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的内隐学习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内隐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相对于外显学习来说,有它特有的内涵、特征和运行机制。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内隐学习问题吸引了众多的理论研究,但在应用领域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目前正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国内外的内隐学习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作了简要介绍,并且在借鉴并创新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内隐学习现象,选取数学中典型的概念“函数”作为例子对上述现象进行实验性探索,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文生法描绘集体学习曲线直观地体现实验结果,同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主要结果如下:①证明了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存在内隐学习;②揭示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外显和内隐学习的影响;③指出无论内隐还是外显条件下都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④内隐学习可以用语言(指导语)有效地启动。这些结果支持文献29的结论。本研究的结论对数学教育有诸多的启示。
Implicit learning is a new form of learning in relative to the explicit learning, for it's a special cont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runty-system. On the base of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research condi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 approaches of the implicit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forefather's research approaches. This essay studies the phenomenon of the implicit learn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concept of implicit learning coming into being by choosing the typical concept of "function" as the sample of the phenomenon in the test probing using SPSS10.0 to cope with the details, using S.B.Vincent approaches to describe how the group learning directly embodie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s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compare the results of his research with the.one of the forefather. The main results as below:(1) prove that there exists the implicit learning in the course of the math concepts coming into being ;(2)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exists the effects on the implicit arid explicit learning during the course; (3) points out there is no distinctive difference of the sex between the two; (3) we can effectively start the implicit learning by language. All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conclusion in the paper of NO:29.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implicit learning absorbed many theory
    investigations but in the field of using especially in education, it is still in the period of probing .So, we can say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have many instructions to the education of math.
引文
[1]、林崇德、学习规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117-119。
    [2]、L.E.桑代克著、李月甫译、人类的学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6-177。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35-236.
    [4]、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235-236。
    [5]、吴国宏,李其微、内隐学习的再解读——从认知发展角度剖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3):2-9。
    [6]、杨治良等、记忆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6月、211-212.
    [7]、刘耀中、内隐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构建、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50-53。
    [8]、张卫、内隐学习及其特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1):57-63.
    [9]、Berry D. C. & Dienes Z., Implicit Learn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ssues. Hillsdale, NJ: Erlbaum. 1993; 1-36.
    [10]、杨治良、内隐记忆的初步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91、2:113-119。
    [11]、杨治良,叶阁蔚、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993、16(3):138-144。
    [12]、刘耀中、论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
    [13]、O'Brien-Malone A. & Maybery M., Implicit Learning. In K. Kirsner, C. Speelman, M. Maybery, A. O'Brien-malone, M. Anderson & C. Mcleod(Eds.),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ntal Processe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8. 37-56.
    [14]、张翔,杨治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1992、4:11-16。
    [15]、郭秀艳,杨治良、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心理学报、2002、34(4):351-356。
    [16]、郭力平,杨治良、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1998、4:319-323。
    [17]、杜建政,杨治良、关于高级内隐认知研究方法的一点浅见、心理科学、2000、23(5):533-536。
    [18]、郭秀艳,杨治良、内隐学习的研究历程、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第3期、85-86。
    [19]、胡琳丽等、某些应用领域中内隐学习现象研究综述、心理学动态、2000、8(1):24-28。
    [20]、邵志芳、思维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2月、50-56.
    [21]、杨博民等、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2]、樊琪、自然科学的内隐学习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师大、2001年.
    [23]、杨治良、概念形成渐进——突变过程的实验性探索、心理学报、1986、第4期:380-387.
    [24]、母小勇,张莉华、一个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初步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0、23(5):620-621.
    [25]、李士琦、PME:数学教育心理、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6月.
    [26]、《中国大百科从书》数学分卷.中国大百科从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88年、289.
    [27]、曾国光、中学生函数概念认知发展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99-102。
    [28]、李善良、数学概念学习研究综述、中学数学教与学、2002年第4期、14-18。
    [29]、朱文芳、函数概念学习的心理分析、数学教育学报、1999、8(4):23-24。
    [30]、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第2版、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144-145.
    [31]、R.s武德沃斯和H.施洛斯贝格著、、实验心理学、曹日昌等译、科学出版社、1965、504-515;555-583.
    [32]、孟庆茂,常建华、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290-294.
    [33]、概念形成过程的一项实验研究——兼谈死记硬背在概念形成中的消极作用、心理科学、1991年第3期、31-35。
    [34]、杨金鑫、内隐学习研究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3期、41-45.
    [35]、何爱霞、成人教育隐性课程刍议、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34-35。
    [36] 孔维民、内隐学习理论与学校德育、教育科学、2002、18(3):7-9。
    [37]、马云鹏,史炳星、认识数感和发展数感、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2:46-49。
    [38]、郑毓信、“数感”“符号感”与其它——《课程标准》大家谈、数学教育学报、2002、11(3):30-32。
    [39]、、何曾豪等、内隐学习在教学上的应用、心理科学、2002、25(4):484-485。
    [40]、刘耀中、内隐学习的理论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6期:41-45。
    [41]、刘永芳等、内隐学习研究的现状及其争议、心理学动态、1998、6(2):16-20。
    [42]、乐国安、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概念获得的某些研究、心理学动态、1985、第4期
    [43]、B.H.坎特威茨等、实验心理学、郭秀艳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4]、陈世平,杨治良、干扰对外显和内隐记忆的影响、心理科学、1991、4:8-14。
    
    
    [45]、连淑芳、在人工语法学习中外显和内隐过程的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90、3:17-22.
    [46]、邵志芳、在内隐学习条件下任务难度对于判断准确率的影响、心理科学、1999年第5期、218-220。
    [47]、杨世明,王雪琴、数学发现的艺术、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432-435.
    [48]、李莉、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层次分析、数学教育学报、2002、11(3):12-15.
    [49] 丁石孙,张祖贵、数学与教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252-25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