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花腔女高音歌唱技巧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应用与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美声唱法中的花腔演唱是源于近代西方的一种声乐艺术形式,是将美的声音形式与美的情感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美好歌唱的一种艺术追求。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则要源远流长的多。然而,随着西方美声艺术在中国的传播,逐渐产生了众多各具特色的融合中西方声乐所长的声乐艺术作品。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以花腔女高音为代表的美声艺术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和发展,并对美声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The coloratura vocalism in Bel canto is a kind of pursue in vocalism sound good harmonize beautiful voice with sensibility. Chinese nation vocal music ar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well-establish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Bel canto into China, more and more Chinese art song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works have been created. The author analyses this kind of vocal music works in terms of their styles, singing skills and their articulation and tune-handling and made a contrast by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singing skills and the singing styles of the western early Bel Canto works. Then we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new nationality vocal music and the future of the advancement.
引文
[1]武文波.对著名咏叹调《我愿生活在美梦中》的演唱体会[J].大众文艺(理论),2009,16
    [2]武文波.朱丽叶咏叹调的二度演绎与创新分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8
    [3]王丽.罗西尼喜歌剧中的次女高音[D].河南大学,2009
    [4]史君良.被遗忘的花腔女高音——厄娜·萨克与米莉扎·科泽斯[J].歌剧,2009,2
    [5]犁铧.抒情花腔女高音——莉塔·斯特赖希[J].视听技术,1998,8
    [6]张雄.花腔的胜利——实力派花腔女高音戴安娜·达姆劳[J].歌剧,2009,8
    [7]方露娜.我就是阿依达——评美国女高音莱昂廷·普莱斯的歌唱艺术[J].人民音乐,2009,12
    [8]陈立.我并未得到与生俱来的机遇——世界第一抒情女高音卡娜娃访谈录[J].歌剧,2008,2
    [9]颜彦.迪里拜尔与曹秀美演唱风格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6
    [10]徐晗.她们用美妙的歌声征服世界[D].武汉音乐学院,2008
    [1l]薛微.论女高音歌唱家苔巴尔迪和卡拉丝的声音形象特征——看美声唱法女高音的共性和个性[J].黄河之声,2008,8
    [12]梁莹.全能女高音唯一的卡拉丝——由意大利“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所想到的关于歌剧的角色定位暨“美声唱法”的声音类型划分问题[J].艺术教育,2008,3
    [13]王乾元.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3,1
    [14]薛瑞芝.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的演唱处理[J].歌海,2009,1
    [15]金爱华.花腔技巧在歌剧演唱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06,3
    [16]方露娜.高屋建瓴的声乐艺术——谈花腔技巧的艺术特色及训练[J].艺术教育,2006,12
    [17]毕晓辉.何为“表情”、何谓“表情”、为何“表情”——谈“表情”及“表情”分析对于美声演唱的重要性[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3
    [18]杨甦.花腔技法与润腔技法关系初考[J].音乐探索,2006,2
    [19]王晶.论共鸣在女高音歌唱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0]佟敏.“轻声歌唱”在美声唱法中的重要地位[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1
    [21]万丹.论花腔女高音的歌唱技法训练——我对花腔女高音训练之感悟[D].中国音乐学院,2007
    [22]韩莉.“三种唱法”的文化分析[D].河南大学,2004
    [23]赵晰.四种唱法的比较与研究[J].美与时代,2008,3
    [24]李春颖.对云南原生态音乐发展的思考[J].民族音乐,2009,3
    [25]陈丽艳.谈“原生态民歌”与“民族唱法”之异同[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3
    [26]韩彦婷.突破“三种唱法”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7]易巧丽.从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谈三种唱法之我见[J].音乐探索,2006,S2
    [28]李大庆.构建当代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体系[J].戏剧之家,2002,4
    [29]谢昊.民族唱法对西洋唱法的借鉴策略[J].艺海,2009,6
    [30]张佩芳.民歌演唱艺术如何借鉴美声精华[J].戏剧文学,2003,3
    [31]刘洋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位置”的比较[J].黄河之声,2009,6
    [32]郝宝珠.浅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差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2
    [33]杨晓青.“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四大不同[J].美与时代,2005,3
    [34]郑宝华.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05,1
    [35]刘桂珍.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兼论美声唱法的中国化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2005,1
    [36]苏都毕力格.对中国式美声唱法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
    [37]朱敏.试析美声唱法演唱作品“中西兼顾”的可行性[D].西安音乐学院,2007
    [38]胡眺.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吴碧霞[D].上海音乐学院,2007
    [39]陈媛.“中国唱法”之研究——从吴碧霞现象引起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0]张萌.岁月让歌声更醇美——访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J].人民音乐,2006,3
    [41]刘丹霞.迪里拜尔歌唱艺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42]廖霞.“中西合璧”的歌唱理念和方法——论吴碧霞演唱艺术[J].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6
    [43]郭瑾.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与演唱特色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44]吴婷,史洁.浅析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特》及两首女高音咏叹调[J].魅力中国,2009,10
    [45]崔琳.谈普契尼著名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D].首都师范大学,2005
    [46]王娜.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与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7]熊静媛.关于莫扎特三部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风格特点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0
    [48]倪海霞.亨德尔伦敦时期女高音歌剧咏叹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9]李宁.声乐作品中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性及演唱方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2
    [50]吴志国.漫谈亨德尔声乐作品的风格[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2
    [51]周沫.女高音咏叹调《欢呼吧,耶路撒冷的人民》作品演唱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10,2
    [52]倪海霞.亨德尔歌剧中的女高音声部研究综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3
    [53]周畅 中国现当代音乐家与作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54]樊霄英.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分析[D].河南大学,2007
    [55]蔡莉.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56]韦亦珺.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人民音乐,2008,4
    [57]韦亦珺.尚德义艺术歌曲与花腔女高音教学[D].西北师范大学,2006
    [58]廖红梅.花腔歌曲《牧笛》的艺术价值探微[J].音乐天地,2009,11
    [59]徐磊施 光南声乐作品的抒情性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60]杨萍施 光南声乐作品艺术特点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
    [61]张弼.《评作曲家尚德义近年来的创作及其深远意义》[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3,1
    [62]黄小宾.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分析[D].厦门大学,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