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当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并且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现实都戚戚相关。作为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后现代思想家,鲍德里亚关注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方式的巨大变化,并将这种变化确认为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他从马克思出发,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对当代消费日益扩大的控制能力和消费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他以“符号价值”为基础的符号消费理论一经抛出,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显然,通过对“符号价值”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深入解剖鲍德里亚的思想,因为符号是其理论的基础,对符号的理解和建构的变化是其整个理论体系演变的内在根据;更为重要的是,以此理论为中心线索,我们能够更紧密地揭示当代社会的本质和自身的现实存在。
     鲍德里亚的学术历程可以概括为从支持现代性社会逐步走向背叛和逃离;从信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转向批判和否定;从关注现实转变到虚无主义。在学术旨趣的这样转移过程中,他早期完成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为分析当代社会中的消费需求、媒介交往和符号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分析,我们能够清楚看到符号理论在鲍德里亚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应该说,鲍德里亚相关理论的建立、演化和升华都是在符号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当下的消费社会就是个符号化的社会,而且,消费以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通过符号编码悄无声息的潜入到大众个体的无意识中,转变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维护统治的最有效手段。
     从符号和“符号价值”出发是鲍德里亚的理论旨趣,而从“符号政治经济学”出发是本文的理论旨趣。在研究分析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在批判其对马克思和当代社会现实过于极端化的思考的同时吸取其理论的合理之处,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寻求更好的理解当代社会消费现实的“武器”。因而,对此的研究无论是对探索鲍德里亚的思想还是分析当下的社会现实都有一定意义。
In contemporary times,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onsumer's role in social lif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moreover,our daily life involved.As a most influenced post-modern thinkers,Baudrillard paid attention to the enormous changes of the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society in consumption patterns,and recognized this change as from the production society to the consumer society.He started his research from Marx.And applying the theory of Semiotics,he explored profoundly the contemporary consumer's the growing ability to control and the consumption ideology.Baudrillard put forward the theory about the consumer societ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ign value,it set off a storm of protest.Obviously,through the research of sign value,we can not only better grasp Baudrillard's in-depth thought.Because sign value is its theoretical basis, understand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ign value is internal basis of the evolution of his entire theoretical system. More importantly,with the help of this theory as the central clue, we can reveal more closely the nature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ir own existence.
     Baudrillard's academic history can be summarized as from supporting modernity to betray and escape gradually;from believing and developing Marxismt to criticize and deny; from Realism to Nihilism.During the process of academic interest's such conversion,Baudrillard early provides a new way to analyze consumer demand,the media contacts and symbols characteristic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By analyzing, We can clearly see the symbolic theor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Baudrillard's idea.It should be said the establishment, evolution and sublimation of the Baudrillard's related theory are based on the sign.In his view,the contemporary consumer society is a symbolization society.ln addition,the consumption diving into the unconscious of the individual public silently in the form of an ideology through the sign and coding,become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maintaining rule in the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
     We begin to research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 as the academic purport of Baudrillard started from the Sign and the " Sign value" theory.During the process, we criticze his extremed thinking about Marx and the social reality with absorbing the reasonable parts.Only in this way,can we better adhere to Marxism and seek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litie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consumption.Therefore, the research will contribute to exploring the Baudrillard's though and analyzing social reality.
引文
①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6-17.
    ②韩庆祥:《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02,2.
    ①杨魁,董雅丽:《消费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
    ①张天勇:《社会符号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5.
    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2.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①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
    1 Baudrillard: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London:sage,1993,182.
    ①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92.
    ①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M].陶传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97.
    ②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M].陶传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78.
    ①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3.
    ②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境到符号之境——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7.
    ①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南京: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3.
    ①宋德孝:《商品拜物教批判与符号拜物教批判:马克思与鲍德里亚》[J].唯实,2009,6.(?) Kellner:Jean Baudrillard:From Marxism to Postmodernism and Beyond.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1.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
    ②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序言1.
    ③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M].陶传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66-167.
    ④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鲍德里亚与千禧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6
    ①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6.
    ②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
    ①宁祖良:《后期海德格尔漫谈西方哲学与文化》,载《德国哲学论丛》(199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46.
    ①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97.
    ②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119.
    ③D·凯尔纳:《让·鲍德里亚》,载丁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8.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6.
    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9.
    ③仰海峰:《“物”的分析:从马克思、海德格尔到鲍德里亚》[J].《东岳论丛》第25卷第2期,2004年3月,20-26.
    ①仰海峰:《走阳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6-17.
    ②高亚春.对现代性质疑的基本立场波德里早期思想的三个主要来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
    (?)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7.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6.
    约翰·斯特罗克编:《结构主义以来》[M].李猛、李康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出版社,1998,10.
    ①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0.
    ②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鲍德里亚的另一个研究视角》[J].哲学动态,2008,1.
    ①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王东亮等译,北京: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99,2.
    ②张一兵:《反鲍德里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82.
    ③刘怀玉、伍丹:《消费主义批判:从大众神话到景观社会——以巴尔特、列斐伏尔、德波为线索》[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④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2.
    ①汪民安《谁是罗兰·巴特》[M].南京:南京人民出版社 2005,61.
    ②汪民安《谁是罗兰·巴特》[M].南京:南京人民出版社 2005,61.
    ③丹尼尔·米勒:《物质文化与大众消费》[M].费文明,朱晓宁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美术出版社,2010,142.
    ④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34.
    ⑤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10.
    ①夏莹:《超越价值逻辑: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最终旨归》[J].《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162.
    ②张一兵:《反鲍德里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74.
    ①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23.
    ②刘怀玉、伍丹:《消费主义批判:从大众神话到景观社会——以巴尔特、列斐伏尔、德波为线索》[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①Henri Lefebvre,Everydo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Tr.Sacha Rabinovitch,London,1971,p.14.
    ②Henri Lefebvre,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Tr.Sacha Rabinovitch,London,1971,p.15.
    ③刘怀玉、伍丹:《消费主义批判:从大众神话到景观社会——以巴尔特、列斐伏尔、德波为线索》[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①刘怀玉、伍丹:《消费主义批判:从大众神话到景观社会——以巴尔特、列斐伏尔、德波为线索》[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①卫兴华,顾学荣:《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利学出版社,2004,88.
    ②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29.
    ①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31.
    ②鲍德里亚.《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35.
    ①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11.
    ②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折学流派新编》下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4.
    ③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13.
    ④《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99.
    ①刘怀玉、伍丹:《消费主义批判:从大众神话到景观社会——以巴尔特、列斐伏尔、德波为线索》[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②张一兵:《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J].南京大学学报,2006,1.
    ③张一兵:《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J].南京大学学报,2006,1.
    ④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0.
    ①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3.
    ②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45.
    ①刘力永:《景观社会: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J].北方论丛,2006,6.
    ②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43.
    ③刘学军:《符号的神话——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批判》[D].中国政法大学,2010.
    ①李银兵、甘代军:《莫斯“礼物交换世界”中的人性诉求》[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9,23(2).
    ②刘学军:《符号的神话——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批判》[D].中国政法大学,2010.
    ①张一兵: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代译序,[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②张一兵: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代译序,[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6.
    张筱薏:《消费背后的隐匿力量》[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25.
    刘学军:《符号的神话——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批判》[D].中国政法大学,2010.
    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绪论2.
    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②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71.
    ③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69.
    ④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0.
    ⑤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陶传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73.
    ①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陶传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72.
    ②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0.
    ①卫兴华、顾学荣:《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2.
    ②刘学军:《“符号的神话”——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批判》[D]中国政法大学,2010.
    ①鲍德里亚:《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3.
    ②户晓坤:《物的功能化时代与使用价值的没落——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J].东南学术,2009,2.
    ③户晓坤:《物的功能化时代与使用价值的没落——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J].东南学术,2009,2.
    ①户晓坤:《物的功能化时代与使用价值的没落——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J].东南学术,2009,2.
    ②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①孔明安:《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J].哲学研究,2002,11.
    ②宋德孝:《“美丽”的符号化及其拜物教本质——鲍德里理论消费社会语境中“美丽”》[J].理论与现代化,2009,2.
    ①刘学军:《“符号的神话”——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批判》[D].中国政法大学,2010.
    (?)Baudrillard:Paroxysm:lnterviews with Philippe Petit.London:Verso,1998,29.
    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泽出版社,2004,12.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0.
    ②柯志明:“消费文化:一种致命的迷惑与宰制”:http://www.sohu.cc.org.cn/,2001年6月18日.
    ③Baudrillard:La Transparence du Mal.Paris:Galilee,1990,11-12.
    ①张一兵: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代译序,[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6.
    刘学军:《“符号的神话”——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批判》[D].中国政法大学,2010.
    ①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23.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0.
    ①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6.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
    4夏莹:《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91.
    ①杰姆逊:《文化转向》[M].胡亚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9.
    ①孙乐强:《符号价值及其“超越”的办法论镜像——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载于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171.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泽,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0.
    ②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③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01.
    ①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0.
    ②丹尼尔·米勒:《物质文化与大众消费》[M].,费文明,朱晓宁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南京美术出版社,2010,150-151.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69.
    ②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代译序7.
    ③鲍德里亚:《消费费社会》[M].刘成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代译序7.
    ④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代译序7.
    ⑤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泽,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代译序7.
    ①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07.
    ②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北京:泽林出版社,2000,165.
    ③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13.
    ①刘国平,吴宁:《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的幻象》[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9.
    ①刘国平,吴宁:《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的幻象》[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9.
    ②孔明安:《物·象征·仿真——鲍德里亚哲学思想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48.
    ①孔明安:《物·象征·仿真——鲍德里亚哲学思想研究》[M].介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49.
    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5.
    ①张一兵: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代译序,[M].夏莹泽,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6.
    ② Jean Baudrillard,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trans.by Charles,Telos Press,p.115.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47.
    ②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87.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9.
    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47.
    ③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49.
    ④Pierre Bourdieu,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183.
    ①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75.
    ②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1.
    ③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8,31.
    ①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中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1.
    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8-189.
    ③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9.
    ①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2.
    ②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2.
    ①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2.
    ②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3.
    ③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泽,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42.
    ①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2.
    ②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7.
    ①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56.
    ②丹尼尔·米勒:《物质文化与大众消费》[M].费文明,朱晓宁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南京美术出版社 2010,150-151.
    ③丹尼尔·米勒:《物质文化与大众消费》(M].费文明,朱晓宁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南京美术出版社 2010,153.
    ①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6.
    ②刘国平,吴宁:《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的幻象》[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9.
    ③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代译序4.
    ④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代译序4.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74.
    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9.
    ③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9.
    ④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76.
    ⑤齐泽克:《幻想的瘟疫》[M].胡雨谭、叶肖译,南京: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6.
    ①马尔库塞:《单面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
    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4.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6.
    ②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3.
    ③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0.
    ④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5.
    ⑤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6.
    ⑥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7.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49.
    ②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92.
    ③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49.
    ④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泽,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1.
    ⑤齐泽克:《幻想的瘟疫》[M].胡雨谭、叶肖译,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6.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4.
    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5.
    ③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0.
    ④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代译序,9.
    ⑤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代译序,10.
    ⑥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代译序,11.
    ①张一兵:《反鲍德里亚》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77.
    ②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人民学出版社,2006,450.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3.
    ①叶险明:《“知识经济”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2.
    ②鲍德里亚:《完美的罪行》[M].王为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8.
    3Baudrillard:La Transparence du Mal.Paris:Galilee,1990,11-12.
    ①约翰·史都瑞:《文化消费与日常生活》[M].张君玫等译,台北: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2,中文序言23.
    ①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19.
    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72.
    ③加尔布雷斯:《权力的分析》[M].陶远华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2.
    ④加尔布雷斯:《权力的分析》[M].陶远华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8.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74.
    ②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22.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8.
    ②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329.
    ③张一兵: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代译序1.
    ①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329.
    ②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22.
    ③叶险明:《“知识经济”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3-114.
    ①张一兵:《反鲍德里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4.
    ②王晓升:《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的批判》[J].苏州大学学报,2009,1.
    ①王晓升:《评鲍德里亚对社会历史进程的重新理解》[J].中山大学学报,2009,2.
    ①张一兵:《反鲍德里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89.
    ②王晓升:《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的批判》[J].苏州大学学报,2009,2.
    ③张一兵:《反鲍德里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
    ①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②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①叶险明:《“知识经济”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8.
    ①叶险明:《“知识经济”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6-217.
    ①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57.
    ②郭海艳:《鲍德里亚消费意识形态思想探析》[D].中国优秀硕十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85.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8.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9.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3.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3.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3.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5.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4.
    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8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2.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匕京:人民出版社,1995,282.
    ②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1.
    ③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5.
    ④张一兵:《拜物教:人跪倒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福建论坛[J].1996,4.
    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5.
    ②户晓坤:《物的功能化时代与使用价值的没落——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J].东南学术,2009,2.
    ①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59.
    ②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79.
    ①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85.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79-80.
    ①夏莹:《超越价值逻辑: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最终旨归》[J].《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160.
    ②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2.
    ③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泽,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6.
    ④夏莹:《超越价值逻辑: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最终旨归》[J].《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163.
    ①张一兵:《伪消费背后的需求幻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3.
    ②Douglas Kellner. Jean Baudrillard:From Marxism to Postmodernism and Beyond,Cambridge:Polity Press,1989,9.
    ③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代译序7.
    ④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代译序7.
    ⑤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代译序7.
    ⑥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代译序7.
    ⑦郑莉:《理解鲍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4-45.
    ①张一兵:《反鲍德里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5.
    ②宋德孝:《“美丽”的符号化及其拜物教本质——鲍德里亚论消费社会语境中“美丽”》[J].理论与现代化,2009,2.
    ③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①张一兵:《反鲍德里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7.
    ①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译后记
    ②张一兵:《伪消费背后的需求幻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3.
    ①王晓升:《评鲍德里亚对社会历史进程的重新理解》[J].中山大学学报,2009,2.
    ②道格拉斯·凯尔纳:《让·鲍德里亚》,载于《波德里:追思与展望》[M].瑞安·毕晓普,道格拉斯·凯尔纳等著,戴阿宝译,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21.
    ①张一兵:《使用价值的形而上学批判——鲍德里亚<符号政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J].东南学术,2009,2.
    ①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序言.
    ②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序言.
    ③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序言.
    ④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序言.
    ⑤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
    ①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82.
    ①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0
    ②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9.
    ③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86.
    ④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现代社会的一位激进批判者——鲍德里亚思想研究评述》[J].湖南社会科学,2008,2.
    ⑤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37.
    ⑥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现代社会的一位激进批判者——鲍德里亚思想研究评述》[J].《湖南社科学》,2008,2.
    ①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现代社会的一位激进批判者——鲍德里亚思想研究评述》[J].《湖南社科学》,2008,2.
    ②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65.
    ①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5.
    [1]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鲍德里亚:《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泽,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0]张一兵:《反鲍德里亚》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1]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2]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M].怀宇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13]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M].许蔷燕、许崎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夏莹:《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5]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杨魁,董雅丽:《消费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7]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8]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19]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0]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1]叶险明:《“知识经济”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7.
    [22]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4]约翰·斯特罗克编:《结构主义以来》[M].李猛、李康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5]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6]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7]吉登斯,皮尔森:《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28]张筱薏:《消费背后的隐匿力量》[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9]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0]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31]约瑟夫·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M].赵佳苓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2]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3]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34]加尔布雷斯:《权力的分析》[M].陶远华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35]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M].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6]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7]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8]]约翰·菲克斯:《解读大众文化》[M].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9]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0]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41]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2]鲁尔·瓦纳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M].张新木,戴秋霞,王也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3]吉登斯:《社会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M].李康,李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44]卫兴华,顾学荣:《政治纤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5]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下册[M].上海: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2.
    [46]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M].孙周兴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47]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8]凯尔纳:《波德里亚——一个批判性读本》M].陈维振等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49]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M].陶传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0]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鲍德里亚与千禧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1]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2]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53]韩振江:《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4]薛晓源,周站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5]杨雪冬等:《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6]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7]佘碧平:《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M].上海:三联书店,2000.
    [58]徐通锵:《语言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9]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0]樊春良:《全球化时代的科技政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61]樊期曾:《现代科技革命与未来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62]陈芬:《科技理性的价值审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3]丁尔苏:《语言的符号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4]艾丰:《名牌论——市场竞争中的法宝》[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65]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毕聿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66]陶明报:《科技伦理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7]韩孝成:《科学面临危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68]潘于旭:《从“物化”到“异质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69]郑莉:《理解鲍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0]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北京:三联书店,1989.
    [71]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向东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2]巴雷特:《非理想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73]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4]余炳辉:《社会研究的方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75]周祖诚:《管理与伦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76]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77]陈炎:《反思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78]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79]陈新夏:《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0]张一兵:《使用价值的形而上学批判——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J].《东南学术》2009年第2期.
    [81]张一兵:《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鲍德里亚的< 消费社会>解读》[J].《江汉论坛》2008年第9期.
    [82]张一兵:《马克思与自然的支配——鲍德里亚<生产之镜>批判性解读》[J].《求是学刊》2007年第1期.
    [83]张一兵:《生产本体:我生产故历史在——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
    [84]孔明安:《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J].《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85]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现代社会的一位激进批判者——鲍德里亚思想研究评述》·[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86]张天勇:《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转变:符号拜物教的现实根基》[J].《学术论坛》2007年第3期.
    [87]张天勇:《广告、媒介:符号拜物教的外在动因》[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88]张天勇:《“价值四阶段说”批判——在交往实践的视角上》[J].《理论探讨》2006年第5期.
    [89]户晓坤:《物的功能化时代与使用价值的没落——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J].《东南学术》2009年第2期.
    [90]罗骞:《鲍德里亚思想的进展及其困境——从与马克思思想的相关性来看》[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91]牛云芳:《论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理论渊源》[J].《学理论》2009年第5期.
    [92]冯鹏志:《时间正义与空间正义: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从约翰内斯堡可持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看可持续发展伦理层面的重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20期.
    [93]王德峰:《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原则高度》[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94]刘国平,吴宁:《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的幻象》[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95]梅琼林、杨文娟、陈旭红、沈爱君:《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96]陈玉霞:《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消费异化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探讨》2008年第3期.
    [97]姚顺良:《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及其方法论根源》[J].《现代哲学》2007年第2期.
    [98]闫方洁,宋德孝:《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批判——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之解码》[J].《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
    [99]史少博:《技术发展冲击社会“和谐”的对策——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第25卷第3期.
    [100]仰海峰:《列斐伏尔与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J].《现代哲学》2003年第1期.
    [101]周春彦:《关于科学技术化的“化”的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17卷第3期.
    [102]李辉:《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符号批判》[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5卷第1期.
    [103]司睿、刘敏、徐世:《风险社会及安全建构》[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第3期.
    [104]马缨:《科技发展与科技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第1期.
    [105]张盾:《马克思与鲍得里亚:两种不同宗旨的理论生产过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06]程光泉、刘婧:《风险社会中科学发展观的确立》[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第22卷第3期.
    [107]郑红娥:《消费社会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6年第4期.
    [108]张芳德:《消费:作为社会的中心——鲍德里亚消费文化理论研究之一》[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09]张乃芳:《符号消费社会的出场——解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
    [110]赵立坤:《论18世纪启蒙理性[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5(6).
    [111]季桂保:《博德里拉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112]杨萍,董军:《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经济伦理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第8期.
    [113]胡敏中:《论非理性因素的个体发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114]仰海峰:《功能化时代的物的意识形态批判——鲍德里亚<物体系>解读》[J].《福建论坛》2003年第3期.
    [115]仰海峰:《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般理论建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116]仰海峰:《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一种变迁》[J].《哲学研究》2003年第10期.
    [117]仰海峰:《“物”的分析:从马克思、海德格尔到鲍德里亚》[J].《东岳论丛》2004年第2期.
    [1]Jean Baudrillard,the Shadow of the Silent Majorities,New York:Semiotext,1983.
    [2]Jean Baudrillard,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St.Louis:Telos Press,1981.
    [3]M Gane, Baudrillard,Live:Selected interviews, London; New York:1Routledge, 1993.
    [4]Jean Baudrillard,Fatal Strategies:Crystal Revenge.Semiotext(E)/Pluto,1990.
    [5]Jean Baudrillard,The Ecstasy of Communication.London:Pluto Press [6] Jean Baudrillard. The system of Objects.London:Verso,1996.
    [7]Douglas Kellner,Jean Baudrillard:From Marxism to Poster modernism and Beyond.Polity Press,1989.
    [8]Jean Baudrillard,Simulacra and Simulatio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9]Jean Baudrillard,The Consumer Society, Tr. George Ritzer.London,1998.
    [10]Karel Kosik. Dialectics of the Concrete.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76.
    [11]Terry Eagleton. The Ideology of the Aesthetic.UK:Basil Blackwell Ltd,1990.
    [12]Mowery,D.C.,Rosenberg,N.,Technology and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157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3]Piet Strdom Buckingham,Risk,Environment and Society,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2002.
    [14]Ronayne,J. Science in GovernMent,Edward Arnold Ltd,1984
    [15]Barthes, Roland. Mythologies.Trans. Annette Lavers.New York:Hill & Wang,1972.
    [16]Barthes, Roland. The Fashion System.Berkeley:Unin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
    [17]Barthes, Roland. Writing Degree Zero.Trans. AnnetteLavers & Colin Smith. New York:Hill & Wang,1968.
    [18]Danesi,M. Sign, Thought and Culture.Toronto:Canadian Scholars' Press, 2000.
    [19]Saussure, Ferdinand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Trans. Roy Harris. London:Duckworth,1983.
    [20]Saussure,Ferdinand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La Salle:Open Court,198.9
    [21]Jussawalla,M.andD.M.Iambetion,eds,The Cost of Thinking:lnformation Economics of Ten Pacific Countries,N.J:Ablex Publishing Crop.,1988.
    [22]Schement,J.R.And Terry Curties,Tendencies and Tensions of the Information Age: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5.
    [23]Mansell, Robin and When,U., Knowledge Societies:l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4]Michael Heim,The Metaphysics of Virtual Rea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5]Martin Heideggar,Bing and Time,trans Linda Russel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6]Stuart Sim:Post-Marxism:A Reader,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