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情感在老年保健品包装设计中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设计日益突破寻找创意来源的范围,情感设计是一个方向。从人类的情感中获得灵感,是许多设计师都在思索的课题。设计师既可以在设计中模拟,也可以从自然界、生活、时代中吸取色彩灵感,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运用色彩学的基础知识和视觉形态设计的分析方法对老年人的色彩情感进行摄取,并结合老年人的心理和老年人的视知觉的生理特征,综合运用到老年保健品包装的色彩设计中。这样做可以强化产品的色彩性格和文化内涵,以更加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和需求的色彩语言进行设计。
     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的色彩情感进行分析、摄取和研究,在其过程中把相关学科引入色彩研究,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加深对色彩文化的探讨。试图从色彩上赋予包装独特的变化和情绪,改变老年保健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惯例,从而追求色彩的经济效益。
Modern design is increasingly searching for breaking through the bound of creativity sources, of which sensibility design may be one. Many designers are thinking about getting inspiration from human sensibility. The designers can either simulate it in their designs, or put color sensibility derived from nature, life and times into design practice.
     The color design of senior citizens hygienic product package is synthetically combined with both the extracted senior citizens color sensibility by chromatic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analysis of visual shape design, and mentality and visual physiological character of the senior citizens. More accord with the mentality and demand of senior citizens for color language, this design may strengthen the color character and cultural meaning of the products.
     With the analysis, extract and research of senior citizens color sensibi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m into color study to the deeper color culture probe in the view of sensibility. This paper seeks for economic benefits by endowing packages with unique changes and emotion in color and changing color tradition of senior citizens hygienic product package design.
引文
① 吴忠观主编.人口科学辞典.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306页
    ① 时蓉华主编.《社会心理学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第162-163页
    ②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藤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2).第457页
    ① 宋明亮.情感化设计理论指导下的日用品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第6页
    ② 宋希仁,陈劳志,赵仁光主编.《伦理学大辞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第943页
    ③ 张晓未.民歌情感因素探微[D].天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论文.第28页
    ① 陈琏年编著.《色彩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33页
    ② 陈琏年编著.《色彩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33页
    ① 资料来源:Donald A.Norman http://www.jnd.org/
    ② 图片来源http://www.ideashow.com.cn/index.asp
    ③ 图片来源http://www.ideashow.com.cn/index.asp
    ④ 图片来源http://www.ideashow.com.cn/index.asp
    ① 陆家桂.《关于人性化设计》[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5卷第4期
    ② 乔鸿雁.《论包装设计中色彩的情感传达》[J].装饰.2006年8月总第160期.第122页
    ① 吴忠观主编.人口科学辞典.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306页
    ② 吴忠观主编.人口科学辞典.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306-307页
    ③ 吴忠观主编.人口科学辞典.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第307页
    ① 吴建军.《如何应对老年人灰色情感》.养生月刊精神卫生.第629页
    ① 江红金.《浅谈服饰因素的时代风格》[J].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1995年10月.第8卷.第二期
    ② 蔡国相.南北文化差异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原因[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① 马克思·露西雅.色彩与性格[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第32页
    ② 图表来源://sybj2008.bokee.com/
    ① 黄国松.色彩设计心理分析[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总第9期
    ① 马克思·露西雅.色彩与性格[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第32页
    ① 俞云.国际保健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4年第1卷第6期
    ② 张素华,王正云,汪付华.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3,2,第40-44页
    ① 金银龙.保健用品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初探[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1997年第4卷第一期
    ① 刘卓平.传统图形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延伸[D].天津工业大学,2007,第5页
    ② 罗燕.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6,第5页
    ① 诸伟奇,贺友龄,赵锋等.编著.简明古籍整理辞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第95页
    ② 刘卓平.传统图形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延伸[D].天津工业大学,2007,第20页
    ①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祁庆富,何长华,张才彬等.本卷主编.中华文化习俗辞典.文化习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第303-304页
    ① 刘乾先,董莲池,张玉春等主编.中华文明实录.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第925-926页
    ① 袁恩培.包装设计形式美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3,5,第66页
    [01] 马克思·露西雅.色彩与性格[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02] 舒湘鄂.设计语义学[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03] 林家阳.图形创意[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1
    [04] 罗丹,沈琪译.艺术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05] 余狄.艺术的起源[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6] 刘观庆,惠军.设计的色彩[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07] 王岳川.艺术本体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4.
    [08] 高中羽.视觉表现[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1.
    [09] 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0] 内森·卡伯特(美).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11] 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英).视觉形态实际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12] 南云治嘉(日).视觉表达[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13] 约翰·伊顿(德).色彩艺术[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6.
    [14] Karen Triedman, Cheryl Dangel Cullen.彩色平面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15] 黄国松.色彩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16] 斯蒂芬·潘泰克,理查德·罗斯.美国色彩基础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7] Anna Kasabian(美).室内的色彩[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8] 阿恩海姆,霍兰,蔡尔德.艺术的心理世界[M].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9]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藤宋尧,米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
    [20] 林书尧.色彩学概论[M].台北:三民书局,1980.
    [21] 大智浩(日).设计的色彩计划[M].陈晓周译.台北:大陆书店,1980.
    [22] E.H。贡布希里(英).艺术与错觉[M].林夕,李正本,范景中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3] 张继渝.色彩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4] 剑鹰,湘音.世界商品包装设计3000例[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
    [25] 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6] 杨清.心理学概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27] 孙晓洁.释放图形创意思维的激情[D].天津工业大学,2007.
    [28] 刘卓平.传统图形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延伸[D].天津工业大学,2007.
    [29] 罗燕.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6.
    [30] 张咏梅.中国人色彩审美心理的形成及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1] 林奕琳基于语音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博士].华南理工大学.2006.
    [32] 宋明亮.情感化设计理论指导下的日用品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6.
    [33] 兰娟.消费电子产品的情趣化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
    [34] 吴玉生.产品设计的情感要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35] 殷正声.基于情感设计评估的卫浴产品情感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6] 孔晓燕.海洋鱼类色彩在儿童用品包装设计中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
    [37] 胡莹.基于情感设计评估的卫浴产品情感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8] 尚华.包装创作的源泉与启示[J].包装工程,2005,26
    [39] 胡红忠,吴云.包装设计中无彩色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6,02
    [40] 王章旺.包装设计色彩新概念[J].包装工程,2006,08
    [41] 郑欣.包装设计色彩视觉美的探讨[J].包装工程,2006,06
    [42] 王金秋.包装色彩的构成方式[J].品牌策略与包装创意
    [43] 肖凭.论感性消费时代——商品包装设计的色彩营销策略[J].消费经济,2005年10月,第21卷,第5期
    [44] 乔鸿雁.论包装设计中色彩的情感传达[J].装饰,2006年8月,总第160期
    [45] 柴颂华,孔菲.论包装设计中的色彩[J].湖南包装,2006
    [46] 朱慧,黄志刚.解读色彩心理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今日印刷,2006,5
    [47] 郄建业.解读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情感——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包装设计作品赏析[J].中国包装业
    [48] 张宝荣,陈滨.产品设计中色彩心理的视觉表现[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15卷第2期
    [49] 刘利,徐人平.茶包装的色彩心理研究[J].包装工程,2006,06
    [50] 朱春华.标志图案的色彩设计[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年4月,第21卷第2期
    [51] 郑秀敏.包装装潢色彩设计[J].甘肃农业,2006年第6期,总第239期
    [52] 熊礼梅.系列化商品包装的色彩设计[J].中国包装2006,04
    [53] 鞠涛.网页设计中的色彩要素[J].山东电大学报,2006年第2期
    [54] 付春英,常虹.商品包装色彩浅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第14卷第5期
    [55] 骆潇.色彩心理咨询师:用色彩破译心灵密码[J].职业,2006,04
    [56] 刘相辰,赵丽珍,王晓艳.色彩心理研究的历史轨迹[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年第33卷第6期
    [57] 王婷婷,王志良.色彩心理效应模型在人性化Web导购系统中的搭建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第22卷,第7-2期
    [58] 郭凯军.色彩心理浅谈[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月,第20卷,第2期
    [59] 范小舰.色彩对消费者的影响[J].湖南包装,2006
    [60] 安丽杰.色彩的情感作用与包装装潢设计[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总44期
    [61] 刘辉涛.色彩的情感[J].音体美劳教学,2006,02
    [62] 胡妹.浅议色彩情感塑造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作用[J].贵图学刊,2001年,第2期,总第86期
    [63] 卢小群.浅谈产品包装设计色彩的联想效应[J].
    [64] 汪碧波.漫谈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因素[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第4卷第3期
    [65] 陈冠.主色体系的色彩心理学特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第31卷,总第156期
    [66] 李献兰.园林植物的色彩谈[J].
    [67] 醒目·美感·品牌——咖油站视觉形象设计与色彩心理效应[J].加油站设计
    [68] 张书彬.自由的心灵 诗般的情感——向朴素艺术的旗手亨利·卢梭致敬[J].美术报,2007年7月21日,第040版
    [69] 罗秋明,刘安民.色彩·情感·包装[J].
    [70] 张玉萍.论数字化时代产品设计的情感表达[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月.总23卷
    [71] 胥蔚蔚.电影中的色彩与情感[J].科技信息,2007年,第19期
    [72] 郄建业.创造情感的符号——解析包装设计与消费行为[J].装饰,2004,01,总第129期
    [73] 陈晓英,卢前,顾晓华.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应对措施[J].新疆医学,2005年,第35卷
    [74] 徐宗轩,徐首明,郑细萍.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法[J].广文博录
    [75] 杨明朗,杨晓丹,吴国荣,卢晓琴.老年产品包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4年,第22卷,第6期
    [76] 何振.关注老年消费需求 发展老年产业[J].新疆农业经济,2001年,02
    [77] 刘超,卢泰宏.21世纪中国老年消费市场解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11,第11期,总第169期
    [78] 刘艳秋.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期
    [79] 肖金花,熊兴福.设计与心理理解的同一[J].包装工程,2002,03
    [80] 张荣忠.美国市场广告也重视老年消费者[J].国际商业,2005,01
    [81] 老年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及营销途径选择[J].生活用纸,2006,07
    [82] 刘超.老年消费市场细分方法与模型[J].消费经济,2005年10月第21卷第5期
    [83] 俞云.国际保健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4年第1卷第6期
    [84] 张素华,王正云,汪付华.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3,2.
    [85] 金银龙.保健用品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初探[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1997年第4卷第一期
    [86] 袁恩培.包装设计形式美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3,5
    [87] George P. Moschis, Anil Mathur. How They're Acting Their Age-New research reveals hidden truths about marketing to the elderly [J].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3
    [88] Marylyn Carrigan. Segmenting the grey market-the case for Fifty-plus' Lifegroups' [J].Journal of Marketing Practice: Applied Marketing Science,1998,4(2)
    [89] Alan Powers. Natwe in Design. London: Conran Octopus Limited 1999
    [90] Kegan Paul .The Hidden Order of Art: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Artistic Imagination.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91] Eysenck. The general factor in aesthetic judgment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40, 31:94-102
    [92] Frances.Psychologic de Aesthetique. Paris:Presses University de France, 1968
    [93] Albera and Monti.Italy Modern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New York:INC. 198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