义民主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45、李良栋:《“第三波”与21世纪中国民主》,中国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46、尹世洪、朱开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7、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8、王章维:《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9、施九青、倪字泰:《当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0、刘华清:《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1、阎颖:《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52、陈丽凤:《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1921-200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3、孙秀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机制的构筑与完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54、李华:《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5、李贺林、左宪民:《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56、陈剩勇、何包钢:《协商民主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7、[美]博曼、[美]雷吉:《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58、[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59、[南非]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60、[澳]德雷泽克:《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判的视角》,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61、陈红太:《当代中国政府体系》,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62、迟福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63、郑谦:《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发展概要:1949-1988》,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
    64、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5、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66、陈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7、杨光斌、李月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8、潘焕昭;《中国共产党建国思想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69、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70、朱育和、欧阳军喜、舒文:《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1、赵文亮:《二战研究在中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2、“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73、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4、[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5、[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6、[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77、袁峰:《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成长》,复旦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1、www.people.com.cn(人民网)
    2、www.xinhuanet.com(新华网)
    3、www.cppcc.gov.cn(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4、www.rmzxb.com.cn(人民政协网)
    5、http://10.2.7.21:900/web/110.htm (中共中央党校网/历届全国政协资料信息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