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已经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方面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汉语教学事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必然要面临一些挑战。如一般词汇的理论和教学研究都已经逐渐形成了系统,但包括成语在内的语汇教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发展,依然依附于一般词汇教学。
     本文首先就当前的汉语成语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进一步强调了成语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成语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一个极具利用价值的语言教学、文化教学资源。笔者对一些与成语本体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界定与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行大纲和几套教材收录成语的情况。接下来,本文从成语内部语素义与成语整体义之间关系入手把成语分为三类,即组合型成语、综合型成语、融合型成语,并就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到的留学生语料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利用词汇学、语言教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探究影响留学生正确提取成语语义、使用成语的原因。正确提取语义是成语教学的第一步,并且对能否正确使用成语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语境、内部语素义、外在附加义等因素对三类成语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教学实践中,这些研究结果能帮助汉语教师树立一个系统、科学的成语观念,克服成语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并最终提高成语教学的质量,也能帮助留学生克服畏难的心理,在日常交际中主动应用成语。
     此外,成语教学还可以和其他方面的教学相结合,如一般词汇教学、古汉语教学、文化教学等。因此,本文认为成语教学既可以自成一个体系,又可以被应用到不同的语言要素教学中,是一个宝贵的,应当被进一步开发的汉语教学资源。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CSL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man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of fundamental theory, phonetics, lexis,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etc. During this process, chance and challenge are always together. For instance, compared with grammar, phonetics, the research of idiom is less systematic. Until now, it is also regarded as one branch of lexis and dealt with in the same way as the other words. Idiom teaching has not obtained proper evaluation. No matter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or foreign studen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it.
     On account of its characteristics, idiom is not only the key of TCSL, but also one kind of valuable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is thesis, some fundamental problems, such as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will b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ning of morphemes and overall meaning, idiom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quisition of idiom is affected by context, morpheme and culture. The research of how they affect idiom acquisition will b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theory of lexis, psychology,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so on.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ult of study will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idiom teaching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also hoped that the result will be helpful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o form a systematic conception about idioms, and for learners to conquer difficulties of learning and utilizing idioms.
引文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1205393837304296.htm.
    ② 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155.
    ③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42.
    ④ 马国凡.成语.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1997:54.
    ⑤ 史式.汉语成语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12.
    ⑥ 倪宝元,姚鹏慈.成语九章.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1-8.
    ⑦ 徐耀民.成语的划界、定型和释义问题.中国语文,1997,1:15.
    ⑧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38.
    ⑨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146.
    ⑩ 苑春法,黄昌宁.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8,2:7-12.
    □ 马庆株.词组的研究.语言教学语研究,1997,4:105.
    □ 莫彭龄.成语联想教学法初探.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2.
     □ 倪宝元,姚鹏慈.成语九章.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13-18.
    
    □ 陈天泉,梁玉璋,邹光椿,李洛枫.汉语成语用字统计.语文建设,1987,6:31-37.
    □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70-272.
     □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成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0.
     □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2-110.
    □ 刘长征,秦鹏.基于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成语使用情况调查.语言文字应用,2007,3:78-86.
    □ 马树德. 现代汉语高级教程(三年级上).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21 马树德. 现代汉语高级教程(三年级上).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22 彭瑞情等. 报刊阅读教程(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23 李晓琪.博雅汉语(中级冲刺 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4 马新宇主编.外国学生汉语言本科系列教材精读课本一年级(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5 赵梦萱主编.全新 HSK 高等模拟试题集.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26 赵菁等.HSK 汉语水平考试模拟习题集(高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7 窪島一系.四字熟語.东京:中経出版株式会社,2007:168.
    28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武汉:湖北教育书版社,2000:1.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小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晁继周.《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附件)[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4. 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 郭玲,胡家喜.《常用成语词典》[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6.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成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 王涛、张万起. 《精编成语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
    8. 窪島一系.《四字熟語》[M]. 东京:中経出版株式会社,2007.
    9. 曹炜.《现代汉语词义学》[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10. 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11. 范淑存,于云.《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12. 符淮清.《现代汉语词汇》[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14.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5. 刘坚,胡双宝,郭力.《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6.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7. 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18. 马国凡.《成语》[M]. 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1997.
    19. 莫彭龄.《成语联想教学法初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0. 莫彭龄.《汉语成语与汉文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1. 倪宝元,姚鹏慈.《成语九章》[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22. 史式.《汉语成语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23. 王明阳.《成语中的哲学逻辑与修辞》[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24. 温端正.《汉语语汇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5.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书版社,2000.
    26. 杨晓黎.《汉语词语与对外汉语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
    27. 周荐.《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词汇论文精选》[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8. 陈天泉,梁玉璋,邹光椿,李洛枫.汉语成语用字统计[J].语文建设,1987,(6).
    29. 成宁.探讨汉语成语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06,(2).
    30. 冯丽萍.中级汉语水平外国留学生的中文词汇识别规律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3).
    31. 韩越.汉语成语特征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4).
    32. 何干俊.对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词汇问题的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3. 洪波.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
    34. 江新.词汇习得研究及其在教学上的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
    35. 李大农.韩国学生“文化词”学习特点探析——兼论对韩国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 汉语学习,2000,(6).
    36. 李红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语”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2005,(4).
    37. 李坤.汉语成语的民族性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3).
    38. 李燕凌.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常用成语功能考察[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6.
    39. 刘长征,秦鹏.基于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成语使用情况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7,(3).
    40. 刘富华.HSK 词汇大纲中汉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与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1998,(6).
    41. 刘颂浩.关于在语境中猜测词义的调查[J].汉语学习,2001,(2).
    42. 刘正江.意义的双层性是汉语成语的区别性特征[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1).
    43. 刘智伟,任敏.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3).
    44. 龙青然.比喻式成语的意义类型和词典释义[J].云梦学刊,2005,(2).
    45. 卢华岩.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文化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6)
    46. 卢卓群.十余年来的成语研究[J].语文建设,1993,(7).
    47. 马国凡.四字格论[J].内蒙古师大学报,1987,(3).
    48. 马庆株.词组的研究[J].语言教学语研究,1997,(4).
    49. 莫彭龄.汉语成语新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0,(6).
    50. 潘先军.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问题[J].汉字文化,2006,(1).
    51. 钱润也.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素义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2).
    52. 沈莉娜.近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综述[J].语文学刊,2007,(13).
    53. 唐启运.论四字格成语[J].华南师院学报,1979,(2).
    54. 汪玲玲.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的空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1).
    55. 王美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56. 王若江.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词典篇[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3).
    57. 温端正.“龙虫并雕”和“语”的研究[J].语文研究,2000,(4).
    58. 武卓.汉语成语体现的中国传统哲学精神[D].天津:天津大学,2005.
    59. 徐春暖.浅析汉语成语语义的发展[J].陕西教育,2006,(Z2).
    60. 徐续红.成语分类问题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3,(5).
    61. 徐耀民.成语的划界、定型和释义问题[J].中国语文,1991,(1).
    62. 阎德早,方瑛.试论外汉成语词典的设例与语境[J].辞书研究,1998,(1).
    63. 杨晓黎.由表及里、形神俱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安徽大学学报, 1996,(1).
    64. 苑春法,黄昌宁.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 1998,(2).
    65. 张高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66. 张和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
    67. 张文一.中高级程度留学生汉语四字格成语习得语教学[D].广州:暨南大学,2006.
    68. 张亚茹.试论高级阶段的成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2).
    69. 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9,(3).
    70. 赵海玲.试论成语在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功能[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71. 左林霞.成语语义发展演变[J].吴晗科技大学学报,2004,(3).
    72.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外国学生汉语言本科系列教材[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3. 陈田顺等. 汉语阅读教程(上、下)[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74. 李晓琪.博雅汉语(初级、中级、准中级、高级)[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5. 马树德. 现代汉语高级教程(三年级上、下)[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76. 马树德. 现代汉语高级教程(四年级)[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77. 彭瑞情等. 报刊阅读教程(上、下)[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78. 杨寄洲. 汉语教程(第一、第二、第三册)[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79. 赵菁等.HSK 汉语水平考试模拟习题集(高等)[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0. 赵梦萱主编.全新 HSK 高等模拟试题集[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