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资格确认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言交待了通过确认股东资格,拉近公司立法及理论与司法实践之间的距离,实现写作的主旨。
     正文则又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股东资格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意义。
     首先,论文介绍了股东资格的含义。接着,论述了股东资格的地位,包括股东资格的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形式,以及股东资格的的限制和丧失。然后,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取得股权对股东资格的法律意义。
     第二部分论述股东资格确认的标准、证据、原则和方法。
     首先,论文提出取得股东资格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两个标准;从源泉证据、效力证据和对抗证据,论述了确认股东资格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证据因素。
     其次,阐述了股东资格确认的原则,在实践中应遵循稳定性、公示与外观、权利义务对等、促进交易、保护善意第三人、禁止规避法律等六个方面的原则。
     最后,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考察的方法,对股东资格确认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提出股东资格确认的法律模式。
     股东资格确认的法律模式,意在探讨法院确认股东资格的方式、方法或者标准所在。基于出资或认购股权事实、签署章程、注册登记、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实际行使股东权利等六个方面的确认分析。
     第四部分研究股东资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由于我国公司管理、运作的不规范,出现的隐名出资与冒名出资、瑕疵出资或未出资、无需出资即获得股权、股权转让后尚未变更登记的四种异常情形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结语总结正文部分,给出本文的简要结论。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present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comany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elucidated in this part.
     The text has four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essential concept and legal meaning of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are discussed. About the essential concept of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the main objects in this article to discuss are the following: the role, the means of the acquisition and the limitation and loss of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Then, the opinion of the author is proposed. The author think that the shareholders are the owners of share rights. That means the loss of the share rights is the loss of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And the legal meanings of share right to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is discussed in six different aspects.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standard, evidence, rule and means of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confirmation is concerned. The standards of acquisition for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include the essential and the formal. And the evidence factors of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have three different sorts. They come from three sorts of evidences: source evidence, effect evidence and counter evidence.
     The principle of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confirmation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cludes six rules: stability, announcement, equality of the right and obligation, promotion of trade, protection of the third party and forbiddance to shun the law. In the last section of this chapter,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confirmation is analysed respectively i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observes.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legal mode of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confirmation is proposed.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e legal mode means the form, way and standard of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confirmation. The legal mod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contribution or subscribe for share, signature on constitution, registration, list of shareholder, evidence of contribution, exertion of the share right, and the grant of share right.
     In the last chapter, the problems in the shareholder qualification confirm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to thes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Four problems are analyzed. They are the nonstandardization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in the companies of our country, financial contribution without real name, financial contribution with fault or no money, acquisition of share right without contribution, transfer of share right without registr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se problem are proposed.
     Conclusion is the summary of the author's opinion essence.
引文
① 赵旭东主编:《新公司法讲义》,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第145页。
    ① 施天涛:《公司法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06年7月第2版,第223页。
    ① 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第71页。
    ① (韩)李哲松:《韩国公司法》,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版,第217页。
    ① 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1版,第167页。
    ② 范健、王建文:《公司法》,法律出版社 2006年版,第286—287页。
    ① 周友苏:《新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第223页。
    ① 不同观点分别见孔祥俊:《公司法要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刘敏:《股东这个认定中的三个问题》,《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27日第三版。
    ① 事实上,我国《公司法》第200条关于未出资股东责任的规定,就没有直接否定其股东资格,而是仅规定出资不到位的股东补足出资并承担因此产生的民事责任。但可惜的是,该法尚未建立规范的空股股东的除名制度,也未建立空股股东股权限制的相应措施。
    ② 对此,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见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47—448页。但本文认为其理由并不充分。
    ① 虞政平主编:《英国公司法规汇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1247页。
    ② 王叔文等主编:《最新香港民商法律》,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68页。
    ③ 范建、蒋大兴:《公司法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2页。
    ① 王叔文等主编:《最新香港民商法律》,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619——640页相关。
    ① 虞政平主编:《英国公司法规汇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1247页;王叔文等主编:《最新香港民商法律》,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68页。
    ② Corporations and business associations (statutes, rules, materials, and forms), 1999 edition, foundation press, p. 493。
    ③ 卞耀武主编:《德国股份公司法》,贾红梅、郑冲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36页。
    ④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91页。
    ① 毛亚敏:《公司法比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页。
    ① 实践中,隐名出资人可依据其与名义出资人间的协议或其他材料证明其向公司实际出资的事实。
    ② 见李国光“在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于李国光主编《民商审判指导与参考》,2002年第2卷,第23页。
    ③ 这里及以下所探讨的隐名出资限于非规避法律型。在规避法律型的隐名出资中,由于隐名出资人对公司的出资不合法,且其股东身份不可能获得公司的同意或事实认可,故不可能取得股东资格。
    ① 林晓镍:《公司中隐名投资的法律问题》,载于奚晓明主编:《中国民商审判》2002年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① 《韩国商法》,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68页。
    ② 刘敏《股东资格认定中的三个问题》,《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27日第3版。
    ① 卞耀武主编:《德国股份公司法》,贾红梅、郑冲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34-35页。
    ① 《意大利民法典》,费安玲、丁玫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581-582页。
    ② 刘敏《股东资格认定中的三个问题》,《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27日第3版。
    [1] 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修订第3版。
    [2]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 徐燕:《公司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 赵旭东:《新公司法讲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6] 施天涛:《公司法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7] 石少侠:《公司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 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 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10] 范健、王建文:《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1] 周友苏:《新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12] 孔祥俊:《公司法要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13]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4] 范建、蒋大兴:《公司法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 毛亚敏:《公司法比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页。
    [16] 鄢涛:《公司法案例评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17] 李国光主编:《民商审判指导与参考》,2002年第2卷。
    [18] 虞政平主编:《英国公司法规汇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19] 王叔文等主编:《最新香港民商法律》,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20] (韩)李哲松:《韩国公司法》,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1] 《美国标准公司法》,沈四宝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2] 卞耀武主编:《德国股份公司法》,贾红梅、郑冲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7月版。
    [23] 虞政平:《股东资格的法律确认》,《法律适用》2003年第8期。
    [24] 刘敏:《股东资格认定中的三个问题》,《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27日第3 版。
    [25] 林晓镍:《公司中隐名投资的法律问题》,《中国民商审判》2002年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6] Corporations and business associations (statutes, rules, materials, and forms), 1999 edition, foundation press, p. 493.
    [1] 《法国民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 《德国民法典》,郑冲、贾红梅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 《意大利民法典》,费安玲、丁玫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
    [4] 《日本商法典》,王书江、殷建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5] 《韩国商法》,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8] 英国《1985年公司法》
    [9] 香港《公司条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